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兒童詩教案

幼兒園兒童詩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1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兒童詩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兒童詩教案

幼兒園兒童詩教案1

活動目標

瞭解燈塔的特點及功能。

理解兒童詩中所蘊藏的親情,培養熱愛父母的良好的幼兒情感教育。

在情境表演中學習、理解兒童詩的內容。

活動準備

教具學具準備:有關燈塔的圖片或錄像,有海浪聲音的抒情音樂。

知識經驗準備:瞭解燈塔的特點及功能。

活動過程

圖片或錄像欣賞“燈塔’’,說一說燈塔的'作用。

欣賞兒童詩前四句,留下懸念。

教師提問,啓發幼兒感受情深意濃的母愛。

提冋:

①燈塔媽媽爲什麼睡不着?

②自己的媽媽有沒有睡不着的時候?爲什麼睡不着?

完整欣賞兒童詩《燈塔媽媽》。在抒情音樂聲中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爲幼兒營造充分感受和理解作品的氛圍,幫助幼兒體驗媽媽那濃濃的母愛。

情境表演:燈塔媽媽。師幼互動,在表演中學習、理解詩歌內容。

仿編兒童詩:《好媽媽》。

活動滲透

科學領域的活動:認識燈塔。

創設表演區表演《燈塔媽媽》。

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媽媽睡不着的難受心情。

家庭中滲透:家長和幼兒玩“娃娃家”遊戲,讓幼兒也來當爸爸媽媽,體驗父母照顧幼兒的 艱辛

兒童故事:燈塔媽媽

天黑了,

浪睡了,

大海靜悄悄,

只有燈塔媽媽睡不着。

睜着眼,

到處瞧,

看看有沒有還沒回家的船寶寶。

(張繼樓/文)

活動分析

本活動選取的兒童詩《燈塔媽媽》向幼兒呈現了一幅詩意的、充滿着親情溫暖的畫面。兒童詩本身內容很簡單,但如何引導幼兒透過文字理解蘊涵其中的情感則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在活動中,教師首先讓幼兒認識燈塔,瞭解燈塔的作用,繼而通過提問、情境表演等方式理解兒童詩,體驗兒童詩表達的情感。最後通過仿編活動,鞏固幼兒的認知成果,讓幼兒在體驗創意樂趣的同時發展全語言能力。

實施指導

活動重點:理解詩歌中所蘊藏的親情。

活動難點:能夠從詩歌中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

活動拓展

1主題談話:睡不着的媽媽。

2引導幼兒說出父母在養育自己過程中的各種牽掛和擔心:

晚上擔心寶寶踢被子、擔心寶寶受到傷害、考慮寶寶明天的早餐……培養幼兒初步的感恩意識。

當幼兒具有回報長輩的行爲,成人應理所當然地接受並給予表揚。如:爲長輩捏捏背、爲下班回家的父母拿拖鞋等。

3 教師可以嘗試將詩歌做成電腦課件,並鏈接上有關媽媽們如何保護孩子的各種資料供幼兒點擊。

4 請家長上網收集歌頌媽媽的作品,與幼兒一起欣賞。

注意事項

教師朗誦時,注意要用富有韻律和激情的語調。

活動結尾時,多提供一些仿編的例子,激發幼兒的仿編意願。

幼兒園兒童詩教案2

教材簡析:

《我想》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把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麼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畫》以跳躍的鏡頭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場景,如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生動地展現了一個個快樂場面。

教學目標:

1.藉助拼音讀準生字丫汲,讀讀記記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妝、水墨畫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願望。

3.背誦喜歡的詩歌,感悟兒童詩的特點,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教學難點:

1、比較兩首兒童詩表達方式上的區別,領悟兒童詩的寫法。

2、通過朗讀體會詩的語言特點,學說學寫。

課前準備:

1、教師:佈置學生預習課文內容。

2、學生:預習課文內容,收集自己喜歡的兒童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導入:詩古詩現代詩兒童詩

2、環節設計。師: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草長鶯飛、遍地春光;春天,是個想象的季節,神遊四野,上天入地。在春天裏,你會想象些什麼?

(學情預估:學生可能會想象春天實在的景物)

3、點撥入題。高洪波是個著名作家,他以《我想》爲題,寫出了一個孩子春天裏的美好想象。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讀《兒童詩兩首》的第一首《我想》。

二、初讀,感知內容。

1、環節設計。師:初讀詩歌,我們不僅要讀準確,還要用心去感受。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不添字,不漏字,把字音讀準確,還要把聲音放輕一些。讀完想一想,你從詩中感受到了什麼。

(學情預估:學生比較重視把詩歌正確地讀下來,不很在意對詩歌的感受。)

2、點撥策略。引導學生一節一節地體會:在美好的春天裏,我把自己想象成什麼?

三、再讀,體驗情趣。

1、教學環節。你能通過讀,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嗎?(學情預估:學生一般能說出詩的大意,但不容易體會詩中的情趣。)

2、生自由朗讀全詩,體會這首詩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

(每一小節都以我想作爲開頭,表達自己的夢想。

每一小節裏都有一個疊音詞如悠呀,悠──長呀,──這樣的語句。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3、生再次自由讀文,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

4、點撥策略。主要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味。老師引讀課文,用語言描述調動學生的情感,把學生引入想象世界。師:在那桃花盛開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了桃枝上(讀第一節);旭日、和風,垂柳拂岸,我想象自己的腳丫接在柳樹根上(讀第二節);春天是放風箏的季節,藍天白雲,風箏飄飛,給人們帶來多少歡樂,我把自己的眼睛裝在風箏上,體驗春天的快樂(讀第三節);陽春三月,綠草成茵,花繁似錦,我把自己想象成了大地(讀第四節);我是個嚮往自由的孩子,也是聽話的孩子(讀第五節)。

四、三讀,鑑賞表達特點

1、環節設計。

師:只要找到竅門,我們也可以當小詩人。作者的小竅門是什麼?大家看看每一節詩,作者寫了自己身體哪個部位的變化?(學情預估:學生對把自己的什麼部位變爲什麼,容易侷限於課文的事物,要把打開思路作爲指導重點。)

2、點撥策略。是春天的桃花、柳樹、風箏,還有充滿綠意的大地啓發了作者的想象,春天的細雨、燕子,夏天的荷花、小溪和鳴蟬,秋天的桂花飄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啓發我們想象。請同學們選擇一個事物作爲想象的憑藉,然後展開想象,並把它寫成一首小詩。

五、學習創編,合作交流

1、環節設計。請同學們選擇一個事物作爲想象的憑藉,然後展開想象,並把它寫成一首小詩。(學情預估: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展開想象,是學習創編的難點。)

2、讓學生獨立思考、模仿創編,老師及時點評,激勵學生積極創作;然後小組交流,最後班上交流。

六、學習《童年的水墨畫》

1、自由讀詩

生自由朗讀全詩,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2、理解大意

指名生讀詩,其餘生邊聽邊試着在每節的標題後加上動詞,概括主要內容;生個別回答,教師隨機板書: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

3、分組讀詩,生概括全詩大意。

4、學生質疑,釋疑。

5、賞析詩句

6、畫出文中精彩的語句,反覆誦讀、體會。

7、欣賞交流佳句。如: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像剛下水的鴨羣,扇動翅膀拍水戲耍等語句,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七、鑑賞寫法

1、默讀兩首詩,比較這兩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麼區別?

2、第一首,每小節的結構基本相同,並且都圍繞夢想這一主題,語言比較跳躍。第二首,主要通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場景,有一種動態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性。

3、模仿這兩首詩中的其中一首,記錄下自己的童年夢想與童年趣事。

4、生動筆習作,教師巡視。

5、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

八、總結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請大家課外多閱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或者仿照課文寫法,記錄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與大家分享。

九、作業設計:

仿照課文嘗試寫首詩歌。

十、補充資料:

山村孩子的話

邱易東

雲是畫面的主角

讓陽光渲染它的模樣

暖一抹,冷一抹

在小溪的天空漂浮

樹是畫面的主角

讓風塗抹它的年輪

濃一筆,淡一筆

葉的眼睛在崖畔張望

泥土是畫面的主角

讓幻想展示它的富有

深一腳,淺一腳

山路上印滿秋天的芬芳

教學反思:

在兒童的眼睛裏,世界是那麼美麗;在他們的世界裏,生命是那麼自由,所以,在他們看來,夢想可以無限飛翔,快樂可以無限傳達。因此,教學中應放手讓學生朗讀,讓他們讀個夠,讀個透,結合誦讀,以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文本,體會詩歌情感,並且鑑賞詩歌寫法,用詩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重視朗讀訓練。《我想》節奏齊整,韻律感很強,讀起來朗朗上口,是很好的朗讀材料,教學中,應在不同的環節安排朗讀訓練,但要注意層次性,提升朗讀的質量。《童年的水墨畫》則應重在讀出每個活動場景的趣味性。

其次要鼓勵大膽想象,如:《我想》一詩,學生通過想象一個個心願的畫面,感受童年的異想天開,《童年的水墨畫》通過想象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瑰麗多彩。

最後指導學生借鑑詩歌寫法,自主比較兩首詩的異同,借鑑詩歌的表達方法,詩化自己的表達方式,及時抒於筆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