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三篇

關於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8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三篇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欣賞作品,感受作品中駿馬的多種動態。

2.知道徐悲鴻是我國著名的畫家,他的作品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3.有對美的整體感受,有一定細心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師幼共同收集有關徐悲鴻的作品和資料。

2.共享:PPT《徐悲鴻作品賞析》、《文房四寶》,音樂《賽馬》。

活動過程:

一、欣賞作品《奔馬圖》。(播放背景音樂《賽馬》)

1.提問:這幅畫上畫了什麼?馬在幹什麼?從什麼地方看出馬在奔跑?

2.看了這幅畫你有什麼感覺?引導幼兒從馬的動態、墨的深淺等方面說一說。

提問:這匹馬的體魄怎麼樣?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如果你是這匹馬會有什麼感覺?心情會怎樣?

3.提問:你們喜歡這匹馬嗎?哪裏最吸引你?

4.小結:在這幅《奔馬圖》中,畫的是一匹歡快、自由奔放的馬,它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勇往直前,不怕困難。

二、介紹徐悲鴻

1.師:這幅好看的畫是一個叫徐悲鴻的先生畫的,他很愛馬,也注意觀察馬,老師給你們講一個和他有關的故事。

2.出示徐悲鴻的畫像,欣賞他的其他作品,如《田橫五百士》、《愚公移山圖》等。

3.延伸:徐悲鴻除了畫馬很有名,還會畫牛哦!欣賞《春之歌》。

三、小結

1.中國畫是以毛筆、墨、宣紙爲繪畫材料進行創作的一種繪畫形式。

2.引發幼兒繼續收集、欣賞中國畫的興趣。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和同伴分工合作,運用畫、交叉剪、粘貼的方法制作簡單的風箏。

2.感受風箏奇特的造型、豔麗的色彩、圖案的對稱所帶來的美感。

活動準備

1.活動前教師組織幼兒觀看山東濰坊國際風箏節視頻或組織幼兒閱讀幼兒學習資源第27頁。

2.教師教學資源《風箏飛上天》。

3.三角形白紙、長方形、棉線、吸管(,見幼兒活動資源包)剪刀、透明膠帶、雙面膠。

4.教師提前做好風箏。

5.請家長在活動前利用週末帶幼兒去放風箏。

活動過程

1.播放教師教學資源,欣賞各種風箏奇特的造型、豔麗的色彩、圖案的對稱帶來的美感。

(1)教師出示幾種形態各異的風箏,引導幼兒觀察風箏的造型、顏色及圖案的特點。

(2)引導幼兒細緻觀察風箏的構造。重點引導幼兒觀察風箏上的骨架和引線,瞭解它們的用途。

2.教師講解風箏的製作方法。

(1)在三角形的風箏面上設計並畫出漂亮的圖案,注意圖案的兩邊要對稱。

(2)在長方形紙的短邊上交叉來回剪,注意每一條都不能剪斷,剪出風箏的尾巴,然後粘貼在風箏面上。

(3)將吸管粘在風箏面反面的邊緣及中間做風箏的骨架,用棉線穿過中間的一根吸管打結即可。

3.指導幼兒和同伴分工合作,運用畫、交叉剪、粘貼的方法制作簡單的風箏。

(1)教師提供材料,鼓勵幼兒分小組合作,創造性地製作不同造型的風箏。

(2)教師重點講解交叉來回剪的方法,幼兒不要將紙剪斷。

4.鼓勵幼兒展示自己製作的風箏。

活動延伸:

1.教師可以在美工區提供不同形狀的紙、不同材料(如冰糕棒、竹片等),啓發幼兒設計並製作各種不同造型、不同圖案的風箏,具體做法可參照幼兒學習資源③第27頁。

2.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嘗試放風箏,體驗做做玩玩的樂趣。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綜合運用剪、貼、畫、折、圍等手段爲蒙古包圍布蓋頂並進行裝飾,發展動手能力和美感。

2.製作時能夠輕聲地商量、細緻分工、互相合作完成任務,增強合作意識與能力,體驗合作製作蒙古包的快樂。

3.進一步對“神六”返回降落所在地——四子王旗,即蒙族風情有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

4.感受繪畫的趣味性,體會創作的快樂。

5.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活動準備:

1.對“神六”飛船降落點四子王旗有初步的瞭解,對蒙族有一定的瞭解,會跳蒙族舞。

2.帳篷玩具及大型白色紙張、鮮豔的'長條及正方的臘光紙、蠟筆雙面膠等其他輔助材料。

3.蒙古包圖片、音樂“天堂”、幼兒蒙古舞曲。

活動過程:

一、出示神六新聞引出四子王旗,揭開活動的主題。

二、討論,四子王旗是怎樣的地方?該怎樣歡迎來自遠方的客人呢?(引出今天的任務—做蒙古包)

三、欣賞蒙古包圖片,感受感受蒙古包的美,激發製作的積極性。

重點欣賞蒙古包頂上的四邊對稱的連續紋樣和中心一個大花紋的結構特點。

四、回憶經驗討論做蒙古包的幾個重要步驟——支架、圍布、蓋頂。

五、紮上自制頭巾,學做小小蒙古娃,進行合作製作。

1.以兩個航天員的名字爲隊名,自由分成兩組,討論分工。

2.鼓勵幼兒在製作過程中遇到困難一起想辦法,快樂合作。

3.提醒個別幼兒節約材料,及時整理物品。

六、蒙古包做完了,一起圍着它們跳一個歡迎客人的蒙古舞。

自我教學反思

設計分析:

藉着“神六”這一舉世矚目的新聞熱點,幼兒園選此內容進行一次教學研究活動。我選取了神六降落點——四子王旗作爲線索進行了一次藝術活動。跟隨着這一條主線,讓幼兒爲仿真的蒙古包進行合作製作圍布、蓬頂,,並且加入其他藝術的元素,使幼兒得到操作交流機會,並進一步感受民族風情的美。

策略分析:

在本次活動中,每一位幼兒始終傾注了許多的興趣與熱情,顯得很快樂。細細體味和分析,我覺得在本次活動中注意了以下幾個策略:

1.以美爲主導,注意環境的渲染

作爲一個藝術活動,不僅是一個視覺的美,還包含其他元素的美,綜合在一起的美才引人入勝。在本活動中,我將美麗的圖片、優美的歌謠、快樂的舞蹈、教師的柔聲細語、漂亮的大大的自制蒙古包等多元素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滲透於活動始終。大家在看看、聽聽、跳跳、說說、玩玩的過程中,都得到美的享受。

2.材料合理擺放,空間自由寬鬆

合理的擺放形式,不僅可以方便幼兒取放、而且還能使幼兒的活動更寬鬆自由。本次活動是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使用的材料(蓬頂)比較大、工具比較多(有剪刀、雙面膠、透明膠、蠟筆、記號筆等)裝飾材料比較多。因此,我在材料擺放是注意了疏密相交、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法,提供一個相對寬鬆的合作機會與空間。一方面將蓬頂放在兩張桌子合併而成的大桌子上,四周都可以站立工作,爲幼兒之間增加互相分享空間的機會,也增加了合作互補的機會;另一方面,裝飾材料在旁邊的櫃子上一字排開,便於幼兒根據需要而取放;工具則用一個籮筐裝好放在桌子中央,便於幼兒用完即時整理,養成良好的習慣。

3.扶持與鼓勵結合,建立幼兒的自信

儘管這次是第二次多人合作完成任務,幼兒有了部分合作的經驗,但是今天既要在一張特別大的紙上裝飾,又要用五張1K紙頭連接而成的長卷紙圍起蒙古包,工作量大而且難度高,必須多人精誠合作才能完成。因此我一方面和他們一起工作,同時也不斷的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組合、合作,努力挑戰有難度的工作,在探索和成功中增強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