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下冊語文《跳水》教案範文

五年級下冊語文《跳水》教案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1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下冊語文《跳水》教案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五年級下冊語文《跳水》教案範文

五年級下冊語文《跳水》教案範文1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托爾斯泰的一篇精彩短文,記敘了發生在一艘環遊世界歸來的帆船上的驚險故事。文章通過描寫孩子、猴子、水手、船長几人之間的微妙關係,來表現船長在危急時刻的機智果斷,沉着冷靜。同時告訴人們做事的道理。

二、設計意圖:

本文用了大量的篇幅寫了事情的發生、發展,其中最吸引人的還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兩部分,因此,我把這兩部分作重點教學,學會從文字表面讀出背後的故事,同時結合課後習題,讓學生明白文章要表明的中心:船長的冷靜沉着,機智果斷,遇事應該想想後果,不要一時衝動。

三、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的生字生詞,明白破折號所起的作用。

2、訓練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

3、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想象能力。

4、學習作者按事物的發展順序敘述故事的方法。

5、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船長在危急關頭果斷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明白遇事應該想想後果,不要一時衝動。

四、教學重點:

瞭解孩子、水手及船長在同一事件中的不同表現,從而體會船長的性格特點和處理問題的正確方法。

五、教學準備:

學生查找列夫·托爾斯泰的相關資料;多媒體課件。

六、課時安排:兩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準備:

不讓學生提前預習課文,只要求查找關於托爾斯泰的資料。

(設計意圖:學習這樣的文章,如果提前預習就沒有了跟隨着事情一步步發展的激動緊張的感受,因此不要求孩子提前看課文。)

二、激趣導入:

1、孩子們,都看過福爾摩斯的故事吧,他之所以引人入勝就是一個個故事情節環環相扣,而且能從結果推斷出故事的所有過程。今天,老師也爲你們帶來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出示故事結局即課文最後一段)

2、請一位同學爲大家讀一下。

3、你也做一回福爾摩斯,對於這段文字你有哪些疑問?又推斷出文字背後怎樣的故事?

預設:學生讀出——

①孩子遇到了危險,或者是從海中的輪船上掉下水的。

②四十秒都覺得長,可見當時情況一定非常危險,孩子的生命危在旦夕。(由此講解破折號的作用)

學生疑問——孩子怎麼會從船上掉進海里呢?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以及聯繫文本的想象能力。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讀書興趣。)

4、到底是怎麼遇險的呢?請大家看這一段。(發放印有第5段的紙張)

5、請大家默讀這部分,說說你從文字中又讀出了什麼?(寫上批註)預設:學生讀出——

①從“瞄準兒子”看出一定是情況非常緊急,要不船長是不會用槍對準自己的孩子的。

②從兩次“喊”看出一定是離孩子很遠,這個孩子一定在很高的.地方,不喊是聽不到的。同時也能看出船長當時也爲孩子捏着一把汗。

③從船長兩次說的話中可以體會到當時的情況太危險了,連着用了幾個感嘆號而且還在“喊”着“一!二!”

④從“在桅杆頂端的橫木上”、“心驚膽戰,站在橫木上搖搖晃晃的”看出當時孩子已經非常危險了,一不小心都有可能掉下來。

6、請你“讀”出文字背後的內容。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把關鍵的語句有感情地讀出來,體會文章語言的精彩之處。)

7、教師出示多媒體課件,看當時孩子所處的位置,直觀瞭解情況的緊急。

8、讀了這樣的文字後,你的感覺怎樣?(學生談讀後感受)

9、我也和你們一樣,就感覺像是有一根繩子在牢牢地牽着我們一步步走進故事當中。下面我們就來全面地讀一讀這個故事——《跳水》。(板書課題)

10、能寫出這樣扣人心絃的故事的就是——列夫·托爾斯泰。(板書作者)

11、你對托爾斯泰瞭解多少請跟大家說一說。

(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的文學家。他的一生寫了許多作品,如:《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前面我們還學過他寫的《窮人》一文。)

12、請打開書,讀一讀這個完整的故事。

三、理清課文脈絡

1、自由讀課文。思考:文章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說一說本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3、快速讀故事,概括說一說故事的起因、經過、高潮、結果。

第二課時

一、回顧全文:本文主要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二、繼續學習課文。

1、故事中的孩子是怎樣一步步走上危險境地的呢?請以小組爲單位就這一問題分析一下,然後派代表聯繫課文內容說明理由。

2、小組討論上一問題。

3、交流上一問題。

預設:主要是猴子故意挑逗孩子的原因,還有水手拿孩子和猴子開玩笑的原因,也有孩子自己要面子,不知道控制自己的情緒等原因。

4、讓我們先來看看猴子的挑逗,讀課文第二段,找出猴子逗孩子的語句,用“△”標出描寫猴子動作的詞,用直線畫出描寫孩子當時的神態的詞。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手、動腦,加深對重點詞語的理解,體會作者寫作的方法。認識到事物是在不斷聯繫和變化中發展的。)

5、誰給大家讀一讀這些語句。(猴子的動作:跳到、摘下、戴在、爬上、坐在、咬、撕、抓着、爬。孩子的神態:哭笑不得、臉都紅了。)

6、聯繫這些詞語想象當時畫面,想想孩子什麼感受?預設:被惹人發笑的猴子戲弄,生氣也不是,笑也笑不出來。很是尷尬,感覺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嚴重的傷害。

7、按照剛纔的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也是抓住猴子和孩子兩個方面來談。問題同第二自然段:

①找出猴子逗孩子的語句,用“△”標出描寫猴子動作的詞,用直線畫出描寫孩子當時的神態的詞。

②聯繫這些詞語想象當時畫面,想想孩子什麼感受?

(設計意圖:學習讀書方法,能夠通過合作、討論、交流等方式對課文內容有個全面的認識。在此也是訓練孩子語言的感悟能力和根據語句聯想的能力。)

8、回過頭,我們再看船長,在那種時候,難道就只有用槍逼着孩子跳海這一條路嗎?

9、學生就此問題討論。

(設計意圖:學生能夠創新思維,去想更多的辦法,嘗試解決問題,從而也能讓學生對船長的行爲做出進一步肯定。)

10、請看黑板(板書——水手、猴子、孩子、船長),請你把他們的關係用一個字或詞連接起來,簡單總結全文。

五年級下冊語文《跳水》教案範文2

教學目標

1.認識“肆、桅”等7個生字,會寫“艘、航”等14個字,會寫“環遊、航行”等12個詞語。

2.默讀課文,理清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並試着講講這個故事。

3.找出描寫水手們的語句,並說說這些語句是怎麼推動情節發展的。

4.說說危急時刻船長的辦法好在哪裏,說說讀了這個故事受到的啓發。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觀看跳水視頻。

同學們,跳水是我們經常能看到的一種運動。我們觀看奧運會跳水運動員的英姿,爲他們喝彩,是不是某些同學也夢想着能成爲一名爲國爭光的跳水運動員?

2.解題導入。

引導學生提出疑問,如本文跳水的人是誰?爲什麼跳水?在哪裏跳水?怎麼跳水?

接下來,我們將帶着這些問題開始學習第17課《跳水》。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提出讀書要求:自己小聲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一讀。

2.指名讀生字新詞。

着重指導:桅杆(wéi gān)、嚇唬(xià hu)

3.指導書寫課後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導“艘、肆、帽、桅”,並在黑板上示範。

(“艘”是左右結構,部首是“舟”,右部“叟”的筆順是撇、豎、橫、橫折、橫、橫、豎、橫撇、捺。

“肆”是左右結構,部首是“镸”,“镸”的筆順是橫、豎、橫、橫、橫、撇折、點。

“帽”是左右結構,右邊是由“”和“目”組成的。

“桅”是左右結構,部首是“木”,右邊是“危”。)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說一說,課文講了什麼事?

(引導學生思考導入時所提的問題,自行找到相關答案。課文講述了船長的兒子在一艘帆船上,爬上了桅杆的頂端,船長逼孩子跳水最終得救的故事。)

2.通讀全文,根據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把下面的內容填寫完整。

起因:水手拿猴子取樂。

經過:猴子搶孩子的帽子,並將帽子掛到桅杆頂端橫木的一頭,孩子爲了追回帽子,走上橫木,陷入了危險的境地。

結果:船長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使孩子轉危爲安。

水手拿猴子取樂→(孩子被猴子引上桅杆頂端)→(船長逼孩子跳水,孩子得救)

四、拓展交流。

1.如果當時你也在現場,你有什麼話想跟船長的兒子說?你有什麼話想跟水手說?(言之有理即可)

2.如果你是船長的兒子,你有沒有什麼話想說?(言之有理即可)

五、課堂小結。

讀完課文後,你感受到了什麼?(遇事應沉着冷靜,多思考。)

第二課時

一、複習故知,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導入新課: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跳水的起因、經過、結果。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跳水》。

3.《跳水》的作者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的文學家。他一生中寫了很多作品,如《戰爭與和平》《復活》等。

二、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我們都知道,跳水的.起因是水手拿猴子取樂。那麼,請同學們畫出有關描寫水手的語句。

(1)一隻大猴子在人羣裏鑽來鑽去,模仿人的動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人們的笑使得猴子放肆,它有多放肆呢?→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頭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2)水手們又大笑起來,只有那個孩子哭笑不得。

爲什麼水手笑,而孩子卻哭笑不得呢?→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橫木上,摘下帽子來用牙齒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氣。

(3)水手們笑得更歡了,孩子卻氣得臉都紅了。

爲何水手們笑得更歡,孩子氣得臉都紅了?→猴子不但不理孩子,反而撕得更兇了,且爬上了桅杆的頂端。

(4)這時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嚇呆了。

怎麼此時水手們突然嚇呆了?→孩子的手放開了繩子和桅杆,張開胳膊,搖搖晃晃地走上橫木去取帽子。

(5)有個人嚇得大叫了一聲。

爲什麼會嚇得大叫了一聲?→孩子在橫木上的危險程度之深。

(6)等孩子一浮上來,水手們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水手們能直觀地看到猴子與孩子的動作與神態,他們的表現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點撥總結:在整個故事中,水手的作用是:

①推動情節的發展。猴子在水手們的取樂中更加放肆,孩子在水手的笑聲中惱羞成怒,失去理智。

②渲染氣氛。開始水手們都“笑起來”,氣氛輕鬆。後來“全都嚇呆了”與之前水手的笑形成對比,表現了人們對孩子的擔心,烘托了緊張的氛圍。

③反襯主人公的品質。水手們平時訓練有素,但在關鍵時刻卻不知所措,與船長的審時度勢、機智果斷形成對比,突出了船長的臨危不亂。

2.感悟孩子的處境。(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從哪裏可以看出?)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沒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橫木那頭拿到了帽子,也難以迴轉身來。

(出示課件)指導學生看最高的橫木與甲板的距離、橫木的寬度,理解孩子的危險境地——難以轉身,直觀感受當時緊張的氛圍。

引導:你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孩子處境的危險嗎?(萬分危急、千鈞一髮、危在旦夕)

指導朗讀:讀出孩子的氣憤及他處境的危險。用什麼樣的語氣讀更能夠表現出孩子的處境危險呢?

引導:語速稍快,聲調稍高,突出重點詞語。你們朗讀的技巧掌握得越來越好了!

3.“正在這時候,船長從船艙裏出來,手裏拿着一支槍。”過渡句。上文講孩子處境險惡,下文講船長出來果斷處理。

4.“四十秒鐘——大家已經覺得時間太長了。”這裏互相矛盾嗎? (四十秒鐘非常短,可是時間寶貴,人們救人心切,所以覺得四十秒鐘太長了。)

5.想一想:在那個危急時刻,船長的辦法好在哪裏?

(1)當時情況十分緊急,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沒有命了。

(2)當時天氣風平浪靜,孩子跳到海里不至於被大浪衝走,而且與摔在硬邦邦的甲板上相比,跳進海里是最安全的辦法了。

(3)水手們都在甲板上,孩子跳海之後水手們能第一時間把他救起。

(4)因爲孩子的兩條腿已經發起抖來,隨時都有掉下來的危險,而且在這麼高的位置,孩子是沒有勇氣往下跳的,所以船長拿起手裏的槍,逼迫孩子第一時間跳海。

綜上可知,在當時的危險情況下,快速跳海是保護孩子最好的辦法。

6.最後一個自然段和課文題目有什麼關係?作者要讚揚什麼?(末尾迴應課題,“跳水”是事情發展的結局,課文以解決問題的方法——跳水做題目,這既與故事情節的發展緊密相關,又突出了船長處事的果斷。)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文章對船長的描寫只有寥寥幾筆,但卻把一個沉着冷靜、機智果斷的船長形象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感覺真實又具體。這種對人物描寫的方法,是值得我們在寫作中借鑑和學習的。

2.學習課文後,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麼?你最佩服誰?佩服他什麼?(引導學生積極發言,言之有理即可。)

3.在這種危急時刻你會怎麼做?

(引導學生積極發言,如拉棉被讓孩子跳下甲板、水手們手挽手接孩子等。指出這些方法是否可行:下落位置不定,不容易接到,衝擊力大,容易受傷。船長的兒子水性應該還不錯,水有浮力不會摔傷,又有水手的幫忙。指出船長的方法既節省了時間,又很安全,突出船長的思維敏捷、邏輯清晰、遇事沉着。)

4.這篇課文就是要告訴我們,遇事不要慌,要沉着冷靜,要多想辦法,用最好的辦法解決。

教學反思

1.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我們始料未及的事,面對這些事件,我們要做的就是沉着冷靜,多分析,多思考。

2.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教學時,讓學生充分讀書,融入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其神態和動作,充分喚起學生的想象,以激發學生興趣,從而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理解文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