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集錦7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集錦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1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集錦7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欣賞《化蝶》,感受樂曲優美抒情的旋律。

2、在感受過程中分辨樂句,模仿蝴蝶飛以及停止時的動作造型。

3、大膽創編蝴蝶飛舞動作,心情愉悅地與同伴交往。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

5、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活動準備

課件、蝴蝶、花朵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激趣引題,啓動情感。

1.謎語導入,師談話: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客人,是誰呢?(集體猜謎語)。給大家一個驚喜喔。

2.大家真聰明,原來這個謎語說的就是美麗的蝴蝶。)看(點擊電腦動畫)美麗的蝴蝶仙子飛來了。它給我帶來了一首優美的曲子。 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初步欣賞,動畫結合。

1.聽完曲子後提問:聽這首《化蝶》,你感覺到了什麼?(幼兒自由表述)

2.談話:這是一首非常優美,抒情的樂曲。我們再來聽聽樂曲中蝴蝶在幹什麼?(邀請個別幼兒講述)

3.師談話:聽這首樂曲,除了能感覺到蝴蝶飛來飛去,還說了什麼事呢?

(播放電腦動畫)

4.師生談話:你感覺到了什麼?蝴蝶在幹什麼?(幼兒自由討論,表達自己的感受)

(三)動作表達,分辨樂句。

1.師設問:我們看到蝴蝶仙子停了幾次?我們一起用動作來表示。

(播放音樂,伸出食指,手劃節奏,由此感知樂曲有四句。)

2.師談話:我們聽出來了,這首樂曲共有四個樂句,那除了用剛纔的方法,還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示已經是一個停頓的地方呢?(幼兒探索、嘗試)

3.依據個別幼兒的介紹,帶領大家邊聽音樂邊用相應的動作表示出來。

師:小朋友想的辦法可真多,把掌聲送給你。

4.師生談話:爲什麼大家用的動作,到樂句末都是慢慢的,或是停下來的動作?(幼兒自由討論,瞭解樂句句末用停止動作表示較爲恰當。)

(四)感悟音樂,創編動作。

1.師談話:蝴蝶仙子說,它要成立一個舞蹈隊,專門表演《化蝶》這個舞蹈,誰願意參加?

2.集體創編蝴蝶飛舞動作,並隨音樂表現,師觀察幼兒表現。

3老師:我請××小朋友來表演一下,他在每一句結束的時候就用一個非常優美的造型來表示。(個別幼兒示範,擺出靜止造型動作)

4.點擊電腦,師談話:讓我們看看蝴蝶仙子是怎麼跳舞的?

5.提供盆花(自制紙花),邀請四名幼兒表演。師談話:讓我們看看,誰會被蝴蝶仙子選中呢?(根據大多數幼兒的評判,爲表演的幼兒佩帶紅、藍標牌)

6.師談話:祝賀被選中的小朋友,沒有選上的小朋友也別泄氣,繼續努力哦。

(五)扮演角色,充分表現。

1.出示蝴蝶,花朵頭飾,師談話:看,蝴蝶仙子送來了什麼?

2.要求幼兒兩兩相對找好朋友,分配角色,戴上頭飾聽音樂,按樂句做蝴蝶或花動作。

3.師觀察幼兒表現,見解介入表演,提醒“蝴蝶”與“花朵”的目光交流。

4.在愉快的遊戲中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由於幼兒園的音樂教育對幼兒的發展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不論是欣賞活動,還是歌唱活動,韻律活動,器樂活動,對幼兒來說都意味着不同層次的學習。通過多種組織形式,雙主體互動模式,使幼兒能充分感受樂曲,在此基礎上獲得情緒體驗,引起聯想想象並嘗試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受,來表現樂曲優美抒情的旋律,來學會分解樂句,在句末能用停在花上或靜止造型來表現,從而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能“學中有玩,玩中有學”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

好奇是幼兒學習的重要契機。而謎語式的導入方式針對大班幼兒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由此製造的懸念更能引起幼兒的好奇心。爲此,活動一開始,我就用謎語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通過體溫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通過生動形象的電腦動畫啓發幼兒的情感。從而使幼兒自覺自在,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動中。

幼兒是天生的藝術家,音樂的興奮的語言,對幼兒有較大的感染力。他們在欣賞音樂的時候,會強烈地需要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動作與音樂的結合一方面增加了音樂欣賞活動的趣味性,動靜結合;另一方面,幼兒能較形象直觀地掌握樂曲四個樂句的結構特點,自由發揮,互通信息,這種開放性的形式給幼兒的自我表達提供了豐富的廣闊天地。

教師創設了一個輕鬆自由寬鬆的體驗環境,採用雙主體湖動模式,只要不影響同伴,幼兒可以用各種動作,隨着音樂旋律釋放表演激情,而教師始終飽含熱情,不斷髮現孩子的閃光點,並給予鼓勵,讓幼兒獲得成功感。

最後環節中優美的樂曲加上可愛的頭飾,幼兒想象着自己是一隻美麗的蝴蝶或是一朵美麗的花,用舒緩的肢體動作非常投入地表演,這種幼兒喜歡的遊戲方式耳濡目染的薰陶一下子就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將幼兒身心帶進音樂的殿堂,羣情激動,氣氛達到了。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聽音樂合拍做動作的基礎上,學跳有情節的新疆舞。

2、按舞蹈情節記憶動作順序。

3、初步體驗新疆舞蹈的歡快與民族特色。

4、經過舞蹈活動促進全身運動。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新疆娃娃或新疆帽一頂。

2、人手一件打擊樂器。

活動過程:

1、在《水果豐收》樂曲伴奏下,複習踵趾步及摘果子等動作。

2、瞭解《葡萄豐收》舞蹈情節。

(1)教師出示新疆娃娃或新疆帽,幼兒觀察並說出這是新疆小朋友以及新疆人最愛跳舞的特點。

(2)教師講解舞蹈情節。

3、學跳舞蹈。

(1)教師示範,幼兒欣賞。

(2)教師再次舞蹈,幼兒觀察並說出老師跳了些什麼動作。

(3)先練習“手”的動作。在座位上坐着做、站起來站在椅子前面做。

(4)重點練習踮步與進退步。

(5)教師邊說故事情節,邊示範舞蹈,幼兒跟着老師學習舞蹈。

(6)重點練習在學習過程中有困難的動作,在繼續完整練習舞蹈。

(7)教師或一些幼兒戴新疆帽舞蹈,其餘幼兒欣賞並拍手伴奏,體驗新疆帽舞蹈的歡快情緒和民族特色。

4、用打擊樂器爲樂曲伴奏。在教師指揮動作的暗示下,進行即興地齊奏或輪奏。 對於踵趾步孩子還是不太會,一折一折的,沒有美感!看來不止要教會,還要培養他們對於舞蹈的美感。

因爲教室場地比較小,所以我把動作分成手和腳兩部分。先根據情節練習手部動作。然後再站起來練習腳部動作。

因爲有了故事情節動作順序倒不難記。

就是踮步與進退步需要特別的練習。

活動反思:

這次音樂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學習維吾爾舞蹈的基本步伐和手位,爲了讓幼兒能更好地學習好這個舞蹈,我預先創編了一個簡單的故事。

活動時,我神祕地對大家說要給大家介紹一位維吾爾姑娘,有一個動聽的名字,叫什麼呢?孩子們很好奇,猜各種各樣的名字,當我出示“阿依古麗”四個字時大家都說太好聽的,有的男孩子還興奮地笑了。這時我馬上給大家講述創編的`故事,想讓孩子們在故事情節的引導下來熟悉舞蹈結構。

並提問:“阿依古麗早上做了什麼事?她先幹什麼?再幹什麼?”

接着我對孩子們說:“老師把這些事編了一段好看的舞蹈。”隨着歡快的音樂,我熱情地爲孩子們表演舞蹈,讓幼兒欣賞舞蹈,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孩子們開心極了,都嚷讓着想學哪個哪個動作,頓時教室內變的嘈雜起來,我使了很大的勁,才讓活動正常進行。整個活動上得非常累人,孩子掌握舞蹈的動作也不是太好。

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活動過程和教具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仔細回想,活動中女孩子對舞蹈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學習時認真仔細,積極練習;而男孩子呢,有的動作做的不到位,有的則根本沒有認真學,活動時一直處於興奮狀態。和其他班老師一交流,她們也出現了這種狀況。

如何改變韻律活動中的類似情況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

1、針對班內幼兒多的實際情況,可以把幼兒分成男女兩組,這樣學習時對掌握不好的孩子老師能個別指導,根據男女幼兒的不同情況進行教學。鼓勵女孩創編不同的動作,在自己的實際能力上得到提高。

2、學習動作時,孩子之間會互相遮擋,可以把動作圖譜先分散在教室四周,讓孩子自由選擇進行模仿練習,教師進行觀察指導,等孩子基本掌握動作後,在放在一起連貫表演。這樣,更尊重幼兒、主體性得到更好的體現。

3、老師要充分運用自己的體態語來控制幼兒的情緒,如眼神、動作。另外音樂指令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如1234567來讓幼兒起立準備、7654321回到自己的位置。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形成良好的音樂活動常規,讓音樂活動上得輕鬆自如。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念兒歌,瞭解各季節常開的花,對植物開花的現象比較感興趣。

2、能說出自己喜歡的花的特徵,能用比較恰當的語言對花進行描述豐富詞彙。

3、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4、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5、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觀看各種各樣的花。

2、常見各季的花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回憶看到過的花。

1、教師提問:你見過什麼花?它們是什麼樣子的?你最喜歡什麼花?爲什麼?

2、說一說四季的花,啓發幼兒回憶: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各有什麼樣子的花開放?

二、學念兒歌,瞭解各個季節開的花。

1、鼓勵幼兒大膽地提出有關花的問題,教師作出解答或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導語:現在啊,老師這裏啊,有一首兒歌,兒歌裏面就講到了一年四季開的花,你們想知道嗎?

(1)教師念兒歌,引導幼兒提問。教師做出解答或者引導幼兒討論。

(2)教師再次念兒歌提問:在這首兒歌當中你有什麼聽不懂的地方需要老師其他小朋友來幫助你呢?(如兒歌中的紅豔豔、笑盈盈等詞彙)

(3)幼兒一起學念兒歌,對兒歌產生興趣。

根據兒歌中的月份在黑板上出示相應的花,供幼兒記憶。

(4)進行分組練習兒歌,使幼兒熟練兒歌。

三、活動結束:

活動後請小朋友看的相關花的圖片,請幼兒念念《花開歌》。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目標:

1.讓幼兒感受音樂的快樂,並能想象用動作形象來表現音樂強與弱。

2.喜愛音樂活動,願意在集體中表現。

準備:

音樂;圖譜,各小動物及動物胸飾。

過程:

一、感受音樂

1.聖誕節快到了,小動物們聚在一起開聖誕音樂會,聽。(播放音樂)

2.這段音樂聽上去感覺怎麼樣?(歡快)

二、感受音樂強弱

1.這段歡快的音樂裏還藏着一個祕密呢,我們再來聽聽這首好聽的音樂。聽聽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有的聽起來怎麼樣?有的聽起來怎麼樣?(強與弱)

2.這段音樂有的強有的弱,聽着音樂請幼兒用身體動一動。用什麼動作表現強?用什麼動作表示弱?(請個別幼兒來做,大家學做)

3.請幼兒完整聽音樂來做動作1~2遍。

三、出示圖譜,再次感受音樂強弱

1.(出示紅圓片和藍圓片)請幼兒說說哪個圓片表示強?哪個表示弱?

2.(出示完整圖譜)教師有節奏的點圓片,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

3.這段音樂中有一段和強弱音樂不一樣的,你們聽出來了嗎?(間奏)(出示聖誕老人圖片貼圖譜上)

四、引出動物參加聖誕音樂會

1.聖誕音樂會開始了,會有哪些動物來參加?(根據幼兒說的,師出示相應動物)

2.(播放強的音樂)這段音樂你覺得誰出來適合?(請幼兒把動物貼圖譜上)

3.(播放弱的音樂)這段音樂誰出來適合?(請幼兒把動物貼圖譜上)

4.(完整播放音樂)幼兒聽音樂看圖譜上的動物,並表演1~2遍。

5.(再次播放音樂)幼兒選一種動物胸飾來表演遊戲。

活動反思:

本次音樂活動的目標是讓幼兒感受音樂的快樂,並能想象用動作形象來表現音樂強與弱;喜愛音樂活動,願意在集體中表現。整個活動遊戲化,以聖誕節動物開聖誕音樂會引出音樂,讓幼兒感受音樂的強與弱。在活動中幼兒聽着音樂讓身體跟着節奏動一動,聽到強的音樂怎麼表現,聽到弱的音樂怎麼表現,幼兒都能用身體動作表現出來,大家一起跟學,興趣很大。在第三環節中,以紅色圓片和藍色圓片分別表示強弱,讓幼兒再次感受音樂的強與弱。第四環節中,以動物出來參加聖誕音樂會,根據音樂的強弱,有節奏地表現動物走,之前幾個環節中,幼兒的表現裏很強,所以在後面的環節中,幼兒有點不感興趣。作爲音樂遊戲活動,本次的遊戲性質還不夠強,應更具遊戲規則性,幼兒纔會更感興趣。以圖譜形式,讓幼兒看圖譜來表演,這樣教師對幼兒的關注力少了,以PPT形式可能會更好。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一、預設目標

1、繼續欣賞樂曲,體會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2、瞭解樂曲基本的節奏型,能夠看指揮用打擊樂器爲樂曲伴奏。

3、感受集體合作演奏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一)知識準備:

1、幼兒已經有了牧羊的概念,瞭解牧羊人。

2、幼兒已經熟悉這首樂曲的旋律。

(二)物質準備:

1、音樂《孤獨的牧羊人》。

2、自制打擊樂圖譜、樂器標記圖。

3、打擊樂器若干(碰鈴,圓舞板,鈴鼓,沙錘)

三、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完整的欣賞樂曲《孤獨的牧羊人》一遍。

提問:

1、前兩天我們一起聽了一首曲子,誰還記得叫什麼名字?《孤獨的牧羊人》。

2、孤獨的牧羊人在放牧的時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你們想不想知道?(他的羊羣裏有大羊有小羊,剛到山坡下,他的羊看到青草一下子都跑了,大羊跑,小羊追,牧羊人這下可着了急,爲什麼呢?他怕羊跑丟了,於是他拿着牧羊鞭連忙追過去,你們猜他追上了沒有?)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看圖譜學習節奏兒歌,並分組通過肢體動作練習節奏型。

1、看圖譜,讀兒歌熟悉節奏型。

①、教師示範看圖譜讀節奏兒歌。

前奏:做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拿起鞭子的準備動作。

A段:(重複1遍)

大 羊 大 羊 | 向 前 奔 跑 |

小羊小羊 小羊小羊 | 快 快 追 0 |

大 羊 大 羊 | 向 前 奔 跑 |

小羊小羊 小羊小羊 | 追 0 0 |

B段:

我 是 | 牧羊 人呀 |

揮 起 | 小皮 鞭0 |

我 是 | 牧羊 人呀 |

揮起 小皮 | 鞭0 0 |

間奏:做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拿起鞭子的準備動作。

A段:(重複1遍)

大 羊 大 羊 | 向 前 奔 跑 |

小羊小羊 小羊小羊 | 快 快 追 0 |

大 羊 大 羊 | 向 前 奔 跑 |

追呀追呀 追 上 | 了 0 0 ||

②、看圖譜練習讀節奏兒歌。

師:我知道你們都是有愛心的小朋友,那你們可以幫他一起追他跑掉的羊嗎。牧羊人說了,只有學會了這首兒歌,纔可以啊。你們有沒有信心把兒歌用最快的時間學會。我們來試一試。

③、聽音樂練習讀節奏兒歌。

師:加上音樂來一次好不好?

2、分組練習用肢體動作打節奏。

①、一起確定4種角色的身體動作。

師:我來看一看圖譜上有大羊、小羊、牧羊人、和揮皮鞭,現在我們要用身體動作來表現大羊,小羊,牧羊人和皮鞭,比如大羊可以用拍腿動作來表現,誰來說一說小羊用什麼動作?牧羊人用什麼動作?揮皮鞭用什麼動作?好的我們一起說着兒歌試一試。

③、分組嘗試邊聽音樂邊打節奏。

師:好我們現在分成四組,大羊組,小羊組,牧羊人組和揮鞭組,到誰的時候誰做動作。

(三)、根據音樂形象選配樂器並分組進行演奏

1、根據音樂形象選配樂器

師:終於追上了,牧羊人要慶祝一下,你們瞧他還帶來了樂器呢,看看都有什麼? (碰鈴、圓舞板、鈴鼓、沙錘、)

師:大羊,小羊,牧羊人和揮鞭分別應該用哪種樂器演奏呢?誰來說一說?

(教師綜合幼兒建議在圖譜上貼上相應的樂器圖片,並一起嘗試。)

2、分組進行樂器演奏練習

①幼兒自由選擇樂器。

②分組練習運用樂器看圖譜練習演奏。

3、嘗試看指揮分組演奏樂曲

教師跟隨音樂指揮,幼兒看指揮集體演奏。

活動延伸:

師:牧羊人說今天他一點也不孤獨因爲有小朋友們爲他演奏,他的大羊和小羊也爲他跳舞呢,他還說演奏時再可加入一種樂器會更好聽,你們猜猜是什麼樂器,好的,下一次我就把它帶來跟小朋友一起演奏好不好?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目前,江陰的新房子正一幢幢拔地而起,許多孩子家裏都搬了漂亮的新家。那我們身邊的這些房子究竟是怎樣造出來的呢?參觀過建築工地後,孩子們感觸很深。他們親眼看到了工人在挖泥、攪拌水泥、打地基、砌磚、抹水泥等造房子的情形,對房子的建造有了更深的瞭解。在幼兒園裏,孩子們經常模仿建築工人的動作和建築工地上的聲響,自己玩起了造房子的遊戲。在此基礎上,我根據孩子的興趣和遊戲情節,特地製作了相匹配的音樂,和孩子共同生成了這個韻律活動。

活動目標:

1、能跟着音樂有節奏地動作,表現造房子的情節。

2、能大膽想象造房子的各種動作和房頂的造型,體驗合作表演的快樂。

活動準備:音樂磁帶

幼兒參觀過建築工地,對房子的建造有一定的瞭解

活動過程:

1、回憶造房子的過程

提問:小朋友,我們參觀過建築工地,那你們知道房子是怎麼造出來的?

2、聽音樂感受旋律、節奏,並創編造房子的動作。

提問:在這段造房子的音樂中,你聽見了那些聲音,好象看見建築工人在幹什麼?(幼兒邊說邊創編挖泥、打地基、砌磚、抹水泥等動作)

3、聽音樂完整動作,並創編房頂造型。

提問:剛纔你造的是什麼樣的房子?你還想造怎樣的房子呢?(請幼兒用動作表示)

4、合作表演造房子。

(1)、師生合作表演造房子。

(2)、幼兒分組合作表演造房子。

( 幼兒討論好房子的造型和抹水泥的人之後,再進行表演。)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設計背景

音樂能夠啓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對於幼兒來說,音樂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幸福拍手歌》是一首美國歌曲,歌詞由日本的木村利人編寫的。原歌共有六段歌詞,除拍拍手之外,還有跺跺腳、拍拍肩等動作。爲了讓幼兒有創作的機會,再設計中只出示兩段歌詞,其餘的讓幼兒自己進行創編。第一、第二樂句句尾都空出兩拍,讓演唱者表演動作,第三、四樂句密切相連,最後也空出兩拍作動作,所以這首歌曲非常適合律動表演,歌曲情緒熱烈歡快,富於感染力,連續的八分附點音符使歌曲更具舞蹈性。

活動目標

1、感受和掌握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並用富有感情(高興、快樂)的演唱《幸福拍手歌》。

2、根據已有經驗創編新歌詞,並根據歌詞發揮想象力創編動作。

3、感受歌曲愉快情緒,體驗與同伴遊玩的樂趣。

4、通過教師講解舞蹈動作學會跳。

5、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重點難點

1、重點:幼兒對歌詞的理解及記憶。

2、難點:幼兒根據歌詞自主創作舞蹈動作。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幸福拍手歌》歌譜一張、節奏圖譜一張,《幸福拍手歌》Flash;

2、經驗準備:幼兒初步掌握附點音符。

活動過程

(一)導入(採用情境導入法,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吸引幼兒的興趣。)

師:昨天晚上老師做了一個好玩的夢,夢見老師和小朋友們在一個美麗的花園裏,隨着歡快的音樂,唱着一首很好聽的歌,唱着唱着就醒了。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這首歌叫什麼名字?

幼:想。(齊聲說)

師:這首歌的名字叫《幸福拍手歌》,現在老師把這首歌唱給小朋友們聽

師:小朋友們,這首歌好不好聽呀?

幼:好聽。

師:小朋友們想不想學?

幼:想。

(二)趣味遊戲,練習節奏,突破難點。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運用了三個步驟,層層深入,帶領幼兒熟悉並掌握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爲歌曲的學習做好滲透和鋪墊。

①出示節奏卡片,讓給幼兒分辨兩張卡片的不同,引導幼兒辨別帶附點八分音符;

②教師用帶附點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兩種不同節奏說出:如果感到幸福你會做什麼!並用對比的教學方法讓幼兒分析帶附點音符的唱法有何變化。

師:小朋友們,你們回想一下,剛纔老師唱《幸福拍手歌》的時候,是唱第一種節奏還是第二種節奏呢?

幼:第一種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我們一起用手打帶附點八分音符節奏。

(幼兒基本掌握帶附點八分音符節奏後,師幼一起做遊戲。教師用帶附點八分音符節奏節奏提問學生:如 .果感 .到 幸 .福你 .會做 .什 麼?請幼兒用動作或語言來回答教師的提問。遊戲最後擴展到請幾個幼兒進行提問,其他幼兒自由做出回答,既熟悉了歌曲節奏,又爲歌詞的創編做好了鋪墊。)

(三)學唱歌曲。

①播放鋼琴伴奏,教師再完整的唱一遍歌曲。

師:小朋友們剛纔聽到歌曲中,人們幸福的時候會做什麼呢?

幼:拍手、跺腳

②出示歌詞:在鋼琴伴奏下,教師用歌曲的節奏教幼兒念歌詞並引導幼兒做拍手、跺腳等動作(念兩遍)。

③分句教唱歌曲。重點教唱第三句,提示第四句和第三句緊密相連。每句都熟練之後,帶領幼兒完整地歌唱。

④展示《幸福拍手歌》視頻,讓幼兒欣賞,體驗歌曲的樂趣。

(四)創編歌詞和動作,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幼兒在創編中體驗快樂。

師:小朋友們,當我們感到幸福的時候出了拍手、跺腳。你還會做什麼?請你來做小小作詞家,創編歌詞,帶領大家進行歌唱表演。

(請2—3個幼兒發揮想象力,創編歌曲,教師在圖譜上填寫歌詞)創編完歌曲後,採用不同的分組,師生接唱、幼幼接唱等方式對創編後的歌詞進行演唱和表演。(教師提示幼兒要富有感情的歌唱)

(五)律動表演

師:小朋友們表現真出色!小朋友唱歌的時候,老師有一種想跳舞的感覺,小朋友們想不想跟老師一邊唱着這首歌一邊跳圓圈舞呢?

幼:想

師:小朋友手拉手圍成兩個圓圈。裏圈的小朋友按順時針的方向走,外圈的小朋友按相反的方向走。在歌曲的空拍處停下,小朋友們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加上拍手、跺腳、拍肩、握手等動作。

結束:小朋友們,這個遊戲還不好玩?讓我們一起來表演吧。

注:用樂器配伴奏

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樂器,也可以使用自己準備好的樂器。教師在這一環節中先做示範,邊唱歌曲,邊用樂器爲歌曲做伴奏,再引導幼兒用手中的樂器,邊唱歌曲邊爲用樂器做伴奏。

師:小朋友們表現得真出色!瞧,老師都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什麼(打擊樂器)?小朋友們可以用這些樂器或者自己帶來的樂器爲這首歌曲配伴奏,讓這首歌曲變得更豐富。

課堂小結

師:度過了快樂的四十分鐘,能告訴我你們快樂嗎?幸福嗎?最後,請同學們配合老師用一種特殊的方式結束我們的這節課,好嗎?

師:如果感到快樂你就點點頭,

幼:點頭。

師:如果感到快樂笑一笑吧,

幼:笑一笑。

師:如果快樂就用行動把他表現出來吧,讓我們大家一起說再見,

幼:再見!

教學反思

整個課堂下來,學生的情緒一開始沒有調動起來,感覺課堂有點沉悶,好不容易開始學歌舞了,學生的情緒一下子爆發,整個教室亂哄哄的,有點“羣魔亂舞”的感覺。之後我想讓學生把歌詞記牢,有點強灌知識。多次練習中,我沒能夠更好的引導幼兒需要表達情感,另一方面幼兒沒有掌握好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以後我會多加努力,改正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