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五篇

【精選】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3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五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初步學會唱歌。

2.在老師的提示下,探索使用圖示理解、記憶歌詞。

3.體驗通過自己探索學會唱歌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圖譜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現在是什麼季節是啊?(春天)

老師帶來一首很好聽的曲子,叫《歌唱春天》。請小朋友一邊聽,一邊回憶一下,聽了這首曲子你好像看到了春天的什麼景象。仔細聽。

二、學唱歌曲。

1.感受歌曲旋律。

(1) 幼兒聽樂曲。

提問:聽了這首曲子,你感覺怎麼樣?你覺得看到了春天的什麼景象?

(2) 觀看教師隨音樂舞蹈一遍。

師:剛剛老師把小朋友說的東西都編成了一些動作,請你們一邊看,一邊來猜一猜,這些動作可能是什麼意思。

2.學唱歌曲《歌唱春天》

師:剛剛我們聽了春天的曲子,也看了老師做的春天的動作,那下面老師來唱一首春天的歌,名字叫《歌唱春天》。

(1)老師範唱歌曲。

提問:你聽到了什麼?

師:看來這首歌曲有一定的難度,有什麼好辦法能儘快學會?大家想想以前用過什麼方法學唱歌的。

今天老師教你們一個新的方法,看看是什麼方法?

(2)學習使用圖譜記憶。

師:看這張紙的最上面,寫這什麼字。(題目)

這張紙從哪開始看呢?(從圖一開始看,一在哪?在下面。)

A.聽老師唱,嘗試用手指圖,記憶歌詞。

師:下面聽老師唱,請小朋友用手指,我唱第一句,你們就指第一個格子,唱最後一句,就要全部指完。好,我們來試一試。

要邊聽,邊看,邊想,看看有什麼看不懂的地方?一會可以提問。

師:聽完了,來,看看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幼:有空白的地方)

把空白格子的數字,報上來!()

師:怎麼多空白的地方,那空白的地方,我有沒有唱?

看看這張圖片,空白的地方在哪裏?(下面) 媽.咪.愛.嬰.網.幼兒園教案頻道

師:還有什麼問題吧?好,沒問題了,我來問,第一個格子子什麼意思?(嘿,啦啦啦)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動物的叫聲進行節奏練習併爲樂曲伴奏,初步感受強弱拍、弱起拍以及符點音符。

2、學習輪奏、合奏和看指揮演奏,引發幼兒利用多種材料進行節奏活動,體驗合作表演的快樂。

活動重點:模仿小動物的叫聲練習節奏,嘗試用多種方式進行節奏活動。

活動難點:感受強弱拍和弱起拍,學習輪奏、合奏。

  活動準備:

1、 動物圖片,節奏卡若干並畫有相應的圖案;2、音樂磁帶,自制打擊樂器若干(蓮湘每人一個,響罐10個,竹魚10個,串鈴10個);3、幼兒熟悉樂曲旋律,一位教師配合彈琴。

  活動流程一、導入部分:

1、幼兒模仿小動物走路並學小動物叫聲聽音樂進活動場地。聽音樂信號入坐,做律動。

2、教師扮演小青蛙出場和小動物們問好:"呱呱呱,我是小青娃,你是誰呀?"二、動物樂隊學練節奏。

"六一"兒童節快要到了,小動物們想舉辦一個慶"六一"音樂會,組成一個動物樂隊,用自己的叫聲來演奏,到音樂會上去表演。

1、分段練習節奏。

(1)出示節奏卡1:教師示範用青蛙的叫聲來演奏。"你想用哪個小動物的聲音來演奏?"(2)練習節奏2"這一段節奏誰能用動物的叫聲來演奏?請個別幼兒表演。選一種動物的叫聲集體練習。

(3)練習節奏3"這段節奏有什麼不一樣?你試試看。"幼兒自選動物叫聲演奏。

(4)節奏4:幼兒自由嘗試練習。請幼兒用多種動物的聲音一起演奏。

2、練習整段節奏。

3、利用叫聲分三組進行輪奏、合奏。

4、利用打擊樂進行演奏。

5、用動物叫聲和樂器爲歌曲伴奏。

  三、商量舉辦音樂會的事項。

1、選定節目主持人,編排節目順序。

2、過渡:律動。手持樂器到舞臺上。

  四、六一音樂會。

1、主持人報幕:"六一音樂會現在開始,第一個節目:節奏樂,有動物樂隊爲大家演奏。"2、下一個節目:《打蓮湘》。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歌曲名稱,熟悉歌曲旋律。

2、願意和同伴一起參與歌唱活動,對歌曲活動感興趣。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蘋果樹實物圖、蘋果實物及圖片。

2、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師幼互相問好。

1、發聲練習:《我愛我的小動物》、《我愛我的幼兒園》

2、律動練習:《小雞叫、小貓叫、小鴨叫》、《我們大家做的好》《日常生活模仿動作》。

二、導入活動。

1、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1)(出示蘋果樹圖)小朋友們看這是蘋果?(這是蘋果樹)蘋果樹上長着什麼?(蘋果樹上長着大大的蘋果)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新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蘋果歌》。(引導幼兒完整說一遍)

2、引導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1)小朋友們看樹上的蘋果是什麼顏色的?(紅色的)蘋果熟了嗎?(熟了)那老師把蘋果摘下來好嗎?教師邊有節奏地朗誦歌詞“樹上許多紅蘋果,一個一個摘下來。”邊演示把“蘋果”一一摘下。

(2)教師邊朗誦“我們喜歡吃蘋果,身體健康多快樂,”邊把摘下的“蘋果”送給小朋友們,然後鼓勵幼兒做出吃蘋果的樣了。

三、教幼兒學唱歌曲。

1、教師範唱一遍。

2、幼兒跟着老師學唱歌曲。

3、幼兒跟着錄音一起唱。

四、結束。

全班幼兒一起表演《找個朋友》

活動反思:

《蘋果歌》是小班的一個音樂活動,歌詞形象生動,旋律簡單上口,表演性很強。在活動中充分挖掘它的教育價值,讓幼兒學得生動有趣,並獲得更多的發展。我參照課程教案結合小三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對一些活動環節和細節進行了修改,活動開展的很順利,但是在此我還是要做一個簡單的梳理。

整個活動層次遞進,讓我看到了孩子們的想象力,這個音樂活動也能讓幼兒很快了的進入情境當中,讓教學活動富於很強的生命力,發現很多樂趣,並不是一味的唱歌,而是韻律與歌唱結合,歌聲與創編融合,創編與生活一體的快樂音樂課堂。

小百科:一般蘋果栽種後,於2-3年纔開始結出果實。果實一般呈紅色,但需視乎品種而定。蘋果樹的果實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爲人們最常食用的水果之一。果實成長期之長短,一般早熟品種爲65-87天,中熟品種爲90-133天,晚熟品種則爲137-168天。在一般情形下,栽種後蘋果可有15-50年壽命。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享受情節表演帶來的樂趣,體驗同伴互助與合作獲得的快樂。

2、能根據樂曲的結構、情緒、形象,創造性地用表情和動作進行表現。

3、學習根據故事情節創編並表演律動。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活動準備:

1、音樂磁帶、錄音機。

2、活動前聽過《三個小和尚》的故事,理解"挑水"、"擡水"等動作。

3、活動前看過幼兒用書,瞭解了小和尚快樂、生氣、難受等不同的情緒。

活動過程:

一、教師引導幼兒創編三個小和尚不同的個性化動作。

(一)師幼共同回憶故事,並說出故事主要情節及人物情緒。

(二)啓發幼兒創造性地表現快樂、生氣、難受三種個性化表情與動作。

(三)教師選出同伴榜樣,讓幼兒相互影響、相互學習。

二、幼兒根據故事情節和圖片,結合音樂結構和形象進行動作創編並表演。

(一)欣賞A段音樂,感受樂曲結構。

1.引導幼兒創編並表演A1段,一個和尚挑水、玩水、喝水時快樂的動作和表情。

2.引導幼兒創編並表演A2段,兩個和尚擡水喝、搶水、生氣的動作和表情。

3.引導幼兒創編並表演A3段,三個和尚裝病不去挑水、沒水喝、難受的動作和表情。

4.幼兒聽A段音樂,完整地表演"三個和尚挑水、擡水、沒水喝"(A1、A2、A3)等動作。

(二)教師引導幼兒根據故事情節創編小和尚們動腦筋、握手言和的動作(B段音樂)。

(三)教師通過提問啓發幼兒動腦筋想出各種取水的方法,來表現小和尚團結協作共同取水的情節,幼兒三人一組,用組合動作進行表現(A'段音樂)。

三、幼兒隨音樂根據故事情節完整、合拍地進行表演

(一)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聽音樂完整地表演。

(二)幼兒集體創編結尾造型並進行表演。

(三)教師採取"退出"的方法,讓幼兒完整地、主動地練習動作,享受表演的樂趣。

四、啓發幼兒思考教師:爲什麼到最後三個和尚沒水喝?在共同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大家應該怎麼做?

(懂得只有團結起來才能將事情做好的道理)

活動延伸:

結合社會活動"我會交朋友",學習和朋友交往的簡單方法,體驗有朋友的快樂。

活動反思:

首先要選擇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題材,歌曲遊戲《三個和尚》原本是學前班的內容,此曲簡單有趣、幼兒不管是唱還是念都能朗朗上口。本次活動,最大的優點在於爲幼兒營造了一個輕鬆,愉悅的`活動氣氛,孩子們對這個活潑、歡快的音樂也很感興趣,符合孩子們的心理特點,非常急切地表現出自己的感受。我也提供給了孩子自由表現的機會,就是根據歌詞進行歌表演,尊重了每個孩子的想法和創造,較好地調動了其參與活動的積極和主動性,使其每個孩子在活動中都得到了發展和提高。而我爲了更好體現出歌詞中的內容,在活動前,我準備了一根扁擔,一個小桶,讓幼兒利用道具大膽運用誇張、豐富的身體語言來表現自己。這樣幼兒纔會學得輕鬆、有趣,也加深了幼兒對歌詞的理解。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目標:

1、在看圖譜做身體動作的基礎上,學習看指揮用樂器演奏。

2、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3、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準備:

圖譜、鼓、碰鈴、雙響筒、鈴鼓

過程:

1、今天,有這麼多的老師到我們大一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課,你們高興嗎?那我們一起來《如果感到幸福就拍拍手》律動。

2、聽—————(音樂響起)什麼音樂?這是一首我們上次學過的樂曲,我們一起看着圖譜用身體動作打出來。(個人完整用身體動作打一遍)提示聽清楚前奏和間奏。

除了用上面出示的身體動作,還可以用什麼身體動作?(試着用想出的動作練習節奏)選擇適當的動作配音樂完整一遍。

今天老師想請小朋友分開演奏,哪一組小朋友來做拍手動作?依次安排跺腳和拍腿動作。分開演奏時一定要看老師的手,如果老師指着哪一組,哪一組就要打節奏。(看指揮練習2遍完整音樂)

3、今天老師要做一個指揮家,請小朋友看着指揮家的動作,聽指揮家的口令。

(1)來了這麼多樂器,我們一起來認認他們,這是什麼?鼓可以打什麼節奏?用鼓。小鈴拍什麼節奏?用小鈴或雙響筒。

(2)教師出示樂器譜。最後一段我們一起演奏。看着樂器譜聽音樂演奏一遍。

(3)小朋友演奏的真棒,下面要請小朋友看着老師的指揮,一起來做個小小演奏家。教師變換指揮順序演奏2—3次)

4、交換樂器演奏1遍。

教學反思:

在這次教學活動中,難點在角色表演中解決了,又利用圖譜教學讓幼兒輕鬆的記住了歌詞和二分音符,因爲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目標達到了所以幼兒能在活動中始終保持愉悅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和歌唱的興趣,透過幼兒動聽的歌聲,準確的節奏,我們一起享受到了音樂賦予生活的情趣,我想這就是藝術活動最大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