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錦集七篇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錦集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1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錦集七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1、設計思路

老奶奶有許多好聽的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場大病,病好後就不能說話了。爲了把故事講下去,聰明的老奶奶把故事全包進了糉子裏,並在小動物們的幫助下開始尋找吃了糉子會講故事的小朋友……

優美的故事娓娓道來,不禁引發了孩子們對糉子的美好向往,也同時激發了他們學語言、講故事的願望。

2、活動目標

(1)聽故事,理解老奶奶讓大家“吃了糉子講故事”的美好願望。

(2)樂於參與傳話、詞語接龍等語言遊戲,體驗聽說的樂趣。

3、活動準備

圖畫書、PPT課件

自制大糉子兩隻:一隻用來“傳話”,一隻用來“接龍”

糉子糖若干

4、活動過程

(1)經驗回顧,引發興趣

出示封面:

一吃過糉子嗎?糉子裏有什麼?

一聽說過包着故事的糉子嗎?今天就來聽一聽《糉子裏的故事》。

(2)傾聽、理解故事情節

①包糉子(出示第1~5頁):

一生病前,老奶奶有什麼本領?

一老奶奶爲什麼要包糉子?她有什麼願望?

小結:原來,老奶奶的願望是:吃吧吃吧,吃了糉子講故事。

②吃糉子(出示第6~1 2頁):

一誰吃了老奶奶的糉子?它會講故事嗎?

一學學小動物吃了糉子後的樣子。

小結:小動物們雖然吃了糉子,但是它們不會說話,所以不會講故事。

③講故事(出示第1 3~22頁):

一小動物用什麼辦法找來小姑娘吃糉子?

一小姑娘吃了糉子後怎麼樣?

小結:小動物們爲老奶奶引來採蘑菇的小姑娘,小姑娘吃了一個又一個糉子,講了一個又一個故事。

④完整欣賞故事:

一小姑娘帶着一肚子的故事回家了。如果你是小姑娘,你回家後會做什麼呢?

(3)遷移運用,開展遊戲

一老師這裏有幾隻大糉子,我們一起來吃糉子講故事吧!

①(拆開第一隻糉子。)傳話遊戲:

玩法:將幼兒分成兩組,將詞組傳給每組的第一個,幼兒依次傳話至最後一個,公佈答案,比比哪組傳的準確率高,哪組便獲得品嚐糉子糖的機會。

規則:傳話者要附在聽者耳邊傳話,聲音不能響但應清晰;聽話者要仔細傾聽傳話內容,儘可能正確模仿並傳遞。

②(拆開第二隻糉子。)詞語接龍:

玩法:將幼兒分成兩組,教師說出詞組後,由兩組幼兒輪流依次接龍,直到接不上爲止,接上的一組可獲得品嚐糉子糖的機會。

規則:詞頭接詞尾,可同音相接。

(4)延伸活動

一你們吃了糉子也練了講故事的本領,這裏還有最後一隻糉子,裏面有許多好聽的故事。老師把它放在區角里,下次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試試一邊吃糉子,一邊故事接龍哦。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生活活動:

1、進一步引導幼兒熟悉新活動室、寢室、盥洗室等,認識新的標誌,提醒幼兒遵守新的常規。

2、鼓勵幼兒主動結交新朋友,享受與新朋友一起遊戲的樂趣。

活動目標:

1、明確大班值日生的分工,勞動內容及工作順序。

2、知道應該認真做值日,有任務意識和責任感。

3、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爲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活動準備:

1、建立自然角、動物角。

2、餐具、文具、值日表、氣象記錄表等。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回憶中班值日內容,討論大班值日內容。

2、逐一討論各組值日內容、工作順序即怎樣做。教師做示範。

3、按組分工,確定任務和職責。

4、出示值日表,向幼兒介紹怎樣使用。

5、值日生上崗:氣象員記錄天氣並向小朋友預報;飼養員餵養小動物;衛生員檢查飯前洗手情況,負責餐前、餐後擦桌等清潔工作;播音員報告新聞並表揚班上的好人好事等。

戶外活動:

學習啞鈴操。

重點指導幼兒聽音樂跟上節奏做動作;在隊形變換時,能記住自己的位置;初步學會動作。

區域活動:

棋類區:指導幼兒學習下圍棋,知道:(1)兩個人依次下棋子,(2)棋下在十字線上(3)學習吃子。

活動反思:

升入大班,幼兒的情緒狀態明顯比小班好許多。他們很高興,又與同伴一起快樂的活動學習,同伴之間總有說不完的悄悄話,從他們內心發展的角度上來說,他們懵懂的心靈漸漸長大,所以更渴望別人關注他們,瞭解他們,更需要交到很多的好朋友,所以我們設計了這個主題-------我做哥哥姐姐了。

在教學活動中,幼兒都能積極參與,通過語言活動:《我升中班了》、《被澡盆卡住的熊》、《吹牛大王》和《讓我自己來吧》、《我做哥哥了》、《我來幫助你》,日常的交往中嘗試着友好的和同伴相處;在後面的友情辨析中能準確快速的評判出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行爲的.對與錯。

我們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幼兒主體性,在“給老師的祝福”中,幼兒把對老師的話讓爸爸媽媽記錄下來佈置在主題牆;還自己動手來製作主題環境,如“朋友手拉手”,主題牆的上面是各種歡快表情,手拉手的好朋友,都是小朋友們自己通過繪畫、塗色到剪下來,生成的一組孩子們與老師手拉手,心連心的畫面,也是呼應了我們這個主題的思想。

在值日生勞動方面孩子們也都樂意爲集體服務,擦桌椅、分碗筷積極主動。但個別幼兒做事不夠細心、耐心,需要家園配合加強勞動技能的指導,並鼓勵幼兒學習分工合作。

主題活動在繼續,孩子們對主題的瞭解在深入,這就需要老師的輔助更具體,家長的指導更專業化,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活動能夠進入高潮,主題活動也讓我們充分感受到家園合作帶來的巨大作用,家園合作使我們的活動、我們的班級更添生機也使幼兒園、幼兒和家庭走得更近。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練習幼兒的躲閃能力。

幼兒能自主結隊進行遊戲,學會與他人協作,提高團結協作能力。

鼓勵幼兒積極參與遊戲,體驗遊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將遊戲者分爲人數相等的兩隊,各隊成縱隊,後面的人摟着前面人的腰。兩隊各選派一人到另一隊做排頭,即“龍尾”。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幼兒進行隊形、隊列練習,由一路縱隊走成六路縱隊,站成做操距離。

練習:立正、稍息、原地踏步等動作,訓練幼兒遵守規則意識。

2、引導幼兒跟着老師一個一個地走成一個皮球、小蝸牛然後再走成一個大皮球。

二、基本活動。

教師交代遊戲名稱和玩法,今天我們玩一個遊戲,名字叫龍頭咬龍尾,當教師發令後,“龍頭”要追趕排在末尾的“龍尾”。“龍身”和“龍尾”要擺脫“龍頭”的追逐。若“龍頭”拍着“龍尾”,“尾”即離隊。排在最後一人做“龍尾”。遊戲繼續進行。在規定時間內,“龍頭”拍着“龍尾”的人數少的一隊獲勝。

注意:“龍頭”不能衝散“龍身”,“龍身”上的人,不能脫手。如脫手,從該處算起,後面的人均爲被“咬”住。“龍身”上的人,不得將“龍頭”拉到另一方向,妨礙其“咬”“龍尾”。

三、放鬆活動

玩遊戲玩累了,我們一起拍拍手,擺擺頭、扭扭腰、甩甩手臂好嗎?一二拍拍肩、三四拍拍腿、

五六甩甩手、七八扭扭腰。

教學反思:

爲了讓活動更有趣,能充分調動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發展他們主動創編的能力,我設計了遊戲,讓孩子體驗快樂,大膽表現。同時讓孩子的藝術能力在大膽表現過程中發展起來。整個活動在愉快的遊戲中自然結束。

小百科:龍的形象最基本的特點是“九似”,具體是哪九種動物尚有爭議。傳說多爲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而這些已經是晚期發展而來的龍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龍而言更加複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豐富幼兒有關小草的知識,初步瞭解小草對人類生活的利與弊。

2、利用小草進行編制創作活動,體驗創造樂趣,培養創新能力。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學習觀察的技能。

4、加深對草的感情,培養幼兒愛護草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及良好習慣。

5、向幼兒介紹一些對人類有危害的草。

活動準備:

1、活動前選好活動路線,選擇安全適宜的活動場地。

2、每人一把小鏟子、一個塑料袋和口稍大的瓶子。

活動過程:

一、草的特徵

1、帶幼兒來到活動場地後,讓幼兒自由地在周圍的草地上玩一玩、看一看、說一說小草長在哪裏,是什麼顏色的,氣味如何?

2、請幼兒用手摸一摸、赤腳踩一踩、跺一跺、跳一跳有什麼感覺?

3、請幼兒在草地上找出自己知道名字的草,並藉助鏟子把它連根拔起來。

4、小朋友互相介紹自己認識的草的名字以及根、莖、葉的特點。(教師可給適當的提示)

5、讓幼兒再找出自己不認識的草,去請教別人。如果大家都不知道,可以把它放在塑料袋中帶回家問家長或其他人。

6、鼓勵幼兒在草地上自由玩耍,引導他們從草的顏色、氣味、形狀、大小等方面進行觀察。(小草葉子容易受傷,小朋友要注意保護他們)

7、討論怎樣保護它:草對人類很重要,你願意保護它嗎?你想怎樣保護?你看到過別人破壞過它嗎?看到了該怎麼辦?

二、草的作用

1、請養過家禽、家畜的小朋友說一說家禽、家畜每天吃的是什麼飼料,草還可以做哪些動物的食物?

2、請幼兒拔一根草,並說一說什麼感覺(費勁)然後讓幼兒在草地上和泥地上分別取一些土,講一講從哪裏取土更容易些,原因是什麼,從而使幼兒知道小草具有固土的作用.

3、讓幼兒仔細觀察並捏一捏,草地底下的土和泥地的土有什麼不同?(溫度不同)。引導幼兒想一想,雨後泥地上的水和草地裏的水哪個最先蒸發掉?原因是什麼?從而使幼兒明白,小草不但能固土還有蓄水、防止水分流失的功能。

4、引導思考:除了野草外,人們爲什麼還喜歡種草坪,這兩種草有什麼不同?

5、讓幼兒思考一下,如果大地上沒有一根草會是什麼樣子,。進一步使幼兒瞭解到小草還具有淨化空氣、美化環境的本領。

6、簡要向幼兒介紹小草還可以當燃料、製造肥料以及有些草還能做藥材的知識。

三、草的害處

1、請幼兒觀察周圍的田野,說一說什麼地方的草多?什麼地方的草少或沒有草?爲什麼?幫助幼兒理解草對人類生活有許多好處,但草的生長也需要陽光、空氣、水份和養料,所以,莊稼地或花園裏草多 了,就會影響莊稼和花的生長。

2、向幼兒介紹一些對人類有危害的草,提醒幼兒在生活中注意安全。

四、利用草進行創作活動

1、指導幼兒採集各種小草、野花等在平地上擺出自己喜愛的畫面,利用自帶的瓶子嘗試簡單的插花、插草藝術,同伴間可以邊擺邊交流,互相學習。

教師和幼兒一起收集各種小野花,結合形狀各異的草葉、草莖等製作花環、花鏈、花籃、胸花等小裝飾品。引導幼兒充分利用小草的不同特點進行草墊、草辮、草鞋、草繩、小動物等編織創作活動。鼓勵幼兒自由走動,互相觀摩,比一比誰編織的種類最多、最漂亮。

2、請幼兒把自己喜歡的野花、草葉等收集一部分放在塑料袋中,帶回幼兒園進行拓印、粘貼活動。

活動反思:

孩子在活動中能隨老師認真觀察,他們很快發現草地上的小草靠近裏面的長的茂盛又很綠,而靠近路邊的則是長的小和稀少,當問到草地上的小路是怎麼來的?孩子們的回答是各種各樣的。

另外,孩子們對於草地上的垃圾也很關注,他們甚至認爲是垃圾太多了與我應孩子的要求請他們到草地把垃圾揀乾淨,他們一會兒就把草地上的垃圾揀乾淨了。

小百科:草是一般是指草本植物(Herb),是一類植物的總稱。並非植物科學分類中的一個單元,與草本植物相對應的概念是木本植物。人們通常將草本植物稱作“草”,而將木本植物稱爲“樹”。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多種抗寒的方法,懂得冬天的自我保護。

2、關愛過冬的小鳥,爲小鳥製作溫暖的家。

3、體驗助人爲樂的愉悅和溫暖。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各種廢舊物品:樹葉、棉花、報紙、舊掛曆、碎布片、花生殼、開心果殼等。

3、剪刀、透明膠、糨糊、膠棒。

4、5個鳥窩模坯。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教師:“今天你們冷不冷?你是用什麼方法讓自己變暖和的?”幼兒講述。

2、教師播點課件

教師:“剛纔你們說了很多讓自己變暖和的方法,有一隻小兔也想來介紹它是怎樣讓自己變暖和的,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它的方法是不是和你們一樣。教師播放課件。

3、教師小結。

教師:“我們已經知道了許多讓小兔子變暖和的方法,那你們也可以用這些方法讓自己變暖和,現在還怕冷嗎?”。”

二、出示信。

教師:“今天早晨一大早,我收到了一封信,我們一起來看看是誰寫來的。”教師讀信。

教師:“爲了歡迎小鳥的到來,我們要用自己靈巧、能幹的小手,還有這些廢舊物品做一件禮物送給它,好嗎?那我們送什麼給它好呢?”幼兒討論。

三、幼兒操作。

1、教師:“你們在家時爸爸媽媽給你們準備了溫暖的家,在幼兒園有老師爲你們準備了溫暖的教室,還帶領你們一起鍛鍊身體,小鳥有沒有溫暖的家呢?

教師:“小鳥要到我們南方來,天氣這麼冷,它沒有一個溫暖的家可不行,那今天我們先送給它一個溫暖的家,好嗎?”

2、教師提出要求,幼兒分組操作。

教師:“老師爲你們準備了“家”的模型,還有許多廢舊物品,我們就利用這些東西爲小鳥做一個溫暖的家,四個人爲一組,先商量一下,用什麼材料做,然後大家一起動手製作,你們讓這個家既要溫暖,還要裝飾的漂亮。等你們做好了之後,請一位代表來說說你們是怎麼做的,用過了的垃圾要放在空的小簍子裏。”

3、展示作品。

教師:“誰來說說你們爲小鳥準備的家,它用什麼材料做的?”

四、教師小結。

教師:“這次的禮物——溫暖的家,小鳥肯定很喜歡,它住在裏面一定很暖和,老師代替小鳥謝謝大家了。”

教師:“當你幫助了小鳥,小鳥很開心,你的心裏怎麼樣?”

教師:“今天我們不僅知道了許多讓自己變暖和的方法,讓我們的身體能變暖和,還幫助了小鳥,心裏也覺得很溫暖。那麼我們把些家掛到外面的樹上去,小鳥來了就能住到溫暖的家裏去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遊戲目的:

培養幼兒動作的協調性。

使幼兒學會用肢體動作配和遊戲的玩法。

通過活動幼兒學會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遊戲方法:

兩人一組,手拉手相對站立,念兒歌邊左右擺動雙手,念至兒歌最後一個字時兩人同時翻身。

遊戲規則:

兩手拉緊不能鬆開。

建議:

1.小班幼兒可先轉體180度,背對背站立,準備一下再轉180度,面對面站立,這樣繼續進行。

2.中、大班幼兒可連續翻。

3.此兒歌用上海方言念,趣味更濃。

附兒歌炒炒炒,炒黃豆,噼嚦啪啦翻跟斗。

活動反思:

原本枯燥的動作練習,以炒豆子的遊戲形式組織起來,幼兒比較感興趣,使 活動更加生動,幼兒成了一粒粒小豆子,讓幼兒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間,也更願意 參與到活動中來,在遊戲中幼兒能更專注的進行動作的練習。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提高幼兒動作的靈活性、協調性和平衡能力,促使幼兒身體兩側肌肉力量的協調發展。

2、培養幼兒互助、友愛、勇敢、合作的品質及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分兩組,每組一輛小三輪自行車,用彩色紙裝扮一下,看哪組的自行車漂亮。

2、繞障礙騎車:在活動場地上有間隔地放置一些皮球或畫一些標誌(動物圖案等),幼兒排好隊,一個接一個地騎車繞過障礙。在每個幼兒掌握了要求、騎車基本熟練後,可開展小組比賽,看哪組騎得好又快。

3、合作推車比賽:每組兩個幼兒,一個坐車握把、腳放在踏板上但不準驅動;另一個在後面推動小車,二人合作,比賽哪組騎得好且快。根據情況交換角色。

【活動建議】

1、提醒幼兒注意安全,同時要勇敢。

2、可以騎、推相結合,也可以三人一組(一人騎、兩人在後推)展開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