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一年級下冊《兩隻小獅子》教學反思

一年級下冊《兩隻小獅子》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9W 次

  《兩隻小獅子》教學反思1:

《兩隻小獅子》是新教材二冊第七組教材中的一篇課文。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且存在着大量的對話,很適合於讓學生朗讀。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在本堂課的設計、教學中,我努力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以讀爲本,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體會、感受。

一年級下冊《兩隻小獅子》教學反思

一、以讀爲本,在朗讀中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而,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力求體現“以讀爲本,以讀促學”的教學方法,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留下足夠的空間給學生朗讀、探究。

二、挖掘訓練點,發展想象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社會的進步,成爲知識進化的源泉。”這段話足以說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低年級學生年齡小,但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在教學中如果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就能點燃學生創造性的火花,促其展開豐富的想象。我在本節課的設計時,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一些重點詞,重要片段讓學生展開想象。如:在講到懶獅子說:“我纔不去吃那苦頭呢?”時,我就引導學生結合勤獅子的表現,抓住“苦頭”一詞讓學生想象:它不想吃哪些苦頭呢?又如:當講到懶獅子覺得自己的爸爸、媽媽是林中的大王很了不起,想依靠爸爸、媽媽生活而不學本領時,我就讓學生猜猜懶獅子不學本領以後可能會怎樣?

可是,本課時在內容的安排上偏多。以致在識字教學時不夠到位,沒能注重字音、字形的分析,學生的識字鞏固率不高。其實,應適當減掉一些識字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本文存在大量對話,朗讀對話是本節課的重點。可在指導朗讀時卻有無從下手的感覺。

總覺四句話的指導讀顯得相當單調,讓學生讀讀評評也沒取得多大實效。學生想象說話時,小朋友思路不夠開闊,教師也沒能及時地引導,以導致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一堂課下來雖然發現了許多問題,但努力的過程卻讓我受益非淺。相信語文的教學不在於一時,而在於日積月累,努力把握每一節課,讓學生真正學會感悟、學習,是我努力的方向。

  《兩隻小獅子》教學反思2:

這篇課文是一篇教育性的童話故事,在教學時如不注意,就會變成單調的思想品德教育。我在上這篇課文時,沒有抓住重點,對刻苦的小獅子和懶惰的小獅子花了相同的力氣在教育,並沒有真正的讓學生感悟到,如果要成爲有用的人,我們就要像刻苦的小獅子學習。整堂課浮於表面,情感目標沒有很好地實現。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動着社會的進步,成爲知識進化的源泉。”這段話足以說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低年級學生年齡小,但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在教學中如果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就能點燃學生創造性的火花,促其展開豐富的想象。

在本節課的設計時,可以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一些重點詞,重要片段讓學生展開想象。如:在講到懶獅子說:“我纔不去吃那苦頭呢!”時,我就引導學生結合勤獅子的表現,抓住“苦頭”一詞讓學生想象:它不想吃哪些苦頭呢?又如:當講到懶獅子覺得自己的爸爸、媽媽是林中的大王很了不起,想依靠爸爸、媽媽生活而不學本領時,我就讓學生猜猜懶獅子不學本領以後可能會怎樣?

尤其應該重點抓住“刻苦”的小獅子,創設各種情境,如,小獅子是在哪裏練習呢?有的說在深山,有的說在懸崖,有的說在沙地上。那在練習時它會碰到哪些困難呢?遇到了困難它就不練習了嗎?再通過懶惰的小獅子“不去吃那苦頭”,再次讓學生深刻地瞭解到勤奮的小獅子是多麼的“刻苦”。只有通過刻苦的練習,小獅子才能學會生存的本領,長大後才能成爲一隻真正的獅子。

可是,本課時在內容的安排上偏多。以致在識字教學時不夠到位,沒能注重字音、字形的分析,學生的識字鞏固率不高。其實,應適當減掉一些識字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本文存在大量對話,朗讀對話是本節課的重點。可在指導朗讀時卻有無從下手的感覺。總覺四句話的'指導讀顯得相當單調,讓學生讀讀評評也沒取得多大實效。學生想象說話時,小朋友思路不夠開闊,教師也沒能及時地引導,以導致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一堂課下來雖然發現了許多問題,但努力的過程卻讓我受益非淺。相信語文的教學不在於一時,而在於日積月累,努力把握每一節課,讓學生真正學會感悟、學習,是我努力的方向。

  《兩隻小獅子》教學反思3:

《兩隻小獅子》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述了兩隻小獅子的不同生活態度:一隻小獅子非常勤奮,每天練習生活的本領;另一隻卻認爲憑着父母的本領的地位就可以生活得很好,於是,整天懶洋洋地曬太陽,什麼也不幹。通過一勤一懶兩隻小獅子的對比,我沒有直接把獅子媽媽說的那句話拿出來教育孩子們,而是讓孩子們在暢所欲言中不知不覺自己感悟說出來的。“我爸爸和媽媽是林中的大王,憑着他們的地位,我能生活的很好!”這是懶獅子對小樹說的一段話,在學生神氣活現朗讀出懶獅子得意洋洋的神態時,我順着就說:“就是嘛,有林中大王的爸爸和媽媽,哪用自己勤學苦練!還是懶懶聰明啊!”話音剛落,教室頓時炸開了鍋“老師你說的不對!那是小聰明,將來可不行的!”真是一語擊起千層浪啊,批評的話語此起彼伏。我故作不解的樣子,心裏喜滋滋的聽着他們的“教導”。有的說:“你現在很舒服,可是你不學本領,長大就比不上人家了!”現在你是有爸爸獨立的幫忙,不過有一天你總會離開爸爸獨立的,到時候沒人幫你,看你怎麼辦!等到爸爸媽媽不在的時候,再來學本領就晚了,要不就是餓死了,還有可能會被其他的動物吃掉呢!......同學們說的簡直太精彩了,看來還是我們小朋友明白道理。這時候我纔出示了獅子媽媽說的那句話:孩子,將來我們老了,不在了,你靠誰呢?你也應該學會生活的本領,做一隻真正的獅子!獅子獨立的話已經被孩子們理解,轉化爲他們的語言了!最後學完課文,你想對懶獅子和勤獅子說些什麼呢?似乎又問到孩子們的心坎上了,話匣子一下又打開了:有的象小大人似的表揚了勤獅子,有的很謙虛的說要向勤獅子學習,有的安慰懶獅子知錯能改也是好孩子,有的繼續勸說懶獅子再這樣下去是沒有好結果的等等!自己的感受表達得淋漓盡致,我能感受到他們的思維得到了釋放!喜歡說了,纔想說;想要說了,纔會說的精彩!

在這種情況下,我正確引導學生:如果你們的父母將來老了,不在了,你們靠誰呢?還得*自己。因此,你們從小要好好學習,學會生活的本領,不能依靠父母的本領和地位生活。當今社會進爭力那麼強,你沒有文化人家不用你,你將被社會淘汰。通過這一例引導他們。使他們懂得從小愛學習,愛勞動的好習慣。

《兩隻小獅子》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話故事。故事通過懶獅子和小樹的對話,刻畫了一頭怕吃苦、想依賴的小獅子,並借獅媽媽意味深長的話語告訴孩子們只有勤學苦練,擁有真正的本領,才能過上美好的生活。自己感覺對這篇課文,我還是吃得比較透的。在教學中,我通過取名字這一環節,引導孩子把握故事人物——兩隻小獅子的主要特點,拉近孩子們與文本的距離。

但是在課堂實際生成的瞬間,教師只能憑自己的一種直感去感受來自孩子們的對文本的解讀和迴應,然後對教學預設作出相應的隨機調整。這種課堂策略當然受教師敏感度和經驗度的影響,我在這方面明顯是欠缺的。最明顯的一個環節就是在給兩隻小獅子取名字的時候,在試教了後,我發現孩子們取的名字和文本內容聯繫不是很大,於是我便設法把他們引導到我預設的名字“小勤”和“小懶”中來了,其實我不應該這樣,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按照學生取的名字來繼續課文的學習。而且一年級的孩子,對名字包含一定意義、簡潔上口這兩個特點和名字與稱呼的區別都還不能很好地把握, 因此,讓他們初讀課文後找到人物的特點並不難,但要將之轉化名字這種形式,可能超出了他們的能力範圍。

本教學中還有個特點就是朗讀得多,懶獅子和小樹的對話,我把它設爲了重點指導朗讀的對象,在教學中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有自由讀,個別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等等,但是在這些形式的朗讀中間應該再多重複幾次,效果回更加。

還有就是缺少一個讓孩子將課文語言內化爲自己語言的機會,沒有爲學生提供運用語言的平臺。如果在課的後面再設置一個環節,就是請孩子勸勸懶獅子,就是一個挺好的訓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