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範文錦集6篇

【精選】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範文錦集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範文錦集6篇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知道什麼蛋是什麼小動物生的。

2.在認識蛋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在製作蛋沙拉的過程中形成文明的好習慣,享受生活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與每位幼兒家長聯繫好,請他們幫忙從雞蛋、鴨蛋、鴿子蛋和鵪鶉蛋中任選一種蛋帶一隻來園。

2.幼兒人手一隻盆子、一隻碗和一隻勺。

3.教師自己也準備一些各種蛋特別是鴿子蛋和鵪鶉蛋。

4.準備一些毛巾及做蛋沙拉用的熟的切成小快的土豆和白煮蛋,一瓶沙拉醬。

5.一隻明爐、鏟子、油、鹽、味精、料酒等調味品,抹布若干塊。

活動過程:

一.挑蛋。

師:今天老師爲你們帶來了很多的蛋,請你們挑一隻你喜歡的蛋,然後說說你挑了一個什麼蛋?它是誰生的?

幼:我挑的是雞蛋是雞媽媽生的……

二.摸蛋。

1.師:現在請你們看一看,摸一摸你的蛋和別人的蛋有什麼相同的和不同的?

幼:我的蛋比他的大。我的蛋比他的顏色深。

2.師: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的蛋你見過那些?

教師總結:小朋友帶來的各種各樣的蛋。他們的顏色不同,大小不同,但他們摸上去都是很光滑的。

三.認識蛋清和蛋黃。

1.師:你們知道這些光滑的蛋殼裏到底藏了些什麼東西呢?我們打開來看一看就知道了。

2.教師介紹磕蛋的方法和應注意的方面。並提醒幼兒要注意衛生。

3.幼兒動手磕蛋,教師在旁協作指導。

4.幼兒個別回答。

教師總結:不管什麼蛋,裏面都有黃顏色的叫蛋黃,透明的粘糊糊的叫蛋清。蛋清煮熟了之後才叫蛋白。

四.教師現場煮蛋。

1.師:今天老師來爲小朋友們做一道好吃的蛋做的菜好嗎?

幼:好。

2.教師邊炒蛋邊提問:

1)師:小朋友你們吃過那些菜是用蛋做的?

幼:番茄炒蛋、荷包蛋、番茄蛋湯。

2)師:蛋除了可以做好吃的菜之外還可以做很多好吃的點心呢!你知道那些點心裏有蛋嗎?

幼:蛋糕、蛋卷、蛋黃派。

延伸活動:製作蛋沙拉。

3.師:我們一起來學做好吃的蛋沙拉,並開一個“蛋的party”吧!

4.師:介紹製作蛋沙拉的方法,和應注意的方面。

5.師:好,小朋友們現在我們去參加“蛋的party”吧!(舞會音樂響起)幼兒自己動手製作沙拉。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植物生長記錄

有益的學習經驗:

學習觀察記錄的知識,樹立初步的觀察植物、照顧植物的任務意識。

準備:

每組一本植物生長記錄簿、種子完整生長過程的圖片,記錄樣例、標尺籤。

活動與指導:

1.出示植物完整生長的圖片,讓幼兒進一步瞭解植物生長的過程,激發幼兒觀察自己種植物的興趣。

2.提示幼兒植物生長是漫長的過程,不象錄相演的那樣快,希望小朋友注意觀察,看看種子什麼時候發芽,什麼時候開花……

3.啓發幼兒用畫和測量的形式來記錄它的生長。

4.示範記錄方法。

要求:看生長情況,數葉片,量株高,把觀察結果記錄在本上。記錄可以用寫數字或塗色高度、數量、空格的統計辦法。提醒幼兒植物未發芽前,用圓圈或三角形代表無變化。

5.請幼兒分組作記錄練習,提示幼兒每日的觀察記錄時間,以及輪流記錄的方法。

6.活動結束後注意觀察,觀察和督促幼兒的記錄,請幼兒定期向全班彙報記錄結果,逐漸形成責任心和任務意識。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在商店裏

有益的學習經驗:

1.理解禮貌不僅是會使用文明用語,還要態度和氣。

2.學習用和藹、熱情的態度辦事。

準備:

商店角、情境表演一個。

活動與指導:

1.觀看情境表演:在商店裏內容大意:甲售貨員說話和氣、辦事主動。例如,當她看見老奶奶來了主動詢問: “您買點什麼呀?”“我要買牙膏”。“我們這兒的牌子很多,有小白兔、中華牙膏、藍天六必治、還有高露潔,你要哪一種呀?”當顧客買完東西,她還會說: “您慢走!再見!歡迎下次再來!”而乙售貨員則正相反,他態度不好,從不關注顧客的需要。見人來了也不問要什麼,顧客所要的東西沒有,他也不主動介紹商品,一直站在那裏沒事幹。即便顧客走,他也不說再見。結果顧客一來就愛找甲,而乙則沒人搭理,他很奇怪爲什麼賣不出東西?

2.討論:

(1)你喜歡哪個售貨員?爲什麼?

(2)爲什麼甲能賣出東西,顧客盈門,而乙則冷冷清清呢?他該怎樣做纔是好售貨員。

3.小結禮貌待客的方式是態度主動又和氣。

4.請五至六名幼兒扮演售貨員,其他幼兒扮演顧客玩商店購物遊戲,練習正確禮貌交往。根據情況,遊戲可輪換角色。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元宵節

有益的學習經驗:

知道元宵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又叫花燈節。瞭解相關的民俗文化。

準備:

有關元宵節的錄相、元宵一盒、花燈等。

活動與指導:

1.猜謎語:湯園。說說這是過什麼節的一種吃食。引出談話主題:元宵節。

2.觀看錄相元宵節。讓幼兒說說從錄相中看到了什麼。

3.講解元宵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

讓幼兒知道元宵節的主要習俗是吃元宵、點花燈和猜燈謎。元宵又叫湯圓,它象徵着全家團圓,生活幸福甜美。點花燈是爲了讓節日的夜晚明亮,歡快。人們爲了增添娛樂的情趣,還在燈上寫上謎語,讓大家來猜,猜中有獎,非常有趣。這個節日從古代傳下來的,現在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花燈的樣子越做越多,工藝越來越複雜,每年過節時,各地都有花燈展,鼓勵小朋友隨家人節日去賞燈。井告訴幼兒電視臺屆時還要播放相關節目,請大家注意收看,體驗全家一起過節的樂趣。

3.請幼兒觀看傳統花燈的樣子和吃元宵。說說自己見過什麼樣的花燈,吃過什麼餡的元宵。

備註:

關於元宵節的來歷,有這樣一種傳說。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雉)臨朝稱制,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呂雉死後,周勃、陳平等人掃除諸呂,擁立劉恆爲帝,即漢文帝。因爲掃除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所以每到這夜,漢文帝就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爲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也叫“元夕”、或叫“元夜”。此翻傳說,教師瞭解即可,不必詳細講給幼兒聽,若講,酌情簡化。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激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

2、學習繫鞋帶的正確方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能不怕困難,反覆嘗試學會繫鞋帶的方法。

活動準備

短綢帶若干、幼兒穿有鞋帶的鞋。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

——教師請其他老師在食指上用短綢帶結紮一個蝴蝶結,顫動食指模仿蝴蝶飛動,請幼兒觀察,激發幼兒的動手意識。

——教師:“小朋友們,這隻蝴蝶漂亮嗎?你們想不想也擁有一隻在手指上飛動的蝴蝶啊?”

——教師發給幼兒每人一根短綢帶,學習用綢帶扎蝴蝶結(先繞兩個圓圈,然後交叉拉緊),過程中提醒幼兒不要拉太緊以免拉過頭等。

——請幼兒互相幫助,把蝴蝶結結紮在食指上。

二、學習繫鞋帶。

——教師請會繫鞋帶的幼兒表演繫鞋帶,激發其他幼兒學習的願望。

——教師引導幼兒根據扎蝴蝶的經驗,學習繫鞋帶。提醒幼兒注意繫緊鞋帶,以免鞋帶散開。

——開展繫鞋帶比賽,看誰系得又快又好。

三、活動總結

——教師:小朋友學會了扎蝴蝶結、繫鞋帶的方法,以後,小朋友自己就可以做這些事情了,從今天起,看看誰最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動應變

活動導入部分也可以選擇使用蝴蝶圖片,然後再現場製作指上蝴蝶。

活動延伸

1、將學習內容延伸至自己扣自己的扣子、收拾衣服,圍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開展相關活動,評比“自理小能手”。

2、用短綢帶教幼兒結紮其他形狀,增強幼兒的動手能力。

區角活動

益智區:投放各種由短綢帶等結紮而成的事物,供幼兒觀察。

投放扎蝴蝶結的短綢帶及穿鞋子的娃娃,鼓勵幼兒練習繫鞋帶。

環境創設

將繫鞋帶的步驟圖貼在活動室內,提示幼兒自己繫鞋帶。

家園同步

1、家長可以帶領幼兒一起給鞋子穿鞋帶、繫鞋帶。

2、家長鼓勵幼兒自己穿衣穿鞋。

隨機教育

1、日常生活當中,鼓勵幼兒按照正確的方法,自己穿衣穿鞋等。

2、鼓勵幼兒對一些繩結事物拆解還原,增強幼兒觀察能力、動手能力。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3

一、設計初衷

三八節親子活動時,消防隊員的精彩表演給我們小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朋友非常想了解消防隊叔叔帽子、衣服及工具裏的祕密。有的小朋友也很想和消防叔叔成爲好朋友。生命安全教育是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課,帶着好奇、帶着問題,我們走進了消防隊

二、活動目標

1 讓幼兒瞭解消防隊員的工作,培養對消防隊員的敬意。

2. 瞭解簡單的火災防範知識,學習簡單的自我保護技能。

三、客座教師:沈明第(消防隊中隊長,以下簡稱“沈”)

 四、活動對象:中班

五、活動準備:聯繫消防隊,與中隊長商量幼兒活動內容

六、活動過程

一)出發前老師說明前往的目的地,並提出注意事項。

(二)中隊長主持活動。

1、參觀消防隊(1)沈:小朋友,我們的房間和你們家裏的房間有什麼不t-樣?幼:房間很整齊,被子疊得像凳子,真乾淨、真漂亮。(2)沈:是的,消防員叔叔的房間要整潔、簡單,一些生活物品要自己保管好,衣服要放在牀邊,有事時可以馬上穿好,而且速度要快。

2、介紹消防員叔叔的衣服和帽子。沈:你們看,這兩套衣服有什麼不一樣?幼:顏色不一樣。

(1)介紹衣服種類:我們消防員的衣服分爲兩種::救火的衣服爲黑色,救人的衣服爲紅色。

(2)介紹消防車類型(邊看邊介紹):一種車是放消防隊救火的器材及用具的,一種車是讓被救出來的傷員休息的。

(3)介紹消防工具:在電視裏你們看過消防隊員救火嗎?幼:看過。沈:救火時,他們用到些什麼工具?幼:梯子 皮管、滅火器……

(4)介紹常用消防毛具。

①防火罩:是消防員叔叔在救人時,用來保護自己的。

②望遠鏡: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還有沒有受傷的人。

③三腳架:人掉到井裏,可以用三角架把他拉上來。

④擔架:用來把受傷的人轉移到安全的地方。

⑤撬鎖工具:緊急時撬鎖用的。

⑥防火衣:爲了保護消防員叔叔不被燒到

⑦水槍:滅火用的。

3、分析歸納引起火災的原因。沈:在我們的生活中爲什麼會發生火災呢?幼:因爲有的小朋友還小,不懂事,喜歡玩火,一不小心就着火了;有的大人吸菸後菸頭不滅,隨地亂扔也會着火;閃電打雷也可能會引起火災;家裏燒開水時,忘了關煤氣竈,也會引火災;放煙花爆竹時不注意安全,也會引起火災……沈:是的,引起火災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爲人們用火不當,有的是用電不當,有的是雷擊等自然現象。爲了避免火災,我們要做到不玩火、不玩電,防止火災。

4、討論火場逃生自救常識:萬一發生火災該怎麼辦呢?幼:趕快逃跑;用水撲滅火;打電話給消防員叔叔·:…,沈:現在叔叔給你們簡單講講幾種逃生的方法。

(1)一旦身受火災威脅,千萬不要驚慌失措。匍匐爬行,最好用打溼的毛巾、口罩蒙鼻。

(2)如果樓層已着火燃燒,但樓梯尚未燒斷,火勢並不十分猛烈時,可披上用水浸溼的衣被,從樓上快速衝盔

(3)如各種逃生的路線被切斷,應退回室內,關閉門窗。有條件時可向門窗上澆水,以延緩火勢蔓延。

(4)如無條件採取上述自救辦法,而時間又十分緊迫,煙火威脅嚴重,被迫跳樓時,可先向地面拋下一些棉被等物,以增加緩衝,然後手扶窗臺往下滑,以縮小跳樓高度,並保證雙腳首先落地。

5、幼兒模擬體驗火場逃生:幼兒在聽到“着火了”警告後,在消防叔叔的帶領下每人拿好一條毛巾在水裏浸溼後捂在鼻子上,快速匍匐逃離。(根據幼兒的表現,消防叔叔提出發現的問題和改正的方法)

6、瞭解火警電話“119”。沈:如果你們發現火災會怎麼做?幼:打電話給消防隊。沈:那這裏的電話號碼你們知道嗎?幼:1 19

(三)小結。

師:沈叔叔發現小康愛綠幼兒園的小朋友很聰明,今天學習了很多有關消防的知識,你們回家後把學到的知識講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也能懂得更多的消防知識,好嗎,七、活動成效生命不保,談何教育,安全教育必須從小抓起。將孩子們帶到消防隊實地參觀,模擬演習,孩子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我們相信,當孩子長大成人,他們一定不會忘記小時候這一次有意義的活動。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看病的大概流程,知道醫院的幾個主要部門及其作用。

2.初步瞭解醫生護士的工作,體驗他們工作的辛苦。生病時不害怕看醫生。

活動準備

1.課件:去醫院的哪個科室治療呢?

2.趣味練習:去醫院

活動過程

一、理解看病的主要流程和醫院的主要部門。

1.理解幼兒對看病流程的原有經驗。

教師:小朋友身體不好的時候,爸爸媽媽會帶我們上醫院看病,那是不是到了醫院就去找醫生的呢?

2.課件:去醫院

介紹看病流程及主要部門的作用。

(1)爲什麼要先掛號?(先確定哪個門診)

(2)掛號後幹什麼?醫生看完病做了什麼?

(3)有了藥方是不是就去拿藥了?(先到收費處劃價付錢)

(4)藥在哪裏拿呢?(藥房)

3.請幼兒按看病的順序排列流程圖。

大致介紹醫院的其他區域。

提問:那打針的地方在哪裏呢?

其實,醫院裏還有很多地方,你知道嗎?它們都有什麼用?

二、觀察瞭解醫生的工作,體驗醫生工作的辛苦。

課件:去醫院的哪個科室治療

1.以互動的方式進行介紹

專門給小朋友看病的地方是在兒科門診。

如果小朋友不太舒服,就要到兒科門診看一下。

2.觀察瞭解醫生看病的過程。

(1)提問:醫生是怎麼給小朋友看病的?

(根據圖片:問、看、聽、摸並通過提問幫助幼兒進一步瞭解爲什麼這樣做。)

(2)提問:剛纔,徐醫生問了些什麼?爲什麼要問呢?(瞭解病情和症狀。)

(3)提問:小朋友咳嗽爲什麼要看喉嚨?用什麼器具?

(手電筒和壓舌板)爲什麼要用?

教師:因爲咳嗽會引起喉嚨紅腫或者發炎,如果這樣的話,必須及時消炎。

小結:原來,醫生在看病時要問問、聽聽、看看、摸摸,有時還要用一些器具。

3.提問:那你看病時你害怕嗎?爲什麼?

小結:醫生在看病時態度都非常好,講話聲音輕輕的,動作也輕輕的,很溫柔。所以我們不用害怕看醫生。

三、每個地方設計什麼標記。

1.討論:怎樣讓人認識醫院的各個科室呢? (有牌子)

你們能不能想想用什麼辦法也讓大家一下子就看清楚?

2.根據討論確定用畫來做標記

掛號的地方可以畫什麼做標記?(依次進行討論)

3.設計活動

請幼兒自由選擇畫哪個地方的標記,並根據每組中間的流程圖照片坐到位子上。

4.將大家畫好的標記分類在前面的板上,並請幼兒選出認爲最好的貼在牌子上,放到遊戲區去。

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知道拾到東西應該還給失主, 並瞭解找失主的方法。

2、引導幼兒體驗丟失東西和撿到東西后的着急心情, 找到東西和把東西還給別人時的不同情緒情感。

準備:動物頭飾、情景表演

過程:

開始部分

(一) 引起興趣,引出課題。

師:今天,老師要來變個魔術,你們想看嗎?

(二)基本部分:

1、情景表演,讓幼兒瞭解小貓丟了東西着急、 難過的心情和小兔把東西還給它以後高興的.心情。

提問: 1、小貓丟了什麼?心裏怎麼樣?(着急、難過)

2、誰撿到了帽子? (小兔)

3、小兔撿到了帽子是怎麼做的? (他說了什麼?)

集體練習: 請問,這是你丟的帽子嗎?

小結: 把帽子還給了小貓,小貓可高興了,小兔着見小貓這麼高興,他心理也很高興,我們小朋友要向小兔學習,拾到東西要還給別人。

2、討論,幫助幼兒體驗丟了東西、 拾到東西還給別人等情況下的不同情感。

(1) 小朋友有沒有無過東西? 丟過什麼? 心裏怎樣?

(2) 你丟了東西,別人拾了還給你,你心裏怎樣?

(3) 你有沒有拾到過別人的東西? 你是怎麼做的? 心裏怎麼樣?

3、情景表演,激發幼兒幫助小動物的動機, 使他們體驗到幫助了別人會很快樂。

師: 看看又發生了什麼事,小動物們爲什麼難過? (看見他們難過,小朋友你們心裏怎麼樣?

(1) 提問: 小動物們這麼難過? 它們丟了東西心裏怎樣? 看見他們難過你的心裏怎樣? 那怎麼辦呢? 我們一起幫助他們(請問, 剛纔你們在哪裏玩的?) 我們到走廊裏、樓梯口、午睡室去看一看, 如果發現地上有東西就怎麼辦?

(2) 幼兒幫助小動物們找東西,(拾起來,拾起來以後怎麼做呢? 問問撿到東西后怎麼說? 請問這是你丟的東西嗎?

(3) 幼兒找東西

(4) 師: 剛纔我們幫助小動物找到了東西,還給了他們, 他們一定很高興,他們肯定會來謝謝我們的,我們小朋友把東西還給了失主做了好事,心裏怎樣? (做一做高興的樣子,笑一笑)

(5) 提問: 剛纔你撿到了什麼東西? 是怎樣還給丟東西的人的, 說了什麼話?

4、幼兒討論:

(1)拾到了東西爲什麼要還給別人?

(a)人家會難過,會着急。

(b)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

(2) (表揚自己)

討論: 找不到失主的東西該怎麼辦呢?

(三) 結束: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圖片說出自己和小班小朋友的不同,感受自己是一箇中班的小朋友,爲自己變能幹而高興。

2、能用繪畫表達自己想和弟弟妹妹做的事。

活動準備:

1、《小朋友的書.我升中班了》

2、畫筆、畫紙。

活動準備:

一.談話引入

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現在是一名中班小朋友了,心裏是什麼樣的感覺,現在當哥哥姐姐了,和小班的弟弟妹妹有哪些地方不一樣。

二.看圖說話

閱讀《小朋友的書.我升中班了》第5頁"我和弟弟妹妹不一樣",教師提問,幼兒自由表達。

1.第一幅圖上畫的是什麼?你們還記得自己剛上幼兒園的時候的樣子和心情嗎?現在我們和小班的弟弟妹妹有什麼不一樣?

2.第二幅圖上畫的是什麼?我們還會做什麼?我們與小班的弟弟妹妹有什麼不一樣?

3.第三幅圖上畫的是什麼?中班的哥哥姐姐在做什麼?弟弟妹妹會是什麼樣的心情?我們還學到了什麼本領和弟弟妹妹不一樣?

4.第四幅圖上畫的是什麼?你想和弟弟妹妹玩什麼呢?說說你想和弟弟妹妹一起做什麼事情。

三.畫畫自己想和弟弟妹妹一起做的事

教師給予一定的幫助和知道,完成後可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畫。

四.教師總結

總結中班小朋友和小班小朋友的不同,激發幼兒當各個姐姐的角色意識,爲下一次活動做鋪墊。

(結束)

班主題活動《不一樣的你和我》中有一堂社會領域活動《我和弟弟妹妹不一樣》。這堂課不僅要讓孩子們根據圖片說出自己和小班孩子的不同,而且還要感受自己是一箇中班小朋友,爲自己變能幹而高興。活動一開始,我便直入主題:小朋友,請你們說一說我們是中班的哥哥姐姐了,心裏有什麼感覺?一個問題拋出,舉手的孩子寥寥無幾,我納悶了:是他們沒能理解我的問題嗎?於是我換了種提問方式:小朋友,升入中班當哥哥姐姐了,你們高興嗎?(高興)除了高興你們還覺得怎麼樣?接着五花八門的回答陸續的來了,課堂氣氛一下活躍起來!(反思:老師提問方式的恰當與否直接影響幼兒對問題的思考)。活動的第二個環節我便接着剛纔的話題順勢問孩子們:當了哥哥姐姐,你覺得哪些地方比弟弟妹妹能幹了呢?刷,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舉起了雙手,說明孩子對自己的行爲評價還是有的,看得出他們自豪,自信!想到這,我的心裏無比高興!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進入21世紀,隨着科技的高速發展,工業的生產,人們都在充分地挖掘利用地球上的資源,以不斷地提高我們的生活水平,但也給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生存環境帶來了危害,因此,保護環境,拯救地球,是我們人類面臨的一個挑戰,泉港是我國六大石化基地之一,隨着泉港石化港口的不斷建設,保護環境已成爲泉港人民關注的問題。所以,我覺得讓幼兒從娃娃開始就應該有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行爲。

活動目的:

讓幼兒通過幫助“魚寶寶”解決污染的生活環境,激發幼兒的環境保護意識,並從小養成愛護環境,講究衛生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電腦課件1個(污染的池塘中無力遊動的小魚和一個舒適、整潔的池塘中自由自在遊動的小魚)。

2.佈置“髒池塘”的場景(大盆中放入一些污染物品)。

3.池塘污水背景若干幅。

4.易拉罐、奶瓶、綠色水管、幹樹枝、皺紙等、剪刀、漿糊。

活動過程:

一、觀看課件中的情景表演,讓幼兒說說“魚寶寶”哭的原因。

1.師操作課件(屏幕上游出幾隻小魚,邊哭邊游出來)。老師連忙問:“魚寶寶,你們爲什麼哭?”魚寶寶不回答,游到礁石和海草裏面去,繼續抽泣着。

2.師啓發幼兒思考:魚寶寶爲什麼哭呢?爲什麼不理我呀?

3.師生一起小結使魚寶寶哭的原因:池塘裏的水又髒又臭,魚寶寶快死了。

二、讓幼兒幫助“魚寶寶”尋找原因,並討論怎樣把家變乾淨、整潔。

1.讓幼兒觀看“池塘邊”的環境(大屏幕),師生一起小結出“工廠水流入池塘”、“工廠排放廢氣”、“垃圾倒入池塘”、“工地車往池塘倒沙土”等使池塘變髒變臭的原因。

2.引導幼兒討論:怎樣才能讓“魚寶寶”的家變乾淨。

三、分組操作活動,提供多種材料,啓發幼兒爲“魚寶寶”佈置一個乾淨、舒適的家。

A組:找出池塘背景圖中的有關污染環境的圖片把它們撕去,讓幼兒園在白色版面上自由想象,畫上清水、魚、岸上的花、草等美好景象。

B組:在“池塘”岸上種植柳樹、草和鮮花等事物(用水管、幹樹枝、彩紙等製作)。

C組:撈垃圾,在佈置成“池塘”情境的臉盆中撈垃圾,並想辦法讓水變清。

D組:讓幼兒自由找夥伴談解決的方法,師幫助幼兒用形象的圖形記錄。

四、和魚寶寶玩遊戲

1.師操作課件,讓“魚寶寶”從礁石和水草中游出來,並笑嘻嘻地道謝。

2.音樂起,幼兒同魚寶寶們高高興興地做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