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合七篇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合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1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合七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農場裏的不同小動物。

2、培養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3、能夠說出幾種動物的名稱。

4、培養幼兒對於英語的興趣,讓幼兒樂意參與英語活動。

5、在奇妙的遊戲中體驗英語學習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磁帶、配套光盤

2、大蘋果、西瓜、餅乾、梨頭飾若干、圖片等。

活動過程

(一)Greeting :

情景表演引出課題。

(二)Story time:

1、運用故事展開知識點,學習cow pig turkey chick等。

2、通過提問的形式回顧知識。

3、讓幼兒和小動物遊戲來鞏固知識。

4、採用遊戲來複習所學,運用機器人的遊戲提高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5、出示百寶盒讓幼兒取出所學卡片複習鞏固。

(三)Ending :

教師放大屏幕與幼兒一起復習所學。

活動結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鏡子的特徵以及會反射的道理。

2.觀察理解隨着兩面鏡子之間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數就越多。

趣味練習

準備活動

[自由選擇活動-科學領域]- 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鏡子分身術(鏡子裏有幾個小朋友呢?)

活動內容

【導入】

1.觀看多媒體資料【鏡子分身術】,推測兩個鏡子對照可以看見很多個物體的原因。

- 照鏡子的時候你看到過好多個自己嗎?

- 在哪兒看到的?

- 同時用兩個鏡子照的話,爲什麼能看到那麼多個物體呢?

【展開】

2.觀看實驗視頻【鏡子分身術】,說說實驗目標,實驗順序和備品。

-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叫什麼?

- 做實驗的時候都需要哪些東西呢?

- 利用鏡子的特徵,觀察在鏡子的折射下能看到多少個物體。

- 看一看實驗順序 。

1)把兩面鏡子的背面用膠帶粘起來。

2)在鏡子中間放一個球。

3)觀察一下鏡子折射出的球的數量。

【活動1:把兩面鏡子的距離拉遠】

3. 觀察兩面鏡子之間的距離變遠的話,球的個數有什麼變化。

- 把兩面鏡子粘在一起,中間放一個綵球。

- 鏡子折射出來的球有幾個?

- 鏡子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的話,鏡子裏的球的數量有什麼變化?

【活動2:把兩面鏡子的距離拉近】

4.觀察兩面鏡子之間的距離變近的話,球的個數有什麼變化。

- 兩面鏡子之間距離拉近。

- 鏡子裏有幾個球呢?

5. 說說鏡子之間距離的變化,球的個數有什麼變化。

- 鏡子之間變遠和變近的時候有什麼不同呢?

- 爲什麼球的數量會不同呢?

【結束】

6. 實驗結束後,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鏡子分身術(球越來越多)寫一寫實驗結果。

活動評價

- 對於鏡子特徵的理解以及觀察的積極度進行評價。()

教師活動相關信息

鏡子有反射的特徵。利用兩面鏡子看物體的時候,隨着兩面鏡子之間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數就越多,所以就會看到更多的物體。利用同樣的原理,用兩面鏡子製作一個潛望鏡,看一看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 設計意圖:水結冰、融化、水蒸氣變成水珠的經驗、溶解的祕密, 沉與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議幼兒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於水面,或使浮於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將小鐵釘放在積木上等。沉與浮 2(立起來的木棍):將小木棍放入水中,發現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塊橡皮泥,或釘上一根大鐵釘,都能使它立起來。 活動目標:使用多種材料,玩水的過程充滿和有趣。 活動材料:飲料管、紙、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積木、塑料、菜葉、小瓷器、竹片、鐵釘、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動過程:下午天氣熱,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豐富,但給出一個條件,每人只給一盆水,要節約用水,用完就沒有了。用水管連接水的有3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組、用礦泉水瓶蓋扎洞來射水有3組、做水簾洞1組、沉浮和自定義玩法有幾組。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組;佘馨蕊、張俊騫、覃芷珊、盧藝文、班學佳 *這幾個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個杯子連接起來,慢慢地將一杯紅色的水倒在水杯裏玩,發現杯裏的紅水通過連接飲料管子流到另一個水杯,3杯水慢慢變紅了,孩子們高興極了,飲料管子傳送水耶,3杯紅水第一次出現流動成水平,水不流動了。 *又觀察,張俊騫提出,加水才行,邊說邊給其中一個杯加水,佘馨蕊:水從管子流過去了,3杯紅水又第二次流動成水平,水又不流動了。 *老師提醒小朋友想辦法讓一杯水高一點,觀察會怎樣。盧藝文從旁邊小菜園裏取兩塊土,和班學佳一起把一個杯子墊高起來,紅色的水又流動了。 *就這樣反覆做做學學。覃芷珊用手指攪拌水,紅水沒有原來這樣紅了,變淡了。 *老師說:爲什麼水會流過去呢?盧藝文說:水要斜坡才行。 比較水位高度與流的快慢之間的關係,體會水由高處往低處流的特性。體會水的多少和顏色深淺變化的關係。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一、教學目的

1、 通過一系列遊戲,複習漢字紅、黃、綠、黑、白、藍、紫等漢字。

2、提高幼兒閱讀的興趣,學會大聲地齊讀、一問一答的方式朗誦兒歌。

3、幼兒根據個人經驗,進行兒歌創編,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二、教學準備

兒歌一首、圖案卡片、紅、綠等漢字卡片(一面是顏色字體、一面是黑色字體),畫有七種顏色的衣服的圖片。

三、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幼兒的興趣。

老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嗎?今天有許多的朋友來看我們,可是不知道你們還認不認識它們?如果你們還認得它們,它們一定會非常開心。現在,我們就把它們請出來好嗎?(好)(教師逐一出示各色的表示顏色的漢字、貼在黑板上,幼兒可自由讀出)。

(二)遊戲部分

1、配對

老師:現在,漢字寶寶要和小朋友玩一個遊戲,叫做配對。這些漢字寶寶來的時候都穿着漂亮的衣服,紅字穿着紅色的`衣服、綠色穿綠色衣服……但後來它們在一起玩時,把衣服混在一起,現在請小朋友幫忙,幫它們把自己的衣服找到,找到後放在相應的字卡的下面。

2、讀一讀,猜一猜

老師:現在老師要請小朋友來看一些漂亮的圖片,可是我不知道這些卡片到底畫了什麼,不過彆着急,在卡片的背面都寫着它們的名字,只要小朋友讀一讀,就知道上面到底畫了什麼,請個別幼兒站起來,讀出一張卡片上的漢字。讀出後教師將卡片翻過來和全體幼兒一起觀看背面的圖案,檢查讀得是否正確。

(三)閱讀部分

1、閱讀圖件並茂的兒歌。

老師:現在,老師要請剛纔這些漢字寶寶到我的兒歌裏來,這道兒歌的題目叫《顏色歌》,老師先讀一次給你們聽,等一會兒請小朋友來念。

教師將寫有兒歌的紙展開,並在空白處貼上圖片,慢速地範讀1次後,請全體幼兒大聲朗讀1次。

2、閱讀純文字的兒歌。

老師:現在老師要把卡片反過來,請你們注意看,你們會不會念?(教師將圖片反過來漢字朝上貼在空白處,幼兒集體齊讀1次,再分成男、女兩隊邊拍手邊一問一答的輪讀1次)。

(四)、改編兒歌

1、遊戲:開火車

老師:我們知道,世界上的各種各樣的東西都有自己的顏色,除了兒歌當中的東西,那麼還有哪些東西是紅的、綠的呢?……下面我們來玩一個開火車的遊戲,老師問什麼?你們答什麼?從××小朋友開始,一個接一個輪流下去。(老師問什麼紅?幼兒回答“××紅”或什麼白?“××白”等)。

2、教師示範改編

老師:小朋友真能幹,回答的又對又快,老師也想來玩一玩,現在你們問,我來答願意嗎?好,請你們問,我來答吧。(幼兒根據兒歌順序來問老師)

老師:你們瞧!老師在邊問邊答的遊戲中,編出了一首新的兒歌,誰願意來念一念這首新兒歌。

3、幼兒創編

老師:你們想不想編兒歌呢?(想)好,現在請你們自己一個人跟旁邊的小朋友一起,動動腦筋,把剛纔小朋友遊戲時講的、也可以用自己想到的東西編進兒歌裏,編好了輕輕的念給旁邊的小朋友聽一聽。

老師:誰願意把自己編好的兒歌大聲的念給大家聽一聽、比一比,誰編的兒歌最棒。(幼兒上前面來大聲的念兒歌)

(五)結束

老師:今天顏色漢字寶寶可高興了,誇小朋友真聰明,幫它們找到了這麼多的朋友,讓我們帶它們到外面看看它們的朋友吧。(幼兒走出教室)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擺放物品的過程,使幼兒瞭解將物品疊放、改變物體形態、小物品放在大物品裏面、將物品由大變小等方法能節省空間,從而使更多的物品容納在盒子裏。

2、通過幼兒同伴間的經驗分享,使幼兒獲得整理物品的生活經驗。

3、引導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成功經驗,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及其他幼兒的傾聽能力。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皮鞋盒一隻,衣服一件,紙杯四隻,大、中、小罐子三隻,充氣玩具一隻,木頭積木若干塊,小貼花若干。

2、教具:投影儀一隻,教師用的記錄紙一張。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通過操作活動,初步感受合理擺放物品能節省空間。

1、組織幼兒瞭解需要整理的物品。

2、清點並記錄物品的數量。

3、鼓勵幼兒嘗試將物品全部放在盒子裏。

師:今天我們要把這些東西全部都放到盒子裏,你覺得行不行?我們來試一試。

4、幼兒進行操作,教師觀察幼兒活動。

【分析:這是孩子初步整理物品時段,目的是讓孩子感受到,把這麼多的東西都放進這麼小的盒子裏,是件不容易的事,從而產生解決困難的慾望。老師一旁的觀察,能充分了解孩子對這個特定的整理活動的最初經驗或水平,以便實施或調整下面的學習活動。清點物品是讓孩子進一步感知數與量的關係。】

5、請2—3個孩子分別介紹自己的方法。

師:放好了嗎?你是怎樣放的?爲什麼要這樣放?

幼1:我把四隻紙杯疊一起,放在盒子裏。

幼2:我把小罐子放在中罐子裏,把中罐子放在大罐子裏,再放在盒子裏。這樣盒子裏就可以放其它東西了。

【分析:通過介紹紙杯、罐子的擺放方法,讓孩子初步感受到可以用折、疊或其它的辦法,來改變物品所佔有的空間。引導孩子遷移經驗,引發對其它物品合理擺放的思考。】

二、鼓勵幼兒進一步探索物品擺放的多種方法。

發現將物品疊放、改變物體形態、小物品放在大物品裏面、將物品由大變小等方法能節省空間,從而使更多的物品容納在盒子裏。

1、通過遷移以上經驗,鼓勵幼兒探索物品擺放的多種方法。

師:剛纔幾個小朋友想的辦法真好,可以讓好多東西疊放整齊,使盒子能裝更多的東西。那麼衣服、充氣玩具、積木呢,有什麼好辦法也把他們都整理到盒子裏,還要蓋上蓋子。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和指導,鼓勵孩子想出不同的疊放辦法,將紙杯、罐子、衣服、充氣玩具、積木都放進盒子裏。

3、組織幼兒介紹各自的經驗,將他們好的方法在視屏儀上展示。通過幫助個別有困難孩子擺放的形式,讓孩子介紹多種方法,體驗相互幫助的快樂。其中還可以借用孩子的經驗,引導幼兒學習摺疊衣服。

師:我看到了你們想出的許多好辦法,來介紹給大家聽聽。

幼1:我是把四隻杯子疊在一起後,再放在大罐子裏的。

幼2:我是把衣服摺好了放在最上面。

師:爲什麼要放在最上面呢?

幼2:因爲衣服比較軟。(隨機與孩子們一起學一學折衣服的方法)

師:明明說,他不能把衝氣玩具放進盒子裏,誰有好辦法幫助他。

幼3:我把衝氣玩具的氣放掉,把它變得扁扁的再捲起來,放在大罐子裏,正正好好。

幼4:我把木頭積木一塊一塊疊放整齊,排在盒子的最下面。

師:爲什麼要放在最下面呢?

幼4:因爲積木放在下面,能排整齊的。

幼5:我開始把罐子豎着放,盒子的蓋子蓋不上,後來我把罐子橫着放,蓋子就能蓋上了。

4、教師總結:

師:我們小朋友真聰明,想出了許多整理東西的辦法,這樣看上去很整齊,又能省出地方,放更多的東西,讓盒子蓋蓋上。

5、鼓勵個別沒有完成的孩子繼續操作;啓發已完成的孩子是否能運用更好的方法,調整盒子裏的東西,使之更合理更整齊。

【分析:在相互啓發下,孩子們不但能對同一種物品想出不同的擺放方法;能根據物體的不同特性,採取不同的擺放方法;還能根據自己盒子的形狀、大小特點,比較合理安排所有物品。這給孩子提供了一個積極、主動、靈活、創造思維和操作的空間。從中滲透了“相互幫助”的教育。同時得到了一次語言表述的機會。】

三、組織幼兒互相學習和評價。

1、幼兒相互參觀和評價,老師幫助個別沒有整理好的幼兒。

2、請大家數數自己獲得了幾朵小紅花,並讓最多的孩子展示他整理好的盒子。

老師表揚個別克服困難完成任務的孩子。鼓勵孩子們在平時收拾玩具或自己物品時要用最好的辦法整理。

【分析:這是孩子獲取同伴肯定和評價的過程,孩子能從中感受成功的快樂。對於能力較差或動作慢的孩子來說是一個克服困難,爭取完成任務的過程,讓他們也能體驗成功。這樣做法充分考慮了孩子的個體差異,使不同能力的孩子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

活動反思:

1、孩子不會整理物品或玩具是孩子生活遊戲中的實際問題,本次活動取材於孩子的生活,解決的也是日常遊戲中的問題。所有材料、問題、情景都是孩子所熟悉的。容易激發孩子解決問題的慾望。

2、以“把東西全部放進盒子裏,既整齊、又能蓋上蓋子”這個既實際又明瞭的要求,爲孩子提出了可理解的操作目標,也是孩子們可對照的評價目標,這個目標對全體小朋友來說有一定的挑戰性,但通過努力都有完成的可能性。

3、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抓住“放整齊、蓋上蓋子”這主線,讓孩子充分思考、不斷嘗試、反覆調整(每個孩子至少有三次調整)。通過討論、交流、介紹、幫助解決困難等形式,引導孩子相互學習,遷移經驗,積極探索,從中感知物體與空間的關係。符合孩子的學習認知特點。老師雖然提出了評價的要求,但關注更多的是孩子不斷擺放、調整的過程,給予的時間也最長。充分突現了教師關注孩子、關注過程的教育理念。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瞭解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爲自己是一箇中國人感到自豪。

2、學着講述故事的主要內容,對故事複述有興趣。

教學準備:

(認知準備)已經開始《我是中國人》的主題

(材料準備)故事圖書、錄音

教學過程:

一、翻閱圖書,師生共同閱讀圖書: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書(出示圖書),引導幼兒閱讀圖書封面,瞭解故事名稱,引發興趣。

2、師生共同翻閱圖書:·你看到了什麼?

·它在講述一件什麼事情?

二、聽賞故事《盤古開天闢地》:

提問:1、傳說中地和天是怎麼會分開的?

2、盤古讓自己呼出的氣變成什麼?讓自己的聲音變成什麼?

3、太陽和月亮又是他的什麼部分變的呢?

4、還有哪些地方也是盤古變成的?

三、再次聽賞故事,記住故事的主要內容:

·討論:究竟有沒有盤古?(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想法)

● 小結:這個故事是古代人們想象的神話故事,但是,直到現在人們還喜愛這個神話故事,把勇敢的人稱作頂天立地的英雄漢。

四、跟着老師學說故事的主要內容。

五、延伸活動:

區角活動中提供錄音、故事書、圖片,繼續學習故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情況分析:

這學期就升上大班了,是幼兒園裏最大的小朋友,我們做爲大哥哥、大姐姐應該這麼做?通過活動讓大班的幼兒知道我們是大哥哥大姐姐了,在幼兒幼園時要愛護弟弟、妹妹,幫助弟弟妹妹;在家時要幫爸爸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但無論在幼兒園還是在家裏,都要做一個人人喜歡的好孩子。

活動目標:

1、能圍繞話題進行談話,不跑題。

2、能基本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4、初步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複性特點。

活動過程:

一、教師請幼兒說說自己的年齡,能做那些事。

二、談話:怎樣做好大哥哥、大姐姐

1、教師:你們已經升入大班,是大班的小朋友了。幼兒園裏又來了許多弟弟妹妹,這樣才能做讓他們喜歡的大哥哥大姐姐?

2、幼兒圍繞話題進行談話。

三、擴展談話。

1、教師:大哥哥大姐姐在家裏會做些什麼呢?

2、幼兒自由討論。

四、教師小結:

我們做爲大哥哥、大姐姐應該這麼做?通過活動讓大班的幼兒知道我們是大哥哥大姐姐了,在幼兒幼園時要愛護弟弟、妹妹,幫助弟弟妹妹;在家時要幫爸爸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但無論在幼兒園還是在家裏,都要做一個人人喜歡的好孩子。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多彩玉米粒在瓶子上進行立體紋樣的裝飾。

2.通過觀看課件,初步掌握剪、壓、搓、粘貼等技能,大膽在瓶上表現出人物臉部特徵。

3.體驗用新材料創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課件、範例、各種造型的瓶子、多彩玉米粒、海綿、剪刀。

活動過程

一、觀看課件,討論如何運用玉米粒在瓶子上表現人物臉部特徵

1.觀察範例圖片,引導幼兒討論娃娃瓶上人物五官和髮型的特點。

小結:娃娃瓶的顏色很鮮豔,造型立體又誇張。有的眼睛睜得大大的,有的眼睛笑得只有一道縫;有的有厚厚的綠嘴脣,有的嘴張得大大的;有的頭髮像刺蝟一樣一根根地豎起來,有的頭上戴着好看的花朵。

2.分析新材料——玉米粒,掌握立體紋樣的製作方法。

①出示玉米粒。

教師:這些瓶子上的立體花紋都是用這些玉米粒製作的,它們都是什麼形狀?有什麼特點?

小結:小朋友說得很對,玉米粒都是圓柱形的,顏色非常鮮豔,也很輕,很適合我們進行立體花紋的設計製作。

②通過討論、示範、觀看課件,學習製作技能。

教師:如何用玉米粒來幫助我們實現自己的設計呢?(幼兒觀察做好的立體娃娃瓶,討論製作娃娃瓶運用了哪些技能。)

小結:對了,玉米粒可以剪開,可以壓扁,只要沾上水就可以粘貼,非常方便。

二、提出要求,幼兒創作

1.教師:如果你是設計師,你想設計一個什麼樣的娃娃瓶呢?(幼兒相互討論。)

2.教師:小朋友想法都很好,那讓我們都一起動手製作吧。首先選擇一個你喜歡的瓶子,然後將玉米粒進行剪、壓、粘貼等,在瓶子上製作出娃娃的臉。記得使用剪刀時要注意安全,剪下來不用的材料要放回材料簍裏。

三、展示作品,欣賞評價

將幼兒裝飾好的瓶子放在展示臺。引導幼兒欣賞——你最喜歡哪一個娃娃瓶?爲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