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範文錦集5篇

【精華】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範文錦集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8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範文錦集5篇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裝飾花瓶的活動,培養幼兒對中國畫的熱愛,體驗印染和裝飾所帶來的樂趣。

2.通過欣賞青花瓷,簡單瞭解二方連續紋樣的特點。

3.能夠較熟練的運用毛筆和國畫顏料進行印染和裝飾,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4.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5.在想象創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運用毛筆和國畫顏料進行印染和裝飾花瓶

2、難點:二方連續紋樣的設計

活動準備:

1.教具:課件、範例2.學具:紙盤、報紙、毛筆、花瓶底圖、宣紙幼兒人手一份;顏料兩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師幼問好。

2.欣賞視頻,引出主題。

今天劉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段師視頻,請小朋友仔細的看。

師提問:請小朋友們說一說,視頻上的瓷器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只有藍白兩種顏色)小結:古時候人們把藍色叫做青色,所以我們看到的這些瓷器就是我們中國特有的青花瓷。青花瓷只有藍白兩種顏色,又稱白地青花瓷,也叫青花,很有特點。

二、基本部分

1.欣賞青花瓷實物,激發興趣。

2.學習運用印染的方法制作青花瓷。

(1)談話激趣。

現在老師要用一種特殊的方法制作青花,我不用毛筆來畫,只請清水幫忙,你們相信嗎?

(2)教師示範做印染畫的方法。

(3)幼兒動手做印染畫。

3.繼續欣賞青花瓷,認識瞭解二方連續紋樣。

(1)瞭解青花瓷花瓶的的各部分名稱。

(2)認識瞭解二方連續紋樣。

(3)欣賞範例,說一說喜歡哪一部分

4.幼兒完整的製作青花瓷花瓶。

(1)裝飾花瓶的瓶口、瓶頸、瓶底。

(2)瓶身上粘貼印染畫。

三、結束部分

1.幼兒互評製作、設計的青花瓷。

2.裝飾區角。

3.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經驗+反思=成長,隨着新課程的推進,這一由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的教師成長公式已日益爲人們所熟知。華東師大葉瀾教授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爲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爲名師。沒有反思的經驗,只能是狹隘、片面、膚淺的經驗;不會反思的教師,他的教學能力和水平至多隻是經驗的累積,能夠不斷反思的教師,他的教育智慧就會隨之不斷增長。

如果一個教師只滿足於經驗的獲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反思,那麼他的舊有理念及不適當的行爲就很難改變,其結果他的教學將可能長期維持在原來的水平而止步不前。現代教育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技術,不是資源,首先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正確與否是教師是否成熟的重要標誌。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就會有什麼樣的教學行爲。正確的理念導致正確的行爲,錯誤的理念導致錯誤的行爲。如果一個教師的教育理念陳舊、教育方法等方面落後的話,那麼,他的工作精神越投入,對學生的傷害往往越大。爲此,教師首先需要反思的就應該是自己的教育理念。 實踐證明, 凡善於反思, 並在此基礎上不斷進行努力, 提高自己教學效果的教師, 其自身的'成長和發展的步伐就會加快。在教學中, 一旦教師熟悉教材, 特別容易陷入機械重複的教學實踐中, 處在經驗性思維定勢、書本定勢、權威定勢和惰性教學之中。因此, 開展教學反思, 加強教師自我評估和自律學習對教師主體的發展特別重要, 教師只有把自我的發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纔會努力的去發展自我, 建構自我, 對自己的發展形成整體性的看法, 從而不斷促進自我學會教學,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教學反思可以進一步地激發教師終身學習的自覺衝動,不斷的反思會不斷地發現困惑,“教然後而知困”,不斷髮現一個個陌生的我,從而促使自己拜師求教,書海尋寶。學習反思的過程也是教師人生不斷輝煌的過程。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表達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

小百科:水墨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爲shuǐ mò,指水和墨。多用以指一種不着彩色,純以水墨點染的繪畫法;水墨畫的簡稱;淺黑色。常形容或借指煙雲。出自《所知從事近藩偶有懷寄》。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說說、玩玩中大膽嘗試用各種顏色作畫,體會色彩的美。

2、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準備:

藍、黑色卡紙、各色顏料、彈珠若干、繩子、毛巾、貼紙、剪刀、盒子

活動過程:

一、欣賞討論

1、出示圖片:

①這幅畫我們看到過嗎?

②這幅畫裏有什麼?(星星、月亮、圓……)

③這幅畫裏的圖形寶寶有什麼不一樣?

小結:顏色不一樣,有的是黑色的,有的是紅色的。大小不一樣,有的大有的小。

④圖畫裏的線寶寶在幹什麼?

小結:線寶寶們有的在滑滑梯、有的在舞蹈,玩的真開心。

二、感知交流

1、這幅畫的名字叫什麼你們知道嗎?是誰畫的呀?

小結:這幅畫叫《星空》是米羅爺爺用圖形寶寶、線寶寶還有顏料寶寶畫出了自己心目中夜晚的天空。

2、夜晚的天空漂亮嗎?

3、你們想一想有誰會來夜晚的天空中做客呢?

小結:你們請來了這麼多客人來做客啊!那我們把這些客人請到我們自己的畫上去好嗎?

三、示範講解

四、幼兒作畫

要求:

1、把你的客人都請到我們的畫上。

2、小心使用剪刀。

五、分享交流

說說夜晚的天空誰來做客了!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目標切合實際,根據班中幼兒的現狀進行設計;嘗試用各種顏色作畫的目標大部分幼兒都能達到。教師教具的準備十分充分,關注了每位幼兒的使用需要。活動中幼兒參與玩色的興致異常高,並且在教師的指導中畫出了美麗的星空。

活動建議:

1、教師在活動中的語言引導不夠童趣,以至於幼兒對作畫要求不是很理解。

2、觀看視頻的時間太短,導致幼兒對工具使用的缺失,今後要把握好示範的時間,更好的幫助幼兒操作。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想像,並通過語言繪畫成粘貼的形式表現出來。

2.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的生命養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3.體驗想象創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4.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語言繪畫成粘貼的形式表現出來

活動準備

蝸牛圖片、材料:半成品剪貼畫、八開白紙、油畫棒、膠棒、手工布、錄音機

活動過程

1.聽一聽

放錄音,童話故事《小青蛙旅行記》邊講邊出示背景圖。

2.說一說

老師引出主題:故事裏的小青蛙去旅行,可高興了。咱班自然角的小蝸牛丟了,小朋友都很着急。其實,小蝸牛也去旅行了,你們想一想,小蝸牛可能到哪裏去旅行呢?它會碰到誰呢?看到了什麼?又能遇到什麼事呢?請幼兒討論並一起交流。

3畫一畫

(1)教師引導幼兒將自己的想法畫出來(介紹提供的材料)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幼兒,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選擇需要的材料。

(2)幼兒繪畫,粘貼,教師細心觀察根據幼兒的實際需要給予適當的支持幫助和指導。

(3)對於不會畫的幼兒,教師可以引導他們挑選適當的半成品材料、粘貼蝸牛及背景。

4.講一講

(1)教師引導畫完的幼兒講畫,幼兒拿着自己的畫把小蝸牛去旅行的經歷講給老師小朋友聽。

(2)教師協助幼兒將作品粘在展示板上,幼兒互相欣賞交流。

活動延伸:幼兒將自己的繪畫作品編成一個個小故事,錄音後送給小班小朋友,教師協助幼兒將繪畫作品裝訂成書,放在圖書區供大家閱讀。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作品表現出春天母雞帶領小雞到草地上游戲的情景,感受小雞歡樂的情緒。

2.通過擺放可操作的小雞,能表現出小雞的不同姿態。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背景圖一幅、畫家作品《母雞》。

2.學具準備:可操作的活動小雞人手一份、蠟筆、白紙。

活動過程:

(一)出示背景圖,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教師讓幼兒觀察作品,觀察母雞和小雞的各種動態。

教師:天氣真好,雞媽媽帶着雞寶寶一起來到草地上玩遊戲,雞寶寶在哪呢?別急,瞧,一隻雞寶寶來了,看看它在幹什麼呀?雞寶寶還會又哪些有趣可愛的動作呢?請小朋友來擺一擺,好嗎?

2.幼兒擺放可操作的小雞。重點讓幼兒觀察小雞的各種形態,難點讓幼兒觀察重疊、遮擋的繪畫方法。

(二)引導幼兒思考、討論如何表現畫面。

1.讓幼兒說說怎樣來表現畫面。

教師:小朋友想不想也來畫母雞和小雞一起遊戲的樣子呢?畫母雞和小雞的時候,誰要畫得大一些?母雞是什麼樣的?畫在什麼地方比較合適?爲什麼?如果有幾隻小雞在一起,應該用什麼方法畫呢?(重疊)小雞和母雞喜歡在哪裏玩遊戲?可以畫些什麼背景呢?老師只提供勾線筆你們用什麼方法來裝飾母雞和小雞呢?(畫些線條、圖案和花紋)

(三)幼兒創作作品《母雞和小雞》

重點讓幼兒表現小雞和雞媽媽遊戲的情景,難點讓幼兒表現各種動態的小雞以及重疊的方式。

(四)展示幼兒作品,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同伴交流。

教師:誰來說說你畫的雞媽媽和小雞在幹什麼?

活動延伸:

1.環境創設:可以在飼養角飼養母雞和小雞,引導幼兒近距離地觀察母雞和小雞的動態。

2.家園共育:家長帶幼兒到附近的鄉村觀察母雞和小雞。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樹枝想象造型,並大膽講述。

2.在想象創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的樹枝、松果、樹葉、鈕釦、彩紙、橡皮泥、底板等。

【活動觀察】

進區活動開始後,老師先介紹了今天美工區的活動主題《好玩的樹枝》,讓幼兒嘗試用樹枝想象造型。老師爲幼兒準備了各種各樣的樹枝、松果、樹葉、鈕釦、彩紙、橡皮泥等,還準備了每人一個底板。在活動開始前,老師還讓幼兒欣賞了許多樹枝組合畫的圖片,有房子、太陽、動物、人物、滑滑梯等等。張若菱來到美工區,她選擇了樹枝拼搭。她很專注地拿了幾根長短大致相等的樹枝拼在一起,很快搭出了一座房子的輪廓。接着,她在房子上面放了一排剪碎的彩紙,她說這是白雲。然後她選了三個紅色的瓶蓋放在房子裏當“窗戶”,並用橡皮泥做了兩個圓點上去。我問她:“這兩點是什麼呢?”她說:“這是開窗戶的。”我說:“窗戶是什麼樣子的呢?”她想了想,然後把兩個圓點拿了下來,接着又用橡皮泥做了個十字架放在瓶蓋上,讓“窗戶”更形象,她還在兩個窗戶中間放了一個貝殼,她說這是裝飾房子的。接着她又用橡皮泥做了一扇門的形狀,並在門上放了一個鈕釦,她說這是開門的把手。很快,房子的基本構造做好了。她看了看自己的作品,感覺不夠豐富,然後她又拿了幾個松果當裝飾,她選了一個黃色的松果放在左上角當“太陽”,接着放了幾個松果在房子旁邊。她還拿了一根扭扭幫,只見她把扭扭棒的上端卷在一起,然後把它放在房子旁邊,並在周圍放了幾個鈕釦在四周,她說這是房子周圍的花,很美。最後,她在右下角放了一個螺。我好奇地問她:“這螺是用來做什麼的呢?”她神祕地靠在我耳邊說:“這尖尖的是花仙子住的,不能告訴別人。”我笑着看着她點點頭:“謝謝你,我替花仙子感謝你!”她聽了特別開心。

【活動分析】

1.材料準備豐富,幼兒理解用樹枝拼搭自己喜歡的造型,並進行裝飾。

2.孩子們根據樹枝的形狀進行拼搭有了初步的瞭解,但缺乏想象,更多的是用來拼搭房子或者樹,模仿者較多。教師可多提供些圖片供幼兒參考,讓幼兒通過想象進行拼搭,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體的。

3.可以把孩子的作品拍下來或者讓幼兒互相欣賞各自的作品,也可以讓幼兒自己介紹自己的創作思路,讓幼兒互相點評。

【活動調整與改進】

1.教師在活動前要多介紹樹枝的組合,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可以展示一些立體的難度大點的作品讓幼兒欣賞、製作,可以多些立體造型的作品。

2.提供的圖片可以再豐富些,教師可以做一些作品擺放在區域裏讓幼兒感知、欣賞。

3.提供的底板太小,樹枝太大,可利用空間較小。

4.可以給樹枝塗上各種顏色,也可以提供些大小或者長短不一的樹枝供幼兒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