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小蛇要走了幼兒園教案

小蛇要走了幼兒園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5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蛇要走了幼兒園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蛇要走了幼兒園教案

一、活動設計思路:

大班讀本《小蛇要走了》:文本中以對話的形式展開故事內容,很貼近孩子們平時的交往形式,同時,它也能爲孩子們入小學奠定一定的閱讀基礎;此外,文本中所滲透出朋友之間真摯的情感很令人感動,從前面的“依依不捨”到後來的“祝福相送”的曲折轉變,無不體現了朋友間的濃情厚誼,結合這兩點,特選擇、設計了此活動。

二、幼兒情況分析:

據調查瞭解,所借班上課的孩子很大一部分是從小班一起升入現在的大班。因此,都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會用常見的交往方式如:上門做客、電話聯繫、直接與同伴玩耍交流、及用接觸到的書信聯繫方式和互贈禮物等多種形式跟同伴表達感情。通過日益交往,他們也已經有了朋友之間高興、生氣、相距、分離的情感體驗。本期,大班孩子也面臨着畢業,藉助《小蛇要走了》這個讀本,從社會情感角度,促使他們進一步體會同伴間的情感,學會與同伴友好相處,珍惜情感。

三、活動目標

1、喜歡閱讀,願意與大家分享自己情感體驗。

2、仔細觀察畫面,能針對提問,大膽的發揮想象和聯想,並預測故事內容的發展。

3、理解故事內容與人物之間的關係,能體會讀本中人物的情感變化;會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述。

四、活動準備:

大書、已有同伴分離的親身經歷

五、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交流自己與朋友分離時的心情,營造與課堂相關的主題氣氛。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自己的朋友啊?與自己的好朋友分離時你們有什麼感受?

2、出示讀本,逐頁的閱讀文本內容

閱讀封面:你看到了什麼?你怎麼知道小蛇要走了呢?“因它旁邊有個行李包。”

P1、①提問:圖畫上有誰出現了

②提問:你們猜猜,河馬與小蛇會是什麼關係?

③提問:小蛇要走了,小河馬會說什麼?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P2、①提問:現在誰來了

②提問:他們在幹什麼?(

③提問:誰在說話,你是怎麼知道的?

④提問:小蛇有什麼變化?

P3提問:①又出現了什麼

②誰在說話呢?會說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

P4提問:小猴子會說什麼?

P5提問:小猴子說了那句話之後,看看小蛇的表情是怎樣的?

P6提問:又有什麼變化了?(

P7提問:此時小動物們的表情是怎樣的?

P8提問:①小蛇現在幹嘛去啦?

②提問:小動物會說什麼?

③當好朋友告別時還有沒有其他的話要說?

3、總結、分享

①提問: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②師從封面開始逐頁指讀文字回顧故事。

③提問:故事講完了,你們要和老師、小夥伴分離了,你們要說什麼呀!

集體回答:“回頭見啦!”

教學反思---教學中提問與反饋之實施“六計”

通過設計組織《小蛇要走了》這個文本,結合實際的實施情況、反思分析和學習拔高後,將自己在閱讀教學活動中領悟出的提問與反饋的“六計”闡述如下:

第一計:“以情動人”,啓發式提問

教師可巧妙的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感受,將問題過渡到孩子們的生活體驗中,提出有利於勾起幼兒回憶的感性問題。以教師本人的身份設問,能夠爲幼兒營造情境氛圍,使孩子一下子投入到文本故事的情景之中來。在教學的第一個環節中,教師用自己與朋友分離時的親身感受,來介紹談論自己與朋友分離時的情景,爲喚起幼兒的生活經歷,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活動中,我注重了喚起孩子們的感性經驗,,以教師示範介紹來遷移孩子們的生活經驗,讓孩子們得以較好理解和投入到活動中來,用啓發式的提問:如小朋友,你們有沒有自己的朋友呢?與自己的好朋友分離時,你們的心情是怎樣的?孩子們能根據以有的經驗水平說出:“悲傷、難過、傷心、鬱悶等豐富的詞彙。

第二計:“瞻前顧後”,開放性提問

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需要,讓孩子們聯繫文本的前後線索,在理解的基礎上對故事作適當的想象和創編講述,孩子們可以依據故事中的角色行爲,調動生活經驗,思考文本中故事的內涵和人物的心理活動等,在創造性的想象空間中,將思維引向深入。在文本的逐頁閱讀時,我注意了內容的前後聯繫,以此提出比較開放性的問題讓幼兒思考、想象,如問:“你們猜猜,小河馬和小蛇會是什麼關係?小河馬可能會說什麼?請你仔細看看,有什麼變化,請說一說?等,這樣的提問,幼兒可以結合觀察到的大膽的進行聯想和想象,而不被封鎖性的問題禁錮了他們思維的擴散和語言的表述。

第三計:“窮追不捨”,深層次提問

追問是提問基礎上的一種昇華,讓幼兒能夠對存在表面的現象進行深入的思考,從而讓幼兒能夠始終如一、層層遞進的深層思考,在活動中,我注重了適時的追問,以此來拔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這也能進一步的讓幼兒進行深度的`思考,而不會只停留、徘徊在問題的表面,如活動中所追問到的:你是怎麼知道的?你爲什麼會認爲是這樣?他們可能還會說什麼?這樣,孩子們也能層層深入思考,從而達到教師所追問後要到達的問題設計的目的

第四計:“情之有理”,創新性提問

聯繫文本故事中事物間的因果關係設問,可以引發孩子們積極討論、使幼兒從不同事物去了解、開闊思路,形成多種答案,並在一定程度上增添活動的情趣、激活孩子的情感與思維。大班孩子的語言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程度,所以在講述一些問題時,他們的思維和見解也顯得比較成人化,合乎常人的思維和邏輯,這時,在活動的最後一個聯想環節中教師問到的“小朋友想想,小蛇要走了,小動物們會說什麼?當你在與朋友分別時還會說什麼?”他們會根據自己平時所經過的分離時的情景來進行結合,所以引導幼兒討論、交流、分享很必要。就如以上案例實錄中所記載的那樣。

第五計:“因人而異”,分配式提問

每個孩子的能力發展水平都不一樣,要讓他們在同一個活動中都取得進步,就必須是在符合他現有水平上來進行拔高。把不同的問題分佈到不同能力孩子的身上,比如容易點的提問就讓能力弱的孩子回答,問題較深層的就叫能力發展好的幼兒回答,因此,讓他們都獲得成功表現的機會。如果要讓所設計的提問更好的促進師生互動,教師還需要了解幼兒的發展特點和實際所需,把握好讀本的中內涵及重難點,注意提問需適合幼兒的能力發展,並要使提問對他們形成一定的挑戰性、穩抓幼兒的最近發展區,這樣才能促進、形成師幼雙方互動的過程。

第六計:“穩抓線索”,關鍵性提問

活動前,我把文本的內容進行的比較透徹的觀察、閱讀、分析,找到了文本的中心線索。它分爲:①、行李線索:小蛇行李由少到多的變化;②、朋友線索:動物從少增多的變化;③情感線索:小動物一次次挽留小蛇時說的依依不捨的話語。重點圍繞這三條線索的變化而展開的,所以,第二次在指導幼兒閱讀文本時,我緊緊圍繞這三條線索提問:“你們看看,小蛇做什麼?它和剛纔又有什麼不一樣了?誰又來了?小動物又會說什麼話?等,通過這種前後變化,讓孩子們也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這三點進行觀察和講述。

“學無定論、教無定法”,“分享閱讀”教學中的提問設計方式因教師個人而異,可通變萬千,但多變也不離其中,它遵循的是幼兒邏輯思維的培養、創造想象力的發展、科學的學習方法習得。這些都要我們老師需有一條有着清晰可見的思路、一個充分準備的清醒頭腦、及時關注幼兒的反應、順應幼兒具有創造性思維的想象和講述以及教師能敏銳的察覺抓住關鍵性的問題予以指導,便能促使幼兒邏輯推理、合理想象、大膽預測和科學學習等能力得到發展,從而更加的對“分享閱讀”學習興趣倍增、在快樂學習中不斷的提高幼兒多方面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