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八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八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設計背景

每週星期一我們都升國旗,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徵,但幼兒並不理解。幼兒喜歡唱歌,有較強的表現慾望,在學唱兒歌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有目的地唱和觀察,在唱歌的同時,瞭解和認識國旗,有機地融合各領域內容,提高幼兒的音樂感受能力,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和成長。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歌曲旋律、歌詞,學唱歌曲。

2.感受歌曲旋律美。

3.讓幼兒瞭解和認識國旗,增強幼兒“我是中國人”的自豪感,培養幼兒的愛國情懷。

4.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5.能愉快地參與集體演奏活動。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熟悉歌曲旋律、歌詞,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

1. 電子琴

2. 自制課件

3. 國旗、紙和筆

活動過程

一、練聲

要求:小朋友們要學會輕聲地跟着琴唱,注意音準和節奏。

二、瞭解國旗的特點,爲唱歌作準備。

1.國旗是什麼顏色的? 上面有什麼 ?

2.五顆星星是什麼顏色的 ?

3.你在哪裏看到過國旗 ?

4.看到國旗時,你心裏有什麼感覺 ?

三、教師範唱

四、欣賞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詞內容。

五、播放課件,傾聽歌曲,結合畫面,幫助幼兒進一步熟悉歌詞。

六、學唱歌曲

教師邊彈琴邊帶領幼兒歌唱,老師有意識地用肢體動作給予提示。

七、再次欣賞歌曲

聽旋律拍手,熟悉旋律。

八、表演唱

九、活動延伸部分

教師發給幼兒紙和筆,在音樂伴奏下,畫出心中的國旗。

教學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我出示國旗讓孩子們來認識國旗。我還讓幼兒討論國旗是什麼樣的,引導幼兒掌握歌詞。我也注重發揮孩子們的參與能力,讓孩子們自己解決活動的困難,這樣孩子們才能真正的理解歌曲,在活動中學到知識。通過這節活動課,孩子們感受到國旗的美麗,知道了祖國的偉大,增強了“我是中國人”的自豪感,培養孩子們的愛國的情懷,但老師沒有對幼兒的表現進行有效的總結和適時的表揚,有些幼兒可能跟不上節奏,在教幼兒拍手時,有些幼兒拍得不對,今後我要注意學生個體的差異。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學習看各種形式的指揮,演奏打擊樂器。

在活動中體驗打擊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三種顏色的絲帶(紅、金、綠)。

若干小型打擊樂器(木質、金屬、皮質類)

音樂搖籃曲、粉刷匠。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出示三類樂器:皮質類樂器、金屬類樂器、木質類樂器。

師:"今天朱老師請來了三種樂器到我們班來做客,請小朋友看一看它們是誰?它們屬於哪一類樂器呢?"

2、幼兒圍成半圓傳遞樂器。

二、遊戲彩色絲帶

1、出示三種顏色的絲帶與樂器做朋友(紅、金、綠)。

師"今天朱老師還帶來了三種顏色的絲帶,小朋友看一看是哪三種顏色的絲帶,它們也想和樂器做朋友,請小朋友商量一下,你們一組想和哪種顏色絲帶做朋友。

2、絲帶跳舞了。

(1)、介紹遊戲規則師:"絲帶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樂器做朋友,它們非常想跳舞,當它在空中跳舞的時候,樂器朋友就要爲它伴奏,當絲帶落地的時候,樂器朋友就要停止爲它伴奏。

(2)、教師將不同的顏色輪流地拋向空中,相應的樂器朋友就要輪流伴奏。

(3)、教師將兩種或三種不同的絲帶拋向空中,相應的樂器一起爲它伴奏。

三、遊戲彩色圈

師:"絲帶還帶了一個更好玩的遊戲,小朋友你們想玩一玩嗎?

介紹遊戲規則師:"絲帶在地上圍成了三個小圓圈,當朱老師跳到哪個圓圈的時候,樂器朋友就要爲它伴奏,朱老師跳幾下,樂器朋友就要爲它演奏幾下。

四、欣賞音樂搖籃曲

師:"絲帶和樂器朋友都累了,它們想休息了。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與音樂有關的活動,在活動中充分獲得愉悅和美感;

2、創造性地用聲勢、聲音表現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3、鼓勵幼兒能夠根據音樂穩定地表現節拍。

4、啓發幼兒按照原歌詞的結構,創編新歌詞並演唱;

5、通過圖片理解歌詞內容,並能根據歌詞內容展開大膽的想象。

活動準備

1、頭飾:蝴蝶

2、錄音機、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在樂曲《問候舞》的伴奏下,幼兒愉快自由地進入活動室。

(兩個小朋友手託手,跑跳步進入活動室,並根據音樂的變化創造、表演聲勢動作。)

2、發聲練習(C、#C、D、#D、E、F)

12 34 5-|54 32 1-|12 34 5-|54 32 1-|

小貓怎樣 叫?喵--- 喵--- 喵— lv lv lv lv lv lvlv lvlv lv.

小鴨怎樣 叫?呷--- 呷--- 呷—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1— 2|3— 4|5— 6|5— —|5— 4|3— 2|1— 3|1— —|

河 裏 小 魚 遊 啊 遊, 搖 搖 尾 巴 點 點 頭。

3、隨前奏用最好聽的聲音表演唱《蝴蝶歌》,問:“這首歌叫什麼名字?”

(12 34 5 5|i 76 5-|4 44 3 3|22 22 1-|)

4、用聲勢、身體各部的動作表現音樂節奏。

感受音樂,用身體當樂器(拍手、跺腳、拍腿、捻指等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節奏,鼓勵每個幼兒創造不同的表現形式,並請每一個幼兒展示,然後老師哼樂曲每個幼兒按順序各表示一小節,教師給予適當地鼓勵和引導。

(12 34 5 5|i 76 5-|4 44 3 3|22 22 1-|)(我 們到 這裏 取 樂 器)

5、隨音樂有順序地自選樂器,用樂器表現穩定地節拍,感受不同樂器所表現的不同感覺。

(12 34 5 5|i 76 5-|4 44 3 3|22 22 1-|)(請 你把 樂 器 輕輕 放下 去)

6、用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引導幼兒分組、分形式演唱(合唱、伴唱),引導幼兒用哼鳴等聲音表現形式來組合演唱。

四、活動結束

隨音樂送樂器……

活動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我最大的收穫就是覺得新課標的理念得到了進一步的實施。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交流討論等學習方式已經走進我們每節課中。課堂教學中真正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想、聽、說、練中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得到了體現。尤其是學習精讀課文時,從讀到思考問題再到畫批直至最後的寫感受,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老師創設情景,激勵褒獎,爭取賞識每位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收穫,都得到發展。上完課後真的覺得自己在教態、教法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

如: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爲學生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始終以小蝴蝶花的身份來學習課文,體會和感受小蝴蝶花情感的變化,同時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問題,讀中感受語言,讀中體驗感情,讀中品味語言,進而形成了獨特的感受,受到情感的薰陶。教學過程中,我緊緊抓住描寫小蝴蝶花前後情感變化的語句,讓學生進行對比讀,聯繫上下文找聯繫,找變化,思考變化的原因,從而認識到每一個人都擁有一份獨特的美,有了自知之明才能做到不以自己的長處而驕傲,又不因自己的短處而失去自信。在理解小蝴蝶花由驕傲到自餒的情感變化時,我用課件出示她驕傲時說的話和自餒時的心裏想法,讓學生來對比讀,思考小蝴蝶花怎麼會有這麼大的情感變化?學生當時的發言非常精彩,有的說:“因爲小蝴蝶花和普通的小草比,算是漂亮的,有優點的。可是要和那些名花奇葩比起來就不起眼兒了,好像沒有優點了。”有的說:“小蝴蝶花看到那些名花奇葩,就頭昏目眩了,想不到自己有什麼美麗的地方,開始不相信自己了,所以她就會自餒。”從學生的發言可以看得出,他們已經懂得“不以自己的長處而驕傲,又不因自己的短處而失去自信”的道理。這樣聯繫課文內容,把前後重點句子對比起來理解,使課文內容以一種動態的滾動的方式出現,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分析、理解能力,有利於學生創新品質的形成,更有效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中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是段落的教學。在教學中,揭示課題後我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課文講了小蝴蝶花怎樣的故事”,這是對課文整體內容的把握,也就是篇的教學。緊接着我讓學生默讀思考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小蝴蝶花驕傲的?仔細閱讀描寫小蝴蝶花驕傲的段落,邊讀邊思考她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感變化?用波浪線畫出相關的詞句。這是段的教學和訓練,是本節課的重點部分,也是三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目標。這種由篇到段的教學,適合中年級教學特點,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有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教學中,由於工作經驗不是特別豐富,還存在着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教師面對學生課堂上臨時生成的問題,還不能夠發揮教學機智,巧妙引導。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考慮還不夠細緻、全面,導致效果不是很好。這些不足都是我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應該努力改進和完善的。

儘管自薦課活動已經結束,但是我的教學研討卻沒有停止,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多一些交流,多一些探討,讓我的課堂爭取做到堂堂有進步,處處有驚喜!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和表現歌曲中人物情緒的變化,學習用兩種不同的唱法來演唱歌曲前後兩部分。

2、根據歌詞內容按樂句創編表演動作。

3、體驗與同伴合作歌曲的快樂,積極地用表情、動作和眼神與同伴交流。

4、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理解歌詞,用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5、在對唱的過程中注意傾聽同伴的聲音,及時接唱。

活動準備:

拉拉勾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小黃人故事導入與幼兒打招呼——他們吵架了——問幼兒如何和好——看他們兩怎麼和好的(引拉鉤)

Ps:強調是好朋友

二、欣賞歌曲、情感體驗

1、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關於拉鉤的歌曲,大家聽聽歌曲裏講了什麼?——教師彈唱歌曲

2、詢問幼兒歌曲講了什麼——提問:“這兩個小朋友怎麼了?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呢?你怎麼看出他們生氣了?那麼他們後來怎樣了呢?和好了嗎?你是怎麼看出來他們和好了?”

3、邊播放歌曲邊看PPT,驗證幼兒答案

4、分段字唱,把握歌曲的情緒變化。

第一段:師:假如你真的生氣了,你的好朋友也生氣了,你們會怎麼樣?想一想第一段是唱得快一點還是唱得慢一點?重點兒唱還是輕點兒唱?(唱時音調要遲緩些,“理”和“睬”兩個字唱的要短而有力,休止符準確,突出不理不睬的情緒。)

第二段:師:你現在和朋友和好了,一開始有點兒不好意思,該怎樣唱?後來已經和好了,你心裏覺得怎麼樣?這時應該怎樣唱?(唱時速度較第一樂段稍快,聲音要親切,表現生氣後又做好朋友的愉快情緒。)

5、整體跟唱分別採用集體無伴奏跟唱,要求幼兒節奏準確,並用自然的聲音有表情地唱,同時要求幼兒咬字清楚。

三、音樂表演運用簡單動作表演唱,請幼兒自由選擇夥伴兩兩一組嘗試爲歌曲配上簡單的動作,教師對幼兒進行個別指導,把生氣和高興的表情表現出來。重點創編動作:生氣、不理睬、翹嘴巴。

四、活動結束

討論:“和小朋友怎樣才能做到每天都是高高興興的呢?”“團結友愛。”除了拉拉鉤能使兩個好朋友和好外,還有什麼辦法可讓兩個和好?孩子們自由的討論並能將想到的答案用到歌詞中。如:你伸出雙臂我伸出雙臂抱一抱我們又做好朋友。通過創編歌曲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能力和創作能力。

活動反思:

音樂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導“讓幼兒主動學習,讓孩子成爲學習的主人”已成爲教育工作者的共識。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學的歌唱活動中發揮孩子的主體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和富有兒童情趣,是人們常常遇到的一個問題。本活動意在打破傳統單一教學模式,通過師幼互動,運用形象生動的音樂圖譜及節奏圖、以鼓勵、賞識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幼兒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音樂教育不是用說理的方法,而是通過幼兒對音樂的審美感受,陶冶情操,豐富幼兒感情,啓迪幼兒智慧,培養良好的個性。在教學活動中我主要採取了整體教唱法、情緒感染法和節奏朗誦法。

第一種方法整體教唱法,整體教唱是把歌曲作爲一個完整的形象呈現在幼兒面前,幼兒也把它作爲一個完整的形象來接受的,這樣幼兒容易進入歌曲特定意境,引起幼兒一定的情感體驗帶着感情演唱。整體教唱法比較適合音樂藝術的特點。

第二種方法是節奏朗誦法,主要在學習理解歌詞的環節運用。這是幫助幼兒掌握歌曲節奏和記憶歌詞的既簡單又有效的方法。

第三種是情緒感染法。

新大綱要告訴我們藝術是情感啓迪、情感交流、情感表達的良好手段,是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幼兒在音樂活動時很容易受到情緒的感染。運用情緒感染法在引導幼兒欣賞歌曲的過程中起到了示範榜樣的作用。以上幾種教學方法在活動中交替使用、相互補充,使教學活動動靜交替。注意發揮了音樂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視了幼兒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另外,由於這首歌曲表現的是兩個小朋友從一開始的“你也生氣了,我也生氣了……”到後來的“拉拉勾……”這一故事情節,本身就具有遊戲情節性,如果教師在教學活動設計時能始終都讓幼兒沉靜在表演遊戲的快樂之中,效果會更好。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大班音樂教案《會變魔術的繩子》含反思適用於大班的音樂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藉助繩子大膽想象,能與同伴合作創編歌詞,初步學唱歌曲,嘗試用連貫優美、活潑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體驗繩子帶來的樂趣,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音樂《會變魔術的繩子》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嘗試用連貫優美、活潑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2、藉助繩子大膽想象,能與同伴合作創編歌詞。

3、體驗繩子帶來的樂趣。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願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師教學圖譜一套;

2.幼兒創作圖譜若干;

3.人手一根繩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每人準備了一根繩子,就在你們的椅子底下,請把它拿出來,你們喜歡嗎?

(二)學習歌曲。

1.簡單瞭解繩子的特徵。

(1)幼兒觀察:繩子是什麼樣子的?引導幼兒從長短、粗細、手感等方面觀察。

師:看一看,你手裏的繩子是什麼樣子的?

師:你還看到繩子是什麼樣子的呢?

師:對,繩子細細長長的象什麼呀?

師: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呀,那細細長長的繩子摸上去有什麼感覺呢?

師:對,摸上去有些粗糙。

(2)小結:這細細長長的繩子它還會變魔術呢。

(3)教師簡單示範用繩子變出蝴蝶。老師用繩子變出了什麼?你們想不想去試一試?鼓勵幼兒用繩子去擺一擺,變一變,說一說。

2.幼兒操作:用繩子變魔術。

你用繩子變出了什麼?教師用圖記錄幼兒變出的圖形,如小魚、山、池塘等。

師:你用繩子變出了什麼?

3.教師示範演唱歌曲,介紹歌曲名字《會變魔術的繩子》。

師:你們真會動腦筋,用繩子變成了這麼多的東西,真有趣呀,老師還想把你們變魔術的事情編成一首好聽的歌曲。

(1)教師從幼兒變出的圖形中任意選擇出兩幅圖進行歌曲創編活動。

我把變出的蝴蝶和小魚編進歌曲裏去,歌曲的名字就叫做"會變魔術的繩子"。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教師示範演唱。如:小小繩子,細細長長,會變魔術,多麼神奇。變出蝴蝶多麼有趣,變出小魚多麼有趣。多麼有趣,啊哩羅。

4.教師再次示範演唱歌曲。

師:你聽到了哪些好聽的話?

師:你聽到了一句完整的話,你的小耳朵真靈。

師:你知道什麼是阿里囉嗎?表示什麼意思呢?

師:是呀,高興的時候讓我們一起喊一聲:阿里囉。教師帶領幼兒學一學阿里囉。

師:對,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小小繩子的歌曲。

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圖譜,並結合圖譜整理歌詞。

5.結合圖譜,集體練唱歌曲。

(1)教師指圖帶領幼兒一起演唱。

(2)提醒幼兒聽好音樂節奏,有表情地再次演唱。

6.嘗試用連貫優美、活潑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1)師出示波浪線:這是什麼符號?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師:你知道波浪線表示什麼意思嗎?唱的'時候應該怎樣呢?

師:你說的很好。什麼樣的聲音纔是溫柔連貫的呢?演唱時速度應該怎樣?音量呢?

師:那就讓我們用溫柔連貫的聲音,用慢一些的速度來唱一唱。教師帶領幼兒嘗試用溫柔連貫的聲音演唱"小小繩子,細細長長,會變魔術,多麼神奇"這一句。

師:繩子變出了蝴蝶和小魚,你們開心嗎?那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聲音來唱呢?

(2)師出示曲折線:這是什麼符號?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師:你的想象力很豐富,它是曲折線。那表示演唱的速度、音量應該怎樣呢?

師:那就讓我們用活潑、歡快的聲音來唱一唱。教師帶領幼兒嘗試用活潑、歡快的聲音練習"變出蝴蝶多麼有趣,變出小魚多麼有趣"這一句。

(3)教師帶領幼兒嘗試用連貫優美、活潑輕快的聲音完整演唱歌曲。

7.嘗試用對唱的方法練唱歌曲。

師生對唱:教師和幼兒分句對唱

師:你們想不想和老師合作啊?那老師先唱粉紅色部分,你們唱藍色部分,黃色部分大家一起唱。(交換)

(三)創編歌曲。

1.出示幼兒操作圖譜和卡片,提出創編要求。

師:剛纔我們小朋友用繩子不僅變出了蝴蝶、小魚,還變出了其他有趣的東西,你們想把你們變出的東西編進歌曲裏去嗎?

師(出示幼兒操作圖譜和卡片)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小卡片和歌譜,這張歌譜需要兩個人合作完成,請你把剛纔用繩子變出的東西用簡單的線條畫在小卡片上,然後插進歌譜,和好朋友一起跟着音樂唱一唱。

3.幼兒合作創編歌曲。

4.個別小組展示。

師:他們用繩子變出了什麼?讓我們跟着音樂一起來唱一唱吧。

幼:小小繩子,細細長長,會變魔術,多麼神奇。變出太陽多麼有趣,變出白雲多麼有趣。多麼有趣,啊哩羅。

師:他們編的歌曲真好聽,讓我們爲他們鼓掌。有誰和他們編的歌曲不一樣呢?

幼:小小繩子,細細長長,會變魔術,多麼神奇。變出小蛇多麼有趣,變出小樹多麼有趣。多麼有趣,啊哩羅。

5.師:帶着你們的歌譜唱給客人老師聽吧。

(四)結束活動

師:我們拿着歌譜去唱給樓下的弟弟妹妹聽吧。

附內容:《會變魔術的繩子》

歌詞(歌曲旋律同"柳樹姑娘")

小小繩子,細細長長,

會變魔術,多麼神奇。

變出蝴蝶多麼有趣,

變出小魚多麼有趣。

多麼有趣,啊哩羅。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主要在於鼓勵孩子探索繩子的不同玩???,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應該以孩子們自己探索爲主,老師灌輸爲輔。教師展示新玩法的時候也可以讓幼兒仔細觀察並且以此爲基礎想出更多的玩法。要突出幼兒的學習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從而提高幼兒體育學習能力。

小百科:繩子的出現最早可以上溯到數萬年前。在人類開始有最簡單的工具的時候,他們便會用草或細小的樹枝絞合搓捻成繩子了。人們用它捆野獸、縛牢茅草屋、做腰帶繫住草裙……再後,出現了“結繩記事”,用繩子結出大小的疙瘩記錄事件。那是文字誕生前,人們的記事方法。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目標

感知音階從低到高、從高到低的音高順序,並能隨琴聲唱出音高,練習音準。

準備

用粉筆在地上由低到高畫出圓圈和臺階。

過程

1、帶幼兒玩跳圓圈的遊戲。請一位小朋友從低到高跳圓圈。小朋友每跳一個圈,教師在琴上按C調1234567i一個音一個音的往上彈,幫助幼兒感受

樂音由低到高排列的順序,也可從高到低用同樣辦法跳圓圈。全體小朋友隨跳圈的小朋友一個音一個音地唱,可用唱名或“啦”音來唱。

2、聽音跳臺階。幼兒輪流參加。教師按音階順序,每彈一個音,幼兒跳動一個臺階,邊跳邊用“啦”或“啊”唱出音高。提醒幼兒34、7i臺階之間距離近,只有其他臺階的一半,注意唱準音高。

3、請一位小朋友自選動作自定唱詞,學一個小動物走或跳。這個小朋友表演時,其餘小朋友觀看,並隨他一起唱。如:

1 2 3 4 5 6 7 i i 7 6 5 4 3 2 1

我學小兔跳跳跳跳,我學大象走走走走。

建議

1、幼兒伴唱時,最好隨着表演幼兒動作的輕重調整。如:用足尖走時,聲音要輕柔;頓足走時,聲音要重些。如果幼兒表演的速度時快時慢時,要提醒幼兒專心配合與其速度保持一致,最後唱與跳同時結束。在幼兒熟悉上行音階的基礎上,再讓跳的幼兒沿着圓圈從上往下跳,伴唱的小朋友練習聽着下行音階唱詞。

2、小組活動時,要讓聽覺辨別能力差的幼兒多進行練習,提高他們的成熟感和對音的感知能力。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在熟悉音樂旋律的基礎上,通過多種方式來表現樂曲節奏。

2、能夠按樂曲的節拍進行整齊劃一的傳遞活動。

3、通過傳遞,感受節奏遊戲帶來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音樂:《拉德斯基進行曲》

積木、小樂器若干

場地:八字形、一字形

三、活動過程 1、完整欣賞樂曲,教師引導幼兒邊聽邊用多種方法拍節奏。

導入,老師請大家來聽一首好聽的曲子,聽完告訴老師它是什麼曲子?

2、提問了解樂曲的風格特點。

(1)這是什麼樂曲呀?

(2)是什麼結構的?

(3)這首樂曲是什麼風格的呀?

3、剛纔小朋友用了拍手拍腿的動作來表現節拍,還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現呢?(幼兒發揮想像,用多種動作表現樂曲節拍)

4、介紹遊戲規則。

(1)老師也有一種有趣的動作來表現節拍。(兩位教師動作示範傳遞積木表現A段音樂)

提問:有趣嗎?誰能告訴我,我的動作是怎麼做的?

(2)剛纔老師玩的叫“快樂的傳遞”,每個人手裏拿一塊積木,傳給旁邊的人,再拿一塊,這樣跟着樂曲的節拍進行傳遞。

(3)這個遊戲人多才有意思,請兩個小朋友 和 老師一起來試試。

教師空手邊示範邊介紹玩法,每人拿一塊積木,把積木傳給旁邊的小朋友時,嘴裏輕輕地說“別人”,到自己跟前時就說“自己”。(教師帶領幼兒由慢到快空手練習。)

5、師幼手拿積木分組練習。

(1)每人拿一塊積木到八字形站好隊,拍一拍右邊小朋友的肩膀,看看他是誰,注意要把積木放到他的前面,這樣他就好拿了。

(2)帶領幼兒不聽音樂嘗試遊戲,要求邊玩邊輕聲說“別人”“自己”,教師強調要跟着老師的速度。(教師注意觀察,根據練習時出現的情況,適當調整,再次練習。)

(3)隨A段音樂集體練習快樂的傳遞,分組進行練習,及時表揚鼓勵。

6、現在我們把隊伍拉得長長的好不好?站成一排,提醒幼兒用兩手拿積木,看看右邊的小朋友是誰?(聽音樂進行練習傳遞)

7、傳遞小樂器

(1)聽完整音樂快樂的傳遞小樂器。

原來這些打擊樂器不僅能奏出好聽的聲音,還能用來玩快樂的傳遞。

(2)變換隊形進行遊戲

剛纔我們在玩快樂的傳遞的時候站的是什麼隊形?還能站出什麼樣的隊形?我們來試一試。(圓隊形聽音樂進行快樂的傳遞)

8、有小朋友着急了,說拿了小樂器怎麼還不演奏呢?我們知道這首樂曲是ABA’段式的,我們A段就來傳遞,B段就來演奏,A’段再傳遞。(聽完整音樂進行節奏遊戲2遍)

9、改變玩法進行遊戲

A段音樂進行傳遞,B段音樂的時候站起來行走,A’段音樂再坐下進行傳遞。

10、延伸活動:和班裏的其他孩子一起來玩這個遊戲。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傾聽音樂,探索用綠毛蟲吃東西、蠕動、蛻皮等動作來表現音樂結構,體會其情趣。

2、藉助圖片及語言的提示創編相應動作,並學會等待最後一拍時靜止造型給別人帶來驚喜。

3、初步體驗用身體動作表現動物的生長過程,體驗自我成長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綠毛蟲》。

活動過程:

1、幼兒傾聽音樂,自由想象音樂所表現的現象。

教師引導幼兒傾聽音樂,自由猜想音樂所表現的動物形象。

——我們一起來聽聽、猜猜,今天我們將和哪個動物一起玩遊戲?

教師出示教學掛圖。

——我們來看一看,是哪個小動物最先跑來和我們一起玩的?

2、幼兒在教師引導下理解圖的內容,並創編動作來表現圖的內容。

教師逐幅出示小圖,引導幼兒觀察、瞭解其中內容,並創編相關動作。

——你發現這個故事裏有什麼事情?綠毛蟲在幹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你能學一學綠毛蟲的動作嗎?

教師在引導幼兒做出蛻皮動作時,有意識地說:還差一點,還差一點、、、、、、直到音樂最後一拍時,用誇張的動作使勁將粘在身上的“皮”用腳踹下,讓幼兒體驗成長必須經過的努力,激發幼兒期盼並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師按順序出示圖片,引導幼兒瞭解綠冒充變蝴蝶的音樂情節。

——綠毛蟲們,我們今天要聽音樂變蝴蝶了!

3、幼兒用動作參與,進一步感受並表現音樂。

在教師的帶領下,幼兒聽音樂用動作表現綠毛蟲。

——綠毛蟲們,我們今天要聽音樂變蝴蝶了!

4、幼兒創編蝴蝶造型。

教師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不同蝴蝶。

——我們比比哪隻綠毛蟲變的蝴蝶最漂亮。

幼兒吸納他人做的蝴蝶動作,再次表演。

——剛纔你發現哪隻蝴蝶最漂亮?這次請你來學她(他)的蝴蝶動作。

5、教師和幼兒共同,體驗用身體動作邊縣小動物的快樂。

——我們今天是和哪個小動物一起聽音樂、玩遊戲的?原來我們的身體也可以表演綠毛蟲變蝴蝶的過程。下次我們還會和其他小動物一起玩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