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合集七篇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合集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1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合集七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名稱:搖籃曲(音樂欣賞)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的溫柔、寧靜,學習安靜、柔和地哼唱歌曲的旋律。

2、藉助哄娃娃的輕柔動作和溫柔的聲音等,感受理解搖籃曲的性質。

活動準備:

1、布娃娃(可讓幼兒自帶)每人一個,大娃娃和大搖籃各一個,把桌子佈置成小牀。

2、《舒伯特的搖籃曲》錄音磁帶、錄音機,錄好的哭聲

3、碰鈴一副。

活動過程:

一、 活動導入: (教師播放哭聲錄音,引出娃娃,講述有關情節引發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的欣賞慾望。)

教師:你們聽什麼聲音?(哭聲)誰在哭,哦!原來是這個小娃娃,這個小娃娃在什麼裏呢?(搖籃)她躺在搖籃裏一定是困了想睡覺,沒有媽媽哄她,那我來做她的媽媽,給她唱首《搖籃曲》吧!你們和她一起安靜得聽,別吵醒了小娃娃。

二、 幼兒欣賞教師演唱《搖籃曲》。

1、教師清唱歌曲,邊唱邊輕搖搖籃中的娃娃,讓幼兒初步感受《搖籃曲》的特點。

教師:聽完這首歌曲你有什麼感覺?(好聽、想睡覺、柔柔的、靜靜的)

老師再來給你們唱一遍《搖籃曲》,你們再聽一聽是不是有這樣的感覺。

2、教師跟隨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讓幼兒欣賞,並伴隨自然的動作。

教師:聽着這首歌曲你們想幹什麼呀?(教師可以用動作和語言啓發、引導幼兒知道搖籃曲的特點:《搖籃曲》是爲哄寶寶睡覺唱的歌曲,它聽起來溫柔、優美、安靜,很容易讓寶寶進入夢鄉。)

三、 用哄娃娃、敲碰鈴、哼唱等方式幫助幼兒欣賞。

1、教師引導幼兒創編哄娃娃睡覺的動作。

師:如果讓你來哄娃娃睡覺,你想用什麼動作呢?(引導幼兒嘗試做各種哄娃娃的動作。)老師發現幼兒園有很多娃娃沒有爸爸、媽媽,誰來當他們的爸爸、媽媽呢?

2、幼兒選擇自己的娃娃抱好,邊欣賞歌曲錄音邊用輕柔的動作哄娃娃。

師:你們也來做爸爸、媽媽,哄自己的小娃娃睡覺吧!注意哄娃娃的動作應該怎麼樣?

3、請配班教師用適當的力度敲碰鈴,其餘幼兒在老師的帶領下邊哼唱,邊做哄娃娃的動作。

師:請爸爸、媽媽一邊哄娃娃,一邊輕輕的給娃娃哼唱歌曲,讓小娃娃快快入睡好嗎?

四、 幼兒欣賞歌曲錄音,進一步感受《搖籃曲》的特點。

1、教師指導幼兒把娃娃放到四周的“大牀”(桌子)上睡覺。

教師:你們真是好樣的,把小娃娃都哄着了,快把他們放到小牀上去睡吧!

2、教師扮演媽媽請幼兒做孩子,一起聽《搖籃曲》的音樂自由表演。並引導幼兒用輕柔的動作舞蹈,保持寧靜的氣氛。

教師:看到你們做爸爸、媽媽做得真好,老師也想當媽媽,那誰來當我的寶寶呢?好!就請你們把小椅子當搖籃,聽媽媽唱《搖籃曲》入睡吧!(欣賞過程中教師一邊跟錄音唱歌,一邊輕撫每個幼兒,讓幼兒通過聽、身體接觸進一步感受搖籃曲的優美、溫柔和寧靜。)

提示:

1、 如果教師感覺每人帶一個娃娃有困難,可以讓幼兒兩兩接伴,一人扮演媽媽(爸爸),一人扮演孩子,用小椅子當搖籃,通過親自哄拍小朋友感受歌曲的性質。

2、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在午睡時給幼兒播放搖籃曲,讓幼兒進一步感受《搖籃曲》的特點,也增強了午睡環境的溫馨。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內容,有“要爲長輩服務”的願望,激起“尊敬長輩”的情感。

2·感受襯詞“呦”給歌曲帶來的親切感覺,有感情地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歌曲伴奏

活動過程:

一、敬老節的由來

1·下個星期一是敬老節,你知道這是誰的節日嗎?

2·爲什麼把重陽節又稱做敬老節?

小結:敬老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老人年輕的時候照顧我們,辛苦了很多年。現在他們年紀大了,我們也長大了,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來關心、照顧他們了。

你準備怎麼樣爲爺爺奶奶過節?

二、欣賞歌曲、理解歌詞

欣賞後提問:

1、這首歌的名字叫《我是好寶寶》,你覺得歌曲裏的孩子是好寶寶嗎?爲什麼?

2、什麼叫“不撒嬌、不胡鬧”?

3、好寶寶做什麼事情會讓爺爺奶奶覺得很舒服?請你用歌詞來回答我。

4、咚咚咚咚|咚咚|是什麼聲音?(用動作——捶拳捶出節奏)·帶着問題第二次欣賞:請你仔細聽聽,歌詞裏有什麼特別好聽的地方嗎?

·教師範唱,幼兒感受襯詞帶來的親切感覺。

三、學唱歌曲

跟着音樂練習語言節奏,個別幼兒演唱襯詞,其他幼兒區分哪個唱地好,爲什麼?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意圖:

音樂是人類生活的反映,人們用音樂抒發情感,用音樂愉悅生活,音樂能帶給人們美感。音樂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注意、激活思維、發展語言、豐富想象 的作用,可以促進幼兒智慧發展;音樂有調節情緒的功能,其情感性特徵能給幼兒增添興奮 情緒的積極動力;音樂有審美功能,能給予幼兒美的享受,美的音樂能夠使幼兒情緒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動。萌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

活動目標:

1、用優美的歌聲表達小鳥和樹之間的情感。

2、用歡快和哀傷的情緒唱同一首歌。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熟悉歌曲旋律,爲歌曲創編動作。

5、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小鳥給大樹唱歌

在《去年的樹》這個故事中,樹最愛聽小鳥唱歌了,你們想聽嗎?

播放音樂,完整欣賞。

小鳥對樹說了什麼?你覺得好聽嗎?從哪裏看出小鳥和大樹是最好的朋友?

二、學小鳥唱歌。

1. 幼兒跟教師按歌詞的節奏念歌詞1~2遍。

2.老師清唱歌曲,幼兒輕輕哼唱1~2遍。

3、再次完整欣賞歌曲。

用抒情優美的聲音唱出小鳥和樹之間真摯的情感。

幼兒完整演唱歌曲,引導幼兒用歡快和哀傷兩種不同的情緒演唱這首歌曲,嘗試1~2遍。小鳥和大樹在一起的時候,每天站在枝頭給大樹唱歌,那個時候它心裏怎麼樣?(很高興的)我們用和高興的心。情演唱一次這首歌。小鳥不見了大樹這個時候它的心裏又怎麼樣?(很難受)我們用這樣的心情也來演唱一次這首歌曲。小鳥看到樹變成火柴時,是用什麼樣的聲音給樹朋友唱歌的?(用哀傷的情緒演唱。)

幼兒分角色演唱,一半幼兒扮演樹,一半幼兒扮演小鳥。

互相角色對換。

附《唱給樹的歌》歌譜:

1=B 6/8抒情地

6 5 5 6 5 | 4 3 2 1 0 |6 5 5 6 5 |4 3 2 5 0 | 1 1 2 1 0|

親愛的樹兒 我的朋友, 聽我來唱首 好聽的歌, 啦啦啦啦

請接收我的 美好祝福, 讓我們一起 唱這首歌, 啦啦啦啦

6 6 7 6 0| 6 5 5 6 5 |4 3 2 10 ||6 5 5 6 5 |7 6 5 10||

啦啦啦啦 聽我來唱首 好聽的歌. 讓我們一起 唱這首歌。

啦啦啦啦 讓我 們一起 唱這首歌。

活動延伸:

回家後請爸爸媽媽陪同練習。

活動反思:

歌曲《唱給樹的歌》是一首情感豐富的擬人化的歌曲,充滿了童趣。幼兒在聽聽、唱唱、中充分感受歌曲優美、活潑的旋律。整個活動幼兒都在輕鬆、自然、愉快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參與着,體會歌曲中的情感,培養了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活動中教師投入的表現,孩子們才能收到感染和同化,真正的投入到歌曲中,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聲音有高有低,通過上臺階和下臺階來感受音階的上行和下行。

2、在愉快遊戲的過程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詞,感受三拍子,能夠用輕快的聲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綠色皺紋紙在地上佈置成一個大的五線譜、電子琴、泡沫墊子一人一個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扮演各種小動物,在《Do Re Mi》的音樂中引領幼兒走進音樂世界。

2、通過遊戲《小動物走臺階》,感受音階的上行和下行。

3、練聲。

小動物們,我們一起來用好聽的聲音來唱唱音階吧!

0 0 0 0|0 0 0 0| 1 2 3 4 | 5 6 7 1 | 1 7 6 5 | 4 3 2 1 ||

小老鼠唱音階 :吱

小狗唱音階 :汪

4、學唱新歌《小蝌蚪音樂家》

(1)設置情境,讓幼兒在遊戲中解決問題,從而激發幼兒學習新歌的興趣。

(2)說歌詞

小蝌蚪長什麼樣子啊?(小蝌蚪,小蝌蚪,細細尾巴,圓圓頭。)

你們是怎麼遊的啊?(上上下下水裏遊,)

像在幹什麼?(跳跳水中芭蕾舞。)

小尾巴怎麼跳的啊?把水波變成了什麼?(抖抖水波五線譜)我們小蝌蚪在五線譜上像什麼?(好像一個一個的音符)。

(3)範唱

(4) 範唱第二遍,讓幼兒自跟着音樂在音樂河裏玩,並表現好音階的部分。

(5)學唱新歌

(6)遊戲,邊遊邊唱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音樂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感態度的獨特方式。音樂教育是一種健康積極的情感教育,我們可選擇各種優秀作品去感染、薰陶幼兒。歌曲《小猴撓癢癢》是我無意中在以前的一本舊書上發現的一首歌曲,這首旋律活潑歡快、內容形象生動,前半部分表現了小猴給它的夥伴撓癢癢,把它們撓得哈哈笑、笑彎腰的情景,後半部分表現了調皮的小猴又去撓小刺蝟,被小刺蝟戳得"哇哇叫"的情景,非常的有趣,我覺得這些情節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能夠引發幼兒的思維共鳴,應該是一件幼兒喜歡的藝術作品,所以我以此爲課題設計了這一教學活動。

幼兒階段的思維方式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對音樂形象與情緒的感知可藉助於多種感官進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動我採用創設情境、課件演示、圖譜分析、表演遊戲等方式,引導幼兒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情緒,積極參與表演。教師以自己誇張的表情和動作去感染幼兒,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讓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音樂的美妙,感受表演的快樂,提高其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學唱歌曲,感受歌曲前後部分的.不同情緒。

2.按歌詞內容創編表演動作,進行歌表演,體驗表演的快樂。

活動準備:電子白板、課件、小猴和小刺蝟的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用手勢、動作導入,引出課題。

1.教師用手勢、動作,引導幼兒做相應的動作。

小朋友,老師的手會說話,看誰最聰明,能看懂老師的手說的是什麼話?教師做相應的坐正、起立等動作。

2.再猜猜,我的手現在在幹嘛?(撓癢癢的動作)通過各種手勢動作,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引出撓癢癢的話題,爲後面的學習埋下伏筆

二、初步感受音樂,做做小猴撓癢癢的動作。

1.有一種小動物,它特別喜歡撓癢癢,我們來聽一段音樂,猜猜看會是哪種小動物?(聽音樂)你覺得會是誰?究竟是不是這種小動物呢?我們來看一看。(出示圖片)

2.我們一起來聽着音樂,做做小猴子撓癢癢的動作。

3.小猴一會兒撓撓頭、一會兒撓撓脖子、一會兒撓撓腋窩(重點講解腋窩),覺得撓癢癢可真好玩。

一首歌曲一下子學會有點困難,但讓孩子在熟悉音樂後,再學習能降低一些難度。幼兒通過感受音樂猜小動物、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做各種撓癢癢的動作等,使幼兒初步感受音樂的旋律。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教師通過生動的表情、神態、動作,帶領、感染幼兒,使幼兒進入情境,體會撓癢癢的樂趣。在此過程中將"腋窩"一詞滲透其中,爲幼兒後面學習歌曲一定的幫助。

三、學習歌曲《小猴撓癢癢》。

這隻小猴子呀!它不僅喜歡自己撓癢癢,還喜歡撓其他小夥伴的癢癢(幼兒看課件)。一首歌曲《小猴撓癢癢》就把小猴給它的夥伴撓癢癢的情景給唱出來了,請你們仔細聽聽歌曲中是怎樣唱的?

1.教師有表情地、完整地清唱歌曲一遍。

2.提問:你聽到什麼了?(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及時進行演唱。

3.請小朋友,看着課件圖片,完整的說出歌詞。(看圖片說歌詞)引導幼兒觀察生動形象的圖片,充分地刺激幼兒的視覺,採用視聽結合的唱法,用語言和音樂薰陶幫助他們輕鬆地理解歌曲內容

4.請小朋友聽音樂輕輕地跟老師唱。

5.聽音樂再次演唱歌曲一遍。

6.小猴可調皮了,爲了把小猴調皮、可愛的樣子表現出來,在歌曲的圖譜中還安了一些小點點,你們看哪些地方有小點點?那有小點點的地方是怎樣唱的呢?請你們再仔細聽老師唱一唱(指圖譜唱),看看你發現什麼了?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再試一試?

爲了表現小猴的調皮、可愛,歌曲中運用了多個附點,而附點音要唱準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爲了讓幼兒進一步感受附點音,唱準附點音,就設計了圖譜,通過圖譜的講解和比較,讓幼兒直觀的感受、體驗歌曲,學習演唱歌曲。

7.小朋友,這首歌曲前後部分表現的小猴的心情一樣嗎?有什麼不同?引導幼兒發現:前面部分小猴撓小夥伴的癢癢時,要表現出高興的心情,要用歡快的聲音演唱;後面部分小猴去撓小刺蝟時,要表現出害怕的心情,慢慢地唱,唱到"手爪刺破哇哇叫"時,要用快快的聲音唱,"哎呦"要表現出小猴很疼的聲音和感覺(出示前後部分的圖譜)。請小朋友完整的演唱一遍,把小猴不同的心情給唱出來。

8.男、女小朋友分別上前面部分和後面部分。

教學活動是老師和幼兒共同表演的舞臺,幼兒是學習活動的主體,這首歌曲前後兩部分表現了小猴不同的情緒變化,且非常明顯。在此,讓幼兒自己感受、發現小猴的情緒變化,分析該如何演唱,幼兒的感受會更加的深刻,再加上前後圖譜的區分出示,使幼兒能夠加深理解,也更能夠有感情的演唱。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在學前教育階段,我們可以通過音樂教育發掘幼兒的潛能,塑造幼兒健康活潑的個性,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音樂是人類靈魂深處潺潺流淌的情感溪流,音樂欣賞是在聽音樂的過程中通過美感接受教育的有效手段。《拉德斯基進行曲》這首世界上最爲人們所熟悉的進行曲,它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的歷屆新年音樂會中是必演曲目,其膾炙人口的旋律和鏗鏘有力的節奏能夠讓孩子感受世界名曲的魅力,讓每個幼兒都得到情感的薰陶和培養,提高幼兒感受美和表現美的能力。使幼兒在藝術活動中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經驗,培養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快樂的音樂》活動。

活動目標:

1、結合自己的日常經驗,感受樂曲節奏的歡快、熱情。激發幼兒對音樂的審美情趣。

2、能將這種感受以自己的方式進行表達。

3、樂於運用身勢大膽表現對樂曲的理解和感受。

4、感受歌曲柔和、舒緩的旋律,理解歌詞的含義。

5、能通過表情、動作表現詩歌內容嘗試仿編詩歌的最後一句。

活動準備:

音樂CD

重點難點:

感受樂曲節奏的歡快、熱情。

活動過程:

一、 當你在生活中遇到非常快樂的事情時,你會有什麼樣的表情?會用什麼動作來表現你的快樂?

a) 談談日常生活中快樂的節奏。

b) 欣賞音樂《拉德斯基進行曲》

c) 再次傾聽,並介紹音樂背景。

d) 第三遍欣賞音樂,仔細分辨。

二、 這是一首什麼樣的樂曲?你聽了以後感覺怎麼樣?

三、這首曲子什麼地方強勁有力些?什麼地方又優美柔和些?

四、幼兒在音樂聲中走出教室。

延伸活動:

鼓勵幼兒在活動區中,用繪畫、手工等方式表現音樂內容。

相關信息

樂曲介紹

《拉德斯基進行曲》,管絃樂曲,作者奧地利作曲家——老約翰?施特勞斯。這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大概是世界上最爲人們所熟悉的進行曲,經常作爲通俗的管絃樂音樂會的最後一首曲目。每年著名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也總是以這首曲子作爲結束曲,並已成爲一種傳統。

但此曲有一個鮮爲人知的背景:這首曲子本是老約翰?施特勞斯題獻給拉德斯基將軍的,德斯基是奧地利的陸軍元帥,從1815年至1831年,他在威登伯克、隆巴等地任騎兵總司令。拉德茨基積極維護奧地利帝國殖民統治,曾率領軍隊侵略鄰國意大利,並在意大利北部任總督多年。從德、奧出版的歷史書看,拉德茨基被視爲英雄式的人物,而在意大利則認爲他是一個侵略者。老約翰?施特勞斯所寫的這首進行曲正是炫耀了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武力和拉德茨基的威風。瞭解這段歷史的人,對這支曲子所歌頌的人並不感興趣。儘管如此,《拉德斯基進行曲》還是以其膾炙人口的旋律和鏗鏘有力的節奏征服了廣大聽衆,成爲流傳最爲廣泛的進行曲。常見的版本還有爲管樂隊所作的改編曲。這裏選用的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結束時《拉德斯基進行曲》的錄音片段,爲管絃樂曲。

這首曲子由對比鮮明的兩部分構成。強勁有力的引子之後是第一部分主題,彷彿讓人們看到了一隊步兵時而輕快時而有力的走過大街(片段1)。反覆一遍之後,音樂經過一個全樂隊齊奏的過渡句,隨後出現的是與前面主題相對比的輕柔主題,優美動聽(片段2)。音樂最後在反覆第一部分的主題後結束。

活動反思:

本次音樂律動所選用的樂曲就是《拉德斯基進行曲》,這首樂曲有着明顯的進行曲風格,很適宜在行進中模仿律動。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調動幼兒的想象力,引出音樂都是有節奏的、要跟着音樂的節奏走路。教師在引導個別幼兒示範,要求其他幼兒邊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集體做動作。充分調動幼兒自主探索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發現音樂的節奏感。

不足之處:

沒有更多的時間留給孩子多鞏固,最大的感受就是這個活動不單單是一節音樂,更多的是在音樂活動中滲透了教師整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價值的取向。

音樂審美感受是使兒童在學習音樂過程中,通過感知音樂作品的藝術美,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獲得美的感受。因此,音樂教育中無論是能力培養、思想認識提高,還是心靈陶冶都需要經過一個循序漸進的、連續不斷的、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活潑、幽默、詼諧的風格。

2.學唱歌曲,能用自然的聲音愉快地演唱。

活動準備:

1.小貓咪頭飾、音樂磁帶或CD。

2.一名幼兒事先根據第一段歌曲排演好情景劇。

活動過程:

一、淘氣的小貓咪

1.幼兒觀看情景劇。

2.嗨!大家好,我是小貓咪,今天小主人不在家,我可以好好玩。

3.教師播放音帶的伴奏部分,一名幼兒表演情景劇(表演要誇張,能反映“碰響了收錄機”“跳進了洗衣機”“打開了電冰箱”的場景)。

二、小貓咪別淘氣

1.小主人知道這是一隻淘氣的小貓咪,猜一猜,小主人會對淘氣的小貓咪說什麼?

2.完整欣賞歌曲第一遍。你聽了這首歌曲,有什麼感覺?你聽到小主人對小貓咪說了什麼?

3.欣賞歌曲第一段(播放音帶第一段)。

4.小主人告訴小貓咪不能捉那些事情?我們一起來對小貓咪說一說吧。

5.欣賞歌曲第二段

6.小貓咪自己在家會有什麼感覺?什麼是孤寂?小主人有什麼好辦法?

7.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逐句範唱,幼兒學唱第二段。

8.一幼兒扮演小主人,一幼兒戴上小貓咪頭飾扮演小貓咪,聽着音帶表演。其餘幼兒跟着音帶演唱。遊戲可進行2~3遍。

三、創編歌曲結束

1.你們喜歡小貓咪,那喜歡小狗嗎?就請你們比上眼睛,想象一下小狗在做什麼?

我們也把它編進歌曲怎麼樣?

2.孩子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的小動物,那下課後,我們繼續創編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