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優秀教案彙編十篇

有關幼兒園優秀教案彙編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8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幼兒園優秀教案彙編十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並探索向他人借東西的方法和策略。

2.增進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

3.讓幼兒懂得向他人借物品時,要及時歸還,並愛惜物品。

重點難點重點:增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讓幼兒懂得好借好還的道理。

難點:學習並探索向他人借物品的方法和策略。

活動準備

1.若干圖片、實物(實物與圖片對應)幼兒人數與家長人數對應。

2.事先把實物發給參與活動的家長,並告知一些事項。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提問,討論導入:

小朋友們,今天我班要開展一個活動,我們的材料物品還不夠完善,必須要一些東西,活動才能順利,有趣的開展,但是,我班缺一些東西怎麼辦呢?(幼兒自由討論)

二.基本部分:

1.引導幼兒講述自己平時向他人借物品的經歷。

(1)提問:小朋友們,你們平時向他人借東西時,遇到過麻煩嗎?是怎樣解決額呢?

(2)幼兒分組討論。

(3)請各別幼兒講述。

2.出示圖片,讓幼兒看,告訴幼兒剛看到的這些圖片就是我 們今天活動所需要的物品,你們的任務就是把這些物品借來用用。

3.把圖片隨機發給每位小朋友。

(1)幼兒拿着手中圖片,跟隨音樂去找與自己手中圖片相對應的實物,音樂停,幼兒回到位置就坐。

(2)提問:你們借到物品了嗎?他人爲什麼不借(引導幼兒關注被拒絕的原因)

(3)師幼交流後小結:當他人不願借你東西時也不可生氣,更不能怨恨他人如果實在需要這樣物品的話,就要讓他人心甘情願的借給你,這就需要小朋友動腦筋嘍。

4.讓幼兒再次跟隨音樂,向他人再去借與自己手中圖片對應的實物。

(1)幼兒自由分享借到物品快樂的心情。

(2)提問部分幼兒:這次你是怎樣方法借到物品的呢?

(3)提問家長:孩子是怎樣來向你借物品的?又是如何打動你把物品借給他的?

三.結束部分:

1.幼兒跟隨音樂將借到的物品完好的歸還他人,並感謝。

2.向家長表演手語舞《感恩的心》。

活動總結

此次活動,幼兒第一次沒有借到物品,反饋回來很多原因如:這不是我的東西,不能借給你,:我不認識你,爲 啥借給你,等一些原因。這表明幼兒的記憶力,語言的表達能力都有了提高。二次借物品時,幼兒幾乎都能借到物品,也反饋回自己是怎樣再次借物品的如:我給阿姨跳了支舞,親了阿姨一口,叔叔不借我,我說,媽媽很辛苦,我要把這項鍊送給媽媽等一些反饋,這一環節,就表現了幼兒的探索和一些策略。通過這次的活動,讓家長在園以外的生活中也要不斷的鍛鍊孩子們的社會交往能力。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常見蔬菜的食用部位,並能按食用部位對蔬菜進行分類。

2、嘗試與同伴合作製作蔬菜沙拉,感受自己動手操作的快樂。

3、體驗合作創編遊戲的樂趣。

4、在活動中幼兒傾聽音樂,大膽的遊戲表演。

活動準備:

1、五個籃子分別寫有根、莖、葉、花和果實。

2、各種蔬菜人手一份,蔬菜沙拉一盆。

3、半成品蔬菜、塑料刀、五個盆子、色拉。

4、溼毛巾、一次性檯布、牙籤

活動過程:

一、交流已有經驗

1、組織談話:上星期老師帶大家去了菜場,我們每個小朋友還買回了自己喜歡的菜。誰願意介紹一下。

2、說說你買了什麼蔬菜?爲什麼喜歡它?

3、教師小結:剛纔聽了大家的介紹,我們知道蔬菜都是很有營養的。所以我們要多吃蔬菜才能讓身體長得更健康。那麼這些蔬菜吃它的什麼部呢?

二、蔬菜的什麼部位可以吃

1、出示五個籃子讓幼兒認識。

2、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找找蔬菜的哪個部位可以吃,嘗試進行分類。

3、檢查分類結果,並對一些放錯的蔬菜進行討論,得出正確的結果。

4、小結:原來有的蔬菜只能吃一個部位,有的蔬菜能吃兩個部位。而有的蔬菜更厲害,像大蒜根、莖、葉都能吃。蔬菜裏還藏着那麼多的祕密。平時爸爸媽媽都把蔬菜抄着吃,今天我們換一種吃法。

三、做蔬菜沙拉

1、出示蔬菜沙拉,猜猜老師是怎麼做的?

2、說說裏面有哪些蔬菜?(幼兒說出一種蔬菜,教師出示該蔬菜的實物。)

3、教師介紹所提供的材料、工具。

4、幼兒分成五組,自制沙拉。教師巡迴指導。

操作要求:

(1)、製作前要先和小組中的夥伴一起商量,共同選擇做蔬菜沙拉的蔬菜,然後再有序地分工製作沙拉。

(2)、切菜、裝盆時提醒幼兒正確使用刀具,並注意安全。

(3)、在製作時要先檫乾淨雙手。

5、與客人老師一起品嚐自己做的蔬菜沙拉。並向客人老師介紹自己的蔬菜沙拉,用的是什麼蔬菜?吃的是蔬菜的哪個部位?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首先我讓幼兒交流介紹自己愛吃的蔬菜,瞭解蔬菜的不同種類和豐富的營養,從而喜歡吃蔬菜,樂意吃蔬菜;活動中讓幼兒在挑選、交流、記錄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什麼部位可以吃"的生活經驗,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學習探索以及同伴間合作交流的樂趣。在第二環節中,幼兒對於蔬菜的部位經驗不足,以致在操作環節有點混亂,且我們班幼兒合作意識較差,兩個之間沒有合作去商量,去完成,很多都是一個人去選菜,另一個人只是個旁觀者。

調整:

1、豐富幼兒對蔬菜的經驗,在幼兒操作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一些蔬菜的部位,及它們能吃什麼部位,讓幼兒瞭解之後再進行操作。

2、加強幼兒的合作意識,在平時活動中,多創設幼兒合作的機會,讓幼兒學會商量,合作。

3、在蔬菜營養的方面,知識還不夠全面,應瞭解更多的蔬菜的不同營養,在講解的過程中,讓幼兒進一步理解,從而更好的激發幼兒喜歡吃蔬菜,多吃蔬菜的情感。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喜歡動手粘貼、繪畫襪子的樂趣。

2、知道襪子對我們的用處,感受襪子的多種多樣。

3、嘗試獨立完成粘貼或繪畫襪子。

4、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5、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卡紙做的彩色襪子每人一份,油畫棒、碎海綿紙、膠水若干,棉棒若干,抹布每桌一塊。

2、輕鬆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謎語引出活動,出示許多襪子的圖片,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好,老師今天帶來一個非常難的謎語,小朋友們來猜一猜,兩隻小口袋,天天隨身帶,要是少一個,就把人笑壞。有沒有小朋友猜到呢?(對,就是襪子。)

那爲什麼是襪子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襪子圖片),老師這裏有好多漂亮的襪子,快看,襪子有兩個口,我們的腳就可以放進去,那小朋友麼知道襪子有什麼用處嗎?(可以保暖、保護我們的小腳)

二、觀察襪子的線條、顏色

我們看看這些襪子一樣嗎?(不一樣)哪裏不一樣呢?我們看襪子是什麼顏色的?它有哪些花紋啊?

(襪子有紅色的,藍色的,也有橫條紋和豎條紋的,還有星星圖案的,動物圖案的,多種多樣。)

三、教師示範繪畫、粘貼襪子步驟

師:那小朋友們想不想自己來做一雙不一樣的襪子呢?那我們一起看看怎麼繪畫和粘貼襪子。

師: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我們要用到的工具和材料,蠟筆、膠水、棉棒、碎海綿紙、卡紙襪子以及擦手的抹布,我們先用蠟筆在襪子上畫出喜歡的圖案,老師喜歡小花襪子,我就在我的襪子上畫上小花,然後用棉棒蘸一點膠水平塗在襪子的邊緣,再把海綿紙粘上。那小朋友們做的時候不能和老師的一樣,要把你喜歡的襪子圖案畫出來,再進行粘貼。

四、教師提出要求,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師:老師提出幾點要求,希望小朋友們完成:

1、在動手繪畫完自己喜歡的圖案時,要把蠟筆收好;

2、在塗抹膠水時要少蘸,儘量不要把膠水塗抹在衣服上或桌子上;

3、棉棒用完後放到盤子裏。

現在請小朋友們動手製作自己的襪子吧!

教師巡迴指導,表現好的幼兒給予表揚,能力差的幼兒給予鼓勵。

活動延伸:

我們把今天的襪子帶回家,和你的襪子比一比有什麼不同,然後明天來到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說一說,哪裏不同。

教學反思:

作爲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的不同特點,給予每一位幼兒以激勵性的評價,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東西,給予積極的肯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手工活動的樂趣,從而增強自信心。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教育教學目標:

1.能夠仔細傾聽,理解故事中主人公心情轉變的原因,學會合理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緒。

2.知道生氣是正常的情緒反應,瞭解經常生氣會影響人的健康。

3.樂意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體驗,保持自己快樂的心情。

4.初步懂得自己長大了,遇到事情能夠試着面對。

5.在故事情境中體會到做錯事要勇敢地面對解決。

活動重難點:

知道生氣會影響人的健康,會用恰當的方式排解不愉快的情緒。

活動準備:

實物鍋、排解情緒的各圖片

《生氣湯》故事的PPT。

教學過程

一、圖片引入

1、小朋友,這個小朋友怎麼了?你從哪裏看出來?

他爲什麼要做出這樣的表情呢?

二、出示霍斯做生氣湯

1、圖片1)這個小朋友他叫霍斯,他鼓起腮幫子、齜牙咧嘴的怎麼了?(生氣了)

2、那他爲什麼這麼生氣,我們來聽聽看!

三、傾聽故事。

1、教師出示PPT,講述故事。

故事:霍斯在表演節目時同學帶來的牛踩到了他的腳,可是他沒有對霍斯道歉,霍斯很生氣;今天放學,媽媽不守信用,請珍珠阿姨來接他,霍斯很生氣;珍珠阿姨開車橫衝直撞,一路吱吱嘎嘎,差點兒壓死三隻貴賓狗,霍斯很生氣。

2、圖片5)霍斯是爲什麼這麼生氣呀?

你們有生氣的時候嗎?什麼事情讓你生氣?生氣的時候你有什麼樣的感覺?這感覺舒服嗎?

師小結:是呀,生氣就像憋氣一樣,讓人不舒服,經常生氣還會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

3、霍斯生氣了都做了些事情呢?

故事:霍斯踩壞了花;媽媽跟他打招呼,霍斯叉着腰很沒禮貌地發出“哼”的聲音;媽媽想抱抱霍斯,他不要,生氣地走開了。

4、圖片10)霍斯生氣了,他都做了什麼事情?霍斯這樣生氣好嗎?爲什麼?

師小結:生氣沒有錯,但是不能把生氣了的壞情緒帶給別人,生氣除了會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會讓身邊的人不開心,更會讓你失去朋友。

5、媽媽看見霍斯生氣了,有沒有什麼好辦法?我們一起看一看!

故事:

媽媽笑眯眯地說:

“那我們一起來煮湯吧!

霍斯一動也不動。他正生氣呢,纔不想煮什麼鬼湯。

媽媽燒了一鍋水,撒進一些鹽。

然後,她深深吸一口氣,對着鍋子尖叫。

師問:媽媽會怎麼說?請個別幼兒說。

她說:“今天我發現門口的花不知道被誰踩壞了,我很生氣;我和霍斯打招呼,他不理睬我,我很生氣;我想要抱抱霍斯,他走開了不要我的擁抱,我很生氣。

”媽媽對霍斯說:

“現在,該你了!把不開心的事情說出來吧。

於是,霍斯爬上凳子,也對着鍋子尖叫。

師問:霍斯又會對着鍋子說什麼?

霍斯說:“今天我表演節目時,被小朋友帶來的牛踩到了腳,可是他沒有向我道歉,我很生氣;媽媽今天沒有來接她不守信用,我更生氣。

霍斯吼吼吼了好幾聲,還對着鍋子齜牙咧嘴。

水開了。

媽媽對着鍋子吐舌頭。她說:

撒點鹽,放點糖,

左三圈攪攪攪,右三圈攪攪攪,

深呼吸,大喊一聲:啊!我生氣啦。

霍斯也吐舌頭,吐了二十下。他也

撒點鹽,放點糖,

左三圈攪攪攪,右三圈攪攪攪,

深呼吸,大喊一聲:啊!我生氣啦。

他拿起湯勺乒乒乓乓地敲鍋子。

他噴出最大一口火龍氣。

“真舒服“,霍斯說。

啊!我快樂啦!”

霍斯笑了,媽媽也笑了。

霍斯奇怪地問媽媽:“我們今天到底在煮什麼湯啊?”

“生氣湯。”媽媽回答。

他們就這樣肩並肩在一起,

攪散了一天的不如意。

6、霍斯媽媽想出了什麼辦法呢?

(霍斯和媽媽煮湯,然後把生氣的事情對着湯大聲地說出來)

7、現在霍斯的心情怎麼樣了?

師:開心了!你們也有很多生氣的`事情,那我們也來做個生氣湯的遊戲,

撒點鹽,放點糖,

左三圈攪攪攪,右三圈攪攪攪,

深呼吸,大喊一聲:啊!我生氣啦。

最後把生氣的事情大聲地說出來,好嗎?我們一起來試試。

師:生氣的事情說出來,心裏舒服嗎?你們生氣什麼呢?

今天老師也帶了一個鍋子,誰準備好對着鍋子說出自己生氣的事情了?誰來試試?你也來試試?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圍個圈,當作鍋子,對着鍋子說說自己的生氣的事情吧,向霍斯一樣對着鍋子說出生氣的事情吧!

師:做完生氣湯後,是不是覺得舒服了?

四、解決生氣的方法。

師:除了煮生氣湯,我們還會有什麼好辦法能讓自己消氣,讓心情好起來?(幼兒講述)

老師這裏也有很多消氣的方法藏在畫架後,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總結:消氣的辦法可真多,其實生氣很正常,我們每個人都有生氣的時候。如果你碰到生氣的事情可以用剛纔發現的消氣的辦法,讓自己的心情好起來,但是不能把壞情緒帶給別人,更不能用壞情緒傷害到了自己。

五、活動延伸:

師:現在我們到操場上玩紙飛機,把不開心的事情畫在飛機上,讓飛機帶走壞情緒吧!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目標:

(1)初步知道磁鐵有磁性,能吸住鐵的東西。

(2)能圍繞磁鐵的問題積極地探索,培養對科學探索活動的濃厚興趣。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準備:

每人一盤物體:磁鐵.鐵製品.塑料製品.木製品.玻璃製品.布製品等

過程:

(1)瞭解磁鐵可以吸住鐵製的東西。

操作:幼兒自由玩盤中的東西,用磁鐵吸住東西。

提問:磁鐵能吸住什麼東西?不能吸住什麼東西?

小結:磁鐵能吸住鐵製的東西,吸不起來的就不是鐵做的。

(2)探索:用磁鐵吸非鐵製的東西。

提問:磁鐵能吸住不是鐵製的東西嗎?(不能)鼓勵幼兒積極探索,並把自己的發現和方法告訴大家。

(3)自由操作:在班級周圍尋找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和玩具。

活動延伸:

(1)在科學角中提供磁鐵和磁性玩具以及其他不同材料,讓幼兒繼續做實驗。

(2)引導幼兒探索磁鐵的磁性:磁鐵能吸住水中的東西嗎?磁鐵能吸住埋在沙中的東西嗎?

(3)幼兒可以利用磁鐵特徵來製作玩具。

活動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幼兒樂於參與,積極發現。簡單而有平常的活動準備,又爲幼兒提供了全面探索的機會。簡單容易的記錄過程更適合幼兒的操作能力。在新課程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我依據幼兒的需求設計了置疑、猜測、驗證、交流等各個環節,讓孩子們在每個環節中對磁鐵特性的瞭解層層深入,同時對記錄單和實驗的操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從而培養孩子樂於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提高孩子觀察、比較、發現等科學探究能力。在活動過程中首先我引導運用對比觀察的方法,引導孩子發現磁鐵的特性,從而讓孩子瞭解磁鐵的“同性相吸,異性相斥”的特性。在科學活動中參插遊戲,並輔以形象生動的教具、有趣活潑的語言,會使幼兒對活動的興致加濃,而在有趣的遊戲情景中,幼兒也願意主動去探索,主動去參與,從而使幼兒的聽覺力、注意力、觀察力得到了發展。我們認爲,整個活動的全過程,將“嘗試精神”滲透在了教育教學之中,基本遵循了“先練後講”的嘗試原則。讓幼兒在不斷嘗試,不斷探究,不斷髮現中學習知識,認識事物的現象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隨着中班幼兒年齡的增大,社會經驗的增多,單雙數也不斷在生活中出現.雖然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幼兒並不真正理解單雙數的含義。在《指南》中提到:要引導幼兒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體驗數學的重要的有趣。本節活動首先讓幼兒通過觀察日常生活中的的圖片以及聯繫身體,感知區分單雙數;接着通過找朋友的遊戲,去親身體驗和感受數量中單和雙的現象,理解單雙含義;最後讓幼兒幫動物寶寶兩個兩個找朋友,通過操作驗證,掌握判斷單雙數的方法,探索出單雙數的奧祕。

活動目標

1.區分 10 以內單雙數,理解單雙數的含義。

2.通過操作活動,掌握判斷單雙數的方法 ,探索單雙數奧祕。

3.通過區分單雙數遊戲,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重點難點

1.活動重點:理解單雙數含義

2.活動難點:操作判斷單雙數的方法。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會玩《找朋友》的遊戲

物質準備:1—10 數卡;有一個點點、兩個點點標記的房子圖片;動物卡片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感知、區分單雙

1.圖片導入,激發興趣

教師: 小朋友們,今天 Alice 給大家帶來了很多圖片寶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出示鞋子、帽子、手套、圍巾的圖片) 2.感知、區分單雙

教師:這些小圖片藏着一個祕密,有沒有小朋友能幫忙找出來呢? 小結:他們的數量不一樣,兩個的就是雙的,一個的就是單的

(二)基本部分:理解單雙含義,初步感知判斷單雙的辦法

1. 體驗單雙現象,理解單雙含義

教師:小朋們,還記得“找朋友”的遊戲嗎?現在 Alice 要請一個小朋友上來玩遊戲,一個小朋友能找到朋友玩遊戲嗎?爲什麼?

教師:一個小朋友是單的,所以找不到朋友,那現在 Alice 再請一個小朋友上來, 兩個小朋友能找到朋友嗎?爲什麼?

教師:兩個小朋友是雙的,能互相玩遊戲,接下來 Alice 要多請一些小朋友上來, 五個小朋友能互相找到一個朋友玩遊戲嗎?我們一起跟着音樂看一看吧。

教師:五個小朋友玩遊戲,還有一個小朋友沒有找到朋友,說明 5 也是單的,現在Alice 再請幾個小朋友上來,8 個小朋友都能互相找到一個朋友玩遊戲嗎?我們跟着音樂一起來看一看。

教師:他們都找到朋友了嗎?說明 8 是單的還是雙的呢?

小結:8 個小朋友都能互相找到一個小朋友玩遊戲,說明 8 是雙的。2.感知用兩個兩個數的方法判斷單雙

教師:今天尼莫班還來了一羣小動物,看一看都有誰?我們一起把小狗請出來吧, 看一看有幾隻?(4 只)

教師:小狗們也想玩“找朋友”的遊戲,它們都能互相找到一個朋友玩遊戲嗎?請小朋友上來試一試幫小狗兩個兩個找朋友。

教師:現在我們用 2 個點點的房子表示雙的,1 個點點的房子表示單的,4 只小狗都互相找到一個朋友玩遊戲,說明 4 是單的還是雙的?(雙的),4 只小狗用數字

寶寶幾來表示?(4)把數字寶寶 4 應該放在幾個點點的房子裏呢?(放在 2 個點點的房子裏)

教師:看到小狗玩遊戲,小兔子也等不及了,一起把小兔子請出來吧,有幾隻?(7 只)

教師:7 只小兔子能互相找到一個朋友玩遊戲嗎?請小朋友上來試一試幫小兔子兩個兩個找朋友。

教師:7 只小兔子都找到朋友了嗎?還有一隻沒有找到,說明 7 是單的還是雙的?

(單的?那應該把數字寶寶7 放在哪個點點的房子裏呢?(放在1 個點點的房子裏)

(三)結束部分:掌握判斷單雙數方法,區分 10 以內單雙數

讓幼兒用兩個兩個圈一起的方法爲動物寶寶找朋友,發現單雙數奧祕

教師:現在 Alice 的小籃子裏還有小動物,它們也想做遊戲,想請小朋友幫忙爲它們找到一個朋友,你們願意嗎?現在每一個小朋友拿一個小籃子,先數一數你有幾隻小動物,在把它們兩個兩個放一起,看一看都能找到朋友嗎?

教師:請小朋友起來說一說你有幾隻動物寶寶,它們都找到朋友了嗎?(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將相應的數字寶寶卡片放在對應的點點下面)

教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哪些數量的動物寶寶,兩個兩個找朋友,全部找到了朋友?(2、4、6、8、10),哪些數量的動物寶寶,兩個兩個找朋友,最後還剩下了一個?(1、3、5、7、9)

小結 :其實不僅我們生活中存在單雙,其實我們的數字寶寶也有單雙,猜猜哪些是單數,哪些是雙數?爲什麼?

小結:1、3、5、7、9 是單數,因爲它們兩個兩個找朋友還剩下了一個;2、4、6、8、10 是雙數,因爲它們都能互相找到了一個朋友。

小結:今天我們區分了單數和雙數,一會兒我們一起去和它們做遊戲吧。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結束了,現將活動做如下幾點反思: 好的方面:

1.能結合幼兒的遊戲經驗設計活動,將“找朋友”這一遊戲貫穿於整個活動,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能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去學習。

2.從出示日常生活的圖片,到幼兒玩遊戲,以及最後通過操作幫動物找朋友,整個活動流程清晰,層層遞進。

3.在活動中教師積極的去引導了幼兒,尊重了幼兒,鼓勵每一個幼兒大膽的講述自己的想法,積極的去參與以及操作。

經反思有以下幾點可以優化:

1.教師每一個環節的小結不夠,在每一個環節之後應該有一個完整的小結之後再過渡。

2.教師對每一個幼兒的迴應、追問不夠, 應該根據幼兒的回答大膽進行追問,進一步激發幼兒自主思考。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7

喜歡小動物似乎是每一位孩子的天性。近階段,我們班的孩子和小熊貓、烏龜、小鳥等這些可愛的動物交上了朋友,小動物不時地出現在好聽的故事裏、有趣的兒歌裏、好玩的遊戲裏,它們那生動有趣的形象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孩子。

小朋友對小動物濃厚的興趣,促使我們開展了以“可愛的小動物”爲主題的一系列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我們創造了讓幼兒直接感知和體驗的機會,通過不同的途徑(看、聽、講、畫、做)採用多種形式(語言、音樂、美術、體育遊戲)幫助幼兒感知並積累了有關常見小動物的基本特徵、生活習性以及奇聞趣事,家長們也特意帶着孩子去動物園觀看了小動物的精彩表演,使幼兒對動物的情感和了解逐步加深,同時也激發了幼兒在已有經驗和能力的基礎上想進一步表現自己對小動物喜愛之情的願望。

綜合活動“可愛的小動物”就是爲了滿足這一強烈的願望而生成的。本次活動通過爲幼兒創設寬鬆的可選擇的環境,以師生共同遊戲的形式貫穿始終,讓幼兒在自由、自主的遊戲情境中主動參與、積極表現、樂於交流。由幼兒自己動手設計、構思、創造、製作等一系列的活動後,充分調動了他們活動的積極性,滿足每一個孩子表現與表達的慾望和需求,實現幼兒原有經驗的再現、整合與提升。

一、活動目標 :

1、初步瞭解各種小動物的特徵,並運用各種材料將自己打扮成各種小動物。

2、鼓勵幼兒在遊戲中大膽創造和表現,充分展現自我,感受做中玩,玩中樂的愉悅。

3、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學會同伴間合作互助,相互交流,體驗遊戲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通過教室內的環境佈置、父母提供的參觀條件,幼兒積累了有關常見小動物的基本特徵和生活習性。

2、材料:廣告紙、舊衣服、包裝紙、雨披、樹枝、吸管、無用的長布、雪碧瓶的蓋子、軟泡、果凍殼、毛線、一次性杯子、頭箍、

蛋糕盒、髮夾、羊角球、獨木橋等;工具:剪刀、透明膠、雙面膠、強力膠。

3、環境:寬敞的活動室。

4、磁帶《快樂的動物園》,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1、討論孩子們心目中“可愛的小動物”。

由於我們在前一階段進行了相關的主題活動,所以幼兒對小動物的印象極深。幼兒你一言我一語地發表自己的意見。

2、引導幼兒回想、討論各種小動物的特徵,試想自己變成什麼。

活動中幼兒紛紛發表意見大膽地暢所欲言。

如:路路想要變成一隻可愛的小山羊;思思想變換成一頭小豬;欣欣渴望自己成爲一個惹人喜歡的小花貓??

3、幼兒自主選擇各種各樣材料,裝扮自己。

幼兒七嘴八舌地討論着:用毛線貼在白色衣服上可以當作綿羊身上的毛,在蛋糕盒上畫格子,就成了烏龜背上的殼了,果凍殼做梅花鹿的角??。

4、幼兒互相合作,互相幫助,教師以合作者、參與者、指導者的身份參與制作,爲他們出謀劃策。

活動中,波波小朋友幫助文文把毛線貼在背上做羊毛,宇宇幫助思思裝上了“豬鼻子”,菲菲和佳佳合作共同製作了貝殼裝在了背上,珊珊撕下透明膠把果凍殼“安裝”在希希頭上,一頭梅花鹿出現了?

雖然幼兒是初次進行動物的裝扮活動,可由於他們已積累了豐富的知識經驗,在此使他們也有了充分展示的舞臺,就是利用一些廢舊物品來表現自己對動物的喜愛。

5、對於同伴的裝扮,進行彼此評價、相互欣賞。

波波通過裝扮儼然成了一個“孫悟空”,他先是拿一塊布圍在身上,再拿一個女小朋友的頭箍套在頭上,眨眼間一個猴子顯身了。

6.思思在一個雪碧瓶的蓋子上挖了兩個洞,然後裝在鼻子上,一個豬鼻樂樂拿了兩個一次性杯子,做成了山羊角。 欣欣用幾根吸管分別裝在臉上,裝作了一隻小花貓。 貝貝用兩根開叉的樹枝貼在頭上,彷彿是一隻梅花鹿的角。 ?? 幼兒在互相欣賞別人的作品後,歡快地唱起了歌曲:快樂的動物園。 、佈置運動會比賽場地,並介紹遊戲規則。 幼兒分4組比賽,每組從第一位幼兒

開始(即坐在羊角球上),高興地跳起來,手握緊手把向前跳動,穿越“山洞”,走過獨木橋,拿到水果後,按原路返回。

這時幼兒情緒高漲、積極求上進的心情頓時被調動起來。但隨着一聲“開始”,他們又紛紛投入到遊戲中,緊接着的是一聲聲“加油!”、“加油!”。

7、幼兒進入遊戲,教師作爲裁判,指導幼兒遊戲。

8、活動結束,引導幼兒收拾物品回家休息。

幼兒、教師一起拾的拾、背的背、擡的擡,將活動室場地收拾乾淨。

四、反思與分析:

喜歡小動物是每個處在學齡階段幼兒的共性,它們可愛、聽話、討人喜歡。而這一活動,正是在幼兒喜歡小動物的基礎上,開展的。原本在設計這一活動時,主要目的是讓幼兒在遊戲中發揮想象、大膽創作,試着用各種材料裝扮自己。但在實際地操作活動中發現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遠遠超出了我的設想。

如班裏出現的兩頭小鹿,它們各有各的可愛,各有各的獨特之處。貝貝小朋友爲了模仿真的梅花鹿,特意選了兩根開叉的樹枝,讓人從遠處一看就明白她扮的是梅花鹿。而希希小朋友所用的是兩個心形的果凍殼,我們得從他的頭頂上往下看,才能聯想到這是頭“小鹿”,用他的話說就是:我是頭小小鹿,角還沒長大呢!仔細想想,他說的還真有點道理。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8

爲了充分發揮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體現幼兒的認知主體作用,本活動主要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運用自主學習策略進行設計。 建構主義學習理念:我主要通過創設環境,給孩子提供豐富的材料和操作空間進行建構學習各種資源的組合,其次通過材料、認知經驗、教師隱性指導等支持孩子進行創造性地製作活動,還讓幼兒在任務情境中集成各種資源的整合和利用,最終完成 “具有一定情節的松果創想畫”。

幼兒園奇妙的松果教案:目標預設

1、大膽嘗試實物造型活動,能借助松果的外形特徵創造想象成各種物體。

2、能自由選擇各種材料,運用貼、插、粘、拼等方法與松果相組合進行創意製作。

3、小組合作創作一幅具有一定情節的松果創想畫,發展幼兒合作協商的能力。

幼兒園奇妙的松果教案: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大膽嘗試實物造型活動,能自由選擇松果和各種材料,運用貼、插、粘、拼等方法進行組合創意製作。

活動難點:小組合作創作一幅具有一定情節的松果創想畫。

幼兒園奇妙的松果教案:活動準備

教具:大小形狀不一樣的松果,展示桌 材料版一塊,介紹用(花瓣形成翅膀型、魚尾巴型,橡皮泥做成蝸牛的身體型、人的帽子型)

學具:松果果若干、小樹枝(枯綠)、橡皮泥、鈕釦、棉花、花瓣(黃紅白)、草等。

背景KT版:河、草地、樹、天空四塊,桌子四組 材料架、雙面膠(寬窄)、小框 座位:馬蹄形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學畫天安門三層梯形的主體結構,初步掌握建築物由下往上畫的基本方法。

2、引導幼兒對稱、均衡地安排畫面,並嘗試添畫。

3、加深對我國首都北京的認識,激發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重點:學畫天安門三層梯形的主體結構,初步掌握建築物由下往上畫的基本方法難點:能夠對稱、均衡地安排畫面,並嘗試添畫。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天安門,美術畫冊。

2、圖畫紙油畫棒活動過程:

一、導入播放歌曲:我愛北京天安門,引入活動。

二.出示圖片-天安門引導幼兒觀察天安門的結構,瞭解天安門這一建築物的對稱關係。

加深幼兒對首都的認識,激發其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講解天安門的主體結構天安門的主體建築分爲上下兩層。上層是黃琉璃瓦頂,下層是硃紅色城臺,5個拱形門洞,中間的門洞最大。

四..教師有重點地示範作畫,突出畫面佈局,教幼兒由下往上畫的方法。

五.欣賞PPT課件,提出繪畫要求。

(1)注意繪畫的步驟,表現出天安門城樓的主要特徵。

(2)提醒用勾線筆。

六.幼兒繪畫,教師巡迴指導。

七、作品展覽師,生共同講評。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擺脫幼兒繪畫樣式的概念化,畫出有姿勢變化的人物造型。

2、通過活動,知道關節被牽動時,人能做出許多動作。

3、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及大膽表達的能力。

4、嘗試將觀察對象基本部分歸納爲圖形的方法,大膽表現它們各不相同的特徵。

5、鼓勵幼兒樂於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活動紙偶公仔4個。

2、節奏感強的音樂帶、錄音機。

3、水彩筆、八開畫紙。

4、即時貼標記。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激發活動興趣。

老師:今天我們班上來了一些新朋友,大家瞧瞧它們是誰?(出示紙偶)模仿紙偶精靈的聲音:聽說大(3)班的小朋友跳舞非常棒,你們能教我們跳舞嗎?老師鼓勵幼兒當小老師幫助紙偶精靈學跳舞。

2、通過擺紙偶動作,感知豐富的姿體變化。

(1)幼兒自由組合(分成4小組)進行擺弄紙偶精靈的活動,看誰擺出的姿勢最特別最有趣。

(2)請個別幼兒示範擺紙偶精靈姿勢,提問:你擺的紙偶動作是怎樣的?你是怎樣擺的?你能學學這個動作嗎?請大家也來模仿做這個動作。

(3)提問:爲什麼這個紙偶精靈會動,而且擺出那麼多的動作?(幼兒討論,個抒己見)得出結論:因爲在紙偶精靈能動的地方的連接處有一個小繩結,帶動紙偶精靈做出了各種動作。

3、知道什麼是關節,關節被牽動時,人能做出許多動作。

(1)請幼兒也來做動作,尋找自己身上的“繩結”,並且在活動的“繩結”處貼上標記。

(2)老師解釋什麼是關節。

(3)請幼兒分別來說說頭、頸、身體、手和腳的主要關節在哪裏,並且動一動這個關節。知道手肘、手腕、膝蓋、腳踝等關結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