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精選20篇)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精選2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精選20篇)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

一、生詞

竊讀炒菜鍋勺踮起餓狼懼怕充足屋檐皺眉一碗痠痛支撐書櫃

二、讀讀寫寫

招牌擔憂急切懼怕環境知趣光顧恐怕充足理由屋檐其實支撐鼓勵

三、詞語積累

急匆匆花花綠綠傾盆大雨飢腸轆轆舒舒服服依依不捨

四、詞語理解:

適宜:適合,相宜。文中指在書店人多,無人注意到我的這種環境與我只讀不買的竊讀行爲相適合。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討厭。這裏指知道常常這樣只讀不買是惹人討厭的,每當感覺到書店裏店員態度變化時,我就會放下書離開。

飢腸轆轆:飢餓得肚子發出腸鳴音。

白日夢:比喻不能實現的胡思亂想。文中是說作者在餓着肚子站着苦讀中,也幻想着能夠有錢;而有錢也不過能吃上一碗麪條,再坐下來舒服地讀書。這種最簡單的需求對一個窮學生來說像“白日夢”一樣不可能實現。

依依不捨:留戀,不忍分離。

五、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寫小作者因爲買不起書,放學後偷偷地躲在書店裏讀書的事。

六、句子理解:

句子1:我跨進店門,暗喜沒人注意。我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鑽過去。喲,把短髮弄亂了,沒關係,我總算擠到裏邊來了。

通過小作者的動作描寫,寫出了書店顧客之多,更表現了我讀書的如飢似渴。

句子2: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着。

“貪婪”是指貪得無厭,沒有滿足的'時候。這句話以一個極其生動形象的比喻──將滿懷讀書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飢餓的狼,一頁頁貪婪地閱讀猶如餓狼進食。寫出了“我”強烈的求知慾,對讀書的渴望。

句子3:我有時還要裝着皺起眉頭,不時望着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裏卻高興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這句話通過對發愁的表情和快樂的內心對比描寫,寫出“我”爲雨天能夠有個充足的理由讀書而高興無比,更加表現出了“我”對讀書的喜愛。

句子4:我合上書,嚥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後才依依不捨地把書放回書架。

作者用一個動作,寫出了此時的“我”儘管是腿痠腳麻、飢腸轆轆,卻在兩個多鐘頭的飽讀之後有一種滿足感、充實感,收穫了知識與智慧。

句子5:“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吃飯長大”是指身體的物質需求,“讀書長大”是指精神的成長,心靈的成長。糧食哺育的事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知識與智慧不斷增長的人,纔是一個健康成長的人。

句子6: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這句話是課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竊讀的百般感受。快樂與懼怕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複雜的、難以言說的感受,正是竊讀的滋味。

七、課後問答:

作者是在舊中國私人開的書店裏讀書。在這裏讀書要經歷擔憂、恐慌和懼怕的痛苦,還要經受飢餓和腿痠腳麻的煎熬。

八、讀書格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xxxxxx劉彝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xxxxx孔子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

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雨果

會不會讀書決定着一個人的智力發展。——蘇霍姆林斯基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蘇軾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2

【內容簡析】

《我是貓》是一篇精讀課文。它選自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同名長篇小說,這部小說是世界文學名著之一。課文中,作者以幽默而辛辣的筆觸,用擬人化的手法,生動描寫了一隻貓偷吃年糕並發現三條真理的過程。課文分四部分,先寫“我”決定偷吃年糕並發現第一條真理,再寫“我”的牙齒被年糕粘住,不能動時發現了第二條真理,接着寫“我”爲擺脫年糕使出種種伎倆,又發現第三條真理,最後寫“我”在人們的嘲笑中無奈而憤恨地演完一場醜劇。文章表現了當時社會人情的冷漠,表達了作者鬱積日久的不滿和憤恨,對弱者給予了極大的同情。

課文中有一幅插圖描繪的是主人一家正在嘲笑那隻貓,每個人表情不一:男主人一臉凶氣,女主人指手畫腳,女傭人驚訝不已,孩子們哈哈大笑。而那隻貓正無奈地在地上轉圈,旁邊還放着粘有年糕的碗。這個畫面生動再現了課文最後一段的內容,它對學生整體把握課文,深刻地理解文章主題起到輔助作用。

文章生動而幽默,深受讀者的喜愛。不論是惟妙惟肖地描述貓行爲舉止的地方,還是貓發現的真理的地方,都讓人在忍俊不禁中產生聯想與思考。文章的表現手法與藝術特色值得學生感悟與體會。

【設計理念】

倡導自讀自悟,實現多邊對話與個性化閱讀。教師爲學生創設真實的對話交流的環境,使學生在閱讀討論中質疑、理解、感知、體驗,從中感受貓的有趣與辛酸,感受語言的生動與幽默。讓學生在笑聲中思索與頓悟,同時揣摩寫作手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9個生字,會寫16個生字,在理解生字詞的基礎上讀懂課文。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貓吃年糕過程中發生的一連串新奇而幽默的場景,初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引導學生體會貓的有趣可愛,感受課文幽默風趣的語言藝術。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抓住貓的動作、心理去感知貓的有趣及“真理”的含義,從而體會作者對弱者的深切同情,對當時社會人情的冷漠的不滿和憤恨。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啓發談話,引起閱讀期待。

1、你們一定親眼見過各式各樣的貓或看到過不少寫貓的文章,對貓有一定的瞭解。誰願意把你見過不同尋常的、十分新奇的貓請向大家介紹?

2、學生交流自己認識的貓。

3、你們說的這些貓,的確不是常見的貓。可是我現在給大家介紹一隻貓,你們通過比較或許認爲它不同一般。這是一隻神通廣大,才高識廣,公正銳敏,能發現真理的神貓、奇貓、聖貓。但又是一隻自作聰明,假冒聖賢,誤事吃苦的俗貓、蠢貓。這隻貓就在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作品——《我是貓》裏面。《我是貓》這部長篇小說是世界文學名著之一。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課文《我是貓》選自這篇小說。讓我們走進課文,去認識這隻神奇的貓吧!

二、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

1、自讀課文,藉助字典、詞典自學生字、新詞。

2、檢查掌握的情況

(1)認讀生字卡片,給生字組詞。注意“徘徊”“遺憾”的讀音。

(2)出示新詞,檢查認讀。

(3)瞭解新詞的意思。

3、自讀課文,瞭解內容。

4、全班交流,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見《教參》)

三、熟讀課文,理清段落。

學生按課後提示理清思路,有兩種方法。

1、貓吃年糕的經過與貓的感受。見年糕——吃年糕——拔年糕——被嘲笑。

2、貓在吃年糕過程中發現的真理。發現第一條真理、發現第二條真理、發現第三條真理、發現人的冷漠。

四、書寫生字。

1、引導讀帖。

注意字的筆畫形狀與位置,努力把字寫得勻稱、端正、美觀、靈動、有變化。

“糕”有九個點,點的位置、大小、方向、形狀很重要,注意擺放。

“讒”“瞧”“撼”“枉”“鉗”“掀”這些左右結構的字,它們左右兩邊的高低、寬窄不同,起筆、運筆時要注意。

“毽”字左邊的“毛”的第四筆“豎彎鉤”要包住“建”字。

2、個人書寫練習。

3、全班展示、評議、欣賞。

五、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優美詞語。

3、收集有關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交流資料,引入新課。

1、交流、介紹收集的有關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資料。

2、說說這篇課文讀後給你的感受或疑問。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說出這幾種感受:文章很精彩,很喜歡讀;貓可笑有趣;不可思議,貓不可能發現真理;貓發現的是不是真理;文章語言幽默,寫法很獨特;貓拔年糕的描寫很具體形象;不知作者爲什麼要寫這隻貓;到底有沒有這樣的貓……

3、帶着自己的問題,深入學習課文。

二、深入學習課文,探究貓發現的真理。

1、速讀課文,找出貓發現的.真理。

2、探究第一條真理。

(1)出示

難得的機緣,會使所有的動物敢於幹出他們並非情願的事來。

(2)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①“機緣”什麼意思?在課文中指什麼?難得的機緣指什麼?

學情預設與教學策略:教師啓發與等待學生在課文中不斷的發現,最終理解到:“難得的機緣”指遇到年糕,這年糕早晨見過,還沒吃過,是一年才遇一次的、又恰巧是主人沒吃完、而被貓無意中發現的。此時又沒有人來。這好機會與緣分,是難得的。

②“所有的動物”包括誰?

(這裏包括貓在內的動物以及人。)

③“並非情願”什麼意思?結合上下文思考貓是否不情願?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從這個詞語中你看出這是怎樣的貓?請你用一個詞形容貓。

學情預設與教學策略: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解讀,學生說的有道理即可。如:貓有點虛僞,它對年糕虎視眈眈、認爲沒人看見是機緣、心裏催促自己快吃等詞語都表示它想吃,可又說自己並非情願偷吃,所以說有點虛僞。)

④讀第二自然段,還可以加上動作演示,想象貓見到年糕時的動作,體會貓的心情。

⑤歸納這句話的意思。

所有的動物都會在難得的機緣面前,大膽去嘗試,去實踐。

(3)讀描寫貓的心理的句子,在什麼情況下發現這條真理的?

(4)對貓猶豫不決。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聯繫上下文,體會“長”、“芳香”等詞語的意思。

3、把握文脈,體會母親對兒子質樸的愛以及兒子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從而領會“月光啓蒙”的真正內涵。

教學重點:

通過進入情境,誦讀文本,感受母子間的親情。

教學難點:

聯繫上下文,領會“月光啓蒙”的真正內涵。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當代作家孫友田寫的一篇散文——《月光啓蒙》。

2、請一位同學讀課題。你們知道課題是什麼意思嗎?

過渡:母親是怎麼對我進行啓蒙教育的呢?讓我們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二、品讀課文第一大段

1、(出示圖片):瞧,這就是讓作者難以忘懷的童年夏夜圖。請仔細地看一看,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2、課文哪句話描寫了這籬笆小院的景色?

(出示語段):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

句中那個詞語讓你感受到了月色的美好?在炎熱的夏天,置身於這月色籠罩的籬笆小院,你的心情會是怎樣呢?那還等什麼,帶着這種愉悅的體會讀讀這句話吧。

3、作者喜愛童年的夏夜僅僅是因爲可以享受這份清涼嗎?

4、這就是母親吟唱的動聽歌謠。

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

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雲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後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

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首讀給大家聽,要說說爲什麼喜歡。

5、文中那段話說明我非常喜歡聽母親唱歌謠呢?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爲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讀了這段話,你有什麼疑問嗎?

讓我們來聽聽這令人心醉的吟唱,你聽了有什麼感受?

誰再來讀讀這句話,讓我們品品那醉人的芬芳。

6、母親怎麼會唱那麼多歌謠呢?

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穀,卻長歌謠。

黃河曾經流經作者的家鄉,後來改道了,留下的舊河道有大量的泥沙沉積,不適合莊稼生長。可是貧窮的生活卻泯滅不了人們對於生活的熱愛,他們苦中作樂,張口就能唱出動聽的歌謠。這一首首歌謠就這樣流傳下來。你能說說這兩個“長”字的不同含義嗎?

在這個歌謠蓬勃生長的地方——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着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痛心豁然開朗。

能找出句中一對意思相反的詞語嗎?在月光下,母親用歌謠使混沌無知的我變得豁然開朗,所以課題叫作——指課題:月光啓蒙。

三、品讀課文第二大段

1、母親是那樣的愛我,唱完了歌謠,又給我講起了好聽的故事。隨着母親的講述,我們一會兒飛向月宮,一會兒又去往天河,沉醉在神話的世界裏。請大家默讀第6自然段,看看文中哪句話表明母親已經沉醉其中了。

(出示)

句五: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裏,像一尊玉石雕像。

我爲什麼把母親比作玉石雕像呢?在我眼裏,母親是那樣的善良可親,純潔美好。試着讀一讀,讀出我對母親深深的愛。

2、不一會兒,母親回過神來,她又給我唱起了有趣的'童謠

(出示):句六

小紅孩,上南山,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乾飯。小狗吃,小貓看,急得老鼠啃鍋沿。

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喝,下不來——老鼠老鼠你別急,抱個狸貓來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毛娃醒,吃油餅。毛娃睡,蓋花被。毛娃走,喚花狗,花狗伸着花舌頭。

師帶着讀讀,你覺得哪首最有趣?選三個同學,比比誰讀得。

3、童謠唱完了,母子倆的對話仍在繼續。

師生分角色讀讀10至13自然段。

母親真覺得我笨嗎?

四、品讀課文第三大段

1、伴着那些歌謠童謠、謎語故事,我一天天長大,成爲了一名煤礦工人,在煤礦工作的日子裏創作了大量反映煤礦生活的詩歌,並一發而不可收拾地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最終成爲了的專業作家。請大家默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並聯系前面的內容想一想:如果沒有母親月下的陪伴,不辭辛苦地吟唱,我還能成爲一個的專業作家嗎?

(出示):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啓蒙老師。是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爲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啓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如果此時這位母親就在你的面前,你想對她說什麼呢?

如果沒有母親的月下啓蒙,我或許就實現不了自己的夢想。讓我們滿懷感激再來讀讀這段話。

2、播放歌謠:月光下,母親歌謠聲聲,像一粒粒種子撒進了我幼小的心田,激起了我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對生活的熱愛。童年夏夜依偎在母親懷裏的情景就這樣永遠地定格在了我的記憶深處,難以忘懷……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4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打開課文,一隻漂亮、乖巧、馴良、可愛的小松鼠向我們走來。它那漂亮的外貌、馴良的習性和乖巧的行爲清晰地定格在我們的頭腦中。我們在喜愛小松鼠的同時,不能不歎服作者精心細緻的觀察、生動傳神的描寫及準確精練的說明。

課文第一自然段首先從總體入手,介紹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接着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勢幾個方面具體來寫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徵。第二自然段從松鼠的活動範圍──樹上(不侵犯人類)、活動時間──夜晚(不騷擾人類)等兩個方面着重介紹了其性格特徵──馴良。第3、4自然段側重寫了松鼠的行動特徵──乖巧。一從它橫渡溪流時的情景來表現它的智慧;二從“有人觸動大樹”時的反應來表現它的警覺;三從儲備食物過冬來表現它的聰明;四從蹦跳的動作來表現它的輕快;五從不高興時發出的恨恨聲來表現它豐富的感情。作者還列舉了松鼠搭窩的經過,從選址、建造、居住及窩口的特點等方面來表現它的聰明、勤快,進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後在第5自然段補充介紹了松鼠的生育情況,何時換毛及喜歡潔淨的特點。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繼續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熱愛自然的感情,增強保護動物、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二是通過與《鯨》進行比較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進一步領會說明文的表達方法。

這篇課文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文藝性說明文(又稱科學小品)。它以準確性說明爲前提,以形象化描寫爲手段,在說明角度、表達方法、語言風格等方面與《鯨》有很大不同。從說明的角度來看,《鯨》側重於介紹鯨的形體特點和生活習性,而本文側重於介紹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動;從表達的方法來看,《鯨》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採用比喻、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從語言風格上來看,《鯨》的語言精煉平實,而本文的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

教學本文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感受松鼠的特點,並通過與《鯨》進行比較閱讀,探究兩篇課文不同的寫法,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它們面容清秀,眼睛閃閃發光,身體矯健,四肢輕快,非常敏捷,非常機警。玲瓏的小面孔,襯上一條帽纓形的美麗的'尾巴,顯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翹起來,一直翹到頭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

這段話簡直類似於文學作品中的肖像描寫。一般“清秀”極少用來形容動物,就是形容人,多半也只形容少男少女,現在拿來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閃閃有光”的眼睛,寫得非常惹人喜愛。特別是在寫尾巴時,更加細緻生動:先寫其形狀,把它比作“帽纓”,給人以聯想和美感,表現出松鼠尾巴的美麗;再寫具體功能,能“一直翹到頭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表現出了松鼠形體的奇特之處。

②有人說,松鼠橫渡溪流的時候,用一塊樹皮當作船,用自己的尾巴當作帆和舵。

“橫渡”是指從江河等的這一邊過到那一邊。這句話介紹了松鼠橫渡溪流的方法,兩個“當作”寫出松鼠不僅知道以樹皮爲船,而且還會用尾巴“揚帆”“使舵”,乖巧不言而喻。

③它們是十分警覺的,只要有人觸動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樹,它們就從窩裏跑出來,躲到樹枝底下,或者逃到別的樹上去。

這句話用“只要……就……”這一句式來表現松鼠靈敏的反應與動作。作者用了三個動詞“跑”“躲”“逃”來表示松鼠對於微小危險的快速應變能力,從而更顯出它“十分警覺”的靈性,由此表現出它的“乖巧”。

(2)對詞語的理解。

乖巧:合人心意,討人喜歡;機靈,巧妙。

馴良:和順善良。

橡慄:橡樹的果實,外表皮有一層硬殼,圓形,呈棕紅色,內仁如栗子,可食用。

矯健:強壯有力。

玲瓏:精巧細緻。

蟄伏:動物冬眠,潛伏起來不食不動。

警覺:對危險或情況變化的敏銳感覺。

苔蘚:苔蘚植物的一綱,屬於這

一綱的植物,根、莖、葉的區別不明顯,綠色,生長在陰溼的地方。

二、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正確讀記“乖巧、馴良、清秀、矯健、機警、玲瓏、躲藏、追逐、強烈、溪流、警覺、觸動、銳利、錯雜、狹窄、勉強、遮蔽”等詞語。

2、朗讀課文,瞭解松鼠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

3、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細緻的描寫,積累語言。

4、能用較準確、生動的文字對某一種動物的特點進行說明。

三、教學建議

1、教學本課前,先佈置學生蒐集相關資料,瞭解作者和松鼠的有關知識,有條件的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有關松鼠的影片,豐富學生對松鼠的認識。

2、教學這篇略讀課文時,要讓學生認真讀讀課文前的閱讀提示,按照閱讀要求進行自主閱讀。學習時,應先引導學生讀熟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介紹松鼠的,體會作者對松樹的喜愛之情。爲了促進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可讓學生就課文某一部分內容繪製一幅圖,給它起一個名稱,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畫面。

3、在感悟、理解課文之後,還應引導學生畫出自己最喜歡的句段,說一說喜歡它們的原因,從而來體會作者語言的生動形象,提高學生的欣賞和評價能力。

4、探究本文與《鯨》在表達上的異同,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由於學生受年齡及閱讀能力的限制,不一定體會得非常全面,教師應注意加以引導。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探究,讓學生在互動中促進交流,在交流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引起爭辯,在思辯中激活思維。

5、在學習了兩篇介紹動物的文章後,可以進行一次改寫練習,引導學生將課文《鯨》仿照本文的表達方法進行改寫,也可以讓學生將本文仿照《鯨》的表達方法改寫成一般性說明文。

四、相關鏈接

布封(1707—1788)18世紀法國著名的博物學家、作家。少年時期就愛好自然科學,特別是數學。大學法律本科畢業後,又學了兩年醫學。後遊歷了法國南方、瑞士和意大利。畢生從事博物學研究,每天埋頭著述,四十年如一日,終於寫出了36冊的鉅著《自然史》。這部著作包括地球史、人類史、動物史、鳥類史和礦物史幾大部分,綜合了無數的事實材料,對自然界作了精確、詳細、科學的描述和解釋,提出許多有價值的創見,並開創了現代地質學的先河,尤其在物種起源方面,指出物種因環境、氣候、營養的影響而變異。達爾文稱他“是現代以科學眼光對待這個問題的第一人”。《自然史》的文學價值也很高,其中關於動物活動形態的描繪尤其富於藝術性。作者以科學的觀察爲基礎,用形象的語言勾畫出各種動物的一幅幅肖像。1777年,法國在御花園裏給他建立了一座銅像,座上用拉丁文寫着:“獻給和大自然一樣偉大的天才”。

文藝性說明文又稱科學小品。其特點是擅於運用文學手法具體生動地向讀者介紹說明對象。它的主要表達方式是描寫性說明,是描寫與說明的巧妙聯合。這種融合與記敘文的描寫有明顯區別。記敘文運用描寫,目的是再現事物形象,把人物與事件刻畫得具體生動,從而表現文章的主題;而說明文運用描寫,目的是爲了進行生動說明,它只是在介紹說明對象的過程中,藉助某些形象化手法(如比喻、擬人等)對事物的特點作一些形象化描寫,從而起到具體說明事物的作用。文藝性說明文不論採用什麼樣的形象化描寫手段,都要以準確性爲前提,本文就是一篇說明的準確性與描寫的形象性完美結合的範例。

松鼠脊椎動物,哺乳綱,齧齒類,松鼠科。小型獸類,體重約380克,體長20—28釐米,尾蓬鬆,長16—24釐米,超過體長的一半以上,密生棕黑色長毛。體毛灰色,故又稱“灰鼠”,也有暗褐色或赤褐色的。腹面白色。林棲,用樹葉、草苔築巢,或利用鴉、鵲的廢巢。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實,有時也食昆蟲和鳥卵。年產1—2窩,每產4—6仔。經濟價值很高,冬季的皮毛可制皮衣,尾巴可以制筆。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竊、腋”等7個生字,會寫“竊、炒”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竊讀、炒菜、鍋勺、踮起腳、飢餓、懼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撐、書櫃、哎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主要內容,體會竊讀的複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並受到感染。

3、學習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本課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從小喜歡讀書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竊讀的複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讓學生蒐集名人讀書的故事或讀書名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讀書興趣

1、同學們,書籍能使我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讀書是一種享受,一種快樂。讀一本好書就好比吃上一頓美味佳餚。那麼,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經歷與感受呢?(學生放談讀書的經歷與體會,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適當的激勵與點評。)

2、剛纔,同學們談得非常好,老師也感受到了你們讀書的樂趣。是啊!讀書能使人奮進,使人進步,讀書也是一個人生命的需要。有這樣的一個小女孩,非常喜歡讀書,竟然去“竊書”。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竊讀記》。

3、板書課題。

4、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麼疑問?預測:爲什麼要竊讀?是怎麼竊讀的?竊讀是怎樣的感受?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剛纔同學們提出了那麼多問題,那麼就讓我們帶着問題走進課文,邊認真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什麼事?(從整體入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培養學生閱讀的概括能力。)

(學生讀書、思考,教師與個別學生交流。)

2、引導學生概括課文內容。

3、自學生詞新詞。

6分鐘後看誰學得最好!

三、檢測學情

1、認讀生字與寫字:

如“目的地”的“的”讀dì;“踮起腳尖”中的“踮”diǎn讀;“暫時”中的“暫”讀zàn;有一些字的筆劃較多,如“餓”“懼”“檐”“酸”“撐”等,要提醒學生注意各個部件的組成。

2、體會詞語的含義:

3、熟讀課文,理清課文記敘的線索

(1)、學習一篇課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讀,讀懂意思,讀出味道。下面,就讓你們就反覆地讀一讀吧!

(2)、指名分段讀課文,看看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順。

(3)、讓學生概括地說說課文是怎麼記敘“我”竊讀的經歷與感受的。

(4)、整理課文記敘的線索:

放學後——邊走邊想——跨進店門——打開書閱讀——恐懼被發現——飢餓難耐——放回書架——走出書店。

4、品讀課文,體會走進書店的經歷

(1)、默讀第3自然段:

畫出“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的句子或關鍵詞。指名學生朗讀,說說體會到了什麼?

(“跨進店門,暗喜”,“踮起腳尖,從大人腋下鑽過去”,“總算擠到裏邊來了”,“急切地尋找”,寫出了她讀書的渴望與急切,這些都說明了她特別喜歡讀這本書。)

(2)、想像當時“我”找書的樣子。表演體會。

(把鮮活的文字轉化成直觀的想像與表演,有助於對課文的理解,加深體驗。)

(3)、她這樣去竊讀,你們有什麼感受?

(引導學生髮表不同的看法。)

(4)、引導學生朗讀第3自然段,讀出暗喜、渴望、急切的心情。

四、置留問題,當堂訓練。

1、她是一個多麼愛讀書的小姑娘!當她找到那本想讀的書,又是怎樣閱讀呢?她有怎樣的心理感受?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2、讀一讀,寫一寫:

竊讀、炒菜、鍋勺、踮起腳、飢餓、懼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撐、書櫃、哎喲

3、解釋劃線的.詞語:

我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着。

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我怕被書店老闆發現,每當我覺得當時的環境已不適宜再讀下去的時候,我會知趣地放下書走出去。

4、抄寫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並初步體會句子的含義。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1、認讀詞語“竊讀、炒菜、鍋勺、踮起腳、飢餓、懼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撐、書櫃、哎喲”等。

2、回顧課文內容。

3、過渡: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我”是一個愛讀書的小姑娘,爲了讀到自己喜歡的那本書,費勁了力氣才找到。那麼,她是怎樣閱讀呢?有什麼感受?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二、自學提示:

1、認真閱讀課文。

2、用——畫出“我”竊讀時的樣子;用﹏﹏畫出“我”竊讀的方法。並同桌交流體會。

8分鐘後看誰學得最好!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朗讀課文,同學們談各自的體會。

2、重點指名讀第3自然段,體會我讀書的樣子與內心:

⑴體會“我像一匹惡狼,貪婪地讀着。

①這句話把什麼比作什麼?

②“餓狼”給我們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卻把自己比作“餓狼”,那樣“貪婪地讀着”,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表現出作者如飢似渴地讀書。)

(感悟寫法,體會語言精妙,訓練語言運用能力。)

⑵體會“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①快樂的是什麼?恐懼的是什麼?

②你在生活中有這樣的體驗嗎?

(聯繫生活說一說。)

⑶引導學生讀出這種複雜的內心。

3、默讀5~10自然段:

體會“我”竊讀的滋味,交流自己的感動:

要求學生讀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自己的感動,然後,自主交流,師生對話,聯繫生活,關注體驗。

⑴“害怕書店老闆發現”是什麼滋味?

作者讀書,是在人多別人不注意她的時候竊讀,因爲是竊讀,所以當人少了,她就會丟下心愛的書轉移到其它書店。這種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⑵“把自己隱藏起來”是什麼滋味?

(要想讀書還得動一番心思,讓人家看不出來,確實挺累。還貼在一個大人身邊,躲來躲去的,這種讀書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⑶“趕上天下雨”是什麼滋味?

(爲了讀書,卻慶幸下雨,並且希望越大越好,還裝着鄒眉頭,望街頭。這樣的竊讀方式令人感動。)

⑷“餓得飢腸轆轆”是什麼滋味?

(作者讀書太餓了,太累了,腰痠了,腿疼了,腳也麻了。一直站兩個多小時,收穫很多,也付出很多。)

⑸“日光燈亮起來”是什麼滋味?

(作者什麼也沒吃,卻嚥了一口唾沫,說明她一定從書中收穫了很多知識,心裏非常高興。)

⑹“我走出書店時”是什麼滋味?

(身體上很疲憊了,她卻感到渾身輕鬆,說明她讀完書後非常的高興和滿足。)

3、聯繫生活實踐說說“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這句話的理解:

(“吃飯長大”指的是身體的物質需求,“讀書長大”則是指精神的成長,心靈的成長。糧食哺育的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只有知識與智慧不斷增長的人,纔是一個真正健康成長起來的人。)

三、感悟寫法

1、引導:這篇課文真實感人。那麼,你認爲哪裏寫得好呢?

(學生討論,相機引導學生朗讀)

(學習語言,積累語言,品悟語言,體現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落實語文的基礎。)

2、小結:這篇語言樸實而又生動感人,特別動作和心理描寫極爲傳神,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讀書的熱愛。

四、拓展延伸

1、以後你應該怎樣來讀書。

2、說一說有關讀書的名言。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留心生活,認真觀察,勤于思考。

2、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能力。

學習目標

1、從找駱駝這件事中,懂得遇事要仔細觀察,抓住事物間的因果聯繫,進行分析和判斷,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2、積累詞語。

3、朗讀課文,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提出要求

1、設疑導入。一個人走失了一隻駱駝,四兄弟雖然沒有見過那隻駱駝,卻幫助這個人找回了駱駝,你想知道是怎麼回事嗎?讀了《丟失的駱駝》這篇課文後,同學們就明白了。我們一起來學習《丟失的駱駝》。(板書課題)

2、圍繞課題質疑。(丟失的駱駝是什麼樣子?找到了嗎?怎麼找到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完全自由地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對難讀的詞、句可重點練習,多讀幾遍,讀通爲止。

2、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再讀課文,嘗試解決質疑的問題,圈畫有關的句子,並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研究問題,合作探究

1、帶着問題自讀課文,嘗試解決問題。

(1)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四兄弟非常詳細地說了駱駝的哪些情況?

(3)這些詳細的情況四兄弟是怎麼知道的?

2、小組合作探究。小組討論交流,互相啓迪解決問題。

3、各小組彙報學習收穫,師生共同歸納整理。

4、重點段閱讀指導。認真閱讀四兄弟說的'一段話,解決下列問題:

(1)讀一讀,議一議:四兄弟是根據什麼知道駱駝的有關情況的?

(2)填一填,說一說:(出示)因爲老大看見XXXXXXXXXXXXXXXXXXXXXXX,所以知道XXXXXXXXXXXXXXXXXXXXXXX;因爲老二看見XXXXXXXXXXXXXXXXXXXXXXX,所以知道XXXXXXXXXXXXXXXXXXXXXXX;因爲老三看見XXXXXXXXXXXXXXXXXXXXXXX,所以知道XXXXXXXXXXXXXXXXXXXXXXX;因爲老四看見XXXXXXXXXXXXXXXXXXXXXXX,所以知道XXXXXXXXXXXXXXXXXXXXXXX。(儘量用文中的語句,也可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填空,先在小組內互相說,再推選代表在班上說。)

(3)讀一讀,想一想:爲什麼四兄弟能指點駱駝主人找回駱駝。(啓發學生思考理解,四兄弟留心生活,善於觀察、分析駱駝留下的種。種跡象,並且通過這些跡象來確定駱駝的特點。)

5、啓發學生思考:讀了這段話,你受到了什麼啓發?(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可從四兄弟留心生活,善於觀察,勤于思考方面來說,可從四兄弟樂於助人方面來說,也可從自己的生活、學習實踐方面來談。)

6、教師小結。

四兄弟沒見過那隻駱駝的模樣,卻憑着他們敏銳的觀察力和準確無誤的判斷,憑着駱駝留下的幾處跡象,就分析得出駱駝的詳細情況,達到了“窺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謂是觀察與思考的典範。

四、再讀課文,創新表演

1、朗讀課文,想一想駱駝主人和四兄弟說話時的動作、神態、心情和語氣等,給文中的人物語言補充恰當的提示語。(啓發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特點,結合課文的內容來補充。)

2、小組合作討論補充的提示語,並練習分角色朗讀。引導學生注意人物語言的多樣化和豐富性,如“一點不錯”“謝天謝地”“真奇怪等,積累運用語言。

3、各小組根據補充的提示語進行創新表演彙報。

4、師生共同評議,指出優點及不足。

五、拓展運用,練習說寫任選其中一項練習說一說,寫一寫。

1、駱駝主人找到駱駝後,心情怎樣,心中會怎麼想,對四兄弟會說些什麼?

2、在學習、生活中你有沒有留心觀察、認真思考的經歷、親身體驗?如果有,試着舉例說一說;如果沒有,請你以後去親身體驗一下吧!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7

設計理念:

以“火攻”爲切入口,以說“計策”爲主手段,引領學生關注琢磨課文語言,於語言的體會中感受人物的智慧,故事的魅力,表達的方式,從中激發學生閱讀歷史類故事的趣味。

教學目標:

1、通過就詞解詞、聯繫上下文等方法掌握本課重點字詞。

2、通過概括文意、概說計策,學會簡練複述文本的方法。

3、通過重點語句的體會,感受三國人物的鮮活形象,從中受到人文薰陶。

4、通過深層質疑,引導課外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程預設:

一、揭題導入(包括課前)

1、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歌》滾滾長江東逝水……

2、談三國故事(重在學情的瞭解,便於學習的調整)

3、引《赤壁之戰》

解赤壁:赤壁,山名。在今湖北省蒲圻縣西北。赤壁山險峻而又雄偉,臨江是拔空昂立的崖頭,猶如戰馬揚蹄,踏破萬頃煙波,石壁西側鐫刻着的“赤壁”二字,相傳爲東吳大將周瑜所書,力蓋千鈞。

說題意:

(要求說得清楚簡要)

二、初讀感知

1、放聲讀文,瞭解大意。

2、質疑問難,瞭解學情。

(重在不懂的字詞;不太常見的詞句。)

反饋:

1、字詞:順學字詞

劃詞,讀詞,有沒有不懂的?

調兵遣將(遣的字形?誰?駐)丟盔棄甲(誰?逃)

自不量力(硬拿雞蛋去跟石頭碰)

不計其數

無心應戰

率領抵擋計策纜繩

(在於培養學生靈活理解詞語的能力,而不是侷限於字典、參考的等現成的答案。)

2、內容

自由概括;

圍繞標題概括;

圍繞標題完整概括。

(培養學生概括說話的能力。)

三、深究火攻

1、爲什麼火攻是個好主意?(以此帶動全文的學習)

自由發表

黃蓋的話:

讀好黃蓋的話:該用怎樣的語氣讀?

胸有成竹地

誠心誠意地

恭恭敬敬地

得意洋洋地?

讀懂黃蓋的話:黃蓋的話道理何在?

爲什麼相持沒好處?

只要用火攻,想逃也逃不了?

聯繫前文

2、赤壁之戰火攻打敗曹操,還有一步很重要的是什麼?

黃蓋的假降信

說東吳兵少……說後面爲什麼沒用冒號?

黃蓋會怎麼說?

3、黃蓋的計策:說了一遍?非常滿意——妙計!

黃蓋會怎麼說?

說清要點。

自由準備:

做上記號:哪些地方必須說清楚的'?

自由練說:

同桌互說:一說一聽,提出意見。(分角色)

推薦示範

集體評議:清楚,簡練

4、計策妙不妙?析原因,探性格。

讀文中語句,驗證體會。

爲什麼3萬打敗了80萬?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黃蓋的足智多謀

曹操的狂妄自大、驕傲心態

5、爲什麼不寫清妙計?只用了四個字:說了一遍?

寫法:不重複、留下懸念,激發興趣。小說作者羅貫中

(以上各環節重在於文中相應語句的體會,朗讀、感受,使學生具體情況調整學習內容,在說的過程中帶動文本重點語段的學習,同時達成單元複述的重點訓練。)

四、課外拓展

其實文中有好多問題的?

文中省略了很多情節。

課外閱讀

故事交流

說故事

談人物

背古詩

諺語、歇後語等等。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8

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本班本學期共有學生人,其中男生生女,人人。大部分孩子能遵守學校規章制度,活潑可愛,對學習有清楚的認識,努力上進,但也有部分男生好玩,懶惰,學習動力不強,因此學習成績不夠理想。

從上學期期末考試來看,全班同學都進步不少。本期目標希望在牢抓字詞基礎上再接再厲,爭取把字寫得更好,擴大學生閱讀量,作文能小有進步。

二、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是以語文知識和讀寫能力訓練爲序編排的。教材的結構與思路有一定的繼承性,體現整套教材的延續性,同時又有發展變化。

如:課文既保留傳統繁榮優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時代感的新課文;強化導學功能,引導學生思考;改進“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拓展學習資源,加強課內外語文學習的聯繫。

三、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我愛閱讀。學習這組關於讀書的課文,要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還要圍繞“我愛讀書”這個專題進行綜合性學習,體會讀書的樂趣,並學習一些讀書的方法。

第二單元:月是故鄉明。閱讀課文的時候,要用心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並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過那些景物或事情表達出來的。

第三單元:學習說明性文章。要把握本單元課文的主要內容,並在閱讀中結合生活實際,深入瞭解事物弄清科學道理。要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並試着加以運用。並通過學習此單元課文《假如沒有灰塵》和《太空“清潔工”》,實施環保教育活動,使學生認識保護環境對人類生存的作用,瞭解環境污染、來源及種類,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自覺做一名環保小衛士。

第四單元:深入生活的啓示。學習本組課文,要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領會作者從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啓示;抓住關鍵詞句,體會這些詞句德漢以及表達效果。

第五單元:遨遊漢字王國。學習本組課文,要開展綜合性學習,小學五年級全科目課件教案習題彙總語文數學英語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瞭解漢字文化,併爲純潔祖國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第六單元:父母之愛。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感受父母的愛。他們的愛是慈祥的笑容,詩親切的華語;是熱情的鼓勵,是嚴格的要求。從而感受到父母之愛的深沉與寬廣。同時瞭解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特點的描寫表現父母之愛的。

第七單元:不忘國恥、振興中華。學習本組課文要用心感受字裏行間飽含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還要通過多種途徑蒐集有關資料,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並在語文學習中加以運用。

第八單元:走近毛澤東。學習本組課文,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描寫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有條件的.同學讀讀相關的文章、書籍,看一看相關的影視作品。

四、教學措施

1、對學生加強思想教育,幫助他們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學會正確的學習方法,教育學生認真學習,打下紮實基礎。

2、改變傳統教育“一言堂”式教學所使用的陳舊教案,集體備課,不斷學習,勇於創新。把學生作爲教育教學過程的主體,從而形成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模式所需要的新型教案。

3、在主體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解決好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辨證統一,建構學生在認識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形成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教育、自我評價的新型育人模式。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9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標,腳踏實地,一個勁兒往前走的精神,[語文教案]五年級語文上冊《挑山工》教學設計。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會本課的生字和新詞,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用“耽誤”、“樸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理解挑山工說的話的深刻含義,並從中受到啓迪。

三、教具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寫有“讀讀寫寫”中詞語的小黑板。、

四、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導讀”部分,瞭解本組安排的篇目和重點訓練項目。

2、導入新課。板書:挑山工。同學們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誰知道“挑山工”是指什麼樣的人?預習後,知道了挑山工的哪些特點?(學生自由發言,互相補充,認識可深可淺。)

3、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讀後適當評議,重點糾正讀錯字和讀破句的地方。

二、講讀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想想這部分主要講了什麼。

2、討論。

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講挑山工登山的特點。)

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他們登山時的姿勢是什麼樣的?找出課文裏的話說一說。挑山工登山的路線是什麼樣的?(是摺尺形的。)

誰能描述一下,“摺尺”是什麼?(學生討論後,教師可在黑板上圖示,或實物演示。)

挑山工爲什麼要走摺尺形路線,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樣直往上走?(東西不碰在臺階上;還能省些力氣。)

挑山工走摺尺形路線帶來什麼問題?(路程比遊人約多一倍。)

作者爲什麼要這樣詳細地描寫挑山工登山的特點呢?帶着這個問題繼續讀課文。

三、講讀第二自然段。

1、齊讀第二自然段。

2、討論交流。

作者對什麼現象、事情感到很奇怪?(作者奇怪的是,雖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但他們花的時間並不比遊人多。)

作者爲什麼感到奇怪?讀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飽覽”是什麼意思?(充分地看,看個夠。)“題句”是什麼意思?(就是爲留紀念而寫的詩句。)“騰雲駕霧”是指什麼?(指傳說中利用法術乘着雲霧飛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騰雲駕霧”是指什麼?(指傳說中利用法術乘着雲霧飛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騰雲駕霧”,是感嘆挑山工登山之快,對挑山工的領先感到吃驚,覺得不可理解。

四、佈置作業。

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

1、用生字生詞卡片檢查學生的讀音。提醒注意:“奏”、“素”是平舌

2、挑山工和遊人登山時有哪些不同的特點?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二、指導學習第三自然段。

1、提出學習要求。自己朗讀第三自然段,思考問題: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是在什麼情況下相遇的?

2、學生按要求自學思考。

3、討論交流。

“我”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三次。)這三次相遇分別是在什麼地方?(請學生從課文中尋找答案。)這幾次相遇有什麼共同的特點?(都是在開始時“我們很快就超過了他”,但後來發現“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達我們相遇的地方。)

“攀談”是什麼意思?(閒談,隨便聊聊。)作者爲什麼要“走過去跟他攀談”?(因爲作者感到很奇怪,很想解開心中的謎。)

三、講讀第四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主要講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謎”。)作者的“不解之謎”是什麼?

作者的這個“不解之謎”是怎樣產生的?聯繫前幾個自然段的內容想一想。(是通過對挑山工與遊人的對比產生的。)

四、講讀第五自然段。

1、學生各自朗讀第五自然段。

2、討論。

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個問句:“您看,是不是這個理兒?”挑山工是怎樣解釋“這個理兒”的?用課文裏的話說一說。

“我跟你們不一樣”,挑山工和遊人有什麼不一樣呢?

(遊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得停下來高興怎麼就怎麼)

(挑山工: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得一個勁兒往前走)

那麼,爲什麼遊人“高興怎麼就怎麼”,而挑山工“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呢?(遊人是來遊覽的,哪裏好玩就在哪裏停,目標散亂;挑山工有任務,要按時把貨物送到山頂,目標專一,所以得一個勁兒往前走。)

五、講讀第六自然段。

1、學生齊讀第六自然段。

2、討論交流。

“心悅誠服”是什麼意思?(誠心誠意地佩服。)“包蘊”指什麼?(包含。)“意味深長”是什麼意思?(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尋味,值得很好地體會。)什麼是“哲理”?(有普遍意義的道理,有深刻意義的話。)

山民這幾句樸素的話裏,包蘊着什麼意味深長的哲理?(引導學生緊扣關鍵詞語,比較遊人與挑山工的不同之處,然後深入理解“一步踩不實不行”、“一個勁兒往前走”的含義,再深入到更深一層的認識:看準目標,堅持不懈,就能達到目的;放鬆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

六、講讀第七自然段。

作者畫了一幅什麼樣的畫?用課文裏的話說一說。

作者爲什麼說“我需要它”,而且“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作者需要的僅僅是這幅畫嗎?(作者需要的不僅僅是畫,而是畫中挑山工那種認準目標,不斷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這幅畫掛在書桌前,是因爲作者需要這種精神來激勵自己向前。)

七、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體會挑山工說的話的深刻含義。

第三課時

一、複習舊課。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指名說說每個自然段講了什麼內容。

二、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1、提出要求。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想想課文可以分成幾段,哪幾個自然段聯繫起來可以成爲一段,每段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2、學生朗讀思考,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交流。

課文可以分爲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講挑山工走的路程比遊人長,但卻常常領先,作者對此提出了疑問;第三至第六自然段是第二段,講作者與一個挑山工幾次相遇,通過交談,作者解開了心中之謎;第七自然段是第三段,講挑山工的精神對作者的啓示。

三、總結課文的主要內容。

1、提出要求:把各段的段意連起來,就是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大家練習說一說。2、同桌互相討論。

3、指名發言,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完成“讀讀寫寫”。

1、指名讀小黑板上的詞語。

2、指名說說“拘束”、“騰雲駕霧”、“耽誤”、“樸素”、“意味深長”的意思。

3、抄寫“讀讀寫寫”中的詞語。用“耽誤”、“樸素”造句。

五、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按照預習要求預習《可愛的草塘》。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0

一、教材解讀:

1998年夏天,我國長江流域遭受了多年未遇的特大洪澇災害,沿江各地特別是長江中游一帶險情不斷,人民羣衆的財產乃至生命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在這萬分危急關頭,幾十萬解放軍官兵日夜兼程,和幾百萬人民羣衆一起,戰洪水,鬥惡浪,打響了氣壯山河的大江保衛戰。

《大江保衛戰》一文主要讚頌了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們在到處肆虐的洪水前,是怎樣忘我地保衛大江、救助人民羣衆的事,謳歌了新一代人民子弟兵在危險和困難面前毫不畏懼、全然不顧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再現了他們光輝的形象。同時也表達了子弟兵與人民的魚水情深。

戰,即戰鬥。將抗洪搶險比成戰鬥,可見災情的嚴重性和鬥爭的緊迫性,它反映了黨和政府對人民利益的莫大關心,表現了人民子弟兵爲了人民的利益而奮不顧身的可貴精神。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把握課文的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惡浪面前,心繫人民,團結抗洪,英勇無畏的獻身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課文的朗讀,理解,感受課文采用的點面結合的方法描寫人民子弟兵抗洪救災中所體現出來的英雄氣概,既全面有真實生動。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及其他有關的視頻材料。

五、總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

二、教學目標:

學習掌握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詞語,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的思路,學習第一段。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師述:曾經有這樣一首歌唱遍祖國大江南北,許許多多的人爲之留下了感動的淚水。請聽——《爲了誰》。(利用電腦播放歌曲)

2、過渡:這首歌讚頌了抗洪救災中英勇無畏的人民子弟兵。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1998年抗洪救災的課文。

3、板書課題:大江保衛戰

讀題,解題,質疑:

戰,即戰鬥。

課文什麼比成戰鬥?(把抗洪搶險比成戰鬥。)

將抗洪搶險比成戰鬥,說明什麼?(災情的嚴重性和緊迫性。)

4、教師簡介背景

1998年夏天,我國長江流域遭受了多年未遇的特大洪澇災害,沿江各地特別是長江中游一帶險情不斷,人民羣衆的財產乃至生命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在這萬分危急關頭,幾十萬解放軍官兵日夜兼程,和幾百萬人民羣衆一起,戰洪水,鬥惡浪,打響了氣壯山河的大江保衛戰。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導讀課文:

同學們,你覺得,你學習這篇課文,主要想知道什麼?

(交流: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教師進行必要的歸納。)

現在請同學們帶着問題讀課文,把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等,通過劃一劃,注一注等方式,把它記錄下來,留待交流。

2、學生按要求自由讀課文。

(教師巡視)

3、檢查自由讀課文後的效果。

(1)多媒體出示生字,詞語指名朗讀,正音。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3)交流初讀的感受,收穫。(從整體上感知課文。)

三、再讀課文。

快速閱讀課文,按照爲“什麼戰——怎樣戰——戰鬥的結果”這樣的敘述順序,給課文分段。並用一句話概括每一段的內容。

組織交流,教師點評歸納。

(第一段(1):寫長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響了大江保衛戰。

第二段(2~5):寫我部隊官兵在大江保衛戰中表現神勇,涌現出許多動人事蹟。

第三段(6):讚揚了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遠銘記在人民心中。)

四、學習第一段

1、生自由大聲朗讀課文的第一段。

2、讀了這一段,你感受到了些什麼?

(交流,並找出重點的詞語句子,讀一讀。

災情危急:“暴雨”、“大暴雨”、“一場接着一場”、“暴怒的巨龍”、“瘋狂地撕咬”以及三個“!”

奔赴戰場:日夜兼程,挺進

3、指導朗讀。讀出情況的危急,讀出子弟兵們英勇無畏,大戰洪水的英勇氣概。

(指名朗讀,評點,再讀,齊讀。一定要指導學生用一字一頓的重音,把三個“!”讀出來。)

四、作業

1、抄寫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品讀課文

二、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的重點部分內容,通過對具體語言材料的閱讀賞析,理解含義較爲深刻的句子;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惡浪面前,爲了保衛國家和羣衆生命財產的安全而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

2、指導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五自然段。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齊讀第一段(媒體播放災情,渲染氣氛),說說主要內容。

二、學習第二段

(一)、快速默讀課文的第二段,思考:

這一段寫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衛中的動人事蹟,主要寫了哪幾個典型事蹟?

(1)默讀。

(2)交流概括。

大堤搶險

(3)板書:錚錚鐵漢(典型人物)

勇救羣衆

(二)品讀課文——大堤搶險—

1、幻燈片出示搶險的圖片,學生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圖意。

2、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看看課文又是怎樣描述的,哪些話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生自由讀課文3—4自然段)

3、學生談自己感動的內容,指導朗讀,感悟表現戰士們奮不顧身和樂觀主義的精神的詞句。

出示

(1)“官兵們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來回穿梭。有的爲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腳奔跑起來。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腳趾,他們全然不顧……”

朗讀,體會到戰士們意志堅強、奮不顧身的精神。

(2)“一個個奮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道人牆。經過幾個小時的鏖戰,大堤保住了,官賓們渾身上下卻是傷痕累累。”

(3)“狂風爲我們吶喊!暴雨爲我們助威!巨浪爲我們加油!”

(4)“風聲雨聲濤聲,聲聲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朗讀,體會子弟兵大無畏的樂觀主意精神,與人民心連心的本質。

4、小結過度:

這一層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句描繪了子弟兵的羣體形象,體現了全體官兵爲了保衛國家和集體的利益,爲了保衛人民羣衆的生命財產,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接下來,課文又是從哪個角度去描寫的呢?

(三)品讀課文——錚錚鐵漢

1、學生自由讀,說說這一層主要講了什麼?

2、交流:

你覺得黃曉文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討論,結合學生的交流,出示:

“黃曉文大聲說:“來不及了!”說着,一咬牙,猛地把鐵釘一拔,一股鮮血涌了出來。黃曉文隨即從身上扯下一綹布條,三下兩下把腳捆了個結實,二話沒說,轉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

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好好朗讀,體會人物的內心。

3、齊聲朗讀——

“在那幾十個難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這樣感人的事蹟啊!”

4、談談自己的感受。——像黃曉文這樣的鐵漢,這樣動人的事蹟太多了,說明人民子弟兵個個都是錚錚鐵漢。

(四)品讀課文:勇救羣衆

1、過渡:師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讀第4自然段最後一句。——“在那幾十個難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這樣感人的事蹟啊!”

師:還有哪些感人的事蹟,請同學們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2、指導朗讀,理解,背誦——

(1)“戰士們的衝鋒舟劈波斬浪,飛向漂動的樹梢,飛向滅頂的房屋,飛向搖搖晃晃的電杆。”

抓住三個“飛向”引導學生體會到羣衆正在危險中,戰士們迫不及待地進行營救。

(2)“哪裏有洪水,哪裏就有軍旗飄揚;哪裏有危險,哪裏就有軍徽閃爍。”

抓住四個“哪裏”引導學生朗讀,體會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給人民,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

師,他們真是無愧於“軍旗”、“軍徽”,他們不愧是人民子弟兵啊。所以——

(3)“滔滔洪水中的羣衆,看到了紅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們的大救星。”

抓住“看到了……看到了……就像看到了……”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到人民羣衆對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軍民魚水情。

如此令人感動的情景,如此感人的文字,我們能背出來嗎?

(五)小結:

讓我們再來看一看,英勇的子弟兵是怎樣不惜一切抗洪搶險的。

播放視頻《大江保衛戰》

三、導讀課文最後一段。

學生齊聲朗讀。

四、總結全文,作業

1、回全文最讓你感動的是什麼?述說感動的理由。

2、摘抄排比句,體會句子的含義。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五節。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1

一、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裹上、瀉下、紅潤、傑作、一截、燃燒。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文中重點句的含義。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養熱愛自然的情感。

4、學習按照事物發展順序觀察的方法。

二、學習準備。

1、課前可佈置學生觀察日落景色。爲了更好地觀察到全過程,可選擇地勢較高處爲觀察點。

2、自讀課文,要求:

(1)邊讀邊畫出描寫夕照“迷人”的語句,反覆地讀幾遍,並談談自己初步的感受。

(2)輕聲朗讀具體描寫夕照的段落,邊讀邊想。

(3)整個夕照過程中,太陽有哪些變化,作者把它分別比作什麼。

(4)夕陽和我窗外的景物構成了怎樣迷人的畫面。

三、學時安排。

兩學時。

1、第一學時讀通課文,瞭解作者觀察及。寫作順序和方法。

2、第二學時理解文中重點句的含義。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養熱愛自然的情感。

四、學習過程。

第一學時:

1、同座相互檢查課文朗讀情況,要求正確、流利。

2、聽兩組(4人)讀課文,評價讀的情況,穿插正音(注意9個生字的讀音)。

3、回憶《海上日出》的觀察和。寫作順序與方法。

(1)寫了三種不同情況下的日出。

(2)重點寫晴朗早晨的日出全過程。

(3)日出過程從天、水色彩的變化、形狀的變化、富有情感的動作三方面寫具體。

4、《夕照》的作者又是如何觀察與描寫的呢?

能瞭解到:

(1)位置的變化——樹梢——樹杈——消失。

(2)色彩的變化——橘黃色——微紅——紅雲——象熟透的“大石榴”——像一團燃燒的烈火——消失。

(3)動詞:滑落——穩穩地站——向下溜了一截——出現——消失。

5、讀記詞語:

盡情、欣賞、迷人、挺拔、滑落、橘黃色、衰老、瀉下來、鍍上、頓時、晶瑩、紅潤、波光粼粼、雀躍、傑作、踩碎、溜了一截、害羞、樹杈、喜悅、石榴、溢出、矯健、絕妙、宛然、燃燒、油然而生、感慨、黎明。

6、課後熟讀課文,背誦1——4自然段。

第二學時:

1、寫詞語(見上)。

2、填空:

開始太陽從楊樹上滑落下去,是xxxx色的;沒有了xxxxx的光芒,這時的陽光下的房頂化作了xxxx,每一片瓦都成了雀躍的xxxx;然後,太陽又向下溜了一截,顏色開始泛出xxxx,如xxxx一般,紅色又變深了,成了小姑娘臉上的xxxx;一會兒,出現在楊樹中的xxxx太陽,漸漸變紅了,像一隻熟透了的xxxx;天色越來越暗,太陽卻越發的紅,宛然一團xxxx。

3、找出描寫夕照“迷人”的語句體會體會。

重點體會:

(1)“柔柔的光瀉下來,給磚瓦房鍍上一層華麗的金黃;房頂頓時化作一汪晶瑩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躍着紅潤的光,變得波光粼粼一般了。”這裏用“晶瑩的湖水”比喻在金色陽光照耀下,整個房頂的景象,每一片瓦都是呈凹陷的拱形整齊地鋪在房頂上,鍍上了陽光起起伏伏的就像光在“跳躍”,整個房頂就像“波光粼粼”的“湖面”了。這句話描述的畫面是靜態的,但瓦上的光波起伏就有了動感,作者用了“跳躍”一詞,更使得畫面生動活潑。

(2)“這會兒,太陽的'臉上開始泛出微紅;輕輕的,如紗一般。”這裏“輕輕的”和“如紗一般”都是寫太陽泛出的紅色很淡,和“微紅”的“微”相照應。

(3)“光帶着收穫的喜悅從‘石榴’裏溢了出來,映着鑽天楊矯健的身影,在天際形成一幅絕妙的工筆畫。”“收穫的喜悅”是對着前一句的“熟透”的石榴來說的;又圓又紅的太陽掛在楊樹杈上,柔和的光照得鑽天楊筆直高聳的樹幹和枝枝杈杈顯得格外清晰,形狀、色彩、明暗的搭配就像一幅“絕妙的工筆畫”,這幅在天盡頭形成的畫面能引起人無限的遐想。

(4)“天空的黑色漸漸漫了過來,幾乎要把太陽包住了。太陽則變得越發的紅,宛然一團燃燒的烈火將黑暗照亮。我呆呆地望着這如火的夕陽,油然而生出一種感慨,一種激動。”這幾句話描繪出天色越來越暗,而太陽卻更紅了這樣一種特定的自然景象。

4、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重點是抓住描寫夕照的比喻句、擬人句和最後兩節。)

5、詞語積累。讀一讀自己喜歡的詞語。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2

學情分析

小學五年級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通過閱讀來理解、欣賞和評價文本,能夠藉助網絡等平臺蒐集、處理、交流文本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並獲得正確的審美體驗。教學中,抓住重點語段和詞句,注重聽、說、讀、寫的訓練,體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創設智慧靈動的語文課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課文的十個生字,理解“癡迷、縱橫、閃爍、鼓鼓囊囊”等詞語;

2、通過對課文內容的拓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訓練語言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2、學會蒐集資料,通過課外資料的補充,使學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延伸,使課文內容得到進一步拓展。

3、利用博客、網絡交互功讓學生開展創意閱讀,延伸課堂。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憑藉文本,激發對美好事物的濃厚興趣,培養仔細觀察、堅持不懈的科學探索精神。

2、通過語言文字讓學生得到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薰陶。

教學策略

1、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效地學習,促進學生個人體驗地生成,通過學法指導,以讀促寫。

2、通過博客、網絡平臺等多種交流方式,實現文本、師生、生生的有效互動。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緊扣文中描寫法布爾迷戀昆蟲的重點語句,在讀中一步步走進人物的精神世界。

2、深刻領悟題目的內涵,體會法布爾從小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課前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熟讀課文,並蒐集相關資料。

2、建立主題博客學習網站。

教學資源

教材、多媒體課件、視頻、主題博客學習網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認識法布爾——從直觀入手,走進文本學習

1、談話: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份大自然的禮物。(課件展示昆蟲圖片)喜歡這些小傢伙嗎?有個人也很喜歡小昆蟲,可他不是一時的興趣,而是將這種熱愛與癡迷持續了一生,他就是法布爾——科學殿堂裏的一位巨人。(板書:科學殿堂)

(設計理念:直觀再現生動活潑的昆蟲圖片,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輕鬆、自然地過渡到新課的學習。)

2、小組交流,認識法布爾。

誰來說說你對法布爾的瞭解?

(學生將課前蒐集關於法布爾的資料進行交流。)

3、課件出示法布爾生平簡介。

(設計理念:讓學生了解法布爾,走近法布爾,激發他們對科學家的崇敬和熱愛。)

4、師:讓我們乘坐時空穿梭機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法國,到法布爾的童年去看看吧!板書課題:裝滿昆蟲的口袋(學生隨師書寫課題)

二、互助學習,初讀課文——通過互助學習,掃清文字障礙

1、同桌互助,對讀課文。

要求:字音讀準,課文讀通,理解重點詞語,掃清文字障礙。

2、多媒體課件出示文本,檢查學生掌握情況,注意帶點字讀音。

縱橫閃爍光澤責罵滿載而歸鳥棲蟲居

中毒觀察可惡癡迷鼓鼓囊囊興致勃勃

(設計理念:課件出示文中重點字詞,直觀幫助學生糾正字音,理解詞義,便捷、生動,利於學生掌握、積累生字新詞。)

三、整體感知,理清文脈——初識文本內容,促進探索新知

1、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小時候的法布爾是個怎樣的孩子?

2、生默讀課文後,交流反饋。

3、課件出示文本:“法布爾從小就對小蟲子非常着迷。”

抓住重點詞語指導朗讀,理解“着迷”。

4、在課文中還有幾個和着迷意思相近的詞,你能找出來嗎?

教師相機板書:着迷、迷戀、癡迷

5、學生結合“迷”字,理清課文敘述了哪幾件事?

(設計理念:閱讀是語文教學之本,默讀課文,讓學生充分閱讀,沉浸文本,促使學生深對文本有更深層次的領悟,在感知文本內容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索新知)

四、以讀促學,感悟癡迷——引導品析文本,進行學法指導

1、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讀2、3自然段,畫出法布爾迷戀昆蟲的句子,抓感受深的詞語美美讀一讀,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

師引導學生抓重點詞語體會,師生共讀共議。

多媒體課件出示重點語段:

1)“一天傍晚,暮色籠罩了田野,爸爸媽媽忙完了農活,發現法布爾不見了。他們不由得着急起來,在田野上邊跑邊呼喊兒子。”

(爲了觀察昆蟲,法布爾居然連回家都忘了。)

2)“三天前,法布爾就告訴媽媽,花叢裏經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現在,他終於找了這位‘歌唱家’。”

(法布爾很執著,三天前聽到的聲音,現在仍在尋找。“終於”說明他找到這隻紡織娘是很不容易的。)

3)引導想象,拓展思維:法布爾在找這位“歌唱家”時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麼克服的?

4)重點指導讀法布爾對媽媽說的話,用表演朗讀法來表現法布爾找到紡織娘的欣喜。(師生合作創造性表演讀。)

(設計理念:教師積極創設對話情境,入情入境地與學生對話,激發學生望與熱情,在對話中學生自然地走進文本,與法布爾共同感受捕捉紡織娘的辛苦,捉住紡織娘的那份喜悅,所呈現的是師、生、文本之間平等對話的美麗場景。)

2、歸納學法——讀,想,劃,評

五、以導促學,探究癡迷——引導答疑導學,形成個人體驗

過渡:小法布爾的故事還真不少,這不,爸爸讓他去放鴨子他又幹什麼去了?

1、小組合作學習4,5,6自然段,

多媒體課件出示學習方法:

金鑰匙:讀——想——劃——評

劃出法布爾迷戀昆蟲的句子,抓重點詞語有感情讀一讀;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設計理念: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通過品讀重點詞句,感情朗讀,書寫感受等語文實踐活動,體會法布爾堅持不懈的科學探索精神,領悟他熱愛大自然的情懷。適時加以學法上的指導,實現短時、協作、高效的學習。)

1)、小組合作按照學法:讀,想,劃,評,找出反映法布爾喜愛昆蟲的句子。

2)、學生依照情感體驗,讀感受深刻的句子,並說說使自己感受深刻的原因。

2、教師引導感悟第四段。

1)、根據學生髮言,課件出示文本第四自然段,教師配樂範讀,學生閉上眼睛靜聽,伴隨着悠揚的鋼琴曲《童年》,學生在腦海中想象美妙的畫面。

2)、師指導:如果是你趴在小溪的岸邊,會觀察到哪些有趣的自然現象?(交流個人情感體驗)

預設學生理解:

每到早晨,法布爾把鴨子趕進池塘後,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3)、請同學們用心感受一下美麗,神奇的昆蟲世界吧!

課件出示小昆蟲視頻。

(設計理念:視頻欣賞不僅僅是停留在表面上,還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感受自然世界的神奇,讓學生走進法布爾迷戀的昆蟲世界。)

3、學習第5,6自然段,感悟“癡迷”

過渡:這隻把蒲公英當做降落傘的小甲蟲多麼可愛呀!它不僅吸引了我們,也深深地吸引了法布爾。

1)、學生自讀5、6自然段,劃出描寫小甲蟲的句子。

2)、學生交流彙報。

預設學生回答:

課件出示文本:

忽然,一隻閃爍着金屬光澤的小甲蟲從他眼前掠過。

這隻甲蟲比櫻桃還要小,顏色比藍天還要藍。

他把這個小寶貝放進蝸牛殼裏,包上樹葉,裝進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後再好好欣賞。

讀句子,體會法布爾對小甲蟲的喜愛之情。

3)、這天,法布爾的衣袋裏還裝了些什麼?

4)、指導朗讀,讀出法布爾“喜滋滋”的心情。

5、法布爾迷戀着昆蟲的世界,可爸爸媽媽是怎樣的態度呢?

1)學生讀後交流。

2)教師小結:法布爾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家人的訓斥並沒有阻止他對昆蟲的迷戀,他仍然興致勃勃地把那些“沒用的玩意兒”裝滿了衣袋。爲什麼大自然中的一切令他如此癡迷呢?

3)回顧全文,引導學生從文中描寫大自然美好和小動物可愛的語句中,感悟大自然的美好神奇。

4)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談在大自然中的美妙的經歷,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探索大自然的志趣。

(設計理念:點面結合,落實單元教學重點。)

6、感悟最後一段。

A、過渡:強烈的興趣加上細緻地觀察,使法布爾最終成了世界著名的昆蟲學家,撰寫了一部自然界的生命樂章《昆蟲記》,引領人們去探索神奇的昆蟲世界。

B、後人爲了紀念他,建造了一座富有創意的雕像,這座雕像是什麼樣的?學生齊讀課文最後一句話。

C、師問:這沉甸甸的口袋裏僅僅裝的是昆蟲嗎?

D、回扣文題:課文爲什麼用“裝滿昆蟲的衣袋”作題目?

E、課件出示文本:法布爾的衣袋裏裝滿了(),裝滿了(),還裝滿了()。

師相機板書:強烈的興趣、執着的精神

設計理念:通過對文題的深入理解,提煉文章的中心,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六、以讀促寫,昇華癡迷——延伸課堂內外,進行知識拓展

1、走進法布爾

A、多媒體課件出示: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某件事情產生了興趣,我們就會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做得那麼有滋有味,興趣盎然,忘記了周圍的一切,甚至忘記了自己。

——法布爾

B、師配樂範讀。

C、師動情小結:作爲一位科學家,一位用心去觀察、用愛去體會的科學家,法布爾先生的科學研究是充滿詩意的,他用詩人的語言描繪這些鮮活的生命,他一生爲蟲子寫出了十卷大部頭的書,《昆蟲記》是最著名的,就讓我們靜靜地去讀一讀,走進法布爾的昆蟲世界。

(設計理念:在詩意的環境裏閱讀詩一樣優美的文字,讓學生受到情感的薰陶,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理想的憧憬。)

2、以讀促寫。

此刻如果我們正站在法布爾的雕像前,你有什麼心裏話想對他說呢?想一想,再寫下來,也可以在課後把你的感悟、想法發到主題博客上。(出示博客鏈接地址)

(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課程,因此,我們應該讓學生在習得語言工具的同時,感受到人文薰陶,讓學生在人文情感的衝擊下,理解語言,運用語言,落實語言文字的教學。)

板書設計:

5、裝滿昆蟲的衣袋

着迷

迷戀科學的殿堂

癡迷

熱愛大自然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認識6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掌握11個詞語並能聯繫上下文理解它們的意思。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15、16自然段。

3、引導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瞭解王子與黑熊搏鬥並英勇犧牲的事件,感悟王子的勇敢無畏的品德。

教學難點:

琴聲分別描述了哪些故事情節,能結合課文內容找出來並說說。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認識6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掌握11個詞語並查字典理解它們的意思。

2、理解文章層次,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1、瞭解課文大意。

2、讀準字音,認識生字,掌握詞語意思。

教學難點:理清文章寫作順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課題導入:通過預習,你們認爲課題“冬不拉”指的是什麼?

——王子的名字——一種哈薩克族彈撥樂器的名字

2、談話:(出示圖片)這種琴就叫“冬不拉”。冬不拉琴聲悠揚,琴的樣子也很有特色,那麼這種樂器爲什麼叫冬不拉呢?這裏面有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二、默讀課文,在小組裏用簡要的話說說關於“冬不拉”這種樂器名字的由來。

三、學習生字,讀準字音

1、預習時易讀錯音的字有什麼?易寫錯,易混淆的字是哪個?你是怎麼區分、記憶的?

2、學習生字具體步驟:

(1)判斷正確讀音

冥思苦想(mínmíng)駿馬(jùnzùn)

依戀(luànliàn)匕首(bǐbì)

(2)把正確字填在()裏

一()莫()自()()勇如()如()

()()不安()死如()()眉不展

(3)理解積累詞語

坐臥不寧冥思苦想視死如歸如泣如訴

四、理清順序,瞭解文章結構

1、速讀課文,想一想文章先寫了什麼又寫了什麼。最後寫了什麼?按什麼順序記敘的?

2、提出不懂的問題並解決簡單的問題。

五、佈置作業:

1、寫生字,抄寫詞語,積累本課書中的成語

2、讀課後思考題,再次帶着問題讀書。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啓發個性朗讀。

2、引導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會抓關鍵詞句聯繫上下文理解的方法。

教學重點:瞭解王子與瞎熊搏鬥的過程,體會王子爲民除害敢於犧牲的精神。

教學難點:體會文章表達方式的特點,感悟哈薩克族的音樂文化。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理清線索

同學們,有這麼一篇文章,它用一段音樂演繹了一個故事,它用一個故事創造了一段音樂。它的故事曲折離奇,它的音樂跌宕起伏,故事中閃耀着精神的光芒,音樂中流淌着情感的.音符。是什麼樣的精神給我們啓迪,是什麼樣的情感在我們震撼我們的心靈呢?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追隨這靈動的音符一起去感受王子冬不拉的故事。

瀏覽課文,找出文中描寫音樂的一段話。在這段描述中琴聲變換了幾種曲調?

默讀課文,找出跟每種曲調相對應的內容情節,標註出來。

二、品讀理解,體會情感

過渡:琴聲響起來了,一開始雄渾激昂,如同英雄視死如歸要上戰場。

情節一:要上戰場

引導質疑:要理解上戰場這部分內容,你認爲需要先解決什麼問題?歸納梳理(爲什麼要上?怎樣上?王子做了什麼?)自由讀文前五自然段,同桌討論。

1、從“自告奮勇”體會王子的品質。

2、抓語句“國王幾次派出獵人去伏擊這支瞎熊,卻都沒有成功,許多獵人還被這隻瞎熊咬死了。”體會瞎熊的兇惡。從而感悟王子爲民除害,不顧個人安危的品質。

3、王子做了什麼?在字裏行間你體會到什麼?

從“翻過一座座高山……找尋瞎熊的足跡。”體會艱辛。(抓疊詞感情朗讀)

從“他細心地將捕獸夾安置在瞎熊的必經之路上,又巧妙地進行僞裝,然後再旁邊的樹叢中隱蔽起來。”體會王子的膽大心細。(抓人物的動作詞體會)

過渡:琴聲又一次響起來,它這是低迴婉轉,像是在述說危機到來,戰鬥即將爆發。

情節二:危機到來

讀文,出現了什麼危機?你感受到什麼?(瞎熊的狡猾)

過渡:琴聲再一次想起,它變得音韻鏗鏘,好像宣告戰鬥已經爆發。

情節三:與熊搏鬥

1、默讀第七自然段,哪裏最讓你感動,做出批註。

2、你認爲這是一場怎樣的搏鬥?(激烈、扣人心絃、……)隨機指導個性朗讀。

3、再次朗讀體會。

4、發揮想象,讀寫訓練。

文中省略號後面是什麼樣的場面?發揮想象,說說爲什麼要這樣寫?

生1:王子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用自己的身體與瞎熊頑強搏鬥,最終用年輕的什麼換取了人民生活的安寧。

生2:冬不拉在倒下的一瞬間,看到瞎熊被殺死,他安詳地閉上了眼睛,臉上露出滿意的微笑。

過渡:琴聲又變換了調子,它如泣如訴,好像在訴說一個悲劇的結局和人們對英雄的依戀和懷念……

情節四:琴聲訴說

1、聯繫上下文,理解“如泣如訴”,它泣什麼?訴什麼?(滲入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學習方法。)

2、師範讀,學生在頭腦中想象畫面,說說你的腦海裏出現了什麼畫面?

3、把這些感人的畫面在腦海裏定格,帶着自己的獨特感受,有感情朗讀。(隨機引導想象畫面的學法,指導感情朗讀)

4、引導背誦。

三、昇華情感,感悟精神力量。

國王在專注地傾聽琴聲的訴說,他聽出了什麼?(體會人們對王子的情感,引出對琴的命名)

總結:王子給冬不拉罩上了精神的光芒,冬不拉也永遠在傳頌着王子的感人事蹟。王子永遠地離開了,可冬不拉這個名字卻在人們的心中刻下了烙印。每當悠揚的琴聲從手指間慢慢流淌,王子那耀眼的精神光芒就照亮了每個人的心靈世界。

四、拓展作業:

我們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着豐富的歷史文化,課後繼續蒐集各民族的歷史故事讀一讀,感受民族的文化魅力。隨後我們召開一個“民間故事會”。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叔公對祖國的眷戀之情。

2、感受濃濃的愛國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奇怪的聖誕包裹”到底奇怪在哪?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叔公對故鄉深深眷戀之情。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播放《七子之歌》。《七子之歌》抒發了海外赤子對祖國深深的熱愛,讓我們隨着這優美的旋律,走進《奇怪的聖誕包裹》一文,感受一位華僑老人濃郁的山河故土之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流利句子,並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學生彙報交流

(1)交流詞語。

(2)交流文章的主要內容。

3、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1、學生再讀課文,思考課文是按什麼順序記敘的'?

2、交流回報:按照“給叔公送禮物成了頭痛的事———回憶叔公眷戀祖國的事——全家討論送什麼——寄去奇怪的禮物——叔公的回信”這個過程記敘的。

寫小標題:發愁——回憶——討論——郵寄——讀信

四、精讀課文,體會感情

1、學生自讀課文,討論問題:

(1)爲什麼說聖誕包裹“奇怪”?

(2)從奇怪的聖誕包裹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3)能否換成“與衆不同”?

2、全班交流,邊理解邊有感情地朗讀,並解決問題:

(1)第17自然段:“故鄉的泥土。”

(2)第20自然段:“祖國的泥土。”

(3)第24自然段:“內容價值——無價之寶;”“中國藥材——令人奇怪。”

(4)第27自然段:“最合我心意。”

3、有感情朗讀課文中能體現叔公濃郁的山河故土之情的句子或段落,體會叔公對祖國深深地眷戀。

五、拓展閱讀

師生朗讀《鄉愁》一詩,體會海外赤子對祖國的愛。

板書設計:

叔公

奇怪的聖誕包裹泥土和菊花種子

對故鄉的眷戀之情

課後反思:

這是一篇拓展閱讀的課文,學生不難理解課文內容,我就讓學生自讀,然後交流體會,重點體會叔公對故鄉深深眷戀之情,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不過本課生字中有些書面語,平時比較少見,我就給足了學生時間自學並交流。比如“蹂躪”“玄虛”學生不是很理解,我們就一起交流,順利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5

一、提出學習目標

1、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已經成爲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近期你們有沒有遊覽過哪些地方,欣賞過什麼美景,能否與大家分享。

2、山水如畫,人醉其中。除了親身體驗大自然的美景,還有什麼方法也可以享受這種快樂呢?

3、生交流。

二、導入新課,並反饋學習目標

1、師:是的,我們可以選擇很多方式接觸自然,瞭解自然。和許多同學一樣,我也喜歡看書,喜歡通過文字,遊覽祖國山山水水,領略外國的民俗風情。今天,我們也將通過文字去認識一座富有魅力的古城——拉薩。請同學們看老師寫題目。(板書課題)

2、下面請同學們跟着我走進這座古城,一邊聽,一邊寫下你對拉薩的印象。

3、師讀;生寫;(誰先來談談你眼中的拉薩)交流。

4、你們剛纔的交流,讓我體會到你們內心的感受,只是這些感受聽起來還比較零散瑣碎。有一位名叫次多的作家,他遊覽了拉薩,用手中的筆寫下了所見所聞所感。請大家翻到課文168頁,慢慢地讀,細細地品,看看感受是怎樣蘊育在文字當中的。

三、合作交流,感悟重點

1、師:初次與文本對話,請你對照屏幕上老師剛纔讀的文章,有什麼新的感覺。

2、生交流。

3、在遊覽中抓住景物的特點描寫,並將自己的感受融合在自然人文畫面中的文章,我們稱他爲遊記。遊記有哪些特點呢?

師:這篇文章,作者抓住了最能展示拉薩古城魅力的景點,請同學們快速找一找,他帶着我們遊覽了哪些地方。(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藏族民居大昭寺八廓街

2、師:像這樣介紹城市的文章,要抓住最富特色的景來描寫,才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拉薩古城的哪一個景點首先給了作者強烈的視覺衝擊呢?(藏族民居)

文中哪些段落介紹了民居。(1—2)

出示閱讀要求:

1、朗讀1、2兩段,讀出聲,讀準音,讀通文。

2、讀完後,拿起筆畫出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描寫,並寫下感受。

3、分享閱讀感受,重點交流民居特色

過渡:看見許多同學在與文字交流的過程中,以文字的形式留下了思考的痕跡,寫下了批註,真是非常好的讀書習慣。藏族民居帶給我們怎樣的印象,誰能先和大家分享自己的閱讀體會。

A、色彩

師:同學們輕聲讀一讀這個句子,作者抓住什麼來寫民居特色的。給作者留下了什麼印象。

是的,藏族民居的一個很大的特點便是色彩鮮明。讓我們一起找找關於顏色的詞語及相關的事物。

出示:白色樓房黑框門窗五彩經幡

師:不同的'顏色帶給人不同的感覺,藏族民居的這些色彩給你怎樣的感覺呢?你可以選擇其中的某種那個顏色來說說。

生交流。白色象徵聖潔,黑色給人神祕、莊重之感。

過渡:藏族民居的黑白色形成鮮明的對比,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而五彩經幡爲什麼會被藏族人民所喜愛呢?

B、經幡的意義

經幡是一種富有象徵意義的掛飾,共有無色,各色的意義不同。

師小結:正如同學們看到的,藏族民居所展現的一切,與它們背後蘊含的古老文化是分不開的,真是讓人無限回味。

C、旗艦和艦隊

師:藏族民居的描寫還有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嗎?

師:這個句子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用了比喻手法)

把什麼比作什麼?

旗艦和艦隊是什麼關係?(旗艦就是一些國家的海軍艦隊司令、編隊司令所在的軍艦,因艦上掛有司令旗,故叫旗艦,中國人民解放軍叫指揮艦。旗艦是艦隊的指揮艦,是艦隊中的一支,具有代表性。)

能根據它們之間的關係來說一說布達拉宮和拉薩古城之間的關係嗎?

布達拉宮是拉薩的標誌,是拉薩的形象,代表。

朗讀感受:由布達拉宮帶領的這支艦隊在你的感覺當中是支怎樣一支隊伍?

雄偉氣勢不凡壯觀

個別朗讀;齊讀。

4、自學版塊

過渡:同學們,你們看,就這簡單的幾句話,甚至幾種顏色,當我們慢慢地讀,細細地品時,便會品味到背後的含義。下面請同學們繼續用這樣的方法,自己去學習大昭寺和八廓街兩部分,找出它們的特點。

出示自學要求及作業單。

自學要求: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大昭寺和八廓街兩部分內容。

2、找出兩處景的特點,並把理解感受寫在旁邊。

景點特點描寫

大昭寺

八廓街

A、交流大昭寺的特點。

出示寺廟建築名稱。

師:同學們讀一讀這些詞語,一般寫建築宏偉,我們會寫它是如何高大,爲什麼在這裏作者要抓住這些來描寫呢?(生談)

師:作者抓住了寺廟特有的建築來寫,讓讀者感受到大昭寺的聖潔、壯觀,寫出了它的獨特。藏族是一個信奉佛教的民族,古老大宗教文化賦予它神祕色彩,而這些富有宗教特色的建築更凸顯了它的神聖。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大昭寺的風光。

出示圖片

B、八廓街

對八廓街,你們有什麼印象?

(這一環節,先讓學生自由說,有的說到繁華,有些說熱鬧,有些說美等等)

師:當我們跟着作者遊覽八廓街時,視覺和聽覺都受到了強烈的衝擊。在作者的眼裏,八廓街顯得矛盾又統一的,爲什麼他會如此評價呢?在這裏,什麼顯得矛盾?

生交流。(根據文本內容)

爲什麼又說這些是統一的?能不能通過對課文的閱讀來談談自己的理解。

(藏族人民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他們不同的生活方式互相得到尊重,他們熱愛生活,嚮往幸福,正因如此,這些看起來矛盾的一切,在這裏纔會顯得如此和諧統一。)

四、提升感受,小結延伸

剛纔我們跟隨作者遊覽了拉薩古城,通過三處最富特色的景點認識了拉薩,字裏行間,我們時刻感受到作者不經意間抒發內心的情感,而所有的感受其實都濃縮爲一句話,請同學們找到他,讀出來。

出示:

這一切使聖地拉薩富有魅力,使古城拉薩成爲人們心目中的神祕之地,神聖之地,幸福之地。

“這一切”僅僅是今天作者遊記當中的三處景點嗎?

當然不是,在拉薩,還有許多擁有傳奇色彩的景點,有許多令人癡迷的特色民俗,還有令人回味的藏族文化。而這一切,需要同學們通過文字去了解,或者親身去體驗。最後,老師給同學們推薦一本書——《藏地密碼》。

五、板書

拉藏族民居

薩大昭寺

城八廓街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瞭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2、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感情讀;悟詩情。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態度。

教學重點:

瞭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瞭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效果及自學能力。

(1)指名讀。(讀後評讀)

(2)填空練習,這《四十田園雜興》首詩是(宋代)詩人(範大成)所做。

二、教師點撥。

(1)知詩人,解詩題。

範大成(1126—1193)宋代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是南宋四大詩人之一。他的詩題材廣泛,秀雅清婉,自具一格。在當時就廣受稱讚。

課本上選的這首詩詩人描寫的是夏天的景緻。詩從寫景入手,點明時令。通觀全詩,詩人在動靜結合中,展示了一幅初夏江南生機盎然、景色優美的田園圖畫。

(2)明詩意,感情讀。

師:自由讀詩,結合註釋看能不能說說詩句的'含義。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正值江南初嚇時節),梅子金黃杏子也成熟了,麥花雪白雪白的,鮮黃的油菜花也開始落花結子了。

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白天越來越長,農民們都忙於農事,籬笆邊很少有過往的行人,只看見蜻蜓和蝴蝶在飛動着。

(3)悟詩情。

師:全詩以高度概括的筆法,勾勒了江南地區的風物。這首詩三句寫景,都顯得很優美,只一句敘事,不直接寫勞動,卻從側面透露勞動情況,很有意味。

(4)朗讀全詩。

三、練習誦讀。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7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毛主席關心羣衆生活、處處爲羣衆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風。

2、瞭解課文中哪些內容寫得比較詳細,哪些寫得簡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課文內容,體會毛主席處處爲羣衆着想的思想作風。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學生朗讀課文,同桌互相糾正讀音。

2、這篇課文講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幾件事?

二、進一步自學,深入理解課文。

1、用小黑板提出自學要求:

(1)毛主席交給警衛員哪幾項任務?

(2)毛主席是怎樣處理“碾米”事件的?

(3)毛主席爲什麼讓警衛員給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樣說服警衛員的?

(4)課文最後一句話,“這位首長,好像在哪兒見過。在哪兒呢?”是什麼意思?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2、學生按自學思考題自學,教師巡視輔導。

3、同桌討論。

三、全班交流。

1、毛主席交給警衛員哪幾項任務?

(毛主席交給警衛員兩項任務:一是“儘快把鄉親們請到這裏來碾米”;二是讓炊事員每天給鄉親們沏一桶茶水。)

2、毛主席是怎樣處理“碾米”事件的?

(毛主席很細心,沒有聽到門口碾米的聲音,就過問了這件事,並讓警衛員儘快把鄉親們請到這裏來碾米。)

3、毛主席爲什麼讓警衛員給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樣說服警衛員的?

(毛主席說服警衛員時,一共講了三層意思:一是進行革命必須依*羣衆的支持;二是“我們進行的鬥爭,也正是爲了全國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衛員不要把他擺在特殊位置上。)

4、課文最後一句話,“這位首長,好像在哪兒見過。在哪兒呢?”是什麼意思?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最後一句話說明老人還沒有認出毛主席來,但是他可能聽到過有關毛主席關心人民羣衆的一些傳說,所以產生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出說明了毛主席及其領導的革命隊伍已經和人民羣衆打成一片,已經深入人心了。)

四、引導體會課文的詳略。

課文中哪些內容寫得詳細?哪些寫得簡略?爲什麼這樣安排?

(碾米、送茶和替母女倆推碾子寫得詳細。因爲這些內容突出了毛主席關心羣衆、處處爲羣衆着想這一中心。)

五、通過這一課學習,你受到了什麼啓發?

六、作業:

有感情朗讀課文。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8

【教學目標】

1、認識“馴、矯”等8個生字,會寫“鼠、秀”等11個生字,會寫“松鼠、乖巧”等詞語。

2、默讀課文,把從課文中獲得的有關松鼠的信息分條寫下來。

3、瞭解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細緻的描寫,積累語言。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

4、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體會說明事物的一些方法,培養閱讀說明文的興趣。

5、選擇一種動物的活動進行觀察,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寫一段話。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默讀課文,把從課文中獲得的有關松鼠的信息分條寫下來。使學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細緻的描寫,積累語言。

3、選擇一種動物的活動留心觀察,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寫一段話。

4、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

【教學難點】

選擇一種動物的活動留心觀察,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寫一段話。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馴、矯”等8個生字,會寫“鼠、秀”等11個生字,會寫“松鼠、乖巧”等詞語。

2、默讀課文,理清課文思路,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課件(筆順動態演示朗讀音視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入類型:謎語導入。

課件出示:尾巴大得像扇子,竄來竄去採果子。夏天樹上來乘涼,到了冬天洞裏藏。(打一動物)(學生交流,教師評議,出示謎底:松鼠)

展示圖片:你喜歡松鼠嗎?你知道松鼠的哪些知識?

2、瞭解松鼠:

松鼠的種類很多,全世界約有240種,我國有26種。其中生活在樹林裏的松鼠,在我國東北和華北各地十分常見,因而又叫普通松鼠。它的身體細長,體毛爲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所以也稱灰松鼠。

人們上山時,常常可以看到松鼠在松樹上竄來竄去,一條又長又蓬鬆的大尾巴,常常向背脊上反轉。有時候,兩隻前腳捧着一個松果,用銳利的門牙啃着吃,好像寺廟裏拜佛的燒香客。

松鼠在茂密的樹枝上築巢,或者利用烏鴉和喜鵲的廢巢,有時也在樹洞中做窩;它們除了吃野果外,還吃嫩枝、幼芽、樹葉,以及昆蟲和鳥蛋。秋天一到,松鼠就開始貯藏食物,一隻松鼠常將幾公斤食物分幾處貯存,有時還見到松鼠在樹上曬食物,不讓它們變質黴爛。這樣,在寒冷的冬天,松鼠就不愁沒有東西吃了。

松鼠一般白天活動,清晨更爲活躍。它的聽覺和視覺都很好,行動敏捷、活潑。

松鼠的毛皮又輕又暖,質量雖然比不上水獺和紫貂的毛皮,但是數量很多,是我國重要的毛皮獸之一。

3、交流導題:

圖片中的小松鼠怎麼樣?誰能用一個詞概括一下。(學生自由發言)

那麼,法國著名博物學家布封筆下的小松鼠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第十六課《松鼠》。(板書課題:17、松鼠)學生齊讀課題。

4、簡介作者:

布封(1707—1788),法國博物學家、作家。貴族家庭出身,從小受教會教育,愛好自然科學。26歲入法國科學院。1739年起擔任皇家花園(植物園)主任。1753年被法蘭西學院接受爲院士。他用畢生精力經營皇家花園,並用40年時間寫成36卷巨冊的《自然史》。他和百科全書派同時,但並不參加啓蒙運動。

布封的主要著作《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動物史》《人類史》、《鳥類史》、《爬蟲類史》、《自然的分期》等幾大部分,對自然界作了唯物主義的解釋。他根據大量的實物標本作推論,反對“權威”的臆說,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創見,爲後來的科學家引路。經他解釋的宇宙裏沒有上帝的位置,宇宙的主人不是上帝而是人。人是自然界的中心,決定他周圍的一切。

作爲科學家,布封頗受詆譭,作爲文學家,卻受到普遍的頌揚。他寫的《自然史》,筆鋒富於感情,其中《自然的分期》是一部史詩,他對獅、虎、豹、狼、狗、狐狸的獵食,海狸的築堤,用形象的語言,作擬人的描寫,生動活潑,至今仍爲人們所喜愛。

【設計意圖:學生藉助圖片和收集的資料,對松鼠已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入文本的學習,學生興趣盎然。】

二、初讀感知

1、聽範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讀詞語,讀生字,再組詞。

①課件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馴良、矯健、歇涼、樹杈、苔蘚、狹窄、勉強、錐形

(重點指導生字“杈、錐”爲翹舌音;“蘚、勉”爲前鼻音。)

②你認爲哪些詞語易讀錯或難讀,再反覆讀。

(2)學習多音字:塞(sèsāisài)

練①讀句子,找發現。(引導學生髮現句子中的多音字。)

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樹空心的縫隙裏,塞得滿滿的,留到冬天吃。

sāi堵,填滿空隙,如堵塞漏洞、塞尺、塞規;堵住器物口的東西,如活塞、塞子。

sài邊界上險要地方,如要塞、關塞、塞外、邊塞、塞翁失馬。

sè用於若干書面語詞,如閉塞、阻塞、搪塞、塞責、茅塞頓開。

②讀一讀:馬車上塞(sāi)滿了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這時送給保家衛國的塞(sài)外將士們用的。

(3)學習多音字:縫(fèngféng)

練①讀句子,找發現。(引導學生髮現句子中的多音字。)

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樹空心的縫隙裏,塞得滿滿的,留到冬天吃。

féng用針線連綴,如縫紉、縫綴、縫製、縫補、縫連、裁縫。

fèng空隙,裂開或自然露出的窄長口子,如縫子、縫隙、裂縫、見縫插針;縫合的地方,如天衣無縫。

②讀一讀:我的褲子裂開了一道縫(fèng),經過媽媽的縫(féng)合簡直像新的一樣。

(3)理解詞語

練把詞語和意思連起來。

乖巧合人心意,討人喜歡;機靈,巧妙。

馴良和順善良。

橡慄精巧細緻。

矯健動物冬眠,潛伏起來不食不動。

玲瓏橡樹的果實,外表皮有一層硬殼,圓形,呈棕紅色,內仁如栗子,可食用。

蟄伏強壯有力。

苔蘚對危險或情況變化的敏銳感覺。

警覺苔蘚植物的一綱,屬於這一綱的植物,根、莖、葉的區別不明顯,綠色,生長在陰溼的地方。

(4)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4、再讀課文,理清順序。

(1)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松鼠》是法國作家、博物學家布封寫的一篇科學小品文。這篇課文作者就是從外形、活動、吃食、搭窩這四個方面介紹了松鼠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的特點,採用擬人手法把松鼠寫得活靈活現。)

(2)梳理課文思路

練填空:課文第一自然段首先從總體入手,介紹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接着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勢幾個方面具體來寫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徵。第二自然段從松鼠的活動範圍——樹上(不侵犯人類)、活動時間——夜晚(不騷擾人類)等兩個方面着重介紹了其性格特徵——(馴良)。第三、四自然段側重寫了松鼠的行動特徵——(乖巧)。一從它(橫渡溪流)時的情景來表現它的智慧;二從(“有人觸動大樹”)時的反應來表現它的警覺;三從(儲備食物過冬)來表現它的聰明;四從(蹦跳的動作)來表現它的輕快;五從不高興時發出的很不高興的聲音來表現它豐富的感情。作者還列舉了松鼠搭窩的經過,從選址、建造、居住及窩口的特點等方面來表現它的聰明、勤快,進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後在第五自然段補充介紹了松鼠的生育情況,何時換毛及喜歡潔淨的特點。

三、學習“會寫字”

鼠秀玲瓏歇窩滑拾狹勉梳

1、學生字

認讀含有會寫字的詞語,讀會寫字,觀察筆順,掌握結構、音序、部首,組詞,造句。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①“鼠、秀、窩”,上下結構,上下基本同寬。

②“玲、瓏、滑、拾、狹、梳”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2)老師範寫,重點指導上下結構的字“鼠、窩”和左右結構的字“玲、瓏”,學生練寫。

練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鑑。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以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爲核心任務。語文素養不僅表現爲較強的識字和寫字能力、閱讀與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而且表現爲綜合運用語文素養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通過學習,掌握了字音,學習了本課生字,理解了詞語含義,並掌握了識字、理解詞語的方法。另外,讀完這篇課文,讓我們瞭解了松鼠的特點,真切地感受到松鼠的乖巧、馴良等特點。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把從課文中獲得的有關松鼠的信息分條寫下來。

2、使學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細緻的描寫,積累語言。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

3、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體會說明事物的一些方法,培養閱讀說明文的興趣。

4、選擇一種動物的活動留心觀察,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寫一段話。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

1、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指名分自然段開火車讀課文說說通過學習松鼠給自己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交流: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來介紹松鼠的?

二、自讀課文,整體把握。

1、按自然段輕聲讀課文,把從課文中獲得的信息分條寫下來。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師小結。

(1)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

(2)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徵: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勢。

(3)性格特徵:馴良

①松鼠的活動範圍——樹上。(不侵犯人類)

②松鼠的活動時間——夜晚。(不騷擾人類)

(4)松鼠的行動特徵——乖巧。

①智慧:橫渡溪流。

②警覺:只要有人觸動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樹,它們就從樹上的窩裏跑出來躲到樹枝底下,或者逃到別的樹上去。

③聰明:儲備食物過冬。

④輕快:它們的爪子是那樣銳利,動作是那樣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樹,一忽兒就爬上去了。

⑤豐富的感情:松鼠的叫聲很響亮,比黃鼠狼的叫聲還要尖些。要是被惹惱了,它還會發出一種很不高興的叫聲。

⑥聰明、勤快:松鼠搭窩的經過。

(5)松鼠的生育情況,何時換毛及喜歡潔淨的特點。

4、指名自由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自然段之間和結構段之間要掌握適當的停頓。

5、“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在課文中起什麼作用?(總述。)這樣的句子叫什麼句子?(中心句。)

方法指導:找中心句

(1)概念:中心句是能夠高度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整篇文章都是圍繞中心句來寫的。

(2)位置:中心句一般在文章的開頭、結尾,或者是在文章中反覆出現的句子。

(3)作用:

①在文章開頭:總領下文。

②在文章中間:承上啓下;總結上文,領起下文。

③在文章末尾:總結全文,照應開頭。

(4)運用:本文第一句話總結概括了松鼠的特點美麗、乖巧、馴良惹人喜愛,是文章的中心句,只要抓住這句話,就能更好地幫助我們瞭解松鼠的特點。

三、品讀釋疑

(一)探究說明方法:

1、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看作者用什麼方法介紹松鼠,在原文中標註出來。(板書:漂亮)

(2)小組交流,互相補充。

(3)小組派代表作彙報發言,教師小結:打比方——生動、形象、具體

它們面容清秀,眼睛閃閃發光,身體矯(jiǎo)健,四肢輕快,非常敏捷,非常機警。玲瓏的小面孔,襯上一條帽纓(yīng)形的美麗尾巴,顯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翹(qiào)起來,一直翹到頭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它們常常直豎着身子坐着,像人們用手一樣,用前爪往嘴裏送東西吃。(這段話簡直類似於文學作品中的肖像描寫。一般“清秀”極少用來形容動物,就是形容人,多半也只形容少男少女,現在拿來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閃閃有光”的眼睛,寫得非常惹人喜愛。特別是在寫尾巴時,更加細緻生動:先寫其形狀,把它比作“帽纓”,給人以聯想和美感,表現出松鼠尾巴的美麗;再寫具體功能,能“一直翹到頭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表現出了松鼠形體的奇特之處。)

2、指名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看作者用什麼方法介紹松鼠,在原文中標註出來。

(2)小組交流,互相補充。

(3)小組派代表作彙報發言,教師小結:打比方——生動、形象、具體(板書:馴良)。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經常在高處活動,像飛鳥一樣住在樹頂上,滿樹林裏跑,從這棵樹跳到那棵樹。(把松鼠比作飛鳥,形象地表現了松鼠的行動敏捷。)

方法指導:打比方的說明方法。

打比方就是修辭方法中的比喻,課文把松鼠的尾巴比作帽纓;寫松鼠活動特點時把松鼠比作飛鳥。這在說明文中叫做打比方的說明方法。這樣可以生動形象的說明事物的特點,增強文章的趣味性。

運用: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完成填空。

遠看長城,像xxxxxx,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一條長龍)

(4)“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經常在高處活動,像飛鳥一樣住在樹頂上,滿樹林裏跑,從這棵樹跳到那棵樹。”這句話中的經常去掉行不行,爲什麼?(不行,經常指大多數時間,而非全部時間都在高處活動。體現了作者實事求是的態度。反過來也說明作者觀察仔細,用詞準確。)

3、指名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看作者用什麼方法介紹松鼠,在原文中標註出來。

(2)小組交流,互相補充。

(3)小組派代表作彙報發言,教師小結:(板書:乖巧)

①舉例子:

有人說,松鼠橫渡溪流的時候,用一塊樹皮當作船,用自己的尾巴當作帆和舵。(“橫渡”是指從江河等的這一邊過到那一邊。這句話介紹了松鼠橫渡溪流的方法,兩個“當作”寫出松鼠不僅知道以樹皮爲船,而且還會用尾巴“揚帆”“使舵”,乖巧不言而喻。)

②舉例子:

它們是十分警覺的,只要有人觸動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樹,它們就從樹上的窩裏跑出來躲到樹枝底下,或者逃到別的樹上去。(這句話用“只要……就……”這一句式來表現松鼠靈敏的反應與動作。作者用了三個動詞“跑”“躲”“逃”來表示松鼠對於危險的快速應變能力,從而更顯出它“十分警覺”的靈性,由此表現出它的“乖巧”。)

③作比較:

松鼠的叫聲很響亮,比黃鼠狼的叫聲還要尖些。

(4)“它們的爪子是那樣銳利,動作是那樣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樹,一忽兒就爬上去了。”這句話中作者用那麼……那麼……寫出了松鼠爪子的特點。你能仿照這樣的句式寫一句話嗎?

如:天上的星星那麼xxxxxx,那麼xxxxxx。(多明亮)

4、指名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第五自然段,看作者用什麼方法介紹松鼠,在原文中標註出來。

(2)小組交流,互相補充。

(3)小組派代表作彙報發言,教師小結:舉例子——準確說明。

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個。

(二)探究說明順序:

1、自由讀課文第四自然段,看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介紹松鼠搭窩的過程的,在原文中標註出來。

2、小組交流,互相補充。

3、小組派代表作彙報發言,教師小結:(板書:乖巧)

(1)用了一組表示先後順序的詞:先——再——然後——

①指名學生讀這一段,感受松鼠搭窩的順序。

②像這樣表示順序的詞還有很多,“首先、接着、然後、最後”等等,能換上這組詞讀讀課文嗎?(學生自由試讀。)

③假如你就是一隻小松鼠,你怎麼向大家介紹搭窩的過程。(讓學生上臺展示,教師在評價時指出用上了表示先後順序的詞語:“先……再……然後……還……”這樣說,會讓我們很清楚地瞭解松鼠搭窩的.過程。)

(2)用詞準確:

①默讀課文,在文中標出松鼠搭窩時的動作的詞語。

②出示本段,學生交流,突出顯示錶示動作的詞語。指名讀。注意讀好這些動詞。

松鼠的窩通常搭在樹枝分杈的地方,又幹淨又暖和。它們搭窩的時候,先搬些小木片,錯雜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乾薹蘚編紮起來,然後把苔蘚擠緊,踏平,使那建築物足夠寬敞,足夠堅實。這樣,它們可以帶着兒女住在裏面,既舒適又安全。窩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狹窄,勉強可以進出。窩口有一個圓錐形的蓋,把整個窩遮蔽起來,下雨時雨水向四周流去,不會落在窩裏。

③一起讀一讀松鼠搭窩的過程,來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

(三)總結全文。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學到了哪些寫小動物作文的方法?

(1)可以先寫動物的外形,再寫動物的生活習性。(寫作順序)

(2)寫動物的生活習性時,可以從它們的活動、住、吃、遊戲、玩耍、睡覺等方面來寫。

(3)無論寫外形還是生活習性,重點是用詞要準確,把他們的特點寫具體。

2、掌握了這些方法,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養的小動物,特別要注意它們的生活習性。本單元學習結束後,你就能寫一篇非常好的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文章了。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提倡學生開展獨立閱讀、自主閱讀、研究性閱讀、創造性閱讀,要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要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髮表富有個性的見解,這既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是發展學生個性品質、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需要。】

四、總結課文主旨

本文寫了什麼?

《松鼠》作者從松鼠的外形特點、性格特徵、行爲特徵和生活習性等方面來介紹松鼠的,突出了松鼠的美麗、乖巧、馴良,討人喜歡,表達了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這篇課文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文藝性說明文(又稱科學小品)。它以準確性說明爲前提,以形象化描寫爲手段,在說明角度、表達方法、語言風格等方面都有獨到的特點。從說明的角度來看,本文側重於介紹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動;從表達的方法來看,本文主要是採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從語言風格上來看,本文的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

學習本文的重難點,是在讀中感受松鼠的特點,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五、學習寫作方法。

(1)本文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作者在介紹松鼠的特點時採用了打比方、作比較的說明方法。作者採用這些說明方法把松鼠美麗、乖巧、馴良,討人喜歡的特點清楚、明白的、形象的介紹清楚了。

(2)你能說幾個這樣的句子嗎?

玲瓏的小面孔,襯上一條帽纓形的美麗尾巴,顯得格外漂亮。(打比方)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經常在高處活動,像飛鳥一樣住在樹頂上,滿樹林裏跑,從這棵樹跳到那棵樹。(打比方)

松鼠的叫聲很響亮,比黃鼠狼的叫聲還要尖些。(作比較)

(3)練一練:本文作者在介紹松鼠的活動特點時採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形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請你用打比方的方法把這句話寫具體。

我走在銀杏樹下,看到它們的葉子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就像xxxxxx掛在枝頭。一陣風吹過,銀杏葉慢慢飄落,又像xxxxxx在空中翩翩起舞。飄落的銀杏葉鋪了一地,踩上去,軟綿綿的,就像xxxxxx。有調皮的孩子在上面打滾,翻跟頭,有的在挑選漂亮的葉子,擺各種圖案。

(我走在銀杏樹下,看到它們的葉子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就像一枚枚金幣掛在枝頭。一陣風吹過,銀杏葉慢慢飄落,又像一隻只美麗的黃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飄落的銀杏葉鋪了一地,踩上去,軟綿綿的,就像金色的地毯。有調皮的孩子在上面打滾,翻跟頭,有的在挑選漂亮的葉子,擺各種圖案。)

六、主題延伸。

1、積累運用。

自先創設情境,讓學生扮成小松鼠,用第一人稱的方法,創造性地介紹自己最可愛的一面。還可以把從課外瞭解的知識融合進來。

2、我們喜歡的小動物很多,請同學們課後選擇一種最熟悉的小動物留心觀察,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寫一段話。(螞蟻搬家、喜鵲築巢、小雞啄米……)

3、推薦閱讀。

蜘蛛

(1)蜘蛛是節肢動物門蛛形綱中的蜘蛛目和盲蛛目動物的通稱。

(2)全世界的蜘蛛有三萬五千餘種,常見的種類有圓蜘蛛、珠腹蛛、拉土蛛、蠅虎、壁線、漏斗網蛛等。世界上最大的蜘蛛是拉丁美洲的捕鳥蜘蛛,它織的結實的網,能載得住重達300克的小鳥。1945年在巴西採集到了只雌性袋蜘蛛,它的體長23、68釐米,重將近85克,外形好像一隻大螃蟹,是至今世界上最重的蜘蛛。拉丁美洲有一種常聚居在一起的蜘蛛,叫做“馬略斯”,它結的網猶如一條大被單。危地馬拉北部有一種叫做“居中塔馬利維”的蜘蛛,全身白色,能吐出非常堅韌的彩色蛛絲,織成的網五顏六色,十分好看,當地居民常用來當窗簾。1935年在墨西哥捕到一隻成年雌性袋蜘蛛,當時估計它的年齡爲12歲,後來又在實驗室養了16年,總年齡爲28歲,稱得上是長壽的蜘蛛。

(3)科學家曾把蜘蛛帶到宇宙空間去,觀察它在失重狀態下能否織網,結果蜘蛛第一次失敗了,但不久適當了失重狀態,把網織成了。

(4)蜘蛛在織網時,首先要在兩地之間架“天索”,固定在一定的地方,並在固定的絲上來回走幾趟,使絲加粗。然後形成不規則的框子爲踏足線,在“天索”上設置對角線,再在對角線的中央織一個白點,這是將來網的中心。以後往返於中心的圓周之間織許多呈現輻射狀的半徑線。輻射線把圓圈分成等分的數目,每兩根相鄰的半徑間的角度是約略相等的,接着用一根很細的絲從中心開始螺旋地盤成一個區域稱爲休息處,射線及休息處作好自圓心向外作第一螺旋線,然後自外向裏織粘性強的第二螺旋線。織好第二螺旋線後,將第一螺旋線及其部分射線吃掉,並繼續自外向裏作螺旋線。愈近中心,每圈間的距離也愈密,直至不可辨認的地步。這正符合數學上的對數螺線的情況。蜘蛛的確不愧爲是“數學家”“織網家”。

(5)蜘蛛在國內外常作藥物治病。

(6)在光學儀器上,採用很細的蜘蛛絲作義絲之用。

(7)在仿生學上人們正在研究蜘蛛的“液壓腿”,並據此研製了一種“步行機”蜘蛛幾乎是個“瞎子”,但一旦昆蟲觸動蛛網,它依靠腿上極靈敏的振動傳感器,就能立刻撲過去捉住食物。科學工作者將蜘蛛的腿進行解剖,發現腿裏沒有肌肉。蜘蛛的這項本領,是依靠腿裏的一種不尋常的液體來實現的。當腿中充滿“血液”時,原來的軟腿就會變硬,腿就變成了一種特殊的液壓傳動機構,蜘蛛就能快速行動和跳躍。於是人們模仿蜘蛛的“液壓腿”,研製了一種“步委機”,以期能爲癱瘓病人服務。人們還試圖用蜘蛛中血壓自動調節的原理,尋找自動調節人體血壓的方法,治療高、低血壓病。

思考:

1、上文主要從哪些方面來介紹蜘蛛的?

2、上文采用的說明方法有哪些?

七、當堂檢測

默讀課文,想一想:從課文中你獲得了松鼠的哪些信息?(教材課後題第1題。)

八、課後作業

推薦閱讀《蜘蛛》。

板書設計

漂亮

松鼠馴良

乖巧

課後反思

成功之處:

這篇課文屬於科學小品文,知識性較強,在備課時把重點放在本文極富感染力的語言上,引導學生分析欣賞文章生動形象的語言。同時,讓學生在賞析完富有生動性、趣味性的語言後,能夠學以致用,在實際寫作中學會運用這樣的生動的說明性語言。

在導課環節我播放了一些松鼠的圖片,有的攀援在樹杈上,有的翹着毛茸茸的大尾巴,還有的在吃東西……它們身上毛的色彩也不一樣,看到這樣逼真的圖片,學生不時發出驚歎聲。在這樣感性的認識下,再去品讀課文,瞭解松鼠外形的描寫,學生會對文字多了一份親切感,小松鼠活靈活現地出現在學生的腦海裏。

爲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種文藝性說明文的寫法,我把描寫松鼠活動的句子展示在大屏幕上,帶領學生品讀,如“松鼠的窩通常搭在樹枝分杈的地方,又幹淨又暖和。它們搭窩的時候,先搬些小木片,錯雜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乾薹蘚編紮起來,然後把苔蘚擠緊,踏平,使那建築物足夠寬敞,足夠堅實。這樣,它們可以帶着兒女住在裏面,既舒適又安全。窩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狹窄,勉強可以進出。窩口有一個圓錐形的蓋,把整個窩遮蔽起來,下雨時雨水向四周流去,不會落在窩裏。”讓學生通過讀體會出爲了把松鼠搭窩這個過程寫清楚,作者準去地運用了表示先後的詞語“先、再、然後”和描寫松鼠搭窩動作的詞語“搬、放、編扎、擠、踏”,由於有了這樣的詞語,句子有機的組合在一起,讀者讀的時候就能清楚地瞭解了松鼠搭窩的整個過程。

類似的句子還有“它們是十分警覺的,只要有人觸動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樹,它們就從樹上的窩裏跑出來躲到樹枝底下,或者逃到別的樹上去。”爲了把松鼠的活動寫得更生動,作者用“只要……就……”這一句式來表現松鼠靈敏的反應與動作。作者緊緊抓住了松鼠的動作來進行描寫,用了三個動詞“跑”“躲”“逃”來表示松鼠對於微小危險的快速應變能力,從而更顯出它“十分警覺”的靈性,由此表現出它的“乖巧”,使小松鼠更加活潑可愛。

在教學中注重說明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在閱讀和交流中瞭解課文主要是採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松鼠的特點,把小松鼠的特點寫得活靈活現,學生在自由閱讀的基礎上,進一步交流,並且邊做動作邊讀書,感受松鼠的可愛。

不足之處:

在教學過程中,在課文內容分析上花費了較多時間,這樣留給學生語言賞析、說話片斷練習的時間就有些少了,這樣也就導致了教學過程中學生活動太少,課堂氣氛不夠活躍。語文課堂應是聽、讀、說、寫有機結合的和諧課堂,是學生髮揮其主體作用的天地,本堂課從這兩方面來看是不夠成功的。讀書聲不夠多,學生的主人翁地位未能體現,還停留在問答式的課堂模式中。在今後的教學上,我要努力克服這一弊病,爭取做到真正地還課堂於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9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瞭解“號稱”、“計策”、“失信”、“自不量力”、“調兵遣將”、“不計其數”、“丟盔棄甲”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東吳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原因及驕兵必改的道理。能按問題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重、難點:周瑜的軍隊用了哪些具體辦法打敗曹軍;按問題閱讀課文,抓住主要內容。

教具準備:

1、一張三國時兩軍地理位置示意圖。

2、小黑板。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提示課題,簡介背景,檢查預習情況,初讀課文,講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第二課時:講讀課文第四至十一自然段。簡要複述火攻經過。

第三課時:複述,總結全文,歸納主要內容,做練習題。

教學內容:講讀課文第四至十一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通過對《赤壁之戰》前面三個自然段的學習,同學們已經知道了東吳的周瑜要火攻曹操的原因。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本文的後面部分,請同學們打開這篇課文。

二、講讀課文

(一)齊讀第四自然段,然後默讀、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1、既然周瑜說火攻是個好主意,馬上去火攻就行了唄,爲什麼還要想個計策呢?(火攻是個好主意,但是由於兩軍隔江相對,曹操人多勢衆,防範又很嚴,強攻是不行的。要火攻就必然要在曹軍不防的情況下去接近曹軍。怎樣才能過江去接近曹軍,使曹軍不防而攻打曹軍?所以必須要想個巧妙的計策,用智謀火攻。)

2、“周瑜聽了非常滿意,叫他就這麼辦”。這句話說明什麼?“就這麼辦”是指的什麼?“怎麼辦”這裏說沒有?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句話說明周瑜贊同並採納了黃蓋的計策。指按黃蓋的計策辦。沒有寫出來的好處:①略寫,節省筆墨;②製造懸念,引起興趣。)

(二)講讀課文5—11自然段。究竟黃蓋的計策是什麼?周瑜是怎樣按黃蓋的計策火攻曹軍的?(板書:東吳——→火攻——→曹操)請同學們自由小聲讀一讀課文的5—11自然段,看看書中插圖,對照課後第3題思考,可用筆在書上劃批,也可同桌議論。

1、集體討論:你認爲周瑜火攻曹軍是分幾步實現的?(從整體入手,指名學生概括回答,並逐一進行五個步驟的`板書:黃蓋投降、選時北進、兵船在後、點火燒船、周瑜追殺)

2、細讀課文,深入討論周瑜火攻曹軍的每一個步驟。

⑴學習、討論計策的第一步“黃蓋假降”。先指名讀,然後提問:

①從信中,你們認爲黃蓋去投降是真的還是假的?曹操認爲是真的還是假的?你是從這節的哪句話看出來的?

②曹操“歡喜得了不得”說明了什麼?(板書:麻痹輕信)。

③黃蓋的這封信爲什麼會使老謀深算的曹操麻痹輕信呢?(因爲黃蓋的信是爲了促使曹操相信,以便有機會接近曹軍,這是經過東吳深思熟慮的,他們精心研究了曹操,抓住了曹操狂妄自大、不可一世、喜歡奉承等弱點。在信中說東吳弱小,不是他的對手,又貶低周瑜而稱讚曹操,最後還表示了投降誠意。曹操見黃蓋是東吳名將,信內又說得真誠,還說要帶兵士和糧草來投降,這就可增強自己勢力,削弱東吳力量,煥散東吳軍心。加上他通過探子的情報,盤問送信的人未發現破綻,因此,曹操相信了黃蓋的信。)

⑵學習、討論計策的第二步“選時北進”。

①黃蓋取得了曹操的信任,有了接近曹軍的機會,那麼什麼時候北進爲好呢?

②爲什麼要選“東南風很急”這一天呢?說明了什麼?(主要是便於從南岸向北岸順風行船。風大一方面可使船速更快,以免曹操發現問題,便於儘快火攻;一方面可使火燃大,火攻的效果就大,既燒連環船,還能借風吹的力量,燒到岸上兵營,把曹軍燒得更慘。說明了東吳是經過周密策劃的。)

③曹操有否防備呢?你從課文中什麼地方看出?(有防備。曹操親自到船頭查看,有巡邏的兵士,發現情況向曹操報告。)

④當曹操看到掛着“黃”字旗的船向他開來,既然有防範,爲啥不出擊,還笑呢?他這一笑,與前面的“歡喜”有啥區別?說明了什麼?自讀曹操笑着說的話,先理解以下詞語意思,接着理解句意,然後再回答這道題。“失信”什麼意思?

(說話不算話,失去了別人信任。)

“沒有失信”呢?(說話算話,得到別人信任。)

“果然”什麼意思?(真的,果真,的確,確實)

你是怎樣理解曹操說的這句話的?(黃蓋說話算話,沒有騙我,寫信來投降,現在真的就來了。)

然後回答曹操爲什麼要笑,這個“笑”表示什麼,與前面的“歡喜”在心情上有啥區別。

(讓學生聯繫前文理解,前文說曹操接信後,只是“歡喜”,但黃蓋還沒行動,所以不放心。他站在船頭迎風眺望,一方面說明他有警惕,親自查巡,一方面也說明他在等黃蓋帶兵士和糧草來投降,心裏不踏實。這一天,看見掛着“黃”字旗的船來,就認爲黃蓋說話算話,果然來投降了,所以“笑”了,這一“笑”說明他放心,心裏懸着的一塊石頭落地了,同時,還說明他對黃蓋失去了戒備,而深信不疑。由於曹操對黃蓋的深信不疑,對東吳北進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是東吳精心策劃的火攻之計能成功的根本原因。)(板書:深信不疑)

⑶學習、討論計策的第三步“兵船在後”。

①默讀思考,東吳去火攻一共準備了幾種船?這幾種在火攻中各派什麼用場?(在書上勾畫批註)二十條大船幹什麼用?如何點燃?課文爲什麼不直接寫這些船裏裝的易燃物品,而用“不是……也不是……而是……”這個句式來寫出?你明白了什麼?(這是針對假降信上的內容來寫的,究竟是不是裝的兵士和糧草呢?用了“不是”、“也不是”,用“而是”特別強調是裝的火攻用的易燃物品。同時,這個句式也暗示着:曹操,你估計錯了,你高興得太早了。讓我們明白了黃蓋是假投降,真進攻,字裏行間還帶有幽默諷刺曹操上當了的味道。)用小船幹什麼?(點火後上小船撤退。)用兵船幹什麼?(裝兵士,追殺敵人。)

②東吳準備得這樣充分、周密,當黃蓋的船已快速向曹操衝來的情況下,曹操的態度如何?說明了什麼?(板書:高興不防)

⑷學習、討論計策的第四步“點火燒船”。一方作了如此充分周密的準備,另一方又無防備,此時正是東吳進攻的時機,東吳是怎麼火攻的?結果怎麼樣?請默讀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結合看文中插圖,邊看邊思考,邊註上符號,然後分四人小組討論,老師巡迴。

集體討論:東吳是怎麼火攻的?結果怎麼樣?可穿插以下的小問題:

①爲什麼黃蓋要在離曹操的船隊不到二里時下令點火?(說明連點火的距離也考慮得很具體。因爲離得太遠燒不到連環船,離近了易被發現,不利火攻。)

②課文中的哪些詞句寫出了火攻的威力?從這些詞句中你看出了什麼?在書上註上符號。(火攻厲害,東吳的計策很不簡單,火攻厲害,風助火勢,火助風威。曹操上當慘敗)(板書:上當慘敗)

⑸學習、討論計策的第五步“周瑜追殺”

①對逃上岸的曹操,東吳採取的什麼辦法?(周瑜帶兵追殺)。

②不可一世的曹操此時的下場如何?(板書:帶兵逃跑)

3、小結提問:凡看過《三國演義》書的同學,都知道曹操在當時是一個不可一世的深通兵法的軍事家和足智多謀的政治家,但是,在赤壁這一仗上,他爲什麼會敗在弱小的東吳手下呢?而東吳爲什麼又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呢?

出示小黑板:

⑴驕兵必敗。

⑵東吳必勝原因:觀察分析,知己知彼周密策劃,麻痹敵人利用時機,攻其弱點緊密配合,攻其不備

4、默讀課文,結合板書,簡要複述周瑜是怎樣按黃蓋的計策打敗曹軍的?(先讓自己複述,然後指名複述)

三、啓發激勵:赤壁之戰後,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究竟三國鼎立是怎麼回事?在那時還有哪些用兵如神、足智多謀的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如果同學們感興趣的話,可以找《三國演義》的書來讀。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20

教學目標:

1、知道自己是中國人,知道我國的國名和首都。

2、尊重國旗、國徽、國歌。升國旗、唱國歌時要立正、敬禮。

3、激發學生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認識國旗、國徽,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

教學難點:

讓學生懂得爲什麼要尊敬國旗、國徽,怎樣尊敬國旗、國徽。

教學過程:

一、認識祖國

1、老師講授“祖國”的概念,用學生已有的“母親”概念入手去理解祖國的概念。

2、祖國在哪裏:用地球儀讓學生知道祖國的大體位置。

二、讀熟並記住三句話

1、教師教讀三句話。

我是中國人。

我國的.國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我國的首都是北京。

2、通過指名讀、小組讀、全體讀、比賽讀、比賽背誦等形式,讓學生熟記這三句話。

3、播放祖國xx、長城、長江、黃河、珠穆朗瑪峯等圖片,讓學生感到祖國的偉大與美麗。

三、認識國旗、國徽

(一)認識國旗

1、出示國旗圖片。

2、從色彩、形狀、圖形等方面引導學生觀察國旗,並說一說。

3、講解國旗的紅色和五顆五角星所代表的意義。

4、畫一畫國旗。

5、欣賞圖片,說說在哪些地方出現了國旗,你在哪些地方還看到過國旗。

結論:國旗代表國家,我們要尊敬國旗。

(二)認識國徽

1、欣賞國徽圖片,從形狀、圖案、色彩等方面說說國徽是什麼樣子的。

2、教師講解,讓學生明確:xx象徵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齒輪和穀穗象徵工人階級與農民階級;五顆星代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大團結。國徽也是國家的標誌,我們要尊敬國徽。

3、在哪些地方見到過國徽?(圖片展示、學生議論)

四、學唱國歌

1、教師介紹國歌。

2、教師教讀國歌歌詞。

3、播放國慶節升國旗唱國歌、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全體起立唱國歌、奧運會體育健兒奪冠唱國歌等視頻,讓學生跟着學唱。

4、課堂展示唱國歌。

五、參加升國旗儀式

1、爲什麼要舉行升旗儀式。

2、觀看視頻:xx升旗儀式。

3、閱讀並討論課文16頁,知道升國旗時要立正、敬禮。少先隊員行隊禮、軍人行軍禮、一般人行注目禮。

4、教師示範立正、行注目禮,學生互相學習、規範行爲。

六、課堂小結

回顧本課內容,歌唱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