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彙總9篇

【精華】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彙總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2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彙總9篇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通過活動,使寶寶在實踐操作中學習與朋友交換的好辦法,體驗交往的樂趣。

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多媒體制作*各式玩具若干*錄音機、磁帶、

活動流程:

一、故事講述:引起興趣

(通過故事,讓寶寶積累交換的方法。)

師:寶寶們,今天侯老師給你們講個故事。(邊操作多媒體,講述故事。)

提問:小兔籃子裏原來只有蘿蔔,後來怎麼又有青菜和蘑菇了。

小兔是用了什麼好辦法換到青菜、蘑菇的?

二、實踐操作:獲取經驗

(嘗試經驗遷移,在實踐操作中獲取交換法。)

1、小白兔換到了許多自己喜歡的東西,真高興。

今天帶來了許多禮物送給我們的小朋友,想不想要?每個寶寶上來選一份,好嗎?(自由選擇)

2、我們看看,得到了什麼禮物?喜歡嗎?讓我們玩一會兒。

3、我們每個寶寶手上都有好玩的玩具,別的寶寶手上也有好玩的玩具。你們有沒有辦法既能玩到自己的玩具,又能玩到別人喜歡的玩具?

(分享交換好辦法,提升經驗)

三、分享交流:體驗快樂

你剛纔玩了什麼?你是用了什麼好辦法和小朋友交換到喜歡的玩具的?

剛纔誰沒有換到玩具?你是怎麼跟他換的?

小結:寶寶今天都用了好辦法玩到了自己想玩的玩具,本領真大,真聰明!我們都是好朋友,,我們帶着玩具寶寶一起來做一個“找朋友”的遊戲,好嗎?

故事:交換

小兔有三隻蘿蔔,它看到小山羊有綠綠的青菜,它就笑眯眯地對小山羊說:“小山羊,我用蘿蔔來換你的青菜,好嗎?”小山羊說:“好吧。”小白兔就用蘿蔔換了青菜,對小山羊說:“謝謝,謝謝。”小山羊說:“不用謝!”小白兔又看到小花豬有大大的蘑菇,它就對小花豬說:“小花豬,我的蘿蔔又紅又大,又甜又脆,而且不打農藥,是純綠色食品哦,我用蘿蔔來換你的蘑菇好嗎?”小花豬說:“好吧,我換給你。”小白兔用蘿蔔換了蘑菇,對小花豬說:“謝謝,謝謝。”小花豬說:“不用謝。”小白兔看到自己的籃子裏有蘿蔔、有青菜、有蘑菇,高興地笑了。

教學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節課預設的教育教學目標,幼兒對老師的提問積極響應,與老師的互動很好。老師的有些引導還不夠到位,要多讓幼兒表達,以後上課要多注意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建築工人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內容,認識大型建築工具。

2、激發對建築工人的感激之情。

3、遵守社會行爲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4、使幼兒掌握一些建築的基本常識。

活動重難點:

瞭解建築工作的內容,環境,認識大型建築工具。

通過想象創作,將建築工地的景象用繪畫記錄下來。

活動準備:

1、《小朋友的書——勤勞的人們》

2、《小朋友的書——美工》

活動過程:

一、引題談話

師:建造房子的地方叫建築工地,我們一起去看看建築工人是怎樣造房子的

二、認識建築工地

1、 觀察有安全網、掛着紅色橫幅工地場景的圖片

提問:圖上看到了什麼?安全網有什麼作用?紅色橫幅告訴大傢什麼?

2、 觀察有各種大型建築工具的圖片

提問:這些建築工具的名稱叫什麼?它們分別有什麼本領?

3、 欣賞工人打地基、砌牆、做框架、刷牆等的圖片

三、感受建築工人的辛苦勞動

1、 討論:你覺得建築工人辛苦嗎?

2、 小結:建築工人辛苦工作,建造了許多的房子,我們纔有舒適的生活

延伸活動:

完成“繁忙的工地”的畫作。

活動反思:

“建築工地”對幼兒來說還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孩子們在生活中沒有實際接觸過這些事物,而老師對於這一內容也沒有一個專業具體的瞭解,因此只能從一個大致的環境和幾種較普遍的建築工具入手,豐富幼兒知識面

第二課時的繪畫,考慮到幼兒想象、自由臨摹的侷限性,因此我作了範畫的示範,講解了幾個注意要點,從幼兒的繪畫表現看,主要有幾項不足:

1、佈局的合理性:畫面中應是建築物和吊車兩個事物,但大多幼兒沒有考慮第二因素,而將第一個事物畫中間且過大,使得畫面不夠協調

2、事物的整體構造:這也取決於幼兒繪畫的實際能力,有的幼兒還未達到對物體形的塑造能力

小百科:建築是建築物與構築物的總稱,是人們爲了滿足社會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質技術手段,並運用一定的科學規律、風水理念和美學法則創造的人工環境。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瞭解家鄉本地幾條不同主要道路的名稱,感知立交橋、高速公路、跨海大橋、隧道等不同道路的外形特徵與用途。

2、瞭解道路上的路牌、站牌、站臺等設施的用途,體驗現代新型道路給人們出行帶來的方便。

二、活動準備

1、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家鄉幾條重要道路的圖片以及寬闊的馬路、立交橋、高速公路、跨海大橋等不同道路的圖片。

2、課件PPT、道具指示牌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創設談話情景,引出談話話題。

師:多多姐姐是一個愛拍照的好孩子,下面就來看一看多多姐姐給我們拍的幾張照片吧!小朋友們仔細看,圖片上有什麼?

(二)展開部分

1、師:小朋友們你們真是個善於發現的乖寶寶。小朋友們你們都在哪裏見過這些路呢?(上學的路上、去公園的路上)那現在請小朋友們看看這些照片有什麼不同啊(出示對比明顯的照片比如彎和直,平和窪)

2、師:老師想來考考小朋友們,看看小朋友們認識這些嗎?(立交橋、高速公路、跨海大橋、隧道)哇,小朋友們真厲害,都認識它們啦,看看它們有什麼不同啊?(有的是纏繞的,有的是弧形的,有的是半圓形的)猜猜看它們有什麼樣的作用啊?

:他們避免了下雨天帶來的淤泥,爲人們了交通便利。減少了交通阻塞。

3、小朋友們,我們再來看這幅圖片,這幅圖片上你們都認識哪些東西啊?(有路牌指示方向,有公交車站牌,有站臺)如果我們在馬路上迷了路,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找老師、找警察叔叔)老師現在要教你們一個新辦法,小朋友們要學會看路標,那樣就不會迷路啦。 (指示牌是幫助我們辨識道路的,我們這時候可以通過指示牌找到我們所要去的地方。)

(三)結束部分:玩過隧道遊戲

遊戲規則:兩人配合爲一組,剩下的過隧道,隧道路口有指示方向,按照方向回到起點。

遊戲目的:讓幼兒學會觀察,學會找路標,親身感受道路帶給我們的快樂。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找園徽、設計海報的環節,萌發對幼兒園的熱愛之情。

2、識別並能表達清楚幼兒園的名稱、地理位置等。

3、知道園徽的作用,嘗試爲幼兒園設計宣傳海報。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幼兒參觀幼兒園,教師介紹幼兒園在社區的位置和園內的設施等。

2、空白廣告牌;筆;幼兒園的名字與標識;幼兒園廣告宣傳單。

活動過程:

1、討論參觀所見所聞。

(1)幼兒說說:我們的幼兒園名稱是什麼?在哪個位置?周圍都有什麼?

(2)教師提問:我們的書包上都有一個標識,哪裏還能找到這樣的標識?

2、再次參觀幼兒園場地,尋找園徽標識。

3、幼兒講述幼兒園標識的作用。

(1)提問:你在哪裏看到園徽的標識了,爲什麼我們幼兒園要有標識呢?

(2)教師小結:看到標識就能明白是幼兒園,標識就像廣告一樣,讓很多的人認識我的幼兒園。

4、提出問題,引出任務。

(1)你們想不想讓更多的人認識我們的幼兒園?

(2)你有什麼其他的方法介紹我們的幼兒園?

(3)今天我們先嚐試用小海報的方法來介紹我們的幼兒園,你想介紹什麼呢?

5、幼兒嘗試設計小海報。

提醒幼兒將想要宣傳的內容放在海報最顯眼的位置上;鼓勵幼兒選擇各種材料,繼續製作海報。

活動建議:

1、最後環節的活動,可延續紙區域活動中進行,可以個別指導幼兒選擇各種材,料製作幼兒園小海報,也可以引導幼兒與同伴合作一起製作海報。當幼兒完成海報後,可組織幼兒展示、介紹海報。

2、美工區投放園徽的模板,讓那個幼兒用拓印的方法印出園徽的形狀。還可投放不同園徽、園服的圖片,讓幼兒觀察並比較園服的顏色、款式和園徽的異同。

3、準備品面圖、字卡及圖片,協助幼兒以所屬的教室爲中心點,在平面圖上找出其他場所的位置。例如,保健室隔壁就是洗手間,然後貼上合適的圖卡,並說出其功能。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知道分享就是將自己喜歡的東西(玩具或者食物、圖書等)或快樂的事情與小夥伴們共享。

2.能與同伴分享玩具、圖書,並與同伴積極交流自己的想法。

3.體驗分享給別人和自己帶來的快樂。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5.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提前帶一件自己最喜歡的物品,如一個玩具、一本書等佈置“我喜歡的展示臺”。

2.《一粒穀子》教學掛圖、教師教學資源,收集幼兒在家中以及幼兒園和同伴分享的照片做成課件。

3.幼兒教學資源1第14-15頁。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談話導入,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們你們說說自己最喜歡的東西是什麼?爲什麼喜歡它?(幼兒自由回答)老師也有自己喜歡的東西,例如……

教師小結: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因爲它能滿足我們的所需要的。

二、展開

1.教師出示一袋穀子,調動幼兒興趣。

提問:咦,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穀子)對了,這是穀子。那你們知道這是誰的穀子嗎?(不知道)好,那老師來告訴你吧,這是小雞的穀子。那麼你猜猜小雞會用它做什麼呢?(幼兒自由回答)小朋友們回答的都很不錯,讓我們來聽小雞是怎麼做的吧。

2.結合掛圖講故事,教師邊講邊提問問題。

(1)小雞貝貝在院子裏找到一粒穀子時,你猜小雞貝貝是怎麼想的?(幼兒自由回答)真棒,你們的想法都不錯,那現在我們來聽聽故事裏小雞貝貝是怎麼想的。(穀子這麼小,只能一個人吃,怎麼辦?)如果你遇到這樣的事你會怎麼做呢?(幼兒自由回答)現在我們再來聽聽故事裏小雞是怎麼做的(小雞把穀子種在了地裏,等秋天再來收穫。)

(2)貝貝的穀子是什麼時候長出來的?(秋天,是收穫的季節。)貝貝看到結出這麼多的穀子就請好朋友來一起吃,他的同伴吃到穀子時候心情是怎麼樣的?(高興)貝貝的心情怎麼樣?(非常高興)

(3)小雞貝貝的這種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嗎?爲什麼?(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小結:小雞貝貝有好東西總是願意與同伴分享,分享是什麼呢?分享就是有了好吃的和別人一起吃,有好玩的東西和別人一起玩。我們也應該這樣做?因爲分享能帶給別人快樂,也能給自己帶來快樂。

3.出示圖片——我會分享。

幼兒自由結伴交換物品,分享自己的玩具、圖書。

教師注意引導幼兒在分享中學說禮貌的語言,如請、謝謝等,分享中要愛護別人的圖書玩具,及時還回去。

4.教師及時將幼兒在活動中分享的情境拍成照片進行回放,感受分享的快樂,同時請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

5.教師和幼兒討論在班級中建立“分享角”,繼續分享自己的快樂。

活動延伸:

1.午飯時請小朋友吃小米飯,分享小雞的禮物。

2.閱讀幼兒學習資源1第14-15頁,並鼓勵幼兒在家裏將自己的物品也能夠和家人以及鄰居的小朋友進行分享。

教學反思:

最後行爲練習這一環節,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認知和判斷對於幼兒來說都比較容易,難得是體驗,只有真正讓幼兒感受到分享的快樂,這樣幼兒才能真正明白爲什麼分享是一種好行爲。我覺得這次活動還是很合適中班的孩子,可以促進幼兒將認知轉化爲行動,讓幼兒充分體驗到分享的快樂。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6

目標:

1、透過活動使幼兒明白拾到東西就應還給失主,並瞭解找失主的方法。

2、引導幼兒體驗丟失東西和撿到東西后的着急情緒,找到東西和把東西還給別人時的不同情緒情感。

準備:動物頭飾、情景表演

過程:

開始部分

(一)引起興趣,引出課題。

師:這天,老師要來變個魔術,你們想看嗎

(二)基本部分:

1、情景表演,讓幼兒瞭解小貓丟了東西着急、難過的情緒和小兔把東西還給它以後高興的情緒。

提問:1、小貓丟了什麼心裏怎樣樣(着急、難過)

2、誰撿到了帽子(小兔)

3、小兔撿到了帽子是怎樣做的(他說了什麼)

羣衆練習:請問,這是你丟的帽子嗎

小結:把帽子還給了小貓,小貓可高興了,小兔着見小貓這麼高興,他心理也很高興,我們小朋友要向小兔學習,拾到東西要還給別人。

2、討論,幫忙幼兒體驗丟了東西、拾到東西還給別人等狀況下的不同情感。

(1)小朋友有沒有無過東西丟過什麼心裏怎樣

(2)你丟了東西,別人拾了還給你,你心裏怎樣

(3)你有沒有拾到過別人的東西你是怎樣做的心裏怎樣樣

3、情景表演,激發幼兒幫忙小動物的動機,使他們體驗到幫忙了別人會很快樂。

師:看看又發生了什麼事,小動物們爲什麼難過(看見他們難過,小朋友你們心裏怎樣樣

(1)提問:小動物們這麼難過它們丟了東西心裏怎樣看見他們難過你的心裏怎樣那怎樣辦呢我們一齊幫忙他們(請問,剛纔你們在哪裏玩的)我們到走廊裏、樓梯口、午睡室去看一看,如果發現地上有東西就怎樣辦

(2)幼兒幫忙小動物們找東西,(拾起來,拾起來以後怎樣做呢問問撿到東西后怎樣說請問這是你丟的東西嗎

(3)幼兒找東西

(4)師:剛纔我們幫忙小動物找到了東西,還給了他們,他們必須很高興,他們肯定會來謝謝我們的,我們小朋友把東西還給了失主做了好事,心裏怎樣(做一做高興的樣貌,笑一笑)

(5)提問:剛纔你撿到了什麼東西是怎樣還給丟東西的人的,說了什麼話

4、幼兒討論:

(1)拾到了東西爲什麼要還給別人

(a)人家會難過,會着急。

(b)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

(2)(表揚自己)

討論:找不到失主的東西該怎樣辦呢

(三)結束: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7

一、活動前評析

在生活中我們一見到殘疾人就覺得心裏怪怪的,在路上看到了不是同情一下就是遠遠的躲開了,其實,我想他們要的不是你的幫助你的同情,他們更需要的是你不要戴着有色眼鏡看待他們。他們最需要的是你的理解和一視同仁。你能做的工作,他也可以做到;你能擁有的生活,他也可以擁有;你能享受的幸福,他也可以享受,他是有資格享受的。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放下自己心理的芥蒂,和他們平常的.聊天平常的交往,沒有鄙視,沒有特殊。我們不能高高在上的自己的幫助,幫助他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因此,我們要學會偷偷的、不動聲色的幫助他們。這是每個人都必須學會的。

二、活動目標

1、 知道殘疾人是跟我們一樣普通人,我們應該跟殘疾人多接觸、多幫助他們、多尊重他們 更增強對他們的愛。

2. 瞭解體驗殘疾人的生活,學習他們的克服困難、堅強勇敢、熱愛生活的。

三、活動準備

殘疾人生活圖片12張、殘疾人生活影像片斷、眼罩、耳罩、鈴鼓。

四、活動過程

(一)看殘疾人生活圖片。

看完圖片後, 教師:盲人、聾啞人、四肢不健全、智力有障礙的人,我們叫他們稱殘疾人。

教師、幼兒相互交流。

● 這些殘疾人怎樣生活? 怎樣與人交流?

● 每位小朋友都要說己的想法。

教師:這些殘疾人也是跟我們一樣的。殘疾小朋友也是想上幼兒園、玩遊戲。我們應該跟他們多接觸、多交流,關心、幫助人們,與他們成爲好朋友。

(二)教師介紹我們延邊地區一位很優秀的殘疾學生—金蓮花

※ 金蓮花是我們延邊地區失去雙手的一名優秀學生。9年,她以579分的優異成績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學”

● 觀看金蓮花姐姐的生活影像片段。

(1)金蓮花姐姐用寬膠皮將筆纏在手臂上,認真練寫字的場面。

(2)金蓮花姐姐用殘缺的手彈電子琴、操作計算機、文的場面。

(3)金蓮花姐姐克服困難跟同學們堅持軍訓的場面。

(4)運動會時金蓮花姐姐幫參賽選手做後勤工作,並在前面帶領同學做啦啦對的場面。

● 觀看影像片段之後,讓幼兒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

教師:金蓮花姐姐是延吉市二中失去雙手的一位殘疾學生。她是一位認真學習,不怕困難,助人爲樂的很優秀的姐姐。我們應該學習金蓮花姐姐不怕失敗的頑強毅力,學習她的像正常人一樣對待每一項事情的健康的。

(三)體驗殘疾人面臨的種種困難。

(1)體驗盲人:全體幼兒蒙上眼睛聽鈴聲找到老師,並讓幼兒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2)體驗聾啞人: 如果我們不會說話會遇到什麼困難呢?

(3)體驗肢體殘疾人:失去雙腿或雙手的殘疾人,又會是怎麼樣呢?

● 體驗後互相討論幫助殘疾人的方法。

幼兒1:我要跟殘疾小朋友在沙灘上玩遊戲。

幼兒2:我幫盲人阿姨過馬路。

幼兒3:我攙扶肢殘人乘坐公共汽車。

幼兒4: 不讓我哥欺負他們,跟哥哥一起幫助他們、尊重他們。

幼兒5:我要學啞語,跟聾啞人說話。

教師:孩子們,你們真是有愛心的小朋友,想了這麼多的辦法跟殘疾人交流,有了你們的尊重,有了你們的關愛,他們不會感到孤獨。 小朋友們記住,殘疾人和我們是朋友。

(四)一起聽聽大家喜歡的歌曲“愛的奉獻”。

五、活動結束

1、

2、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來源:

在生活中,開心快樂的情感體驗會使幼兒形成積極向上的情緒和樂觀開朗的人格品質,但是,幼兒也會遇到不開心的事情,他們不能夠很好的化解自己的情緒,也不知道如何去幫助別人去化解不良的情緒體驗,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使幼兒感受開心、快樂對人的重要性,幫助別人自己會更快樂,從而培養幼兒共同分享快樂和積極向上的性格特徵。

活動目標:

1、注意傾聽別人的話,能記住並和大家分享。

2、體驗開心、快樂對人的重要性,瞭解人有不同的情緒體驗。

3、瞭解化解消極情緒,會讓自己和他人更開心,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4、與他人共同分享快樂,培養樂觀、向上的性格。

活動準備:

1、自己帶來的最喜歡的照片。

2、故事磁帶《消氣吧》

3、小河馬、小豬、小老鼠的頭飾(由教師扮演)

活動過程:

一、交流、分享

1、請小朋友與同伴之間分享自己帶來的照片。

教師:我們都帶來了自己最喜歡的照片,請你和你身邊的小朋友一起說說你的照片。照片裏都有誰?是誰給拍的?當時你在做什麼?你的心情怎麼樣?(幼兒相互分享)

2、說說你聽到的。

教師:你聽到了你身邊的小朋友是怎樣介紹他的照片的?請你代替他給小朋友介紹一下好嗎?

幼1:小軍帶來的是他在玉黃山拍的,是他爸爸給他拍的,他和媽媽一起給小猴子喂東西吃呢,他很高興。

幼2:王翰弘帶來的是他和爸爸媽媽去大連照的照片,他和爸爸媽媽一起在做小火車,他很開心,這照片是他叔叔給他拍的。

二、體驗開心、快樂對人的重要性,瞭解人有不同的情緒體驗。

教師:小朋友帶來的都是開心、高興時候的照片嗎?(是)那爲什麼老師讓你們帶最喜歡的照片的時候,你們都會帶來開心時候的照片呢?

幼1:因爲開心的時候,我們喜歡。

幼2:因爲我們喜歡高興的照片。

教師:我知道了,因爲我們高興的時候,我們就很容易的把高興的事情給記住了,我們小朋友們都喜歡開心、高興是嗎?那爲什麼會喜歡高興、開心呢?

幼3:因爲高興心情好。

幼4:高興比哭好,哭就生病。

教師:哦,我們除了會笑,還會哭呢!那還會什麼?

幼5:還會生氣!

教師:生氣的時候什麼樣子,小朋友來表演一下!(幼兒模仿)

教師:那生氣、哭鼻子和笑哪個好呢?(笑)

教師:所以我們要經常保持高興的心情,每天都帶這微笑來幼兒園和小朋友們玩,帶着微笑回家,讓爸爸媽媽也能像我們一樣高興好嗎?

三、瞭解化解消極情緒,會讓自己和他人更開心,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1、聽故事,瞭解故事內容。

2、鞏固故事內容,激發幼兒想辦法解決問題。

教師:小狐狸有了一件高興的事是什麼?(開了一個消氣吧)消氣吧是什麼呢?

幼1:就是讓人消氣!

教師:都是誰生氣了呢?爲什麼生氣?(小河馬比賽輸了、小豬想減肥、小老鼠和同伴吵架)那怎麼樣才能不讓他們不生氣呢?

幼1:給小河馬買好吃的。

幼2:讓小豬做運動。

幼3:和小老鼠玩。

幼4:帶他們出去到遊樂場玩。

幼5:和他們做遊戲、買新衣服……

教師:那我們一起來試一試,看看你們想的辦法能不能讓他們消氣,高興起來,一起來吧!(幼兒分成三組試着想辦法讓小動物們開心)

3、幼兒實踐、教師觀察

4、幼兒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教師:你們都想了什麼辦法?(幼兒回答)他們高興了嗎?(扮演的老師回答)小朋友想的辦法真好,讓小動物們都高興起來了,那小朋友你們高興嗎?你們看到他們不傷心、生氣了,你們的的心情怎麼樣?(幼兒回答)

四、與他人共同分享快樂,培養樂觀、向上的性格。

教師:小朋友真棒想了很多辦法幫助這些小動物,讓他們都高興起來了,那你們平時會遇到過生氣的事嗎?你用什麼方法消氣而讓自己變得快樂呢? (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生氣並不是一件壞事,人人都有生氣的時候,如果你有不高興的事生氣了,可以哭一哭、叫一叫、不再生氣,也可以把生氣的事告訴老師、小朋友、爸爸媽媽,他們會勸你安慰你,你的心裏會好受些,你還可以吃點東西、玩玩玩具、看看電視。如果別人惹你生氣,你就要想想別人對你好的時候,這樣就會原諒別人,就會消氣,變得快樂,身體也就會更健康了。如果你經常生氣又不消氣,就會影響你的身體健康,所以,小朋友們要養成積極樂觀的性格,遇到事情要多動腦筋想辦法。

延伸活動:

家長和孩子共同商討消氣的方法,貼在展板上。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9

目標:

1、通過遊戲及看錄象感知祖國真大及各地氣候不同。

2、感知詩歌的趣味性,學習用圖標記誦詩歌。

準備:

中國地圖一幅。

過程:

1、出示中國地圖引起幼兒興趣。

2、會議天氣預報,感知在同一天祖國各地氣溫和氣候的不同。

(1)教師播放“天氣預報”錄象。

(2)提問:爲什麼北方(如哈爾濱)和南方(如海口)的氣候、氣溫不一樣?

(3)小結:我們的國家很大很大。南方和北方在同一時間裏氣候不一樣,北方很冷,南方很溫暖。

3、學習詩歌《我們的祖國真大》。

(1)欣賞教師朗誦詩歌。

(2)提問:你覺得詩歌有趣嗎?什麼地方有趣?

(3)幼兒回憶詩歌內容,教師將有關圖片逐一貼在地圖相應的位置上,如雪花、鮮花、滑雪、游泳及吃西瓜的孩子。

詩歌:

我們的祖國真大

我們的祖國真大,我們的祖國真大

北方,有冬爺爺的家,十月就飄大雪花。

我們的祖國真大

南方,有春姑娘的家,一年四季開鮮花。

啊!偉大的祖國媽媽,

東南西北中的孩子,

在同一個時候,

有的滑雪,有的游泳,

有的圍着火爐吃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