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合集八篇

【精華】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合集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8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華】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合集八篇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樂意參加體育活動,體驗學蛙跳帶來的快樂。

2.鍛鍊身體的平衡能力,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3.練習雙腳向前跳躍的技能。

活動準備:

1.音樂:大家一起做

2.平衡木四個、沙包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今天老師做青蛙媽媽,你們是小青蛙,和媽媽一起去莊稼地裏捉害蟲吧!

孩子們,出發啦!

(1)圍繞“池塘”練習走隊形。

(2)教師與幼兒一起做準備活動。

(重點活動腳腕和膝關節)

二、展開

1.訓練幼兒跳躍技能。

教師:孩子們快看,這裏有一條小河,我們怎樣才能過河呢?

(引導幼兒想想青蛙的運動方式,知道可以跳過小河)

(1)請幼兒在河邊練習跳躍的本領。

(2)教師重點指導幼兒雙腳向前跳躍的技能。

動作要領:兩腿分開與肩同寬,屈膝,雙手彎曲至肩上,成蛙狀,雙腿用力蹬地向前挑起,落地時,雙腿自然彎曲緩衝站穩。

2.教師講述遊戲玩法:

教師:在河對岸有一片莊稼地,地裏有很多害蟲,小青蛙們都是捉蟲的能手,咱們一起去消滅害蟲吧!

玩法:到達莊稼地必須跳過小河,走過小橋(平衡木),跳進莊稼地,捉一條小蟲原路返回。

規則:聽到指令纔可以出發,每次只能捉一隻小蟲,將蟲子放到指定位置。

3.請個別幼兒示範遊戲玩法。

教師強調路線和安全常識:注意過小橋時注意安全,可兩手平伸保持平衡,眼看前方,以免掉進小河。

4.幼兒開始遊戲。

(1)幼兒分成四組依次進行遊戲,教師觀察指導。

(2)可組織進行遊戲3-4次。

三、結束

教師:孩子們,莊稼地裏的害蟲都被你們消滅了,你們可真是捉蟲能手!我們一起來鼓掌慶祝吧!

活動結束!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多吃甜食對牙齒不好,產生保護牙齒的願望。

2.學習正確的漱口方法,養成飯後漱口的良好衛生習慣。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每人一隻漱口杯,黑芝麻糖若干,臉盆若干。

活動過程

1.幼兒欣賞故事《小熊拔牙》後,教師提問:媽媽爲小熊買了多少糖?媽媽對小熊說了什麼?小熊是怎麼做的?

2、引導幼兒邊品嚐芝麻糖,邊自由講述。小熊吃了一塊糖,真香呀!老師也給每個小朋友帶來了一塊糖,請小朋友品嚐呢。

3、引導幼兒邊嘗芝麻糖邊自由講述:芝麻糖香不香?黑乎乎的顆粒是什麼?

4、教師邊講故事邊提問幼兒:小熊後來又是怎麼做的?小熊的牙齒怎麼了?(請幼兒學一學牙疼的樣子。)爲什麼會這樣?(多吃甜食對牙齒不好。)

5、通過觀察、討論,引導幼兒發現吃東西會有殘渣留在牙齒上,掌握正確的漱口方法。

(1)小熊吃多了糖引起了牙疼。小朋友剛纔也吃糖了,怎麼辦呢?(引導幼兒觀察同伴的嘴巴和牙齒,發現芝麻糖粘在牙齒上的現象。)

(2)引導幼兒用漱口的方法《把粘在牙齒上的東西吐出來,讓幼兒觀察吐出的殘渣。

(3)“咕嚕嚕”漱漱口。引導幼兒學習正確的漱口方法:讓誰在嘴裏“咕嚕嚕”的唱歌,然後吐出髒水。(可讓幼兒用礦泉水漱口,防止吞下生水。)讓幼兒看看自己吐出的殘渣,告訴幼兒吃東西后要漱口。

活動延伸

可是平時除了刷牙,我們還可以漱口,漱口也能保護我們的牙齒,把髒東西趕走,今天我們學會了漱口,以後吃完東西要漱口,能做到嗎?

反思:

對目標達成的反思目標一的達成較好。整個活動給孩子創設一個能讓他們親自去感知、去操作、去體驗的環境。讓幼兒自主體驗和自主探究,從而使幼兒真切地感受到了漱口的作用,並學會了正確的漱口方法。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理解兒歌內容,知道不能用力踩踏小草,要愛護小草。

2.喜歡念兒歌,會用動作表現“輕輕跳、慢慢跑”。

活動準備:小兔、小狗、小草、小朋友圖片。

活動過程:

1、講故事,引起學兒歌的興趣。

小兔來到草地上高興地使勁跳,小狗來到草地上高興地使勁跑。寶寶看見了,連忙說:“小兔小兔輕輕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小青草,我就不跟你們好了。”小兔聽了,輕輕跳了;小狗聽了,慢慢跑了。寶寶高興地說:“小兔、小狗你們真好。”

2、理解兒歌內容。

寶寶爲什麼要小兔輕輕跳,小狗慢慢跑?

知道跳一跳、踏一踏雖然很有趣,但會影響別人。要愛護小草,不在小草地上用力蹦跳。

3、學念兒歌。鼓勵幼兒會邊念兒歌邊用動作表現“輕輕跳、慢慢跑”。

建議:

啓發幼兒想一想,還有什麼時候不能發出響響的踏踏聲影響別人?(午睡時,上課時,大人看書時……)

評價:

1、會邊念兒歌邊用動作表現小兔的輕輕跳,小狗的慢慢跑。

2、逐步理解踏一踏雖然很有趣,但卻不能影響別人。

兒歌輕輕

小兔小兔輕輕跳,

小狗小狗慢慢跑,

要是踩疼小青草,

我就不和你們好。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指甲的作用,知道愛護指甲的重要性。

2、通過相互討論和互相觀察,知道如何愛護指甲。

3、感受親親指甲鉗的溫馨氣氛,樂意使用指甲鉗剪自己的手指甲。

4、知道一些保持身體各部位整潔衛生的方法。

5、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活動準備:

一把指甲鉗,幼兒用書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初步瞭解指甲的作用。

教師做手捂住肚子,臉上表情痛苦的樣子,問:小朋友猜猜我怎麼了?爲什麼我會肚子痛呢?最後,教師告訴大家:因爲常常自己咬手指甲。

2、引導幼兒討論瞭解指甲的作用。

教師:小朋友,你有指甲嗎?你知道指甲有什麼用嗎?

3、討論:如何愛護自己的指甲。

◎教師:大家都知道指甲對我們有這麼多的作用,那麼我們應該怎麼保護自己的指甲呢?

◎幼兒進行自由討論並得出一些結論,如:指甲長了要即使剪掉,要用指甲鉗剪,手髒了要即使洗手等等。

◎教師:如果指甲長長了,我們不剪,這樣做會怎麼樣呢?

◎幼兒討論,得出一些結論:不及時剪指甲,指甲會斷掉,還會傷害別人;不及時洗手,指甲中會有許多髒東西;經常咬指甲會使手指變形,還會將病菌帶入口腔;還會影響手指的生長等等。

3、參與“親親指甲鉗”的遊戲。

◎玩“親親指甲鉗”的遊戲。教師先讓幼兒認識指甲鉗,再邊念兒歌邊走到幼兒身邊用指甲鉗碰碰幼兒的手,讓大家感受遊戲的快樂。

◎幼兒樂意剪自己的指甲。

活動反思:

教師對本次活動進行總結,表揚和鼓勵在活動中變現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並獲得快樂,旨在培養和保持幼兒對健康活動的興趣。教師也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讓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培養其對健康活動的興趣。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教幼兒學習聽口令做動作,進行初步的隊列隊形的練習。

2、在活動中培養幼兒動手的靈敏性和協調性。培養幼兒熱愛解放軍的情感。

活動準備:

寬敞的場地。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帶領幼兒“開火車”進入場地進行走、跑練習。

教師:現在我們準備到外面做遊戲拉!我們要怎樣拉小火車呢?(一個跟着一個,小手拉好前面小朋友的衣服不鬆開)那我們開着小火車一起到外面做遊戲吧!

2、教師注意提醒幼兒不要撞倒前面的小朋友。

教師:(邊帶着幼兒開火車的動作)到站啦!我們把小火車開成六列!(按組站好)

二、基本部分

1、帶着幼兒一起做熱身運動。

教師:外面的空氣真好!我們一起來運動吧!伸伸手臂,踢踢小腿、彎彎腰,扭扭頭。

2、聽教師口令踏步走。

教師:你們喜歡解放軍叔叔嗎?(喜歡)那現在我們一起來學做小小解放軍,跟着老師的口令,一起踏步走,一二一、一二一,讓孩子學習正確的踏步方法,注意一些同手同腳的孩子。

三、學習聽口令:“立正”、“稍息”,教師講解並示範動作要領。

1、教師:解放軍叔叔做這些動作的時候,眼睛看着前面,身體是直直的。我們也要像解放軍叔叔那樣做。現在老師是解放軍教官,你們是小小解放軍)

2、學習立正。

教師:(喊口令)立正!上體正直,兩臂自然下垂,兩眼向前看!(引導幼兒進行動作練習,及時糾正幼兒不正確的姿勢。)

3、學習稍息。

教師:(喊口令)稍息!我們的兩個腳側開立,兩臂自然下垂!

4、學習看齊。

教師:向前看——齊!兩臂放——下!(縱隊派頭不動或兩臂側平舉,其餘幼兒兩臂前平舉(掌心相對),同時看前面幼兒的頸部。在縱隊向前看齊後,教師下達“兩臂放-下”的口令。)

5、學習原地踏步。

教師:踏步走!(上體正直,原地自然踏步。兩臂前後自然擺動)

6、學習聽口令練習“齊步走”

教師:我們還要學習一個解放軍的本領那就是“齊步走” 。(教師進行動作示範,並進行動作講解)上體要保持正直,自然的向前走,兩臂自然擺動。

7、引導幼兒聽口令一個跟着一個由一路縱隊走成圓形隊伍。

三、結束部分

1、教師組織幼兒有序集合,時間不早了,我們準備開着火車回教室啦。

2、組織幼兒一個跟着一個走回教室裏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願意遵守正確的作息時間,在愉快的情緒中安靜入睡。

學習正確的睡眠姿勢。

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按時睡覺》動畫視頻;“睡眠姿勢”組圖;“晚安,寶貝”組圖。

材料準備:家長將幼兒睡覺時的姿勢拍下來讓幼兒帶到班級。

活動過程

談話激趣,引出活動主題。

——你昨晚幾點睡的?

——有沒有晚睡?

——晚睡第二天起牀後是什麼樣的感覺?

播放動畫視頻《按時睡覺》,引導幼兒瞭解晚睡的危害,願意遵守正確的作息時間。

——小猴子點點特別喜歡晚睡,這樣做好不好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熊貓奇奇和熊貓妙妙睡着的時候,點點在做什麼?(看電視、玩積木)

——晚睡的點點第二天怎麼了?(有黑眼圈、走路撞到頭、精神不佳)

——我們應該向誰學習?爲什麼?

小結:晚睡晚起對我們的健康不利,影響我們身體的成長,嚴重的還可能生病。所以我們要早睡早起,這樣一天才會有精神,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遊戲。我們要遵守正確的作息時間,養成準時睡覺,準時起牀的好習慣。

出示組圖“睡眠姿勢”,請幼兒拿出自備照片,引導幼兒知道正確的睡眠姿勢。

1.出示組圖“睡眠姿勢”,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判斷正誤。

——圖片上的小朋友們是怎樣睡覺的?

——你們覺得誰的睡姿好?誰的睡姿不好?爲什麼?

2.出示照片,鼓勵幼兒說一說自己睡覺的姿勢。

——你睡覺時的姿勢像哪位小朋友?

——你睡覺的姿勢對嗎?

——正確的睡姿是什麼樣的?

小結:我們要養成正確的睡姿:不矇頭睡、不趴着睡、不身體蜷縮着睡。可以平躺着睡或者側着身子睡,要放鬆舒展自己的身體。

出示組圖“晚安,寶貝”,鞏固幼兒對正確睡眠姿勢和作息習慣的認識。

——觀察圖片,當老師指到正確的圖片時,小朋友們可以拍手。當老師指到錯誤的圖片時,小朋友們雙手在胸前畫叉。

溫馨提示

有條件的幼兒園,可用攝像機拍攝一段班上幼兒午睡時的情景,讓幼兒直觀地瞭解自己的睡姿。

活動延伸

日常活動

午睡時,教師可以觀察幼兒準備入睡的睡姿習慣,及時糾正幼兒錯誤的睡姿。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多種感官,感知蘿蔔的特徵和用途。

2、通過觀察、比較、猜測等方法,瞭解蘿蔔的特徵。

3、願意進行探索活動,感受發現的快樂。

4、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5、讓幼兒知道愉快有益於身體健康。

活動準備:

1、紅蘿蔔、白蘿蔔、綠蘿蔔若干

2、切好的蘿蔔片用盤子裝好,插上牙籤。

3、紅綠白標記各一個分別固定在三張小椅子的背面,在小椅子上分別放三個小筐子。

活動過程:

1、萌發幼兒探索蘿蔔的興趣。

(1)交代角色:兔寶寶們,今天,兔媽媽帶來了你們最喜歡吃的東西,猜猜時什麼?

(2)交代要求:每個兔寶寶選一個蘿蔔,看看蘿蔔長的什麼樣?

2、感知蘿蔔的特徵。

(1)幼兒與教師共同看看、摸摸、說說不同品種的蘿蔔的外型。

教師:兔寶寶,你們看蘿蔔的上面是什麼?下面呢?你們的蘿蔔都一樣嗎?

(2)遊戲:請把XX蘿蔔舉起來。(教師從蘿蔔的顏色和大小方面進行指令)。

(3)幼兒互相交換觀察蘿蔔。

3、遊戲活動:猜一猜

(1)教師出示三張有標記和筐子的小椅子,引導幼兒觀察紅、綠白蘿蔔標記,並說說標記的'含義。

(2)教師“請你猜一猜蘿蔔肉是什麼顏色的?

(3)請小朋友按照自己猜測的顏色,經蘿蔔放進相應的標記的筐子裏,然後,教師切開蘿蔔進行驗證。

4、品嚐蘿蔔的味道

教師:現在兔媽媽請兔寶寶吃蘿蔔,吃完蘿蔔後,告訴好朋友蘿蔔的味道是怎麼的?

5、談談蘿蔔的用處和吃法。

你們知道吃蘿蔔有什麼用嗎?你們喜歡吃蘿蔔嗎?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瞭解自己的成長變化。

能嘗試按從小到大的年齡順序排列照片。

樂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成長變化。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成長”圖片;“小時候與現在”圖片。

材料準備:幼兒自己準備1-2歲時候的照片。

活動過程

出示圖片“成長”,引導幼兒將圖片中的小朋友按年齡順序從小到大排列。

——四張圖片中的小朋友都是同一個人,可是現在這些照片順序被打亂了。

——請小朋友們按照從小到大的年齡順序爲這些照片排個隊,將照片整理清楚。

——爲什麼是這樣排呢?

小結:圖片中的小朋友都是同一個人,這是他在不同年齡階段拍攝的照片,所以小朋友的樣子發生了變化。從小嬰兒變成了現在的樣子,他正在慢慢的成長。

出示圖片“小時候和現在”,引導幼兒發現小時候與現在相比發生的變化。

——請小朋友們找一找左邊的小朋友與右邊的小朋友相比發生了哪些變化?

——爲什麼會發生這些變化呢?

小結:發生變化的原因是因爲我們長大了,我們自己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多,我們越來越獨立,越來越能幹了。

請幼兒出示自己準備好的照片,鼓勵幼兒與同伴分享照片上的內容,說說自己的成長變化。

1.請個別幼兒在大家面前分享照片上的內容,說說自己的成長變化。

——照片裏的你和現在上小班的你相比,發生了哪些變化?

2.幼兒兩兩爲一組,根據照片內容互相分享自己的成長變化。

小結:小時候和現在相比,我們長大了,我們的手和腳都更有力氣了,我們學的知識也越來越多了。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

鼓勵家長利用幼兒各個時期的照片按照其成長曆程製作成“幼兒成長相冊”,投放到班級的語言區,供幼兒交流分享自己的成長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