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教案彙編14篇

幼兒園教案彙編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8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教案彙編14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用紙團印畫的方法來裝飾迷彩服(重難點)。

2.培養幼兒的印畫興趣。

活動準備:

綠、黃顏料若干紙團若干製作衣服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跟隨音樂踏正步走出來,引起幼兒的注意。

2.你覺得老師的衣服怎麼樣?

3.你知道這衣服的名字是什麼?(迷彩服)

4.這迷彩服穿着在身上多神氣啊!你們想穿嗎?可是,你們看這裏只有這白白的服裝,怎麼辦呢?(引導幼兒說出用紙團印畫迷彩服)

5.誰來將這套衣服變成迷彩服(幼兒印畫,師用簡短的語句解說,拿一拿------蘸一蘸------按一按------換地方------印一印)

6.小朋友,這裏還有許多的服裝要變成迷彩服,在變的時候一個紙團只能蘸一種顏色,這樣你的迷彩服纔是乾乾淨淨的,每組小朋友要一起將白色服裝變成迷彩服.幼兒作畫,師巡迴指導。

提醒幼兒

(1)要一起作畫迷彩服

(2)一個紙團不能蘸兩重顏色

(3)保持畫面,桌面,手臉乾淨。

7.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認識金魚的外形特徵及生活習性。

2、學會由頭至尾地觀察金魚。

3、懂得觀賞金魚,瞭解愛護和飼養金魚的基本方法。

 【活動準備】

每組一個玻璃缸,魚缸中至少有一條金魚、魚食若干、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察金魚,初步認識金魚。提問:

1、魚缸裏有什麼?金魚是什麼樣的?

2、你喜歡它嗎?爲什麼?小朋友怎樣去看金魚呢?

教師提醒幼兒不用手觸碰魚缸中的金魚。

二、知道幼兒有序地觀察金魚,瞭解金魚的主要特徵。提問:

1、金魚的頭在哪裏?頭上有什麼?是什麼樣的?

2、金魚的所以身體上有什麼?它身上一片一片的東西叫什麼?

3、金魚身體後面是什麼?它的尾巴像什麼?

鼓勵幼兒大膽地講述自己觀察到的金魚的外形特徵,教師進行簡單的小結。

三、請幼兒給金魚餵食,觀察金魚吃食,瞭解其甚或習性。

提問:

1、金魚愛吃什麼?它是怎麼吃事物的?

2、金魚喜歡住在哪裏?它是怎樣遊的?

師:在喂金魚吃事物的時候,必須注意每天不能給鯨魚喂許多事物,否則,金魚吃得太多,會撐死的。接着,讓幼兒模仿金魚嘴一張一合地吃東西以及在水中擺動尾巴游來游去的樣子。

四、教師帶領幼兒閱讀幼兒用書。

1、讓幼兒看圖說說:畫面上的金魚是什麼樣子的?啓發幼兒想一想,你還看見過什麼樣子的金魚?

2、教師念兒歌《金魚》,並帶領幼兒看圖念一念兒歌。

五、欣賞歌曲《小金魚》,並帶領幼兒隨着音樂,在教室裏游來游去。

在活動中,指導幼兒有序地觀察金魚,瞭解金魚的主要特徵。有步驟的指導幼兒探索過程。不把答案直接告訴幼兒,而是引導幼兒積極思考、操作。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對周圍世界充滿了驚奇,不僅喜歡觸摸、擺弄、操作,還會提出種種問題,表現他們渴望認識周圍世界和學習科學的需要。班級的自然角里養了金魚,幼兒已有了一些對金魚的瞭解,但瞭解的較膚淺,不全面,較分散。活動中將採用比較豐富多樣的方式來幫助幼兒學習內容。將根據幼兒自己的獨特的認知特點,採用讓幼兒看看、給金魚餵食,觀察金魚吃食,模仿小金魚在教師裏游來游去等活動認識金魚的外形特徵及生活習性。

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草地上大膽創新遊戲,體驗遊戲的快樂。

2.重點練習鑽、爬兩大動作,促進動作的協調發展。

3.培養幼兒大膽、自信的品質。

活動準備

1.錄音機、音樂磁帶《晨曲》《開火車》;

2.哨子、鬧鐘、手機;

3.呼啦圈8個、與幼兒人數相等的小紅旗、獎牌。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到草地上

師:今天老師帶你們去草地上玩,喜歡嗎?開火車嘍,準備出發。

師:多美多綠的草地啊,讓我們在草地上舒舒服服睡一覺吧!(弦子們自由躺在地毯上睡覺,睡得都很放鬆,有的臉上露出了微笑,有的張開雙臂,有的枕着自己的胳膊,一副輕鬆自在的樣子)

(鬧鐘響)師:鬧鐘響了,孩子們該起牀了。(帶孩子們伸伸懶腰,拍拍嘴巴打個哈欠)睡得好舒服啊!

(韻律活動《展曲》)師:來,寶寶們,跟媽媽一起穿衣服吧!(帶孩子在音樂聲中穿衣服、穿褲子、刷牙、洗臉、彎腰、轉圈等,幫助幼兒進行熱身運動)

2.鼓勵幼兒在草地上進行創造性遊戲

師:哇,多美的草地呀,想去玩嗎?(想)老師希望你們玩的時候能開動腦筋,想出有趣的玩法,讓我們比一比誰想出的玩法最多、最有趣。好,開始吧!

幼兒自由玩,教師觀察指導。

總結:來,坐到老師身邊來,你們可真會動腦筋,想了這麼多有趣的玩法,有的像小鳥一樣飛來飛去,有的開火車,有的像小烏龜爬呀爬。

3.帶領幼兒重點練習鑽、爬兩大動作。

師:老師覺得爬這個玩法挺有趣的,我們一起來玩一玩,好不好?應該怎樣爬呢?請寶寶兩手着地,膝蓋着地,向前爬爬,向後爬爬,向左爬爬,向右爬爬。

師:鑽也很有趣,老師也根喜歡玩。怎麼鑽呢?請寶寶從洞中鑽出去,鑽時身體不要碰到圈,看老師先做一下。

4.比賽:誰先摘到小紅旗

教師邊講解邊示範:我們來進行一個比賽吧,山坡上插滿了小紅旗,聽老師說開始,你們就從起跑線這裏開始爬,要爬過綠草地,鑽過兩個山洞,再爬上山坡摘一面小紅旗,然後爬回到老師這裏。看誰先摘到小紅旗,誰就是我們的冠軍。

幼兒進行比賽。

頒發獎牌;今天,寶寶們真棒,摘取了這麼多小紅旗。老師給你們每人發一塊獎牌。讓我們舉起獎牌歡呼吧!

5.放鬆運動

師:寶寶們今天玩得真開心,有些累了吧,讓我們放鬆一下,敲敲腿、抖抖肩、甩甩胳膊……

6.結束活動

(手機響)教師接電話:喂,你好,是小白兔呀,你想請我們寶寶去參加生日舞會啊,好的,我們馬上來!寶寶們,我們出發啦……

小班語言故事《熊寶寶的小芽芽》幼師公開課視頻+有聲課件PPT+教案和反思一等獎!中班語言繪本《不要再笑了裘裘》優質課視頻+原版課件PPT+教案+音樂

幼兒園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從教學目標制定來看,要看是否全面、具體、適宜。

全面指能從知識、能力、情感等幾方面確定;具體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情感目標要有明確要求,體現學科特點;適宜指能以綱要爲指導,體現年齡段、年級、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幼兒年齡實際和認知規律,難易適度。

2、從目標達成來看,要看教學目標是不是明確的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是否都緊密的圍繞目標,爲實現目標服務。

(二)處理教材

教學目標具體全面;教學內容科學準確重點突出;教學方法靈活;

教學狀態自然規範;教學手段應用恰當;寓德育和美育於學科教學中。

而在以上幾點中“教學內容科學準確重點突出”是第一位的。我們在評析教師一節課時,既要看教師知識教授的準確科學,更要分析教師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

(三)教學程度

1、看教學思路設計

教學思路是教師組織活動的脈絡和主線,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幼兒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怎樣編排組合,怎樣銜接過度,怎樣安排詳略等。

(1)是要看教學思路設計,是否符合教學內容實際,是否符合幼兒實際;

(2)是要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性,給幼兒以新鮮的感覺;

(3)是看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晰;

(4)是看教師在活動中教學思路實際運作的效果。

我們平時看到有些老師活動組織的不好,效率低,很大的一個程度是教學思路不清,或教學思路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或幼兒實際等造成的。所以評課,必須注重對教學思路的評價。

2、看課堂結構安排

教學思路側重教材處理,反映教師課堂教學縱向教學脈絡,而課堂結構側重教法設計,反映教學橫向的層次和環節。它是指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各部分的確立,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繫、順序和時間分配。課堂結構也稱爲教學環節或步驟。看教學環節時間分配和銜接是否恰當,

講與練時間搭配是否合理等。看是否與教學目的和要求一致,有無教師佔用時間過多,幼兒活動時間過少現象。看幼兒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全班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看活動是否考慮到幼兒的個別差異,要有簡單的內容,也要有難一些的內容。

(四)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學活動方式,還包括幼兒在教師指導下“學”的方式,是“教”的方法和“學”的方法的統一。

1、看是不是量體裁衣,優選活用一種好的教學方法總是相對而言的,它總是因課程、因幼兒生、因教師自身特點而相應變化的。

2、看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方法最忌單調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會令人生厭。教學活動的複雜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所以評課即看教師是否能夠面向實際恰當的選擇教學方法,同時還看教師能否在教學方法上下一番功夫,使課堂教學超凡脫俗,常教常新,富有藝術性。

3、看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

評析教師的教學方法既要評常規,還要看改革和創新。尤其是評析一些素質好的骨幹教師的課。既要看常規,更要看改革和創新。要看課堂上的思維訓練的設計,要看創新能力的培養,要看主題活動的發揮,要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要看教學藝術風格的形成等。

4、看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

現代化教學呼喚現代化手段,看教師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運用還要看教師適時、適當用了投影儀、錄音機、計算機、電視、電影、電腦等現代化教學手段。

(五)教師教學基本功

1、看教具設計是否科學合理

2、看教態是否富有感染力,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幼兒、師幼情感交融。

3、看語言是否準確清楚、說普通話,生動形象有啓發性。教學語言的語調是否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有變化。

4、看教師運用教具,操作投影儀、錄音機、微機等熟練程度。

(六)教學效果

1、教學效率是否高,幼兒思維是否活躍、氣氛熱烈。

2、幼兒收益是否面大,不同程度的幼兒在原有基礎上是否都有進步。知識、能力、情感目標是否達成。

3、是否有效利用課堂時間,幼兒學得輕鬆愉快,積極性高。

幼兒園課堂教學評價有着 “促進每個幼兒的發展;促進教師的自我成長”的功能。也就是說,課堂教學評價一是對教師的“教”進行評價,以促進教師的教育理念的改變和教學技能的提高。評價是爲了更好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二是爲幼兒的“學”而評,幼兒是以什麼態度什麼方法去學的?幼兒在學習中獲取得了那些對終身發展有益的東西?由於教師的專業發展制約着幼兒的發展,教師的教學觀及教學行爲也影響着教學活動的效果。因此,課堂教學的評價的真正價值不是爲了對一節課的優劣的評定,更不是對執教者的教學水平進行定性考察,而應該是一種研訓活動,真正的意義在於培訓教師專業技能,激發教師研究教學的積極性,自覺調整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課堂教學藝術,促進專業化成長,同時使幼兒的發展也深受其益。

幼兒園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我們班在開展“樹”的主題活動中孩子們表現出了許多教師預設內容以外知識點的興趣,在涉及到“樹在生長中可能遇到的幫助與危害”這一內容上,我發現幼兒間的爭議很大。從幼兒爭議的內容來看,幼兒關於“樹”的知識面大小和經驗積累程度有着較大的個體差異。孩子們相互爭論的背後其實顯現了幼兒求知探索的動力,他們表現出的那種零星、鬆散的經驗,非常需要教師以一種較爲嚴謹但又不失童趣的態度去幫助幼兒梳理與補充。我以大班孩子喜聞樂見的迷宮遊戲爲主線,設計了運用已有經驗進行分組討論的形式瞭解自然界中對樹的生長起益害作用的常見事物、知道保護樹木的基本常識、培養環保意識的活動。

活動目標:

1.瞭解自然界中對樹的生長起益害作用的常見事物。

2.能結合已有經驗積極安全交流,體驗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討論活動的樂趣。

3.知道保護樹木的基本常識,培養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大樹迷宮教具圖一幅,小迷宮5幅,記錄表5份,筆5支,蘋果插卡5張,錄音磁帶《大樹媽媽的話》等

記錄表:

迷宮圖:

活動過程:

一、簡單複習樹與人類的關係,引出課題

1.你喜歡樹嗎?爲什麼?

2.小結樹給我們人類生活帶來的好處

二、認識“大樹迷宮”

1.迷宮上有誰?教師重點補充介紹(酸雨、蘑菇、樹藤、污水等)。

2.交代規則:碰到樹喜歡的東西可以前進,碰到樹不喜歡的東西不可以前進。

3.請一位幼兒上來試走迷宮,

(說明:本環節的指導重點是引導幼兒對迷宮中設置的障礙內容及行走規則作一瞭解,並且引起猜測和懸念。)

三、幼兒分組走迷宮,組內交流與討論

1.交代要求:四人一組,邊玩邊討論:說說哪些是樹喜歡的,哪些是樹不喜歡的,爲什麼?(選出小組長記錄討論結果)

2.幼兒分組玩小迷宮,交流討論。

(說明:這是整個活動的重點環節之一,重點是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小組討論、探索,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與能力,以語言、記錄表等形式來表現、交流、分享討論的結果,引起幼兒之間的互動、幼兒與環境的互動,更好地讓幼兒在活動中發揮主體性。)

四、集中交流並引導幼兒梳理相關經驗

1.展示5組的記錄表,引導發現不一致。請各小組代表發表意見,引導其他組注意傾聽

(說明:這一環節很長,教師要注意把握主次,重點梳理起爭議的、認識上有共性錯誤的東西,如“長頸鹿”、“樹藤”等,而對“太陽”、“雨水”等顯而易見的事物儘可以一筆帶過。)

2.小結:“……等能幫助樹更好的生長,所以大樹喜歡它;……等給樹的生長帶來危害,所以大樹不喜歡它。”

3.大家一起檢驗剛纔某某小朋友走的迷宮路線對不對。

4.幼兒分組檢驗剛纔走的迷宮路線,給正確的小組插上表示獎勵的“紅蘋果”卡。

(說明:在集中後再讓幼兒去自行調整,有利於幼兒對以往經驗和新獲得經驗之間進行調整和內化,這比教師簡單的給出“某某小組對了、某某小組錯了”這樣的評價來的更有價值。)

5.還有哪些東西能幫助樹更好地生長?還有哪些東西會給樹的生長帶來危害?

(說明:設計這樣的提問有利於擴展幼兒的已有經驗以及對新獲得經驗的順利遷移。)

總之在這一大環節中,老師的作用定位於鼓勵幼兒更好地表達自己的看法並讓別人理解,引導幼兒關注到一致與不一致的觀點,以引起幼兒的爭議與深入思考,協助幼兒概括得出幼兒知識水平可以理解的結論。)

五、談話:我要做大樹的朋友

1.你想幫助大樹更好的生長嗎?怎樣幫?以前哪些習慣要改掉?(貼上小孩卡)

(說明:新《綱要》的科學領域目標中顯著的一條是強調了環保教育的重要性。我們的孩子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在城鎮,都會不同程度的感受到這樣或那樣的環境問題,但對於他們的引導,更有價值的是引導他們從身邊的事做起,從幼兒日常行爲表現中去截取契機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引導他們從事力所能及環保活動。)

2.聽聽大樹媽媽的話。

“大四班的小朋友,你們好!我是大樹媽媽。聽了你們剛纔的話,我的心裏真是太高興了!如果您想做我真正的朋友,請你記住我說的話:不要摘樹葉玩,要知道樹葉是我們的頭髮呀,我可我不想變成光禿禿的樣子;別割破我的樹皮,要不然細菌進去了我也會發炎生病的;不要把重東西掛在我身上,腰痠背痛的感覺我可不想再有了;要是有空給我喝點水我就更開心了。小朋友,記住我說的話了嗎?請你把這些話說給你的家裏人聽,也請他們來做我的朋友吧!再見!”

(說明:在這一環節的處理上,引用“大樹媽媽”角色的用意是——以播放配樂錄音《大樹媽媽的話》來生動地引導幼兒愛護樹、保護樹,進一步激發幼兒珍惜自然和初步的環保意識。這一處理在一定程度上掩飾了一些教師講知識、說道理的痕跡,有利於活動輕鬆氛圍的延續。)

六、結束與延伸

1.激發幼兒在區角活動中製作迷宮圖的興趣。

2.活動之餘再回去找找有關樹的知識。

(說明:鼓勵幼兒回去通過其他途徑去了解與“樹”相關的知識和信息,讓那些對本活動具有濃厚興趣的幼兒可以有一個繼續關注的動力與需要,這也體現了教師引導不同興趣程度的幼兒自主參與的意識。同時建議幼兒在區角活動中嘗試製作迷宮圖,爲鼓勵幼兒參與下一個活動激發興趣。)

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單數與雙數的實際意義,有一定的數數、統計和比較等應用數學的能力。

2、學會觀察樹葉的特徵,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對樹葉的認識。

3、在活動中能體驗到同伴間學習的樂趣,培養合作的精神。

【活動準備】

每人一份樹葉(葉柄)、一張表格、一隻筆、展示板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教師:小朋友們、大家好。今天老師爲你們請來了一位客人。下面我請小朋友們豎起你們的小耳朵,仔細的聽好了。聽,他來了。(聽完後)接下來,有哪位小朋友已經聽出,

2·老師今天請來的.這位小客人是誰呢?請小朋友來告訴老師。

教師:大家都很聰明,都聽出了這是樹葉。下面讓我們來看一看找一找,樹葉裏有哪些祕密呢?

二、對葉片的統計與分析

1、教師示範教師:下面我請小朋友們來看一看、數一數,老師手上的這一根葉柄上有幾枚小葉片?現在請小朋友們來跟老師一起數一數,好嗎?教師:好了,剛剛小朋友們與老師一起數了老師葉柄上的小葉片有幾片。下面老師請小朋友們自己來數一數,然後把數好的小葉片數量記錄下來。

2、幼兒示範教師:這麼多的葉片,你是怎麼數的?小朋友用了很多種方法數葉片,你認爲那種方法又快又準確?小結:生活中我們在數量較多的東西時,有很多種方法,小朋友可以採用最適合你的方法,將東西數得又快又準確。

3、分析探索葉片的單雙數的規律教師:老師剛纔發現讓小葉片兩片、兩片做好朋友這種方法很有趣,我們一起用這種方法在來數一數。

三、討論分析:

教師:你們發現了什麼?(有的樹葉,它的葉片兩片、兩片都找到了好朋友:有的還剩下一片沒找到朋友。)

四、樹葉分類:

教師:這裏有兩張表格,我們把都能找到好朋友的葉片送到這張表格裏.把還剩下一片沒有找到朋友的葉片送到另外的一張表格裏,看看會發現什麼祕密。

五、統計數字:

教師:都能兩片、兩片成爲好朋友的葉片,上面小葉片的數量各是多少?還剩下一片沒有找到好朋友的葉片,上面小葉片的數量又各是多少?六、分析兩類數字的特點:

1·覺得:老師發現有些樹葉寶寶都有一個好朋友,而有些只有一個人。你看數字6寶寶,他們有3對好朋友,而數字7寶寶,卻多出了一個寶寶。所以你們覺得數字寶寶中有什麼祕密呢?

2·教師:你看

6、8、10、12、14這些數是什麼數?

7、9、11、13、15這些數是什麼數呢?他是不是能兩個、兩個的湊成相同人數的呢?還是不能。 3·教師:小朋友都發現了這個祕密,老師覺得6、8、10、12、14這些數是雙數,因爲他們能剛好能兩個、兩個的分好。7、9、11、13、15是單數。(討論10以上的單雙數。)討論發現:已經學過的單雙數規律同樣適用於10以上的數字,拓展已有經驗。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們回家之後找找哪些物品也有這些規律。

幼兒園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兒歌表達愛媽媽的情感。

2、在遊戲中學習短句“媽媽媽媽……”

3、在活動中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學過“打電話”的遊戲、已會唱“好媽媽”歌曲。

物質準備:

積木,掛圖、“好媽媽”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播放好媽媽)集體唱歌,引起學習興趣。

1、音樂出來,唱“好媽媽”的歌(集體唱一遍)

2、提問引出課題“想媽媽”。

寶寶們!(誒——),恩!我們都有一個好媽媽,在幼兒園裏你們想不想媽媽呀?(教師逐個提問幼兒:想的)哦!大家都想自己的媽媽的。

二、理解兒歌

(出示圖片一)

1、喲!這個寶寶在幹什麼呢?(想媽媽)你是怎麼看出來他在想媽媽的?(幼兒回答:幼兒指着圖片上的媽媽說,我是從這裏看出來的)這裏有誰呀?(媽媽)哦!這裏象雲朵一樣的圖形裏面有個媽媽,就表示小寶寶在想媽媽);我們再仔細看一下這個小寶寶(邊指圖片)的動作,他的那個動作也表示在想媽媽呀?(幼兒觀察並說:這個動作,哦!這個動作是兩手撐着下巴,是這樣的,寶寶在想媽媽呢)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這個寶寶想媽媽的動作好嗎?(集體邊說邊學動作:“小寶寶,想媽媽”)

2、小寶寶,想媽媽了會怎麼做呢?你來說說,想媽媽了會怎麼做?(幼兒回答:“我會哭的”教師給予安慰:你下次想媽媽時不要哭了哦,要做個堅強的寶寶……;“打電話”)

(出示圖片二)

瞧!小寶寶把什麼當電話機了?(積木)喲,這積木還真象電話機呢!我們也來學一學:(集體練習:抓起積木當電話,反覆練習2-3次)抓起積木當電話,想跟媽媽說什麼呢?

三、幼兒玩“打電話遊戲”練習句式:抓起積木當電話,媽媽,媽媽,……

1、寶寶們快來抓個積木當電話打給你們媽媽吧(寶寶們每人抓個積木電話開始遊戲“打電話”)教師巡迴指導:重點練習“媽媽,媽媽我想你” “媽媽,媽媽,快點回家”……寶寶們,電話打完了嗎?(打完了)打完電話,把電話機放到籮筐裏吧!(幼兒放電話機)

2、打電話遊戲後提問:剛纔你在電話裏跟媽媽說了什麼呀?(多一點幼兒回答:媽媽,媽媽我想你了、媽媽給我買點好吃的……)

3、完整朗誦兒歌:

寶寶們——誒!這兩張圖片裏還藏着一首好聽的兒歌呢,兒歌的名字叫“想媽媽”。

提問:兒歌名字叫什麼?(幼兒集體說幾遍“想媽媽”)我來完整念給你們聽,好吧?(好)兒歌:想媽媽(小寶寶,想媽媽,抓起積木當電話;媽媽,媽媽,快點回家。)

我們一起看着圖片來朗誦一遍兒歌。(集體朗誦2遍)寶寶們向後轉,我們再來用好聽的聲音來念給後面的老師們聽。(集體朗誦一遍)老師們表揚一下我們呢。

四、創編:

寶寶們,除了想媽媽,你們還會想誰呢?(提問一個寶寶:想爸爸、想奶奶……)想他們,我們就再來給

你的朋友們、親戚們打個電話吧!(上來拿積木電話機,活動結束)

附:兒歌:想媽媽(小寶寶,想媽媽,抓起積木當電話;媽媽,媽媽,快點回家。)

幼兒園教案 篇8

小班語言:我上幼兒園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激發上幼兒園的愉快情緒。

2、學習用自然的聲音唱歌。

3、積極參與歌唱活動,體驗和小夥伴一起唱歌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我上幼兒園》、布娃娃。

活動過程

一、入室活動。

——教師帶領幼兒在《我上幼兒園》音樂伴奏下,拍手進音樂室。

二、練聲遊戲:“老師早上好”。

師:12345/小朋友們好。

幼兒:54321/老師早上好。

三、學習新歌。

1、談話引出歌曲。

——師:小朋友們在幼兒園的時候,我們的爸爸媽媽去幹什麼了?

——師:我們自己上幼兒園的時候該怎麼做,才最棒呢?(開心、不哭也不鬧)

2、感受歌曲內容。

——(出示布娃娃)師:布娃娃也要上幼兒園啦,聽一聽布娃娃在說什麼?——教師扮演布娃娃念歌詞。

——師:布娃娃剛剛說了什麼?

——師:爸爸媽媽去上班的時候,我們該怎麼做?

——鼓勵幼兒和布娃娃一起按節奏念歌詞。

3、學唱歌曲。

——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讓幼兒感受歌曲旋律。

——教師放慢節奏彈琴,請幼兒跟唱。(要求幼兒不要喊唱,學習用自然的聲音唱歌)

——教師帶領幼兒跟音樂唱歌。

——教師隨音樂邊唱歌邊做動作。

——教師清唱歌曲,帶領幼兒邊唱歌邊做動作。

四、自然退場。

活動應變

歌詞內容比較簡單,教師應把重點放在對歌曲的理解和愉快的心情上,鼓勵所有幼兒參與歌唱活動。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回家表演歌曲給爸爸媽媽聽,爲自己能開心上幼兒園、不哭不鬧感到自豪。

區角活動

表演區:投放音樂和自制的麥克風,鼓勵幼兒大膽唱歌表演。

娃娃家:佈置娃娃家環境和扮演爸爸媽媽的道具如領帶、圍裙等,讓幼兒扮演爸爸媽媽。

環境創設

主題牆佈置幼兒開心上幼兒園的情景。

家園同步

1、請家長跟幼兒一起學唱歌曲《我上幼兒園》,鼓勵幼兒開心上幼兒園。

2、請家長引導幼兒回憶在幼兒園的開心事情,安撫幼兒焦慮情緒。

隨機教育

幼兒剛上幼兒園,情緒難免焦慮,家長和教師要加以安撫引導。教師在幼兒園多安排一些遊戲類活動,鼓勵幼兒積極參與。

附錄:教師如何安慰新入園的幼兒

一、做好新生入園的接待工作。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入園第一天的接待工作是關鍵中的關鍵。入園第一天的孩子,心情往往會很緊張,甚至害怕,會緊緊地拉着媽媽的手不放鬆,這時教師要以和藹可親的笑臉迎接幼兒,親切地摸摸孩子的頭、臉或者親親他、抱抱他,讓幼兒感覺到老師很喜歡他,這樣緊張會消除很多的。

二、找準哭因,因人施教,對症下藥。

面對幼兒不停的哭鬧,有的教師可能會不知所措,無計可施,我覺得對待幼兒啼哭的辦法要因人施教,對症下藥。 由於性格、家庭教育的不同,幼兒啼哭的原因、情況也不盡相同。這就要採取相應的方法來止住幼兒的哭泣。那些性格內向的孩子,因對環境陌生、不適應集體生活而哭鬧的幼兒,哭起來聲音往往較小,低聲哭泣,教師應多注意在行動上親近他們,給他以們安慰、滿足他們的社會需要,讓他們熟悉集體成員,感受集體生活的樂趣。

三、適當的精神鼓勵激發幼兒入園的積極性。

新入園的幼兒年齡雖小,但他們的自尊心、好勝心都較強。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及時給幼兒適當的精神鼓勵,會大大增強教師的吸引力、誘惑力,幼兒對教師依戀情感會更強。幼兒入園的主動性、積極性也會隨之提高。如:對入園不哭鬧的幼兒,在他們的小腦門上貼上聰明豆,或者給他們一朵小紅花以示鼓勵。最後,教師對入園活動進行小結,大張旗鼓地表揚按時入園、不哭鬧的幼兒。這樣,不僅給其他幼兒樹立了榜樣,而且,融洽了師生之間的關係,同時也增進了幼兒對教師的依戀。

總之,幼兒教師要具備一顆博大的愛心,包容之心,對待幼兒要親切、有耐心,精心準備與幼兒的每一個活動,努力縮小與家園之間的距離,增進師幼之間的感情,取得家長的信任與配合,就能使幼兒逐漸喜歡幼兒園,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一)活動目的

1、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熟悉歌曲的旋律,初步學唱歌曲;

2、教育幼兒要高高興興上幼兒園、不哭鬧。

(二)重點:學唱歌曲 難點:按節奏自然地跟唱。

(三)活動準備: 玩具:小白兔、小貓、小鴨、三用機、磁帶。

(四)活動過程

1、在《我上幼兒園》音樂伴奏下,拍手進教室。老師:“小朋友們,讓我們拍着小手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去吧!”

2、教師出示玩具小白兔,並示範唱歌曲《我上幼兒園》。老師:“今天,小白兔又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了,它一邊走,一邊唱,我們聽聽它在唱什麼歌?”“你們聽到小白兔在唱什麼嗎?”

3、出示小鴨、小貓,並示範唱歌曲第二遍。老師:“小鴨、小貓也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了,它一邊走,一邊唱。”

4、逐一出示圖片,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作小魚遊的動作後出示圖片:“這是誰游來了呀?”、“它愛在哪兒遊呢?”,幼兒回答後,放入背景圖中。

(2)教師作小鳥飛的動作後出示圖片:“這是誰飛來了呀?”、“誰知道它應該放在哪兒?”,說着放入背景圖中。

(3)他是花兒的好朋友,它是叫什麼?請幼兒上臺來貼。

(4)聽╠╠,猜猜它是誰?“咩╠╠,咩╠╠”請幼兒上臺來貼,及時表揚。

5、出示“小朋友”圖片。老師:“小朋友愛上哪兒呢?爲什麼?”

6、欣賞兒歌。老師:“老師教大家一首兒歌,大家聽聽兒歌裏唱了些什麼?”

7、邊做動作邊念兒歌,要求讀準音。

8、集體朗誦兒歌,要求有表情、動作,有節奏地朗誦兒歌。

(五)活動延伸:歌曲《我愛我的幼兒園》。

幼兒園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春天正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活潑可愛的小蝌蚪也在這個充滿生命力的季節裏孵化了。小蝌蚪易是孩子的熟悉生物,又是孩子的陌生的生物。在這個活動不僅對孩子們在原有的知識水平上認識蝌蚪的外形特徵,並進一步瞭解蝌蚪的變化過程。通過生動、活潑真實的觀察,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求職慾望。

活動準備;

圖片、飼養器皿、活動前,請幼兒與家長一起去野外抓蝌蚪、觀察記錄表

活動目標;

1.瞭解蝌蚪的外形特徵,及生活習性。

2.學習飼養蝌蚪,萌發關注蝌蚪生長的興趣。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課題

說說是在哪裏找到蝌蚪的?你的蝌蚪長的什麼樣子?

2.觀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徵。

引導幼兒觀察它的身體形狀和顏色

3.瞭解蝌蚪的生長過程。

4.欣賞兒歌《小蝌蚪》,激發幼兒飼養的慾望。

引導幼兒說說小蝌蚪有幾個媽媽?

它們長的一樣嗎?

不同的媽媽生下的小蝌蚪一樣嗎?

5.討論飼養計劃

小蝌蚪住在哪裏?我們該怎麼照顧它?

小結;我們讓小蝌蚪在我們班做客,小朋友天天去看看它們,看看它們什麼都時候長出後腿、前腿、小尾巴慢慢的脫落,等它們變成小青蛙了,我們再送它們回到媽媽的身邊。

活動延伸;

在生活活動中引導幼兒進一步飼養、觀察、用照片的形式記錄蝌蚪變化的過程。

幼兒園教案 篇10

設計意圖:

圓柱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幾何體,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接觸到,但是,幼兒對圓柱體的認識是非常模糊的,只能把它們說成"長長的,圓圓的",並且很難融入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幼兒認識了許多平面幾何圖形和球體的基礎上,我嘗試用幼兒非常感興趣的遊戲形式進行本次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在動動、玩玩中掌握圓柱體的名稱,感知它的特點。

2、用恰當的方法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3、體驗合作遊戲,探索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請家長引導幼兒觀察生活中與圓柱體相似的物體,已認識過球體。

2、材料準備:圓柱體實物若干。如:積木、易拉罐等(佈置成超市。)各種形狀的積木玩具,球體物品若干,記號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分類:

1、師:"老師帶來了許多玩具,我們一起來滾一滾、玩一玩。"

幼兒任意挑選玩具,自由玩,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

"剛纔你們玩時發現了什麼?它們都能滾動嗎?"

幼:長方體積木不能滾動。

幼:正方體積木不能滾動。

幼:我發現圓圓的球能滾動,其他的都不能滾動

師:請將能滾動的玩具放在紅色的籃子裏,不能滾動的放在綠色的籃子裏。

(分析:幼兒在滾一滾、玩一玩中,自我探索、發現玩具能否滾動,並根據滾動的特徵給玩具進行第一次分類。幼兒對此環節很感興趣,很快投入到活動中。)

2、出示裝球體和圓柱體玩具的籃子。

師:這些玩具滾動時一樣嗎?每人選兩樣不同的玩具,兩人一組,一起玩一玩,說一說你的發現。

幼:我發現球能到處滾來滾去。

幼:這種玩具(指圓柱體)只可以朝一個方向滾動。

師:請將能到處滾動的放在圓形籃子裏,只能朝一個方向滾動的放在方形的籃子裏。

(分析:幼兒在這次玩一玩中,進一步探索,發現了球體與圓柱體的區別。幼兒進行了第二次分類,難度越來越大,引導幼兒將對球體的已有經驗進行歸納,同時也激發了幼兒探索圓柱體的興趣。)

小結:球體能向任何方向滾動,那這種只能朝一個方向滾動的物體是不是球體呢?爲什麼?

二、測量:

1、出示圓柱體,引導幼兒觀察特徵。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個物體是什麼樣子的。

幼:它身體圓圓的、粗粗的,像柱子一樣。

幼:它的上面和下面都是圓形的。

師:小朋友觀察真仔細。那這兩邊的圓形一樣大嗎?

幼:不一樣大。

幼:一樣大。

(幼兒爭吵起來)

2、出示紙條:

到底是不是一樣大呢?我們請它來幫忙量一量就知道了。

(教師示範測量的方法,量出圓柱體兩頭的粗細並作記錄)

它們一樣大嗎?

3、請幼兒量一量玩具兩頭和中間是不是一樣粗,和同伴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4、幼兒操作,教師進行個別幫助。

幼:我做的三個標記在一起了。

幼:老師,它們全在一條線上,就說明玩具兩頭和中間一樣粗,對嗎?

5、老師小結:

這種身體像柱子一樣,而且上下、中間一樣粗的,兩頭都是圓形的物體我們稱它爲圓柱體。圓柱體放倒了只能朝一個方向滾動。

(分析:這一環節中,幼兒成了操作的主人,親自動手測量,得出正確的結果,他們的積極性很高,在操作和探索中又獲得了有關測量的知識與經驗。)

三、拓展思維

1、師:在我們的生活中,像圓柱體的東西有許多,現在我們就到超市去找找吧。坐上我的汽車出了吧!

2、超市裏的商品真多,請每個小朋友選兩樣像圓柱體的商品。

3、小朋友都選到了自己喜歡的商品,請你說一說買了什麼。

4、和旁邊的好朋友比一比,說一說,你們手中的圓柱體商品有什麼不一樣。

個別幼兒介紹。

教師小結:這些商品的大小不一樣,高矮不一樣,但是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地方,都是圓柱體。

(分析:"知識是在孩子們探究以後,在孩子們的討論中形成的。"通過前面的探究操作,幼兒對圓柱體有了自己怕感知和理解,在自我表達和與同伴的交流中,學習了新知識。)

四、遊戲鞏固

師:這些像圓柱體的商品還可以當玩具呢,現在四人一組,用圓柱體商品搭一搭、玩一玩,比比哪一組玩出的花樣多,好嗎?

幼兒合作遊戲。

(分析:這一環節發展了幼兒的創造力和合作能力。幼兒用各種廢舊盒罐拼搭、玩樂,在遊戲中體驗了成功的喜悅,也進一步鞏固了對圓柱體的認識。)

五、活動延伸

讓幼兒自由選擇區域進行活動。

1、數學角:提供各種圓柱體實物,供幼兒繼續探索、發現圓柱體的祕密。

幼兒園教案 篇11

設計意圖: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適合小班幼兒朗讀和背誦,本首古詩讀背並不難,關鍵是要從中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從小要愛惜糧食。爲此,在設計時圍繞一個“辛苦”,從談話引出古詩,看圖瞭解“辛苦”,讀詩句感受“辛苦”,到情景中演繹“辛苦”。從而把幼兒並不容易體會到的“辛苦”突破了。

活動目標:

1.指導幼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激發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

2.通過誦讀,讓幼兒感受農民勞動辛苦,糧食來之不易。

3.滲透愛惜糧食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培養讀詩興趣,感受農民勞動辛苦,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教學難點:

感受詩的節奏美,韻律美,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活動準備:

1.古詩憫農圖一張,小朋友吃飯圖一張(做成幻燈片)

2.古詩《憫農》朗讀視頻

3.適量的米和麪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1、提問:寶寶們每天肚子餓了,都吃什麼呀?引導幼兒說出米飯和饅頭等;

2、出示米和麪,讓幼兒觀察和體驗,區分米和麪。然後提問:

(1)、香噴噴的米飯和饅頭是用什麼做的?(米和麪)

(2)、糧食是從哪裏來的?鼓勵幼兒大膽發言

(3)、教師總結: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我們要愛惜糧食,珍惜每一粒米。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詩《憫農》。

二、學習古詩《憫農》,感受古詩特點,理解古詩內容。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後說說圖片上的內容。

2.幫助幼兒理解古詩所表達的意思。

3.教師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解釋古詩的含義,中午的太陽,紅紅的照在地上,農民在地裏鬆土除草,汗水一點一點落在禾苗下面的土地裏,可有誰知道碗裏的飯呀,顆顆粒粒都是農民辛辛苦苦的勞動得來的。

4.播放古詩朗讀視頻,讓幼兒完整欣賞一遍,感受古詩的節奏美和韻律美。

5.出示古詩圖片,讓幼兒看着圖片,跟着教師朗讀古詩。

6.指導幼兒有感情的、完整的朗讀古詩。

三、背誦古詩,情景表演

1、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背誦古詩。

2、集體背誦。指導幼兒進行情景表演

四、課堂小結

1.教育幼兒從小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2.我們應該如何做纔算愛惜糧食?(讓幼兒說說吃飯時的常規。)

幼兒園教案 篇12

設計意圖:

炎熱的夏天來到了,爲了讓幼兒掌握一些避暑的方法,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快樂的度過夏天,我組織了這節《找涼快》的活動。小班幼兒的學習應儘量與他們自身有較強情緒體驗的經驗結合起來,在感知外界事物的同時發展自身的感知覺,這是課程指南的精神。所以我選擇了在與幼兒生活最接近的周圍事物中尋找讓自己涼快的辦法這一內容。學習的內容從幼兒的實際需要出發,突出迴歸生活。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各種形式向同伴介紹防暑降溫的辦法。

2、體驗夏季是一個十分炎熱的季節。

3、初步掌握夏天自我保護的方法,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活動重難點:

重點:掌握避暑的方法。

難點:瞭解夏天自我保護的基本常識。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防暑、降溫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介紹收集的夏天的內容,瞭解夏天的天氣特徵

1、我們知道夏天來了,我們還把自己找到的夏天悄悄地放在了我們的學習活動牆上,你們都找到了什麼呢?誰願意來介紹?

2、幼兒介紹各自帶來的物品、資料。

3、小結:原來你們從我們用的用品、穿的衣服、天氣和動物朋友的變化這裏發現火辣辣的夏天已經悄悄地來臨了。火辣辣的夏天真是熱,那你們有沒有辦法讓夏天變涼快呢?那你想通過什麼方法把你找到的涼快的辦法告訴我們呢?

二、介紹涼快的方法

幼兒運用各種方法介紹涼快的方法。

三、交流

1、你找到的讓夏天變涼快的方法是什麼呢?

2、請幼兒相互交流讓自己變涼快的方法。

四、幼兒討論:

1、吹空調、風扇和吃冷飲都應該注意什麼?

2、讓幼兒瞭解俄夏天自我保護的基本常識。

活動延伸:

1、講述故事《綠太陽》,知道炎熱的夏天給動物帶來的變化,重點引導幼兒感受綠化給人們帶來的好處。

2、其實讓夏天變涼快的方法還有很多,我們再去找找、看看,然後把你的發現再和大家介紹,好嗎?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開展過程中,孩子們通過對“涼快招數”的研究,在不斷的嘗試操作、探索感知、體驗分享來發現熱水變冷的不同方法,並進一步發現裏面的科學道理,並讓幼兒從中體驗到了科學探索的興趣,培養幼兒從小愛科學。同時也達到同伴相互合作的能力。在活動中,老師觀察孩子們的生活,將生活中的常見現象與幼兒進行討論,讓孩子們結合生活經驗進行交流,貼近幼兒生活,將幼兒的已有生活經驗進行提升。

有效地活動就是要讓幼兒多參與,讓他們多說、多做,這樣活動的效果纔會非常的好,孩子們也會非常的開心。

幼兒園教案 篇13

設計背景:

小班的孩子們最喜愛的就是小動物了,在我們幼兒園的外牆上、教室裏只要貼有小動物的圖像孩子們就會不約而同的去模仿它們的叫聲。我想怎樣讓幼兒以優美的聲音,穩定的節奏去模仿小動物的叫聲呢?因此我預設了這個活動《動物歌》。

活動目標:

1.感受4/4拍的音樂節奏。

2.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學唱歌曲併合拍。

3.對歌唱表演感興趣。

重難點:

這是一首輕快、有趣的兒歌,讓幼兒感受4/4拍的音樂節奏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難點是幼兒能合拍完整的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1.一隻小鳥、兩隻小雞、三隻小貓、四隻小狗、五隻小兔的圖卡。

2.五個小房子

3.《動物歌》音樂伴奏

活動過程:

一、邊做律動邊入場

教師:今天,老師要帶着小朋友們去森林裏和小動物們一起開音樂會好嗎?

1.教師帶領幼兒在《動物歌》的音樂伴奏下,邊模仿各種小動物邊走進場地。

模仿的小動物順序:小鳥、小雞、小貓、小狗、小兔。

2.剛剛都有哪些小動物和我們一起跳舞了?

3.幼兒回答後再一起做一遍律動。

教師:我們再來和小動物跳一次舞好嗎?

二、教師引導幼兒理解歌曲內容,學唱歌曲。

1.教師演唱歌曲《動物歌》,幼兒用身體小樂器幫兒歌伴奏,感受歌曲節拍。

教師:小動物想請你們學唱一首歌,叫《動物歌》。

2.讓幼兒說一說這首歌裏有哪些小動物在唱歌,幼兒說出一種就把相應的動物圖卡貼在黑板上。

3.教師再演唱歌曲一遍,幼兒聽一聽裏面每種小動物有幾隻?它們是怎樣唱歌的?

4.結合黑板上的圖卡引導幼兒學唱一遍歌曲。

5.在《動物歌》的音樂伴奏下模仿小動物的叫聲。

教師:你們喜歡哪種小動物啊?咱們用它的聲音來唱歌好嗎?

三、幫小動物找小房子

1.教師唱前半句,幼兒唱後半句,每唱一句就轉過一個小房子來。

教師:小動物們的房子不見了,你們可以幫它們找房子嗎?

2.幼兒完整演唱歌曲,邊唱邊把小動物送進相應的房子裏。

教師:我們用好聽的聲音一邊唱歌一邊把小動物送進房子裏好嗎?

3.完整流暢的演唱歌曲一遍。

教師:小動物說你們唱歌很好聽,還想再聽你們唱一遍好嗎?

4.和客人老師一起演唱歌曲,幼兒唱前半句,客人老師唱後半句。

四、邊唱歌曲邊走出場地,自然結束。

教師:小朋友們的歌聲太好聽了,我們一起去森林裏讓讓更多的小動物聽到你們的歌聲好嗎?

附歌詞:一隻小鳥喳喳渣

兩隻小雞嘰嘰嘰

三隻小貓喵喵喵

四隻小狗汪汪汪

五隻小兔靜悄悄

幼兒園教案 篇14

目標

(一)學習有關小滿的農諺童謠,形成對小滿的初步印象;

(二)觀察蠶寶寶,瞭解它的主要外形特徵和生長變化過程;

(三)認識小滿這個節氣的代表民俗活動;

(四)瞭解小滿。

內容

(一)誦讀農諺及童謠

小滿時節,正是農事繁忙的適合,有三候,分別是一候苦菜秀(小滿雖然穀物已經飽滿,但還不是收穫的季節,很久以前的人們,在這個時候靠吃苦草充飢);

二候靡草死(小滿節氣各地已步入夏天,日照陽氣充足,所以靡草因失去陰氣會死去);

三候麥秋至(小滿時值夏季,但對麥子而言已經到了成熟的秋天)。在上海,小滿期間,一般降雨多、雨量大,往往也是江河湖滿,如果這個階段雨水偏少,意味着到了黃梅時節。

這時,不同地區有諸多農諺,給小滿賦予了豐富的寓意。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簡單且朗朗上口的農諺,如“小滿暖洋洋,鋤麥種雜糧”“小滿前後,種瓜種豆”“大麥不過小滿,小麥不過芒種”等,小朋友們跟着老師來誦讀兩遍。接着讓我們帶領學唱童謠《小滿》:小滿太陽暖烘烘,田裏禾苗綠茸茸,一天躥長一寸高,秋後糧倉滿盈盈。

學完這些農諺和童謠後,小朋友們記得細心觀察小滿時節周圍環境與天氣的變化,切實感受小滿的氣候特徵。

(二)觀察蠶寶寶

今天老師請你們猜一個小動物,我說它的特點,請你們仔細聽,看誰先猜出來。一條小小蟲,小的時侯穿黑衣裳,長大了漸漸地換成白衣服。它喜歡自己做一間像燈籠樣的小屋,並且躲在這個小屋裏。等它長大後就變成另一種模樣從小屋裏飛出來。(引導孩子用解釋猜謎的方式)

讓我們通過圖片來看看蠶是什麼樣的,有幾隻腳,身上有什麼?(先請孩子回答,之後總結)總結內容如下:蠶的形態是圓桶形的,分頭,胸,腹3部分,胸部有6只腳,把持桑葉幫助進食,腹部有10只腳使身體前進,一共16只腳,身上佈滿着纖細的絨毛。

讓我們回到謎語中,第一句話,蠶小時候穿黑衣裳,這是蟻蠶,在這之前是圓形的蠶卵。第二局中蠶將黑衣服換成了白衣服,這種行爲呢叫做蛻皮,一般來說,蠶要蛻皮4次。燈籠似的小屋是蠶繭,蠶會在繭中完成最後一次蛻皮,成爲蛹。約十天後,羽化成爲蠶蛾,形狀像蝴蝶一樣,破繭而出,飛出它的小屋子。

(三)小滿傳統

小滿有諸多習俗,如“祭車神”“祈蠶節”“食苦菜”“搶水”等。

1.祭車神:是一些農村地區古老的小滿習俗。舊時水車車水排灌爲農村大事,水車照例於小滿時節啓動。傳說,“車神”在小滿時節會變成白龍,村民們在水車上放好魚肉、香燭等祭拜,祈願一整年田間不旱,農作物不缺水。但這種古老的祭祀活動,不建議效仿。

2.祈蠶節:相傳小滿爲蠶神誕辰,因此江浙一帶在小滿節氣期間有一個祈蠶節。因爲養蠶難度大,氣溫、溼度,桑葉的冷、熟、幹、溼都會影響蠶的生存。人們養好蠶會做成各種各種的絲綢品,所以這個時節就會祈願蠶有個好收成。

3.食苦菜:春風吹,苦菜長,荒灘野地是糧倉。苦菜是中國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醫學上多用苦苦菜來治療熱症,古人還用它醒酒。小滿節氣是根據農耕社會特點形成,過去民間有吃野菜、苦菜的習俗。有時還會用白麪蒸一些麥糕、麥餅食用,意在提醒人們夏天多吃主食。

4.搶水:是舊時民間的農事習俗,在舉行這種儀式時,確定好的日期的黎明時分燃起火把,在水車基上吃麥糕、麥餅、麥團,羣人以擊器相和,踏上小河漢上事先裝好的水車,數十輛一齊踏動,把河水引灌人田,至河水乾方止。小滿時節容易出現乾旱天氣,對農作物非常不利,舊時農民就會用水車車水排灌,以緩解旱情。

(四)小滿的農事

小滿正是適宜水稻栽插的季節。夏旱嚴重與否和水稻栽插面積的多少,有直接的關係。而栽插的遲早,又與水稻單產的高低密切相關。爲了抗禦乾旱,除了改進耕作栽培措施和加快植樹造林外,特別需要注意抓好頭年的蓄水保水工作。但是,也要注意可能出現的連續陰雨天氣,對小春作物收曬的影響。南方夏收糧油作物產區要抓住晴好天氣,適時收曬成熟的小麥、油菜,避免不利天氣造成損失。

如果有機會的話,請爸爸媽媽帶着你們走進田地拔草除害,觀察農民伯伯澆灌農田的技術,向他們學習本領,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學會珍惜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