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十篇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5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十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紙工活動是我們班幼兒比較喜歡的活動,每次開展紙工課,幼兒們的積極性非常高,都很樂意參與活動。然而,一次性筷子是幼兒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小紅旗也是非常受幼兒的喜愛。因此,根據我們班孩子的情況,同時也爲了結合推普周的開展,於是我設計了本次推普活動《小紅旗》。希望通過活動,提高幼兒講普通話的意識,體驗宣傳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學習用一次性筷子和紅色三角形彩紙組合製作成一面小紅旗。

2.在小紅旗表面貼上標語,宣傳請講普通話的口號。

3.提高講普通話的意識,體驗宣傳的快樂。

4.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一次性筷子、做好的小紅旗一面、剪好的三角形、雙面膠、“請講普通話”標語。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已做好的一面小紅旗,引起幼兒的興趣。

2.小朋友,這是什麼呀?你們覺得漂亮嗎?小紅旗上面有什麼?

3.引導幼兒觀察,並說一說小紅旗是怎麼做的。

4.它是用什麼做的呀?是怎麼做的呢?

5.教師小結。

二、製作小紅旗

1.教師簡單介紹製作小紅旗需要用到的材料。

2.教師示範講解制作小紅旗的步驟,重點講解粘貼三角形的方法。

3.分發材料,引導幼兒自主製作小紅旗。

4.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5.指導幼兒粘貼三角形時是要沿着一次性筷子的邊緣粘貼。

6.提醒幼兒在做好的小紅旗表面要貼上普通話宣傳標語。

三、宣傳

1.拍照記錄幼兒的成果。

2.引導幼兒拿小紅旗宣傳“請講普通話”的口號。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拿着小紅旗向爸爸媽媽、身邊的人宣傳“請講普通話”的口號。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的積極性非常高,通過活動的開展,幼兒都學會了製作小紅旗,也很樂意宣傳普通話,感受到了宣傳的快樂。本次活動,總的來說,活動效果是比較明顯的,課上的氛圍也還好。但是,我發現課上有很多幼兒的小紅旗製作的不夠美觀,分析原因,是材料準備得不夠完善,這方面做得不夠好。此外,雖然通過活動的開展,提高了幼兒講普通話的意識,但是我覺得在日常活動和晨間談話中,還需要多引導幼兒、提醒幼兒,加強幼兒講普通話的意識。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社會的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人們在物質財富日益增長的同時,同情、善良、關愛等品質卻在走下坡路,社會上的熱心事越來越少。不但大人顯得很冷漠,就連孩子也受到大人的影響,也變得很冷漠。我想通過此活動來喚起幼兒內心的善良,從而激發他們主動關心、幫助他人的情感。

活動目標:

1、知道六一是小朋友的節日,在這一天全世界的小朋友都要過節。

2、知道有許多窮苦的孩子不能在這一天開開心心地過節,從而激發幼兒去關心他們、幫助他們。

3、激發幼兒善良、博愛的情感。

活動準備:

1、佈置六一場景。

2、錄像:社會慈善活動的感人場景;描述窮困、戰爭、飢餓的兒童片段。

3、歌曲磁帶《`愛的奉獻》。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1、提問:

(1)“今天我們要過六一節了,六一節是我們小朋友的節日,你們開心嗎?”

(2)“你的六一節想怎樣過?”(請幼兒談談自己的打算)

(3)“你們想過要做一件有意義的事了嗎?”

2、小結:我們在一起開開心心過兒童節真幸福,但是你們知道嗎?在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小朋友因爲窮困、戰爭、飢餓而不能過上一個快樂的兒童節,你們想看看嗎?

二、播放錄像,激發幼兒的同情心,從而引發幼兒對他人的關心與幫助。

1、幼兒觀看錄像。

2、提問:

(1)錄像裏的小朋友怎麼了?(請幼兒自由討論)

(2)你們看了有什麼感覺?(請幼兒談談自己的感受。)

(3)這些小朋友吃不好、穿不好、住不好,也玩不好,你們想幫幫他們嗎?

(4)你想怎樣幫助他們呢?(引導幼兒自由討論,教師參與幼兒的討論。)

3、觀看社會募捐的錄像。

小結:我們也可以把一些自己穿不下的衣物、好吃的、自己看過的書、或者自己的零花錢去捐獻給那些生活在痛苦裏的小朋友。

4、“除了送東西你還想對這些小朋友說些什麼話?”

(1)先引導幼兒互相說說,注意傾聽幼兒談話。

(2)請幾名幼兒到集體前面來說一些祝福的話、關心的話。

結束活動:

欣賞歌曲《愛的奉獻》,邊觀看錄像。

活動延伸:

考慮本班實際情況,組織一次募捐活動。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樂意與同伴及他人交往,體驗交往的樂趣。

2、製作名片,以簡單的圖畫或文字符號的形式給朋友寫信,學習初步的交往技能。

活動準備:

1、收集不同的名片、各色卡紙、彩色水筆等。

2、準備學習包《健康/社會·我會交朋友》

活動過程:

1、導入:

欣賞名片,激發幼兒製作"名片"的興趣。

2、活動開始:

引導幼兒說說名片上有什麼,名片有什麼用處。比較不同名片的圖案或標記,瞭解它們所代表的含義。

討論:名片上主要應有哪些內容?(照片、姓名、屬相、生日、地址、電話、愛好、特長等)鼓勵幼兒儘可能多地提出設想。

3、製作名片:

啓發幼兒思考:你想設計怎樣的名片?

幼兒進行設計製作活動,鼓勵幼兒設計出與衆不同的名片來。

幼兒互相介紹自己的名片,比較自己與別人的不同。

統計活動。屬相有幾種?每月過生日的小朋友有幾人?有相同愛好的小朋友有幾人?

4、活動結束:

與好朋友交換名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瞭解建築工人的工種和工作特點。

2、感知小鴨渴望有鄰居和同伴的想法,表達自己對同伴的渴望。

3、產生尊重勞動者的情感。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5、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活動準備:

1、《會有小朋友來住嗎》PPT課件。

2、小鴨手偶。

3、建築工人頭飾及相應工具。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師出示小鴨手偶)師:這是誰?(幼:這是一隻小鴨)師:這隻小鴨的房子旁邊有一片空地。可是,只有他一個人住這裏,每天他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玩、一個人睡覺。小鴨會感到怎麼樣呢?(幼:小鴨會孤單、不開心……)

師:那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呢?你們想知道嗎?(幼:想)師:老師來講關於這隻小鴨的故事《會有小朋友來住嗎》。

二、欣賞PPT,瞭解各種建築工人

(1)師:小鴨房子旁有一片空地。看,什麼來了?(幼:挖土機來了)挖土機是幹什麼的呢?(幼:挖土機會挖土……)

師:誰開來了挖土機?(幼:是河馬)

師:河馬是來挖土、挖地基的。你們知道可以稱他什麼呢?(挖掘工)

(2)師:地基挖好了。有誰來了呢?他在幹什麼?(熊大叔砌磚牆)師:砌磚牆,砌房子的人我們叫他什麼呢?(瓦工)

師:熊大叔砌磚牆是瓦工。

(3)師:接下來又是誰呢?在幹什麼?(猴大叔在做門窗)師:猴大叔做門窗是木工。

(4)電工狗大叔拉電線

(5)花匠青蛙大叔種花草師小結:原來,蓋房子需要這麼多工人。有誰呢?(有挖掘工、瓦工、木工、電工、花匠)他們一起勞動,才能蓋出漂亮的房子。

三、觀看圖片,瞭解建築工人辛苦

(1)師出示建築工人工作圖片師:他在幹什麼?

師:建築工人辛苦嗎?

(2)表達對工人的尊重師:如果看到他們,我們要對他們說什麼呢?(工人叔叔你們辛苦了,謝謝你們!)

四、體會小鴨的願望

師:小鴨爲什麼總是問'會有小朋友來住嗎'?(幼:他很孤單,希望有朋友來住)師:你們家周圍有小朋友麼?你喜歡你周圍的'鄰居嗎?爲什麼?

五、角色扮演活動師:這麼多建築工人辛苦地把房子建好了,小鴨也有了鄰居。大家都好開心啊!師:接下來,老師也請小朋友們學學建築工人蓋房子!

幼兒選擇自己喜愛的工種頭飾和相應的工具進行角色扮演。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在教具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因爲語言課在一般的情況下,我們都是把圖片直接貼出來讓幼兒觀察、講述。我發現這樣的話,幼兒的興趣不是很高,而且觀察得不怎麼仔細。於是我就想怎樣出示圖片使幼兒的注意力能馬上集中起來。反覆思考,想到了以翻板的形式出示圖片,因爲這樣的方式我還沒有嘗試過,幼兒一定會覺得很新奇的,幼兒覺得新奇了,那麼他們的注意力就會集中了。經過我多次嘗試,教具終於做好了。在活動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幼兒比平時觀察得更仔細了,動腦筋的幼兒也更多了,大多數的小朋友能大膽地講述。

不夠理想的是,由於第一次嘗試做這樣的教具,沒有量好翻板的大小,圖片和鉛絲沒有貼在翻板的正中間。還沒翻過來的時候,翻板之間沒有空隙,遠處看上去就像一大片草地,效果挺好的。可翻板一翻過來就留有較大的空隙,看上去不美觀。經過這次嘗試,我知道了鉛絲和圖片一定要貼在翻板的正中央,這樣翻板翻過來仍會很平整,不會留有較大的空隙,效果會更加好。

小百科:朋友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 péng you,意思是指在任意條件下,雙方的認知在一定層面上關聯在一起,不分年齡、性別、地域、種族、社會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雙方的心理認知、可以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朋友之間可喻爲雨中的傘、指路的燈。雙方心理契合更爲深度時,可稱之爲知己。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用手語關愛聾啞人,體驗愛與被愛的情感交流。

2、知道通過手的不同動作可以表達多種情感,感知他們他們的非言語交往和表達方式。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電腦一臺、課件。

活動過程:

一、看手語圖片,引入活動T: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一起學習一樣新的本領,看,圖片上的阿姨在幹什麼?對了,這個阿姨是在做手勢,你知道這手勢是做給誰看的?小結:聾啞人和我們一樣也需要交流,他們聽不到、也說不出來,只好用手勢做手語和別人交流。

二、初步認識手語你們會做手語嗎?老師做幾個讓你們猜一猜。

(教師示範:你、我、他、哭)今天老師還幫你們請來了一位小熊教授,請他來教你們做手語。播放小熊FLASH學習:你好、早上好、我愛你、等等三、講述故事,有幫助聾啞人的想法教師配樂講述:出現小女孩的圖片(有一個天生失語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她和媽媽相依爲命。媽媽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纔回來。每到日落時分,小女孩就站在家門口,充滿期待地望着門前的那條路,等媽媽回家。媽媽回來的時候是她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候,因爲媽媽每天都要給她帶一塊年糕回家。在她們貧窮的家裏,一塊小小的年糕就是無上的美味了啊!

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經過了晚飯的時間了,媽媽卻還沒有回來。小女孩站在家門口望啊望啊,總也等不到媽媽的身影。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決定順着媽媽每天回來的路自己去找媽媽。她走啊走啊,走了很遠,終於在路邊看見了倒在地上的媽媽。她使勁搖着媽媽的身體,媽媽卻沒有回答她。她以爲媽媽太累睡着了,就把媽媽的頭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讓媽媽睡得舒服一點。但是這時她發現,媽媽的眼睛沒有閉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媽媽可能已經死了!她感到恐懼,拉過媽媽的手使勁搖晃,卻發現媽媽的手裏還緊緊地撰着一塊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卻發不出一點聲音……)T:如果你遇到這個小女孩,想不想幫助她?你想怎麼幫助她?可她是個聾啞人,聽不到你們說的話,對了,我們可以用手語來和她交流,誰先來?(幼兒用自己想出的手語動作將自己的話語表達出來。)

小結:你們真是有愛心的好孩子,有了你們的幫助,小女孩就不會太傷心了,她得到了大家的幫助,一天天長大起來,她用心學習,終於出現在春節聯歡晚會上。出示《千手觀音》的圖片T:她們都是聾啞人,什麼都聽不到,但她們卻跳得這麼好,她們真棒。觀看錄像《千手觀音》小結:他們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纔有了今天的精彩,他們感謝大家,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手語歌《感恩的心》讓我們和客人老師一起唱一唱,做一做,感謝天下所有的好心人。

活動反思:

通過活動《愛心手語》的開展,讓幼兒發現我們周圍存在的弱勢羣體,他們需要我們大家的關愛。手語作爲一種交流的符號、工具,一直服務於愛心這根主線,運用手語認識與情感體驗相結合的方式,使幼兒進一步關愛聾啞人,並逐步引導幼兒的心靈更加美麗、友善。在活動中以遊戲《猜一猜》《捂耳朵》的方式導入,讓幼兒去體驗聾啞人的世界,同時產生進一步學習的慾望。運用手語動作、講故事、欣賞錄像等形式作爲教育手段,每一環節都圍繞着目標展開,在活動中通過學習一些基本的手語動作,讓幼兒有了與聾啞人進行溝通、交流的慾望,並進一步引導幼兒對聾啞人產生同情心和愛心。通過活動使幼兒知道,要正確對待殘疾人,同情、照顧、關心、幫助殘疾人,從身邊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活動,讓幼兒初步理解朋友的真正含義。

2.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想辦法戰勝困難,體驗與朋友團結合作成功後的喜悅。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看過《哈里波特》,理解有關巫婆、隱身衣、仙女等有關情節。

物質準備:有關課件及場地佈置,隱身衣(在鉛化紙中間剪出兩三個洞供幼兒頭部從洞中鑽出,件數爲幼兒總人數的一半左右)、蔬菜湯、長柄勺(給普通長勺的柄接上一根棒,長度以幼兒用喝不到湯爲準)。

活動過程

活動前給幼兒額頭貼上動物貼紙(類似頭飾作用)。

1.教師以獅王的身份出現:小動物們,你們好!今天我們在一起真開心。你們的朋友來了嗎?他是誰?

請幼兒自由講述他爲什麼是我的好朋友,朋友之間應該怎樣。

(此時,幼兒的回答僅是xxx一直給我好吃的,我們經常在一起玩,或者我們的爸爸媽媽是好朋友之類。教師提出的問題可以讓幼兒帶着問題邊遊戲邊思考。)

2.(播放課件)一巫婆坐着掃帚在怪笑聲中出現:“我看見前面森林裏有許多的動物,啊哈!我正愁我的長生不老藥沒原料呢!”

師:天吶!我們被森林裏的老巫婆看見了,她要把我們製成長生不老藥,怎麼辦?

(幼兒討論得很熱烈,有的說躲起來,有的說我們一起把老巫婆打跑,還有的說請仙女來幫忙……幼兒已進入了魔幻情景。)

教師進一步讓幼兒思考:與朋友遇到危險怎麼辦?

3.師:我知道森林的那邊有一位仙女可以保護我們,我們出發吧!前面有一條小溪,我們必須跨過去才能到仙女家,但周圍沒有樹林的遮擋,巫婆很容易發現我們。

4.(播放課件)仙女出現:動物們彆着急,我爲你們準備了隱身衣,你們只要把它套在身上跳過小溪,巫婆就看不到你們了。

(幼兒紛紛找朋友套上隱身衣,但第一對朋友跳過去時隱身衣便破了。於是,大家討論:怎樣才能既跳過小溪又能讓隱身衣不破。教師在旁引導,直至發現問題的關鍵――兩或三個幼兒要步伐一致同時跳過小溪。)

5.全體幼兒跳過後,來到幾鍋蔬菜湯前。

師:小動物們真能幹,安全地跳過了小溪,躲過了巫婆的眼睛,前面就是仙女的家了。

(播放課件)仙女出現:勇敢機智的小動物們,你們跳過了小溪,可還有一個難題在等着你們。你們必須用勺子喝完鍋裏的湯才能來我這裏。記住,手必須抓住勺柄的頂端。

(幼兒紛紛拿着長柄勺喝湯,但怎麼也喝不到。教師在旁引導:“你的朋友遇到了困難,該怎麼辦?”最後,幼兒互相喂完了湯,歡呼雀躍,感受到了合作成功後的喜悅。)

6.集體討論、小結:朋友是什麼?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瞭解說謊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不良後果。應該做個誠實的人。

2、教育幼兒愛日常生活中不說謊。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積極參與活動,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活動準備:

錄像帶,木偶片“狼來了”有關圖片三幅。

活動過程:

欣賞故事,幫助幼兒瞭解說謊的危害。

討論題;大人爲什麼不相信小孩子?(解釋說謊的含義)小孩子說謊後發生了什麼事?

如果小孩子不說謊會怎麼樣?

通過觀察和討論圖片,讓幼兒明白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說謊。

1、介紹圖片:紅紅將姐姐的畫帶給老師看,說是她畫的,希望得到落實的誇獎。

討論題:紅紅對嗎?爲什麼?這樣做了以後會怎樣呢?她應該怎麼做?

2、介紹圖片:東東將圖書撕破了,媽媽問他時,他說;“不是我撕得。”

討論題:東東對嗎?如果你是東東,應該怎麼做?

3、介紹圖片:幼兒園發了新玩具汽車,小云很喜歡,將它悄悄地帶回了家,對奶奶說:“這是老師送給我的。”

討論題小云做得對嗎?爲什麼?他應該怎麼做?

與幼兒共同小結:大家都一個做個誠實的好孩子。

教學反思: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首先讓孩子們進行了現場採訪活動,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實話實說”的場景,我做活動的主持人,鼓勵他們來說說自己誠實的事,還可以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在接下來的談話活動中,我注重加強孩子間的互動,保證他們每個人全過程的有效參與。如果你也是當事人,你會想什麼、怎樣說、怎樣做,比如,猜一猜他會怎樣做。這樣的參與,一方面提醒孩子集中精神傾聽,另一方面引導他們對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換位思考,比如,小朋友講的這件事你覺得還可以怎樣解決?給你什麼啓發?如果你是保育員,看到一個小朋友隨地扔了東西,你怎麼想?這些問題地提出不僅有利於吸引兒童的注意力,而且有利於幫助他們進一步理解誠實,並能思考面對突發事件,怎樣以誠實的品德、恰當的方式解決問題。

通過這種討論活動引導孩子們明白只有誠實,纔會有更多的好朋友,生活纔會更快樂。通過活動,他們對誠實的品德有了具體的認知和積極的體驗。在他們對誠實的美德有了感知,對誠實的行爲產生積極的體驗之後,我進一步引導孩子們對自己今後的行動進行規劃。這個規劃是在他們的思想感受、經驗的基礎上產生的,而不是我要他們怎麼樣做。我引導他們圍繞"如何做個誠實的孩子"展開討論。說一說誠實行爲、找一找誠實現象,進一步瞭解誠實的行爲還有哪些。再結合生活中經常遇到問題,商量怎樣做纔是誠實的。能夠對以前不誠實的事情的後果進行補救,例如借的書不小心撕破了,自己主動粘好,告訴圖書管理員。

活動的最後我讓小朋友製作"誠實行爲卡"。通過我一系列的活動使他們真正獲得誠實的思想,並且在行動上有所體現。在活動中,有的孩子不能夠把自己不誠實的一面說出來,缺乏一定的勇氣。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理解兒歌內容並體會其中表達的感情。

嘗試仿編兒歌。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背景音樂;《我會想念你》兒歌音頻及圖片;《我會想念你》兒歌伴奏。

活動過程

播放舒緩的背景音樂,帶領幼兒進入即將離別的情境,感受想念的心情。

——小朋友們就要畢業了,就要離開學習生活了三年的幼兒園,老師心裏十分捨不得你們,老師會非常想念你們。你們也會想念老師嗎?

——你覺得想念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呢?(有點難過、捨不得、不想分開……)

小結:當我們離開我們喜歡的人和地方時,就會產生想念的心情。想念會有點難過,因爲不想和喜歡的人分開,不想離開熟悉的地方。

播放兒歌音頻及插圖《我會想念你》,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並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1、播放兒歌音頻及插圖《我會想念你》,鼓勵幼兒討論兒歌內容。

——下面是一位即將畢業的小朋友說的話,他也要離開幼兒園了,他心裏會想念誰呢,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小朋友說他會想念誰?

——小朋友想念小黑什麼呢?

小結:小朋友即將畢業,他想念幼兒園裏每天陪伴着他的小狗小黑,他捨不得離開小黑。

2、帶領幼兒有感情的朗誦兒歌,體會兒歌中包含的感情。

——你能體會小朋友想念的心情嗎?讓我們帶着想念的心情一起朗讀這首兒歌。

組織幼兒討論,請幼兒說一說畢業後會想念的人和事,並嘗試將這些想念編進兒歌裏。

1、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想念。

——畢業後你會想念幼兒園裏的誰呢?

——想念和他/她/它在一起的什麼事呢?

2、請幼兒嘗試仿編兒歌。

——試一試,把你的想念編進兒歌裏吧。(比如:親愛的瑤瑤,我會想念你,想念你,和我一起搭積木,想念你,和我一起做遊戲,謝謝你,陪着我在學校又笑又鬧。)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

在美工區投放繪畫材料,請幼兒將自己的想念畫下來。教師彙總幼兒的作品,製作成“想念海報”。

附【兒歌】

我會想念你

親愛的小黑,我會想念你,

想念你,見到我尾巴搖,

想念你,見到我汪汪叫,

謝謝你,陪着我在學校又跑又跳。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自我介紹等活動,引導幼兒初步認識自我,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

2、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3、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4、讓幼兒嘗試運用色彩來表現不同的情感,抒發內心的感受。

活動流程:

遊戲導入——自我介紹——談論

(一)遊戲導入

1、師:我們來玩個有趣的遊戲,遊戲的名字就叫《請你猜猜我是誰》,老師收集了很多我班小朋友的照片,看看照片,大家猜猜他是誰?

2、師:他是誰?你是怎麼猜出來的?他有什麼特點?(從聲音)3、小結:我們每個人不光相貌各不相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長得和自己完全的一樣的。

(二)自我介紹

1、師:我們每個人不光相貌各不相同,而且每個人身上都有它獨特的長處值得大家認識和學習。

2、師:就像我們班的沈雲有的時候雖然很調皮但它又時很熱心的幫助我們小朋友,就像那天我們在玩海洋球的時候他能去幫着我們擺鞋子,他的熱心這就是他的優點。

3、師:誰願意把自己的獨特的優點介紹給大家?你有什麼特長啊,唱歌、跳舞都可以的……

(三)談論

1、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我們可以每一個小組的來討論一下,和你們小組的小朋友說說你還有什麼優點我們大家不知道的。

2、師:小朋友說了這麼多的優點,小朋友要相信我們都有一些自己有而別人沒有的優點,老師衷心地祝福大家能夠交更多的朋友,你們要發揮自己的特長,將來爲我們的祖國,爲人類作自己的貢獻。

活動反思:

活動開始,以遊戲“猜猜他是誰”爲基本形式,教師通過形象直觀性、趣味性的實物投影儀,將幼兒熟悉的小朋友展現在同伴面前,不僅使幼兒從中獲取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調動了幼兒觀察、比較、聯想、判斷的積極性,培養了幼兒對隔近友愛的態度。本活動以“獨特的我”爲主題,開展了幼兒自我認識、評價、對同伴的認識、對同伴的評價活動,增強了幼兒的自我意識,養了幼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了幼兒良好的人際關係。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知道與人合作時,應傾聽別人的意見,學習協商解決問題的策略。

2、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4、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地墊,體現合作的圖片,幼兒繪畫、手工、書寫工具。

2、經驗準備:瞭解生活中的一些合作現象。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知道合作可以解決問題。

教師以小海龜救媽媽的故事提出問題:“有一天,海龜媽媽帶小海龜去學游泳,遊着遊着,小海龜們餓了,媽媽去幫它們找海藻吃,一不小心,媽媽的身體被卡在了礁石縫裏。”請幼兒猜猜小海龜是用什麼方法救媽媽的?

幼兒大膽想象,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師講小海龜們合作救媽媽的結局,讓幼兒體會合作可以更好地解決問題。

【簡單的小故事,直接導入合作的主題,幫助幼兒理解合作的重要,突出了活動目標。】

二、遊戲,體驗合作的樂趣,學習合作的方法。

1、瞭解遊戲規則,激發合作的願望。

佈置場景:教師在場地分散放置大塊地墊(平均每4名幼兒用一塊),並調動幼兒:“我來當海龜媽媽,你們願意當小海龜來和我做一個合作的遊戲嗎?”

交待遊戲規則:以地墊當作大海里的安全島,教師說兒歌“小海龜,本領高,潮水來了趕緊躲,牢牢站在安全島,兇猛的潮水衝不到。”幼兒學小海龜隨兒歌圍着安全島游泳,當教師說完:“兇猛的潮水衝不到” 時,幼兒快速跑上地墊,保持身體的平衡,不能掉入“潮水”中。

【簡單的遊戲材料很容易讓幼兒進入情景,幼兒一定會急於遊戲,教師此時交待規則的過程要中注重幼兒傾聽能力的培養。】

2、遊戲“安全島”,體驗合作的快樂。 組織幼兒遊戲,初步嘗試合作。

討論:“怎樣可以站得又快又穩?”“爲什麼有的小海龜動作快卻掉進了水裏?”

小結:只有互相合作纔會讓大家都安全。

【有了速度與“安全”的要求,幼兒一定會有爭先的意識,所以在快速跑上墊子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相互的影響,當幼兒出現不穩定或有合作的現象時,教師一定要關注,並通過對比啓發幼兒對合作的思考。】

3、增加遊戲難度,學習合作的方法。

教師逐次減少地墊的數量,讓更多的幼兒嘗試合作。 請幼兒互相觀察,說說自己或同伴是怎樣保證自己安全的?讓幼兒通過自己表述和與同伴交流,理解互相幫助、協商才能更好地合作。

【這是遊戲的高潮部分,也是最能體現教育價值的部分。墊子的數量可有效地控制幼兒之間的合作需求,當幼兒產生衝突時,正是幼兒需要互相協商的過程,教師要關注幼兒的遊戲情況,適當做出引導,可用方法:互相觀察、討論、協商等。】

三、知道合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願意與人分工合作。

1、觀察生活中人們合作的圖片,發現合作的多種方式。 拔河 、擡花轎、划龍舟、搬東西。

2、觀察分工合作的圖片,感受分工合作的重要。 籃球比賽、做手術。

3、觀察疊羅漢表演與解放軍救災的圖片,讓幼兒知道在合作時要堅持、忍耐。

【利用圖片拓展幼兒的經驗,體現社會教育是生活教育的特點。既能瞭解合作的多種方式,又能引導幼兒知道良好的合作品質,使幼兒的經驗從遊戲提升到生活中的社會行爲。】

四、延伸活動:學習用合作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1、以爲解放軍獻愛心、做禮物爲內容,組織幼兒討論、協商分工。

2、請幼兒小組協商並選擇製作材料。

3、幼兒合作製作禮物,體驗分工合作的樂趣。

【利用多種合作方式提升幼兒經驗,使幼兒能在生活中使用傾聽、協商、合作的策略,體現教育的現實意義以及社會教育的一貫性及反覆性原則。】

活動反思

1、大班幼兒對事物已經有了較穩定的態度,看問題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獨立性,能堅持自己的想法。由於受這種年齡特徵的影響,幼兒普遍存在以自我爲中心的現象,在其合作時還存在合作機會缺乏,合作意識淡薄,合作要求不明確等幾方面的問題。當與同伴產生矛盾時,他們大多時候會從自己的角度去對待問題而且互不退讓,使合作出現矛盾無法協商而失敗。因此,提高幼兒合作的技能,豐富他們的合作策略是提高幼兒社會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本目標的制定既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也符合幼兒發展的需要。

2、對於幼兒來說,在遊戲、學習、生活中,能主動配合、分工合作、協商解決問題,協調關係,從而確保活動順利進行,同時每個人都從相互配合中實現了目標,這就是合作。幼兒社會領域的核心能力是交往能力,培養幼兒主動交往的能力尤其重要。大班幼兒有一定的合作經驗,但解決合作問題的主動性與能力還有待提高,因此,本目標指向幼兒的學習內容是合作策略,完成合作的方法是傾聽與協商。目標的重點是學習用傾聽、協商的方法解決合作中的問題,難點是在合作中能主動協調與同伴的矛盾。在設計活動時,教師要把握好社會教育的實踐性特點,讓幼兒有合作的體驗,並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產生的“矛盾”,進行適當引導,幫助幼兒體會同伴語言、肢體動作、表情等傳遞的信息,學習用協商的辦法來達到目的的統一。

3、活動選材適合幼兒,遊戲“安全島”規則簡單,但能有效促進幼兒主動合作,教師能通過材料的調整來調節遊戲難度,逐步讓幼兒加強合作,促進協商技巧的掌握。在組織過程中,通過遊戲任務讓幼兒有合作的意識與行爲,並通過不斷減少材料提高合作的難度,從而讓幼兒產生分享、爭執、求助、協商、合作、幫助等行爲,在這些過程中引導幼兒通過語言交流等方式來解決問題,提高合作的技能,最後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

4、活動過程輕鬆愉快,只有合作才能完成任務這一主線,貫穿在整個活動的每個環節中。活動過程以幼兒參與體驗爲主,避免了老師的單調說教,孩子們在與同伴的共同遊戲中去學習協商、體驗,習得有益的社會交往技能,充分體現了社會教育潛移默化的特點。

5、活動對教師的隨機教育能力要求較高,但在活動中,我關注幼兒的成功現象較多,沒有及時關注幼兒在合作不成功後的表現,缺少及時的鼓勵,影響了個別幼兒繼續參與合作活動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