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彙總10篇

【必備】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彙總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2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必備】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彙總10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初步分析音的高低,並用身體動作表現出來。

2、通過遊戲產生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高人矮人圖片、磁帶、鈴鼓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請小朋友爲客人老師表演歌曲《小花、小樹》。通過小樹長高了引出主題。

二、進行部分

1、 教師出視高人矮人圖片引起幼兒興趣。“圖片上是誰,有幾個人,他們有什麼不一樣?他們還給我們小朋友帶來了禮物,一會兒老師就幫他們把禮物送給你們。”

2、 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進入主題。“高人和矮人是一對好朋友,他們每天都要一起到樹林裏散步,可是今天他們來到樹林時發現以前散步時的音樂被換了,他們不知道哪一段音樂是高人散步時用的,哪一段是矮人散步時用的音樂。小朋友你們能幫助他們嗎?”

3、 初步分析高低音。“我們這裏有他們散步時的音樂,仔細聽聽現在是誰在散步,是高人在散步,仔細聽聽這是誰在散步,是矮人在散步。高人走路的聲音很高,矮人走路的聲音很低。”

4、 幼兒和老師共同來創編高人與矮人的動作。“我們一起來學高人矮人走路。”

5、 教師爲小朋友發禮物――鈴鼓。全體小朋友起立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安順時針方向,聽音樂學高人矮人走路,邊走邊拍打鈴鼓。

三、結束部分

教師和幼兒一起跳健康操。“高人矮人今天特別高興他們想請小朋友和客人老師一起跳健康操,你們願不願意?”大家一起跳健康操結束本次活動。

教師自評

幼兒在活動中能積極配合老師,老師的語言不夠嚴禁,在音樂的選擇上應考慮幼兒的接受能力。樂曲選擇過難,對小班孩子來說應選一些高低音區別較明顯的樂曲,效果會更好。由於準備的不充分,使用鈴鼓時,老師應強調如何使用鈴鼓。在動作創編上,如果老師能進一步引導幼兒,幼兒會更投入於活動中。

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教案:多愉快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多愉快

有益的學習經驗:

1.感受樂曲歡快的情緒,熟悉歌曲內容及曲調,會用歡快的情緒演唱。

2.學習四分、八分、十六分音符混合節奏型,並能按節拍做拍手、跺腳的動作。

3.增強身體的協調性,學習踏點步、跑跳步、橫跨步。

4.在音樂的伴奏下能合拍、自如地表演動作,並鞏固節奏感。

準備:

課前帶幼兒練習踏點步、跑跳步、橫跨步。

活動與指導:

1.聽音樂《多愉快》用“手腕花”“跳跳步”等組合合拍的步入音樂室,要求動作優美,腳步輕快。

2.節奏練習,四分、八分、十六分混合節奏。

Х ХХ

中班音樂活動教案:鮮花開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鮮花開

有益的學習經驗:

1.學習用歡快的情感演唱歌曲,接好前奏,並能用動作表現歌曲。

2.感受音的厚與薄,發展聽音能力。

準備:

各種節奏樂器、磁帶、手偶燕子。

活動與指導:

1.幼兒聽音樂《小聲輕步》,用前腳掌練習輕步走,愉快地進入教室。

2.聽音練習:要求幼兒注意力集中,反應準確。

(1)教師在鋼琴上彈單音、合弦讓幼兒聽,比較哪個音薄,哪個音厚,感知單音與合弦的不同,反覆聽練習。

(2)用動作表現單音:輕拍(弱),合弦音厚強。

3.歌曲:鮮花開

“花園裏的花開的可漂亮了,一朵朵,特別的可愛,像我們小朋友漂亮的臉蛋,咱們快來用最好聽的歌聲來唱鮮花開吧!”

(1)爲了幫助幼兒記住歌詞,按內容畫一幅《鮮花開》的圖片。

(2)集體聽前奏演唱歌曲,提示幼兒要接好前奏、間奏。分清蜜蜂採花蜜、蝴蝶採花粉。

(3)教師用清唱的方法輔導幼兒唱準音調和吐字。

4.複習歌曲《小燕子》

(1)歌曲中的前兩句請一名幼兒領唱,後兩句集體接唱,接唱要銜接緊湊,唱準,唱齊。一字兩音要唱清歌詞。

(2)幼兒利用手偶邊唱邊表演,還可以自編動作來表現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5.節奏故事:小老鼠和大獅子

(1)老師編故事,幼兒用樂器打節奏,講到獅子得意的時候停下,讓幼兒繼續編故事,打節奏。

輔導幼兒選擇樂器要符合模擬的聲音。

如:大鼓(雷聲)x x─

中班音樂活動教案:慶六一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慶六一

有益的學習經驗:

1.知道六一節是全世界兒童的節日。

2.學習唱十六分音符及間奏,體驗節日快樂的心情。

準備:

走與跑錄音帶、《小鴨子的舞》錄音帶、小鴨頭飾。

活動與指導:

1.幼兒聽音樂,《走着去,跑回來》,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的變化,知道走的音樂慢,跑的音樂快一些。

2.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走着去,跑回來練習走與跑的動作,音樂反覆的變化,加強幼兒對快慢的感受與辨別能力。

3.歌曲:“慶祝六一兒童節”

(1)“六月一日是全世界小朋友的節日,我們生活在今天感到無比的幸福和快樂,六一的歌是甜甜的,六―的花是香香的,六一的小朋友個個都是美美的。”

(2)幼兒欣賞老師範唱《六一的歌》。

(3)隨老師有節奏的朗讀歌詞。

(4)學唱全曲,輔導幼兒唱準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間奏,體驗節日的快樂,用歌聲表達愉快的情感。

4.複習《我有玩具大家玩》、《大雨小雨》

(1)《我有玩具大家玩》吐字要清楚,聲音由弱到強,表現出我有玩具大家玩,友好的情感,利用領唱,齊唱練習。

(2)《大雨小雨》

幼兒分組,一組唱大雨,―組唱小雨,分組唱時注意銜接的要緊湊、自然,節奏準確合拍。

5.欣賞:《小鴨的舞》

(1)幼兒安靜的欣賞《小鴨的舞》

提問,這首樂曲表現的是哪一種小動物的事?對是小鴨子的故事。你們仔細聽聽小鴨子在幹什麼?

(2)分段聽:⑴─⑾要求幼兒集中精力聽音樂,從歡快活潑的音樂聲中聽出小鴨子在高興的跳舞,速度稍快。

⑿─⒇啓發幼兒從音樂的表現手法上聽出小鴨子很高興的游泳,速度較慢。

(21)─(25)小鴨子們游泳後又繼續愉快的跳起舞來,速度稍快。

結束部分:幼兒戴上小鴨頭飾,在老師的引導下聽音樂做動作,感知音樂的快慢與表達的內容關係。幼兒自然地離開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通過欣賞樂曲《火車波爾卡》,感受體驗舞曲的熱烈、歡快情緒,學習用打擊樂器爲3/4拍舞曲伴奏。加強學生對生活與藝術之間聯繫的關注,培養藝術表現的自信心。

活動準備:

《火車帶我去遠方》課件、

《火車波爾卡》欣賞曲、

打擊樂器:串鈴、木魚、響板。

活動過程:

一、律動《開火車》

二、師生問好

三、新課教學

(一)、小朋友,聽,這是什麼聲音?(出示音樂)

聽,快樂的火車就要出發了。(音樂聲起,邊聽音樂,教師邊打拍子節奏)

小朋友,你們聽這這首樂曲,想到了什麼?

小火車在表揚小朋友:他說:"小朋友,你們可真聰明,你們的想像力可真豐富,可是優美、歡快的我還沒有名字呢?"小朋友,誰來幫小火車起名字呢?

小朋友給小火車起得名字都非常好聽,我們就叫他"快樂的小火車好嗎"?這首樂曲的名字叫《火車波爾卡》,我們就讓快樂的小火車帶我們去遠方好嗎?

(二)、快樂的小火車開來了,一節節小車廂,就像小夥伴們手拉着手,聽,汽笛長鳴,火車帶我去遠方。(第二次音樂響起,邊聽音樂邊隨老師做動作,熟悉樂曲,課件演示。)

看,小朋友,老師今天還給大家帶來了許多打擊樂器,讓我們隨着活潑歡快的樂曲,來做一名小樂手,爲樂曲伴奏,看誰的節奏拍得好,表情好,還能把坐火車時的喜悅心情表現出來。教師介紹打擊樂器串鈴、木魚、響板的打擊方法和節奏。(課件展示)

聽第三遍音樂:用正確的打擊方法爲樂曲伴奏。

(三)、小朋友,我們的祖國地域遼闊,風景優美,你們都去哪些地方旅遊過呢?

今天,老師帶大家去旅遊好嗎?請一位同學來當火車小司機,老師是你們的報站員和導遊,音樂一響,咱們就出發,音樂一停,我們的小司機就得停車。

長治到北京、北京到西安、西安到江蘇、江蘇到西藏。(課件展示)

四、教師小結

小朋友,我們開着快樂的小火車去了那麼多的地方,下節課請小朋友畫一張你最喜歡的景點送給老師好嗎?讓我們一着小火車走出教室。(放音樂《火車波爾卡》)兒童網站()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1、感受音樂的旋律,在初步熟悉音樂的基礎上,學做動作。

2、能按照音樂的節奏模仿木偶動作,並能根據出示的紅綠小人的動作進行大膽改編。

活動準備:

木偶、不同動作的紅綠小人、紅綠花環、磁帶

活動過程:

一、出示木偶,引發幼兒興趣

瞧老師這有一個什麼?你們看他好玩嗎?

它是怎樣來跳舞的?我們一起來學學好嗎?

1、引導幼兒辨別人與木偶的區別

剛纔我們看到的小木偶跳舞的動作和我們一樣嗎〉?

小木偶跳舞是這樣來跳得,爲什麼他是這樣來跳的呢?(木木的、滑稽的)

2、聽音樂,熟悉樂曲旋律,模仿木偶的動作

說了這麼長時間,小木偶着急了,它想邀請小朋友一起來跳舞,我們看看小木偶是怎樣聽着音樂跳舞的?(第一遍音樂)

(教師邊跟着音樂,邊做動作,幼兒欣賞)

小朋友想不想和小木偶一起跳舞阿?那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第二遍音樂)

二、出示紅綠小人,引導幼兒自己看動作表演

1、出示紅綠小人

今天小木偶帶來了一位新朋友,瞧瞧它是誰?你看他有什麼特點?(一半紅一半綠),那我們就叫他紅綠小人吧。你看他正在做什麼樣的動作?誰想來學學他。

你們看他的動作和紅綠小人一樣嗎?怎樣就一樣了?

那我們也來變成紅綠小人吧,老師給你們準備了紅綠的花環,請小朋友面對紅綠小人,戴上紅綠花環,要和紅綠小人一樣啊。

(一邊聽音樂,是有共同做動作)

再出示一張紅綠小人,請一名幼兒模仿,並與其他幼兒共享

聽音樂,將前兩個紅綠小人的東作連起來做。引導幼兒按節奏,做出木木的東作來。

2、引導幼兒選卡片,做動作

老師給每個小朋友提供了一張紅綠小人的卡片,每張卡片上的紅綠小人的動作都不一樣,我請小朋友每人選擇一張圖片,按照圖片上的紅綠小人的動作表演,看誰表演得像。

3、同伴間共同表演,引導幼兒按照音樂的節奏,表演自己的紅綠小孩

4、同伴互相交換紅綠小人,進行表演。

5、遊戲:木頭人

玩法:音樂響起,幼兒按照音樂的節奏表演木偶動作,可以是自己的紅綠小人的動作,也可以是同伴的。老師扮演熊,當熊回頭看時,每名幼兒動作保持不動,熊回過頭去後,幼兒繼續做動作。

活動延伸:

將紅綠小人分開,與其他的紅綠小人組合,變出不同的動作的紅綠小人,在區角中進行表演。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挪威舞曲》的曲調,探索用小鴨子走路、游泳及風雨來臨快速尋找躲藏的地方,雨後遊戲的動作表現音樂的情趣,初步感知舞曲的曲式和音樂韻味。

2、在圖片和語言表述的幫助下創編相應的動作。

3、初步體驗參與探索學習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圖片4幅:鴨子走路、游泳、躲雨、洗澡、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回憶經驗,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聽這首音樂叫什麼名字?它有幾段?三段一樣嗎?”欣賞樂曲《趕花會》。

二、共同傾聽音樂,想象音樂表現的內容。

1、師:“今天老師又給你們帶來一首同樣是三段的音樂,我們來聽一聽這首音樂怎麼樣?”

2、再次傾聽音樂,探索樂曲所表現的內容。

師:“這首樂曲講了關於小鴨子的故事,那麼講了小鴨子的哪些事情呢我們再來聽一聽。”(幼兒說出什麼請他自己選圖片)

三、分段感受樂曲的性質,並用身體動作表現樂曲的內容。

1、師:“你覺得哪一段是小鴨子在走路?爲什麼?你覺得這段音樂的'節奏是怎麼樣的?(聽音樂)(斷頓緩慢、優美、柔和、溫柔、輕快)“那我們一起來聽着音樂學學小鴨子走路。”

2、師:“聽發生了什麼事情?”(欣賞第二段音樂)“小鴨子看見風雨來了心裏怎麼樣?表情怎麼樣?那你覺得這段音樂怎麼樣?”(很快、強烈、緊張)“我們一起來學小鴨子躲雨,東躲躲西躲躲,瞧這隻小鴨子躲的真隱蔽動作真美。”

3、師:“聽又發生了什麼事情?”(欣賞第三段)太陽出來了,小鴨子的心情怎麼樣?那這段音樂的節奏是怎麼樣?“我們一起聽着音樂來把小鴨子游泳、做遊戲的動作表現出來。最後擺個造型。”

4、完整欣賞,感受ABA的曲式結構。

師:“剛纔聽了這首音樂有幾段?那麼每段一樣嗎?我們再來完整聽一聽。

四、 完整表現音樂。

師:“下面我們一起聽着音樂來完整的把小鴨子走路出門玩,然後風雨來了躲雨,太陽出來游泳作遊戲表演出來,最後結束要擺個漂亮的造型。(1-2遍變換造型)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理解歌詞內容,並較自然地進行歌唱。

2、能在歌曲結束時,及時模仿動物叫聲或用語言對問句作出相應的回答。

3、不願意做懶惰蟲,樂意做一個勤勞的孩子。

活動準備:

一隻毛茸茸的小雞玩具,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座位排成“圓形”,並玩過“點兵點將”遊戲。

活動過程:

一、音樂活動《蜜蜂做工》。

駕駛帶領幼兒隨着音樂從活動室外面飛進教室,並在教室裏邊唱歌邊表演《蜜蜂做工》。

二、玩“點兵點將”遊戲。

(1)教師出示小雞玩具,問小雞:“你是小小雞,你是一隻小小雞?(小雞沒有回答)。

(2)組織幼兒討論:你們能幫助小雞回答嗎?(如:小雞發出嘰嘰嘰的聲音,就表示回答)

(3)教師邊用《懶惰蟲》歌曲旋律唱問:你是小小雞……“邊逐個對座位上的幼兒點小雞。歌曲唱完,被點的最後一名幼兒站起用“嘰嘰嘰”叫聲表示回答。

(4)由幼兒建議,教師邊唱其他小動物邊點兵點將,鼓勵和表揚幼兒大膽地利用相應的叫聲進行回答。

三、學唱歌曲《懶惰蟲》。

(1)看圖片,並用語言表現對懶惰蟲的理解。“懶惰蟲是什麼樣的人?”

(2)邊玩遊戲邊聽教師範唱,理解歌詞內容,教師邊唱邊點人,唱完後提問:“懶惰蟲什麼地方痛?”

(3)傾聽教師第二遍範唱,然後討論用什麼動作表示一身都是痛。(如牛動身體,雙臂抱緊等)

(4)秒年 用手指兩拍一下做點人動作,邊跟隨教師學唱歌曲。

四、遊戲《懶惰蟲》。

(1)學習用語言和動作,堅決大膽地表現對懶惰蟲的否定。

教師:你們是不是懶惰蟲?幼兒:我不是懶惰蟲。

(2)介紹遊戲玩法:教師或幼兒扮演點人者,邊唱歌邊點數尋找懶惰者,當歌曲唱完後,被點到這,必須站起來,大聲地否定:“我不是懶惰蟲”。

(3)討論活動:你喜歡懶惰蟲嗎?爲什麼?激勵幼兒爭做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學習歌曲

1、以故事理解歌詞:剛纔毛毛蟲和大樹爺爺做撓癢癢的遊戲,可開心了!咦,有一條毛毛蟲還在睡懶覺呢,大家都去叫它:“醒來啦,太陽出來啦!”可是它卻說:“哎喲,我眼睛痛,我的肚子痛,我的一身都是痛。”大家怎麼叫他都不願意起牀,不願意做事請。大夥兒生氣了,就叫他“懶惰蟲”。大樹爺爺笑眯眯:“彆着急,我來試試”。

2、清唱示範歌曲。

提問:大樹爺爺用什麼辦法把毛毛蟲叫醒了?爲什麼毛毛蟲聽了大樹爺爺的歌會很快起牀做事?你聽到大樹爺爺唱了些什麼?

三、情景遊戲——喚醒小動物。森林裏的小動物都不肯早起,愛睡懶覺,你們願意去幫助他們嗎?

活動反思:

歌曲《懶惰蟲》詼諧、幽默,旋律流暢,歌詞生動,適合小班幼兒。歌曲雖然以“反面形象”出現,但他的教育意義是很顯現的,教育孩子做一個勤奮的人。“勤奮”的概念很寬泛,對於小班孩子的理解有難度,想到班級中有一部分孩子早起的現象,因此,我把音樂中的“懶惰蟲”特指爲不願早起,具有了明確的指向性,更符合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爲避免歌曲中“反面形象”的負面影響,我又賦予歌曲《懶惰蟲》一個特定的功能,即“喚醒功能”,大樹爺爺輕輕一唱,愛睡懶覺的毛毛蟲就起牀了。多神奇,一首歌變成了一個好辦法。基於這兩個重新賦予的特指,就可以情景自然貫穿活動始末,有了反覆吟唱的理由,自然地激發了孩子不當懶惰蟲的想法,同時幫助孩子感受體會了歌曲的詼諧情趣。新授歌曲必須要有七八遍的反覆跟唱,纔會被孩子接受熟悉。單調機械的模唱顯然是不能激發幼兒的學習內驅力,因此在清音跟唱後,我設計了遊戲環節“喚醒小動物”,引導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自然學會歌曲的吟唱。孩子幼兒都沉浸在“幫助喚醒”的角色中,盡情地反覆自覺地吟唱。對他們而言,已經不是在學唱新歌,而是在遊戲。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熟悉歌曲的旋律,初步學唱歌曲。

2、教育幼兒要高高興興上幼兒園、不哭鬧。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5、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唱歌曲

難點:按節奏自然地跟唱。

活動準備:

玩具:小白兔、小貓、小鴨、三用機、磁帶。

活動開始:

1、在《我上幼兒園》音樂伴奏下,拍手進教室。老師:“小朋友們,讓我們拍着小手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去吧!”

2、教師出示玩具小白兔,並示範唱歌曲《我上幼兒園》。老師:“今天,小白兔又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了,它一邊走,一邊唱,我們聽聽它在唱什麼歌?”“你們聽到小白兔在唱什麼嗎?”

3、出示小鴨、小貓,並示範唱歌曲第二遍。老師:“小鴨、小貓也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了,它一邊走,一邊唱。”

活動過程:

1、逐一出示圖片,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作小魚遊的動作後出示圖片:“這是誰游來了呀?”、“它愛在哪兒遊呢?”,幼兒回答後,放入背景圖中。

(2)教師作小鳥飛的動作後出示圖片:“這是誰飛來了呀?”、“誰知道它應該放在哪兒?”,說着放入背景圖中。

(3)他是花兒的好朋友,它是叫什麼?請幼兒上臺來貼。

(4)聽――,猜猜它是誰?“咩――,咩――”請幼兒上臺來貼,及時表揚。

2、出示“小朋友”圖片。老師:“小朋友愛上哪兒呢?爲什麼?”

3、欣賞兒歌。老師:“老師教大家一首兒歌,大家聽聽兒歌裏唱了些什麼?”

4、邊做動作邊念兒歌,要求讀準音。

5、集體朗誦兒歌,要求有表情、動作,有節奏地朗誦兒歌。

活動延伸:

歌曲《我愛我的幼兒園》。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牴觸幼兒園的情緒逐漸消除,會不由自主的融合到教師組織的集體活動中,會和小朋友溝通,會主動接觸教師,並表現出喜歡的態度,這是得到的收穫。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感受歡快的音樂形象,模仿青蛙跳,捉蟲的動作,音樂教案-音樂活動:小青蛙捉害蟲。

2、喜歡聽音樂做遊戲。

3、懂得青蛙是保護莊稼的益蟲。

活動準備:1、農田背景一幅,紙製害蟲若干,青蛙胸飾人手一份,音樂磁帶、錄音機。

2、活動前讓幼兒認識青蛙和了解青蛙的生活習性。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律動:教師份青蛙媽媽,幼兒扮青蛙寶寶,寶寶和媽媽一起隨着音樂做律動愉快地進教室。

2、發聲練習:12|34|565|5432|1-:||

我是一隻小青蛙呱呱呱呱呱

(二)基本部分

1、複習歌曲《青蛙捉害蟲》

2、提問:1)寶寶先想一想,捉害蟲的時候,爲什麼動作要輕,不能發出聲音?

2)寶寶做給媽媽看一看,你是怎樣捉害蟲的?

(讓幼兒用形體表現)

3、教師示範"青蛙捉害蟲"動作要領,幼兒教案《音樂教案-音樂活動:小青蛙捉害蟲》。

1)青蛙跳:兩腳分開,兩腿屈膝,手心向前,五指張開,輕輕跳。

2)捉蟲動作:蹲下來,兩臂在體前伸直,手觸地,腿分開,眼睛盯住蟲子,輕輕跳過去捉害蟲。

4、幼兒在教師指導下,練習兩遍青蛙跳和捉害蟲動作。

5、遊戲:"小青蛙捉害蟲"

1)教師講解遊戲規則。

2)幼兒在教師指導下做遊戲兩遍。

音樂開始,幼兒唱歌"小青蛙捉害蟲",唱完後,做模仿動作青蛙跳,來到農田,蹲下來,做捉蟲準備。當教師說"輕輕跳過去捉害蟲"小朋友模仿青蛙捉害蟲的姿態,靠近"害蟲"跳躍,捉住"害蟲",假裝吞食。

(三)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做律動"小青蛙"離開教室。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在反覆感受、熟悉旋律的基礎上學會唱歌曲。

2.嘗試用動作表現公雞的形象和洗澡方式。

重點難點:

反覆感受、熟悉旋律的基礎上學會唱歌曲。

活動準備:

1.教學電子資源:《大公雞》。

2.歌曲:《大公雞》

3.鋼琴。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教師清唱歌曲兩遍,請幼兒仔細傾聽,並說一說歌曲的主要內容。

歌曲裏面唱了誰在洗澡?它是怎麼洗澡的?

三、播放教學電子資源中的歌曲,請幼兒邊聽音樂邊用動作表現公雞的形象及洗澡方式。

1.請幼兒討論用什麼動作表現歌詞內容。(如果有個別幼兒創編的動作很好,可以請個別幼兒示範;如果幼兒沒有更好的想法,教師可以示範。)

2.請幼兒嘗試伴隨歌曲做動作。(提醒幼兒關注歌曲的節奏,要隨音樂一下一下地做動作。)

四、教師鋼琴伴奏,請幼兒學唱歌曲。

五、播放音樂,鼓勵幼兒邊唱邊表演。

六、分組表演。

七、小結。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孩子們對於自己在植樹節活動中種下的豆豆特別感興趣,時不時地會去看一下豆豆長什麼樣了。有一次,他們發現自己種的豆豆長芽芽了。孩子們很仔細地觀察着發芽的豆豆,還把沒有發芽和發芽的豆豆作了比較。由此,孩子們對豆豆發芽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了。於是,根據小班幼兒的特點,我搜尋了莫扎特的一段音樂,以表現豆豆發芽的形象,讓孩子們在玩中體驗植物生長的不易,產生要愛護身邊植物的情感,同時感受音樂的魅力。

目標:

1.感受音樂旋律,初步嘗試跟着音樂用肢體表現豆豆發芽的過程。

2.願意愛護周圍的植物。

準備:

《豆豆發芽》的音樂,豆豆發芽過程的視頻,幼兒已學習兒歌《鑽泥巴》。

過程:

一、萌發興趣

(析: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爲他們即將要接受的新知識與已有的知識建立聯繫。)

1.觀察發芽的豆豆。

師:看,我們種的豆豆發生了什麼變化?

師:你知道豆豆的種子是怎麼長成小芽芽的嗎?

2.觀看豆豆發芽過程的視頻。

師:豆豆要鑽破泥土和太陽公公做遊戲。它用力地、慢慢地往上鑽。可是,泥土太緊了。看!豆豆都累得流汗了。不過豆豆沒有放棄,它用盡全身力氣終於鑽破泥土,長出兩片小芽芽了!

師:豆豆是怎麼長大的呀?(幼兒描述豆豆發芽的過程。)

二、熟悉音樂

(析:在呈現具象的豆豆發芽的視頻後,再播放抽象的豆豆發芽的音樂,讓幼兒感受音樂旋律。)

師(播放音樂):你聽到了什麼?這段音樂聽起來和豆豆發芽有關係嗎?

三、動作表現

(析:引導幼兒用肢體表現對音樂旋律的感受。)

1.自由嘗試。

師:請你跟着音樂來學學豆豆發芽的樣子。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模仿豆豆小小、圓圓的樣子。例如,教師提問:“豆豆還沒發芽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如果有幼兒蹲下來了,教師馬上引導其他幼兒觀察並探索:“你們能不能變得比他更小、更圓,像顆小豆豆?”

2.在教師引導下結合經驗再次嘗試。

(1)豆豆用力鑽泥土。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模仿豆豆用力鑽泥土時的動作、表情。例如,教師提問:“豆豆是怎麼鑽出泥土的?是輕輕的,還是要很用力?豆豆要怎麼用力才能鑽出泥土呢?你們來試一試。你用力的時候會有什麼表情啊?”

(2)豆豆慢慢鑽泥土。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控制自己的動作,到音樂結束時再長出芽芽。例如,教師提問:“豆豆的芽是慢慢長出來的,還是一下子就長出來的?豆豆的芽是慢慢地、慢慢地從泥土裏鑽出來的。你們也來試試跟着音樂慢慢地鑽出來。”

3.完整表現。

(1)教師用兒歌《鑽泥巴》引導幼兒跟着音樂用肢體表現豆豆發芽的過程。

(2)教師重點指導幼兒表現芽芽長出來時的各種造型。例如,當幼兒的手沒有伸出來時,教師可說:“這棵小芽大概太陽光還照得不夠,再來曬曬太陽,快快長大吧!”或者可說:“我來爲小芽澆點水,小芽快長大吧!長得高高的,長得大大的。”

四、遊戲:豆豆發芽

(析:通過遊戲讓幼兒對種子發芽與音樂有一個完整、直觀的回憶,並在遊戲中體驗到種子發芽的不易,萌發要保護芽芽、保護植物的想法。)

1.隨教師創設的情景做音樂遊戲。

師:春天來到了,我把豆豆都種到了泥土裏。讓我來給你們澆澆水,豆豆快長大吧。“小豆豆,種地下,發了芽,鑽泥巴。鑽一下,動一下。鑽啊鑽啊,鑽得快,鑽出兩片小芽芽。”

2.總結。

師:一顆種子在陽光和雨水的幫助下,用盡力氣鑽出泥土,纔會長成一株小芽芽。不同的小芽芽會長成不同的花、草和樹,不同的花、草和樹木就能組成地球上一道道美麗的風景。我們可要好好愛護這麼美麗的風景,愛護身邊的綠草、鮮花和樹木。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0

設計思考

1.年齡特點的分析:大班幼兒的創造慾望比較強烈,越來越喜歡那些能滿足想象和創造慾望的活動;在活動中幼兒的表現與表達方式越來越多樣化,與同伴合作的意識也逐漸增強。

2.教學策略的定位:通過創設遊戲化的情境,引導幼兒根據遊戲情節“愛臭美、喜歡跳舞的貓出門散步”,來創編各種有趣的身體動作,經過討論、實踐和再討論、再實踐的過程逐漸明確遊戲玩法,並與同伴合作隨樂遊戲。

遊戲過程中,不斷產生的高級榜樣激起了孩子們主動模仿並不斷創新的願望。高級榜樣,顧名思義,就是利用榜樣的作用來進行教育。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高級榜樣不僅能給學習者提供自我提升的幫助和借鑑,還能夠有效激發幼兒的內源性動機,讓幼兒自發地感受音樂,理解音樂,享受音樂,並通過成功的學習經驗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貓和老鼠”中的高級榜樣有:

高級榜樣一:“散步貓”。散步貓的出現是創編動作的前提,它幫助幼兒瞭解了音樂的節奏(兩拍走一下),區分了樂句(一句走、一句停),同時故事情節“愛臭美、喜歡跳舞的貓出門散步”也爲後面的動作創編提供了具體的線索。

高級榜樣二:“臭美貓”。(1)爲幼兒的創編提供了豐富的線索和元素。(2)生動地表現“愛臭美、喜歡跳舞的貓出門散步”走路姿勢的多種變化。

高級榜樣三:“急性子貓”。不僅動作頻率加快,也使得遊戲情節進一步延伸和拓展,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和挑戰性。

總結起來,在“貓和老鼠”中的高級榜樣有這樣三個層次的變化,層次一:方位不同;層次二:空間水平不同;層次三:角色性格不同。由於高級榜樣是以層層遞進的方式提供的,每次都會以一種全新的思維來展現,因而每次都會給幼兒帶來不同的驚喜和震撼。

活動目標

1.學習音樂遊戲“貓和老鼠”,瞭解遊戲的情節和規則,感受樂曲詼諧、歡快的風格。

2.通過手部遊戲、動作創編、故事情節累加,進一步感受遊戲音樂的節奏和變化。

3.體驗音樂帶來的想象,感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剪輯過的音樂《香草咪咪》。

活動過程

一、欣賞樂曲A段,並創編相關的動作

1.傾聽A段,區分樂句。幼兒傾聽音樂,初步感受並辨別描寫“貓”和“老鼠”的不同樂句。

2.師幼互動,分角色分別體驗、表現“貓”和“老鼠”樂句的區別。幼兒邊傾聽音樂邊通過手部動作表現“貓走”和“老鼠跟”的遊戲情節。

3.創編大貓走路的動作。師幼共同討論,用不同空間位置、行進方向的身體動作表現“大貓走路”。教師:這是一隻愛跳舞的貓,走路的姿勢千奇百怪!它可能會怎麼走呢?誰來試試看?(如:空間位置的高低變化,行進方向的前後左右變化,肢體姿態上的變化:旋轉、彎曲、伸展、搖動,單手、雙手的變化,以及移動方式上的變化:走、跳、爬等。)

4.將創編出的動作隨樂練習。

二、師生共同討論B段中“貓戲老鼠”的動作並練習

1.師幼討論貓戲老鼠的方法。

教師:儘管小老鼠的動作很輕,可大貓還是懷疑身後有人。怎麼才能不被大貓發現呢?

2.教師扮演成大貓,示範“貓戲老鼠”的方法。

3.師幼共同遊戲。

三、完整學習遊戲“貓和老鼠”

1.教師領隊,師幼共同遊戲。

2.替換新的動作遊戲。

3.幼兒領隊再次遊戲。

4.拓展遊戲情節——配班教師扮演“急性子貓”,師幼共同遊戲。

核心理念:幽默

把幽默運用到幼兒園活動中可以活躍氣氛、增強師幼互動、啓發幼兒創造的智慧。在音樂遊戲“貓和老鼠”中,教師巧妙地運用了自身的“幽默感”,不斷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挑戰願望,在笑聲中與孩子們一起遊戲,共同成長。

1.幽默的故事情節,激發強烈的學習興趣。“貓”和“老鼠”是幼兒十分熟悉的動物形象,這一對天敵既能給幼兒無盡的想象空間,也能創造出豐富的遊戲形式。音樂遊戲“貓和老鼠”表現了一隻愛臭美、喜歡跳舞的貓和一羣聰明機靈的老鼠鬥智鬥勇的故事。貓在前面做什麼,老鼠就在後面學什麼,被貓“撓癢癢”時還不能亂動,被貓發現時還要趕緊躲回家裏。幽默的故事情節牢牢抓住了孩子們的學習熱情。跟隨着俏皮的音樂,既可以扮演“大貓”,創編各種有趣的身體動作,也可以扮演偷偷摸摸的“小老鼠”,孩子們不亦樂乎!

2.幽默的教學語言,實現有效的師幼互動。教師將嚴肅的規則用幽默詼諧的語言表達出來,給幼兒營造了輕鬆、自由的氛圍,讓幼兒始終保持愉快的心情。同時,又增進了教師和幼兒之間的有效互動。

當孩子們在活動中不斷向前擁擠時,教師連忙說道:“小老鼠們,你們動靜太大啦!難道不要命了嗎?”孩子們聽了哈哈大笑,在笑聲中明白了教師含蓄表達的意思:“老鼠”與“貓”之間要悄悄地保持距離。當教師在遊戲中想逐漸退位時,“愛臭美的貓”便說道:“外面灰塵太大,我要回家補補妝,需要找一個貓家族的接班人代替我去抓老鼠,誰願意呀?”孩子們遊戲結束後,教師又感慨道:“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看來我老啦!”教師幽默的語言,有效地緩解了幼兒學習的緊張心理,師幼關係更加輕鬆活潑、平等和諧。

3.幽默的身體動作,創造無限的想象空間。爲了能引導幼兒從不同的空間方位創編動作,教師時而擠眉弄眼,時而張牙舞爪,時而上躥下跳,誇張、幽默的身體動作不僅令人發笑,還極大地拓展了幼兒創編動作的線索:既可以高低、前後、左右變化,還可以有移動方式(走、跳、爬)的變化等。

爲了能讓孩子們根據貓的不同性格特點創編動作,教師還請來了“急性子貓”:慌慌張張地出場,因性急而惹禍,腿瘸後假裝痛苦。不斷產生的戲劇衝突和誇張表演使得遊戲情節進一步延伸,增加了整個音樂遊戲的趣味性和挑戰性。

幽默好比菜餚中的調味料,用得好能使菜餚更加鮮美可口。教師應根據孩子的興趣、能力,創造性地運用幽默營造出有趣、和諧的教育環境。做一個幽默的教師,和孩子們一同幸福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