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社會教案彙總八篇

精選幼兒園社會教案彙總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3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幼兒園社會教案彙總八篇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願意與同伴分享食物及玩具,能與同伴友好地相處。

2.能主動與長輩問好,有禮貌待人的意識,並嘗試自己招呼客人。

3.通過與同伴一起遊戲、運動、製作,具有較強的與人合作與交流的願望。

活動準備:

1.請孩子自己預設,想請哪些好朋友到家中做客,並協助孩子一起製作邀請卡。

2. 請班主任老師出面與其他受邀家長溝通,介紹本次活動。

3.和孩子討論一些關於招待客人方面的常識,並讓孩子積極參與購買食物、制定菜單等活動,並嘗試製作一張購物計劃書。

4.讓孩子將自己的玩具像幼兒園裏那樣歸類擺放,便於同伴拿取與物還原樣。

活動過程:

一、有客人來

1.今天你邀請的好朋友和他們的爸爸媽媽快要來了,你該做些什麼準備工作?

孩子:把吃的東西放在茶几上,把飲料準備好,客人來了給他們倒。

2.客人來的時候你該對他們說什麼?

孩子:我會跟小朋友問好,還要跟叔叔或阿姨問好。

3.當客人進屋以後,你該做些什麼?

孩子:請叔叔阿姨坐下來,讓他們喝茶,吃東西。

4.那小朋友呢,你會讓他們做什麼?

孩子:我先帶他們參觀我的房間,看看我的玩具房,然後讓他們自己拿玩具玩。

二、和客人玩

1.和同伴一起畫畫:提供鉛畫紙、勾線筆、蠟筆等繪畫材料

2.和同伴一起動腦筋:提供拼圖、積木、飛行棋

3.和同伴一起做運動:提供跳繩、自行車、皮球、羽毛球、滑板車

4.和同伴一起做遊戲:提供小醫院(針管、鹽水瓶等醫用材料)娃娃家(娃娃、奶瓶、小推車等玩具)、

三、請客人吃

1.娃娃家的娃娃吃飽睡覺了,我們是不是該給自己做點吃的了?

孩子:恩,我的肚子是有點餓了。

2.今天我準備了餃子皮、肉餡,還有彩色的麪粉,我們一起爲爸爸媽媽做午飯,把在幼兒園學到的本領用麪塑的形式展示爸爸媽媽看,然後煮熟了請他們品嚐好嗎?

孩子自由討論自己準備製作的食品。

3.今天做的東西是要吃到我們肚子裏的,所以在做之前要做一件什麼事?

孩子:把手洗乾淨。

4.請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一起製作各種麪點。

5.現在我們做好的點心放在鍋裏煮一下,想想看,吃好午飯以後還可以吃些什麼?

孩子:吃些水果。

6.這個想法不錯,那我們再一起來製作水果沙拉吧,等會兒吃好飯就可以吃水果沙拉了。

四、和客人交流

1.請爸爸媽媽相互品嚐孩子們製作的麪點,並以鼓勵、表揚等形式肯定孩子的作品以及今天的表現。

2.請其他小朋友和家長一起談談對今天活動的想法或感受,或者通過今天的活動學到了什麼新的內容。

3.建議其他家長再次組織類似的活動,爲提高孩子們與人交往、合作交流及其他方面的能力提供更多的平臺。

4.讓孩子禮貌地與客人道別,互換禮物。(活動結束)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快樂,嘗試在不快樂的情況下,試圖讓自己快樂。

2、通過討論、記錄等方式,找尋讓自己快樂的方法。

3、瞭解心情愉快對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1、課件-動畫片:我快樂

2、小戲臺幕布。

活動過程

一、動畫片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引導幼兒從動物的表情上來觀察、比較。

2、你看出來這些動物的表情有什麼不同嗎?有哪些表現?

很高興的笑

皺着眉頭

憤怒的樣子

3、瞭解表情和心情的關係,並選用合適的詞來形容。

(鼓勵幼兒用多種詞彙來表達。)

喜笑顏開

悶悶不樂

愁眉不展

忐忑不安等等

二、結合動畫片,瞭解不快樂的原因,幫助自己或他人找到快樂的方法。

1、說說小動物會因爲什麼事情而快樂。

(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大膽表述。)

2、說說小動物會因爲什麼事情而不快樂。

小動物有這麼多不快樂的事情,我們一起來想想辦法,

如何讓他快樂起來呢?

3、你遇到過什麼不快樂的事情?

(讓幼兒傾訴自己心中不愉快的事,排解一下心情)

4、你有沒有想辦法讓自己快樂?現在,如果你再遇到不快樂的事情,怎麼讓自己變得快樂呢?

(引導幼兒想出各種愉快的辦法)

三、遊戲:可笑的“鬼臉”

1、給幼兒提供一個小戲臺屏幕,分別請幼兒站在幕布後面。

在幕布上面露臉時,給小朋友做一個“鬼臉”,然後說:我是×××。

2、根據幼兒的興趣,變換形式反覆進行,讓幼兒沉浸在快樂的情緒中。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中國關於傳統食品餃子、糉子、月餅的知識。

2、萌發對中國傳統食品文化的熱愛之情。

3、懂得謙讓、分享,能注意餐飲禮儀。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視頻《除夕的來歷》、《糉子的來歷》、《月餅的來歷》

2、食品:餃子、月餅、糉子3、餃子糉子月餅圖片、外國傳統美食圖片若干4、盤子、筷子、擦手毛巾

活動過程

(一)導入:觀看視頻《除夕》

1、師:剛纔你們看到了些什麼?你們知道這一天叫什麼?——除夕。你們知道除夕爲什麼要吃餃子吃團圓飯嗎?

2、放視頻:介紹除夕吃餃子的來歷3、小結:原來吃餃子是表達我們中國人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願望的特有方式,我們幼兒園在迎接新年的到來也會包餃子,回憶一下我們包餃子吃餃子的快樂時光吧。

4、出示圖片(20xx年迎新年包餃子的圖片)

(二)介紹中國傳統節日“吃”的文化

1、師:餃子就是我們中國的傳統食品,知道什麼叫做傳統食品嗎?經過歷史的洗禮,至今仍舊保留下來的食品爲傳統食品。

2、師:除了餃子還有什麼呢?請看:出示“糉子”圖片

3、師:你們喜歡吃嗎?你們知道哪個節日會吃這個食品?你們知道糉子的來歷嗎?

4、播放視頻《糉子的來歷》

5、小結:原來糉子有這樣一個故事,這就是我們中國特有的食品,它不僅只是用來吃的,而且它代表着一種含義。

6、我們已經知道了中國的兩種傳統食品了,那麼你還知道中國的哪些傳統食品?(幼兒紛紛發言)引出月餅。

7、師:你們知道月餅的來歷嗎?爲什麼中秋節要吃月餅呢?

8、播放視頻《中秋節月餅的來歷》

9、小結:看完這個視頻,你們知道月餅是怎麼來的嗎?看來我們中國的傳統食品文化還意義深刻。

(三)中國傳統食物品嚐和分享

1、師:沒想到我們中國的食品背後這麼豐富的故事吧,你們想不想嘗一嘗?

2、出示食品,請配教老師把食品端過來,師:今天老師把它們帶到了現場,要和你們、和客人老師一起分享。

3、請幼兒自主選擇食品並嘗一嘗,並提醒幼兒要與同伴、客人老師分享食品,也要注意衛生,吃之前用溼毛巾擦手。

4、小結:剛纔我發現你們過去拿食品的時候表現的非常有禮貌,懂得謙讓,懂得分享,也很愛衛生,吃東西前後都會擦手吃完也會擦嘴巴,這都值得老師表揚。

結束延伸

1、出示圖片,簡單介紹外國傳統食品文化。

2、師:今天我們不僅瞭解了中國的幾種傳統食品,而且還品嚐了,平時,我也看見你們帶了外國傳統食品來幼兒園吃,那麼回家後可以要你們的爸爸媽媽告訴你們有關外國傳統美食的故事。

活動反思

本節課通過賞美食、說美食、吃美食的故事,引導學生欣賞中國飲食文化的特點。感受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智慧,培養民族自豪感。使學生感受到中華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索食文化的興趣。

優點之處:

1.切合了學生學習的心理需求,符合學生認知規律,並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課堂氣氛一直很熱烈;

2.學生是在一定情境下,藉助於老師的幫助,及與同學的協作、交流,同時利用學生已知信息爲基礎,通過意義的建構而獲取認識,符合教學規律。

不足之處:

1.識字課,識記字形沒有貫穿與課堂當中。

2.寫字時間不夠10分鐘。

整改措施: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也深刻認識到:我們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實際需要、實際能力出發,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自己,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們才能讓學生真正做到快樂學習、高效率學習!

小百科:食品,指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療爲目的的物品。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瞭解故事內容,知道"漏嘴巴"是一個不好的習慣。

2、在故事中感受"吃飯時要專心,不要浪費糧食"的道理。

二、活動準備

故事的PPT、錄音

三、活動過程

1.看圖引出課題。

(請幼兒看圖)師:小朋友們,你看看圖畫上的是誰呀?(大公雞、小弟弟)今天老師要講一個大公雞和小弟弟之間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大公雞和漏嘴巴》。咦,漏嘴巴會是誰呢,難道小弟弟的嘴巴是漏的嗎,聽一聽故事就知道了。

2.傾聽與理解故事(1)第一遍完整欣賞(錄音)師:故事裏都有誰,發生了什麼事情?

(2)第二遍分段欣賞(結合PPT)師根據PPT引導幼兒說出圖片內容,提問如下:

①小弟弟坐在院子裏幹什麼?

②小弟弟碗裏的飯爲什麼撒得到處都是?

③大公雞來了說什麼?然後做了什麼?

④大公雞爲什麼說小弟弟漏嘴巴?⑤大公雞唱的是什麼兒歌?

⑥小弟弟爲什麼哭了?

⑦奶奶對小弟弟說了什麼?

⑧後來小弟弟還撒飯粒嗎?

3.引發討論,體會故事主旨

(1)幼兒討論:漏嘴巴是不是一個好習慣,平常吃飯的時候怎麼樣才能不做漏嘴巴呢?

(2)教師總結:漏嘴巴是一個壞習慣。小朋友吃飯時要專心,不要浪費糧食。同時將幼兒的討論結果編成一首兒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調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飯,飯菜全部吃光光。

4.活動延伸在日後進餐過程中組織"不做漏嘴巴"的遊戲,逐漸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大公雞和漏嘴巴》活動反思故事教學是幼兒園在社會教育中常用的方法,這與單純的說教相比更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大公雞和漏嘴巴》是一個形象生動、又極具社會教育價值的故事。《指南》中指出,幼兒的能力和習慣形成是靠日積月累的,並富有重複性的特點,生活活動是一種養成性教育,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不受時間、季節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教育。本次活動意在讓幼兒知道"漏嘴巴"是個壞習慣,同時也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進餐習慣。本次活動主要有三大環節:

環節一是導入。我以看圖的形式引出故事的兩大主人公:大公雞和小弟弟,並且開門見山說出故事的題目,引發幼兒的猜想:小弟弟是不是就是這個"漏嘴巴"呢?請幼兒帶着這樣的疑問開始故事的欣賞與理解。這符合幼兒的好奇心理,讓幼兒有聽故事的興趣。

環節二是故事的欣賞與理解。該環節是接下去第三環節的鋪墊,只有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纔可以引發幼兒的討論。因爲是小班幼兒,所以在第一遍完整欣賞採取錄音播放的形式只是爲了讓幼兒有一個簡單的感知,故事的理解主要以分段欣賞爲主,因此在故事的第二遍欣賞時同時採用了PPT資料,並且隨故事進展設立問題讓幼兒在思考中一步步理解故事內容。活動中幼兒通過看圖以及回答問題較好地理解了故事內容,對於故事的主旨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即小弟弟的"漏嘴巴"是一個不好的習慣。

環節三是討論環節。由於這是一次社會領域的教學活動,上一環節對於故事的欣賞和理解只是該環節的一個鋪墊。幼兒通過故事感知了"漏嘴巴"是個不好的進餐習慣,那麼在進餐的時候怎麼才能做到不漏嘴巴呢,爲此特引發幼兒討論,幫助幼兒加深印象以在日後的進餐中養成良好的習慣。所以這是本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將文學作品迴歸到幼兒的現實生活,以提問:"漏嘴巴是不是一個好習慣,平常吃飯的時候怎麼樣才能不做漏嘴巴呢?"爲切入,並讓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先自己探討出好的辦法,最後我及時地將幼兒的回答小結成兒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調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飯,飯菜全部吃光光。

活動的延伸活動則是在日後進餐過程中組織"不做漏嘴巴"的遊戲,逐漸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瞭解各種糖的特徵和來源。

2.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一罐蜂蜜、一袋白砂糖、一瓶楓糖漿、麥芽糖的圖片、各種糖的來源的圖片。

活動過程

1.瞭解各種糖的特徵。

教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吃糖嗎?你們都吃過什麼樣的糖?

引導幼兒回答出各種不同種類的糖。

出示實物:一罐蜂蜜、一袋白砂糖、一瓶楓糖漿,一張麥芽糖的圖片。

請幼兒說一說這些都是什麼,看一看這些糖的特徵,並說出來。

教師小結:這裏有蜂蜜、白砂糖、楓糖漿和麥芽糖。

2.糖的來源。

教師:小朋友,你們想一想這麼多好吃的糖是從哪兒來的呀?

請幼兒猜想並回答題。

教師:糖是大自然送給我們的甜蜜禮物,小朋友說了這麼多糖來自的地方和採集的方法,讓我們看一看這些糖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吧!

教師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出示實物和糖的來源圖片。

教師:蜂蜜是蜜蜂辛勤釀出來的;白砂糖是由甘蔗製成的,甘蔗又甜又長,是世界上最普遍的製糖原料;在糖楓樹的樹幹上開一個小洞,流出來的汗液加熱後就是好喝的楓糖漿了;把碾碎的小麥芽和糯米一起加熱、攪拌,冷卻以後就做成了甜甜的麥芽糖。

教師:誰知道其他糖是怎麼做出來的?

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知道的糖的來源。

教師小結:甜菜又叫糖蘿蔔,糖分在它的胖胖的根部,它也是做糖的主要材料,玉米可以製成玉米糖漿和果糖,常加在飲料和調味醬裏。

教師:糖雖然是大自然送給我們的禮物,但是小朋友也不能多吃糖,小朋友要注意保護牙齒呦!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幼兒初步理解總序含義。

2.學習誦讀弟子規。

3.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二、活動準備:

本段大範例,《弟子規》教材,《弟子規》視頻。

三、活動過程

1.教師給幼兒講述“百善孝爲先”的故事,引出《弟子規》總序內容。

2.教師出示本段內容的大範例,逐字講解《弟子規》總序內容,讓幼兒初步理解總序含義。

3.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平時是怎樣做的,鼓勵幼兒大膽發言。教育幼兒懂得“首先在家裏,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說話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朋友相處時要有愛心,並且要親近品德好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其他有益的知識本領了。”的道理。

4.幼兒在古典音樂的伴奏下誦讀《弟子規》P1-10,感受經典美文的韻律感。

5.結束活動:“今天我們學了弟子規的總序,知道了首先在家要孝順父母,回家以後,每一位小朋友都爲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嗎?”

小百科:《弟子規》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韻文。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撰而成。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嘗試參加一些社會公益勞動,體驗過去光榮的情緒,激發幼兒對勞動的熱愛。

2、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3、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重點與難點

認真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體會勞動光榮的情緒情感。

材料準備及環境創設

1. 選擇並聯系適合幼兒勞動強度的地點,如:幼兒園內的娃娃餐廳或附近的一些小超市。

2. 讓餐廳和超市的工作人員瞭解活動的目的。

設計思路

大舊調重彈幼兒已經瞭解了一些成人的勞動,也有敬佩成人勞動的感情基礎。參加公益活動,分享勞動成果,以及在成人的肯定中,直接體會自己存在的價值,體會勞動的意義,從而產生勞動光榮的情緒,激發幼兒對勞動的熱愛。

畢竟孩子還年輕,所以在選擇勞動內容時,應考慮幼兒的力所能及,排除不安全因素,使活動達到預期的效果。

活動流程

(一) 感知生活

1.去娃娃餐廳用早餐,觀察服務員的工作。

2.去超市購物,觀察工作人員的工作情況。

(二) 集體討論:工作人員是怎樣爲顧客服務的。

說明教師可引導幼兒談談工作人員是怎樣爲自己服務的。

(三) 參加勞動。

說明

1.將全班幼兒分成若干小組,分別參加餐廳和超市的勞動,如送點心,收碗,擺放簡單的貨物等等。

2. 將成人頒於小組內,細緻觀察及時給予幼兒幫助和指導。

(四) 交流情感。

說明集體交流:"你今天在哪裏勞動"、你爲顧客做了什麼"在交流中,體驗爲別人服務的樂趣,激發勞動光榮的情感。

活動反思:

1.歌曲具象,讓幼兒“動心”

幼兒的學習是心靈的接觸,因爲只有心靈方能達到心靈,知識的傳授也不能脫離心靈的軌道。當幼兒“動心”後,才能直接觸及幼兒的理智和心靈,從而作用於對事物的認識,對自身的反思。

要讓幼兒對歌唱活動“動心”,首先要有意識地選擇一首能激發幼兒“動心”的歌曲。“勞動最光榮”的音樂用節奏、裝飾性變奏的手法發展爲A+A′的結構,旋律用五聲音階宮調式,活潑明朗,節奏鮮明。但整個歌曲較長,作爲歌唱活動開展就必須截取,A部分:“太陽光,金亮亮,雄雞唱三唱,花兒醒來了,鳥兒忙梳妝。小喜鵲造新房,小蜜蜂採蜜忙,幸福的生活從哪裏來?要靠勞動來創造。”歌詞具體形象,易於理解,符合大班幼兒好模仿,對生活化的、趣味性的、象聲的、象形的歌曲特別感興趣的年齡發展特徵。

2.策略有效,讓幼兒“開心”

(1)教師的清唱。隨着電教設備、多媒體的投入,老師的清唱似乎“難得一求”。 中班幼兒還沒有能力視唱,聽唱便成了他們學唱歌的唯一途徑,歌唱活動首先得讓幼兒聽清楚演唱的內容是什麼。在清唱時,教師走近幼兒、走進幼兒,字正腔圓地和幼兒面對面唱歌,通過教師自己的範唱將歌曲所要表達的感情以幼兒能接受的`方式充分表現出來,由內而外,以情帶聲,讓幼兒感受到歌唱時“彈”的魅力,從而產生情緒、情感的共鳴,促使幼兒與教師一起歌唱。

(2)圖譜的運用。對於中班幼兒來說,他們更能接受直觀的事物。圖譜教學在歌唱活動中的運用是一種視覺參與,它更具體、更形象地展現歌曲的結構、內容,由於“勞動最光榮”的歌詞無規律可循,“突出順序法”能有效地幫助幼兒解決記憶困難,促進幼兒積極動腦、主動學習。在傾聽了教師的清唱後,“你聽到了什麼?”針對幼兒的回答出示對應的圖譜;再次傾聽教師的演唱後(伴奏很輕),給圖譜按照歌詞的先後順序排隊;幼兒嘗試演唱後,找一找“你最喜歡哪句?”“哪句你覺得有困難?”對於“喜歡”的,圖譜具有提示歌詞的作用,對於“困難”的,則直接點擊圖譜,大家一目瞭然。圖譜運用的每一個環節,教師都提供了充分自主學習的機會,引導幼兒在樂中學。當然,運用圖譜應關注其科學性,不是每個歌唱活動都需要利用圖譜,只有教師適宜地選擇、有效地利用,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作用。

(3)“腳手架”的拆除。在這個活動中,圖譜在於激發幼兒參與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可謂“腳手架”之一,引導着幼兒一步步達到教學目的。但教師時常只架不拆,當幼兒達到一定的“冗餘度”時,我們要試着拆除“腳手架”。在多數幼兒熟悉了歌曲後,教師逐漸隱去圖譜,每一次的隱去,對幼兒來說都是一次有意義的挑戰,都是建立在幼兒“最近發展區”的基礎上,不停頓地把幼兒的能力從一個水平提升到另一個新的更高水平,從而達到聽音樂演唱的目的。

3.積極互動,讓幼兒“舒心”

“上課並不像把預先量好、裁好的衣服紙樣擺到布上去。問題的全部實質就在於,我們的工作對象不是布料,而是有血有肉、有敏感而嬌嫩的心靈的兒童。”③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能夠接住孩子丟給我們的球,並以一種讓孩子想要繼續與我們“玩”的方式把球拋回給孩子,因此,我們必須具備彈性的教學機智,在與幼兒的互動中,共同感受活動的驚奇與歡樂。

“你聽到了什麼?”→隨機出示相應的圖譜;“你最喜歡哪一句?”→試着把它唱出來;“哪句你覺得有困難?”→“誰能幫助他(她)?”在一系列有效的師幼互動、幼幼互動中,教師注重互動的參與“密度”,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我是一個有能力的孩子”,他們充滿自信與自豪,在不經意間,從a點到達b點,再邁向c 點……最終達到活動的最高點。

在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中,教師緊緊遵循《綱要》所提倡的“既要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和“教師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的傾向”的理念,緊緊抓住幼兒的“心”。“聽一聽,找一找”中有匹配成功的樂趣;“學一學,唱一唱”中有自主學習的快樂;“試一試,合一合”中有同伴合唱的喜悅。

在設計、組織老教材的過程中我認識到,只有通過認真解讀教材、解讀幼兒,以幼兒的興趣和需求爲導向,採用有效的方式和手段開展教學活動,才能真正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

小百科:勞動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主要是指生產物質資料的過程,通常是指能夠對外輸出勞動量或勞動價值的人類運動,勞動是人維持自我生存和自我發展的唯一手段。按照傳統的勞動分類理論,勞動可分爲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兩大類。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 讓幼兒感知綠色植物可以美化和清新環境技能目標 激發幼兒創造美,表現美的慾望情感目標 幼兒以自身的肢體語言體現綠色植物的美,體驗快樂的情緒

活動重點

通過看綠色、親綠色、種綠色讓幼兒感知綠色植物可以美化和清新環境活動難點激發幼兒創造美,表現美的慾望,培養幼兒親近自然參與環保的意識

物質準備各類綠色植物、綠色背景、綠色地毯彩色種植泥、柳枝、透明杯子若干

活動過程導入:

1、看綠色老師: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個美麗的地方玩一玩!

老師:啊,這兒的空氣真新鮮呀,原來這兒有那麼多的綠色植物!有綠色的-,有綠色的-,讓我們在這兒玩一玩吧!幼兒自由玩耍。

2、親綠色老師:玩得真開心呀,我和小草、小樹成了好朋友,我也想變成一棵小草,你想變成小草、小樹嗎?

小草、小樹們一起來跳舞。

3、種綠色老師:小草、小樹們有點累了,休息一下吧,咦,這兒有一座動物新村,讓我們來看一看吧!

老師:這隻小鴨告訴老師這兒什麼都好就是沒有綠色,那怎麼辦呢?我們來爲它們栽些小樹、小草吧。

教師與幼兒一起栽樹。

4、結束活動和小動物們再見,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