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優秀教案範文彙總四篇

有關幼兒園優秀教案範文彙總四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1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幼兒園優秀教案範文彙總四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看動畫講述故事的興趣。

2、引導幼兒初步理解畫面內容,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教育幼兒講究衛生,不啻不乾淨的食物。

活動準備:

VCD碟片 玉米花

活動重難點: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嘗試用語言表述畫面內容。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活動:

小朋友,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今天老師爲小朋友帶來了好看的動畫片,看看是什麼?(播放《爆米花的故事》片頭 )是什麼故事呢?你們吃過爆米花嗎?爆米花聞起來怎麼樣?吃起來怎麼樣?你們喜歡吃爆米花嗎?小朋友喜歡吃爆米花,小動物也喜歡吃爆米花。我們一起看一看是哪個小動物喜歡吃爆米花吧!

2、分段播放動畫片,邊播放邊提問:

(1)播放動畫至1、25紅袋鼠說走吧:小朋友,跳跳蛙去找地上的爆米花不見了,是誰吃掉了地上的爆米花?跳跳蛙有沒有吃?爲什麼跳跳蛙不吃地上的爆米花?跳跳蛙不吃地上的爆米花,說明跳跳蛙是個什麼樣的孩子?跳跳蛙找誰幫忙一起撿地上的爆米花?他爲什麼找紅袋鼠?跳跳蛙找紅袋鼠撿地上的爆米花,說明跳跳蛙是個怎麼樣的孩子?

(2)播放至火帽子掉米花:掉在地上的爆米花不見了,跳跳蛙說是火帽子吃了地上的髒米花,是火帽子吃了髒米花嗎?火帽子吃的是乾淨的米花,地上的髒米花被誰吃了呢?剛纔有誰路過草地?看到爆米花是眼睛都放光的是誰呢?到底是不是小老鼠吃了地上的爆米花呢?

(3)播放至結束:是誰吃了地上的爆米花?小老鼠吃了地上的爆米花怎麼樣了?肚子疼了怎麼辦?

3、完整播放動畫片:是誰把爆米花掉在草地上?火帽子的爆米花爲什麼會掉到草地上?掉到草地上的爆米花被誰給吃掉了?小老鼠吃了地上的米花怎麼樣了?能不能吃掉在地上的髒東西呢?

4、分享爆米花,結束活動:

小朋友都是愛清潔、講衛生的孩子,不吃不乾淨的食物。老師這裏有乾淨的爆米花,我們一起吃吧!吃東西之前要幹什麼呢?對,請小朋友卷卷衣袖,把小手洗乾淨,我們一起分享香甜的爆米花吧。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視覺教材,讓孩子們說出圖中所表現出的美德。

2.通過視覺教材幫助孩子們理解所學的美德。

  活動準備:

可視教具和支架、可視教具PPT

美德名稱展示卡片、《感恩》故事、歌曲《感恩的心》。

  活動過程:

一、問候孩子們,唱美德主題歌。

小朋友們下午好,歡迎大家來上美德課,讓我們一起用好聽的聲音唱響美德主題歌。

二、介紹主題:《感恩》

邀請孩子們一起讀出主題。

三、展示可視教具(PPT),邀請孩子們分享對感恩的理解。

1、展示卡片時讓每個孩子都看清楚。

2、按順序引導孩子說出圖片上是怎樣表現出這個美德的。

3、如果孩子說錯了,不給予否定,繼續引導,適當時給予提示。

教師小結:感恩就是感謝我們所擁有的一切。感謝父母給予我們生命並照顧我們、感謝我們身體的感官去感受這個世界、感謝生命的必需物(陽光、空氣、水)。舒適和困難都是一種祝福,如果我們克服了困難,他會引領我們成長和幸福。感恩給我們的心靈帶來和平。

四、提出對話中的問題並鼓勵孩子們分享他們的理解。

(如果孩子們回答的不夠充分,給出相關答案)

如果:

——沒有空氣呼吸?

——沒有飲用和清潔用的乾淨水?

——當我們出生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照顧我們?

——沒有陽光照射在所有成長的生物上?

我們是否可以感謝我們所擁有的:

——眼睛可以?(看)。耳朵可以?(聽)。嘴巴用來?(說話和吃東西)。鼻子可以/(聞)。手指和手可以?(觸摸和拿東西)。腿和腳可以?(走和跑)。大腦可以?(思考)。

還有什麼其他的.是我們應該感恩的?

通過以上對話問題掌握美德新技能:認識到給予我們的所有禮物。對這些被給予我們的禮物要表現出感恩的心情。

五、講感恩故事《一束野花》。

講完故事後提問:這個故事是怎樣表現出感恩這個美德的?

六、在歌曲《感恩的心》中結束課程。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遊戲意圖:

在孩子的幼兒園生活中,有一個最受孩子喜歡的內容,那就是進行趣味的親子游戲,因爲,在這些遊戲過程中,孩子喜歡的家長也會積極參與。

遊戲準備:

塑料小推車、紙團

遊戲過程:

1.家長和自己的寶寶組成一個小組,並且,給自己的小組選擇一個小推車。

2.遊戲準備過程中,由家長和寶寶將準備好的小紙團,均勻地佈置在地面上。

3.遊戲開始之前,家長站到場地的另一邊,讓寶寶推着小車,到場地的另一面。

4.哨聲響起,寶寶們開始推着小車撿垃圾,在撿垃圾的過程中,朝着家長所在的方向前進。

5.在規定的時間內,寶寶推着小車趕到家長的身邊,並且,將自己撿到的垃圾,讓家長清點一下。

6.撿到垃圾最多的小組獲得勝利。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活動由來:

戶外散步時,兩名幼兒爲魚池內螞蟻爬上葉子這一現象發生爭論,並圍繞“螞蟻會不會游泳”討論不停,這一爭論引起許多小朋友的好奇。爲滿足幼兒對螞蟻探究慾望和好奇心生成了此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通過不同材料,創設不同情境,激發了幼兒探究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螞蟻,培養幼兒自己尋找科學答案的能力,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2、培養幼兒喜歡對身邊現象大膽猜想、主動探究的好習慣。

3、鼓勵幼兒在活動中互相幫助、友好協作。

活動準備:

1、小碗、水、小棒、石頭、紙等。

2、螞蟻較多的場地。

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能夠帶着問題參與實驗並尋找出答案。

難點:幼兒運用多種現場材料救助螞蟻。

活動過程:

1、討論:螞蟻會不會游泳?

教師七次有的幼兒認爲螞蟻會游泳,有的說不會,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呢?

幼:小螞蟻不會游泳,它停在葉子上是求生呢!

幼:螞蟻會游泳,不然它怎麼會游到葉子上去呢?

大家各抒己見,並且爭得面紅耳赤,不過多數幼兒贊同螞蟻會游泳的看法。

2、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幼兒帶着疑問拿着小碗開始進行探索。

“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我們怎麼樣才能知道呢?”我問幼兒。小朋友說:“我們捉它看看。”“捉了放在那裏呢?”我反問,幼兒說:“拿個小碗吧。”於是幼兒帶着疑問拿着小碗來到操場上迫不及待地開始實驗了。他們將螞蟻輕輕放在自己的碗巾看看螞蟻會怎樣。

幼:小螞蟻爬得太快了。

幼:是呀!它們和在地上爬得一樣快。

幼兒全神貫注地關注自己碗中的螞蟻,並且邊觀察,邊和旁邊幼兒交流着……我問幼兒這樣看,能知道小螞蟻會不會游泳嗎?幼兒說,“不行,碗裏沒有水。”我又問:“那怎麼辦呢?”幼兒輕輕地說;“我們在碗裏放上水就知道了。”於是……

3、把螞蟻放在裝水的碗中再次觀察尋找答案: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

教師引導幼兒在碗里加一些水,然後再觀察螞蟻的活動。看着,看着,一名幼兒激動地把小碗舉到我面前說:“老師你看,小螞蟻會游泳,它們正在水裏快樂地扭動着身體呢。”

另一名幼兒揮着手招呼旁邊小夥伴:“快看,我的螞蟻會潛水,它們在水底爬呢。”果真小螞蟻在水底爬呢。

於是,幾個幼兒聚集在一起討論着:“小螞蟻肯定會游泳,你們看它E水裏遊得多自在呀,再看水,有點像放大鏡,螞蟻變大了,看它的身體有六條腿,嘴像鐮刀一樣,眼睛小小的,沒有睫毛。”

之後,多數幼兒激動地呼應起來:“我們贏啦!小螞蟻會游泳。”

這時一名幼兒皺着眉頭說:“我的螞蟻不動了,快死了,我要放它出。”他的一番話,提醒了其他幼兒。於是,大家紛紛都去看自己碗中的螞蟻,似乎都不動了。最後,大家把碗中的水和螞蟻都倒出來了。

4、引導幼兒一起探索救助螞蟻的好辦法。

師:剛纔我們看到螞蟻快要死了,我們小朋友都把螞蟻和水倒出來,幫助螞蟻逃生,那如果螞蟻在湖中、海里落難了,又沒有辦法把水0出來,咱們應該用哪些辦法落水的螞蟻呢?

幼:上次在池塘裏我看見小螞蟻爬上了葉子,往水裏放些葉子,螞蟻不會累也不會淹死了。(隨後孩子們開始找葉子往裏放)

師:這個辦法不錯,可是如果沒有葉子怎麼辦呢?你們再仔細想還有沒有別的好辦法來救助小螞蟻。

第二輪的探索活動開始了,幼兒有的放小石頭(讓螞蟻在上面休息),有的放紙,有的放木棒……

幼兒:老師,我想到一個好辦法,把一根長的小棒放在小碗中,棒一頭在水裏、一頭在外面,螞蟻順着棒往上爬就死不了啦。

對於這個建議,大家都比較贊成,於是,幼兒再次投人救助螞蟻的活動中。

5、:老師和幼兒一起討論。

師:螞蟻剛到水裏是什麼樣子的?

幼:能夠自由自在地游泳。

師:螞蟻在水裏待了一會兒之後又是什麼樣子的?

幼:做掙扎,然後動作就慢了下來、運動小了。

師:如果放進一片葉子(紙、棒等)會怎樣?

幼:螞蟻會自救。

師: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回去後,通過上、看圖書等方式尋出答案。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點:

此次探索活動源於幼兒一次意外現象的發現,產生了“螞蟻會不會游泳”的疑問。由於問題是幼兒在活中發現的,所以幼兒探索時興趣濃厚。老師能適時引導,通過猜想、動手實驗、驗證猜想,使幼兒從剛開始以自我爲中心的無依據猜想到根據客觀依據進行猜想,培養了幼兒求真的學習態度和科學。

2、活動中的不足:

幼兒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發現螞蟻在水中待一會兒後,活動越來越少。由於怕螞蟻死,於是就把它們放生了,爲了保護幼兒純真的愛心,因此探索活動也就此停止。因此,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幼兒還是沒能通過本次實驗找到科學的答案,最後只能引導他們通過上查資料、從書中尋找答案。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遺憾。

主要內容:

1、質疑:到底該不該拿小螞蟻做實驗?

有的教師認爲:如果可以這樣實驗,幼兒以後對什麼發生興趣,就對什麼進行探索、實驗,那麼,是不是會有很多的小動物會喪生或殘疾?可以通過一些資料、影像來解答幼兒的疑問。

有的教師認爲應該讓幼兒去探索,當幼兒發現螞蟻不能在水中待長時間,他們也是有愛心的,立刻便把螞蟻放生了。這不是一次愛心教育的契機嗎?

2、幼兒獲得知識的過程,是探索和發現的過程,要親自動手的機會,但是也要重視愛心教育。

只有幼兒親自參與探索,纔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果這次不讓幼兒實驗而直接告訴他們答案或看一些資料,幼兒只是對螞蟻有一些膚淺的瞭解。但通過幼兒自己探索、實驗,他們可以從中尋找出答案還可以瞭解到更多的知識。教師利用幼兒的好奇心理,引發幼兒爲探索確立目標。尤其所探索的內容是從幼兒的疑問中來,所以幼兒的探索興趣濃厚,以至於每個幼兒都能夠參與其中。

幼兒對萬物都感興趣,充滿了好奇,教師應該鼓勵幼兒進行探索,還要相信幼兒有能力探索出答案,不能因幼兒小或其他原因阻止幼兒。但在有一定難度的探索活動進行前,老師要講出注意事項,如在探索螞蟻到底會不會在水中游泳之前,教師可以提出“如果螞蟻在水中不會游泳,快死了,我們該怎麼辦?”從而讓幼兒心中樹立愛心意識,必要時候還可以請老師幫忙。

綜合評析:

“發現問題——猜想——實驗驗證——發現新的問題”這一過程和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相一致,幼兒發現池塘裏螞蟻爬上葉子,便對這一現象產生興趣,紛紛就螞蟻會不會游泳進行猜測。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親自拿實驗工具去驗證自己的猜想,在此過程中,又延伸出探索救助螞蟻的好辦法。由此可見,教師這一選題對幼兒有意義,不僅培養幼兒科學的探究,而且也培養了幼兒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本活動很好地體現了預設和生成的結合,事先預設的目標本來是通過觀察探索並尋找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這一答案,但當幼兒發現螞蟻在水中快死的時候都把水倒出來時,教師馬上引導幼兒探索救助螞蟻的好辦法,並了相應的材料,雖然沒有實現預定的目標,但生成的活動對幼兒發展有更大的價值。

小組合作反思緊緊圍繞“該不該拿小螞蟻做實驗”這一問題展開,中心突出,研討較深入,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表達出充分的理由,形成鮮明的兩種對立觀點:一方認爲只有親身實踐,幼兒的認識才會更深刻,所以應該讓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小螞蟻探究。另一方則認爲,不能因爲幼兒對什麼感興趣就對其進行探索、實驗,否則會有很多小動物喪生或殘疾。通過深入探討,大家最後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應支持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探究,但在必要情況下,教師應在之前做一定的價值判斷,並對探究內容做一定篩選。不僅有聚焦的問題,又有交鋒的過程,最後又形成一致的認識。這是一個觀點碰撞及同伴互助的過程,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交流和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