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5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5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很幸運能在12月份的新教師培訓中觀摩了區數學組顧美娟老師組織的大班數學活動《超市整理員》,這節活動主要是探索統計的方法。現在對大班的課程不是很瞭解,正好藉此機會多學習。到了大班,幼兒已經接觸過初步的統計,同時大班幼兒的合作能力顯著增強,因此,教師設計了《超市整理員》一節活動。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數學又能反作用於數學。這節活動來源於生活中常見的超市,這既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又能對幼兒的生活經驗提供一些幫助。

在活動目標方面,該活動目標有三條,分別是

1、初步探索統計的方法,學習按物體的特徵分類、計數和分析。

2、能積極思考、大膽嘗試,並樂意表達自己對統計的理解和想法。

3、能小組合作進行統計,體驗合作遊戲的樂趣。以認知爲主,讓幼兒在探索的過程中學習按物體的特徵分類、並對分類的物體進行計數和分析。活動以遊戲的方式進行,在情感目標中讓幼兒體驗遊戲的樂趣,同時融入了社會性學習的成分,讓幼兒在合作中完成統計與分析。

整個過程設計的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

首先是讓幼兒擺弄雪花片,雪花片是從一維度分類,對於大班幼兒來說挑戰很小,因爲活動重點是統計與分類,所以一維度分類的物品降低了材料對幼兒的干擾。當幼兒操作後,教師與幼兒一起了解記錄方式,幫助幼兒熟悉記錄單。教師觀察幼兒不同的分類方式,並請有代表性的幼兒介紹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這將幼兒個體操作經驗拓展爲集體經驗,給幼兒的同伴學習提供了支持。

當幼兒統計完雪花片的數量後,教師引導幼兒更深入、細緻地對統計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不同顏色雪花片之間的數量關係。引導幼兒用分一分、數一數、比一比的方法發現每種顏色的雪花片各有多少個,哪種多,哪種少。幼兒在熟悉統計的基礎上,參與到超市整理員的遊戲中,將統計與分析的經驗遷移到遊戲中,同時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數據的統計分析的方法。在遊戲中,幼兒分爲不同的組,對吃、穿、玩、學習用品四類物品進行分類統計。教師在活動中將活動要求前置,讓幼兒更加明確遊戲的目的。

在遊戲結束後,師幼一起對統計的結果進行驗證與分析。在集體分析時,教師將不同的操作單與全班幼兒進行分享,幫助幼兒拓展經驗,同時也是複習鞏固的機會。在活動中遇到了連加,這是更難的數學計算,甚至超出了幼兒的認知範圍,爲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使用了計算器,在計算器的幫助下,師幼一起驗證了各自統計結果的總和。分析數據除了從物體總和的角度,還從比較多少的角度,幫助幼兒學會對數據進行全面的分析。

對數據統計、分析的方法與技能學會後,幼兒就能遷移這些經驗,在其他各種活動中使用這些方法,對遇到的數據進行全面的統計分析,這也爲幼兒以後數學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鍛鍊幼兒手腳協調,及鑽爬、投擲的能力。

2.在活動過程中,大班幼兒提醒小班幼兒遵守遊戲規則,用合作、協商的方式共同完成任務。

3.萌發大帶小、大教小、小愛大的親情,體驗一起遊戲的快樂。

4.能根據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5.能積極參加遊戲活動,並學會自我保護。

活動準備:

工具包(7):內裝三塊泡沫板;信封(7):內裝動物拼圖3.7個動物玩偶,7個沙包,7套家庭胸卡4.場景佈置:1條河、2個“山洞”、1只老虎

活動過程:

一、角色分配。

結合《爸爸去哪兒》,大班哥哥做爸爸,小班幼兒做寶寶。

(隨音樂《爸爸去哪兒》進場)

師:剛剛聽到的音樂小朋友們都熟悉嗎?幼兒:熟悉

師:這個節目看過嗎?幼:看過。

師:那裏面都有誰呢?幼:石頭、kimi、angle

師:哦,小朋友說的都是寶寶,那除了寶寶還有誰啊?幼:還有爸爸,還有村長。

師:我們今天也來玩這個遊戲好不好?幼:好。

師:誰來做爸爸?幼:大班的哥哥做爸爸。

師:那小班的弟弟妹妹呢?幼:做寶寶。

師:那村長這個角色就由孫老師擔當,你們同意嗎?幼:同意。

師:現在請小班的弟弟妹妹,你願意誰做你的爸爸,就去拉拉他的手,叫一聲爸爸。幼:(大小自由搭配)

師:大家都找到自己喜歡的爸爸的寶寶了嗎?讓我們一起數數這裏有幾個家庭。幼:1、2、3、4、5、6、7。

師:村長爲每個家庭準備了愛心標誌。請每個家庭的爸爸到我這裏來,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顏色,大的給爸爸,小的給你的寶寶貼上。幼:(選擇顏色貼在胸前)

師:現在你們就是一家人了,爸爸做遊戲時要照顧好自己的寶寶,寶寶也呀跟着自己的爸爸。

二、完成任務

(情景交代及活動前準備)

師:村長剛剛收到一條緊急的消息,今天動物園裏的動物都被大老虎抓進它的山洞裏了,咱們今天的任務就是要到山洞裏救出小動物,你們願意嗎?幼:願意

師:好,在去救小動物前我們先把身體練得棒棒的。(伸腿、彎腰......)幼:(幼兒跟做)

師:我這裏有三張任務卡,,如果你們能按照任務卡上的要求去做,就能救出小動物了。

1.拼圖。“寶寶”拼圖,“爸爸”進行指導。

師:首先我們來看看第一個任務是什麼?哦,是拼圖。村長這裏有7個信封,每個信封裏面都藏着我們要救的那個動物。要求寶寶們動手拼圖,爸爸們可以用嘴巴教寶寶,但是不可以動手拼圖,明白了嗎?幼:明白了。(寶寶挑選信封,進行拼圖,“爸爸”指導)

師:寶寶們拼好之後告訴你的爸爸,你要救的是哪隻小動物。幼:狗、馬......

師:寶寶們真能幹,爸爸快抱抱能幹的寶寶吧。爸爸們將拼圖收好放進盒子裏。幼:(按要求收好拼圖)

2.帶寶寶過河。家庭合作討論,想辦法利用三塊泡沫過河。

師:第一個任務已經順利完成了,那接下來的任務又會是什麼呢?哦,過河。現在我們面前有一條很寬的河,爸爸們需要帶着寶寶過河。村長給每個家庭準備了一個工具包,裏面放了3塊墊板。要求爸爸和寶寶一起商量想辦法,用這3塊泡沫板過河。請爸爸們去拿工具包。幼:(大班幼兒拿工具包,回來後與小班幼兒商量討論,先想好的舉起了手)

師:誰家想出了好辦法?可以試一試。幼:(將自己的想法大膽嘗試)

(教師表揚合作較好的家庭,並要求收拾好墊板,放回工具包裏)

3.救救小動物。大小合作,“爸爸”扔包子喂老虎,“寶寶”鑽洞救小動物。

師:恭喜大家已經完成了2個任務,現在要完成第幾個呢?幼:第3個!

師:哎呀!看看我們到了哪裏,小動物們就子啊這個山洞裏可是洞口有一隻飢餓的大老虎,趕快讓我們打開最後一張任務卡。最後一關的任務就是喂老虎、救動物。要求爸爸們負責餵食大老虎,寶寶們乘機悄悄地救出拼圖上的小動物。最後把就出來的動物帶到爸爸身邊。明白了沒有?幼:明白了。

師:爸爸幹嘛?幼:(大班)喂老虎。

師:寶寶幹嘛?幼:救出小動物。

(過程中,教師進行個別指導,減少滯後現象

師:大家都救出小動物了嗎?小動物們一定受到了驚嚇,我們帶着它們離開這裏吧。記得回去的時候我們也要過河,寶寶們抱好小動物跟着爸爸過河。

三、總結

師:今天我們每個家庭表現得都不錯,通過合作救出了我們的小動物。現在村長宣佈任務順利完成。寶寶和爸爸互相抱一抱慶祝一下吧。幼:(幼兒擁抱)

整理環境、幼兒離場(在音樂聲中,幼兒有序離場)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大班幼兒基本能夠進行投擲並體驗做“小爸爸”的自豪,小班幼兒也從中鍛鍊了鑽爬的能力,體會與“爸爸”合作的快樂。總體來說,目標基本達成。

但其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1.由於接觸幼兒時間較短,對幼兒的實際個體經驗把握得不夠充分,個別行爲習慣較差的幼兒不能很好地帶入遊戲。2.教師語言缺乏一定的準確性,在“救救小動物”的環節,教師出現讓幼兒排隊救動物的現象,顯得不夠精煉。3.在活動道具的準備上,“工具包”的使用反而變成了幼兒的負累,幼兒在過河的過程中始終要帶着他的“工具包”,幼兒甚至已經丟掉了,教師必須反覆強調,可以刪除。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設計背景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着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新《綱要》提出“數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教師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由此可見生活化、遊戲化已經成爲構建數學課程最基本的原則。在對教材和本班幼兒的學習情況有一定了解後,我制定出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在實物操作的基礎上,瞭解4的分解組合。

2.初步學習有順序的分合一個數,引導幼兒歸納分合式中兩邊數列分別是遞增、遞減的關係。

3.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記錄的習慣,並發展幼兒表達能力。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重點難點

1、重點:讓幼兒學習4的分解和組成。

2、難點:引導幼兒歸納出分合式中兩邊數列的關係。

活動準備

每個幼兒4條小魚,兩個魚缸,1、2、3數字卡片每人一份,數學練習冊,畫有分合號的紙條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複習3的分解和組成”

教師:“上次我們學習了3的組成和分解,一起來複習一下吧。”

導入,“我們來看這是數字幾呢?”(3)我們將數字3分解,可以有幾種分法?(有兩種)分別是:(1和2、2和1)。小朋友真聰明,下面我們可以用3的分解來玩一個遊戲,我說一個數字、請你也說一個數字,我和你們的數字合起來是“3”。如:“我說1”、幼兒答出“我說2”。

二、講述問題情境,引起幼兒對數字的分解組合的興趣。

小兔家裏有兩個魚缸,小兔子買回來四條金魚,要把四條魚分開養在兩個魚缸裏不過不知道怎麼分了,想請小朋友們幫忙分一分。你們願意嗎?有幾種分法?

三、解決問題,瞭解4的分解組合。

1、教師:“小兔有四條金魚,想請小朋友把它們分到兩個魚缸裏,可以怎麼分呢?誰想來試一試?”“我要把它們記下來,不然過會兒我就忘了。”

2、教師:“教師給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份,請小朋友們都來分一分,分完以後做記錄。”教師出示操作材料,引導幼兒操作並記錄。

3、幼兒操作完後,請幾個幼兒分別講述自己是怎樣分的,有幾種分法。並把幼兒的分法記錄在黑板上,教師有意識的選取兩種分法,即按順序分和無序分。

四、發現問題,學習有順序的分合一個數。

1、引導幼兒觀察討論:哪種分法好,容易看得清楚,記着方便,不容易漏掉,爲什麼?

2、教師小結:按順序分,一邊的數越來越大每次多一個,另一邊的數越來越小,每次少一個。分出來的兩個數合起來總數不變,都是4。

3、幼兒操作練習:按順序分合一個數,然後再在有分合號的紙條上用數字進行記錄。

教師進行小結,用分合式表示,和幼兒一起讀出分合式並講解分合號,總數與部分數。

五、遊戲“我的夥伴在哪裏”聽音樂做遊戲。

請幼兒自由選擇數字[或實物卡片]拿在手裏,隨音樂自由表演,音樂停止,根據卡片上的數字找到另一個數字卡片,要求兩人卡片上的數字合在一起是4.可以自由交換卡片重新進行遊戲。

教學反思

這樣的設計是遵循“遊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的原則,重在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學習4的分解。

通過拋出問題,幫助小兔子四條魚分開養在兩個魚缸的情節,使數學貼近於生活,激發了幼兒的探索興趣。正如《綱要》中指出:“讓幼兒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

大班幼兒具有活動的自主性、主動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特點,我安排了操作圓形卡片和數字卡片的活動,讓幼兒在操作中自主探索4的3種分法,啓迪幼兒的智慧。

由於大班幼兒已有一定的自我約束能力、規則意識、堅持性的增強,所以我提出操作活動要求時,讓幼兒服從一定的紀律,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爲習慣。

2、引導幼兒歸納分合式兩邊數列的關係。

大班思維中出現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在認識事物方面,不僅能夠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進行初步的歸納和推理。本班幼兒好學、好問,喜歡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學習內容要有一定適當的難度,要有一定的挑戰性,我設計了歸納4的分合式中兩次數列的關係這一環節,目的是讓幼兒“在跳一跳夠得着的地方”進一步升他們數概念質地飛躍。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設計背景

本活動是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生活實際,爲進一步做好幼小銜接的語言教育打好基礎。在活動中讓幼兒在看,聽,想,說的過程中提高語言的組織和表達能力。鼓勵幼兒積極發言,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構建新的認知,從而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

2. 能用比較完整的語言講述春節給人們帶來的快樂

3. 學會用恰當的語句表達祝福的話

重點難點

重點:能用完整的語言講述過春節的情景

難點:愉悅,感激等性情的語言組織與表達

活動準備

過春節時的熱鬧場面圖片

活動過程

一.講述春節時人們的慶祝活動,出事圖片

互動問題:

1.圖中人們在做什麼?他們過得二十什麼節日?

2.你是從哪看出來的

二.說說自己是怎麼過春節的

互動問題:

1.在過春節的時候你最高興的事是什麼

2.過春節時你最喜歡做的事是什麼

3.新的一年裏你最大的心願是什麼

三.我是小小演說家

用比較完整的語言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表達出來

四.結束活動

互動,聽音樂邊唱歌曲《新年好》邊做律動

教學反思

1. 大班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做爲幼兒教師,必須抓住這個時期努力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使他們在入小學前具備足夠的語言能力而受益終生。

2. 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1)對幼兒發展的反思:幼兒在活動中都能夠積極發言,使整個活動能很好的開展下去,平時不說話的孩子也能夠才與活動。

(2)對優勢專業發展的反思:我對班上幼兒比較瞭解,知道他們的性格特點和語言水平,因此在把握教育內容上成爲孩子的最好引導者。

(3)對師幼互動的而反思:大部分幼兒都能配合老師的指令進行活動,對不愛說話的孩子降低要求,因此活動得以順利開展。

3. 對活動效果的評析

整個活動幼兒情緒良好,積極參與,在今後的活動設計中應充分考慮這一方面,使幼兒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來。

4.如果讓我從新上這節課,我會更加細緻的考慮活動的各個環節,在基本活動中適時加入一些視頻短片,讓幼兒對過春節時還堅守工作崗位的人們心存感激之情。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說說的基礎上,初步瞭解故事的內容。

2、認識詞組:蘑菇 樹葉 荷葉 手帕

重點:在看看講講的基礎上,初步瞭解故事的內容

難點: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大膽說,可以用很多辦法來解決躲雨。

材料準備:

圖加文圖片一幅 目的詞組:蘑菇 樹葉 荷葉 手帕 故事錄音

活動過程:

一.引入主題

1.教師模仿“滴答、滴答”的聲音,問這是什麼聲音?

2.下雨拉,我們小朋友上幼兒園、或是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外婆家玩,那該怎麼辦?(幼兒自由講述)

3.教師簡單小結:小朋友的辦法真多,有穿雨衣、雨鞋、撐傘、戴帽子等出門就淋不到雨了,你們真聰明。

二.出示圖加文圖片,初步瞭解故事內容。

1.師生一起欣賞故事。

2.剛纔我們一起聽賞的這個故事和我們平時學習字寶寶時有什麼不一樣?

3.教師小結:以前,我們小朋友認字寶寶時,都是隻有字寶寶而沒有圖片的,今天老師給我們小朋友看的這幅圖既有很多的字寶寶,還有很多漂亮的圖片呢,這種內容叫圖加文故事。

4.教師一邊念故事一邊插問,幫助幼兒瞭解故事。

(1)看看有哪些小寶寶都沒有帶雨傘呀?

(2)指點圖片兔媽媽,問這是誰呀?對呀指念兔媽媽。

指點圖片兔寶寶,問這是誰呀?指念小白兔。

指點圖片蘑菇,這是什麼呀?指念蘑菇並出示目的詞組:蘑菇。

(3)用相同的方法認識:樹葉、荷葉、手帕。

5.認讀詞組:蘑菇、樹葉、荷葉、手帕

三.遊戲:哪個字寶寶不見了

1.複習今天所學的詞組。

2.教師總結,引起幼兒下次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