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集合8篇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集合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4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集合8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幼兒能初步瞭解生活中常見的蔬菜,並知道吃蔬菜的哪些部位。

2、初步瞭解不同蔬菜有不同的營養,多吃蔬菜身體棒。

3、幼兒能積極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並獲得其中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蔬菜實物若干:西蘭花、花菜、菠菜、捲心菜、青菜、芹菜、萵筍、土豆、胡蘿蔔、蘿蔔、毛豆、花生、絲瓜、黃瓜、茄子、番茄。

2、分類筐。

3、一次性桌布,筷子、碟子若干,蔬菜沙拉(小番茄、黃瓜、生菜、胡蘿蔔、紫甘藍)。

三、活動過程:

(一)、問題導入:讓幼兒說說自己喜歡吃的蔬菜,通過介紹自己喜歡的蔬菜,進一步瞭解各種不同的蔬菜。

1、師(出示“蔬菜”):每天無論是家裏還是幼兒園,我們都要吃許多的蔬菜。你喜歡蔬菜嗎?你都喜歡吃什麼蔬菜,爲什麼?

(教師鼓勵幼兒回答問題,並及時的給予表揚,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2、教師小結:蔬菜有很多的維生素、礦物質,營養很豐富,所以多吃蔬菜身體好,我們應該樣樣蔬菜都要吃。

(二)、蔬菜可以吃那些部位?對蔬菜食用的不同部位感興趣。

1、猜猜老師喜歡吃什麼蔬菜?(引出胡蘿蔔)胡蘿蔔的什麼部位可以吃?

小結:原來胡蘿蔔的根是可以吃的。

2、不同的蔬菜吃的是不同的部位,有的是吃花,有的是吃種子,有的是吃果實,有的是吃莖/葉,還有的是吃根。這裏有很多的蔬菜,它們的什麼部位可以吃哪?

小結:原來,蔬菜的根/花/果/葉/莖/種子是可以吃的。青菜真厲害,可以同時吃兩種部位,有沒有更厲害的蔬菜,可以吃三種不同的部位的?除了這些蔬菜以外,哪些蔬菜的根(花/果/葉/莖/種子)也是可以吃的?我們回去再找一找。

(三)、品嚐蔬菜沙拉

1、平常你們吃的哪些菜是用蔬菜做的?

小結:蔬菜有很多的做法,可以炒、涼拌、煮……還可以做湯。

2、老師用一種不一樣的做法做蔬菜,就是用蔬菜做成蔬菜沙拉,我們一起來品嚐吧。嚐嚐你吃到的是什麼蔬菜?吃的是它的什麼部位?

3、教師小結:蔬菜不僅味道好營養也很豐富,是維持我們生命不可缺少的食物。所以我們小朋友要天天吃蔬菜,而且要樣樣蔬菜都愛吃。

四、活動總結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進行種植活動的同時,感受到科學探索活動帶來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他們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知道換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不用害怕。

能圍繞換牙話題進行討論,並大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瞭解換牙時應注意的衛生,並學會保護新長出的牙齒。

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活動準備:

乳牙圖片、漢字:換牙、乳牙、恆牙;記號筆、手工紙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回憶經驗:通過講故事,引起興趣。

樂樂的牙齒怎麼了?好好的牙齒怎麼會掉下來呢?誰來說說換牙是怎麼回事?

小結:我們生下來以後慢慢長出來的一口牙齒叫乳牙,乳牙比較小,也不夠堅硬,當我們慢慢長大後,到了五六歲的時候,乳牙就會脫落,開始長出新牙,這新長出的牙叫恆牙。恆牙比較大而且很堅硬,比乳牙還要多,對人的身體很重要。恆牙掉了就不會再長出新牙。乳牙脫掉長出恆牙,就叫換牙。

二、經驗交流:結合自身經驗,掌握換牙的衛生知識。

1、請班上個別牙齒鬆動的或脫落長出新牙的小朋友,分別讓大家看看。

你們想不想知道換牙的時候是什麼感覺?誰想問問他們?

2、提問:1)如果你的牙齒活動了,能不能用手搖搖讓它快一點掉下來?爲什麼?

2)有的小朋友喜歡用舌頭去舔剛長出來的牙齒,這樣做對嗎?爲什麼?

3)有些小朋友,乳牙還沒掉,新牙就在旁邊長出來了,這時該怎麼辦?

有些小朋友的牙齒掉了很長很長時間了,還沒有長出新牙,怎麼辦呢?

4)你們還有什麼換牙的問題要問嗎?

小結:原來我們在換牙時用不着害怕,對活動的牙齒不要用手去搖,也不要用舌頭舔剛長出的新牙,對換牙時出現的問題,可以請爸爸、媽媽幫忙,也可以到醫院請醫生幫忙。

三、繪畫:如何保護新牙。

1、當我們換牙齒的時候,應該怎樣保護新牙齒呢?

2、交流幼兒的護齒方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適合本班幼兒的生活實際,活動中通過師生互動,讓幼兒大膽、清楚的說出自己的見解,從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老師的引導之下,幼兒畫畫,說說中瞭解了該如何保護自己的牙齒。幼兒經過本次活動都瞭解了一些換牙知識,有個別幼兒的乳牙活動了,他可以站起來對老師說,老師我換牙時不會哭的,我要好好保護牙齒,但有3個幼兒不能積極參與活動,因爲這幾個孩子還沒換牙,所以不能集中精力參與活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學會按箭頭標記有順序地觀察圖畫信,大膽推斷圖畫信的內容,能較完整地進行表述。

知道書信(圖畫信)也是一種聯絡方式,能區分收信者和寄信者在信紙信封上的位置。

感受朋友之間溫馨、友好的情誼。

活動準備: 大繪本、書信三封、點點和多咪的圖片等焽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主題。

1、出示圖畫書,提問導入。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好看的圖畫書,看看封面上有誰?

2、瞭解常用的聯繫方式。

教師:小狗點點和小貓多咪是一對好朋友,點點住在山的這一頭,多咪住在山的那一頭,他們常常一起玩,一起聊天。可是每當回到各自的家,他們總是很想念對方,那可怎麼辦呢?有什麼辦法可以讓他們多聯繫呢?(幼兒自由說說)

3、知道書信(圖畫信)也是聯繫的一種方式。

教師:小朋友想了很多辦法讓他們多聯繫,小狗點點和小貓多咪也有好辦法。瞧,這是什麼?哦,原來寫信也是和朋友聯繫的一種好辦法。

(二)引導幼兒根據箭頭標記觀察圖畫信,大膽推斷圖畫信內容,能較完整地進行表述。

1、觀察第一封圖畫信,猜測圖畫信內容。

教師:這是一封什麼樣的信?和你們以前看到的有什麼不一樣?(圖畫信)教師:圖畫信上面畫的是什麼事呢?誰已經看出來了?這封信畫的是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事?

2、認識箭頭標記,按箭頭有順序地觀察圖畫信內容。

教師:你說得真好,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有沒有小祕密告訴大家!讓我們按着箭頭順序來說一說。

3、瞭解收信人、寄信人。

教師:那你知道上面的小狗和下面的小貓表示什麼意思嗎?

小結:對了,上面是收信人的稱呼:小狗點點,稱呼後面還有兩個點叫冒號,然後在這個稱呼的下面開始畫信,最下面是寄信人小貓多咪,信封上也是這個樣的,收信的人在上面,寄信的人在下面。

4、出示信件二,有順序地猜測講述圖畫信的內容。

教師:點點知道了信的內容後,第二天和多咪度過了一個快樂的下午,點點回到家後,也給多咪寫了封信,(看看信封上誰在上面,誰在下面,這表示誰寫信給誰呢?)多咪收到了,請我們小朋友來看看信上說了什麼事情呢?

小結:月亮和星星升上天空的時候,在點點家裏,多咪和點點一起吃餅乾、喝飲料,跳舞唱歌,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夜晚。

5、出示信件三,大膽聯想圖畫信。

教師:過了幾天,誰又收到了誰的信?信裏又說了些什麼呢?(幼兒大膽聯想,自由猜測表達信的內容)

(三)欣賞故事大繪本,傾聽故事內容,感受點點和多咪之間相互關心、友好的朋友情誼。

(1)完整欣賞閱讀,師幼一起簡述圖畫信的內容。

教師:其實點點和多咪的故事就在這本大圖書裏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圖書,講故事。

(2)感受朋友之間溫馨、友好的情誼。

教師:你覺得點點和多咪是一對怎麼樣的好朋友?你從哪裏看出來他們是非常要好、互相關心呢?

(四)嘗試製作圖畫信,大膽表述圖畫信內容。

1、製作圖畫信教師:他們真是一對非常好的朋友,那你們有自己的好朋友嗎?你會想他嗎?那你們也可以給自己的好朋友來畫圖畫信呀,就像點點和多咪一樣,用上箭頭標記、冒號等,這樣讓你的朋友看得更加清楚,還要注意寫信人收信人的位置。

2、分享交流圖畫信。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我國的兒童並不習慣於聽音樂,對於沒有太多聆聽經驗的幼兒來說,安靜地坐下來欣賞音樂是非常枯燥的。但本次活動的主題來自於孩子們感興趣的動物。《有趣的動物》這一主題,爲大班幼兒提供了探索動物奧祕的機會。幼兒與動物之間似乎建立着一種與生俱來的默契,他們喜愛看"人與自然",熱衷於討論"恐龍家族",忙碌着爲飼養的小動物餵食,他們互相講述着"大森林裏的故事"……這些活動的主角總離不開老虎、獅子、狐狸、兔子……本音樂欣賞活動《獅王進行曲》是《動物狂歡節》中的作品,樂曲生動形象,爲了使孩子們能夠更加深刻的感受樂曲,活動設計時巧妙地運用故事貫穿全曲,並利用圖譜、打擊樂器、動作、遊戲等讓孩子們更形象的感知和表現音樂。整個活動重視的是幼兒在音樂活動過程中的一種體驗和感悟,培養孩子"聽"的藝術,從而在以他們爲主體的活動中獲得愉快與滿足。

活動目標:

1.探索用簡單符號、打擊樂器、表演動作、表情及嗓音等來表現音樂。讓幼兒體驗想象、創造和表演的快樂。

2.在遊戲過程中,培養相互交流、相互配合的能力及與他人共享活動空間的能力。

3.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前請幼兒查找有關森林動物的資料,重點了解獅子的動作、聲音及生活習性。

2.多媒體課件。

3.音樂圖譜。

4.兩種打擊樂器。

5.獅王頭飾一個和各類動物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律動《拍拍手、碰碰腳》。

  二、播放幻燈片,教師講故事,引出課題。

在一個大森林裏,大樹小樹長的很密很密,風吹樹搖,隱隱傳來了獅王的吼叫聲,獅王在山洞裏理理鬃毛準備出巡。忽然,猴子從樹上滑下來報告說:"獅王駕到!"。樂隊就吹起了喇叭打起了鼓,歡迎獅王的到來。獅王大搖大擺、威風凜凜地走出來,獅王得意地大聲吼叫,對小動物們說:"今天是我的生日,我不吃你們。"小動物聽了非常高興,圍着獅王跳起了舞,樂隊爲他們伴奏,他們跳的可開心了。

  三、播放動畫片並提問:

1.這個故事裏有誰?

2.故事裏有哪些聲音?(喇叭聲、鼓聲、獅吼聲。)

3.組織幼兒模仿吹號和獅子吼叫的聲音。

  四、看圖譜聽音樂。

1.獅王出來之前小動物爲它做了什麼?(吹喇叭、打鼓)

2.小動物們"嗒嗒嗒嗒"有節奏地吹着喇叭打着鼓歡迎獅王的到來,誰來學一學?

3.獅子大王出來後發出了怎樣的聲音呢?誰來學一學獅王吼一吼。

  五、欣賞音樂。

1.引導幼兒欣賞音樂,初步瞭解樂曲所表現的形象和內容。

2.引導幼兒討論爲樂曲編配打擊樂器,並聽音樂看圖譜爲樂曲伴奏。

3.再次欣賞音樂,加深幼兒對樂曲的理解。

  六、自由動作表現。

1.教師戴上獅王頭飾,組織幼兒分配其它角色,跟隨音樂完整表演。

2.請一名幼兒擔任獅王,其餘幼兒和教師一起扮演小動物,聽音樂完整遊戲。

  七、在音樂聲中自由扮演小動物歡快地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井井有條,緊扣主題,活動構思、設計、教學程序、組織形式上都打破了原有韻律活動的模式,通過聽賞、遊戲,表現藝術活動,培養幼兒的感知能力、動手能力,在活動中指導幼兒模仿動物的神態、動作、聲音,形象進行藝術表現,促進幼兒的合作交流,使幼兒體驗成功、合作的快樂。活動中,幼兒的表演栩栩如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一、預設內容:生活中的卡

二、活動目標:

(1)、認識日常生活中幾種常見的卡,初步知道它們的名稱和用途。

(2)、瞭解各種卡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方便。

(3)、在遊戲活動中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三、環境創設:已收集到的各種各樣的卡 卡名稱的字卡

四、活動步驟:

(1)、師生交流,由“交通卡”引出有關卡的話題:

師:上一次劉老師乘輕軌的時候,使用的是什麼卡?

交通卡除了可以乘輕軌以外還可以有什麼用?

(引導幼兒觀察卡後面的小標誌。)

師生:交通卡的用途很廣泛,可以乘坐很多的交通工具。

師:除了交通卡以外,你還知道認識哪些卡?

(2)、幼兒自由上來介紹自己收集到的卡,並向大家介紹這些卡的名稱和用途。

師:爲什麼要發明這些卡?你認爲這些卡有用嗎?除了這些卡,你還想發明什麼樣的卡呢?

(3)、請幼兒按這些卡的性質進行歸類,將相同的卡在相應的卡名稱下排隊並統計數量。

銀行卡、交通卡、社保卡、會員卡、就診卡、手機充值卡、遊戲卡、其他卡

(4)、遊戲:今天誰會贏

A、幼兒成人數相等的五組,每組幼兒按順序編號,每次按編號的順序猜題。

教師將卡按順序貼在磁性黑板上。

B、教師介紹遊戲規則:每組抽題後,先要說己這組猜的這張卡是第幾排的第幾張,並說出這是一張什麼卡。說對了,計一分,說錯了,有其他的小組進行補充。

C、遊戲結束後,各小組統計自己小組的得分情況,評出本次競賽的冠軍組。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夠自己獨立完成摺紙蛇的創作。

2.能夠初步看懂蛇的摺紙步驟圖,並且嘗試自己探索摺疊。

3.在蛇的摺紙探索和摺疊中體驗摺紙的樂趣。

4.發展幼兒空間辨別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5.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顏色的彩色紙。

2.步驟圖,範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我們來猜一個謎語“細細長長一根繩,繩上長着兩眼睛,大人小孩都害怕,時常出現草叢中。”是什麼?你見過蛇嗎?他是長什麼樣子的?(師總結)今天呀,我們就來折一折蛇。

二、展開

1.幼兒自由探索:

(1)出示圖譜:你在圖譜上看到了什麼,哪些步驟你能看懂?

(2)請幼兒來進行示範。

(3)幼兒自行操作。

(4)集體講解:

你在哪裏遇到了困難?誰能來幫助他?還有哪些地方你覺得比較難呀?

2.老師示範

(1)出示師地範圖,這是我這好的蛇,你想知道我是怎麼摺疊的嗎?

(2)看圖譜進行講解:

①將正方形紙角對角折成三角形並打開有折橫。

②將兩邊折向對角線變成“冰激凌”。

③兩邊繼續向對角線折變成更小的冰激凌。

④另一頭也折向對角線變成菱形。

⑤把菱形對摺變成三角形。

⑥把三角形隨意曲折變成蛇的身體。

⑦把一端向下折變成蛇的頭。

(3)在講解的時候在次將幼兒探索出來的問題進行重點解決。

3.幼兒再次嘗試獨立摺疊

三、作品展示講評

1.小組進行自己講評。有組長符合評選出最佳作品和獎項。

2.師總體獎評。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我選擇的蛇對於幼兒來說其實第有一定難度的,幼兒賣肉女五積極探索的慾望還是很高的。但在本次活動我還尊在這許多的問題,經過評課活動,我也明白了原來摺紙活動並不好上,首先在目標上應該再把目標定的細化一點,把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定在目標裏,在指定一個有意義的感情目標,比如說讓幼兒目標蛇是一種有益的動物,我們要去保護它!在活動過程中,我可以設計一個情景,比如說蛇吃老鼠,來激起幼兒的興趣,在教案的`設計過程中前面幼兒會步驟只需稍微提一下,但是重難點的部分需要在細化一點,讓幼兒明白蛇的形狀,是彎彎曲曲的,讓幼兒學會往上折往下折,在步驟圖上,我應該把簡單的步驟畫在一張紙上,難的步驟要畫的大一些,讓幼兒一眼就看明白!這樣在重難點的突破上就會容易很多了。

小百科:蛇是四肢退化的爬行動物的總稱,屬於爬行綱蛇目。正如所有爬行類一樣,蛇類全身佈滿鱗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遊戲內容:科學遊戲《會爬高的蝴蝶》 觀察要點:通過實驗,探索讓紙蝴蝶會爬高的方法,瞭解摩擦生電的祕密。活動背景:這是《動感天地》主題中的一個科學遊戲,主題的大目標是通過引導幼兒進行各種有關運動的小實驗,激發幼兒對物體的各種運動現象產生興趣。而《會爬高的蝴蝶》這個科學小遊戲,是以紙蝴蝶與繩子的相互摩擦生電而產生了向上爬的現象,可以說是主題目標的一個延伸活動。

觀察記錄:

遊戲開始了,洋洋和皓皓來到了科學區,兩個人選擇材料,開始製作《會爬高的蝴蝶》。皓皓拿了一張紙,開始畫蝴蝶並用蠟筆塗上漂亮的顏色。皓皓畫好蝴蝶不動了。我問:“怎麼了?”皓皓說:“我忘了,蝴蝶畫完還要怎麼做了?”我指了指牆上的示意圖並說:“你看看示意圖裏下一步要做什麼?”一邊的洋洋說:“我知道,要把剪下來,還要貼上吸管、穿上線呢。我說:“洋洋你說得很對,你都會看示意圖了。洋洋這個辦法很好,皓皓也可以看着示意圖來製作。”洋洋和皓皓繼續製作,只見兩個孩子邊看示意圖邊製作,終於蝴蝶製作好,線也穿好了,現在開始要試驗了。皓皓拿着製作好的蝴蝶不知道要怎樣玩?我說:“你看看洋洋是怎麼玩的?”只見洋洋拿着蝴蝶,將蝴蝶一邊的線掛在牆上釘子上,然後開始拉着兩根線依次前後拉,小蝴蝶爬上去了,洋洋開心的說:“老師,我的蝴蝶爬上去了。”看到洋洋的成功,皓皓也模仿着洋洋的玩法開始嘗試了。可是洋洋的蝴蝶沒有很快的爬上去。看到這時,我說:“皓皓的你的蝴蝶怎麼沒有爬上去啊!”皓皓說:“我也不知道,我看到洋樣也是這樣做的呀。”我對洋洋說:“你來試試皓皓的蝴蝶看看能不能爬上去。”洋洋接過皓皓的蝴蝶開始實驗,只見小蝴蝶一會就爬上去了。我說:“皓皓,你看你的蝴蝶是沒問題的,是能爬上去的。那爲什麼你玩的時候,蝴蝶就不會爬呢?你有沒有發現洋洋玩的時候手是怎樣的?”皓皓說:“好像比我用力,他的線拉得很直、很快。”我說:“對啊,原來讓蝴蝶爬上來與我們實驗的方法有關,力氣越大,繩子拉得緊,繩子和蝴蝶之間的摩擦就大,蝴蝶就會很快爬上去。力氣小,線拉不直,蝴蝶就爬得慢,或者不動。”聽了我的話後,皓皓又嘗試了一次,這次成功了。可是兩個人玩了一會似乎沒有興趣了。我說:“除了把蝴蝶的一頭線掛在釘子上玩這個遊戲,還可以在哪裏玩?”他們看了看四周說:“老師可以用小椅子背來遊戲,門的把手也可以。”我說:“你的方法行不行,一會你們再去試一試,看看他們在不同的地方小蝴蝶爬高有什麼不同?”聽了我的話,兩個孩子去換不同的地方去實驗。

幼兒行爲分析:

⒈案例中發現幼兒對《會爬高的蝴蝶》這個遊戲很感興趣,能力強的幼兒和能力弱的幼兒之間存在差異。對於能力強的洋洋能很快的掌握實驗的方法進行遊戲,而能力弱的皓皓對於製作的方法還是不太瞭解。

⒉雖然後面兩個幼兒都能進行實驗了,但對於科學原理還是不知道的,需要老師的進一步的提煉。

⒊孩子們只會最基本的玩法,還不能感受小蝴蝶在不同地方爬的不同變化。

教育策略與建議:

結合以上情況的分析,我運用了一些教育策略來解決。

⒈運用語言提示、示意圖暗示,激發幼兒自主遊戲。

對於大班孩子來說,我們要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在指導方面,老師不是直接介入告訴幼兒怎樣做,而是用語言的提示,引導能力弱的幼兒向同伴學習。案例中皓皓在不知道怎樣繼續製作時,老師用語言提示孩子可以像成功的同伴學習,皓皓獲得了製作的經驗。此外,利用實驗的示意圖,爲幼兒的自主學習了一些暗示的作用,實驗圖示間接的指導了幼兒的自主遊戲。

⒉運用對比法,幫助幼兒梳理經驗。

在案例中,當皓皓的蝴蝶沒有爬起來時,老師沒有直接給幼兒做演示,而是請成功的洋洋給皓皓示範,在兩次實驗不同效果的對比下,引發皓皓思考其中的原因。這種對比的方式,會讓幼兒更加清楚、加深記憶。此外,老師及時梳理幼兒說出來的經驗,幫助幼兒理清思路,有助於經驗的提升。

⒊細心的觀察,調整遊戲的玩法,拓展幼兒的遊戲經驗。

在區域遊戲指導過程中,教師的觀察也是很重要的。在幼兒都能成功的讓自己的小蝴蝶爬高以後,應該說遊戲的目標已經達成了,此時老師觀察到幼兒的興趣開始變淡了。爲了調動幼兒的興趣,進一步提升幼兒的經驗,就需要老師對遊戲的玩法進行調整。在案例中,老師用語言:“除了把蝴蝶的一頭線掛在釘子上玩這個遊戲,還可以在哪裏玩?”這個問題的提出引發了幼兒去思考新的遊戲玩法。老師接着說:“看看在不同的地方小蝴蝶爬高有什麼不同?”這個問題給幼兒一個新的遊戲觀察要求,爲拓展幼兒的經驗,了支持。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幼兒通過操作,感知物體的內部是有間隙的;同一容器內的物體與物體間也是有間隙的。培養幼兒科學、有序、合理安排空間的思維方式。

【活動準備】

每組一個托盤,盤內有一個空廣口玻璃瓶、一碗石頭(10塊左右)、2/3碗小石子、l/3碗沙子、1/3碗水(礦泉水瓶也可)、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畫有玻璃瓶輪廓的記錄紙和筆、指偶小兔。

【活動過程】

讓幼兒觀察桌上擺放的實驗用品:石頭、小右子、沙子和水、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畫有玻璃瓶輪廓的紙和筆。 說一說,石頭、小石子、沙子和水有什麼不同。

(1)沙子和水能流動,石頭、小石子的形狀是各種各樣的,摸起來比沙子更扎手,而且石頭比小石子兒大,也比小石子重。

(2)小石子比沙子大而重,水是無味的,而石頭、小石子和沙子聞起來有泥巴的味道。

(3)水是透明的,抓不住的,而石頭、小石子和沙子是能用手拿起來的。

探究的問題:你能把石頭、小石子兒、沙子和水都裝到一個瓶子裏嗎? 試一試。幼兒用兩種方法把石頭、小石子兒、沙子和水裝到一個瓶子裏。

(1)先裝大石頭,再依次裝小石子兒、沙子和水。

(2)先裝水,再依次裝沙子、小石子和大石頭。

記錄實驗過程。 說一說我的發現。

(1)先裝了大石頭,因爲大石頭佔的地方大,然後又放了些小石子,這樣小石子就把一些空隙給填上了。後來又放了一些沙子,沙子又把石子間的縫隙填上了。最後倒水,水把更小的縫也給填上了。

(2)先倒水,再裝沙子、小石頭和大石頭,沒有成功。

【注意事項】

1.實驗前教師要掌握好材料提供的量,以裝滿瓶口爲準,課前應預先操作幾遍。

2.本實驗先裝大石頭,再裝小石子、沙子和水,這樣裝得較多。

3.實驗前教師應講明注意事項:拿石頭時要輕拿輕放,舀沙子時應小心,以防散落一地。

4.提示幼兒應邊做實驗邊記錄。

5.實驗前應讓幼兒知道,應把物品都裝進瓶子裏面,堆高至瓶口以上就算失敗了。

6.爲幼兒多準備幾份相同的材料,以備幼兒再次探索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