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集錦13篇)

關於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集錦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6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集錦13篇)

關於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在動物開店的故事情境中,進一步瞭解常見動物的主要特徵。

2、願意較大膽地表達對小動物喜愛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已有知識經驗;

2、多媒體課件、操作板、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小烏龜找朋友。

小烏龜上山坡(歌唱活動)

“小烏龜想到山坡的另一邊找朋友玩,讓我們一起去看看他的朋友都是誰?出發吧!”

二、小動物開商店。

1、開店了。

“在這麼多的商店中,你認識哪些呢?”(幼兒說說)

2、三家店。

“小動物開的店多嗎?在這麼多店裏啊,有幾家店的生意特別特別的好,我們一起看一看。”(ppt)

“這些店你們認識嗎?都是些什麼店啊?”(幼兒回答)

“這三家店是誰開的呢?我把三家店的主人請出來。”(出示三個小動物ppt)

“這三個小動物用給自己的本領開了花店、氣球店、書包店。可是誰開了花店?誰開了氣球店?誰開了書包店呢?請你們和身邊的朋友討論下,把自己的想法和朋友說一說。”

——花店

“爲什麼大象開了花店呢?”(幼兒)

:說的真對呀,因爲大象的鼻子能吸水,長長地鼻子吸滿水就想蓮蓬頭一樣,嘩嘩地給花兒澆水,真方便。

——書包店

“氣球店、書包店誰會是店的主人呢?”

:袋鼠的肚子上有一個大大的育兒袋,這個袋子可以裝上許許多多的書。袋鼠呀就可以走到哪賣到哪,它用自己這個大本領開了一家移動書包店。(教師扮演袋鼠)

——氣球店。

:河馬的力氣特別的大,嘴巴也特別的大,吹氣球這樣的工作需要力氣力量大的人,所以河馬它最適合。

·導盲犬

“在這麼多家店裏,還有一家的生意也特別的好。這家店不僅小動物喜歡,而且人也特別的喜歡。哎,這家店的主人是誰呢?”(小狗ppt)

“這隻小狗到底開了一家怎麼樣的店讓小動物和人們都這麼喜歡呢?讓我們走進去看一看。”

:這隻小狗是一隻導盲犬,是專門幫助盲人,看不見的人。這麼有愛心的小狗,它就開了一家愛心服務店,專門幫助有需要的小動物和人。(ppt)

三、小烏龜開店。

1、講故事。

2、小烏龜開店(幼兒猜想)。

關於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傾聽並理解散文詩內容,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2.嘗試按作品提供的線索,想象和仿編散文詩。

3.感受雲彩變化的奇妙,激起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4.願意欣賞散文,感知散文語言的優美,風趣。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與詩文相關的課件、圖片。

活動過程:

一、猜謎引入: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我們大家一起來猜猜,好嗎?

1.老師念謎面,引導幼兒猜謎。

謎面:一朵棉花糖,想吃夠不到,爲什麼夠不到,因爲它在天上。是什麼?(雲彩)

2.那跟老師一起來看雲彩吧。

(1)看看這朵像什麼?這朵像什麼?還有這個呢?

(2)這天上的雲彩可有趣了,想一想是誰讓他們變的一會像這個,一會像那個的?(風)

二、幼兒欣賞配樂散文詩,初步瞭解詩歌內容。

1.今天老師就給小朋友帶來一首優美的散文詩,就是關於雲彩和風的,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散文詩中的雲彩會變成什麼?

(1)爲什麼說天上的雲彩真有趣?(雲彩能變成很多東西)

(2)誰來說一說雲彩變成了什麼?

(3)雲彩很有趣是風吹着它變的,風兒可真能幹!讓我們來誇誇它們。(風兒、風兒你真能幹!)

2.吹呀吹,雲彩變成小青蛙、小青蛙會做什麼呢?小花貓、小蜻蜓和小花狗會幹什麼呢?讓我們再看一看散文詩。

3.幼兒觀看視頻散文詩《雲彩和風兒》。

三、分段欣賞散文詩,感受散文中優美的意境。

1.吹呀吹,雲彩變成小青蛙、小青蛙做什麼了呢?

2.吹呀吹,雲彩變成小花貓,小花貓是什麼樣子的?學一學小花貓的樣子。

3.吹呀吹,雲彩變成小蜻蜓,小蜻蜓是什麼樣子的?它在幹什麼呀?

4.吹呀吹,雲彩變成了小花狗,小花狗在做什麼呀?

請小朋友看着動畫跟老師一起完整的朗誦一遍詩文好嗎?

四、組織幼兒展開想象,仿照散文的句式嘗試仿編。

1.老師:平時,你們看到天上的雲還像什麼?

2.引導幼兒用“吹呀吹,雲彩變成”的句式說出來。

老師:現在請小朋友象散文詩裏的句子一樣,用“吹呀吹,雲彩變成了……”,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說出來。

3.小白雲變得多有趣呀,你們想不想變成一朵小白雲呀?(想)

4.老師請小朋友先做小白雲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飄的動作,在飄的時候,你們要想好了要變成什麼。等我說“吹呀吹,雲彩變成了……”你就馬上變。

5.來咱們先試一遍,風兒吹呀吹,雲彩變成……,你變成了什麼?在幹什麼?(小鴨、小兔)

6.還想玩這個遊戲嗎?咱們到外面去玩好嗎?(結束)

關於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3

活動意圖:

《小熊砍樹》是一首融情境和教育意義於一體的兒歌,它的情節性較強,能爲幼兒提供一個較大的想象空間,同時,它又蘊涵着愛護樹木,保護環境方面的內容,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多媒體課件和圖譜的運用,使兒歌內容更加形象、生動,能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用清楚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2、理解兒歌內容,學會有感情地朗誦。

3、初步建立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的意識。

活動準備:

課件、兒歌圖譜、錄音

活動過程:

一、欣賞課件,感知兒歌情境。

1、播放課件,幼兒通過觀看、傾聽、想象,感知兒歌情境並瞭解角色對話語言。

2、討論:爲什麼樹木不能砍?

3、瞭解砍伐樹木的危害性。

二、藉助圖譜,理解兒歌內容。

1、嘗試看圖譜念兒歌。

2、完整欣賞兒歌。

3、分角色朗誦。

4、集體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三、分組討論,集中交流保護樹木的方法。

四、小結,建立保護環境的意識。

關於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4

活動目標

1.欣賞兒歌,感受兒歌的問答特點和韻律美。

2.初步學會朗誦兒歌,發準“刮、伐、芽”等音,能用一問一答的方式表現詩歌。

3.練習創編兒歌,激發幼兒冬天不怕寒冷、克服困難的勇氣,增強自信。

活動準備

小圖片、摺疊卡片、噴制小雪花一個等。

活動過程

1.問答導入,變出雪花。

(1)師:小朋友們好!初次見面,你們有什麼關於“我”的問題要問我嗎?

幼:你在哪裏上班?你們班上有幾位老師?你今年多大了?屬什麼?你的家在哪裏?你穿的鞋子多大?……

師:問答遊戲就是這樣一問一答的,要問得清楚,聽得明白,答得準確。我也有四個問題要問你們(出示問號):

a.問一可愛的孩子們,你們是哪個幼兒園哪個班的小朋友?

b.問――大×班的孩子們,現在是什麼季節?

c.問――冬天的孩子們:寒冷你們怕不怕?

d.問――大x班的孩子們,我來和你們玩遊戲,你們有信心完成任務嗎?自信的孩子最美麗,最聰明,做個自信的樣子!(拍照定格,引導幼兒創編自信的動作。)

(2)師:你們都很快樂地回答着問題,很好!因爲你們的不怕寒冷、勇敢自信,冬天還帶來了禮物獎勵你們呢!(變出雪花,激發興趣。)

評析:由於是借班上課,課堂伊始,老師便親切、友好地與幼兒打招呼,交談:“初次見面,你們有什麼關於‘我’的問題要問我嗎?”簡潔真誠的情感交流和溝通一下子拉近了幼兒與老師之間的距離,幼兒與老師之間形成了融洽的關係,完成了情感激發的初始階段;然後採用老師與幼兒之間問答式的談話,將幼兒不知不覺地帶入兒歌的情境,體驗兒歌的問答形式,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

2.學習兒歌第一、二段,感知形式。

(1)潔白、可愛的雪花漂亮嗎?她怕不怕冷呢?我們一起來問一問。

師:雪花怎麼沒有回答?哦,原來你們問的聲音太小了,雪花沒有聽到。我們再來試一試。(鼓勵幼兒用響亮的聲音問話。)

師:雪花會怎麼回答呢?一起來聽一聽(傾聽狀)。

雪花快樂地回答:我準備好了。

提問:雪花怎麼回答的?你能用動作做出來嗎?(空中自由飛舞、不停地旋轉、準備好了。)讓幼兒邊說邊學雪花“自由飛舞”、“準備好了”等狀。

完整學說第一段兒歌。(問的誰?怎麼問?怎樣答?答什麼?)

(2)師:呼呼,冬天的風兒使勁地吹着,嘩嘩地颳着(動作)。

師:你們想問風兒什麼問題呢?

師:我們挑一個問題來問一問。(出示圖標。)

師幼:問冬天的風兒你要往哪裏刮?

師:風兒是怎麼回答的呢?(出示圖片。)看看風兒的表情,哦,風兒很開心,很快樂。風兒快樂地回答:我去追春天的步伐。

師:冬天的後面是什麼季節?美麗的春天就要來了,所以風兒快樂地回答:我去追春天的步伐。一起學風兒“追”(快跑)狀。(問的誰?怎麼問?怎樣答?答什麼?)

完整學說第二段兒歌。

(3)師:現在老師要請小朋友看着圖標連起來玩個“問一問、答一答”的遊戲,大家看仔細了。(連貫說兒歌第一、二兩小段,提示用優美的聲音表現兒歌的優美、歡快。)

分兩大組玩回答遊戲,鞏固兒歌內容。

(4)隱藏“雪花”圖標,念兒歌第一、二兩小段一次;隱藏“雪花”、“風兒”圖標,念兒歌第一、二兩小段一次。(速度可先慢後快,着重激發幼兒體驗小雪花和風兒自信的感覺。)

(5)不看圖標,集體對着客人老師連貫說兒歌。

評析:老師以幼兒的知識經驗爲基礎?將教學重點融合在情境創設中,重點分析了兒歌的第一、二段.讓幼兒在真實的情境中、在自由的交流中、在經驗的分享與遷移中大膽發問.積極創編,主動表達,引發並遷移了幼兒的新經驗,爲下一環節做了鋪墊。

3.學習兒歌第三段,完整表演。

(1)師:你們猜一猜(誇張動作),冬天這個季節會告訴我們小朋友什麼呢?

出示冬天圖標:我和冬天對話,冬天給我回答。

(2)師模仿冬爺爺的語氣,動作誇張地表演:自信融化冰雪,信心開出新芽。

(3)一起完整地說整首兒歌並用動作表演。

評析:第三自然段的最後兩句‘自信融化冰雪,信心開出新芽”是本節活動的難點所在,老師將這一教學難點蘊藏在場景佈置和動作表演中,運用啓發性強、生動有趣、精煉煽情的語言和動作讓幼兒充分感受自信帶來的快樂與成功的喜悅,打破了幼兒的常規思維,順應了幼兒愛遊戲的心理特點?順應了幼兒具體、形象、直觀的思維特點,增強了師生互動的效果。

4.創編兒歌,拓展思維。

(1)師:剛纔問了冬天的雪花、風兒,你們還想問冬天的誰?什麼問題?它會怎麼回答呢?先想一想,猜一猜,再說一說。

(2)師:你們選一張冬天景色、小動物的圖片,和好朋友問一問,答一答。

老師個別指導,引導幼兒創編:問冬天的梅花(松樹、水仙花……),寒冷你怕不怕?梅花快樂地回答:我準備好了!問冬天的小貓(松鼠、企鵝……),寒冷你怕不怕?小貓快樂地(喵喵地)回答:我換毛,我不怕!問冬天的樹葉(小朋友、小河、小鳥……),你要往哪裏飄呀?樹葉快樂地回答,我去追春天的步伐!

(3)請幼兒分別來說一說。(師即興作畫相應圖標,幼兒送卡片並創編。)

5.問答小結,增強自信。

(1)師:問――大x班的孩子們,寒冷你們怕不怕?

大x班的孩子們快樂地回答:我們準備好了。(引導幼兒做出相應的表演動作。)

師:問――大×班的孩子們,你們要往哪裏跑啊?

大x班的孩子們快樂地回答:我們去追春天的步伐。

(2)師:孩子們,冬天是個美麗的季節,只要我們不怕寒冷,堅持鍛鍊,我們就一定會越來越勇敢,越來越自信!冬天的問答真有趣,讓我們帶着冬天的問答一起去告訴我們的好朋友,讓這首兒歌變得更長,更優美,更好聽,讓大家都來做不怕寒冷、充滿自信的小朋友。(師生一起取走圖片,同時播放背景音樂《冬天的問答》。)

評析:結尾處老師、幼兒的共同問答,看似信手拈來,實則用心良苦,首尾呼應,巧妙滲透,同題歌曲背景音樂的選用渲染並昇華了情感,擴散了思維,自然縫束教學活動的同時又給幼兒無限想象的空間。

活動反思

1.在“巧”上探索,注重設計完整性

《冬天的問答》是著名音樂人王東音作曲、媚蝴蝶作詞的一首兒童歌曲。美妙的音樂、流暢的歌詞、動聽的演繹給幼兒帶來美的薰陶和享受。老師把它作爲一個大班語言活動(兒歌教學)穿插在“冬天”主題活動中,讓幼兒感受兒歌的問答特點和語言、韻律美,引發他們對冬天及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次活動中老師注重調動幼兒的熱情,有意識地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慾及表現的慾望,使其積極地投入,愉悅地參與。仔細認真地分析教材,制定合適的教學目標,精心預設兒歌重難點的把握策略,用心設計每一個環節,精心處理每一個細節,詳略得當,自然流暢。活動流程設計爲:問答導入,變出雪花―一學習兒歌第一、二段,感知形式――學習兒歌第三段,完整表演――創編兒歌,拓展思維一一問答小結,增強自信,力求使每個環節都巧妙地與整首兒歌無縫對接,完美合拍。

2.在“趣”上調控,注重內容的表演性

兒歌教學是幼兒情感高度參與的一種活動,不能只關注兒歌本身,而要在“精”和“趣”字上下功夫,讓幼兒綜合地運用已有的經驗和已學的知識,解決帶有一定思考力度的問題,滿足幼兒的求知慾望,激發其探索精神,拓寬幼兒思路,培養他們的思維品質,發揮兒歌教學更多的功能。活動一開始教師與幼兒簡短而親切的話語深深地吸引了幼兒,幼兒在老師的引領下置身於“美麗的冬天”這一他們熟悉、溫馨、寬鬆的生活情境之中,引發了幼兒的探索興趣。第二、三環節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大膽表達,由遊戲化的情景練習過渡爲真切的動作表演,幫助幼兒理解了兒歌,拓展了經驗,幼兒興奮不已。幼兒常常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最後的問答小結,老師意味深長的話語給他們創設了一種“探索”的意境,使幼兒獲得樂趣和情感滿足。

3.在“展”上延伸,注重互動的平等性

整個活動中,老師始終以一個朋友的身份融入幼兒之中,擔任幼兒學習的引導者、支持者,教學語言親切自然、幽默機智、情感充沛、真誠動人,時時體現出對幼兒的尊重、關愛之情,既給予幼兒必要的幫助,又給予他們充分創造、想像、表達的空間,讓幼兒在寬鬆、愉悅的情境和氣氛中感受、欣賞、朗誦與創編兒歌。如在幼兒掌握了兒歌第一、二段的基本內容後,教師精心設計了開放性提問:除了可以問冬天的雪花、風兒,你們還想問冬天的誰?什麼問題?它會怎麼回答呢?給足時間引導幼兒先想一想、猜一猜、說一說,再選一張冬天的景色或小動物圖片,與好朋友討論交流。老師進行個別指導與追問。新穎、有趣、具有挑戰性的創編活動誘發了幼兒的積極思維和愉快練習,培養了幼兒認真分析、善於動腦、學習探究的學習品質,讓不同能力的幼兒都體驗到仿編與創造的快樂,使教學更具親和力、感染力。

附兒歌:冬天的問答

問冬天的雪花

寒冷你怕不怕

雪花快樂地回答

我準備好了

問冬天的風兒

你要往哪裏刮

風兒快樂地回答

我去追春天的步伐

我和冬天對話

冬天給我回答

自信融化冰雪

信心開出新芽

關於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5

大班語言活動《鄱陽湖》活動目標:1、 引導幼兒通過畫面理解兒歌內容,用語言和動作表演打魚。

2、 感受兒歌琅琅上口的語言特點和念兒歌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撐船撒網的圖片。

2、 幼兒用書、磁帶/CD。

活動過程:1、 教師提問,引出話題。

出示掛圖,請幼兒觀察畫圖,說說圖上都有什麼。

教師:你去過鄱陽湖嗎?鄱陽湖是什麼樣子的?

2、 教師朗誦兒歌,幼兒傾聽。

教師:你聽到了什麼?兒歌裏的鄱陽湖是什麼樣子的?

請幼兒自由講述自己聽到的兒歌中的內容,教師幫助幼兒整理、組織語言,用兒歌中的語言進行復述

3、 出示教學圖片,幫助幼兒通過畫面理解兒歌內容。

(1) 請幼兒說一說圖上有什麼,幫助幼兒整理思路,將畫面與兒歌內容聯繫起來。

(2) 結合畫面,請幼兒朗誦兒歌,感受兒歌的琅琅上口。

4、 出示撐船撒網的圖片,請幼兒說一說是怎樣打魚的,並進行表演。

(1) 請幼兒用語言表達怎樣打魚。

教師:看看圖上有什麼?圖上的人是怎樣打魚的?

(2) 請幼兒用動作表演怎樣打魚。

教師:請你學一學打魚的動作。

5、完整朗誦兒歌,在念完最後一句後,請幾位做捕魚人,表演打魚的動作去抓小魚,其他幼兒做小魚四散跑,增加幼兒念兒歌的樂趣。

關於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6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並用動作準確表演。

2、嘗試以歌唱、肢體動作快樂地進行表演。

活動準備:

1、"兒歌":《牙刷的表演節目》

2、掛圖:《牙刷的表演節目》。

3、CD:《牙刷的表演節目》、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學念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1、教師完整念兒歌一遍,請幼兒傾聽。

2、請幼兒結合看錶演的經驗,說一說兒歌中的舞臺、幕布、主角、配角分別是什麼。

3、跟着老師完整念兒歌。

二、欣賞《牙刷的表演節目》。

1、出示掛圖,請幼兒欣賞畫面,感受畫家是如何表現牙刷上臺這一場景的。

2、鼓勵幼兒思考:畫家沒有表現出的兒歌內容可以怎麼表現?

三、學唱歌曲:《牙刷的表演節目》。

1、播放CD,請幼兒仔細傾聽,感受歌曲的歡快與熱鬧。

2、學唱歌曲。

四、情景劇表演。

幼兒自願分爲歌唱組、表演組,鼓勵幼兒大膽創編動作並表現兒歌內容。

關於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7

設計意圖

現在的孩子,幾乎無一例外是在“糖水”中泡大的,但過於一帆風順的生活,並未塑造出他們良好的性格。相反,由於過度的呵護,使他們的心靈變得脆弱、敏感,只利己,不利他,稍有不如意,性格外向的就會嚎啕大哭,有的甚至以攻擊他人來發泄;性格內向的會整天鬱鬱寡歡,畏畏縮縮。根據我平時的觀察,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個別,而帶有較廣的普遍性,因此,讓孩子學會“快樂”十分重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必然會遭遇種種坎坷,教會孩子能在平凡中、困境中發現快樂、創造快樂,是我們給孩子一生最大的財富。

活動目標

1、通過情境練習,讓幼兒體驗快樂、發現快樂、創造快樂,培養他們樂觀的心態。

2、讓幼兒瞭解情緒可以自我控制,學習調節情緒的簡單方法。

3、教育幼兒有意識地幫助別人保持良好的心情。

4、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5、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並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1、投影片、輕鬆的音樂、有趣的玩具、好看的圖書、紙折的“笑笑鳥”,教師自編歌曲《我一隻笑笑鳥》。

2、幼兒有過各種情感體驗。

活動過程

舉一舉:

讓幼兒通過舉牌,進行自我評價。(“哭笑表情”牌:一面爲哭臉,一面爲笑臉。)

說一說:

什麼時候你會哭?什麼時候你會笑?

看一看:

布袋木偶劇《哭哭鳥和笑笑鳥》(教師自編)

表演內容:

鳥媽媽有兩個鳥寶寶,它們都長着圓圓的腦袋,胖乎乎的身體,還有一身軟軟的絨毛,可愛極了,但它們兩個的脾氣卻不一樣,一個愛哭,一個愛笑,因此,鳥媽媽把它們叫做哭哭鳥和笑笑鳥。

這個星期天,鳥媽媽要帶哭哭鳥和笑笑鳥去春遊,它倆甭提多開心了。可沒想到,早上起牀一看,颳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鳥媽媽說:“下雨了,沒法去了,下個星期再去吧!”哭哭鳥了聽,“哇”地大哭起來:“我要去,我要去,在家多沒勁!”鳥媽媽說:“下個星期我們再去吧!”哭哭鳥不聽,還是哭個不停。笑笑鳥心裏也很失望,可是它想:對呀,下雨天在家可以搭積木、看圖書、做遊戲,一樣也可以玩得開開心心的。於是它就高高興興地和媽媽做起了遊戲。

過了幾天,鳥媽媽帶兩隻小鳥上街,哭哭鳥和笑笑鳥看見超市裏有一輛遙控小汽車,只要輕輕地一按,它就會自己前進、後退、還會“嘀嘀嘀”地叫,好玩極了。哭哭鳥和笑笑鳥說:“媽媽,我想要。”可媽媽卻說:“家裏已有那麼多的汽車了,不能見一次買一次,下個月就是你們的生日了,到那時我再買了送給你們吧!”哭哭鳥一聽,又哭了起來:“我現在就要!我現在就要!”笑笑鳥望着那輛小汽車,也有點捨不得走,但當它想到下個月生日時媽媽就會買給它,心裏就又高興了起來。

想一想:

你喜歡誰?

議一議:

哭好還是笑好?

記住:笑比哭好。

演一演:

我是一隻笑笑鳥。

情境一:戶外體育活動時,方方和明明都想玩皮球,但玩具架上只有一隻皮球了,他們兩個就爭了起來,鬧得很不高興,後來……(讓幼兒接着表演如何化解矛盾,使兩人心裏都快樂的。)

情境二:手工課上,老師教小朋友折小青蛙,但芳芳卻怎麼也折不好小青蛙的頭……(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分別接着表演芳芳如何克服困難,體驗成功的快樂。)

老師贈言:

我是一隻笑笑鳥,臉上總是眯眯笑。

有時也會有煩惱,輕輕一笑就跑掉。

找一找:

我們身邊的“哭哭鳥”和“笑笑鳥”。

關於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8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意,學習朗誦古詩。

2、感受古詩中朋友之間的友誼,學會和同伴友好相處。

3、通過閱讀小圖、上下圖的對比觀察,瞭解故事的情節,通過一組圖片排序,瞭解故事情節的發生和發展,培養細緻觀察和較完整表述能力。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活動準備】

畫有古詩情節的圖片一幅,動畫視頻,配樂旋律一段。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的好朋友是誰?你們一起做過什麼有趣的事情?

古代有個詩人叫李白,他和好朋友發生了什麼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二、欣賞古詩。

1、觀看動畫或PPT,初步感受古詩意境。

提問:故事中的兩個好朋友,他們在幹什麼?(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李白到好朋友汪倫家裏去做客。他們一起喝酒,作詩,兩人非常開心。幾天後,李白要乘船回家了,汪倫很捨不得李白,於是就在岸邊送李白。

2、教師有表情,有節奏的朗誦一遍古詩,請幼兒欣賞。

師:故事裏有一首小詩,請小朋友們豎起耳朵,仔細地來聽一聽。

提問:這首詩的題目是什麼?作者又是誰?

師:其實,這是一首贈別詩。是李白送給好朋友汪倫的詩。接下來,我給小朋友來解釋一下,這首詩的意思。

3、出示圖片或PPT,講解古詩大意(譯文口語化)。

李白乘着小船將要離開的時候,突然聽到了岸邊有人一邊唱歌,一邊用腳打拍子,告別的聲音。李白轉過頭去一看,原來是好朋友汪倫啊。李白非常感動,他覺得,這桃花潭的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義深。

4、在初步理解古詩的基礎上,再次欣賞古詩。

師:意思明白了嗎?好,老師再來念一念,這一遍,請小朋友自己用心記一記,等一下,我們自己也要來學習這首詩。

三、教師指導幼兒學習誦讀。

師:你記住了哪一句詩?請你念一念。

1、教師指導學習單句古詩。

師:好,接下來,請你們跟着老師,整首古詩一起學一學,念一念。

2、請幼兒集體朗誦。

3、請幼兒分組朗誦。

4、請個別小朋友朗誦。

5、配樂齊朗誦。

四、聯繫生活,情感昇華。

提問:我們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好朋友之間要怎樣相處呢?(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小朋友之間要友好相處,不可以打打鬧鬧,玩玩具要知道分享……

結束語:好了,請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我們一起友好地去外面戶外活動吧!

附古詩《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活動反思:

古詩教學對學生來說是比較枯燥、乏味的,學生能比較流利地背誦,但對古詩的背景、詩人的感受是很難理解的。對教師來說古詩教學不好把握,講解多了,學生不樂意接受,結果是把一篇篇充滿着深刻意蘊、豐富情感和詩情畫意的古詩文肢解得支離破碎。這次的古詩教學,一開課,我巧妙地利用學生喜歡的歌曲進行,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很快便進入了學習古詩的意境。學習古詩首先就要帶領學生看到詩人所感的那個場景,才能由此進入詩意的境界,誘發學生的情感。我運用故事引路,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本次教學中,我還藉助音樂、課件,讓孩子們進入了詩所描繪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礎上,引導孩子們去看、去想、去說、去聽、去悟。學生的思維在擴張,認知在深化,每個孩子眼中有畫,心中有景,此時此刻他們的情感也在不斷積澱、不斷昇華。“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課堂上我緊緊圍繞“離別”這一線索,去渲染、去感受,讓學生深深地去體會這離別之情。有人認爲“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多媒體的介入,由於師與機、生與機的交流,往往會削弱流動在師生之間的情感”。其實不然,假如教師能把握住“朗讀”這座橋樑,就能讓多媒體成爲“情感交流”的媒介。所以本節課的教學,我把朗讀訓練貫穿教學的始終,第一步先自讀詩歌,懂得詩歌的大意;第二步進行解詞析句再品讀;第三步感情朗讀,最後熟讀成誦。

教學中,我努力的創設情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淪送我情”這一詩句包含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如何讓學生體會?除了讀還是讀,我通過指名讀、引讀、範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想象畫面,在讀中體會情感,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由難過轉爲驚喜,再由驚喜轉爲感動不已,通過朗讀表達出詩句蘊含的感情。不斷努力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送別是我國古詩一個永恆的話題,除了這首《贈汪倫》以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課上我還提供了幾首送別詩讓學生欣賞、感悟: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友人》、高適的《別董大》、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王勃的《送杜少俯之任蜀州》、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結合課前收集到的離別詩進行交流,最後我設計了“課外積累,個性飛揚”這一環節,讓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學習,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一節課下來,老師不能平復自己的情感,可惜的是情緒激動的不是那些學生。我不是學生,所以我不知道最後學生究竟有了怎樣的情感。是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有了情感的變化,在老師的指導下,也有了立竿見影的朗讀效果。那學生是不是就真的被打動了?看看學生的表情,聽聽學生的話語。歷史遙遠而又不遠,情同此心,心同此理,我想學生應該能夠被打。

關於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9

活動設計背景

現在的小孩子對螞蟻爲什麼成排在走,蜜蜂爲什麼不停在舞蹈,小鳥怎樣找到它的媽媽等等感到非常地好奇,所以針對這些我設計了這樣的一節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瞭解一些動物傳遞信息的方式。

2、激發幼兒探索動物世界奧祕的興趣,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想像能力。

3、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4、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一些動物傳遞信息的方式。

教學難點:激發幼兒探索動物世界奧祕的興趣,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想像能力。

活動準備

1、有關動物傳遞信息的圖片。

2、蜜蜂、螞蟻、螢火蟲等動物頭飾若干;草地背景圖。

3、錄音機、彩色筆、繪畫紙。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提問:“剛纔我們是怎麼樣把禮貌的信息傳給客人老師的呀?你們知道小動物之間是怎樣聯繫和傳遞信息的嗎?”

二、認識活動

1、播放錄音(小鳥叫聲),引出小動物傳遞信息的方式。

2、結合圖片資料瞭解蜜蜂、螞蟻、螢火蟲等小動物傳遞信息的方式,並模仿小動物傳遞信息的方式。

3、讓幼兒知道動物和人類一樣,都有自己獨特的傳遞信息的方式。

三、交流討論

教師鼓勵幼兒介紹自己知道的動物傳遞信息的方式,並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動物傳遞方式。

四、遊戲活動:找朋友

在音樂伴奏下,嘗試用所扮演的小動物傳遞信息的方式去找同伴。

五、延伸活動:畫小動物傳遞信息的方式。

教學反思

本次語言教學活動中,我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使活動在活潑、愉快、輕鬆的氣氛中進行,我準備了優美的背景圖片和動物卡片,這些直觀的教具大大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通過引導、討論,師生互動,平等地和幼兒進行交流,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在啓發引導的基礎上,運用鼓勵、欣賞、讚許的語言激發孩子們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給孩子表現的機會和參與遊戲活動的機會,讓幼兒的主體性得以體現。並使得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獲得心理的滿足感。當然,在活動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由於我總是擔心時間不夠用,所以在提問時沒能做到面向全體,從而使更多的孩子沒能說出自己知道和喜歡的動物的傳遞方式。

關於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10

一、活動目標

1.能根據故事的開頭和結尾,編構一個不同於別人的作品的較完整的故事。

2.啓發幼兒積極思維,培養幼兒文學藝術想像力、獨創性及口語表達能力。

3.對幼兒進行尊敬老人的情感教育及環境保護的教育。

二、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自制兩棵蘋果樹(一棵枝繁葉茂,果實累累;另一棵枯枝落葉)、字卡、故事磁帶。

2.知識準備:有關植物生長所需環境條件知識。

三、活動過程與方法

1.教師用語言和蘋果樹教具創設情景。

教師:小朋友,在林子裏,有一棵很神奇的老蘋果樹,雖然它已經很老很老了,可一年四季都能結出又紅又大的果子,今天我們就去看望這棵神奇的老果樹吧!(幼兒與老師一起高高興興出發了,半路上一隻小鳥告訴他們上次它飛過林子時,看到老蘋果樹無精打采,面黃肌瘦的,結的果子又少又小。)

2.引導幼兒擴展思維,想像果樹變化的原因。

幼兒與教師一起從各個角度找出果樹不高興的原因。

教師:小朋友,老蘋果樹結的果子又少又小,它這是怎麼了?(如環境、身體健康、情緒、自然災害、污染、生病、沒有朋友等)

3.啓發幼兒想像出果樹恢復生機的原因

(1)小朋友關心地問小鳥老果樹現在的狀況:小鳥小鳥,快告訴我們,老蘋果樹現在怎麼樣了?

(2)小鳥:老蘋果樹長滿了茂密的葉子,掛滿了又紅又大的果子,果實累累的,還滿面笑容。

(3)幼兒繼續前進,見到了生機勃勃的老果樹,啓發幼兒用自己的話來形容果樹,豐富詞彙:又紅又大、茂密、果實累累、滿面笑容。

(4)啓發幼兒多角度想出是誰幫助了果樹?神話、童話、環保、科幻(如孫悟空、小動物們、科學家、超人等)

4.引導幼兒根據故事的前因後果,進行分組結伴講述。

(1)教師傾聽幼兒的講述,幫助幼兒整體把握故事發生、發展的過程,引導幼兒完整講述。

(2)啓發提問:老蘋果樹爺爺爲什麼會愁眉苦臉的,結的果子又少又小?是誰發現了這件事情?它們是怎樣幫助老蘋果樹爺爺又結出又紅又大的果子的?

(3)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

(4)教師也示範編一完整故事。

5.對幼兒進行尊老、護老的情感教育。

教師:如果是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事情,我們會怎麼做?我們對待老人應該怎麼樣?

6.對幼兒的講述進行評價,鼓勵幼兒有不同的見解。

四、各領域滲透

科學:滲透有關果樹知識。

科學:有關植物生長的條件小實驗。

健康:瞭解多吃水果益處多,優美舒適的環境對人類的重要。

五、生活中滲透

不挑食。多吃水果。

六、環境中滲透

一些環保圖片,進行看圖講述。

七、家庭中滲透

家長提醒幼兒保護環境。

關於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11

《用愛送你回家》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它既展現了小海豹喜寶一家之間的親情之愛,也呈現了小海豹喜寶與好朋友小長頸鹿之間的友情之愛。故事圍繞着兩條線索發展,第一條線索是:喜寶一家救下小長頸鹿→共同生活→召開家庭會議→護送小長頸鹿回家:第二條線索是:小長頸鹿流浪到冰原→被救→思念家人→在大家的幫助下回家。我們主要根據第一條線索展開整個活動,但第二條線索卻能夠在討論中激發幼兒關愛朋友的情感。

大班的幼兒經過三年的幼兒園生活,都有了自己的好朋友,當他們快要從幼兒園畢業進入小學的.時候,他們也要像故事中的小海豹喜寶和小長頸鹿一樣經歷朋友之間的離別。但這個充滿“愛”的故事告訴幼兒,朋友之間不僅可以一起玩耍,更重要的是要彼此關愛。

【活動目標】

1、通過聽賞討論,理解故事中小海豹喜寶和小長頸鹿之間的友情,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2、充分感受、體驗故事和生活中的“愛”的情感,懂得朋友之間需要相互關心、幫助和愛護。

【活動準備】

製作關於故事的PPT,背景音樂等。

【活動過程】

一、引入話題

師: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個幸福的家庭——小海豹喜寶一家。(出示小海豹喜寶一家在一起的圖片)爲什麼說它們是幸福的一家人呢?

(在第一環節首先通過出示小海豹喜寶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相親相愛的圖片,讓幼兒體會一家人在一起是最幸福的事,爲故事後面小長頸鹿思念家人、想要回家埋下伏筆。)

二、聽賞故事

1、第一段:偶遇相救

師:有一天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喜寶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傢伙,誰能告訴大家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出示相應的故事圖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後,用語言清楚完整地表述)

2、第二段:共同生活

師:可憐的小長頸鹿奄奄一息,喜寶一家會怎麼做?

3、第三段:家庭會議

師:看見小長頸鹿這麼想家,如果你是喜寶,你會怎麼做?喜寶捨得小長頸鹿回家嗎?既然那麼不捨得,爲什麼喜寶還願意送朋友回家呢?(教師幫助幼兒理解小海豹喜寶的心理和情感的變化)

4、第四段:護送回家

師:雖然喜寶捨不得小長頸鹿離開,但是它沒有大吵大鬧,而是認真、熱心地幫助小長頸鹿,用自己的愛送朋友回家,喜寶有着一顆關愛朋友的心。

(這一環節是整個活動的重點,以分段聽賞作品、觀察故事畫面、幼兒參與討論相結合的形式層層展開活動,通過了解故事的情節發展,即從救下小長頸鹿到共同生活後產生友情,最後用愛送朋友回家,這一過程讓幼兒逐漸理解喜寶心理和情感的變化,也讓幼兒充分感受到了故事中洋溢着的濃厚的友情之愛。)

三、完整欣賞幼兒和教師一起完整欣賞一遍故事。

(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通過完整欣賞故事,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進一步體驗故事所傳遞的美好情感,提高幼兒的文學欣賞能力。)

四、遷移經驗

師:你們喜歡喜寶和小長頸鹿嗎?其實,等你們快要上小學的時候,你們也會像喜寶和小長頸鹿一樣分開,你們捨得離開自己的朋友嗎?有沒有辦法留住和朋友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小結:你們想到了那麼多的辦法讓朋友記住你,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珍惜現在的每一天,關愛朋友,讓我們每一天都過得開心、快樂。

(對於文學作品的欣賞不能僅僅停留在作品中,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幼兒的現實生活中,在這一環節讓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從中體會朋友之間應該互相關心、幫助和愛護。)

附故事:用愛送你回家

小海豹喜寶一家快樂地生活在冰原上,這是寶爸,這是寶媽,還有??這是喜寶。 喜寶最喜歡的戶外活動就是滑雪。“喂,喜寶,慢一點!”“喜寶,加油!”“咦,那是什麼啊?”這個龐然大物,喜寶從來沒見過。“好奇怪啊,這是什麼?”“到底是從哪裏來的?”“怪物!怪物!”大家都迅速地圍過來,好奇地看着它。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巨大的小傢伙,不是餓了,就是生病了,它奄奄一息地躺在那兒,沒有力氣說話。寶爸說:“寶媽,快拿一些熱的食物來給這個小大個兒吃。”寶媽立刻煮了一鍋熱騰騰的海藻粥。喜寶一口一口地喂着小大個兒,吃完海藻粥的小大個兒,氣色慢慢好了起來。

恢復了元氣的小大個兒告訴大家:它是長頸鹿。本來,它和媽媽快樂地生活在非洲的大草原上。但是,有一天,來了一隊追捕它們的獵人,小長頸鹿因爲年紀太小,跑不快,被獵人們給抓住了。獵人們把它關進了籠子裏,準備用大貨船把它運走。沒想到,中途遇到暴風雪。醒來時,就已經在??

“這樣不行,它會凍壞的。”喜寶急着想辦法。看着冷得發抖的小長頸鹿,寶媽找來北極熊奶奶幫忙,爲小長頸鹿織起了暖暖的毛衣和圍巾。

關於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12

活動目標:

1、大膽交流自己做過的夢,體現分享的快樂;

2、感受散文詩的優美意境,嘗試創編不同的簡短詩句。

活動準備:

1、散文課件;

2、夢姐姐娃娃;

3、小花籃。

活動重難點:

1、猜猜小動物會做一個什麼樣的夢呢?

2、夢姐姐送給你什麼顏色的花,你做了個什麼顏色的夢,夢見了什麼呢?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價值取向:創設睡覺的氛圍,激發幼兒大膽交流做過的夢的慾望。

1、PPT出示漢字——花籃師:認識這兩個字嗎?

2、出示實物花籃師:真棒,是花籃。看!我這有個花籃,漂亮嗎?猜猜是誰的花籃?

3、出示PPT——夢姐姐(配合節奏拉上窗簾)師:這是夢姐姐的花籃。夢姐姐在幹嗎啊?噓……我們輕輕的,別吵醒了夢姐姐的美夢。

4、說說我的夢師:每個人都會做夢,你們做過些什麼夢呢?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下吧。

經驗提升:我們每個人都會做夢,有時會做美夢,有時會做惡夢,這是很自然的生理現象。

二、欣賞散文

1、夢姐姐和她的花籃——課件第一段師:夢姐姐要和大家一起來分享幾個美麗的夢,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價值取向:通過課件、音樂起到感受散文優美意境的作用。

2、小黃雞的夢——課件第二段師:小黃雞正靠在媽媽身邊香甜的睡覺,夢姐姐飛過來,在它身邊撒下一朵黃色的花。於是,小黃雞做了一個金黃色的夢。猜猜它會做一個什麼樣的夢呢?

★價值取向:分段理解散文,爲交流與創編鋪墊。

3、小青蛙的夢——課件第三段師:小青蛙正在小草邊靜靜地睡着。夢姐姐飛過來,在它身邊撒下一朵淡綠的花。於是,小青蛙做了一個綠色的夢。(引導幼兒一起說)綠色的夢是怎樣的呢?

4、鸚鵡的夢——課件第四段師:鸚鵡用腳爪抓住樹枝,在樹上睡覺。夢姐姐飛過來,在它身邊撒下一朵紅色的花,於是,鸚鵡就做了一個紅色的夢。(引導幼兒一起說)紅色的夢裏會有什麼呢?

5、完整欣賞師:夢姐姐的花籃真神奇,會讓小動物們做各種各樣顏色的美夢,讓我們一起分享下小動物們的美夢吧。

小動物們做了這麼美的夢,心情會怎樣啊?

★價值取向:完整欣賞散文,感受散文的優美,體驗做美夢的心情。

三、小朋友的夢

師:夢姐姐最喜歡那些愛幻想的孩子,她覺得這樣的孩子比小黃雞、小青蛙和鸚鵡可愛多了,所以她總是把最美的夢送給孩子們。你們想不想做一個很美很美的夢。

現在,美麗的夢姐姐就要來啦,讓我們閉上眼睛,看看她會送你一朵什麼顏色的花,那麼你會做一個怎樣的夢呢?(引導幼兒閉上眼睛,教師將花送入幼兒手中)哇,天亮了,夢姐姐送給你什麼顏色的花,你做了個什麼顏色的夢呢?

★價值取向:嘗試用"夢姐姐送給我一朵X色的花,我做了一個X樣的夢。我夢見……"語句表述。

四、活動結束和同伴、客人老師分享自己的美夢。

★價值取向:能自然大方地向他人交流表述。

關於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13

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產生有意識地變換角度觀察的興趣。

2、通過表演遊戲,發展幼兒的平衡力和控制力。

準備

1、老鼠頭飾人手一個:高老鼠用藍色,矮老鼠用紅色。

2、故事角色:小鳥、小狗;大樹、小花:屋頂、地板;雨點、水窪:大門、門檻以及彩虹,教師根據故事情節將它們按高低不同有順序地貼在活動室外牆。

3、自選音樂一段。

過程

1、欣賞故事。

――傾聽教師講述故事《高老鼠和矮老鼠》。

――高老鼠和矮老鼠各自看見了什麼?

――高老鼠和矮老鼠看到的東西一樣嗎?爲什麼?

――爲什麼最後兩隻老鼠一起看到了彩虹?

――除了故事中提到的一些東西,高老鼠和矮老鼠還會看到些什麼呢?

――引導幼兒按照故事情節的線索有意識地變換角度觀察。

2、扮演遊戲:高老鼠和矮老鼠。

――幼兒戴上頭飾,其中藍老鼠表示高老鼠,紅老鼠表示矮老鼠,嘗試:變變高個子和矮個子。

――自編表演動作。如高老鼠踮起腳尖,擡着頭往上看;矮老鼠低下頭,彎下腰往下看。

――幼兒兩兩結伴表演故事情節,要求有順序地朝着一個方向走,以免碰撞、擁擠。

建議

1、當我們不經意地看周圍世界時,獲得的感知印象是混沌的、整體的。《高老鼠和矮老鼠》以真實自然而又生動形象的描述,揭示了我們觀察世界時的客觀規律――橫看成嶺側成峯。當我們面對同一事物(大樹、花園、房屋、下雨……),用不同的視角去觀察,會看到不同的現象。觀察意味着有意識地看,專注地看,變換角度地看。觀察能力的培養對幼兒的一生都將起到直接的積極作用,本活動的意圖就是引導幼兒專注地、有意識地變換角度進行觀察。

2、延伸活動時可以讓幼兒說說自己看到的東西,然後編入故事中繼續進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