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五篇

關於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5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五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一、 主題:我與水

二、 審題:

1、原點:兒童與周圍世界中水的關係。

2、延伸範圍:水是什麼、水的作用、特點、歷史文化中的水、藝術中的水、節約保護水資源。

三、 課程理念

1、歷史生態觀:歷史現象與文化、科學息息相關,相互依存,人們需要關注生存環境,強調環境,強調人類在消耗和保護地球資源中所扮演的角色。人類影響他們的環境,反過來環境也影響着生活在其中的人類。因此我們設計了關於保護水資源和防止水污染的活動,培養幼兒一定的歷史責任感。

2、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大班幼兒的直覺行動思維與具體形象思想已有充分發展,數理邏輯思維也開始萌芽。因此讓幼兒主動去建構自己的知識,而不是教師塞給他們的,因此我們在課程中通過幼兒感官去認識水的特徵。

3、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教師在活動中起着鷹架作用,主要是教師給幼創設一個有利於他們發揮自身能力的情境,提供給他們材料,並和幼兒以平等身份一同去探討。如水中的沉浮現象,教師提出問題,然後和幼兒一起或讓幼兒去探索,當幼兒有探索困難的時候,教師才指導一下。

4、我們的理念:我們相信幼兒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相信幼兒有能力通過探索,自我表達和社會性互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生成課程和項目活動的主要內容有時是計劃好的,有時是偶發的,但都源於幼兒的觀點、活動和好奇心。

四、課程目標

活動範例:沉浮小實驗

目標:

1、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可以沉入水中,哪些可以浮在水面上,哪些可以懸於水中;(知識的學習)

2、通過觀察去比較證實不同的物體在水中的不同狀態;(學習方法的學習)

3、樂意與同伴一起合作完成小實驗。(社會性的培養)

五、課程內容:

1、 認識水中的沉浮現象;

2、 瞭解周圍生活中水污染的現狀,初步瞭解一些水淨化方法;

3、 瞭解傣族的潑水節;

4、 瞭解並欣賞大禹治水的故事;

5、 創作水貼畫;

6、 知道如何節約水,愛護水資源。

六、課程的結構:

1、 圖示:

2、 文字說明:

第一層次:幼兒的微觀世界、宏觀世界。

第二層次:我身體裏的水、日常生活的水、水的資源、水的分佈、水的特徵。

3、 特色:水是幼兒生活中最常見的物質,水具有的非結構化的性質可以鼓勵這個年齡的幼兒進行富有想象力和自信心的探究,可以促進幼兒思維活躍,也因爲水常見,能使幼兒自然而然地放鬆。該課程以幼兒爲中心,提供給幼兒另一種體驗世界的方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和活動中歸納概括10的組成,加深認識加減法間的聯繫,初步掌握10的第一、二組加減法。

2.提高有條理地思考問題及善於合作交流的學習能力。

3.能積極探索新知,在活動中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體會加減法的含義,直接快速地湊10。

活動準備:

1.人手雪花片10個人手這樣表格若干。

2.10個蘋果卡片,10級臺階圖,小狗、骨頭卡片,喜羊羊手偶。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師:孩子們,你們看今天誰來了?(出示手偶)大家猜一猜喜羊羊給我們帶什麼來了?(從桌下拿出一盤蘋果)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喜羊羊一共帶來了多少個蘋果。(將盤裏的蘋果一個一個地擺在桌上)生:10個。

(將10個蘋果卡片橫排擺在黑板上)10個蘋果我們就用10來表示。(板書:10)師:現在喜羊羊想把這10個蘋果分成兩堆,可是又不知道怎樣分。孩子們你們能幫喜羊羊分一分嗎?

師:喜羊羊說,今天誰分得好,她就把蘋果獎勵給他。

(二)探究新知,體驗發現1.動手操作培養幼兒數感。

(1)分一分師:現在請你們聽清老師的要求,請每位幼兒把桌子右上角的10個雪花片放到桌子中間。

生:(放雪花片)師:我們用這10個雪花片代替10個蘋果,分一分。看誰分得又快又好,開始。

(在幼兒動手的過程中,教師在黑板上貼10個蘋果卡片)(2)說一說師:請告訴同桌的小朋友你把10分成了幾和幾。

2.幼兒彙報後整理湊10法師:現在我要請最勇敢的孩子,把他的分法展示給大家看。其他小朋友請仔細觀察他是如何分的,方法和你一樣嗎?(抽1位幼兒上臺分蘋果)師:XX把10分成了1和9,小朋友們你們同意嗎。

師:老師也同意他的分法,笑笑的蘋果獎勵給你。

師:(指圖形)從左往右看10可以分成1和9,從右往左看10還可以分成9和1,它們是一對好朋友,我們記的時候就可以這樣來記,(填表格1、9)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9和1。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記一記吧。

生: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9和1。

師:現在又聽老師要求,請把這10個雪花片放在一起。

師:請你們動動腦筋,剛纔我們已經把10分成了1和9,接着我們又可以怎樣來分呢?分好後,把你的分法小聲的告訴同桌的小朋友,開始。

(生動手分,教師在黑板上貼10個蘋果卡片)。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

生:我把10分成了2和8。

師(分蘋果,中間用一條虛線分開)師:從左看10分成了2和8,從右看10還分成了8和2,它們也是一對好朋友。(填表格2、8)我們一起來記一記吧。

生: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8和2。

師:請你們又把這10個雪花片放在一起。想一想接着我們又可以怎樣分呢?分好後,把你的分法小聲地告訴同桌的小朋友,開始。

(生動手分,教師在黑板上貼10個蘋果卡片)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又找到了哪兩個好朋友?

(帶着幼兒把剩下的幾種分法一起分完,把表格完成。)師:你們真能幹,幫喜羊羊把10個蘋果分成了兩堆,並且有這麼多種分法。現在我們一起來記一記你們的分法吧。

(三)整理算式。

師:剛纔大家幫喜羊羊分蘋果,她誇你們真聰明。現在,喜羊羊還有一個問題要考考大家,請你們把剛纔分蘋果的這幾種分法用加減法算式表示出來,我們看誰最能幹。我們一起來看第一種分法,左邊有1個蘋果,右邊有9個蘋果,可以怎樣來列加減法算式呢?

生:(1)1+9=10師:爲什麼這樣列式呢?你能看着圖告訴我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嗎?

生(1):左邊有1個蘋果,右邊有9個蘋果,合起來就是10個蘋果。

師:誰再來列另一個加法算式?

生(2):9+1=10師:爲什麼這樣列式呢?你能看着圖告訴我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嗎?

生(2):左邊有9個蘋果,右邊有1個蘋果,合起來就是10個蘋果。

師:誰來列一個減法算式?

生(3)10-1=9師:爲什麼這樣列式呢?你能看着圖告訴我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嗎?

生(3):一共有10個蘋果,去掉1個蘋果,還剩下9個蘋果?

師:誰再來列一個減法算式?

生(4)10-9=1師:爲什麼這樣列式呢?你能看着圖告訴我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嗎?

生(3):一共有10個蘋果,去掉9個蘋果,還剩下1個蘋果?

師:爲了你們能更準確的計算10的加減法,我們還可以通過找好朋友的方法來計算。我們一起來算一算吧。

(師指表格,學生算)(四)應用拓展,寓學於嬉1.口算師:你們會了嗎?好,老師來考考大家。現在,請大家看老師的卡片,很快的口算出答案,比一比誰算的最快最好。

(教師出示卡片,學生開火車口算)2.小狗搶骨頭師:(把臺階圖貼上黑板)小朋友們今天的表現真好,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好嗎?

師:有一天機靈狗餓了,到處找東西吃。突然他看到臺階上有一隻大老鼠抱着一根骨頭,(出示老鼠),於是,它就想去搶這根骨頭吃。小朋友們,我們來幫小狗搶骨頭,好不好?

師:我們一起先來數一數一共有多少級臺階。

(學生數,教師在臺階上標數字)師:現在老師幫小狗爬上第一級臺階,(將小狗放在第一級臺階上)一共有10級臺階,小狗爬到了第1級臺階,它還要爬多少級臺階才能拿到骨頭呢?

生:9。

師:怎樣列算式呢?

生:10-1=9(教師在第一級臺階上板書算式10-1=9)師:小狗接着爬上第2級臺階,你能提出什麼問題?怎樣列式呢?

(抽幼兒提問並列式回答,教師在臺階上板書減法算式,繼續把臺階爬完。)3.做練習。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製作紙繩,探索紙繩有承重力的特點。

2、通過實驗知道紙裏有纖維,學習找纖維的走向。

3、積極合作,體驗團結起來力量大。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餐巾紙若干、皺紋紙若干,裝滿水的牛奶桶若干、塑料籮若干。

【活動過程】

一、遊戲:拎一拎。

1、教師出示面巾紙和瓶子:今天面巾紙要和瓶子做遊戲,遊戲的方法是:用一張薄薄的面巾紙把這麼重的瓶子給拎起來,記住只能請面巾紙來幫忙,你有什麼好辦法?

2、幼兒想一想、說一說。

3、組織交流,引出將紙製作成紙繩。

4、幼兒自主嘗試。

5、組織交流:爲什麼有的能成功拎起來,有的在拎的時候面巾紙斷了失敗了呢?

二、遊戲:撕一撕。

1、導語:爲什麼剛纔我們有的小朋友成功了,有的小朋友失敗了呢?其實面巾紙裏藏着祕密,想解開面巾紙的祕密嗎?那我們來玩一個撕紙的遊戲,沿着餐巾紙的每條邊撕一撕,看看能發現有什麼不一樣?

2、幼兒遊戲,教師巡迴指導。

3、組織交流:有什麼不一樣?(有的邊能撕成條條,有的邊撕成碎片。)

4、揭示紙纖維的走向特性:面巾紙裏藏着的祕密是紙的纖維走向(邊講邊用記號筆做上紙纖維的走向記號)。我們順着纖維走向把面巾紙擰成繩,紙的纖維結合在一起,就能共同抵禦外界拉的力量,這樣紙繩就能拎起瓶子了。

三、遊戲:拎一拎。

1、導語:現在你們知道了這個祕密,想不想再試一試呢?這次我們要先找一找紙的纖維走向,然後再做一根有力量的紙繩,記得還要擰緊點哦,這樣會更牢固。

2、幼兒再次嘗試,體驗成功的.樂趣。

四、合作遊戲:做長繩。

1、導語: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各種各樣的紙,瞧,這是什麼紙?(教師出示皺紋紙)皺紋紙能做紙繩嗎?

2、教師出示事先給幼兒準備好的皺紋紙,交代要求,請兩個小朋友合作,一起擰一根長繩。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紙繩寧好後討論猜測:你們做的長繩有沒有力量呢?能不能拎起重物呢?

5、教師和孩子一起實驗驗證。(合作拎兩桶、再合作拎更多的桶等)

6、討論猜測:現在我想用長繩拎起小朋友,你們猜一猜能不能成功?(教師用一根長繩實驗,失敗了)

7、討論怎麼辦?引出把我們做的長繩和在一起,這樣紙繩的承重力更大。

8、教師把幼兒製作的長繩全部合起來,變成一根又長又粗的大繩,嘗試拎起小朋友,體驗團結力量大。結束活動。

五、活動延伸: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紙,它們能不能變成很有力量的紙繩呢?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跳雙圈集體舞,能初步跟着音樂合拍地動作。

2、探索熊走路、熊跳舞等簡單動作。

3、體驗交換舞伴及與舞伴共舞的快樂。

活動準備:

熊跳舞的錄音帶、有跳圓圈舞的經驗、紅、黃腕花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T: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音樂,一起來聽一聽。(1遍)

提問:聽了這段音樂,你有什麼感受?

你覺得這段音樂表現的是哪個動物?

2、師講述故事

二、探索動作,完整練習

1、探索熊走路、熊跳舞的動作

T:誰會學小熊膽走路的樣子?(個別—集體)

T:兩隻小熊高興地跳起了舞,誰來學學看,這個動作最好是兩個人合作完成的?(個別—集體)

2、聽口令練習動作

T:小熊小熊走走走,小熊小熊面對面------

3、聽鋼琴伴奏表演

師帶幼兒跳一遍,提問:什麼時候要面對面?

再次表演一遍。

三、學跳雙圈舞

1、站圓,聽鋼琴音樂跳兩遍

請帶紅花的小朋友到中間面向圓心,向後轉。

請帶黃花的小朋友找一個離你最近的紅花朋友面對面站好。

請紅花、黃花面向圓站好。

提問:兩個朋友一起走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2、交換舞伴

伸出帶腕花的手指現在的朋友,順着腕花的方向指下一個朋友。

裏圈的朋友不動,外圈的朋友小跑步找到下一個朋友。

聽鋼琴音樂練習兩遍。

3、集體舞的發展

聽錄音機裏的音樂表演兩遍。

交換裏外圈,表演兩遍。

四、結束:

T:今天我們學會了跳雙圈舞,你和舞伴跳舞時開心嗎?如是跳舞時眼睛你看着好朋友,你會感到更高興。下次我們再來跳更多的集體舞蹈。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傳統民間音樂是我國音樂文化的瑰寶,幼兒園非常缺乏傳統民間音樂的教材,老師也很少有這方面的音樂活動嘗試。在我院的音樂課題實踐中,我們選擇了“快樂音符兒童音樂潛能開發課程”大班《兒童遊戲》的節奏樂活動,讓孩子在歡快、熱烈、喜慶的節奏中充分感受傳統民間音樂的風格。《兒童遊戲》中的音樂《狗相咬》取材於山西鑼鼓樂的曲牌,音樂極具動感,一聽就令人有一種情不自禁想敲鑼打鼓的感覺。因爲這是一首節奏樂,在活動設計中,我們以節奏的感知與表現爲主。入場環節,選用了節奏練習音樂《FUNGA》,樂曲中涉及到的節奏型比較全面,可以使孩子們在活動中充分感受各種節奏,大膽表現,爲接下來的活動做好鋪墊。對音樂的感受感知、表達表現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環節。在活動設計中,採用了圖譜感受、歌詞感知、聲勢感知、樂器表現等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幼兒更好地感受感知音樂節奏。

活動目標

1.音樂目標:初步瞭解與感受音樂中節奏的變化及一唱一和的表演形式。

2.情感目標:積極大膽地表現與表達,體會節奏樂合奏的快樂。

3.拓展目標:瞭解中國鑼鼓經音樂風格。

活動準備

音樂:《FUNGA》、《狗相咬》(音樂、歌唱、慢速);樂器:鼓、撞鐘、響筒、三角鐵;音樂圖譜

活動過程

1.導入與聆聽

(1)入場:聽《FUNGA》音樂,隨之做動作、拍節奏入場。感受樂曲中的不同節奏。

(2)聆聽《狗相咬》音樂。

指導語:剛纔我們聽的音樂是非洲的音樂,是國外的音樂。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首我們中國的民間音樂,請小朋友們聽一聽。

指導語:這首音樂是用些樂器演奏的?

告訴幼兒這首樂曲是我國山西的鑼鼓樂,是用鑼、鼓、釵演奏的。樂曲的名字是《狗相咬》,是描述一隻小狗與一隻大狗見面打招呼的情景。

(3)再次播放音樂,感受音樂不同的音色。

指導語:聽一聽哪個聲音是小狗的?哪個聲音是大狗的?爲什麼?(小狗聲音響亮;大狗聲音粗重)

(4)播放《狗相咬》歌唱音樂,再次感受音樂特點,感受一唱一和的演奏形式。

指導語:聽一聽兩隻狗是怎樣打招呼的?歌曲中是用哪些詞形容狗的叫聲的?

2.感受與感知

(1)圖譜感知:跟隨歌唱音樂,通過圖譜感受節奏。

①歌詞感知。

(通過歌唱音樂,讓幼兒感受到鑼鼓經中的歌詞,歌詞中的“臺”和“嗆”可以幫助幼兒理解一唱一和的表演形式。)

②理解空拍。指導語:在我們拍節奏時,每個音符都要拍一下,這個符號(休止符)是什麼意思?我們應怎樣表示?

③重點練習前兩小節有空拍的節奏。

(在圖譜設計上,將樂曲中的各種節奏按照樂曲順序在圖譜中完全呈現,這樣幼兒在感受音樂時會更加清晰。圖譜呈現方式上,將小狗與大狗的節奏位置劃分,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一唱一和的表演形式。)

(2)聲勢感知:用不同聲勢表示小狗和大狗,如用拍手錶示小狗、拍腿表示大狗。

3.表達表現——節奏樂表現

(1)節奏練習:幼兒每人拿一樂器,隨音樂敲打節奏。

(2)節奏樂表現。

①根據樂器,分成兩組。

指導語:我們的樂器要分成兩組,哪兩種樂器的聲音適合在一起?爲什麼?哪類樂器適合演小狗?哪類樂器適合演大狗?

②跟隨音樂,教師指示圖譜,幼兒用樂器表演一唱一和的表現形式。

(樂器表現是活動中較難的內容。在前期經驗方面,幼兒應能正確熟練地使用樂器,有良好的打擊樂常規。本次活動中,幼兒對樂曲節奏充分感受感知,掌握節奏特點,才能用樂器從容地表現音樂的節奏風格。)

4.結束部分

(1)延伸:告訴幼兒這首曲子還可以創編有趣的動作進行表演,在下次活動中進行,激發幼兒的創編興趣。

(2)在《FUNGA》的音樂聲中自由舞蹈,活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