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錦集八篇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錦集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9W 次

作爲一名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錦集八篇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對冬眠的小動物感興趣,萌發喜歡小動物的情感。

2、通過繪畫學習,能畫出冬眠動物睡眠時的突出特徵。

3、瞭解冬眠動物的特徵。

二、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幼兒對部分需要冬眠的動物有所瞭解,瞭解冬眠的含義。

2、冬眠動物的相關圖片;教師範畫“誰在冬眠”背景圖;彩筆若干。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冬眠的小動物。

(1)教師激發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回答問題。

師:你知道的冬眠小動物有哪些?

(2)討論:什麼是冬眠?有的小動物爲什麼需要冬眠?

(3)教師“動物的冬眠”。

2、出示冬眠動物圖片,讓幼兒瞭解冬眠動物的特徵。

(1)教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中的小動物冬眠的特徵。

(2)討論:爲什麼小動物冬眠的姿勢要那樣?

3、出示“誰在冬眠”背景圖,引導幼兒構思。

(1)教師提出要求,讓幼兒將冬眠的動物圖片貼到背景圖的正確位置上。

(2)師幼共同檢查。

4、教師提出繪畫要求,請幼兒構圖繪畫。

(1)幼兒繪畫,教師巡迴指導。

(2)重點:讓幼兒繪畫冬眠動物的睡眠特徵。

5、分享交流作品。

四、活動結束

1、

2、

五、活動延伸

可以將自己繪畫的冬眠動物剪下來,佈置一個冬季主題牆中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利用各種廢舊瓶蓋以及輔助材料,進行粘貼組合,使其成爲各種不同的造型,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在做做玩玩的活動中,培養幼兒良好的動手、動腦習慣,體驗成功的喜悅。

3、根據幼兒自己的能力差異,自由選擇。

【教學準備】:各類塑料瓶蓋、橡皮泥、泥工板、卡紙、油畫棒、剪刀、彩色、透明膠、雙面貼。

【教學過程】:

一、引起興趣。

出示各種廢舊物製作的玩具圖片,供幼兒欣賞,以拓展幼兒的思維。

1、提問:師:瞧!這些是什麼?他們使用什麼做成的?怎麼做的?幼兒回答。

2、提問:老師今天爲你們準備了許多瓶蓋,我們要用瓶蓋來製作各種東西,請大家自由交談,相互討論,看看能用瓶蓋搭出什麼東西。

幼兒相互交流的過程,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3、幼兒回答,自己想創作的物品,並簡單介紹想用什麼方法創作。

二、幼兒操作過程

1、教師介紹操作材料:今天我們分了三組,看看你們誰能利用瓶蓋在紙上創作出一幅漂亮的圖畫;另一組看看誰能利用瓶蓋和橡皮泥創作出畫,還有一組請大家動動腦筋,看看能用瓶蓋做出有趣的玩具。

2、幼兒自由選擇活動區域,動手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3、提醒幼兒可以發揮想象,做出與別人不一樣的形象,注意粘得要牢固一些。

4、在巡視過程中,對於想象力豐富、製作細緻有耐心的幼兒給予肯定。

三、作品展示

在展示臺上展出幼兒的作品,大家一起欣賞評價自己和別人的作品。 活動反思:本課的學習內容是讓幼兒用熟悉的瓶蓋製作出漂亮的作品,對他們來說具有強烈的誘惑力,能極大地調動孩子們參與的主動性。課上我利用電腦圖片欣賞導入,被人們廢棄的東西也有美的地方,扔掉了很可惜,在美術上就把它利用好,出示用廢舊材料製作的作品讓幼兒欣賞,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不足之處:儘管在課前做了精心的準備,但是還是出現了一些失誤。在引導的過程中教師的引導還是不夠到位,應該讓幼兒做之前說一說想做什麼,怎樣做,去開拓幼兒的思路,應鼓勵幼兒大膽去創新。課堂上語言不夠精煉。在介紹製作材料的時候,教師也沒有交代清楚,以至橡皮泥的一組幼兒,創作的不夠理想。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要細心考慮和完善修改,才能很好地完成本課教學任務。

【二】《有趣的瓶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瞭解瓶蓋的特點,利用廢棄的瓶蓋進行創作。

2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

3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習慣,培養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如何利用廢棄的瓶蓋進行設計組合拼貼圖形或製作玩具。 教學難點:利用瓶蓋進行製作的方法技巧。

教具:瓶蓋,示範作品,剪刀,雙面膠,彩色紙,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好朋友和大家一起來上課,大家看看這是誰呀?

生:喜洋洋。

師:喜洋洋聰明嗎?可是聰明的喜洋洋也有解決不了的事情,要請你們來幫忙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喜洋洋遇到了什麼難題呢?(屏幕出示),誰來想個好主意幫幫喜洋洋呢?

生:可以做成玩具,裝飾畫;可以利用起來。

師:你們真厲害。那我們今天就一起來舊物利用,共同學習《有趣的瓶蓋》一課,來幫幫喜洋洋吧!

二、講授新課

1.下面老師來考考你們的觀察力,請同學們把課前收集到的瓶蓋拿出來,我們比較一下,這些瓶蓋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生:瓶蓋的形狀不同,瓶蓋的顏色不同,大小不同……

2.說的真好!我們見到的瓶蓋大都是什麼形狀的呀?

生:圓形。

3.那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也是近似於圓形的呢?

生:雙面膠、糖葫蘆、皮球、西瓜、蘋果……

4.說的非常棒。我們的瓶蓋是圓形的,生活中還有這麼多物體也是圓形的,那我們可以用瓶蓋把這些物體做出來嗎?

生:可以。

5.開動腦筋想一想,一個瓶蓋可以做出哪些形象呢?請同學們拿出一個瓶蓋看看。

生:球、手錶、烏龜殼、蘋果......(教師可以適當提示) 那兩個瓶蓋像什麼呢?(可提示有多種排列方法)

雪人、眼鏡、數字八……

三個瓶蓋或更多的瓶蓋又可以排列出什麼物體呢?(生思考)

6.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的瓶蓋作品,仔細觀察它們都是由哪些材料做的呢?(學生欣賞屏幕作品,並說說用了那些材料)

生:卡紙,瓶蓋,豆粒,橡皮泥等。

7.說的太棒了。今天老師把一些由瓶蓋帶來的作品請到了我們身邊,大家來看看它們是怎麼做出來的呀?

生:蛋糕:由三個瓶蓋組成,從下往上越來越小,最後在上層粘了幾根卡紙做的蠟燭;蘋果樹:用卡紙剪棵樹,最後在樹上粘上紅色的瓶蓋…….

8.你們觀察的真仔細。老師還有個問題:如果我的瓶蓋不好看該怎麼辦呢?(引導學生裝飾瓶蓋)怎樣畫出一個圓形,多個圓形呢?(引導學生利用瓶蓋畫圓,通過對摺方法可以畫更多的圓形)

9.看了這麼多作品,你們想做了嗎?想做之前,我們先來看看製作要求吧!(請一位同學大聲朗讀製作要求)

對自己有信心嗎?下面請同學們開始動手吧!

三、學生製作,教師指導。(播放音樂)

四、作品展示。

表揚好的作品,並找出不足。

五、小結:

同學們做的真棒,喜洋洋看了可高興壞了,覺得都沒你們聰明呢,爲此,喜洋洋專門寫了一封感謝信要謝謝你們呢!(生讀喜洋洋感謝信內容)

六、課後拓展

我們能用小小的瓶蓋都能做出這麼好的作品,那生活中還有很多的廢舊材料可以用,請同學們下課收集更多的材料,做出更加漂亮的作品來裝點我們的生活。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通過分享經驗和成果,讓幼兒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

啓發幼兒大膽的`猜想探索竹筒可以製作的玩具,激發幼兒的創新意識。

通過活動培養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和與同伴合作的能力。

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竹筒半成品、竹片、線、泡沫膠、各種顏色的紙、水彩筆等物品。

竹筒製作的高蹺、水槍、水桶。

沙子、水、石頭。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許多的小夥伴來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我們來看看他們是誰?(出示竹子各部分,如:竹節、竹筒、竹竿等。)

教師逐一進行介紹。

二、幼兒探索活動。

1、請幼兒自主玩竹子材料。

2、請幼兒將竹子材料與沙子、石頭、水結合進行探索:可以怎麼玩?

3、幼兒介紹、交流、分享。

三、幼兒再次探索。

1、觀察探索。教師:小朋友們看看老師手裏拿的是什麼?(出示竹筒製作的不同玩具如:水桶、高蹺、水槍等。)小玩具今天要邀請和小朋友們一起來玩遊戲,但是小朋友們要動腦筋,想想這個玩具是怎麼玩的,此外還可以怎麼玩。(將幼兒分爲幾組,每一組拿一個竹子製作的玩具,試玩玩具。)

2、分析討論。教師:小朋友們拿到的是什麼玩具呀?是用什麼做出來的?看一看是怎麼做的?(讓幼兒知道竹筒可以製作很多不同的玩具。)請小朋友說一說,小朋友平時是怎麼玩竹筒的?(幼兒分別說說自己玩竹筒的經驗。幼兒討論後,教師向幼兒介紹玩具的玩法和製作經驗。)

四、操作與實驗。

1、教師:我們今天來設計一個新的玩具吧!(幼兒大膽發揮想象設計竹子玩具,講述玩具的名字叫什麼、是什麼玩的,並說一說這個玩具應該怎麼樣製作?)

2、幼兒操作。

(1)教師出示輔助工具,讓幼兒瞭解其用途。

(2)請幼兒用線、泡沫膠等其他物品輔助製作玩具來完成自己的設計,嘗試製作自己所想的玩具,在操作中摸索經驗。(交代幼兒注意安全,可以請教師來幫助完成。)

(3)欣賞幼兒用教師提供的材料製作的玩具。(如:飛機、雙響筒、小竹人等。)

五、分享與交流。

1、展示:將幼兒的作品進行陳列、展示。

2、和大家一起分享製作的玩具及玩法,說說自己製作玩具的過程及做法。

六、延伸活動。

提供更多的竹子材料(如竹節頭、竹片、竹竿、竹根等),讓幼兒探索製作更多的竹製玩具。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幼兒充分體驗到了合作成功的快樂。教師提供了充分的機會讓幼兒大膽的設計和猜想,通過探索實踐來製作玩具,激發了幼兒的創新意識。

在這次活動中幼兒通過先探索玩竹子,分享、交流經驗,又增加材料讓幼兒繼續探索,然後幼兒繼續分享交流玩竹子的經驗,最後在積累了大量經驗的基礎上製作各種各樣的竹製玩具。通過這樣層層遞進的方式使幼兒體驗到活動的快樂。這樣的教學方法可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多次運用。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欣賞、感受畫面中小魚輕盈的體態和自由愉快的意境。

2、嘗試用先按後提的方法畫小魚。

3、完成自己的作品後能安靜等待,小聲和同伴交流對作品的理解。

活動準備

1、課件:關於“魚”的國畫作品多幅。

2、國畫工具材料。

活動過程

1、師幼共同欣賞課件,感受畫面的內容與意境。

(1)教師:畫上有什麼?它們可能在哪裏?在幹什麼?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2)教師:如果你也是畫中的一條小魚,你想怎麼遊?要幹什麼? (引導幼兒想象小魚說了些什麼

學一學畫面中小魚的動作,感受不同的動態)

2、師幼共同探索小魚的畫法。

(1)教師:怎麼樣才能一筆畫出小魚的身體呢?請你們用自己想的方法畫畫看。

(2)幼兒嘗試,教師提煉總結。

3、幼兒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幼兒可先與同伴討論自己的構思,如自己想畫幾條小魚,可能怎麼遊,要去幹什麼,然後再進行創作。

4、集體欣賞、評價。

教師可側重從畫面的構思以及按提方法的掌握上進行評價。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對方形、圓形,線條等塗鴉感興趣,並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2、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3、在想象創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4、鼓勵兒童發現生活中的美,培養幼兒對美術的熱愛之情。

活動反思:

美術作爲一門藝術,能調節情緒、豐富想象力、培養創新思維,是幼兒表達行爲的第二種語言。12月4日~5日,南湖區骨幹教師進行了《美術教學中生活化材料、工具的運用》教學研討活動,探討通過生活化材料在美術活動中的運用,拓展美術教學的空間,將美術活動由封閉走向了開放,由傳統過渡到創新。其中,由湯含倩老師執教的大班美術活動《紙袋蝴蝶》給我印象頗深,下面談談我對這節課的分析及反思:

一、新奇、特殊的材料新《綱要》指出:"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和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紙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用過後往往就丟棄了,但教師充分挖掘了它的教育功能,延發了一個生動、新穎的美術活動。引導幼兒大膽想象、探索、操作,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在活動中滲透了"變廢爲寶"的綠色教學理念,讓幼兒更加關注生活中可回收利用的廢舊材料,同時拓展了美術活動的內涵,激發了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二、積極、寬鬆的活動氛圍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教師語言親切、自然,與幼兒互動性較強。運用啓發式的提問,引導幼兒想象、探索,確立了紙袋變蝴蝶的大膽設想,並在積極、寬鬆的探討氛圍中,確定了製作方法。幼兒在動手嘗試、體驗中經驗得到了提升,並掌握了蝴蝶翅膀是軸對稱的這一數學知識點。在活動中,教師能根據幼兒的發展情況,提供了大小不一、軟硬程度不同的紙袋,讓幼兒根據自身的不同發展層次有針對性地選擇材料,促進了每個孩子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在裝飾蝴蝶中,教師再次提供了生活化材料:刨花、彩紙等,讓幼兒在裝飾中發現美、創作美,感受美。孩子們獲取了自信,感受了成功的快樂,在最後的舞蹈表演中將本次活動推向了高潮。

三、我的建議

1、裝飾材料過於單一本次活動中,教師提供的裝飾材料過於單一,對幼兒的創作起了侷限性。且教師幫助在每個材料上貼上了雙面膠,對大班幼兒來說完全有能力自己完成,應讓幼兒真正以一個主動者的身份參與到製作活動中,感受活動帶來的樂趣及成功感。

2、創新能力有待加強在提倡創新教育的時代,我們可否讓幼兒的想象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在蝴蝶翅膀的製作過程中,教師可否引導幼兒嘗試創作各種形態的翅膀,讓活動變得更加有聲有色。

本次觀摩活動中,讓我們對生活化美術材料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探索,對今後的美術教學也有了新的見解。在提倡"迴歸生活,迴歸自然"的教育策略下,我們教師要做好幼兒與生活的牽線者,鼓勵幼兒在生活中尋找美、發現美,將美真正融入到美術創作中,綻放幼兒的藝術之花。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瞭解各種汽車的特徵,並想象、設計自己喜歡的汽車。

2.嘗試用泥板鏤空、堆貼等方法表現汽車的造型特點。

3.能仔細觀察、合理想象,體驗創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動畫片: 《汽車總動員》。

2.陶泥、操作工具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1)律動遊戲: “我是汽車小司機”入場。

(2)播放動畫片《汽車總動員》片段,讓幼兒瞭解各式各樣的汽車。

●通過創設遊戲情境和欣賞動畫片導入活動,幼兒顯然很感興趣,也充分激發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2.教師交代要求,幼兒創作。

(l)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喜歡什麼樣的汽車。

(2)教師講述製作的要求:用泥板鏤空、堆貼等方法創造表現各種汽車的造型特點。

(3)教師巡視並指導幼兒製作。

3.展示、評價作品。

(1)幼兒相互交流作品。

(2)鼓勵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大膽講述自己的構思,教師適當小結。

活動建議: ☆活動延伸 進一步挖掘資源,發動幼兒收集各種汽車玩具佈置在班級陶藝區,鼓勵幼兒不斷創作,豐富幼兒的製作技能,提高空間想象和創作能力。

☆區角活動 ①美術區:提供多種盒子、蓋子讓幼兒創作汽車。②角色區:利用陶藝作品,玩交通遊戲。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對各種經典的建築物感興趣,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2、欣賞、比較中國和外國的建築,初步瞭解中外建築的風格與特點。

3、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耐心地傾聽同伴的意見。

活動準備:

1、中外經典建築物的圖片(如長城、天安門、天壇、白宮、克里姆林宮、盧浮宮等)。

2、教學掛圖《中國建築》;幼兒用書《中國建築》《外國建築》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和各種中國建築物的圖片。

1、教師:圖片上是什麼?你們去過北京天安門嗎?

2、教師:看到了這些建築,你有什麼感覺?你知道它們是哪個國家的建築嗎?

二、具體欣賞中國建築物的外形和建築風格。

1、幼兒和同伴相互交流。

2、教師:圖片上的建築物是什麼樣子的?上面有什麼樣的圖案?

3、使用VCD播放我國的建築物,集體欣賞並交流。

4、教師:你最喜歡那座建築物?你喜歡它的什麼地方?

5、教師爲幼兒簡單介紹中國建築的背景。

6、教師小結:圖上的建築物氣勢雄偉,象徵着我們偉大的祖國。

三、出示外國建築物的圖片。

1、比較欣賞中國的古典建築和國外的經典建築。

教師:猜猜看,圖片上的這一建築是中國的建築還是外國的建築。(請幼兒說說自己猜測的理由。)

2、教師和幼兒共同討論。

3、教師:中國的建築和外國的建築有什麼不同?

小結:這些漂亮的建築有的是中國的,有的是外國的,但都有不同的特色。

四、活動延伸

1、在活動區投放一些有建築圖案的拼圖,幫助幼兒進一步瞭解各國的建築特色。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欣賞經典藝術作品,發現作品中豐富的色彩美。

2。在仔細選蘋果書屋情景中,樂於表現蘋果光滑而豐富的顏色。

活動準備:

1、塞尚名畫幾幅

2、蘋果數個,炫彩棒,剪刀,毛巾,記號筆

3、畫有盤子的底板紙一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出示蘋果,讓幼兒瞭解蘋果有哪些顏色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禮物,是一個蘋果。這個蘋果有什麼顏色

2、回憶我們小時候畫的蘋果是什麼樣的,體會我們從小就會畫蘋果。

師:我們小朋友都畫過蘋果了嗎?你畫的蘋果是什麼顏色的?

3、教師小結:我們小朋友畫的蘋果都只有一種顏色,其實蘋果是有點紅,有點綠,還有的地方還有點黃,蘋果柄這裏還有點咖啡色,裏面還是黑色的呢。

二、欣賞談論:

1、欣賞作品:“桌上的蘋果”

師:有一位畫家,他也很喜歡畫蘋果,他畫蘋果的時候都會仔細的觀察,靜靜的想,慢慢的畫,最後畫出了一幅非常有名的畫“蘋果”,這位畫家就叫“塞尚”,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這幅畫。

幼兒欣賞交流:蘋果都有些什麼顏色?

2、欣賞作品:“一個蘋果”(局部)共同分辨找出畫面中蘋果上有哪些顏色,從中瞭解塞尚畫的很慢的道理。

三、共同嘗試由幼兒尋找顏色,教師採用摩擦接色的方法操作,學着像塞尚那樣認真畫畫。

四、操作嘗試:挑水果

1、來到水果店:每張桌上放兩個蘋果,認真觀察蘋果上的顏色變化。

2、挑選:用記號筆畫輪廓,用炫彩棒逐步添加顏色,使顏色接近調和。

3、買回家:剪下

五、觀賞交流:裝果盤從作品中找一找哪些蘋果特別新鮮可裝進果盤中,並嘗試調整畫面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