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社會教案範文錦集九篇

【精華】幼兒園社會教案範文錦集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4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華】幼兒園社會教案範文錦集九篇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⒈人的一生是個美麗的過程,通過談話、觀賞課件幫助幼兒樹立自己美好、遠大的理想。

⒉教育幼兒珍惜生命,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

活動重點:感知人生是一個美麗的過程,幫助幼兒樹立自己美好的理想。

活動準備:製作課件、畫紙、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觀看短片

播放短片,教師講解:

⒈教師:動畫片講述的是誰的故事呢?(小種子)教師:它又學小鴨子又學小猴子是爲了幹什麼呢?(尋找自己的理想)

⒉小種子通過不懈的努力,最後找到了嗎?還長成了花,給人們帶來美的感受,它很開心的笑了。在它尋找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學習它的什麼精神呢?請小朋友們帶着這個問題再欣賞一遍:應該勇於去尋找自己的理想,做一個堆社會有用的人。

二、播放幻燈片:出示一系列“美麗人生”的圖片,幼兒邊聽音樂邊欣賞,如:生日照,結婚照等。

引導幼兒感受人生的美好,要珍惜生命才能享受這個美麗的過程。

三、播放幻燈片:請幼兒欣賞教師的“美麗人生”。

老師也有我的美麗人生,小朋友願意和我一起分享嗎?教師邊播放幻燈片邊講解:

⒈最後由:“而今後老師還會有很長的時間,還要去學習,繼續去實現自己一個又一個美麗的理想。”引出:小朋友們,你們以後會是什麼樣?你們有美好的理想嗎?

⒉集體討論。

⒊請個別幼兒講述。

四、給幼兒分組:把自己的理想在畫紙上表現出來。畫完了,如果願意,可以講給身邊的老師聽。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在活動中,發揮主人翁和團隊合作精神。遇到挫折要相互體諒,相互幫助,能像一家人一樣相親相愛。

2、能力目標:在實踐過程中每名幼兒要體現出各自自信勇敢的一面,發揮出綠色幼兒園成員的自豪與自律,從小鍛鍊身體,向大家展示我們西二幼的風采。

3、知識目標:瞭解“植樹節的來歷”、“植樹與環保”、“有關植樹節的活動”等資料,向大自然學習,並去社區、街道向居民和行人宣傳。

活動準備:

1、每個級部製作活動宣傳版面:如小班“我和小樹同成長”;中班“珍愛綠色,珍愛我們共同的家園”;大班“幼兒園社區齊攜手,多片綠葉多份溫馨”。

2、製作“綠化環境,美化家園”宣傳旗。

3、大班幼兒組建“小騎士護綠隊”

4、各班製作植樹節版宣傳報。(關於“植樹節的來歷”、“植樹與環保”、“有關植樹節的活動”等資料)

5、澆樹種樹用的水桶鐵鍬等植樹工具。

6、樹苗若干。

活動過程:

(一)“種一棵小樹,綠一方淨土”植樹節活動開始儀式。

1、園長講解植樹節的來歷,宣佈活動開始。

2、園林處工程師講解種樹所需要的工具、如何種樹。

3、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向小朋友介紹種樹的意義,講解護綠愛樹的重要性。

4、爲“小騎士護綠隊”揭牌,隊員從園長手中接過“綠化環境,美化家園”宣傳旗幟,提出口號“你來,我來,大家來,共創綠色幼兒園”,並向大家倡議:“讓我們的世界變成青青世界,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二)分級部開展不同主題的植樹節活動。

1、小班家園活動主題“我和小樹同成長”流程:給校園內的樹澆水、鬆土、修枝——給樹掛牌,與小樹合影,小樹比比高——和“樹姐姐”(扮演)做遊戲。

2、中班家園活動主題“珍愛綠色,珍愛我們共同的家園”流程:在幼兒園種植園地,和家長一起種植小樹

——掛牌合影(寫上種植人及名稱如“愛心樹”“心願樹”“成長樹”等)。

3、大班家園活動主題“幼兒園社區齊攜手,多片綠葉多份溫馨”流程:幼兒在家長護送下騎小自行車到金色新城公園給樹木掛牌——認識各種樹木並做調查——繪畫樹木——把“小小綠意帶回家”開展家庭種植活動。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課題名稱:

好吃的種子

活動目標:

1、 瞭解種子的多種用途。

2、 嘗試加工大豆、紅豆、花生等能吃的種子。

活動準備:

大豆、紅豆、花生、玉米、西瓜、豆漿機、微波爐

活動過程:

1、 組織幼兒坐好,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2、 教師出示花生,進行提問:這是什麼?你吃過花生嗎?它們是什麼味道的?請小朋友動

腦筋想一想,它可以用來幹什麼?(幼兒自由回答,可以做花生油、做鹹菜、用花生仁剝皮製成藥等)。

3、 教師出示大豆:這是什麼?吃過嗎?你還知道它們有什麼用途?(可以做成豆油、豆腐、豆奶、豆腐皮)。

4、 教師出示玉米種子讓幼兒認識。

誰來告訴老師玉米可以怎樣吃?(可以煮着吃、做成玉米片、磨成面蒸饅頭等)

教師提問:是不是所有的種子都能吃?幼兒回答後,教師小結:並不是所有的種子都能吃,花的種子不能吃,葡萄的種子不能吃。

5、 老師這裏有很多的種子,現在請小朋友們自己加工一下,製作出可以食用的東西。首先

用大豆,可以做豆漿。教師向幼兒講解操作步驟,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加工能吃的種子。如:煮豆子、做豆漿等。(然後大家一起分享勞動成果)。

6、 請小朋們想一想,我們還可以用這些種子做什麼?請小朋友觀察一下我們教室裏用它們

做了什麼?

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區角活動時製作種子粘貼畫。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感受愛的同時懂得去關愛他人。

2.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大膽的表達愛。

二、活動準備:PPT、圖片。

三、活動流程:導入―欣賞、理解故事-遷移-仿編-拓展

(一)導入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講一個故事,我們來看看這個故事的名字叫什麼?(出示PPT)幼兒讀出來。

師:其實這個故事的名字裏有個最重要的字就是"愛"誰能指給小朋友看一看?旁邊這藍色的字是什麼你們知道嗎?是"猜猜",故事的名字就叫:猜猜我愛你有多深?

(二)欣賞、理解故事(播放背景音樂並出示故事的圖片,教師講述,幼兒傾聽。)故事:《猜猜我愛你有多深》小兔要上牀睡覺了,他緊緊的抓住兔媽媽的耳朵,要媽媽好好的聽他說:猜猜我愛你有多深,小兔問。兔媽媽笑咪咪的說:"奧,我猜不出來。小兔使勁的伸開手臂說:我手臂有多長我就有多愛你。兔媽媽也伸開手臂,哇,兔媽媽的手臂長多了,兔媽媽說:"瞧,我的手臂有多長我就有多愛你,我愛你更多呢!"講述第一段提問:小兔用一個什麼樣的動作來表達對媽媽的愛?(張開手臂,直到不能再伸長爲止)請小朋友伸開自己的雙臂和老師比一比誰的愛多?

繼續:小兔心想,確實是媽媽的愛多,這時小兔子踮起腳尖把手高高的舉起來說:我的手舉多高我就有多愛你!兔媽媽不用踮起腳尖就把手舉的很高很高了。

(出示第二張)教師講述提問:這次小兔子想了一個什麼辦法呢?(我的手舉多高,我就有多愛你)請小朋友舉手和老師比比誰的愛多?

師:小兔又想到一個好主意和媽媽比愛了,我們來聽聽看是什麼好主意?(出示第三張,教師講述)繼續:小兔子又有了一個好主意,他爬到牀上倒立起來說:"我的腳趾頭有多高我就有多愛你。兔媽媽抱起小兔把他高高的拋起來說:我愛你到你的腳趾頭那麼高。

提問:小兔子想了一個什麼方法和媽媽比愛的?我們可以看出,小兔子是很愛兔媽媽的,但是兔媽媽更愛他的兔寶寶。

(出示第四張圖片,有小路、山、小河、大樹、小兔)提問:在圖片上你看到了什麼?誰能像小兔一樣說一句好聽的話小兔子表達對兔媽媽的愛呢?

師:我也來說一句好聽的話,說給小朋友的:老師對小朋友的愛穿過小河、越過高山再爬到樹上,老師的愛是不是很大呢?

(三)遷移(用圖片上的畫來表達愛,大海、地球、樹、房子、上海)師:你們愛老師嗎?老師也想得到小朋友的愛。你們能用圖片上的畫,也像小兔一樣說一句好聽的話來表達對老師的愛嗎?(幼兒發言:地球多大、空間多大、宇宙多大、空間多大、上海多大、氧氣多多,我就有多愛你。)

(四)拓展提問:在家裏你有愛的人嗎?你愛的人知道你愛他嗎?你是怎樣讓他們知道你是愛他們的?

提問:你有最愛的夥伴嗎?(兩個夥伴比一比誰的愛更多)你愛哪個老師?

提問:除了我們的家人、夥伴、老師,還有許多需要愛的人,他們是誰呢?(小動物、殘疾人、貧苦的人):需要愛的人很多,那你打算怎樣把你們的愛送給他們呢?(獻愛心、捐錢、捐物品等等)請小朋友把你們要獻的愛心帶來,老師會把你們的愛傳遞給需要關愛、需要幫助的人。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瞭解自己特徵的基礎上,學習比較自己和他人的不同,知道每個人有很多方面的不同,例如長相、性別、身高、聲音、願望等。

2、在操作中有細緻的觀察能力和勇於探索、善於發現的積極態度。

活動重點:

在觀察、操作、遊戲中比較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並能夠清楚地表達和交流。

活動難點:

能自己或者在老師提示下發現一些隱性的不同特徵:例如聲音、愛好、優缺點等。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圓鏡或鋼琴鏡、記錄單、大白紙、勾線筆、卡通身高貼、印泥、抹布、彩筆、錄音機、磁帶

2、經驗準備:事先進行“我喜歡的……”調查,並做成彙總表。內容可以有“我喜歡的玩具、動物、食品、運動、顏色等”。在幼兒不知情的情況下,錄下孩子的對話片段,可以是晨間活動、遊戲活動、體育活動或自由活動等日常生活中的對話。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發興趣。

師:請小朋友看一看,這裏有好多的什麼?(鏡子)鏡子可以用來幹什麼?

二、照鏡子,觀察比較自己和他人面部特徵的不同。

1、請小朋友每人找一個好朋友,兩人一組,照鏡子觀察並作記錄。

師:我們一起來照一照鏡子,看看自己的.長相,也瞧瞧好朋友的長相,比一比臉型、頭髮、眼睛、鼻子、嘴巴……把兩個人不同的地方在記錄單上用筆勾畫出來。

2、請兩兩個幼兒在集體中拿着記錄單說一說自己和好朋友不同的地方,並請全體幼兒驗證。

3、老師做簡單小結。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一個鋪墊性質的熱身活動,通過幼兒的兩兩互動,將臉部特徵的不同之處用記錄單簡單地勾畫出來,並在集體中做交流。本環節比較的是小範圍、比較顯見的特徵,如臉型、頭髮、眼睛等。而一些隱性的、不顯見的特徵將通過本環節的鋪墊在下一環節中進行深入發掘。)

三、在老師引導下,再次比較自己和他人其他方面的不同之處。

1、播放偷錄的幼兒對話錄音,引導幼兒討論。

師:呵呵,這是誰的聲音?你怎麼知道是×××和×××?爲什麼不是×××的?×××的聲音是怎麼樣的?×××的聲音又是怎麼樣的?哦,我們每個人的聲音也是不一樣的。

2、擴展討論。

師:我們知道每個人的長相是不同的,剛纔還知道了每個人的聲音也是不同的。那還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幼兒小組內交流或兩兩討論,老師參與其中,對幼兒觀察到並講述出的一些易忽略的特徵或方面,老師要及時地予以表揚和鼓勵。)

3、比較、驗證。

(1)師:我們來請一個男孩子和一個女孩子上來,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你們剛纔說到的不同之處有哪些。 (如性別、高矮、胖瘦、興趣、愛好等)

(2)展示“我喜歡的……”調查彙總表,看看自己喜歡的項目和班級其他孩子有什麼不同。

(3)遊戲:“猜猜他是誰?”。老師講述班上某一孩子的特徵、興趣、愛好等,請幼兒猜一猜他是誰?提問:爲什麼你們猜的是×××而不是其他人呢?因爲我們每個人都有與衆不同的地方。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整個活動的重點部分。對一些顯見的特徵,幼兒觀察的比較仔細,但是一些不易察覺的隱性特徵,需要老師有策略地引導。在本環節中,老師準備的一些有趣、熟知的材料,如偷偷錄製的幼兒對話,事先進行的“我喜歡的……”的調查彙總等,可以讓幼兒在有趣有味中不斷地達到目標。再加上隨機進行的男孩女孩的現場比對以及猜測遊戲等,更讓幼兒在玩樂中進行更深入的瞭解。)

四、幼兒小組操作活動

1、老師介紹每組操作活動的材料和使用方法,提出操作活動的要求,鼓勵幼兒勇於探索,在實際比較中發現較多不一樣的地方。

2、幼兒分小組自由操作,比較異同。

第一組:身體印畫。用大白紙鋪在地上,幼兒用統一的姿勢躺在紙上,其他幼兒幫助在他的身體外輪廓畫出身體輪廓線,比較每個人的異同。

第二組:量身高,比高矮。幼兒用卡通身高貼來量身高,用筆在身高貼上做記錄,比較異同。

第三組:印手印,比不同。幼兒蘸上印泥,在白紙上印下手掌的紋路,比較每個人手掌上紋路的不同和指紋的不同。

第四組:照鏡子畫像。幼兒照鏡子畫出自己的臉部特徵,和其他孩子比較異同。

第五組:畫腳印,找不同。幼兒脫掉自己的鞋子,將腳放在白紙上,用筆畫出輪廓,比較異同。

第六組:錄音比不同。小組幼兒每人在錄音機前說一句話,錄下後,聽聽是誰的聲音,分辨聲音的不同。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整個活動的**部分。幼兒在以上幾個環節中得到了一定的經驗,本環節將通過幼兒的實際操作來進行真正的比較。在操作材料的準備上,六個組的活動有難有易 ,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在本環節中,幼兒將自由分組,自己找尋同伴,在操作中還要尋求同伴的合作和幫助,自主性將得到充分發揮。)

3、老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新的本領,知道了自己和別人是不一樣的。我們每個人都有特別的地方,有優點,也有缺點。大家在一起要互相學習、友好相處,愛自己,也要愛別人,這樣纔會擁有更多的朋友。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受與朋友交往的快樂。

2.能用較完整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

3.正確使用請、謝謝、不客氣等禮貌用語。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到朋友家做客

2.趣味練習:給東西和接東西的禮節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問題導入課題。

提問:有人到你家裏面先要說什麼?

主人給我們端水,請我們吃水果、糕點,我們應該說什麼?

在別人家裏我們要怎樣表現?

離開時我們要說什麼?

二、展開

1.經驗講述:做客。

提問:我們到別人家做客,意見活動過程

2.趣味練習:到朋友家做客

提問:到朋友家做客,你應該說些什麼呢?

見到大人的時候。

大人給點心的時候。

回家的時候。

小結:去別人家做客,見到主人我們首先要問:“您好”,

吃東西要向主人說“謝謝”,

做客時不能在別人家裏亂跑,不隨便亂動人家的東西,

離開時要跟主人說:“再見”。

3.交流活動:請客。

(1)幼兒自由討論,說說請小朋友到自己家做客需要說那些話、做哪些事。

指導語:客人來了,熱情地請客人進門,給客人遞拖鞋,爲客人端水。

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一起閱讀圖書,還可以晴爸爸媽媽幫忙招待。

(2)教師引導幼兒學習使用“你好、請、謝謝、不客氣、再見、歡迎再來”等禮貌用語。

4.開展遊戲:請到我家來做客。

引導幼兒分組利用環境佈置“家”進行遊戲,教師積極參與指導。

5.知識拓展:給東西和接東西的禮節

比如:鉛筆,剪刀

給東西的小朋友怎樣做?接東西的小朋友怎樣做?

三、結束

1.活動講評:根據幼兒參與活動使用禮貌用語情況進行講評。

2.活動延伸:要求幼兒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禮貌用語。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快樂元旦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每年的一月一日是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

2、在活動中,感受與同伴一起辭舊迎新的喜悅。

3、幼兒能積極的參與活動,並獲得其中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舊掛曆、新掛曆、布做的“龍”二"三條。中華風俗CD片。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將身體縮成圓柱形狀,併發出被點燃的爆炸聲“砰”的聲音,請幼兒猜猜:“老師剛纔表演的是什麼?”

問幼兒:“鞭炮聲讓你想到了什麼?”

2、音樂遊戲:敲鑼打鼓放鞭炮

師:“過年了,除了放鞭炮,還有什麼呀?”(出示圖片)

隨音樂做敲鑼打鼓放鞭炮的動作。

3、換掛曆:欣賞新掛曆上的圖畫,翻開第一張,念一念上面的字,瞭解一月一日是元旦就是新年的第一天。

4、生肖年的祝賀:瞭解今年是什麼生肖年。

問:“今年的生肖是什麼呀?”“明年是什麼呀?”

欣賞當年的生肖圖案。模仿拜年的情景。

5、教唱歌曲《恭喜恭喜》

師:“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學唱新歌”。

6、耍龍燈。

老師在小朋友唱歌時出示“龍燈”引起幼兒興趣。

問:“這是什麼呀?”“它有什麼用呀?”

“我們也來耍龍燈好嗎?”

請幼兒來跟着音樂耍龍燈二"三次

四、活動總結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做音樂遊戲的同時,感受到元旦活動其其中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

五、活動延伸:

師:“我們小朋友一起跟着龍燈去給其他小朋友拜年去。好不好?”

(帶幼兒隨着歡慶的音樂出活動室。)

活動《三隻蝴蝶》教學研討

陳:目標——1.感受蝴蝶與花對待朋友的熱情,積極幫助故事中的角色想辦法解決問題。

2.嘗試理解只有合理的幫助才能最終給大家帶來快樂。

以往的活動中是體現蝴蝶的相親相愛,但爲什麼不能分開躲雨呢?能不能從故事出發讓孩子引發思考,理性地對待這樣的問題。上課中社會和語言還是有較多的說教。

王:目標中不是熱情,故事中傳遞出的語氣是有些對朋友的不熱情。原故事中的體現不是這樣的。

冰:我一問孩子就說分開來躲。

王:這個故事的載體合適不合適。目標2中好像活動中沒有體現而且

吳:這個活動應該不是幫助,而是合理的解決問題。

王:以前的價值觀和現在的價值觀的轉變,

吳:能否把小朋友生活中的問題再現。

陳:社會領域比較容易說教,

丹:孩子的理解還是蠻淺層次的。

沙:第一個孩子處理辦法就比較好,說出在同一朵花下的幾片葉子。

王:社會活動應該來源於生活,到底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這個活動還是老師選擇的。

陳:今天的思路是………………………………。可是今天上出來不是這樣的,孩子一下子就能說出來,是否有必要開始。

王:課件裏與問題,花朵很多,蝴蝶一看就覺得有地方躲。還有好多細節,花這麼多蝴蝶完全可以躲,畫面馬上跳到下雨,應該有一幅突出好朋友的情節。在表演時應該投放一些胸飾。

丹:這個活動中還有一個相親相愛有很多中方法,孩子在活動中表現出的方式也就是

沙:老師講故事的時候語氣較平,故事不生動。

王:老教材和時代有些脫節,而且情節很淡薄。需要藉助一些生活中的問題。

王:三隻蝴蝶還有什麼其他的角度。

丹:相親相愛的角度能不能挖進去。

吳:用生活的問題。

王:不過相親相愛的教材有更多優秀的教材。針對這個活動還是不用這個教材。

中班社會教案:有趣的交通標誌

活動目標:

1、培養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2、培養幼兒遵守交通規則的習慣,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3、通過活動提高幼兒的蹦跳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交通標誌、畫有標誌或無標誌的拼板若干、立體骰子若干、帶有交通標誌的禮物若干、磁帶、錄音機、有交通標誌的牌子。

活動過程:

一、隨音樂跳兔子舞進入活動場地。

二、你猜我翻

“小朋友,你們知道哪些交通標誌啊?你們所說的可能會在後面的黑板上哦!”

三、出示各種交通標誌,引起興趣。

1、出示紅燈標誌,提問: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標誌呀?”(紅燈)“它代表什麼意思呀?”

2、出示綠燈標誌,提問:

“小朋友這又是什麼標誌呀?”(綠燈)“那它又代表什麼意思呀?”

討論:爲什麼要有紅綠燈呢?

3、出示畫有“交通事故”的圖標,提問:

“請問這張圖標告訴我們發生了什麼事?那要如何避免發生交通事故呢?”

4、出示畫有“閃電”的圖標,提問:

“那麼這個圖標用告訴了我們什麼呢?”

四、進行拼圖活動,爲遊戲做準備。

“小朋友,你們看這裏有很多標有‘紅燈’、‘交通事故’的標誌,還有一個骰子和兩個代表出口和入口的箭頭,讓我們把他們拼起來通向中間的幼兒園,我們四人一組趕快來試試吧!”

五、和幼兒共同商討遊戲規則並用圖標的方式進行表示,讓幼兒知道每個標誌的意義,併爲幼兒示範遊戲一遍。

“我們通向幼兒園的路都拼好了,那我們就可以來玩〈〈爭分奪秒〉〉的遊戲了。那遊戲總要有個規則,那你們想想該怎麼定規則呢?”(按幼兒所定的規則在圖標旁邊進行表示,以便提醒幼兒遵守遊戲規則)。

教師示範遊戲一遍,幫助幼兒掌握遊戲規則。

“遊戲規則都定好了,玩起來一定很有意思,我先來試一試,你們可要給我加油哦!”

六、幼兒進行遊戲,教師進行指導並維持秩序並提醒幼兒遵守遊戲規則。

“我剛剛玩得可高興了,你們一定也想玩了吧,那我就在幼兒園等你們,你們要排好隊,輪到的小朋友就要按骰子上的數字前進最先到並遵守遊戲規則的小朋友就可以到我的百寶箱裏取一個寶貝哦!”

七、評價並結束活動。

“小朋友今天自己做小棋子一定玩得很高興吧,那經過這個遊戲小朋友一定能對交通規則更加遵守了,現在我們把這些交通規則去告訴小班的弟弟妹妹吧,LET’S GO !”

再次跳兔子舞離開活動室。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的】

讓幼兒通過幫助“魚寶寶”解決污染的生活環境,激發幼兒的環境保護意識,並從小養成愛護環境,講究衛生的好習慣。

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電腦課件1個(污染的池塘中無力遊動的小魚和一個舒適、整潔的池塘中自由自在遊動的小魚)。

2.佈置“髒池塘”的場景(大盆中放入一些污染物品)。

3.池塘污水背景若干幅。

4.易拉罐、奶瓶、綠色水管、幹樹枝、皺紙等、剪刀、漿糊。

【活動過程】

一、觀看課件中的情景表演,讓幼兒說說“魚寶寶”哭的原因。

1.師操作課件(屏幕上游出幾隻小魚,邊哭邊游出來)。老師連忙問:“魚寶寶,你們爲什麼哭?”魚寶寶不回答,游到礁石和海草裏面去,繼續抽泣着。

2.師啓發幼兒思考:魚寶寶爲什麼哭呢?。教案來.自:大;考吧幼.師網,爲什麼不理我呀?

3.師生一起小結使魚寶寶哭的原因:池塘裏的水又髒又臭,魚寶寶快死了。

二、讓幼兒幫助“魚寶寶”尋找原因,並討論怎樣把家變乾淨、整潔。

1.讓幼兒觀看“池塘邊”的環境(大屏幕),師生一起小結出“工廠水流入池塘”、“工廠排放廢氣”、“垃圾倒入池塘”、“工地車往池塘倒沙土”等使池塘變髒變臭的原因。

2.引導幼兒討論:怎樣才能讓“魚寶寶”的家變乾淨。

三、分組操作活動,提供多種材料,啓發幼兒爲“魚寶寶”佈置一個乾淨、舒適的家。

A組:找出池塘背景圖中的有關污染環境的圖片把它們撕去,讓幼兒園在白色版面上自由想象,畫上清水、魚、岸上的花、草等美好景象。

B組:在“池塘”岸上種植柳樹、草和鮮花等事物(用水管、幹樹枝、彩紙等製作)。

C組:撈垃圾,在佈置成“池塘”情境的臉盆中撈垃圾,並想辦法讓水變清。

D組:讓幼兒自由找夥伴談解決的方法,師幫助幼兒用形象的圖形記錄。

四、和魚寶寶玩遊戲

1.師操作課件,讓“魚寶寶”從礁石和水草中游出來,並笑嘻嘻地道謝。

2.音樂起,幼兒同魚寶寶們高高興興地做遊戲。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爲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懂得微笑能給人帶來快樂,知道關心他人。

2、掌握多種使大家快樂的方法。

3、培養愛心,擁有快樂的心境。

教學重點:掌握多種使大家快樂的方法

教學難點:使幼兒能大膽的表達讓別人快樂的想法

教學準備:知識準備:

物質準備:信封4個,微笑字卡,小鳥、小象、小兔、蝸牛圖片各一張,音樂《歌聲與微笑》,愛心記錄卡,小愛心30張,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讓幼兒初步感受微笑)

(一)、出示蝸牛微笑的圖片,講講卡片上面有什麼

(二)、談談小蝸牛的笑

(三)、教師肯定幼兒的回答並出示“微笑”字卡

二、基本部分

(一)體驗微笑能帶來快樂

1 猜猜原因:小蝸牛爲什麼要寄微笑卡片。

2 導語:老師還收到了幾位小客人的來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信封,圖片)

3 看了這些小客人的來信,小朋友們知道爲什麼要把微笑卡片寄給大家了嗎?

小結:微笑能給大家帶來快樂。

(二)、用微笑傳遞快樂

1、體驗微笑:你會微笑嗎?做個最美的微笑給老師看。

2、送微笑:和旁邊的小朋友微笑。

3、你還想把微笑送給誰?爲什麼?啓發幼兒送微笑時說一句話。

(三)、探索多種用帶來快樂的方法

1、除了微笑,還有什麼方法能給別人帶來快樂?故事裏的小動物是用什麼方法給大家帶來

快樂的?

2、在愛心卡上記錄給別人帶來快樂的方法(發放愛心卡)

3、張貼記錄卡,並分享交流(播放音樂)

教學延伸:

小朋友們學到了許多能給別人帶來快樂的方法,老師認爲,這些方法裏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微笑”,讓我們每天都保持微笑,做個快樂的孩子,好不好?現在請小朋友排隊洗手吧!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觀察條形碼,感知條形碼在超市中的廣泛應用。

2.能積極參與集體討論和購買物品的活動,用完整的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發現,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觀察,比較,初步瞭解條形碼的特點。

活動準備:

1.老師提前與超市聯繫,請工作人員爲幼兒介紹條形碼在他們工作中的應用,請每位家長爲幼兒準備5元人民幣。

2.圖書,衣服,書包,杯子,藥瓶,相框,化妝品盒等有條形碼的物品每人一件。

活動過程:

1.說一說,我知道的條形碼。

----老師出示一本圖書,引導幼兒看條形碼,提出問題:你知道這些黑黑白白的條條是什麼嗎?還有哪些物品上有這樣的條條呢?

----老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後簡單講一講自己所知道的有關條形碼的知識。

----老師告訴幼兒條形碼是由粗細不等的直線和阿拉伯數字組成的,並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回憶在生活中見到的條形碼。

2.比一比:感知條形碼的特點。

----老師出示衣服,書包,杯子,藥瓶,相框,化妝品盒等有條形碼的物品,請幼兒仔細觀察:這些物品上的條形碼是什麼樣子的?

--師幼討論:這些物品上的條形碼一樣嗎?爲什麼?

3.聽一聽:瞭解條形碼在超市的應用。

----老師帶領幼兒到附近的超市參觀。

----請超市工作人員爲幼兒講解條形碼在超市的應用:在超市買東西時有了條形碼,就只需將商品的條形碼在感應器前晃動一下,就可以查出物品的價格子條形碼就像物品的身份證,不同的物品條形碼也是不同的。

4.試一試:我去超市買東西。

----老師提醒幼兒所買的物品不能超過自己所拿人民幣的面值。

----讓幼兒自己選擇需要的物品,結賬後到超市的出口處集合。

----回幼兒園,老師組織幼兒共同討論各自所買的東西,觀察上面的條形碼。

活動建議:

1.如超市離幼兒園較遠,第三環節"瞭解條形碼在超市的應用"也可不去超市現場,改爲播放老師事先採訪超市收銀員的視頻代替;第四環節"我去超市買東西"可不在本次活動進行,改爲讓家長自由帶孩子去超市購物。

2.引導幼兒繼續關注、比較不同物品上的不同條碼。

3.建議家長和孩子一搜集體條形碼在其他行業應用的圖片及文字資料,一起了解條形碼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如:倉庫管理條形碼系統、工業產品中的應用、辦公自動化條形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