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彙總8篇

【推薦】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彙總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5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彙總8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觀察柳樹的外形,比一比,看一看,發現它的變化。培養幼兒的團結協作能力及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難點:引導幼兒觀察並區分柳樹的高矮、粗細。

活動準備

選擇戶外有柳樹的地方進行觀察、遊戲、準備一些皺紋紙

活動過程

一、觀察柳樹

1,組織幼兒到操場邊上的柳樹林觀察柳樹並進行議論。

2,老師提出引導性問題:找一找,柳樹奶奶在哪裏?柳樹媽媽在哪裏?比一比,誰高?誰矮?誰粗?誰細?

3,引導孩子們區分柳樹的高矮與粗細。

二、區分柳樹

1,這個教學環節老師必須進行重要的提示:

2,摟一摟柳樹的身體,摸一摸它的臉(樹皮)

3,比一比柳樹奶奶和柳樹媽媽,誰高?誰矮?

4,最後看一看葉子發生了什麼變化?

三、玩一玩

在玩一玩之前教師做好相關的安全防護準備。

老師與孩子們一起玩柳絮。

四、小小議論

1,孩子們柳樹爲什麼會發出嫩綠的小芽?

2,柳樹的枝條好不好看?它們是什麼樣子的?是怎樣隨風飄動的?

3,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柳條隨風飄動的樣子?

五、遊戲

通過本堂課的教學,孩子們已經掌握了柳條的基本特徵,因此本遊戲設計爲製作柳條,並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孩子們先將皺紋紙撕出長條,在教師的指導下,把自己製作的柳條粘貼在大柳樹上。

教學反思

通過這次教學活動,作爲一名幼兒教師,在教學時,我深刻認識到:第一,必須得相信孩子們,他們都是會時刻創造出奇蹟的能人;第二,尊重他們獨有的思維,不要硬套硬搬,讓幼兒成爲學習的主導;第三,要多爲幼兒考慮一步。教具創作時,課案設計時,多問問自己,可不可以?爲什麼?再加上源於生活的題材,這樣才能將活動的價值更好的體現出來。

小百科:柳屬的形態特徵如下:喬木或匍匐狀、墊狀、直立灌木。枝圓柱形,髓心近圓形。無頂芽,側芽通常緊貼枝上,芽鱗單一。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認識並熟悉自己班的老師,樂意與老師交往。

2.喜歡欣賞兒歌,會大膽地朗誦。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兒歌錄音,木偶熊貓、小兔、小鴨和小貓。

  活動過程:

1.桌面操作木偶引入,引導幼兒欣賞木偶劇:熊貓老師像媽媽。

2 . 組織幼兒討論:“爲什麼熊貓老師像媽媽呢?”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3.播放兒歌錄音《老師像媽媽》,引導幼兒認真傾聽,說說兒歌裏說了些什麼?

4.幼兒學習兒歌,鼓勵幼兒大膽地朗誦。

5.遊戲“開火車”,老師帶全班幼兒開“火車”邊念兒歌邊遊戲。

6.自由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兒歌是小班幼兒喜歡的語言活動形式之一,針對剛入園的孩子,我選擇了本首兒歌,該兒歌朗朗上口,且幫助小朋友進一步熟悉老師,將對家人的依戀轉移到老師的身上,活動結束後,幼兒基本可掌握本首兒歌,且能較有韻律地念出。分析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1.兒歌易於幼兒接受,兒歌內容簡單容易理解。同時針對小班幼兒直觀印象的特點,我以木偶劇引入,並將兒歌簡單融入木偶劇中,通過木偶表演讓幼兒初步熟悉兒歌內容,本次活動做好鋪墊。

2.學習形式多樣化。通過木偶劇表演、兒歌錄音、集體學習、開火車等形式,讓幼兒在不斷變換學習方式熟悉兒歌,在自然而然的環境下習得兒歌。

3.教師的語言有一定的感染力,儘管本首兒歌僅僅有四句,但教師始終以富有感染力朗誦兒歌,因此幼兒在朗誦時,均能較有韻律地仿念兒歌。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1、分辨白天,黑夜,早上,晚上的突出特徵。

2、理解簡單時間先後發生的時序關係。

活動內容:

活動一:早上和晚上

1、出示早上和晚上的圖片,請孩子觀察。

2、 比較2張圖片上的不同之處。

3、表述聯繫:

早上,天亮了!太陽出來了!小朋友起牀了!

晚上,天黑了!月亮,星星出來了!小朋友睡覺了!

提示:結合一日生活的具體細節給孩子進行相應的語言輸入。

 活動二:我們的一天

1、 結合家庭實際情況,把孩子和家人一天當中做的事情都記錄下來(照片式的圖片式的)例如:早晨---起牀,洗漱,吃早餐,上幼兒園。

白天---孩子上幼兒園,爸媽上班。

晚上---回到家,吃完飯,看電視,做遊戲,做家務,洗漱,準備睡覺。

黑夜---天很黑,天上有月亮,星星,大家睡覺了。

2、對話交流:

早晨起牀之後要做哪些事情?

白天誰去上幼兒園?誰要上班?

晚上我們可以做哪些事情?

天黑了,大家都睡着了,這是什麼時候?

提示:可以根據孩子的理解水平,學習“先……然後/再……”,理解簡單時間的先後順序,比如:“早上起牀,我先穿衣服,然後再洗臉刷牙。”“我先洗洗手,然後再吃東西。”

 活動三:遊戲

1、成人說情景,讓孩子判斷是什麼時間。(白天,晚上,早上,黑夜)

如:天黑了,大家都睡覺了---黑夜

小朋友在幼兒園做遊戲---白天

太陽出來了,小朋友坐在牀上穿衣服---早上

洗澡,準備睡覺----晚上

2、成人準備不同時間的背景圖,和孩子一起玩過家家的遊戲。

活動要點:

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具體活動幫助孩子理解時間的概念。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探究的過程,使幼兒瞭解物質的溶解現象。

2、通過對實驗現象的異議,激發幼兒積極探索的慾望。

3、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在實驗中看到的現象,培養幼兒表達能力和傾聽能力。

  【活動準備】

水,一次性透明杯子若干,小石頭塊苦幹,鹽、奶粉和方糖若干、筷子和小勺,人手一份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直接引題:教師提出“溶解”現象:

1、出示方糖,請小朋友猜一猜,方糖放到裏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2、幼兒操作(1):請小朋友把方糖放到水裏用力攪拌,會有什麼變化?能夠從水裏取出來嗎?(老師出示記錄表並示範做記錄)

3、請幼兒品嚐糖水。

4、老師解釋“溶解”現象:糖放到水裏能取出來嗎?

我們可以用一個詞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是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溶解在水中呢?

二、幼兒自己探索“溶解”現象:

1、師:老師準備了三樣材料,認識它們嗎?請一幼兒幫忙介紹這三份材料。老師今天要請小朋友用它們來做一個實驗。在做實驗之前請小朋友猜一猜,這三樣材料放到水中,經過攪拌,它們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2、出示記錄表介紹記錄表並講解記錄方法:如果能從水中取出來的我們用(→)符號表示,不能取出來的用(↓)表示。

三、幼兒操作(2)

師:現在請小朋友把自己猜想的結果記在記錄格中。

(幼兒活動,教師觀察):老師發現小朋友的記錄有不一樣,我們怎麼樣才能知道誰猜的是對的呢?

幼:做實驗試一試。

四、師:請小朋友分別把這三份材料放到杯子中,並且用筷子攪拌攪拌,看看會有什麼有趣的現象發生。

幼兒活動,教師指導。石頭會化嗎?鹽和奶粉會怎麼樣呢?(請幼兒把看到的現象講述出來)

交流:

1、請小朋友說說實驗結果和你猜想的結果是一樣嗎?哪個不一樣?

2、小朋友之間的實驗結果有沒有不一樣的呢?哪個實驗不一樣?

五、教師小結:

通過做實驗,我們知道了不同的物質入進水中會有不同的現象發生。石頭放進水中會沉下去;奶粉放進水中,會改變水的顏色;鹽放進水中最後不見了。鹽和奶粉放進水中經過充分攪拌之後,能用工具取出來嗎?誰能告訴我,你們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活動延伸】

小朋友回家可以用白糖,醬油、味精、醋去試試看,哪些在水中溶解得最快?爲什麼?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常見的可泡發食品由小變大的有趣現象。願意動手嘗試泡發食品。

2、在活動探索中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幼兒喜歡探究科學的精神。

【活動準備】

透明玻璃杯兩個,小碗幼兒人手一個;盛有溫水的大盆四個,小碟四個,盤子四個;木耳、菊花茶葉若干;音樂磁帶一盤。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引起幼兒的好奇心。

師:小朋友,您們看這是什麼?

幼:手。

師:對,老師的手會變魔術,你們想不想看?

2、教師用手指遊戲《變變變》,導入活動,

(一根手指頭,一根手指頭;變變變變,變成毛毛蟲。……)

過渡:老師還有一個本領,我會把兩個一樣的.東西變得不一樣,你們信不信?”

(由於小班幼兒年齡小,開始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導入部分,我設計了一個圍繞“變”的小環節,旨在引起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3、出示兩塊大小基本一樣的木耳,教師動手實驗。

師:知道老師手裏拿的什麼?

幼:木耳。

師:這兩塊木耳一樣大嗎?

幼:一樣。

師:待會兒老師要把它放在這兩個杯子裏,在一個杯子裏倒上水,另一個被子裏不放水,一會兒它們就會變得不一樣了。小朋友猜猜木耳會變成什麼樣?

4、幼兒進行猜想,並說說爲什麼?

①木耳變大了;②木耳變小

了;③木耳大小沒變化;

(大部分幼兒說木耳會變大,理由五花八門:因爲它喝水就會長大了;向我們一樣吃吃就長大了;水把空空的裏面填滿了……儘管孩子們的想法很誇張幼稚,但我沒有打斷和干預,而是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和表述,因爲那是孩子們智慧想象的火花。)

5、幼兒驗證猜想結果,並觀察比較乾溼木耳的區別。

6、組織幼兒自主選擇泡發木耳。

師:小朋友,老師有件事情想請你們幫忙,食堂的阿姨中午要做“木耳炒肉”,你們能幫阿姨泡一些木耳做菜用嗎?

(以尋求幫助的口吻,更容易使孩子產生積極的行爲動機。)

7、幼兒動手泡發木耳,進一步感知驗證。

(幼兒在等待驗證結果時,啓發幼兒進行生活經驗聯想:你還知道那些食物泡發後會發生變化。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

8、師幼共同遊戲:變呀變

請幼兒變成會泡發的食物原地不動準備,教師隨音樂講述泡發食品由小變大的過程,幼兒隨音樂變化動作,讓自己越變越大,變到最大。教師用道具隨音樂“攪拌翻炒食品”,幼兒則翩翩起舞。

(科學與音樂活動融合,引導孩子發揮想象,用肢體語言表現食品變大,動靜結合,並能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

9、幼兒動手沖泡菊花茶,品嚐茶水。感受欣賞菊花在杯中開放,引起幼兒美的感受。

(泡茶一方面是對孩子探索的獎勵,另一方面是加深他們對泡發食物變大的感知理解。)

【活動延伸】 老師和孩子一起將泡發後的木耳送到食堂,請食堂阿姨炒菜用。

【活動反思】

自我參加了省實驗課題《操作材料對幼兒探究式科學學習的支持》的課題研究以來,面對進行的科學活動,我更加註重嘗試運用“做中學”的教育理念,多元化、多角度地實施教學活動。“變了變了”的主題活動的目標如果按教材上進行也會上的很順,對幼兒來說掌握起來比較容易,能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但我認爲教材只是提供給教師的可參考的活動內容和素材,是提示而不是最適用的。什麼樣的形式更能吸引幼兒呢?除了考慮到讓幼兒親歷探究的全過程外,還要通過遊戲、圖片、音樂、肢體語言等多元化形式,引導幼兒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感受科學的奧祕。這次活動總的來說效果比較好,幼兒對活動內容非常

感興趣,發言積極踊躍,當看到水中的木耳變大了後,他們都興奮地拍起手來“變大了!變大了!”活動結束時好多幼兒還意猶未盡。我覺得活動效果比較好的原因和以下因素有關。一是活動貼近幼兒生活,從幼兒熟悉的一些生活物體(木耳、茶)入手,二是幼兒親手驗證感受變化,滿足了參與活動的願望。三是活動在比較輕鬆的氛圍中進行的。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在愉快的情景下回答問題,能找到和自己襪子一樣的朋友,分享聖誕禮物。

活動準備:

襪子、禮物、食物、牛奶、杯子

活動流程:

1、向幼兒說明取禮物的規則,必須回答紅紙上的題目,才能拿到。

2、由老師和聖誕小精靈同時請幼兒回答。

3、待幼兒全部拿到禮物後,請幼兒找相同樣式的襪子,並結成對,到音樂小茶室分享樂趣。

活動目標:

1、充分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愉快氣氛,熟悉樂曲優美歡快的旋律。

2、增強欣賞音樂的興趣。

3、知道聖誕節到了,感受節日的氣氛。

活動準備:歌曲的VCD一張;聖誕帽子。

活動過程:

1、師戴聖誕帽,以聖誕老人的口吻引題。

——向幼兒介紹外國人的新年是12月25日“聖誕節”。

——請幼兒說說自己印象當中的聖誕節。

2、欣賞歌曲:《鈴兒響叮鐺》

——讓幼兒知道這是一首人們在過聖誕節的時候喜歡聽的歌曲。

——請幼兒欣賞歌曲。

——請幼兒說說聽了歌曲之後的感受:你聽到什麼?有什麼感覺?想做什麼?

3、請幼兒把自己對歌曲內容的理解用動作表現出來。

——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動作。

——請個別幼兒表演自己的動作。

——請幼兒自由結成小組進行表演。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運用各種感觀認識番茄,形成相關經驗。

2、啓發幼兒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取得的經驗。

  活動準備:

1、幼兒洗淨手進入活動室。2、洗淨的大、小蕃茄、白糖。

3、小碟子、勺子、盆子、小碗、毛巾、餐巾紙。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今天我們這裏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歡不歡迎啊?(教師拿出放在口袋裏的蕃茄)你們猜猜會是誰?(請幼兒摸,感知番茄的基本特徵)

2、幼兒猜測

3、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原來是番茄,它是什麼樣子?(圓圓的,紅紅的)

二、感知蕃茄的特徵。

1、你們吃過番茄嗎?蕃茄的味道怎麼樣?(酸酸的,甜甜的)

三、分類

1、我們小朋友平時吃的番茄都是爸爸媽媽買好的,今天啊,張老師想請小朋友幫張老師去買番茄,那到底買多少?你自己看看籃子就明白了。

2、幼兒根據籃子上的數量和大小挑選

3、小朋友都挑好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籃子上的圖標。(驗證)並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方法;

4、重新選擇:有的小朋友選錯了,現在請小朋友在買一次

5、再次驗證

你可以找客人老師一起幫你看看,是不是選對了

四、製作糖拌蕃茄。

(1) 小朋友幫張老師選好番茄了,那我們可以用番茄做些什麼好吃的東西呢?(番茄醬、番茄汁、番茄炒蛋、番茄蛋湯)

(2) 教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兩份蕃茄,我這裏有兩份番茄,請小朋友嘗一嘗

(3) 你吃出來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一種是原味的,一種是糖水的)原來,番茄還能做出這麼好吃的東西,你們想不想自己製作這個糖水蕃茄呢?

(4) 幼兒自由操作

我們小朋友的本領這麼大,做成功了糖水蕃茄,那麼回家之後你也可以做給爸爸媽媽吃了。

設計思路:二期課改如同清新自然的風,吹綠了教育的田野,吹走了陳舊的陰霾,爲孩子帶來更深遠、廣闊的天空。二期課改確立了以幼兒發展爲本的理念,突出幼兒發展的自主性和能動性,注重早期幼兒的潛能開發和個性化教育,爲每一個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條件,爲每一個幼兒的多元智能的發展創造機會。在我班,孩子們對於小番茄的興趣比較大,每一次餐後水果都吃的比較開心,但是每次遇到有番茄蛋湯這個菜時,有的孩子就開始頭痛了,針對這一情況,我設計了本次教學活動,想通過這樣的活動,使孩子不但喜歡吃小番茄,同時也喜歡吃用番茄做成的各類食品。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1、進一步學習撕、貼技能。2、訓練手指的靈活性。3、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有序整理用具。活動準備:1、幼兒活動材料《紙工》。2、漿糊每組一盒。3、範例一個。

活動過程:

一、美麗的太陽。

1、小朋友,晴天的時候是什麼樣的?(會出太陽)太陽公公出來了給人的感覺怎樣?(暖暖的)太陽公公是什麼樣子的?你看過太陽嗎?對,我們擡起頭看太陽的時候,經常會覺得刺眼,那是因爲太陽發出了強烈的光芒。太陽的光芒是五彩的,你看,老師這裏就有一個五彩的太陽,你知道是怎麼做出來的嗎?

2、請幼兒欣賞老師的範例。

二、引導幼兒學習製作太陽的方法。

1、出示操作材料:今天楊老師就來教小朋友來做太陽,小朋友可要看仔細哦!

2、教師示範講解《太陽》的製作方法。

(1)教師一邊示範製作一邊講解:

1、將太陽的沿外輪廓取下。

2、再把彩色紙撕下來。

3、再把彩色紙撕貼在太陽的周圍。

三、交待要求,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提出要求:要求幼兒先想想應該怎麼做,再動手製作;桌子地面都要理乾淨;碰到問題可以問老師也可以問小朋友。

2、幼兒操作,教師對能力較弱的孩子進行指導,請能力強的孩子幫助別的孩子(語言及動作),提醒保持乾淨。

四、結束活動。

1、小結幼兒製作情況,引導幼兒相互欣賞作品。

2、表揚做的好的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