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九篇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7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九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探索,發現藉助松香粉,線經過摩擦可以產生聲音。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2.培養幼兒對科技活動的興趣及探索願望。

 活動準備

各種線(棉線、絲線、毛線、尼龍線、小線);糖、麪粉、玉米麪、松香粉、鹽;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線可以發出聲音嗎? 幼兒討論。

(1)我用手指彈線繩。 (2)我用手指捋線繩。 試一試。

(1) 哪種材料可以使線發出聲音。幼兒用各種材料和方法捋線,使線發出聲音。

① 用手指蘸鹽捋線

② 用手指蘸糖捋線

③ 用手指蘸玉米麪捋線

④ 用手指蘸松香粉捋線

(2) 說一說我的實驗結果。

① 用手指蘸鹽捋線,不能發出聲音。

② 用手指蘸糖捋線,不能發出聲音。

③ 用手指蘸玉米麪捋線,不能發出聲音。

④ 用手指蘸松香粉捋線才能發出聲音。

(3)幼兒記錄實驗過程。 玩一玩。

(1)能不能使其他線也發出聲音呢?

(2)運用比較的方法,試一試哪種線發出的聲音最大,哪種線發出的聲音最小。

  注意事項

1.材料不能混用。

2.提醒幼兒不能品嚐各種材料。

3.邊實驗邊記錄,使記錄與結果相符。

4.由於松香粉的附着力強,建議每次實驗後洗手、換線。

 拓展線索

1.製作玩具樂器。

2.組織器樂演奏會,幼兒用自己製作的松香發聲筒演奏。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

2、瞭解“狐假”的含義

3、啓發幼兒大膽運用動作、表情、語言來表演故事。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

活動難點:啓發幼兒大膽運用動作、表情、語言來表演故事。

活動準備:狐狸、老虎、猴子、梅花鹿頭飾。

活動過程:

一、謎語引入,引起興趣。

小朋友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看你們能不能猜到:遠看像只貓,生來脾氣暴,張開嘴巴大聲吼,嚇得百獸都發抖。(老虎)認識“虎”字。

老虎被稱爲百獸之王,小動物們都很害怕它。可是,森林中卻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有一隻動物比老虎還厲害,小動物們見了它都嚇跑了,想不想知道它是誰?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二、學習故事,出示課題《狐假虎威》(板書)。認識“狐”

出示圖片,大膽猜想。

1、出示圖1,看圖上都有誰?發生了什麼事?狐狸會被吃掉嗎?它是怎麼說的呢?

2、老虎會相信狐狸的話嗎?狐狸又會怎麼說呢?(出示圖2)

3、老虎會同意嗎(出示圖3)

就這樣狐狸前面走,老虎後邊跟,往下會發生什麼事呢?

4、出示圖4.幼兒說一說,看到小動物們都嚇跑了,狐狸會怎麼說?

5、出示圖5,小動物真正害怕的是誰?那麼老虎爲什麼讓狐狸跑掉呢?(被騙了)

6、通過“狐假虎威”這個故事,可以看出狐狸怎麼樣?(狡猾、聰明)

三、看動畫故事,回顧故事內容。

四、複述故事。

運用動作、表情、語言表現狐狸的狡猾。

五、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有些人藉着別人的力量嚇唬人,其實自己沒有本領。同時也諷刺那些仗勢欺人者的奸詐狡猾。

六、演一演。

七、活動延伸:將故事講給家人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幼兒活潑好動,讓他們長時間坐着聽你講,肯定不會有很大的收穫。只有動靜結合才能讓活動效果最好。大班的孩子對繩子有一定的認識,在玩耍中能有意識地尋找繩子的各種變化。我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能力,設計了本次活動。活動意在讓幼兒在愉悅的情緒下,積極動腦,主動地探索出繩子的各種變化,在有趣的活動中感受繩子的多變性,並能將繩子的變化運用到生活當中去。

一、活動目標:

1.培養孩子運用肢體語言表達物體變化的能力。

2.培養孩子利用繩子開展各種活動的興趣,並從中體驗遊戲

快樂。

3.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想象力。

二、活動準備:

1.環境佈置:在活動室門口牽一條長繩,高50釐米。

2.一些比較粗且柔軟的繩子。

3.準備一些細且柔軟的繩子、臘光紙、膠水、棉籤

4.課件

三、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孩子們我們進活動室吧!剛纔是什麼擋着你們呀?

——繩子好玩嗎?

2.分散活動:

孩子自由選擇繩子玩耍,探索玩法。

——繩子有很多玩法,我們也來玩一玩。(孩子玩繩:倆個人拉繩、跳繩、甩繩等)

老師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並鼓勵一些不愛動的孩子投入到活動中去。

不錯的3.集體活動:

——繩子有這麼多玩法,老師這兒也有一條繩子,它可是神奇的繩子,我們一起來看看。(課件)

——爲什麼說它是神奇的繩子?(它是人變的)

——最後小朋友在幹什麼?(學繩子變各種形狀。)

4.遊戲活動:

——我們也來學繩子變一變。

孩子們在地板上用肢體語言來表達繩子的變化,變成一個圓、不停扭動,還可以幾個小朋友合作變成心形等。

5.粘貼活動:

這是自由活動,如有些孩子還沒有玩完,可以讓他們繼續玩,有些孩子可以將自己繩子的變化,用美工活動表現出來。

——孩子們把繩子的變化貼到臘光紙上吧。

6.活動結束。

反思與分析

設計的這個活動是孩子們感興趣的,活動符合孩子的現有發展水平。每個孩子都在活動中興趣盎然、生動、活潑、主動地玩耍,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自主性,並獲得了自我認知、身體運動、語言、美術、思維力、想象力等方面的相關發展。在活動中孩子們感受到了遊戲的快樂,能夠主動積極參與探索繩子的變化,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再是以往的老師教,幼兒被動地學。培養了幼兒的探索精神,創造了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了探究活動,感受到了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了發現的樂趣。活動內容的組織考慮了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注重了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遊戲之中。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認識磁鐵的基礎上,通過操作活動主動探究磁鐵的穿透性,幫幼兒形成主動探究的意識。

2.讓幼兒在實際的主動操作中感受探究的快樂,在評價中體現成功的愉快。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塊磁鐵,各種物體(小磁鐵、鐵釘、釦子、塑料袋、紙片、布片、紙杯、泡沫等),操作紙(記錄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幼兒瞭解“發現”

1、 提問:幼兒上課的環境有什麼不一樣?

不斷的說出“發現”這個詞,讓幼兒對“發現”有初步的瞭解;並通過發現環境的不同,仔細觀察周圍的環境緩解幼兒緊張的情緒,以便導入課題。

2、 提問幼兒前段時間玩磁鐵的發現? 請幼兒依次發言,老師作小結:

① 磁鐵能吸鐵的東西

② 磁鐵能和磁鐵吸起來

3、 老師:老師帶來了不是鐵的東西,問幼兒能不能被吸起來(請幼兒依次回答)。

4、 老師:看看能不能想辦法將它們吸起來。

揭開每組桌上用來遮蓋的布,每組的幼兒分別從籃子裏拿出各種物體試驗看能不能被磁鐵吸起來。

5、在記錄紙上畫下來,先畫磁鐵,再把自己吸住的東西畫在磁鐵上

6、將幼兒的記錄紙收上來貼在黑板上,配班老師將每人小盆裏的東西倒入大盆子中

7、請幼兒導黑板前來,分別講述自己將什麼東西吸起來了。幼兒說出自己吸到什麼東西后,老師再問其它幼兒有沒有跟他一樣的。

8、老師:我們來比一比看哪一組小朋友吸的東西多,幼兒開始比賽。

9、老師分別到每組前講述比賽結果,分組數,並在黑板上記下每組的數量

10、老師:我們再進行一輪比賽好嗎?

11、老師分組講述比賽結果,分組數,將重複的東西剔下,並將結果記錄下來 。

12、幼兒幫老師收拾操作材料

13、老師:磁鐵真的把不是鐵的東西吸起來了嗎? 幼兒分別回答,並根據幼兒的講述做實驗,實驗成功後,老師問:磁鐵到底在吸什麼?

小結:磁鐵還是在吸鐵,只不過透過紙、布片把鐵吸起來了。

老師:磁鐵還能透過哪些東西把鐵吸起來呢?我們去找一找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自始自終都圍繞着老師創設的環境進行,剛開始老師讓幼兒瞭解“發現”一詞,循序漸進,讓幼兒有一個過渡的過程,這個活動基於幼兒在以往的活動中已有發現磁鐵的經驗,啓發幼兒回憶有何發現。在幼兒操作後,在記錄紙上畫下自己用磁鐵吸住的東西,記錄紙下方注有“姓名”一欄,但沒有一個小朋友將自己的名子填上,沒有起到作用。

在幼兒分別講述自己用磁鐵將什麼東西吸起來的時候,老師應引導幼兒是怎樣把不是磁鐵的東西吸起來的,在比賽前,老師沒有交待幼兒一定要吸不是鐵的東西。

在小組活動時,老師應引導幼兒合作探究,在數數量時應讓幼兒自己數自己組的數量,再報出來,或者爲了更好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可在比賽時引導幼兒進行分工,幾個人拿東西吸,一個人專門記錄吸到的東西,並數數。

本次活動有靜有動,有可操作性的由西,整個活動安排的比較輕鬆。

本次活動中,每個幼兒都把自己當作一個主體,其它幼兒無法參與進來,幼兒無法實現相互交流,無法實現互動,這個環節值得老師思考。

“讓幼兒與環境對話”表達了環境創設的一種新取向,實現了環境創設的一種質的轉變:變靜態環境爲流動環境,變單一環境爲整合環境、變局部環境爲宏觀環境,變物質環境爲心理環境,同時促進了幼兒、教師、家長的共同成長,發揮了環境作爲教育資源的最大利用價值,真正實現了環境與幼兒的“對話”。

小百科:鐵在生活中分佈較廣,佔地殼含量的4.75%,僅次於氧、硅、鋁,位居地殼含量第四。純鐵是柔韌而延展性較好的銀白色金屬。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火箭上天

教學目標:

1、瞭解火箭的基本結構,探索圓柱體箭體與圓錐體火箭頭接口的大小關係。

2、感知火箭升空的原因,能大膽嘗試並分析火箭升高的各種因素。

3、嘗試用多種材料自制火箭,發展幼兒的動手及想象能力、激發幼兒探索航空知識的興趣,

4 、積極與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發現。

教學準備:

1、孩子對火箭的興趣及初步的瞭解。

2、火箭模型,幼兒收集的各種瓶子、卡紙、鉛畫紙、蠟筆、即時貼、剪刀、膠水、雙面膠等。

3、多媒體課件《火箭上天》

重點:探索圓柱體箭體與圓錐體火箭頭接口的大小,嘗試自制小火箭。

難點:火箭頭的製作和各部分的粘貼,,探索讓小火箭飛高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主題,激發幼兒興趣

1、提問導入:你見到過火箭嗎?在什麼地方見過?你見到過的火箭是什麼樣子的?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2、觀看課件。老師與大家討論有關“神七”的話題,小朋友知道,神舟七號的成功發射,多虧了小火箭的本領。那小朋友想不想和飛行員那樣飛上太空呢?我們自己來設計製作小火箭,好嗎?

二、觀察討論,探討製作方法,學習製作航天火箭

1、觀看課件後半部分,說說火箭的主要結構。師:火箭是什麼樣子的?它是怎麼發射出去的?你想不想自己設計一個能飛上天的火箭?

2、教師示範製作,幼兒嘗試設計製作。老師這裏也有一個小火箭,看看它是怎麼做成的?教師將正方形紙變成圓柱體的箭體,把半圓形紙變成圓錐體的火箭頭;讓箭體和火箭頭相親相愛在一起。

3、誰來試試怎麼做圓柱體的箭體,圓錐體的火箭頭?請個別幼兒嘗試。重點介紹火箭頭的製作方法。

4、幼兒按意願選擇材料製作,教師作巡迴指導,指導幼兒進行粘貼組合,製作火箭頭。重點幫助能力弱的孩子。

提醒幼兒注意良好的操作習慣及衛生習慣。對有創意的幼兒及時表揚,適當幫助有困難的幼兒。

三、展現交流,探索讓小火箭飛高的方法。

1、幼兒展示自制火箭,共同參觀並請個別幼兒介紹。先完成的小朋友去外面,藉助發射器,試試怎樣讓小火箭發射上天。

2、回教室,請個別幼兒介紹經驗,看看誰的火箭飛得高, 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索航空知識的興趣。師:你是怎樣讓小火箭發射上天的呢?(用手用力一拍)。爲什麼用力一拍,小火箭就能飛上天?剛纔玩的時候,你還發現了什麼?(有時飛得高,有時飛得低)

3、我們小朋友想不想再去玩一玩,這次你可以和好朋友一起,比一比什麼時候飛得高,什麼時候飛得低?爲什麼?(用力,瓶子大,拍發射器的底部,卡紙做的火箭飛得高)

4、集體發射小火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

我們一起去發射臺發射,看誰設計的小火箭載着的神舟號飛船飛得最高。

開始倒計時:10,9,8,7,6,5,4,3,2,1,點火!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一、目標

1、積極動腦,嘗試用各種方法使風車轉動起來。

2、感知空氣的流動能產生風,瞭解風的作用和危害。

二、準備

1、紙板,吸管,紙扇,氣球,風車,風箏。

2、製作課件。

三、過程

1、課前導入

教師:

今天由徐老師帶你們一起玩遊戲,學本領,開心嗎?那就請大家和我一起做段音樂律動吧!(播放《去郊遊》音樂)。

在做音樂律動時收到"無風國國王"送來的求助信。(親愛的xx班小朋友,我是無風國的國王,我有個煩惱,最近我們國家的溫度特別高,但又沒有風,所以感覺非常的熱。聽說xx班的小朋友不但聰明,而且還很樂於幫助他人。你們願意幫助我嗎?)

教師:

那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出發,去無風國幫助國王吧!

國王:

歡迎你們來到無風國,快請坐。我又件非常苦惱的事情想請聰明的小朋友幫幫忙,我們的國家沒有風,所以感覺非常的熱,請你們想想辦法,幫我製造風。

2、探索:製造風

教師:小朋友們在怎樣的'情況下會有風?

教師:在沒有風的情況下。小朋友有什麼辦法制造出風來呢?

幼兒:自由暢所欲言。

教師:老師帶來了風車和一些材料,分別有紙板,紙扇,吸管,氣球。請小朋友用這些材料製造風,讓風車轉動起來。(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教師:小朋友們真能幹,能用這麼多種方法制造風,讓風車轉動,下面我要請小朋友到坐位上來告訴其他小朋友你是怎樣製造風的。(請幼兒上來演示,並給予獎勵。)

總結:我們用材料讓空氣流動,空氣的流動形成風。

國王:謝謝xx班的小朋友,幫我想出了這麼多製造風的好辦法,現在我就回去告訴大家。再見!

3、拓展:風的作用和危害

教師:我們知道如何製造風,而且風在熱的時候可以讓我們感覺到涼快,那你們知道風還有什麼作用嗎?(播放視頻)

小結:風力發電:因爲有風,風力車能爲我們發電。

帆船: 因爲有風,航海員才能揚帆遠航。

種子傳播:因爲有風,蒲公英的種子才能灑滿山坡,甚至更遠。

放風箏: 因爲有風,風箏才能飛得更高。

教師:風會給我們人類帶來很多好處,但有時風也會給人類帶來危害。什麼情況下的風會給人類帶來危害呢?

幼兒:自由暢所欲言。

教師:現在老師給小朋友看看視頻,看看風到底有哪些危害。(播放視頻)

小結:

原來臺風、龍捲風會給我們帶來這麼在的危害,甚至還會危害到人類生命財產安全。

4、結束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有關風的知道,還動手製造了風,風給人類帶來很多好處,但有時也會給人類帶來危害。小朋友表現的很棒,老師準備了風箏,讓我們一起到室外去放風箏和風做遊戲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感知“左”“右”的空間方位,發展空間方位的知覺和判斷力。

2、激發幼兒與同伴交流的興趣,能比較準確地說出物體所在的“左”“右”方位;

3、以客體爲中心來正確區分左右;

活動準備:紅圓點20張:

活動過程:1、猜謎導入:一棵小樹五個杈,不長樹葉不開花。能算會寫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手)

2、每個人都有兩隻手,一隻是左手,一隻是右手,那麼你們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嗎?幼兒交流。

3、教師發出指令,幼兒按指令舉起相應方位的手並做出動作。

如:教師:來,來,來,舉起你的右手來。幼兒:我的右手舉起來;

來,來,來,舉起你的左手來。幼兒:我的左手舉起來;

(教師看幼兒是否舉對,糾正個別不對的)

那我們的兩隻手是左手幫我們事情做得多,還是右手做得多,請幼兒說說你的右手都會做什麼事情,你能表演一下是怎麼做的嗎?

4、教師出示右手,手上貼有紅圓點,提問:你知道老師手上有什麼嗎?你知道它是我的左手還是右手,請你舉起和我相同的手?

(1)教師觀察幼兒舉手的情形,並在舉對的孩子手背上貼上紅)對於舉錯的幼兒,教師可以站在幼兒身旁,和幼兒同方向站,讓幼兒對照,是不是舉對了。師強調,幼兒按指令做動作:

二、以客體爲中心區分左右

1、剛纔我們知道了左手和右手,那麼老師還想考考你,你的身體上,除了左手和右手之外,還有什麼部位也可以分左右呢?(耳朵、眼睛、腳、腿、肩、鼻孔、眉毛等)

2、提問:老師的左右腳、左右耳朵和你們一樣嗎?總結:我的和你們相反,你的左邊我就是右邊,你的右邊我的就是左邊了。

3、聽口令做動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聳聳你的左肩,聳聳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腳,跺跺你的右腳;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

4、教師:有6只小動物看到我們玩的那麼開心,也來湊熱鬧了。、看,誰來了。(出示六隻小動物的圖片。)

提問:

#、有幾隻小動物?最左邊是誰?最右邊是誰?誰的左邊是誰?誰的右邊是誰?

三、以客體爲中心區分左右

1、剛纔小朋友玩的開心嗎?其實不管什麼時候在我們的左右邊都有人或東西,你們能說說你的左邊右邊有什麼?或者你的左右邊坐着誰?練說(用左右說一句話,如:我的左邊有什麼?或我的右邊坐着誰?)

2、請三個小朋友上來,面向大家站,區分X的左邊是X,X的右邊是X?(讓幼兒體會他們是面對我們站的,方向和我們相反)。

篇五

一、說活動教材

區分左右是大班這學期所開展的有關空間方位感認知方面的內容。其重點在於引導幼兒能以自身爲中心來辨別左右關係。《綱要》中所說:“幼兒園數學應以遊戲爲主要嚮導,孩子在遊戲中得以不同的發展和提高。”於是我在活動中設計了多個小遊戲,讓小朋友在遊戲中輕鬆的掌握左右概念。以自身爲中心正確的判斷左右,發展幼兒的空間知覺能力。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的制定應體現它的教育性、價值性和實際性,活動目標既是整個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同時對活動也起着導向作用,因此,從滿足幼兒認知、情感、能力的發展需要,我擬訂了以下目標:

1、感知“左”“右”的空間方位,發展空間方位的知覺和判斷力;

2、激發幼兒與同伴交流的興趣,能比較準確地說出物體所在的“左”“右”方位;

三、說活動的重難點:發展幼兒空間方位的知覺和判斷力;

四、說活動準備:1、場地佈置:在活動室的左右掛上一些東西;

2、藍綠帶子40條,課前綁在幼兒手上;

3、幼兒用書《數學》第十二頁、剪刀、膠水;

五、說活動過程:

環節一:區分左右手

我開始以謎語導入,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想來考考你:“一棵小樹五個杈,不長樹葉不開花,能算會寫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幼兒回答後引出答案:手。師:每個人都有兩隻手,一隻是左手,一隻是右手,那麼你們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嗎?幼兒交流。

(現在你知道哪隻左手哪隻右手了嗎?我來考考你吧,看你能不能照我說的做)

1、教師發出指令,幼兒按指令舉起相應方位的手並做出動作。

如:請舉起右手並招招手、豎起大拇指、做把剪刀;請舉起左手握個拳頭、眨眨眼;(教師看幼兒是否舉對,糾正個別不對的)

2那我們的兩隻手是左手幫我們事情做得多,還是右手做得多,請幼兒說說你的右手都會做什麼事情,你能表演一下是怎麼做的嗎?

3、遊戲:你說我做

-----遊戲前,請幼兒將藍綠兩種不同顏色的帶子綁在手上。

-----教師發出指令,幼兒聽指令舉起左手或右手(如:請右手是藍帶子的小朋友舉手,請左手是綠帶子的小朋友舉手)

環節一的設計意圖:大班幼兒對左右有一定了解,但確瞭解不多,所以環節一中我從左右手入手,因爲孩子知道右手會幫我們做很多事,如:寫字、畫畫、拿筷子、提東西等,對左右手的掌握概念會比較好,爲下一環節認識身體上的左右部位做好鋪墊。

環節二、區別左右腳

1、剛纔我們知道了左手和右手,那麼老師還想考考你,你的身體上,除了左手和右手之外,還有什麼部位也可以分左右呢?(耳朵、眼睛、腳、腿、肩、)

2、教師發出指令,幼兒聽指令完成相應動作。

如:請你擡起左腳,請你擡起右腳;(教師看幼兒是否舉隊,糾正個別不對的)進行數次後可提高難度,要求幼兒做出與指令相反的動作;(我說左腳,你擡有右腳)

設計意圖:通過遊戲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並在遊戲中感知左右的空間方位;

環節三感知左邊、右邊

1、幼兒交流自己的左邊有什麼,右邊有什麼?

2、幼兒改變方位後再說說自己的兩邊各有什麼?

3、遊戲:小熊搬家:完成幼兒用書12頁,請小朋友幫小熊把一些傢俱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設計意圖:激發幼兒與同伴交流的興趣,能比較準確地說出物體所在的“左右“方位,從而更好的掌握所學的知識。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設計思路:

幼兒對排序(即序列)處於探索的狀態,他們在遊戲的時候,常常會很有興趣地或按顏色或按形狀有規律地用間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積木,拼搭玩具等。爲了引導幼兒將這些經驗加以統合整理,使幼兒對物體按規律排列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形成初步的邏輯思維,我們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提供多元的排序材料,引導孩子自己動手給材料排隊,學習從多角度地思考問題,並探索和發現各種不同的排序規律,促進幼兒觀察、比較、思考及創造能力的發展,提高幼兒的思維水平。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引出主題。

(播放課件)師:老師帶來一個祕密,你們想知道嗎?小朋友請看大屏幕。們,你哇,有這麼多的水果,是誰的呀?噢,原來是小兔的。今天呀是小兔的生日,小兔想請你們來參加她的生日聚會,你們願意嗎?爲了小兔的生日宴會,老師還準備了許多禮物呢!(教師出示水果圖片和小花圖片)小朋友看一看。你們想說什麼?(很漂亮)爲什麼那麼漂亮呢?噢,因爲它們排列的很有規律。誰願意來說一說它們是怎樣排列的呢?(指名幼兒回答)

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水果、小花的排列規律。

2、幼兒嘗試操作。

(1)師:老師想請小朋友幫忙製作有規律的小花。在每位小朋友的桌子上有一個小方籃,籃子裏有紅花和黃花,請你將小花排排隊,貼在紙條上。小朋友想一想,怎樣排纔會更漂亮呢?(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嘗試進行多種方法的排序,可以是ABAB、AABB,也可以是AABAAB、ABAABA,等等)

(2)教師小結,展示幼兒的作品。

師:那位小朋友願意向大家介紹你的作品。指明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並把部分幼兒的作品展示出來。

3、擴散思維。

(1)師:小朋友表現的真棒。老師要用掌聲來表揚你們。教師拍手,×× ××× ×× ×××

師:小朋友們有沒有發現老師的掌聲有規律嗎?有怎樣的規律?小朋友們,能不能創編有規律的聲音呀,你們看,老師爲你們準備了鈴鼓,你能讓它發出有規律的聲音嗎?(教師出示鈴鼓)那位小朋友願意來向大家展示一下你創編的有規律的聲音。

教師小結:噢,原來我們的聲音也可以有規律的排列。

(2)師:今天是小兔的生日,我們一起爲她唱首生日歌好嗎?還要跟着老師做動作好嗎?播放音樂,幼兒跟着老師做舞蹈動作。

小朋友表演的真棒!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們的舞蹈動作有什麼規律?指名幼兒回答。噢,除了圖形、聲音有規律之外,動作也有規律。原來規律就存在我們的生活之中。老師就請小朋友一起去欣賞生活中的規律吧!

4、欣賞生活中的規律。

播放多媒體課件,師幼一起欣賞生活中的規律。

5、活動延伸:爲小兔準備生日禮物

(1)小小設計師。

師: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藏着規律呢!小兔的生日,那我們要送給小兔什麼禮物呢?那我們爲小兔設計一條漂亮的手帕吧!老師爲你們準備了許多的圖形貼紙,請你把這些圖形貼紙有規律的貼在手帕上面吧!

(2)串項鍊。老師爲你們準備了各種顏色的珠子。請你爲小兔串一串有規律的項鍊。

(3)塗顏色。爲送給小兔的賀卡上的愛心塗上有規律的顏色。

(4)小小音樂家。老師爲你們準備了各種音樂器材,請你選擇一種音樂器材創造出有規律的音樂送給小兔吧!

6、展示幼兒的作品,讓幼兒帶着禮物去參加小兔的生日宴會。(幼兒開着小火車,離開活動室,結束活動。)

教學過程流程圖:

創設情境,引出主題→幼兒嘗試操作,親自動手貼有規律的圖案→擴散思維,引導幼兒發現不僅圖案有規律,聲音、動作也有規律。→欣賞生活中的規律。→活動延伸:爲小兔準備生日禮物。→展示幼兒爲小兔準備的禮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故事的三要素:時間、地點、人物。

2.能根據圖片有關三要素的提示創編故事。

3.能大膽、自信地在集體前講述故事。

4.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葫蘆一個,紙葫蘆圖片若干,葫蘆藤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葫蘆,引起幼兒興趣。

1.師:看,這是什麼?(葫蘆)這可不是一個普通的葫蘆,它的肚子裏藏了一個好聽的故事呢。葫蘆,葫蘆,變變變!(出示圖片)故事在哪兒呢?噢!故事就在葫蘆寶寶的肚子上呢!

2.教師有感情地講解故事。(手指圖片)

二、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引出故事的三要素。

1.師:小朋友,這個故事發生在什麼時候呢?你是從哪個葫蘆寶寶身上看出來的?(指葫蘆上的圖片)噢,黃色的葫蘆寶寶身上有個時間地標記,表示故事發生的時間。

2.師:這個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呢? 你是從哪個葫蘆寶寶上看出來的?

紅葫蘆上有故事發生的地點,看,(指葫蘆上的圖片)這個故事就發生在……

3.師:哦,黃葫蘆和紅葫蘆告訴了我們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那藍葫蘆又告訴我們什麼?對,藍葫蘆告訴我們故事裏有哪些人物。

4.小結:原來,有了時間、地點和人物,我們就可以編出好聽的故事了。

三、看圖片,引導幼兒嘗試創編故事。

1.師:現在,這隻寶葫蘆有要變了,小朋友先把眼睛閉起來。葫蘆、葫蘆,變變變!

2.(將三個葫蘆翻轉過來)這次的葫蘆寶寶有什麼不同?(引導幼兒觀察圖片的變化,幼兒回答時,注意總結)

3.引導幼兒嘗試創編故事。

師:這個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呢?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呢?故事裏都有哪些人物呢?現在有了時間、地點、人物,你能不能把它們編成一個好聽的故事呢?

4.總結評價。

師:“××小朋友的故事怎麼樣呀?剛纔××小朋友看着葫蘆上的時間、地點和人物編出一個這麼好聽的故事,你們會不會呀?”

四、幼兒自由選擇紙葫蘆,創編故事。

1.提出要求。

師:“看,葫蘆藤上結出了許多許多的葫蘆,等會兒阿,小朋友去摘一個黃葫蘆,一個紅葫蘆,一個藍葫蘆,一共是……!想一想,你能編出什麼好聽的故事來!”

2.幼兒自由創編。

3.幼兒講故事。

師:請把你的葫蘆寶寶帶上來,先給大家看看你的葫蘆寶寶,再把故事講給大家聽。準備好了嗎?開始吧。

師:還有誰願意來講的?這麼多呀!這樣吧,等會小朋友把故事講給客人老師聽,如果你講完後還想編故事,就和別的小朋友交換一下葫蘆。

五、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學會了一個本領,根據時間、地點、人物編故事。今後,小朋友在編故事的時候,也要先想好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和故事裏有哪些人物,然後就能編出好聽的故事來了!

活動反思:

“三要素”是小說、故事中不可缺的成分,而在教學中,我們經常會忽略掉它。平日我們只一味地讓孩子聽懂故事,明白故事中的道理,卻偏偏遺忘了構成故事的三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也許您會想“三要素”在小學語文中提起得比較多,小學的孩子們在初次接觸寫作時,老師會重點講解。是的,也正是因爲如此,也正是因爲我們大班的幼兒已經有了一些看圖創編故事的經驗,我們年級組決定嘗試讓幼兒在“三要素”的提示下,學習故事的創編,爲幼兒跨入小學,接觸寫作文,提供經驗儲備。

確定課題後,爲了不讓活動開展得生硬死板,年級組一起討論,決定用寶葫蘆來做爲導火線,並將其貫穿於整個活動之中,室內的環境佈置也都以它們爲主,給活動的開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氛圍。活動一開始,寶葫蘆變出的三個葫蘆寶寶引起了幼兒的興趣,也引出了一個故事。教師根據葫蘆寶寶上的提示講故事,讓幼兒初步感知故事是在三個葫蘆寶寶的提示下開展的,隨後通過提問,讓幼兒知道不同顏色的葫蘆分別代表了什麼,初步瞭解了故事的“三要素”:時間、地點和人物,初步瞭解了只要有“三要素”就能進行故事創編。寶葫蘆的再次變化後,教師和幼兒一起觀察了“三要素”的變化,說出已變化的時間、地點、人物後,幼兒就開始自由創編了。接着,設置了一個摘葫蘆的環節,讓幼兒體驗到活動的趣味性,不讓語言活動顯得死板,平淡。幼兒摘完葫蘆後,都能自主地、積極地進行創編,大部分的幼兒都能將“三要素”編入自己的故事中,也基本掌握了這一技能。然而在這一環節中,我沒有從故事的“三要素”這個方面,對孩子創編的故事進行總結評價,忽略了活動的重點和難點,評價時,如果我再強調或突出一下故事的“三要素”,也許效果會更佳。

本次活動中,我驚喜地發現我們的孩子想象力是如此的豐富,創編能力也很強。我認識到教師的評價很重要,因爲它可以幫助幼兒提升自己的經驗和創編能力。比如說,有些幼兒已經能夠根據三要素進行故事創編,已掌握了該技能。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提高要求,鼓勵幼兒用好聽的詞和句,將故事創編得更加生動、更加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