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5篇

【必備】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4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備】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5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學會歌唱本首歌曲。

能跟着節奏打節拍。

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認真傾聽並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教學準備

青蛙的圖片。

一架電子琴。

《青蛙最偉大》視頻。

  教學過程

1、小朋友們來看看這都是誰的照片啊?你們認識它嗎?

2、對,它就是青蛙,那小朋友你們喜歡青蛙嗎?

3、青蛙都有什麼本領啊?知道的小朋友來說說吧!

4、青蛙能抓害蟲,能幫助農民伯伯除害蟲,青蛙助人爲樂,偉大不偉大啊?

5、我是這就有關於青蛙的歌曲,你們想不想學啊?

6、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青蛙最偉大》。

7、我們來一起看視頻,來欣賞這首美妙的音樂吧!

8、聽完了《青蛙最偉大》,小朋友有什麼想說的嗎?

9、我們學會了唱《青蛙最偉大》,才能學習這首歌的舞蹈對不對啊?

10、我們先來熟悉熟悉這首歌的歌詞,我們先來一起讀幾遍歌詞。

11、我們把歌詞熟悉記了,才能很快的學會,更能流利的唱出來。

12、那現在老師邊彈邊唱一句,小朋友也來跟着老師一起來唱,一句句的多唱幾遍。

13、唱的變數越多,才能讓小朋友們學會唱的更快,正確的糾正孩子的音調。

14、小朋友們學會唱以後,給以帶領孩子舉起小手,有節奏的拍手,打着節拍唱着歌。

15、鍛鍊小朋友們一起共同的合唱出來。

16、請小朋友們說說歌詞裏都唱了什麼?

  教學結束

小百科:青蛙(Frog)屬於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蛙科的兩棲類動物,成體無尾,卵產於水中,體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鰓呼吸,經過變異,成體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膚呼吸。絕大部分青蛙通過體外受精繁殖,受精卵在母體外孵化成蝌蚪。全球只有10至12種青蛙進化至體內受精,部分會把受精卵排出體外孵化成蝌蚪。但青蛙在動物學上特指的是黑斑側褶蛙。青蛙一向被認爲是卵生動物,不過科學家發現,一種生活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雨林的青蛙能夠產下蝌蚪。這種青蛙是全球6000多種青蛙中唯一一種能夠“下蝌蚪”的青蛙。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有經驗,創編"船"河"橋洞"的造型,隨音樂邊唱邊玩遊戲,進一步感受河表現歌曲的開始和結束。

2、在造型的基礎上,探索"船"河"橋洞"不同方向隨音樂律動的可能性。

活動準備:

幼兒已經觀察過橋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幼兒遷移原有經驗,表現浮動的船。

1.幼兒回憶有關船的經驗,嘗試用不同動作表現船的造型。

2.教師反饋幼兒的典型動作,引導有通過變化手部動作來變化造型,鼓勵幼兒大但表現。

二、幼兒做"小船"造型,隨歌曲《倫敦橋》做節奏動作。

1.教師演唱歌曲,幼兒做"小船"造型,坐在椅子上隨音樂晃動。

2.師:小船可以怎樣浮動?上、下、左、右……

3.教師演唱歌曲,幼兒做"小船"造型,邊隨音樂晃動肢體邊走小碎步自由跑動。

師:小船可以怎樣在水面上浮動?腳下可以像前面學過的上面(鳥飛)一樣,輕輕地、快快地走小碎步?

4.幼兒做"小船"造型,邊隨音樂晃動肢體,邊走小碎步自由跑動,並學唱歌曲。

三、幼兒做"橋洞"造型,在歌曲最後一個音處扣下雙手。

1.教師邀請兩名幼兒合作表現"橋洞"造型。

師:橋是什麼樣的?橋洞在哪裏?

2.其餘幼兒演唱歌曲,教師指導"橋洞"在唱完歌曲最後一個音處扣下雙手,幫助幼兒理解遊戲規則。

師:唱到哪個字,大橋就一下子倒了?

4.全體幼兒做"橋洞",教師智慧幼兒邊唱邊在歌曲最後一個音處扣下雙手。

四、幼兒隨音樂玩遊戲。

1.教師將幼兒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幼兒手拉手搭成"橋洞",圍成圓圈,其餘幼兒做"小船",邊唱歌邊四散穿過任意一座"橋洞",歌曲結束,"橋洞"扣下,被扣住的"小船"退到場外。

2.教師增加"橋洞"數量,並讓部分"橋洞"一次站在圈上。教師指導"小船"依次穿過所有的"橋洞",被任意一個"橋洞"扣住均要退到場外。

師:有什麼好辦法不讓"小船"被大橋壓在下面?"小橋"唱到什麼時候要準備逃離"橋洞",否則就怎樣?"橋洞"呢。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動作建議

第1-12小節:教師扮演“山狗”,邀請幼兒去跳舞,幼兒做睡覺的動作,當被邀請時,醒來、拒絕(擺手),說:“不去!”

第13-16小節:教師回座位,邀請幼兒去尋找寶藏,全體幼兒做起牀動作(教師預令:“去尋寶”)。

第17-32小節:前2小節做活泥巴的動作,後2小節做貼泥巴的動作。交替4次。(教師外示:活泥巴,僞裝自己!)

第33-48小節:前2小節作走路,後2小節做“左看看、右看看”的動作。

第51-56小節:“左聽—下,右聽—下”的動作(每3小節轉換一次)。

第57-60小節:雙手做“聽”的動作。(等待指令)

結尾:引人情境(馬蜂來了,狗熊來了,臭鼬大王放屁),幼兒做相應反應:原位、做木頭人和暈倒在地,不動。

遊戲玩法建議

此遊戲爲不確定結果的反應遊戲,建議逐一加入遊戲元素,從“馬蜂來了”幼兒跑上位開始;遊戲2-3遍後,再引入“狗熊來了”幼兒做木頭人造型,教師引導幼兒造型的多元化;最後集體討論“暈倒

”的動作造型後,整體玩遊戲。從“狗熊來了”一“臭鼬放屁”一“馬蜂來了”。

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傾聽音樂,嘗試隨樂表演故事《山狗和臭鼬》的基本情節一一尋寶。

2、嘗試在蜜蜂、熊來了的變化情境中,做出相應的動作表現:迅速回位,停住擺造型。

3、初步體驗在多變的故事情境中,表演的詼諧幽默。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引出活動

師:臭鼬大王肚子餓了,讓山狗到山下的村子裏找小動物來吃,山狗說:“跟我去跳舞吧”,小動物們都不願意,“那我們去尋寶吧?”小動物一聽,“耶”,全都歡呼着要去。可是寶藏是有強盜看

守的,我們要用泥巴把自己糊起來,不讓強盜發現我們。

2、師幼共同從故事情節中提煉動作。

師:我們來試試。

3、用動作感知完整音樂。

(l)幼兒集體在座位上感知音樂。

師:等我們把身上貼滿泥巴以後啊,我們就能去尋寶啦!

師:尋寶之前,小動物們先美美的睡上一覺。

(2)幼兒集體散點感知音樂。

師:剛纔我們都沒有找到寶藏,這次啊,我們要換一個山頭試試看。小動物們先休息。

師:好像有情況,你們不要動!我來去看一看。

師:啊!蜜蜂來啦!

師幼一起抱頭跑回座位。

3、感受情境變化,完整隨樂遊戲。

(1)討論在狗熊來了的情境中,小動物的動作表現。

師:蜜蜂來了,我們怎麼辦?狗熊來了,我們怎麼辦?

(2)引出臭鼬大王

師:哎呀,我聞到一股臭味,會不會是臭鼬大王放的屁呢?哎呀,真臭,捂都捂不住,哎呀,受不了啦(吐),天哪,怎麼這麼臭啊,我實在是受不了啦,我被臭暈啦!

集體討論“暈倒”的動作,集體練習。

4、結束

師:是真死還是假死啊?他要是假死我就把他帶回去給大王吃掉!哎呀,大王,這些小動物都臭的不能吃啦!看來我要到另外一個村子裏去騙一騙了。……哎呦!馬蜂來了!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傾聽感受音樂,幫助幼兒感知故事的情節變化,體驗小女孩的心情與願望。

2、激發幼兒欣賞音樂和故事的興趣。

3、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4、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1、PPT片段(片段一:賣火柴的小女孩行走在大街上賣火柴的情景;片段二:賣火柴的小女孩蜷縮在牆角邊的情景;片段三:賣火柴的小女孩擦亮火柴後的情景;片段四:奶奶帶領賣火柴的小女孩飛向天空的情景。

2、音樂片段(音樂一:歡快的新年音樂《abba—haPPY new year》;音樂二:憂傷的音樂《愛情白皮書》插曲一星華的回憶與想念;音樂三:充滿想象的八音盒音樂《陽光·舞·甜橙》;音樂四:悽美的和聲音樂《卡洛兒一假如愛有天意》)。

3、完整的視頻(配上故事講述)。

活動過程

一、(播放音樂一:歡快的新年音樂)引出故事,激發傾聽興趣

1、這段音樂聽起來有什麼感覺?

2、你知道什麼節日快要來到了?人們會做哪些快樂的事情?

教師小結:歡快的新年音樂讓我們聯想到新年的歡樂氣氛,還想到了許多開心的事情。

(變化音樂,播放憂傷的音樂)

【設計意圖:在同一個節日,播放兩段截然不同的音樂,讓幼兒產生強烈的衝擊感,激發他們傾聽故事的願望,爲幼兒對小女孩的生活遭遇產生同情心而埋下伏筆。】

3、聽了這段音樂你感覺會發生什麼事情?

【設計意圖:播放憂傷的音樂,激發幼兒的同情心,形成“立體”的欣賞氛圍,爲幼兒“走進”故事打下基礎。】

過渡:今天老師帶來一個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

二、欣賞音樂、傾聽故事、理解故事

1、觀看片段一:賣火柴的小女孩行走在大街上賣火柴的情景。

(1)從這張圖片上看,小女孩過着怎樣的生活?

(2)從哪裏看出小女孩非常冷?

(3)看到這樣的畫面和聽到這樣的音樂,你有什麼感受?

教師講述故事:這是聖誕節的前夜,正下着雪,天氣冷得可怕。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街上走着,她的衣服又舊又破,腳上穿着一雙媽媽的大拖鞋。她的口袋裏裝着許多盒火柴,一路上不停地叫着:“賣火柴呀,賣火柴呀!”人們都在買節日的食品和禮物,有誰會理她呢?整整一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銅錢。

2、觀看片段二:賣火柴的小女孩蜷縮在牆角邊的情景。

(引出音樂三:充滿想象的八音盒音樂)

(1)這段音樂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2)你能說出小女孩的幻想嗎?她會有哪些期望呢?

【設計意圖:引入充滿想象的八音盒音樂,讓幼兒從音樂中“聽”到希望,他們忽然感覺事情會有轉機,想象的大門立即打開,他們會把自己的'祝福與心願編入故事中,此時爲幼兒的想象提供了平臺。】

3、觀看片段三:賣火柴的小女孩擦亮火柴後的情景。

(1)小女孩擦亮火柴後看到了什麼?她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嗎?

(2) 小結:小女孩第一次幻想到“火爐”,因爲她太冷了,她渴望獲得溫暖;第二次幻想到“烤鵝”,因爲她太餓了,她渴望吃到食物;第三次幻想到“聖誕樹”,因爲她太孤獨,她渴望得到快樂;第四五次幻想到“奶奶”,因爲她很痛苦,她渴望幸福,擦亮整把火柴,因爲她怕失去奶奶。

(3)開始的時候小女孩一根火柴都不捨得用,爲什麼後來會擦亮整把火柴?

教師講述故事:她趕緊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發出強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樣明亮。奶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高大,這樣美麗。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裏。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設計意圖:通過圖和文幫助幼兒理解小女孩的願望與困難之間的關係,讓幼兒在想象中進一步“走進”故事。】

4、觀看片段四:奶奶帶領賣火柴的小女孩飛向天空的情景。

(引出音樂四:悽美的和聲音樂)

(1)第二天清晨,小女孩會怎樣呢?

(2)聽了這段音樂,你來編一個故事結尾好嗎?

【設計意圖:故事的結尾讓人很難過,但是教師可以通過音樂的介入,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美好願望編入其中,這既是語言表達的契機,也是傳遞美好祝福、激發幼兒關愛之情的手段。】

三、完整傾聽,強化情感體驗

演示完整的視頻(配上故事講述)。

1、幼兒完整欣賞。

2、提問:

(1)聽了小女孩的故事你有什麼感受,請說一說。

(2)請爲小女孩送上一句祝福的話。

3、小結:孩子們,希望賣火柴的小女孩在你們的祝福聲中飛向美麗的天堂。

設計思路

欣賞經典童話故事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讓幼兒理解故事,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將文學作品與音樂作品融合,能使故事情境立體化,讓幼兒走進故事的意境,理解故事、展開想象。

音樂作品能“烘托氣氛,渲染情感,賦予想象”,所以我們可以根據每個文學作品的特點及情節變化,選擇與之相匹配的音樂作品,整合推進。欣賞文學作品時融入音樂作品,能讓幼兒有想象表達的空間,能提升幼兒綜合感受的能力,能爲幼兒更好地感知文學作品提供支持。

將音樂作品與文學作品融合推進,需要注意對音樂作品的選擇,要與文學作品匹配,運用時要把握好時段,對作品的意境、情感也要能正確把握;要仔細分析不同作品的不同價值定位,如哪些地方需要分析和感受,哪些地方需要想象、描述和表達等。

基於以上思考,我設計了本次活動,通過文學作品與音樂作品的有效融合,形成“立體”的欣賞氛圍。本活動融入了四段不同風格的音樂,片段一:歡快的新年音樂;片段二:憂傷的音樂;片段三:充滿想象的八音盒音樂:片段四:悽美的和聲音樂。四段音樂把幼兒從美好的現實生活帶入了故事情境,並在欣賞與感受音樂作品中體會小女孩所處的環境與心情,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提升了幼兒的感受力與對童話故事的興趣。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欣賞樂曲,體驗樂曲優美、恬靜的意境。

2、學習根據圖譜的提示和樂曲的旋律爲樂曲配器,並能用輕柔的動作演奏樂曲。

3、體驗與同伴合作演奏的快樂。

4、能跟着節奏打節拍。

5、感受歌曲柔和、舒緩的旋律,理解歌詞的含義。

活動準備:

1、碰鈴、鈴鼓、響板。

2、圖譜。

3、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欣賞樂曲。

1、講故事《池塘裏的小星星》引出課題。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個好聽的故事《池塘裏的小星星》。在一個晴朗的夜空,天上的小星星發現地上有一個美麗的池塘。池塘裏的水又清又亮。小星星真想到池塘裏去游泳,於是它們從天空中滑了下來,剛好落到一片荷葉上,軟軟的荷葉真像蹦蹦牀。小星星在上面跳呀跳……"撲通"一聲掉進水裏,清涼的池水真舒服。小星星在水裏遊了起來,遊着遊着,小星星累了,慢慢地睡着了。"師:"故事好聽嗎?"(好聽)師:"故事裏還藏着一首好聽的曲子,讓我們來聽一聽吧!"

2、欣賞曲子,初步感受音樂。

師:"音樂有幾段?聽完後你的感覺怎樣?"

3、再次欣賞樂曲,進一步感受樂曲的意境。

師:"第一段和第二段一樣嗎?(一樣)第三段呢?(第三段和第一、二段不一樣")這是一首AAB結構的曲子,曲子優美舒緩,很好聽。"

4、出示圖譜,幫助幼兒掌握樂曲節奏。

師:"老師爲這首曲子畫了一幅漂亮的圖。我們也和小星星玩一玩吧!"老師帶幼兒隨音樂做伸手、拍腿、搖手的動作。

二、討論樂曲的配器方案。

1、出示樂器碰鈴、鈴鼓、響板。

師:"今天我還帶來了一些樂器,這首曲子配上樂器會更好聽。"

2、逐一討論配器方案。把討論的結果畫在圖譜上。

師:"鈴鼓配在哪裏好聽?小鈴……?還有響板……?"

三、演奏樂曲。

1、看圖譜,跟音樂演奏一遍。

師:樂器都配好了,讓我們看着圖跟着音樂演奏一遍。"

2、看指揮,演奏,並能用輕柔的動作演奏樂曲。

師:"小朋友演奏得真好,老師指揮,小朋友再一起演奏一遍,在結束時我們的樂器應請一些"。

3、交換樂器演奏。

師:"想不想換一下樂器演奏。"(想)

四、整理樂器,小結結束。

師:今天小朋友表現得都很棒,小樂器也累了,讓我們送它回家吧!

活動反思:

上完《小池塘》公開課後,細細體會這節課的得失,課堂預設和生成之間有很大的差距,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小池塘》一課,是一篇寫景的散文,課文通過對池塘裏水波、蘆葦、白雲、太陽、月牙、星星在水中的倒影展開了豐富的想象,給人一種美得愉悅,賦予靜態的池塘以動感和生命。教學《小池塘》這篇課文的時候,我設定的最重要的教學目標是在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盡情的發揮想象,去理解和感受作者所描繪的“五彩的世界”。孩子們善於發現,他們喜歡把他們知道的,別人還沒發現的說出來,頭腦很活躍。

但是這節課,因爲課前準備和學科專業知識的欠缺,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沒有注意到,導致這節課有一些遺憾。第一:對課標把握不準去,我在課堂上要求學生默讀,語文新課標對第一學段的默讀要求是: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但一年級的學生基本不會默讀,一般從二年級纔可以訓練,學生需要在訓練中逐步做到,這點我需要注意。第二:關於比喻句,在教學中,我有一個解釋比喻句的環節,讓學生理解比喻句,這是很不妥當的,讓孩子們自己造比喻句的時候前面的鋪墊不夠,導致學生不太容易理解。除此之外,PPT的頁數過多,應該刪除一些重複的內容,上課朗讀指導的方法太單一,效果不好。這堂課中還有許多地方值得我繼續去反思,作爲老師,我也需要不斷學習和借鑑好的教學經驗,使自己的課堂更加生動有趣,孩子們更樂於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