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範文彙總5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範文彙總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4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範文彙總5篇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夠快速側身鑽過60釐米以下高度的皮筋。

2.能夠雙腳跳過20釐米以上高度的皮筋。

3.樂於參與體育遊戲,體驗遊戲的樂趣。

4.讓孩子們認識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種精神。有的時候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會得到更多的幫助,更多的樂趣。

活動準備:

皮筋兩根、大椅子6把、小椅子四把、紅綠卡片各爲幼兒人數一半。

活動過程:

1.熱身運動。

幼兒隨教師做各種動作,活動頭頸部、上肢、胸部、膝蓋、腿部,重點練習側伸腿、彎腰。

2.請幼兒練習側身鑽皮筋。

(1)教師邊做運動邊把幼兒帶至皮筋圍成的大圓上(皮筋距地60釐米左右)。

(2)幼兒自由探索如何不碰到皮筋而鑽到圈內的方法,並請幼兒介紹自己的方法,教師總結動作要領:低頭、彎腰,並提示側身鑽法。然後請幼兒按照要領重新鑽進圈內繞過一把椅子再鑽出來。

(3)皮筋降低5釐米,請幼兒再次側身鑽,交流不碰到皮筋的方法,教師總結。

(4)皮筋繼續降低5釐米,請幼兒再次側身鑽,要求手不能扶地。幼兒交流辦法,這時可以請鑽的好的幼兒示範一下。

師生共同總結動作要領:伸腿、低頭、彎腰鑽過去、收腿。幼兒練習。

3.適當放鬆身體。

4.請幼兒跳過距地20釐米的皮筋。

請幼兒自由練習雙腳跳過20釐米高的皮筋。

根據幼兒情況,逐步提高皮筋高度,請幼兒原地雙腳跳過。

5.接力遊戲。

(1)紅、綠卡片作爲禮物放在圓圈內,請幼兒鑽進圓圈自由選擇一張拿出,分爲兩隊:拿紅卡片的爲紅隊,綠卡片爲綠隊。

(2)兩隊進行接力比賽:鑽過圓圈→跳過皮筋→繞過椅子,原路返回,換下一位幼兒,最先完成爲勝隊。

6.放鬆運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設計十分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動作的發展需要。在活動中充分利用皮筋,整個活動孩子們都感興趣,而且對提高幼兒身體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敏性頗有幫助,在注重身體鍛鍊,發展能力,都符合總的教育目標。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積極探索響罐的不同擺放方式及玩法,增進創造性運動思維。

2、能愉快地參與活動過程,提高身體的協調性及跳躍能力。

3、提高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體驗玩遊戲的樂趣。

4、學會與同伴協商合作遊戲。

活動準備:

1、響罐若干。

2、場地佈置。

活動流程:

活動身體——分散探索——集體遊戲——放鬆活動

活動過程:

1、活動身體:墊腳走、蹲着走、慢慢走、快速走、慢慢跑、快速跑。

2、分散探索:

(1)幼兒自由嘗試響罐的多種玩法,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玩法。

(2)幼兒嘗試各種玩法,老師注意觀察幼兒活動情況,給予動作及安全上的指導、提醒。

(3)組織全體幼兒交流各種玩法,並選取具有一定鍛鍊價值、安全係數較高的動作進行集體練習。

師:誰願意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玩法?大家最想學哪種玩法?

3、集體遊戲:“小兔運蔬菜”。

(1)幼兒扮小兔,自由選擇一條路,把蔬菜運回家,練習一次。

(2)遊戲開始,幼兒從起點線出發,依次運蔬菜回家。

(3)提醒幼兒遵守遊戲規則:必須雙腳跳過小河(響罐);每次只能送一個蔬菜回家。

(4)小結。

4、放鬆活動。

小小響罐變變變。

活動反思:

在教學中,幼兒對操作、探究很感興趣,通過操作——遊戲的形式讓幼兒體會了探究的過程和快樂。在活動中,孩子在製作的同時,提高了幼兒的觀察力,動手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注意力、聽覺。他們特別喜歡玩遊戲,因爲在遊戲中可以使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沒有絲毫的壓力。對於個別能力弱的孩子,我採用集體與個別輔導的形式,並在日常生活中給他們提供機會,讓能力弱的孩子不會爲此而產生畏懼的心理;對於幼兒的新觀點新發現,我總是鼓勵和尊重幼兒的觀點,並共同分享。如:有的幼兒認爲罐寶寶吃飽了可以喝水,我肯定了幼兒的想法,並引導幼兒聽一聽罐寶寶肚裏的水聲,拓展了幼兒的視野與經驗。

這次活動的不足是:師幼互動少了一些,在活動中可以在遊戲中穿插一些幼兒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這樣效果會更好。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3

教學意圖:

在生活中,孩子們經常會發現許多的洞洞,他們對這些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他們也會對自己的身體產生興趣,於是,設計了此次活動。讓孩子們初步明白“圍集”這樣的概念,體驗遊戲的快樂。探索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

教學目標:

1.用身體的不同部位搭大小不同的“洞”,發展身體柔韌性。

2.用合適的方式鑽爬形狀各異、大小不同的“洞”,提高肌肉的耐力和身體的協調性。

3.培養運動興趣與運動習慣,體驗與同伴共同遊戲的樂趣。

4.讓幼兒初步具有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體驗健康活動的樂趣。

5.學會與同伴協商合作遊戲。

教學準備:

1.每人兩張報紙。

2.會玩遊戲“城門城門幾丈高”,會念兒歌。

3.瞭解運動會比賽項目。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師幼隨音樂邊拍手邊走進活動場地。

2.幼兒四散站立,師生以運動會各項比賽的情景進行熱身活動。

(二)合作學習

1.報紙鑽洞。

(1) 教師用身體搭洞,引導幼兒發現用身體的不同部位能搭出大小不同的洞。

(2) 幼兒用報紙鑽教師搭的洞,教師不斷變化洞的大小、形狀,鼓勵幼兒嘗試改變報紙的形狀以鑽過不同的洞。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操作,及時肯定幼兒的行爲,引導幼兒同伴間相互學習。

(3) 幼兒用身體搭洞,教師一邊用報紙鑽洞,邊用語言表述幼兒是用身體的什麼部位搭的洞,引導幼兒搭出與別人不同的洞。

(4) 分組活動,男孩子搭洞,女孩子用報紙鑽洞,然後交換。教師參與幼兒的活動,提醒始終保持某一動作的幼兒變換動作,以免疲勞。

2.合作鑽洞。

(1) 兩兩一組,一搭一鑽,教師引導幼兒搭一個讓小朋友能鑽過去的、牢固的洞。

(2) 怎樣搭洞小朋友才能鑽過去,怎樣鑽小朋友纔不會碰到洞?

(3) 幼兒再搭、再鑽,教師個別指導,鼓勵能較好控制身體的幼兒。

3.遊戲:“城門城門幾丈高”。

教師與一幼兒手拉手搭成城門狀,其他幼兒魚貫鑽過。

(三)舒展身心

1.做深呼吸調整氣息,坐下捶腿和手臂,同伴間互相捶背。

2.激發幼兒愛運動的情感。

教學結束:

我們變了這麼多洞洞,是不是都累了,隨音樂做放鬆動作,收拾場地。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發展幼兒身體柔韌性技能。身體的不同部位搭大小不同的“洞”,充分的利用孩子“崇拜”的心理,讓孩子感覺老師好棒,跟老師就能學到很多有用的東西和好玩的遊戲。體育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學科,希望體育給幼兒帶來的不僅是愉悅,而是心靈的成長。活動中探索鑽爬形狀各異、大小不同的“洞”,體驗與同伴遊戲的無窮樂趣。爲孩子今後奠定釋放運動的激情。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在幾次戶外活動中,偶爾發現孩子們對模仿解放軍叔叔感興趣,如:敬禮、射擊、鑽、等動作,我便根據《幼兒園教育活動資源包》主題六“我生活的周圍”三單元當中的健康活動《炸敵營》改編了本次活動。本課以遊戲的形式貫穿在整個活動當中,讓幼兒能夠很有興趣的進行活動,以達到鍛鍊幼兒身體的協調性與靈活性。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活動,享受遊戲的快樂。

2、學習“匍匐爬”,鍛鍊身體的協調性與靈活性。

3、能夠克服困難並遵守遊戲規則。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音樂、網子、軟墊、沙包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熱身操。

二、基本部分:

1、探索用輪胎搭橋,練習走過輪胎

2、學習”匍匐爬”的基本動作。

(1)自由探索如何爬過電網。

(2)學習正確姿勢的“匍匐爬”。

——請一名動作標準的幼兒示範,其他幼兒坐地觀察。

(3)小結

3、遊戲:炸碉堡

(1)幼兒觀察場地佈置,教師講解遊戲玩法。

(2)炸碉堡比賽。

指導語:小士兵們,到!剛纔你們的任務完成的都很棒,現在我們來比賽,看那一組最先完成任務。(接力兩次)

(3)小結

三、結束部分:放鬆運動

——跟着音樂做各種放鬆動作,如敲腿,拍肩等動作。

——收拾材料,整理場地,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通過這節課讓幼兒練習雙腳跳,鍛鍊跳躍能力,感受遊戲的樂趣。

不足之處:幼兒興趣高,持久性短。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創新探索輪胎的玩法,進一步嘗試一物多玩的樂趣。

2.培養幼兒邊玩邊記錄的學習技能,並能夠用自己簡短、流利的語言表達自己記錄的意思。

3.培養幼兒主動探索的積極態度。

二、活動準備

1.人手一個輪胎,一支粉筆。

2.場地佈置。

三、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

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到圈圈樂園去玩?(想)那就讓我們跟着音樂出發吧。(幼兒隨教師入場)

問題:作爲體育課來說,教師帶領小朋友人場是否要運用一定的指令?

A老師:我認爲需要,體育課都是在操場上進行,如果老師沒有一定的指令,僅靠語言的話,就有部分幼兒將因聽不到老師的要求而無所適從。

執教老師:我認爲不需要,在本次活動中,幼兒的興趣很濃厚,況且我班幼兒與我之間已經非常熟悉,沒有指令,活動同樣順利、精彩。

主持人:請問A老師,你所指的指令是什麼?

A老師:比如口哨,“嘟嘟——嘟”一吹,意思就是“齊步——走”,比如兩手伸直然後交叉(示範)就說明是兩隊並一隊。(老師們頻頻點頭)

主持人:A老師的觀點很好,在體育課中,因爲空間的開闊,所以我們需要藉助於一些道具,比如哨子,可以有效組織活動,收放自如。不僅如此,我們還要在指令性語言上下功夫,比如要幼兒開始或停止活動時,語言必須果斷明確,不能拖泥帶水,模棱兩可。

2.熱身運動。

(1)帶領幼兒進行障礙物訓練:鑽圈一跳圈一爬墊子一踩高蹺—套圈一回點子。

(2)師:圈圈遊樂場好玩嗎?

(3)師:今天圈圈遊樂場裏還有一位新朋友也想跟我們小朋友一起玩呢,你們知道它是誰嗎?

(4)教師出示輪胎:你們歡迎它嗎?那就讓我們把它請出來吧。(小朋友每人拿一個輪胎)

(5)引導幼兒思考輪胎的玩法:小朋友,想想輪胎可以怎麼玩呢?你們可以想一想、玩一玩,看誰的想法最奇妙。(幼兒自由玩輪胎)

3.記錄自己的創想。

(1)師:小朋友真棒,能想出很多種玩輪胎的方法,誰來向我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新玩法呢?(請3~5個幼兒示範一下他們的玩法。)

問題:幼兒玩圈的技能有無突破?

B老師:我認爲在這節活動中,輪胎的地位沒有凸顯出來,它與該課題研究中的任何一個圈沒有差別,所以我認爲玩輪胎的技能沒有突破。

執教老師:在前階段的課題研究中,我班的孩子已經掌握了很多玩圈的技能,在我發動家長準備輪胎的'時間內,孩子們也已經摸索過它的玩法,有很多孩子想出了與其它圈不一樣的玩法,比如踩輪胎內沿走。

c老師:但是恰恰是這些新鮮的、與其它圈不一樣的玩法你沒有特別拎出來講,你沒拎出來,那本領就是一個人的,你拎出來,那麼本領就是大家的。 、

主持人:在本次活動中,教師提供了一個新的輪胎,得到孩子們的喜愛,在自由探索的時間內,想出了很多玩法,除了剛纔大家說的玩法,我覺得還有幾種(示範),(老師們也積極補充了看到的新奇玩法),這個時候,老師的引導地位要顯出來,不僅要組織孩子們學習一下他人的玩法(鞏固),還要啓迪幼兒得出輪胎與其它圈的不同之處,牽一髮而動全身,給孩子們另外一個空間:由輪胎特性所致的特殊玩法,這樣輪胎的玩法就會挖掘得更透徹。

(2)師:你們的玩法真多呀,我都記不住了。這樣吧,你們把自己玩輪胎的方法用粉筆記錄下來好嗎?這樣老師和小朋友就能一個一個地跟着你學了,好吧?

(3)教師交待規則,幼兒邊玩邊記錄。(小朋友用簡易小人表示,輪胎用圓圈表示。)

4.幼兒介紹自己的記錄。

(1)請幼兒各自向好朋友介紹自己的記錄,鼓勵幼兒用簡短、流利的語句進行介紹。

(2)教師和小朋友共同小結評價活動。(介紹部分有代表的玩法)

(3)教師鼓勵幼兒以後也可用這種方式記錄自己的想法。

問題:“記錄”這個環節在本次活動中的作用。

A老師:我認爲從該班研究的課題角度來看,記錄不應該成爲研究的重點。

執教老師:我並沒有打算把記錄作爲本課的重點,我是通過記錄來促使孩子們交流各種玩法,達到相互學習的目的。

A老師:可是你花的時間比較長啊,相反,幼兒探索輪胎玩法的時間比較短。

E老師:我也覺得你在這塊上花費的時間很多,你完全可以將記錄作爲另外一節課來進行。

D老師:記錄是用繪畫的形式來支撐的,我認爲那可以放在美術課來進行。

執教老師:我倒不這樣認爲,新頒佈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健康領域將畫、剪都納入範疇,並提出相關要求,我們雖以“陽光體育”爲研究內容,但是,我們研究的目的是爲了培養“陽光兒童”,陽光兒童不僅應有較強的運動技能,還應該有其它能力,況且記錄還是爲了更好地達成技能訓練的輔助物,它應該也是我們研究的內容,我本節活動的設計就融合了這些發展目標。

B老師:我贊同,但是記錄放在本次活動內進行佔用了大部分時間,我認爲不合適,我們可以把它作爲另外一節課題研究的內容,你的這種做法很好,值得我們借鑑。

主持人:剛纔老師的發言很精彩,也都說出了自己的觀點,並且我們老師還將新頒佈的《指南》融合到課程中來,這是非常好的做法!對於“記錄”這種學習方式,我很贊成,我們的幼兒年齡小,語言組織能力以及對語言的理解能力都還很弱,繪畫記錄這種方式讓孩子們一眼就看明白了,很好,並且在這個環節中,孩子們的思考能力、繪畫能力、社會交往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我們要推廣這種做法,用專門的時間來引導孩子記錄。我們此項課題研究的最終目標是要培養出適應時代需要的陽光兒童,不僅注重體格的訓練,同樣要注重全能力的培養。今天我們就“活動過程”做了短暫的研討,今後我們還將從“目標的設定”、“教師的教育機智”、“幼兒在活動中技能的發展”等進行相關的討論,希望大家能夠更全面、更科學地進行每一次研究活動,在上(觀)、說、評中不斷提升教研水平。

以上是我園(注:此處指江蘇省丹陽市南門幼兒園,下文同)課題“實施陽光體育培養陽光兒童”的一次研究活動實錄,是一節常態研究課。何謂常態課,就是在平常狀態下的活動,教師每天都必須進行的課程活動,最真實、最樸實,也最能看出問題,與之對應的是觀摩課、展示課之類排練過數次乃至數十次的公開課。相比較而言,公開課豐盛、豪華、隆重、熱鬧,幾乎讓人挑不出任何瑕疵;而常態課則清淡、家常、平凡,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和缺憾。但這不起眼的常態課卻是我們工作的主要內容,能真實地反映出教師在常態下的教育教學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同樣是這不起眼的常態課,構成了課題研究的主要軌跡,反映了我們的研究能力,體現了我們研究的水平。因此,本學期我們將課題研究中公開課觀摩改爲常態課研究。

在學期初,我園各子課題組成員就制定出詳實的活動計劃表交於教務處,然後教務處根據表格,在執教者不知情的情況下組織教師(上課時間,各班出一位教師)“推門聽課”,因爲是常態課,所以很多真實的情況、問題會暴露出來,聽後大家隨即一起就地“臨牀”診斷,通過研討,理清執教思路,調整研究策略,上(觀)課者共同成長,同時也因爲常態使得教師對待每一次的研究活動都不能掉以輕心,長此以往,每位課題成員的教研能力都得以飛速提高,使得課題研究真正成爲引領教師成長的助推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