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集錦六篇

實用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集錦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1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集錦六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樂意嘗試用小樂器進行遊戲和演奏活動。

2.通過感知對比,嘗試聽辨四種樂器的聲音,並在遊戲和演奏活動中正確運用。

3.能看懂圖譜,迅速分辨不同樂器的聲音,並運用所聽出的樂器進行演奏。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的準備:認識鈴鼓、沙錘、響板、碰鈴四種樂器,能說出它們的名稱。熟悉樂曲《郊遊》。

2.物質材料的準備:鈴鼓、沙錘、響板、碰鈴四種樂器若干。音樂播放器、帷幕、四種樂器圖樣標記。地面用彩色粘貼布置成田字格狀,分別貼上標記。樂曲《玩具兵進行曲》,樂曲《郊遊》演奏圖譜。

活動過程:

一、活動的引入。

1.以與藏在簾子後面的小樂曲做遊戲的形式激發幼兒聽辨的興趣。

2.教師分別敲擊樂器,幼兒進行聽辨,並說出樂器的名稱。

二、聽辨樂器聲音,與小樂器做遊戲。

1.請幼兒自由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樂器,與小樂器交朋友。

2.教師在幕後敲擊某種樂器,請幼兒辨別,判斷後站在貼有它標記的家中。

3.聽辨過程中讓幼兒自由交換手中的樂器,感受每種樂器的音色和表現形式。

先後敲擊某一種樂器。

同時敲擊某兩種樂器。

同時敲擊某三種樂器(根據幼兒接受情況而定)。

三、在音樂背景下,聽辨樂器並隨着音樂旋律敲擊樂器。

1.聽音樂《玩具兵進行曲》,教師先後敲擊不同樂器,幼兒聽到那種樂器的聲音就演奏相同的樂器。

2.不停變換敲擊樂器的種類,逐步加大聽辨的難度。

在音樂的伴奏下,教師同時敲擊兩種不同的樂器。

在音樂的伴奏下,教師同時敲擊兩種聲音相似的樂器。

在音樂背景下,輪換敲擊和同時敲擊樂器。

四、看圖譜,合奏樂器。

1.看圖譜,請幼兒根據圖譜上的標記爲樂曲《郊遊》配伴奏。

2.進行打擊樂表演。

3.在演奏打擊樂《郊遊》中,引導幼兒理解和聽指揮進行演奏,注意休止符。

活動延伸:

1.繼續接觸有關符號、節奏、音符的遊戲活動。

2.投放多種打擊樂器,鼓勵幼兒利用各種樂器進行演奏活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幼兒能聽辨出鈴鼓、碰鈴、沙錘、響板四種樂器的聲音。活動的難點是,能迅速分辨不同樂器的聲音,並運用所聽出的樂器進行演奏。目標定位是,聽辨能力是音樂中比較關鍵的能力,也是進行音樂活動的基礎。因此此次活動的目標定位在:通過各種遊戲,聽辨、區別樂器聲音,並嘗試在演奏活動中運用。在活動材料方面,我選擇了四種樂器,涵蓋了高中低三個聲部,使得音色有所區別。

整個活動都圍繞和小樂器捉迷藏的遊戲情景,使活動充滿神祕感和情趣,活動中設計了田字格,使幼兒在有趣的佔格遊戲和器樂合奏中完成目標,實現寓教於樂,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互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環節一:聽樂器聲音,猜樂器名稱(說出樂器的聲音特性,說說聲音像什麼?激發幼兒想象力,調動幼兒生活經驗,進一步提升對樂器音色的感知。環節二:與小樂器交朋友,選擇樂器玩聽聲音找家遊戲。(幼兒每人選擇一種樂器,聽到幕後的聲音就站到相對應樂器的家中(佔格)。這裏逐步加大聽辨的難度,從一種樂器單獨敲擊--兩種樂器同時敲擊--同時敲擊四種樂器。幼兒在過程中不斷與同伴交換樂器,體驗各種樂器聲音性質的不同。環節三:在音樂背景下,迅速聽辨樂器並有節奏的隨着音樂敲擊。(在第二個環節上難度有所提升,不光要聽辨樂器音色,更要聽樂器旋律和節奏。)環節四:看圖譜,合奏樂器。(提升經驗,讓每個孩子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整個活動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逐步開展,孩子們在"聽"、"辨"、" 玩"、"練"等有趣環節中,不斷獲得新的音樂經驗。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的歡快,體驗與朋友一起跳舞、交往的愉快情緒。

2、初步學會跳邀請舞。

重點難點

能根據歌詞創編相應動作。

活動準備

錄音磁帶;活動場地用筆畫好一個大圓圈。

活動過程

一、播放音樂磁帶《認識你呀真高興》,引導幼兒一起跟着唱。

二、啓發幼兒根據歌詞創編動作。

三、指導幼兒隨音樂邊唱邊練習表演,要求動作合拍、優美。

四、幼兒自己隨音樂一起表演。

五、幼兒集體討論,確定邀請舞動作。

六、指導幼兒學習邀請舞

前奏時被邀請者站在圈上按節奏拍手。邀請者在圈內做小跑步動作,最後一拍停在一個被邀請者的面前表演。

第二遍時,幼兒進行交換角色。

七、幼兒跟着音樂集體表演。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大膽自信地參與歌曲的演唱,並準確表達音樂中的情感。

2、學生能初步處理音樂作品,並且能夠恰當的利用歌曲表達人的思想感情。

3、學生能夠對他人的演唱進行客觀的評價。

4、學生能基本熟悉一個升號調的首調唱名位置。

【教學準備】

1、網絡環境下的多媒體教學系統、CAI課件、Flash製作的MTV。

2、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愛的奉獻》、《讓世界充滿愛》的光盤。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式的導入

抓住青少年愛玩遊戲的特點,首先讓學生玩“接音符”的遊戲提高學習興趣,加深對單純音符的印象,每一組可派一位代表來進行大比拼。在學生玩的過程中複習單純音符,落下來一個音符學生就說出它是什麼音符。(的Flash課件,按鼠標移動簍子去接住一個個往下落的音符,在規定的時間內看你能接住多少個音符,可自動記分。)

師:同學們剛纔接到了各式各樣的音符,這些音符能夠組成色彩斑斕的音樂世界,因此我們一定要熟悉音符,唱好音符。

二、常規式的複習

1、課件展示C大調的音階表,學生按老師所點的位置唱出音符的唱名。

音樂教案-我愛音樂

C D E F G A B

do re mi fa sol la si

2、課件展示G大調的音階表, 讓學生對比這兩條音階有什麼區別?

然後再熟悉G大調的唱名位置。

音樂教案-我愛音樂

do re mi fa sol la si

3、播放Flash鍵盤,對照鍵盤講解C大調與G大調的音高位置,鼠標點擊琴鍵可發出聲音來。

三、情境式的學唱歌曲

(一)欣賞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

1、初步聽賞歌曲

師:剛纔同學們玩了遊戲也唱了C大調和G大調的音階,現在我想請同學們聽一段感人的真實故事。

媒體播放Flash製作的MTV《一個真實的故事》。

聽完這首歌后,讓同學們談談自己初聽作品時感受:例如,歌曲講敘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這個女孩爲什麼會這樣做?作爲生命個體的人和動物在地球村是否應該平等?音樂是怎樣表達人們對救鶴女孩的眷戀之情?

教師小結:《一個真實的故事》又名《丹頂鶴的故事》,這是一首動人心絃的敘事歌曲,抒情婉轉的向人們訴說了一個悽美動人的故事。全曲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旋律深沉流暢,,運用同音反覆、級進的手法和口語式的音樂語言表達了歌曲的深沉意境。第二部分曲調的色彩變得明亮開闊,歌曲以擬人的手法、反問的語氣譜寫了一曲天地之間的歌:“爲何片片白雲,悄悄落淚,爲何陣陣風兒,輕輕訴說。”歌曲的結尾處用“假聲”演唱的華彩段,是流行歌曲中常見的假聲應用方法,音色有一種晶亮透明的感覺。在這裏表達了丹頂鶴爲女孩傷心哭泣的悲痛心情,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生態環境的聯繫性、互根性,人與自然是一個和諧的整體。因此整首歌曲充滿了人性美,把無生命的`自然景觀視爲有生命的整體,音樂在流動的音符中震撼着人們的心靈。

曲作者解承強,祖籍山東,兒童時期學習嗩吶,15歲考進戰士歌舞團學習大提琴,1987年與畢曉世、張全復組成“新空氣”樂隊,參與了《程琳·87新歌》的製作,並活躍在各地演出舞臺上。由他創作的《信天游》曾掀開了“西北風”的第一幕。他是大陸流行樂壇最有創造力和影響力作曲家之一,爲大陸流行樂壇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2、再次聆聽歌曲,體會歌曲帶給人的心靈啓迪。

師:在聆聽的過程中同學們可以輕聲跟着唱,也可以展開你們的思緒,放飛你們的想象,去品味優美的旋律,去理解歌曲的深刻內涵。

(二)欣賞歌曲《愛的奉獻》

播放1988年春節聯歡晚會上韋唯演唱的《愛的奉獻》。

1988年春節聯歡晚會,一個癌症患者獲得人間真愛的故事剛剛講完,音樂聲隨之響起:“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樸素的歌詞、流暢的旋律,洋溢着人間最美的溫情,一下子打動了全國億萬觀衆的心,並很快傳唱開來,韋唯也因此成爲中國知名度最高的大歌手之一。

(三)學唱歌曲《讓世界充滿愛》

1、作品簡介與聽賞

教師打開搜索網站,把“讓世界充滿愛”輸入進行搜索,找到“20xx年終特別專輯讓世界充滿愛】”,點擊打開,就可以清楚地瞭解這首歌的創作與演唱經過。這個網頁做得非常好,兩邊是向上移動的字幕,中間是移動的一幅幅照片,配上正在播放的歌曲——《讓世界充滿愛》,學生從中獲得美的享受。

《讓世界充滿愛》是由陳哲、小林、王建、郭峯、孫銘作詞,郭峯作曲。作品包括器樂引子和三首歌曲,是一部規模不大,但寓意深刻、氣勢宏大的作品。它的音調、節奏在保持民族性語言的同時,又向國際樂壇進行了借鑑。這首歌是中國流行音樂史上的第一部表現世界性重大題材的作品,大大突破了人們常以爲流行歌曲只是表現花前月下、燈紅酒綠的觀念。

音樂教案-我愛音樂

2、曲作者郭峯簡介

教師打開網站即“北京音樂臺”可搜索出郭峯詳細的生平介紹。

曲作者郭峯,1962年出生,四川成都人。生長在一個藝術家庭,6歲在父親指導下學習小提琴,8歲改學鋼琴,15歲考入四川省藝術學校專修鋼琴。1978年,16歲的郭峯發表了他的第一首歌曲《月光》,從此走上了創作之路。他的主要作品有:《我多想》、《讓我再看你一眼》、《道路》、《戀尋》、《讓世界充滿愛》、《心會跟愛一起走》、《有你有我》······

3、學唱《讓世界充滿愛》的第二首歌。

1)輕聲唱曲

師:課本中選唱的是第二首歌,請同學們翻開書第八第九頁,跟琴輕輕唱曲譜。我們學習了一個升號的G大調,這首歌有五線譜與簡譜的對照,請同學們注意五線譜G大調的唱名位置。

2)播放歌曲伴奏,學生唱歌詞,要求學生飽含深情地去唱。

四、表演式的歌曲演唱

1、策劃演唱形式

師:剛纔我們一起學唱了三首歌,從愛動物到愛人類同胞到讓世界充滿愛,這一首首愛之歌,讓我們感動,讓我們懂得了真情的可貴,真情的偉大。現在請同學們以組爲單位,選一首歌進行策劃和編排,然後到臺上來演唱。

學生討論、編排,教師可參與到學生當中去進行指導。

2、學生的演唱。

3、對每一組的演唱進行評價,採取自評、他評。

五、課堂總結

愛沒有國界、愛沒有種族之分,愛能讓人感受到溫暖。“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同學們,我們應該關注社會弱勢羣體,我相信同學們在瞭解的過程當中,一定會有很多感觸,也會更加珍惜現有的學習機會。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活動設計

音樂活動是一種審美教育活動,通過美的活動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賦予幼兒一種審美的態度,本活動選自託班教材,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2-3歲的幼兒是最好模仿的小表演家。託班的孩子年齡很小,但是我發現他們對拍手點頭這些簡單的身體動作很感興趣,有時有的孩子在哭,老師帶着孩子們拍手時,他也會和老師孩子們一起拍起手來。而且唱着歌拍手還可以培養孩子們的節奏感。爲此,我根據孩子們的特點設計了這一活動,使孩子們在活動中能大膽表現自己,爲孩子們今後的發展打基礎。

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2、喜歡音樂,樂意隨老師做一些簡單的動作。

活動重難點

對於託班幼兒來說,他們剛開始接觸音樂,因此幼兒對音樂的感受有一定的難度,於是前期我先讓幼兒和老師練習拍手、拍腿、點頭等動作,再讓幼兒看樣學樣照我做,最後感受音樂幼兒感受穩定拍,使幼兒參與活動,喜歡音樂活動。

重點:喜歡音樂活動,樂意跟隨老師做簡單的動作。

難點:能連續隨音樂做出簡單的動作。

活動準備音樂VCD

活動過程

一、導入:問好時間

老師拍手說:你好小朋友。老師再邊拍手邊引導幼兒回答:你好,老師。老師還可以和個別幼兒拍手有節奏的問好。可以組織幼兒多練習幾遍,爲後面的活動做準備。

二、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掌握節拍:

1、看誰做得對:

現在我們一起來玩一個遊戲吧,看誰做得又對又快,老師說:拍手,你們就說:拍手,而且要邊說邊拍手,然後在幼兒熟悉拍手的基礎上練習拍肩、拍頭、拍腿、踏腳等。

2、請你和我這樣做:

剛纔我們玩了拍手、點頭、踏腳的遊戲,小朋友都玩得特別的開心,今天老師還把剛纔我們玩的小遊戲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謠,現在老師就把它邊說邊做給你們看,"請你和我拍拍手,你們和我一起說:我就和你拍拍手"。老師示範一遍,小朋友也和老師一起邊說邊做好嗎?在幼兒熟悉拍手的基礎上,以同樣的方法練習點頭和踏腳等動作。

三、感受音樂:

1、初步感受音樂

我們來聽一首好聽的歌,播放音樂,老師隨音樂做動作,音樂結束後老師提問:老師剛纔做什麼動作了?老師邊做動作邊引導幼兒說出拍手、點頭、踏腳,老師讓幼兒說出的同時做相應的動作,

2、進一步感受音樂,表現音樂

老師播放音樂,和幼兒一起來表演《拍手點頭舞》(2-3遍)

四、活動結束

今天老師和你們玩的很開心,你們玩的開心嗎?和老師一起說老師再見。老師邊拍手邊說:再見,小朋友。幼兒邊拍手邊說:再見,老師。

活動反思

託班幼兒天真,活潑好動,對世界充滿好奇,好模仿,有較強的敏感性,他們正處於智力潛能開發的重要時期。從音樂起步,讓音樂走進幼兒的心靈,使幼兒的生活音樂化,給幼兒以美感,提高幼兒的情感體驗,陶冶幼兒的情操。在這次的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年齡雖小,但通過老師的適當引導,喜歡聽熟悉的音樂,能模仿一些簡單的身體動作,能和老師一起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大膽的表現自己。

不足:可以在活動後面加一個創編活動,通過老師的提示引導幼兒創編不同的身體部位(比如拍肩、聳肩、轉手、眨眼等),讓幼兒自己動腦。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中“X.X”的節奏。

2、嘗試創意地紡編歌詞。

3、跟隨鼓聲節奏做走、跑、跳、踏等不同的動作。

4、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5、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1、歌曲:《我是一個小木匠》

2、鼓、錄音機、錄音帶。

3、“認知遊戲”:《雕刻師傅》

活動過程:

1、請幼兒先跟隨老師“X”的鼓聲節奏走步,再跟隨“XX”的鼓聲節奏跑步,最後再隨着“X.X”的鼓聲節奏踏跳,讓幼兒通過動作感受其不同。

2、播放歌曲,請幼兒跟隨旋律踏跳。

3、教唱歌曲《我是一個小木匠》,並表演動作。例如:唱到“一個鐵錘”時,則舉起右手做用鐵錘狀;唱到“兩個鐵錘”時,則舉起左手做用鐵錘狀;唱到“三個鐵錘”時,則擡起右腳踏步;唱到“四個鐵錘”,則擡起雙腳跳步,;唱到“五個鐵錘”時,則舉起雙手旋轉;唱到“然後睡覺了”時,則做睡覺狀。

4、問幼兒:小木匠的工作是什麼?他會用到哪些工具?

5、和幼兒一起討論,用改編的歌詞演唱這首歌曲。

6、問幼兒:小木匠做工時需要鐵錘,雕刻師傅雕木頭時需要什麼工具呢?

7、請幼兒看幼兒用書《雕刻師傅》的畫面,找一找雕刻師傅的工具在哪裏?如此類推,引導幼兒思考不同職業的工作者所用的工具和他們的動作特點,並嘗試將此變成新的歌詞句子.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音樂選自奧爾夫音樂,本音樂節奏鮮明,三段音樂之間的差別還是比較明顯比較容易辨別。教師設計了螞蟻造舞臺的情景增加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中班幼兒的想象力與合作能力正在發展,因此本活動的目標達成情況比較好,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也很高。

本活動主要有以下亮點:

1.教師教態比較自然,與幼兒的互動較好。教師在整堂課下來精神飽滿,對於情境中的各種表情動作也做的比較誇張,帶動幼兒的表演慾望。在師生互動方面也是比較親密的,幼兒的一聲聲“小媽媽”可以看出教師與幼兒之間相互親密,教師對於所有幼兒的表現都能關注到。

2.教師利用圖譜教學,幼兒看的比較直觀形象,能夠更好地把握什麼時候變什麼動作。

3.每個環節的安排比較合理,從進場的聽音樂,讓幼兒熟悉音樂,進行預熱,到聽音樂想象在做什麼事情,在過渡到請幼兒學一學動作,然後獨自遊戲到合作遊戲,一步步都是循序漸進,之前的環節爲之後的環節做好鋪墊,後一個環節是前一個環節的提升。

在觀摩本次活動後,本人有一些想法如下:

1.教師爲了讓幼兒更好地理解鋸木頭、釘釘子、擰螺絲,因此用了較多的時間來解釋猜測這些東西,教師可適當精簡語言,讓幼兒多做一做、學一學這些動作。

2.本次活動幼兒比較喜歡,但是本次音樂遊戲要讓幼兒感受節奏做相應的動作,幼兒對於音樂哪裏需要做什麼動作還沒有理解很透徹,因此在遊戲中幼兒只專注於自己喜歡的鋸木頭環節,忽略了釘釘子、擰螺絲的環節,因此教師對於哪裏需要做什麼還需要帶領幼兒共同來探討。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6

一、 活動目標:

1、 能夠根據幻燈片內容大膽表現歡快和笨重的兩種不同音樂,並能根據音樂性質進行遊戲活動。

2、 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二、 活動準備:

1、幻燈片、碰鈴、雙響筒、鼓。

2、瞭解小鳥、兔子、熊等動物的動作特點。

三、 活動過程:

(一)觀看幻燈片,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內容。

1、 看一看:(1)這是什麼地方?(2)發生了什麼事情?(3)都有誰?(4)後來怎麼樣?

2、 說一說:(1)這裏這麼安靜,怎樣才能讓森林熱鬧起來? (2)每部分圖片要配什麼樣的音樂?(幼兒根據自己對圖片的感受,說說圖片要配什麼樣的背景音樂。)

3、 聽一聽:(1)幼兒傾聽教師準備的音樂,聽一聽是幾拍子 的音樂?(2)感受圖片與音樂相結合的效果。

4、玩一玩:教師彈奏,幼兒嘗試跟着音樂唱唱跳跳。

(二)音樂遊戲:熊與石頭人。

1、 教師扮大熊,幼兒扮小動物遊戲。

2、 個別幼兒扮大熊,其他幼兒扮小動物自由選擇造型遊戲。

3、 打擊樂伴奏深化遊戲。幼兒按意願扮演小動物,其餘幼兒選擇樂器爲音樂伴奏。

4、遊戲規則:教師彈奏舞曲,幼兒自由結伴舞蹈。教師彈奏《熊走》音樂,扮演“熊”的幼兒按節奏走出來,扮演小動物的幼兒自由做造型不動,動的“小動物”則被“熊”吃掉,退出遊戲回座位等待。

(三)教師提出問題結束遊戲。

“今天小朋友玩的都很開心,請你們回家以後想一想,還有哪些不同的玩法,可以玩的和今天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