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及反思三篇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及反思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3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及反思三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及反思三篇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及反思三篇1

活動目標

1、用動作表現歌曲中3/4、2/4拍的節奏。

2、根據歌詞內容做相應的動作。

3、積極投入活動體驗遊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魚網一個。

活動過程:

一、在《郊遊》樂曲伴奏下進教室。

二、複習歌曲《在農場裏》。

三、感受歌曲《小蝌蚪》的樂曲旋律,理解歌詞內容,並做動作。

1、傾聽教師範唱。"青蛙媽媽的孩子小蝌蚪在唱歌,大家注意聽,它唱了些什麼?"

2、根據歌詞內容,師生共同創編動作。

3、在教師帶領下,邊念兒歌邊做動作,表現歌曲中3/4、2/4拍的節奏變化。

4、在歌曲旋律伴奏下,嘗試配歌詞,學唱歌曲。

5、在歌曲錄音的幫助下,邊唱歌曲邊做動作。

四、邊唱歌,邊玩遊戲。

教師講解遊戲玩法及規則。

"小蝌蚪邊唱歌邊在水裏遊,玩得很開心,調皮的孩子拿來魚網捉小蝌蚪,靈活的小蝌蚪快快地游回去了。""魚網出現時,小蝌蚪才能游回家去!"完整遊戲,幼兒邊唱歌邊按歌詞內容和歌曲節拍做動作,歌曲結束,魚網出現,小蝌蚪逃回家去。

在自然角中投放小蝌蚪並向幼兒介紹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在《郊遊》樂曲伴奏下進教室。複習歌曲《在農場裏》然後學唱歌曲。

最後邊唱歌邊玩遊戲。

活動反思:

我們班的幼兒大都生活在小區之中,對於小蝌蚪這個動物形狀並不熟悉,因此,在學習時孩子可能不會太理解,這樣就會影響遊戲的效果。考慮到這種情況,因此,在活動前,我帶來了許多小蝌蚪,並放到自然角中,孩子們見了,一到自由活動,他們就擁向自然角,好奇地觀察着小蝌蚪,在觀察中,他們瞭解了小蝌蚪的外型特徵及它們游泳的姿態,在談論中,他們瞭解了小蝌蚪的生長過程,對小蝌蚪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在孩子對小蝌蚪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以後,我們就開始組織孩子進行活動,在活動中,孩子們紛紛熱烈地談論着對小蝌蚪的認識,這時老師用歌詞進行簡單總結,使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歌詞內容,接着在欣賞音樂旋律中我們引導孩子自己嘗試着進行演唱,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就哼出了歌曲,體現了孩子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接着,我們在組織孩子進行遊戲活動,在進行遊戲時是孩子們最投入,也是興的時候,由於他們對蝌蚪的游泳姿勢並不陌生,他們紛紛地模仿小蝌蚪的游泳姿態表演着,非常開心、愉快。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及反思三篇2

活動目標:

1、能創編動作大膽表現歌曲內容。

2、體驗表現袋鼠媽媽的動作和表情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袋鼠媽媽頭飾、大口袋、布絨袋鼠玩具、音樂《袋鼠媽媽上學去》、播放器。

活動指導:

1、以神祕的口吻導入,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引導語:小朋友,你們知道今天誰來了嗎?你們知道袋鼠媽媽要去哪兒嗎?袋鼠媽媽是怎麼樣上學的呢?我們聽聽袋鼠媽媽怎麼說的。

2、引導幼兒完整欣賞歌曲,理解歌曲內容,熟悉旋律。

(1)出示布絨袋鼠玩具,清唱歌曲,引導幼兒認真欣賞。

提問:袋鼠媽媽是怎麼上學的?她的書包是什麼樣的?藏在哪兒?書包裏有什麼?

(2)讓幼兒知道"哎嗨"是表示驚訝的語氣。

3、引導幼兒根據歌詞的內容,創編、表現動作,教師根據幼兒的表現情況進行指導。

(1)鼓勵幼兒根據歌詞的內容,創編袋鼠媽媽跳躍上學,打開書包以及發現是個小寶寶時驚訝的樣子。

(2)播放音樂,引導幼兒隨音樂表現動作。

4、表演結束後,讓幼兒接受"小袋鼠"的親吻,體驗活動的`樂趣,感受獲得鼓勵的滿足。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教學大綱中指出幼兒園音樂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重視音樂能力的培養;教給幼兒簡單的音樂技能;發揮音樂的教育作用。音樂遊戲《袋鼠》是一首旋律生動活潑、富有詼諧情趣的幼兒喜聞樂見的動感教材。中班幼兒對媽媽還有一定的依賴性,他們真的希望能像小袋鼠一樣每天呆在媽媽的袋袋裏,與媽媽做遊戲。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及反思三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歌曲的內容,學習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現歌詞中老鼠不同的動作及貓與老鼠角色的變化。

2、藉助觀察的經驗,嘗試根據歌詞內容創編不同的老鼠動作造型,在教師動作的提示下,有節奏地做老鼠跑、吃米等動作。

3、在教師的提醒下知道遵守遊戲規則:扮演老鼠時,蹲下後不隨便移動,等大家唱完最後一句時,才能跑回座位。

活動準備:

1、日常生活中觀察過老鼠之類的小動物,並用動作表現過他們的造型。

2、幼兒用書:《貓和老鼠》。

3、貓和老鼠的頭飾各一個。歌曲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回憶原有了解老鼠的造型。

1、幼兒回憶以往觀察的經驗,嘗試用不同的動作表現老鼠的造型。

2、教師反饋幼兒的典型動作,引導幼兒用手部動作和身體的屈伸,來表現老鼠跑、吃米、睡覺。

二、幼兒聽音樂,跟隨教師邊唱歌邊學習表演2―3遍,並學習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現歌詞中老鼠不同的動作。

1、引起幼兒對歌詞內容的關注。

教師:小老鼠出去幹什麼?讓我們聽聽歌裏是怎麼唱的?

2、提問歌詞內容教師:小老鼠跑出去幹什麼呢?應該唱快些還是唱慢些?吃完米幹什麼?應該唱快些還是唱慢些?讓我們大家唱一唱。

3、教師唱歌曲,同時帶幼兒邊唱歌邊表演。引導幼兒用創編的動作表現歌詞內容。

三、啓發幼兒猜測第四段歌詞並學習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現歌詞。

教師出示貓圖片,啓發幼兒猜測歌詞並學習用不同的速度來演唱。

四、一起來表演。

活動反思:

《貓捉老鼠》是一首充滿童趣、富有情景、節奏鮮明的兒童歌曲。我根據小班幼兒思維處於從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渡的時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穩定的特點,本次活動我主要運用了表演法、遊戲法、情境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幼兒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覆感受音樂旋律和歌詞,提高對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樂。

《貓捉老鼠》一共分爲四段,除了歌詞有所變化外,其餘的節奏和速度上沒有變化,而且整個歌曲特別的緊湊,速度也很快,作爲一個小班遊戲課,是比較難的。於是我大膽創新內容,在保證原有音樂元素不變的前提下,將音樂設計成了幾個分開段落,分別是老鼠跑、吃東西、還有貓來了三個段落,爲了使音樂更生動,我在《貓來了》的前面加上了歌劇中的一段貓叫,並且讓配班老師扮演老貓,使遊戲更加的逼真,形象,限度的調到了幼兒的積極性,啓發了孩子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