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錦集四篇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錦集四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W 次

作爲一名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錦集四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按照 "……是……的梳子,梳着……的頭髮"的句式仿編詩歌。

2.感受仿編詩歌的樂趣。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詩歌的童趣。

4.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活動重難點:

按照句式"……是……的梳子,梳着……的頭髮",仿編詩歌。

理解詩句結構,合理仿編。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課前聽本詩歌,熟悉詩歌內容。

2.物質材料準備:反映詩歌內容的flash。

活動過程

  一、學習並理解詩歌。

1.媽媽爲你梳頭髮的時候,你喜歡嗎?有什麼感覺?

2.欣賞flash邊帶領幼兒看,邊示範朗誦詩歌梳子媽媽用梳子梳着我的頭髮我也用梳子梳着媽媽的頭髮風是樹的梳子梳着樹的頭髮船是海的梳子梳着海的頭髮風爲什麼是樹的梳子?它是怎樣給樹梳頭髮的?

船爲什麼是海的梳子?它是怎樣給海梳頭髮的?

重點:理解梳子與頭髮的關係。

3.學習詩歌,引導幼兒有感情、有語氣地朗誦。

  二、分析詩歌句式,爲仿編做準備。

1.提問:你發現這首詩歌句子裏有哪些地方是一樣的?有哪些地方是不一樣的?

與幼兒共同小結:如果我們把詩歌裏不一樣的地方繼續變一變,把他們做的事情繼續變一變,再把那些一樣的地方照着詩歌的樣子說出來,那麼我們小朋友也可以編出詩歌來,我們來試一試好不好?

  三、仿編詩歌。

1.想一想,生活中還有沒有這樣親密的好朋友?一個是"梳子"一個是"頭髮"?

2.這些事情如果用詩歌裏的話說出來,可以怎樣說?

3.幼兒仿編,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仿編內容。

教師引導幼兒想象出與他人不同的"梳子和頭髮"。重點突出"梳子"與"頭髮"親密及內在的關係。

4.請幼兒將自己最獨特、與他人不同的想象與大家分享,教師展示。

5.集體共同選擇幾個有趣的內容創編詩歌:

引導幼兒把仿編的詩句組合起來,形成一首新詩歌,有感情、有語氣地朗誦。

例: 媽媽用梳子梳着我的頭髮我也用梳子梳着媽媽的頭髮小鳥是天空的梳子梳着天空的頭髮小魚是大海的梳子梳着大海的頭髮。

活動延伸:

1.鼓勵幼兒將自己創編成的詩歌並與同伴和家長分享。

2.鼓勵幼兒用連環畫的方式表現自己創編的詩歌。

教師反思:

幼兒喜歡的詩歌不僅要朗朗上口,還要有語言美、藝術美、童真情趣,因此我選擇了《梳子》這一首短小精悍、想象新穎奇特的詩歌。詩歌從媽媽和孩子互相梳頭談起,用比擬的手法,將風比作樹的梳子,把船比作海的梳子,在幼兒面前展現了一幅生動有趣、想象奇妙的美麗畫面。

在活動中,我把句中的詩句用分解圖示的形式,讓幼兒直觀理解詩歌畫面的內容,再通過一個個具有引導性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詩歌表達的意境,掌握詩歌句式"……是……的梳子,梳着……的頭髮",詩歌的結構工整,語言具有韻律感,也便於幼兒的創編活動。在創編過程中,我運用啓發的語言鼓勵幼兒通過對生活經驗的觀察積累、想象,創編出自己的詩歌,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幼兒在活動中一直情緒很高漲、講述語言比較流暢、想象十分豐富,滿足了孩子自我表現的發展需求,體現了以孩子爲主體的教育觀念。

小百科:梳理頭髮的工具。在華夏上古文明時代,由軒轅黃帝的王妃——方雷氏啓發於魚骨而發明創造,最初得名因用木頭所制,也稱爲木梳。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一、設計思路

大班上學期的幼兒已具備了某些物體(如石頭、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經驗,所以如果活動設計僅僅停留在讓幼兒瞭解,觀察各種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幼兒的探索興趣不易深入。而讓幼兒帶着任務探索,如怎樣使浮的東西沉下去,使沉的東西浮上來,可以提高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也有利於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

大班幼兒思維的直覺行動性逐漸減少,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發展得比較好,所以活動設計既要爲幼兒提供邊操作邊思考的機會,又要注重培養思考的有意性,培養幼兒先預測(思考)再操作。操作後讓幼兒多講述、討論,促進形象思維的發展。

二、活動目標

1、知識:(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2)學會用簡單的圖標(↑↓)來記錄結果,表示物體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1)能按照老師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實驗。(2)能與同伴溝通、交流與合作來探索調節物體沉浮的方法。

3、情感:(1)樂意參加探索沉與浮的小實驗。(2)初步形成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三、活動重點:

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學會用簡單的圖標(↑↓)來記錄結果,表示物體的上浮和下沉。

四、活動難點

探索調節物體沉浮的方法。

五、活動準備

1、每組一個臉盆,盆裏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條。

2、每組裝滿水和空礦泉水瓶各一個、橡皮泥、石頭、雪花片、樹葉等小物品。

3、每人一張記錄紙,一隻筆。

六、活動過程:

1、認識實驗材料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物品寶寶,它們就躲在你們的椅子下,找出來看看是誰呀?

幼:是鑰匙、小木塊、玻璃球?

2、實驗:沉與浮

①教師示範:教師取一塊雪花片請幼兒來猜猜:這塊積木放在水裏會怎麼樣?把猜測的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請幼兒把準備的材料進行猜測,把猜測的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

教師指導:你們猜雪花片放在水裏會怎樣?你們每人有一張記錄表,把猜測的結果記錄在表上。如果猜雪花片是浮上來的,那就在"?"這一列中做一個"↑",(一個條豎線,上面加一個小帽子)如果你認爲是沉下去,那就做一個"↓"(一個條豎線,下面加一個小帽子)。

②實驗,把實驗的結果記在記錄紙上。

幼兒按意願動手實踐,教師注意觀察記錄,針對性地指導;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

鑰匙是浮上來還是沉下去呢?是不是這樣的,那其它的東西是不是和我們猜想的一樣呢?老師準備好水了,我們端上這些東西到那邊去試一試就知道了。試好後把實驗結果記錄在"小手"這一列中。

③根據記錄表對兩種結果進行對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後結果。

提問:"有沒有試驗結果和猜測結果不一樣的?"

總結:(出示表格和實物並演示)通過實驗我們知道浮上來的東西有……沉下去的東西有……、

七、提升實驗

(一)怎樣使浮起來的東西沉下去

1、師:小朋友們,現在我們的瓶子寶寶浮在水面上,可是他和石頭寶寶是好朋友,他們想在一起在水裏做遊戲,讓我們來幫幫他們,好不好?幫幫瓶子寶寶,讓他沉下去。

2、幼兒嘗試。(如果幼兒一下子想不到辦法,可以給幼兒1-2分鐘的時間去嘗試、討論,如果還是沒有小朋友想出辦法再加以引導。)

3、師:小朋友們,同一個瓶子寶寶,不裝水時浮在水面上,裝滿水後,就沉到水裏了。爲什麼呢?

4、教師總結:不裝水時,瓶子寶寶很輕,所以浮在上面;裝滿水後,瓶子寶寶變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二)怎麼樣使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1、師:小朋友們,我們剛剛讓瓶子寶寶和石頭寶寶在一起玩了,他們玩得好開心。可是,還有一個物品寶寶需要你們的幫助,看,橡皮泥寶寶和樹葉寶寶是好朋友,他們好想一起浮在水面上玩,讓我們來幫幫他們!

2、幼兒嘗試。(如果幼兒一下子想不到辦法,可以給幼兒1-2分鐘的時間去嘗試、討論,如果還是沒有小朋友想出辦法再加以引導。)

3、師:現在橡皮泥寶寶能和樹葉寶寶一起玩了,他好開心。可他有一個問題想問小朋友們"我的體重沒變,當我團成球狀時,我沉在底下;當把我做成船的形狀時,我就會浮上來,爲什麼呢?"

4、幼:……(此問題有一定難度,可以先讓幼兒思考、交流和討論1-2分鐘。到時如果幼兒還回答不出,老師再加以引導。)

5、教師總結:當橡皮泥寶寶是球狀時。

八、活動延伸

1、師:小朋友們,老師這裏還有一個物品寶寶,小朋友們看是什麼,小朋友們猜猜看--寶寶放到水裏是沉,還是浮呢?

2、幼:……

3、教師總結:老師也不知道--寶寶是會沉,還是會浮。其實,小朋友們,我們在生活中還有許多東西大家不知道它們在水中是會沉還是會浮,小朋友們回去以後,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探索我們周圍還有一些什麼東西在水裏是沉還是浮。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用自然物測量長度的方法。

2、進一步感知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有關,量具越長,測量的次數越少,量具越短,測量的次數越多。

3、對測量活動感興趣。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用等長的量具一一排列擺放進行測量的經驗

2、學具:

(1)各種長度不同的量具

(2)記錄用的作業單、筆等

3、教學用品

相等長度的小課桌若干、其他等物

【活動過程】

一、用打扮教室引起幼兒的測量興趣

T:春天到了,我們小朋友們都穿上了好看的衣服,我們幼兒園也將要打扮一新,我們要給這裏的小桌子做一個布的桌套,桌套要和桌子一樣大小,現在我們就來量量看,桌子有多長。

二、幼兒自選一種量具進行測量。量好後,請幼兒用筆和紙記錄下來。

三、幼兒交流自己剛纔的測量方法與結果。

教師講述正確的方法:要求每次測量注意首尾相接。

討論:量相同的桌子爲什麼會有不同的測量結果?

【活動小結】

測量工具越長,測得的結果越小,

測量工具越短,測得的結果越大。

幼兒換一種測量工具進行測量,並和第一次的測量結果進行比較,再次感受量具長短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係。

師生共同小結

在測量活動中,我們發現大家測量相同的小桌子,用的量具越長,測量的次數越少;最具越短,測量的次數越多。

【活動反思】

由於選擇的教學內容——《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學活動內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爲幼兒也準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通過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動,已能掌握比較準確的測量方法了;幼兒在測量中,各項能力也得到了發展,特別是動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環節

適宜行爲:在第一個環節中,讓幼兒進行探索性測量,並根據自己的測量經驗進行討論,讓幼兒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說出來,起到了互相學習,互相借鑑的作用,而且個別幼兒的演示、教師的示範講解,使幼兒對正確的測量方法有了初步地瞭解。

不足之處:

1、幼兒人數較多,而空間有限,選擇椅子的高度來測量,讓孩子的視線受阻,活動不方便。

2、在我示範正確的測量方法時,選擇了和幼兒一樣的測量對象——椅子,由於空間受阻,因此做在後面及旁邊的幼兒觀察地比較不清楚。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加深對少數民族的瞭解,知道有關少數民族的風俗、民情、文化等知識,有尊敬少數民族的情感。

2、鼓勵幼兒大膽地說。

  活動重點:

能運用語言大膽地說出少數民族的風俗、民情、文化。

  活動流程:

師生交流——幼兒競賽

  活動過程:

一、師生交流

師:聽說你們知道很多關於少數民族的事情,你們願意去考考他們嗎?

幼兒和老師交流

要求:大膽地考問老師。

二、幼兒競賽

師:剛纔你們考了老師很多問題,現在老師也要考考你們。

(一)搶答題

如:雲南地區有多少少數民族?

哪個少數民族喜歡吃手抓飯?

世界上時間最長的狂歡節叫什麼民族?

要求:誰先搶到板誰回答。

(二)必答題

要求:每人抽取一張紙,每組輪流回答。

三、結束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