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範文集合7篇

【精品】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範文集合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1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品】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範文集合7篇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彈簧線表現小蜜蜂繞來繞去飛行的路線。

2、在故事情境中,藉助音樂嘗試用手腕動作表現小蜜蜂飛行的路線。

3、樂意用語言、身體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

活動準備

1、小蜜蜂棒偶人手一個,油畫棒每組兩盒。

2、畫有花園的黑色、綠色砂紙人手一份。

3、音樂《野蜂飛舞》。

活動過程

一、教師模仿蜜蜂飛行時發出的聲音,引起幼兒的好奇並大膽猜測。

教師:嗡……猜猜看,誰來了?

二、幼兒在故事情境中,扮演小蜜蜂隨音樂感受和表現彈簧線。

1、教師講述《小蜜蜂》的故事,創設“野蜂飛舞”的情境。

2、欣賞《野蜂飛舞》的音樂,引導幼兒感受蜜蜂繞來繞去飛行的樣子。

教師:花園裏的花全都開了,小蜜蜂可以採花蜜嘍!聽一聽,想一想,小蜜蜂在採花蜜的時候會怎麼飛呢?

3、幼兒在小蜜蜂繞來繞去採蜂蜜的情境中,手持棒偶隨音樂表演小蜜蜂飛行的樣子。

教師: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的樣子。

三、幼兒在《野蜂飛舞》的音樂背景下,嘗試用繪畫的方式變現蜜蜂在飛行。

教師:我們把小蜜蜂們飛來飛去的樣子畫下來吧!

四、欣賞作品,感受小蜜蜂飛行線路的多樣性。

教師:你的小蜜蜂在花叢中是怎麼飛的呀?

五、舞蹈《蜜蜂做工》,感受蜜蜂在花園中採蜜的快樂。

教師:小蜜蜂飛呀飛呀,忙着採花蜜呢!真是一羣勤勞的小蜜蜂!

教師在活動中通過故事把“小蜜蜂採花蜜”的情境貫穿整個過程,自然地融入音樂和身體動作的元素,引導幼兒在遊戲的情景中多通道地感受、表現“繞來繞去”的線條。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拓印的方式表現綿羊橢圓的、茸的身體。

2、探索用報紙團拓印綿羊身體方法。

3、體驗小云朵變成綿羊的驚喜。

活動準備 1、幼兒觸摸過毛茸茸、柔軟的東西,如毛絨玩具等;認識綿羊,瞭解綿羊毛茸茸的特點。

2、用紙團拓印出的綿羊身體的範畫一幅,畫有草地的作業紙若干。

3、白色。赭石色的水粉顏料,幼兒自己搓的報紙團,棉籤。

要點提示 教師應該給幼兒提供不加水或只加少量水的白色顏料,這樣在紙上拓印時纔會出現毛茸茸的印跡。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幼兒的情況,提供每組一大張畫有草地的作業紙,讓幼兒合作創作,畫面的效果會更好。

活動過程 1、創設“雲姑娘”飄來了的情境,引導幼兒感受紙團拓印的畫面效果。

(1)故事導人,引起幼兒對雲姑娘的興趣。

教師:雲姑娘她飄呀飄呀,看見了一片綠綠的草地上,草地真美呀!雲姑娘想到草地上玩一玩!

(2)教師出示畫有草地的作業紙、紙團、白顏料,引導幼兒瞭解作畫材料。

教師:這裏有哪些材料?我們試着用這些材料來變變雲姑娘吧。

2、師幼共同構建拓印胖嘟嘟的雲姑娘的方法。

(1)教師:雲姑娘有各種各樣的形態、變幻多姿。我們今天想要變出胖嘟嘟、圓滾滾的雲姑娘,那可以怎麼做呢?

(2)教師:怎麼才能變出小小的、圓滾滾的雲姑娘?又怎麼變出大大的、圓滾滾的雲姑娘呢?

3、幼兒嘗試在“雲姑娘”的情境中用紙團拓印綿羊的身體造型。

(1)教師:小草們也很想和雲姑娘玩。我們在草地上變出許多雲姑娘來吧!

(2)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表現大小不同的綿羊身體造型。

4、幼兒在“雲姑娘變呀變”的情境中欣賞教師作畫,體驗雲姑娘變成綿羊的驚喜。

(1)教師:“雲姑娘”飄到草地上,看見草地上有許多小動物在玩耍,也想變成小動物的樣子和它們玩一玩。猜猜,雲姑娘會變成什麼呢?

(2)教師對幼兒的作品二次創作,用棉籤蘸赭石色的水粉顏料,給小云朵添畫上綿羊的頭、角、腿,變出各種姿態不同的綿羊。

(3)教師:哇!草地上變出了什麼呀?這些小綿羊有什麼不一樣?你喜歡哪隻小綿羊,爲什麼?

活動建議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添畫,嘗試表現不同姿態的小綿羊。

☆區角活動 ①益智區:提供有關小羊的圖書,引導幼兒認識不同種類的羊,瞭解它們喜歡吃什麼。②美術區:提供畫有綿陽底圖的作業紙、雙面膠、棉花,讓幼兒在底圖上貼上雙面膠和棉花,用粘貼的方法表現小羊。

☆環境創造 ①收集一些姿態不同的綿羊圖片,佈置在活動室的牆面上供幼兒欣賞。②將幼兒的作品組成一幅《草地上的小綿羊》的大圖,佈置在展覽區,引導幼兒欣賞不同姿態的小羊。

☆家園共育 家長和孩子共同閱讀有關羊的圖畫書。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春天氣候和樹木、花草的變化,初步瞭解春天的基本特徵,感受春天的美。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和集體協作的能力。

3、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徵。

5、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準備:

1、課前帶領幼兒外出感受春天的變化;歌曲磁帶《春天來了》。

2、大背景紙一張;剪好的春天各種景色的小圖片若干(太陽、雲朵、燕子、布穀鳥、小草、各色花兒,柳樹葉兒,迎春花、蝴蝶、蜜蜂)。

活動過程:

1、談話:春天有什麼變化?春天的美體現在哪些地方?

2、欣賞歌曲《春天來了》並討論:歌曲中的春天是什麼樣子的。

3、把春天搬到畫面上:教師在背景紙上示範貼出太陽、雲朵和小燕子;幼兒自選並說出所喜愛的景色圖片,粘貼到背景紙上。

4、全體幼兒共同欣賞自己的作品,鼓勵幼兒大膽評價。

5、和小朋友們一起將作品貼到走廊的牆面上裝飾環境。

效果分析:

孩子們此時已不象以前那樣畏手畏腳,在討論時大膽發言,在自選圖片時也是積極主動,有的一下子選出好幾張小卡片,都爭着下來帖到背景紙上。當欣賞自己的作品討論春天的美麗時,有的孩子一口氣說出好多春天的美景。大多數孩子都會說出“我喜歡春天的------”孩子的作品貼到了活動室外面的走廊上,在家長來接孩子離園時,有的孩子自豪地告訴自己的家長:“快來看,這是我貼的春天的花兒!”------在親子同樂的笑聲中,我們完成了所選課題的任務。

 附:

1、延伸活動:

(1)引導幼兒觀察種子的發芽情況並做好詳細記錄。

(2)請家長利用休假日領孩子到野外尋找春天或植樹。

2、環境創設:

(1)將室內牆飾換成“春天”。

(2)利用孩子的作品裝飾走廊。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用手指練習畫圓和小短線,體驗醬油畫的樂趣。

2.能根據圓形麪包大膽添畫,發展幼兒想象能力。

活動重點:

用手指練習畫圓和小短線,完成醬油畫。

活動難點:

能夠根據畫圓大膽展開想象並添畫。

活動準備:

1.醬油、盤子、棉籤、勺子、抹布,大、小畫紙等。

2.已有了解過圓形物的知識經驗。

活動流程:

一、以“麪包師”的身份進場

1、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的“樂樂麪包房”開張啦!這麼多客人要吃我們的麪包,麪包不夠,我們要在=再做一點。

2、你們知道麪包是用什麼做的嗎?(幼兒回答)

3、真棒!這些美味的麪包就是用這些材料做的。但是今天我們要用一種特殊的材料來做麪包。出示裝有醬油的瓶子,請幼兒觀察。看:“你們看它是什麼顏色的?”聞:“聞一聞是什麼氣味?”嘗:“誰來嘗一嘗它們是什麼味道的呢?”

通過討論並小結:這是醬油。提問:“你在哪裏見過醬油?”

4、醬油的用途:用醬油可以做什麼呢?誰來說一說?

小結:醬油是一種調味品,廚房裏少不了醬油。醬油可以用來燒紅燒魚、紅燒肉,還可以在吃餛飩的時候撒上醬油,時餛飩的味道更鮮美。你們說醬油的用處大嗎?

二、講解示範。

1、師“今天我們也來用醬油來試試好嗎?”幫幫熊媽媽的忙。出示大的麪包盤。

2、師:做麪包呀,還有一首好聽的兒歌呢,聽好了!

教師示範:拿出小棉籤,蘸一蘸,舔一舔,找個點兒轉一轉,轉呀轉呀轉呀轉。圓圓麪包做出來。一個圓圓的麪包烤好了,哇!好香啊!我都聞到香味了呢?你們聞到了嗎?”

3、師:要把麪包做得大大的、滿滿的才香,纔好吃。你們想不想來做一個?拿出小手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師幼再次共同聯繫)

4、發散思維,請幼兒想象。

師:香不香,你們聞聞。可是客人說他們喜歡吃各種不同樣的麪包。我們快想想辦法吧!(充分讓幼兒想象並說說圓形麪包烤完後會變出哪些不同的形狀樣子)後示範:

(1)“香香的麪包會變成什麼樣呢?看仔細哦!(畫線條)

(2)你們看我烤得麪包變成了什麼呀?”(太陽、毛球、小刺蝟)

(3)“你們想不想試一試?看看你的麪包會變成什麼?”(個別幼兒說或畫)

三、幼兒大膽作畫,巡迴指導。

1.出示逐一介紹做麪包的工具:棉籤、醬油、白紙、抹布

2.講解操作要求:

(1)先用棉籤蘸上醬油,(蘸一蘸、刮一刮、繞一繞,在紙上順時針畫圓做麪包。)

(2)麪包要烤得大大的,在麪包變變變時,添畫上有長有短的線條,變成各種不同形狀的麪包哦,這樣森林裏的小熊們纔會更喜歡哦!

(3)畫完將小手指在抹布上擦乾淨。

師:客人們好餓啊,我們一起來多做些各種各樣的麪包來送給他們,趕快行動吧!(走到座位邊上站着操作)

3.放音樂、幼兒作畫,隨機指導。

四、鼓勵評價。

師:麪包做好了,我們來放進大大的烤箱,烤麪包嘍!我們一起來看看都做了哪些麪包?(點評部分孩子的作品)

小朋友,你們的小手真靈巧,做出了許多美味的麪包,你最喜歡哪個麪包?(說說自己或同伴做的什麼麪包)現在我們一起來烤麪包吧!

師:麪包烤好了,聞聞想不想?讓我們趕緊供給客人吃吧!

師幼互動

結束:客人們,我們小麪包師做的麪包好吃嗎?麪包師們,下班時間到了,讓我們和客人說再見吧。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小班孩子年齡小,認知發展水平有限,生活經驗少,操作能力和中大班孩子有很大的差異,往往只對熟悉的事物感興趣。因此在選材上,我常常選用孩子生活中所熟悉的美術材料,來激發孩子從事創作的興趣。本次活動,我就採用了孩子平常看到、用過和吃到過的幾種材料,通過壓印的方法來裝飾圍巾。最後,通過“送圍巾”這一環節,來增進孩子關愛他人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各種印章印畫的方法來裝飾圍巾。

2、激發幼兒參與創作活動的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各種用白色絨布自制的圍巾(三角巾、方巾、長方巾)若干,各種顏色的水粉顏料,自制印章若干(稻草印章、蔬菜印章、布團印章、雕刻好花紋的蘿蔔山芋印章……)、電腦、音箱、磁帶,抹布等。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

1、寶寶們,你們看我今天和平時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啊?爲什麼?

2、天氣越來越冷了,我就自己用白絨布,做了一條花圍巾圍在脖子上,這樣既可以讓自己暖和,還可以把自己打扮得更加漂亮,我真喜歡這條漂亮的圍巾。(展示圍巾)寶寶們,你們喜歡我的圍巾嗎?

3、圍巾上這些漂亮的花、五角星、圓球是怎麼來的?你們知道嗎?(孩子自由講述。)

4、小結:告訴你們吧,圍巾上的這些美麗的花紋是我請印章寶寶幫忙打扮的、印出來的。

(給予孩子充分表達、講述的機會,這樣孩子可以通過回憶,並根據他們已有的經驗來再現自己平時美術活動所接觸、使用的材料,或運用的一些作畫方法。)

二、示範講解

1、咦,誰來了?(配班老師扮小熊出場)

師:和小熊打個招呼:“小熊,你好!”

(“小熊”:劉老師,你做的花圍巾真漂亮,我也想要一條。)

好啊,你等等,我馬上做一條送給你。

2、瞧,許多印章寶寶也趕來幫忙打扮,看看來了那些印章寶寶?

(稻草印章、蔬菜印章、布團印章、雕刻好花紋的蘿蔔山芋印章……)

3、示範:先取一條白圍巾放在桌上,然後請印章寶寶幫忙。看,稻草寶寶首先等不及啦,它先喝了口水,“撲通一聲”跳到白圍巾上,跳跳跳,跳跳跳,這邊跳跳,那邊跳跳,跳累了,休息一下。

山芋印章寶寶也等不及啦,它先喝了口水,“撲通一聲”跳到白圍巾上,跳跳跳,跳跳跳,這邊跳跳,那邊跳跳,跳累了,休息一下。

……蔬菜印章、布團印章、網袋印章等依次印畫。

4、圍巾做好啦,小熊,送給你吧!

(“小熊”手拿圍巾,開心地說:這花圍巾真漂亮,謝謝你,劉老師!不過……你能不能幫忙在做一些圍巾呢?我有許多好朋友,天氣冷了,它們一定也很冷,我想請你和你的寶寶一起幫忙在做一些,好嗎?)

5、寶寶們,你們願意幫助小熊嗎?(願意)

(用“幫忙”小熊的方法來引導孩子做圍巾,可以激發他們關愛他人的情感,從而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指導孩子均勻地分佈印畫圖案。

2、提醒孩子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的整潔。

(操作過程中,給予孩子自由選擇材料的機會。)

四、講評展示:

1、寶寶們們真能幹,打扮出了這麼多漂亮的花圍巾。咦,小熊在幹什麼呢?喲,它正圍上花圍巾在進行時裝表演呢!一起去看看吧!(電視機放《時裝表演》)

2、寶寶們,小熊邀請我們一起去表演呢,來,用圍巾打扮一下自己,和小熊一起來表演吧!(放音樂:時裝表演)

3、把圍巾送給小熊的朋友。

(“時裝表演”這一環節,既可以讓孩子向同伴展示自己的作品,又可以通過表演來激發他們對創作活動的興趣,有一種成就感。)

活動反思:

本次美術活動以其獨特的“趣”——材料的多樣性,既滿足了幼兒盡情表現的慾望,又激發了幼兒的創作之趣。孩子在活動中,他們運用這些平常生活中常見的稻草、山芋、蔬菜、布團、網袋等,通過獨特的藝術語言(形狀、色彩等)塑造具體客觀的形象——“圍巾”,來感受用美術與別人交流的喜悅,並獲得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一種因自我肯定而產生的愉悅感。從而,使他們感到參與趣味美術創作完全是一種遊戲,一種能獲得快樂的活動。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幾對同類色:大紅和粉紅、桔黃和淡黃、深綠和淡綠、深藍和淡藍。

2、初步嘗試用漸變色印染。

3、激發幼兒對色彩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認識大紅和粉紅、桔黃和淡黃、深綠和淡綠、深藍和淡藍,能正確叫出它們的名稱。

2、顏色寶寶卡片8個;磁帶、錄音機。

3、幼兒人手一個“顏色寶寶”胸飾;每組大紅和粉紅、桔黃和淡黃、深綠和淡綠、深藍和淡藍的顏料各一份;人手一支毛筆、一張紙巾。

活動過程

一、配同類色。

1、教師:今天許多顏色寶寶來到我們小(1)班,看,有哪些顏色寶寶,幼兒集體念。

2、教師手中拿一個“紅寶寶”:“來了一個紅寶寶,它說:我的好朋友跟我長得很像,看一看,這裏誰和我長得最像,請你們來幫我找一找。”幼兒找到粉紅色。“好朋友,手拉手,抱一抱。”教師演示兩個寶寶的動作。

2、用同樣的方法找到另三對同類色。

二、觀察印染手帕的方法。

1、教師出示範例:看,顏色寶寶跳到了手帕上,他們把手帕打扮的多漂亮呀!它們是怎樣打扮得呢?

2、教師示範印染手帕的方法。

教師:這麼漂亮的手帕是怎麼裝飾出來的呢?我們來看一看。

將正方形的餐巾紙對摺三次成三角形——將對摺好的餐巾紙的各個部位分別蘸一下顏色——輕輕地打開。

三、幼兒集體回憶印染的步驟,討論需要注意的地方。

1、蘸顏料的時間不能太長。

2、印染後打開時要輕輕地、慢慢地。

四、幼兒染手帕,教師指導

1、鼓勵幼兒大膽印染。

2、給能力弱的幼兒適宜的幫助。

3、鼓勵幼兒在打開時不怕困難,堅持做完一件事。

五、作品展示。

1、將幼兒作品平放在桌子上,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並說說喜歡哪一幅作品,爲什麼?

2、爲喜歡的作品獎一個獎牌。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作畫讓幼兒瞭解砂糖桔的另一個特點。

2、知道經過烘烤砂糖桔汁可變顏色。

3、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砂糖桔棉花棒數根白紙若干蠟燭若干小碟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剝砂糖桔

讓幼兒動手剝砂糖桔,將砂糖桔汁擠在小碟子裏。

二、作畫

1、讓幼兒用棉花棒蘸砂糖桔汁,在紙上畫簡單畫。

2、畫幹後再把畫紙放在蠟燭上烘烤,這時紙上的圖案就顯出來了。

三、展示作品

教學反思

砂糖桔的汁可以作畫,從而激發幼兒對作畫的興趣;在烘烤的過程中幼兒也瞭解了烘烤的技巧雖然幼兒不能做這一工作,但他知道經過烘烤桔子汁可變顏色。在教師烘烤畫的過程中讓幼兒分享畫面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