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範文集合八篇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範文集合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6W 次

作爲一名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範文集合八篇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幫助筆寶寶走路的過程中嘗試使用炫彩棒大膽畫出長線條。

2、知道自己慢慢長大了,願意自己走路不要媽媽抱。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方形鉛畫紙(已敲有小動物印章)、炫彩棒若干支、音樂《好孩子不讓媽媽抱》。

【活動過程】

1、寶寶自己走

活動導入:今天早上許多小朋友來幼兒園是自己走進教室的,沒有讓媽媽抱,真了不起,誰是自己走路不讓媽媽抱的呀?小手舉起來讓我們看看。

2、筆寶寶走路

示範繪畫:教師示範在敲有小動物印章方形鉛畫紙上大膽繪畫長線條。

兒歌指導。

小結:筆寶寶們學會走路真開心,謝謝你們。

幼兒操作:自主選擇炫彩棒,在敲有小動物印章方形鉛畫紙上大膽繪畫長線條。

教師指導:鼓勵幼兒儘量畫滿整張紙,畫長線條不要中斷,握筆繪畫要用力;及時表揚個別作品。

3、活動延伸:

筆寶寶學會走路真開心,我們也來走一走吧,把小椅子輕輕推進去,帶上你的紙寶寶,跟着音樂,我們一起走一走。(放音樂,體驗走走、跳跳的快樂。)

教學反思: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小班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發展還不成熟,教師在今後設計的活動中,可以從平面開始逐步過渡到立體,隨着孩子手部動作的不斷協調發展來增加操作材料的難度。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玩中學是教育幼兒的最佳途徑。彩條毛衣活動旨在讓幼兒通過觀察操作,在探索中掌握申淺色間隔粘貼的方法,在探索中積累個方面經驗。活動前要創設環境,讓幼兒對“毛衣”的花樣感興趣,讓幼兒感受到“毛衣真漂亮”,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討論、想像,引起嘗試的慾望,然後鼓勵幼兒參加活動,在反覆的操作過程中尋找答案。

此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相互切磋、探討,探索不同的間隔顏色。

活動目標:

1、 會用深淺間隔的方法粘貼。

2、 手工活動時能細心耐心地進行操作。

活動準備:

1、 紙剪成的毛衣。

2、 彩紙條。

3、 環境佈置中有編結好的“毛衣”。

過程建議:

1、 師生共同佈置毛衣角並組織欣賞與討論:毛衣上的花紋漂亮嗎?是怎麼編織的呢?

2、 設問:怎樣讓毛衣上花紋的顏色好看?是不是顏色越多越好?幼兒操作。

3、 幼兒交流、切磋:看看誰的毛衣好看,說說是怎麼配色的。

4、 幼兒再操作。互相協作,完成作品。

5、 教師有意識地展示幾個幼兒的作品,集體觀察討論。

設問1:這裏的毛衣都能進商店嗎?爲什麼?

設問2:你的顧客喜歡哪件毛衣?爲什麼?(顏色搭配好)請幼兒把已經完成、正確的毛衣陳列在“櫥窗”裏。

延伸提示:

鼓勵幼兒繼續用間隔重複的方法給其他的東西配色,如:圍巾、手套、桌布等。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用各種線型來表現不同的雨,培養幼兒手的控制能力。

2、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3、能大膽選用自己喜愛的顏色作畫。

4、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活動準備:

1、畫紙人手一份,油畫棒每人一份。

2、每人一雙雨靴,一件雨衣。

3、事先帶幼兒觀察過下雨的過程,掌握有關雨的知識信息。

活動過程:

一、出示“雨具、雨衣,雨靴”,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1、師:這是什麼?師:爲什麼今天小朋友都帶了雨衣上幼兒園呀?師小結:對,

2、前天老師還和你們一起觀察過下雨的過程是不是?(幼齊答:是)請小朋友想一想,雨是從哪兒落下來的呢?師:雨落下來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小朋友知道嗎?師:那你們知道什麼時候雨是一滴一滴的,什麼時候雨是一根一根落下來的?

3、師小結:看來小朋友在觀察下雨過程時很仔細。的確,當下小雨時它是一滴一滴的落下來的,而下大雨時則是像線一樣一根一根的落下來,如果颳着風的話,雨還會斜着落下來,有時向左斜,有時向右斜,好像在跳舞一樣。我們來學一學雨落下來的樣子好不好?

二、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不同的雨。

三、引導幼兒學習用各種線型表現下雨的過程。

師:剛纔我們說了說雨,還學了學雨落下的樣子,現在我們來畫一畫雨好嗎?師:我們按從小到大的順序來畫,先畫小雨好嗎?(好)教師邊

示範畫法,邊講解:下小雨了,雨點從天上落下來,一滴一滴落在地上,下大雨了,嘩啦啦,雨像是線一樣一根一根的落下來,颳大風了,雨被風

吹得都斜了過來。剛纔我們說到的就是這三種情況,下面請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師一起練習畫下雨。教師和幼兒一起邊說邊作畫空練習。

四、幼兒大膽作畫,教師指導。

(1)師:教師發現小朋友在空中畫的雨非常的好看,我們把它們請下來,讓它們飛到我們的畫紙上來,讓更多的人看到他們好嗎?畫的時候,請大家還是先畫小雨,再畫大雨,然後畫颳風時的雨。

(2)幼兒進行創作,教師個別指導,鼓勵幼兒大膽作畫。

五、展示交流。

(1)展示全部作品,幼兒相互欣賞。

(2)師:你喜歡哪張作品,爲什麼?

教學反思:

繪畫《下雨了》是一個充滿生活情趣的內容,所以本節活動我不但把讓幼兒學習用各種線型來表現不同的雨作爲重點,而且我把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繪畫活動的興趣也同時作爲本次活動的另一個重點,並以情感體驗爲主線,貫穿於整個活動中。

1、藝術可以表現生活也可以表達情感,在教學開始,我通過聽——說—演——看——想,激起小朋友對雨的已有經驗,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說出來,用肢體表現出來,教師再進一步對幼兒的語言進行概括,進行提升,讓幼兒對雨有進一步的認識,爲下面的繪畫做了一個感性和情感的鋪墊。

2、結合語言進行繪畫,增加了活動的情趣。在用短線、長線、斜線畫雨時,我結合生動、形象的語言。如:小雨一滴一滴一滴落下來。大雨嘩啦啦,一條一條落下來。起風了,大雨、小雨斜斜地落下來。幼兒一邊說,一邊畫,幼兒就覺得有趣多了。

教學啓示:

1、孩子們天性愛玩兒,他們喜歡一切可以拿來玩兒的東西,不放過一切可以玩兒的機會。“下雨”這種自然現象對大人來說也許挺麻煩的,意味着鞋襪會打溼,衣服會濺髒,出門得帶傘,……。可是對孩子們來說,能穿小雨鞋在雨中踩水,能穿小雨衣在雨中淋雨,能拿着雨傘瘋瘋鬧鬧。而本次活動對幼兒這方面有所忽視。今後在學習這一內容的過程中可以大膽的安排成一個“玩”的過程,用一種遊戲的方式去學習。在“玩”中去感受,在“玩”中去觀察,在“玩”中去體驗,在“玩”中去想象。

2、教師在豐富雨的種類時還不夠深入,如:大雨、中雨、小雨、雷陣雨、太陽雨、毛毛雨、雨加雪、梅雨、酸雨……用你的聲音模仿一下不同的雨聲? 沙沙、沙沙——嘩嘩、嘩嘩—— 滴答、滴答—— 嘩啦、嘩啦——藝術大師羅丹的那句話:“生活中到處都有美,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希望通過這樣的課,能讓每個孩子都擁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從自然中發現美、表達美、創造美!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探索顏料和牛奶之間發生的變化,感受彩色和白色的調和之美。

2.願意根據色彩的形態變化進行大膽想象,並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食物顏料(色素),牛奶,洗潔精,抹布,每人一個操作盆。

2.音樂《牛奶歌》。

3.繪本《彩色牛奶》。

活動過程

教師扮演奶牛場阿姨,隨音樂《牛奶歌》和幼兒進入牛奶屋情境,一起品嚐甜美的牛奶。

2.欣賞故事,遐想色彩味道。

(1)欣賞繪本彬色牛奶》。

(2)幼兒按故事內容遐想各種色彩牛奶的味道。

(3)白板演示如何將白色和彩色混合,引導幼兒感受顏色變化。

要點提示

運用photoshop中的塗抹工具,將白色抹入彩色中,引導幼兒感受白色與彩色融合的動態美。

3.表演魔術《彩色牛奶》,遐想動態形象。

(1)將食物顏料疊加倒入裝滿牛奶的盆子中間,注意不要晃動。

(2)在顏料中間滴人洗潔精(濃縮),引導幼兒感受不同色彩在牛奶中翻滾運動的變化,觀察和想象不同色彩構成的形態。 (如各種動物或者花草)

【評析】

神奇牛奶畫的原理:食物顏料的密度比牛奶低,所以它們就懸浮在牛奶的脂肪分子中。洗潔精把脂肪分子打散,使得它們在牛奶表面擴散。這一過程的不斷推進,使牛奶動了起來,帶着顏料到處跑。對於本階段的幼兒來說,這是一個充滿神祕的色彩變化過程,注意不要隨意移動操作盤,這樣效果纔會好。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熟練掌握紅、黃、藍、綠四種顏色。

2。學會彈珠滾畫的基本方法、常規,發展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

3。初步產生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放有彈珠的碗、廣告顏料(紅黃藍綠)白紙、托盤、抹布等。

活動過程:

1。談話、提問引出主題。

老師以談話的方式,逐一提問:

(1)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它叫什麼?噢,是彈珠,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玻璃球。

(2)看看這又是什麼?(顏料)什麼顏色?有什麼用途?你喜歡嗎?

分析:談話的方式作爲開場,給人的感覺很親切,從而認識了彈珠及顏色。

2。讓幼兒探索如何去玩玻璃彈珠。

(1)老師給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份彈珠,我們來玩一玩,看看誰玩的方法多。

(2)你們誰能告訴老師,你是怎麼玩的?幼兒舉手發言。

分析:給孩子一個自由探索的空間,充分發揮孩子的想象,是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環節。

3。欣賞觀察色彩組合圖,體驗色彩的美。

今天,陳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很多好看的圖畫,你們知道它們是用什麼畫的嗎?幼兒欣賞,猜測用什麼作畫。

分析:教師通過電腦屏幕讓幼兒來欣賞用彈珠滾畫做出來的色彩圖,培養孩子的審美情感,給孩子以美的感受,激發孩子用彈珠繪畫的興趣,爲下一環節作鋪墊。

4。教幼兒彈珠滾畫。

你們看老師是怎樣用玻璃球作畫的?教師示範彈珠滾畫的步驟:

(1)將白紙放在托盤裏。

(2)取一個彈珠充分蘸滿一種顏料後放在托盤裏,用抹布擦擦手。

(3)兩手端住托盤,讓彈珠在托盤裏均勻滾動。(左右滾動,上下滾動,四面八方都滾動)

(4)用同樣的方法蘸其它顏色滾動,然後把珠子放回的顏料裏。

你們看,白色的紙變成什麼了?(漂亮的圖畫)

分析:對於小班的孩子來講,教師的示範是有必要的,孩子的年齡小,經驗少,這樣的美術活動也許是第一次接觸,教師通過這節課要讓孩子學會滾畫的基本方法和常規。

5。幼兒動手操作,教師指導,鼓勵幼兒大膽操作。

師:你們想玩嗎?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份材料,小朋友輕輕地走到座位上,按老師剛纔的方法來玩一玩吧!

分析:幼兒喜歡自己操作,在玩中去體驗、感受線條的色彩美麗以及活動帶來的愉悅、滿足感、成就感。

6。教師評價。

你們用彈珠做的畫真漂亮,我們來欣賞一下吧!展覽幼兒的作品。

活動延伸:

老師將幼兒的彈珠滾畫剪成不同的圖案,如:服裝圖案,動物圖案,各種形狀圖案等等,貼在彩色的卡紙上,家長也可以將孩子的作品裝入相框,成爲家居掛飾。

分析:怎樣讓畫更加美,看上去舒服,老師可以進行簡單地加工,真正成爲一幅作品,幼兒看到自己繪畫,有一種成功感,從而對美術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增強了自信心。

園長及指導教師點評:

這節彈珠滾畫活動,打破了傳統的繪畫工具:水彩筆畫畫,油畫棒畫畫,讓幼兒大開眼界。在玻璃球滾畫中,孩子們用老師提供的顏料和彈珠在畫紙上自由滾畫,探索顏色在畫紙上的神奇變化,更大地激發了孩子的興趣讓孩子能夠積極參與,主動探索。孩子們會對這些畫產生強烈的興趣,因爲它們都是自己畫的。如《綱要》中所說:"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繪畫活動,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整個畫面沒有刻意雕刻的痕跡,孩子們在一個有趣的情境中積極主動地動手動腦,讓幼兒在玩中學。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壓扁的技能。

2.嘗試用多種材料進行壓印活動,初步感知肌理效果。

3.形成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肌理明顯的實物餅乾每組一盤。

2.各種肌理明顯的廢1日材料,如毛線、鈕釦、木棍、石頭、網袋等。

3.陶泥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出示餅乾,引導幼兒觀察。

(1)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很多餅乾。請你仔細看看,餅乾是什麼樣的?你在餅乾上發現了什麼?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餅乾的形狀和餅乾上的紋理。(幼兒自由講述)

要點提示:

幫助幼兒學會觀察的方法對幼兒製作陶藝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可引導幼兒從餅乾的形狀和餅乾上不同的紋理兩個方面來入手,重點在觀察餅乾的肌理、花紋上,爲幼兒後期的創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教師示範,重點講解陶泥搓圓後進行壓扁和用廢舊材料壓印的方法。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展示作品,引導幼兒觀察上面壓印出的各種肌理,並相互交流各自運用的不同材料。

教師:利用人們丟棄的一些廢舊材料,可在陶泥上製造出不同的肌理,從而使陶藝作品更漂亮,同時又減少了環境污染。

活動延伸:

將幼兒製作的各種各樣的餅乾放進“餅乾屋”或“超市”,組織幼兒開展相應的角色遊戲。

家園共育:

發動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更多的不同肌理的.廢舊材料。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練習畫橫線和豎線。

2、有正確的握筆姿勢和良好的繪畫習慣。

3、有保護動物的意識。

【活動準備】

1、動物頭飾四個,範畫一張。

2、人手一盒蠟筆,一張作業紙。

【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引起幼兒的注意。

動物園是小朋友最喜歡去的地方,你有沒有去過?你看到了那些動物?它們的家是什麼樣子的?請你說給旁邊小朋友聽聽。請你說給大家聽聽。

二、創設情景,激發幼兒的興趣。

(電話鈴聲響了)“喂,你好,哦,你是動物園的,什麼?你們動物園有一些動物逃出來了?有老虎,獅子,還有大灰狼,真的?什麼,馬上要逃到小(二)班來了。……”(話還沒講完,四個中班小朋友戴着頭飾衝了進來,裝成老虎,獅子,大灰狼等動物朝着小朋友大聲吼叫,奪門而去。)哎呀,小動物們都逃出來了,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會吃人的。)那怎麼辦呢?動物園的叔叔阿姨急死了,你們快替他們想個好辦法吧!(用槍把它們殺死,把它們打死……)這個辦法好嗎?把它們殺死了,小朋友就看不到它們了。我們應該保護動物,而不是把它們殺死。趕快想辦法,小動物已經逃到小(三)班去了。(把它們關到籠子裏去,像上海野生動物園裏一樣把它們隔離開……)這個辦法真不錯,我們可以用隔離網把它們隔開,這樣它們既傷害不到我們,又能自由自在的生活,這樣多好啊!

三、出示背景圖,教師示範畫。

剛纔小朋友說了,動物園裏的動物都是住在籠子裏的,那籠子是什麼樣子的呢?(一格一格的,用鐵絲做的……)小朋友看的真仔細!鐵絲是直直的,還是彎彎的?(直直的。)對了,是直直的,就好像由許多橫線和豎線拼起來的。你們看,它是誰?(出示獅子背景圖)這隻獅子給劉老師打了麻醉針,所以動不了,要趕快畫上隔離網才行。你們先看好老師是怎麼畫的。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8

 目的:

1.結合遊戲引導幼兒學畫不同方向的曲線,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2.培養幼兒大膽作畫及互相合作的能力。

 準備:

縐紙綵帶,彩色筆,事先貼有小魚的大畫紙,錄有快慢兩段音樂的磁帶,教具魚一條。

 過程:

 一、讓綵帶跳舞。

1.與幼兒一起手持綵帶,隨着音樂有節奏地舞動,在遊戲中感受曲線。

2.引導幼兒跟着音樂邊舞動綵帶,邊觀察曲線。

3.引導幼兒自由舞動綵帶,從不同方向感受不同形態的曲線。

 二、觀察曲線的畫法。

1.請個別幼兒說說綵帶是如何“跳舞”的。幼兒每說出一種,教師就請大家舞動綵帶模仿。

2.教師根據音樂的節奏變化,用綵帶舞出不同方向的、不同形態的曲線,並將其“記錄”在黑板上。

三、在遊戲情境中作畫。

1.出示活動教具,以小魚的口吻引出遊戲情景:請你們幫助我在池塘裏畫上清清的河水,長長的水草,還有我愛吃的小蟲子,好嗎?

2.幼兒以小組爲單位,聽着音樂共同表現自己體驗到的各種曲線。

3.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畫的曲線,說說它們分別像什麼。

4.讓幼兒把綵帶塞在褲腰扮作小魚,游到每個“池塘”去看一看,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家”。

 評析

在設計美術活動時,教師除了要重視孩子的生活經驗,還必須重視孩子的年齡特點。小班美術活動《歡樂的曲線》中,教師根據小班幼兒直覺行動思維的特點,通過有趣的遊戲形式建立良好的師幼關係,創造了相對自由、輕鬆的活動情境。活動中,教師首先根據節奏變化示範了各種方向的曲線,並賦予一定的意義(如水草、波浪),然後引導孩子把自己體會到的各種類型的曲線以組畫的形式表現在畫紙上,讓孩子在動中體驗,在玩中發展,充分體現了小班美術活動遊戲化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