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月是故鄉明》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月是故鄉明》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2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月是故鄉明》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月是故鄉明》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月是故鄉明》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渺、篝”等13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燕”。

2.默讀課文,說說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經歷,產生了哪些內心感受。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用對比的手法來表情達意的方法。再蒐集一些思鄉的詩文,和同學交流。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用對比的手法來表情達意的方法。

教學難點:默讀課文,能說說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經歷,體會作者對故鄉的懷念之

〖三〗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同學們都見過月亮,看到彎彎的月亮,我們總會脫口而出:彎彎的月亮像小船。那麼,又大又圓的月亮,讓我們想到什麼呢?中秋賞月,僅僅是在看月嗎?所以,詩中說得好啊——月是(故鄉明)。(板書課題)

2.介紹作者:季羨林,山東清平人。著名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作家。在中印文化關係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學和比較文學等領域,創穫良多,是享譽海內外的東方學大師。一生創作了許多散文作品,如《天竺心影》《朗潤集》《季羨林散文選集》等。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學生練讀,師正音。多音字“燕”:yān(燕園) yàn(燕子)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思考: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可分爲幾部分?

2.提出問題:作者由月亮想到哪些往事和經歷?產生了哪些內心感受?

(1)課文第1自然段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2)作者爲什麼說“如果只有孤零零一個月亮,未免顯得有點兒孤單”?所以,古詩文中,月亮常用什麼東西當陪襯?想到這裏,作者便回憶起了小時候的一些趣事。

(3)作者的故鄉在哪?因爲平原地區沒有山,所以他從小沒有見過山,他想象中的山是什麼樣子的?

(4)作者沒有見過山,那有沒有見過水?那麼他和水之間有什麼趣事呢?還有沒有別的趣事?

四、精讀課文,情感昇華。

1.朗讀課文思考:

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經歷?產生了哪些內心感受?

(1)往事:數星星、捉知了、看月亮、夢月亮。

感受:通過對故鄉往事的回憶,體現了作者對故鄉的眷戀與懷念。

(2)經歷:①作者離鄉背井,在世界各地見到過許多美妙絕倫的月亮,但念念不忘的還是故鄉的小月亮。②作者居住的朗潤園景色優美、環境優雅,是賞月的勝地,但作者心中所想的仍然是故鄉葦坑裏的平凡的小月亮。

感受:足見作者對故鄉月亮的懷念,對故鄉的懷念。

2.在回憶這些往事時,作者多大年紀?耄耋指老年,高齡。耋,七八十歲的年紀。這時,他早已不在故鄉,而是住在朗潤園,這裏的環境怎麼樣?多美的景色啊,可是,他仍然懷念的是故鄉葦坑裏那個平凡的小月亮。

3.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這段話只有短短二十多個字,卻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情感,你知道是什麼情感嗎?

五、佈置作業。

蒐集有關思鄉的詩句,與同學交流。

六、板書設計:

是 對故鄉與童年的回憶

故 對故鄉永遠的思念與牽掛

鄉 作者離開故鄉之後對故鄉的思念

明呼應前文,情感迸發

教學反思

1.藉助讀前提示,自主閱讀。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老師應該鼓勵學生自學。出示閱讀提示,學生自讀自悟,老師相機指導,主要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爲重點,讓學生以多種形式朗讀文本,體會作者思鄉的情感。把外國的月亮、北京的月亮和故鄉的月亮進行對比,領悟作者對比的寫作手法。訓練學生寫對比句,重視語言表達的訓練。

2.運用習得的學法,自主閱讀。

通過質疑“故鄉的月亮好在哪兒”感悟作者的內心世界。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體會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把自己體會到的感情表達出來,加深對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體會。

3.鏈接相關資料,自主閱讀。

鏈接相關資料是理解課文內容的需要。本文有些地方是教學時的重難點,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光靠老師講和學生讀,是不能讓學生完全明白的,我們可以鏈接一些相關資料輔助一下,這樣對學生的自主閱讀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月是故鄉明》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2

【教材分析】

《月是故鄉明》是季羨林先生在功成名就之後仍懷念自己的家鄉,以月作爲抒情線索,通過對故鄉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憶,特別是對故鄉月色的動人描寫,抒發了作者對故鄉永遠的思念與牽掛。

作者巧妙設題,用唐代詩人杜甫的詩句“月是故鄉明”作爲文章的題目,統領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調;增強文章的文化內涵。由於杜甫這句詩是千古名句,特別能引發讀者的共鳴,被廣爲傳誦。用它來做題目,更能表達作者的思鄉之情。

作者巧妙安排文章結構。開篇點題,總結全文,引起下文,爲下文做鋪墊,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接着由月過渡到山,到水,進而過渡到家鄉的水,過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並通過他鄉月亮與故鄉月亮的對比,表達自己對故鄉的思念。結尾處短短几句話,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本文的主旨是表達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文章中對於景和事的描述都是爲表達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服務的。在文中,作者通過對故鄉月亮的具體描述,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捉知了、看月亮、遊玩、做夢這些童年趣事都跟月亮有關,寫這些事也是圍繞着月亮來寫的,這樣更能表達出對故鄉的思念;通過在濟南、北京和世界其它地方見到的月亮與故鄉月亮的對比,表達對故鄉的深情;作者拿賞月勝地朗潤園與故鄉的小月亮對比,表達濃濃的思鄉之情,正如作者所說,“然而,每逢這樣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卻仍然是故鄉葦坑裏的那個平凡的小月亮”;最後作者直抒胸臆“月是故鄉明,我什麼時候能夠再看到我故鄉里的月亮啊!”表達對故鄉的思念。

【學情分析】

學生在四年的學習和閱讀中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閱讀經驗,有着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對於作者來說,對家鄉的景和事充滿了深厚的感情,對於每一個學生來說,他們每個人心中對家鄉的景、對童年的事也充滿了一定的感情。課文裏面的各種趣事,很多學生可能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親身經歷過,課文敘述及表達符合學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進而在文章中獲得感知,發展想象力,鍛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對於課文中提到的“山高月小”“三潭印月”“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

“八月湖水平”等可能比較陌生,理解起來也有一定的困難;學生對於課文中提到的風光旖旎的瑞士萊蒙湖、平沙無垠的非洲大沙漠、碧波萬頃的大海中、巍峨雄奇的高山、朗潤園、燕園勝地、荷塘月色等可能瞭解很少。對於這些比較陌生、瞭解很少的地方,教師適當補充有關資料,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進行理解和感悟。

【教學目標】

1、會認“徘、徊、渺”等15個生字,讀準1個多音字“燕”。

2、默讀課文,能說說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經歷,體會作者對故鄉的懷念之情。

3、蒐集一些思鄉的古詩,和同學交流。

【教學重難點】

默讀課文,能說說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經歷,體會作者對故鄉的懷念之情。

【教學策略】

1、識記生字

指導學生藉助拼音、結合語境讀準生字字音,重點指導學生讀準“篝火、澄澈、旖旎、無垠、點綴”等容易讀錯的詞語。出示詞串“燕京、燕園、燕山、姓燕”,指導學生讀準多音字“燕”。

2、朗讀教學

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入情入境地朗讀,體會作者對故鄉的懷念之情。找出季羨林爺爺直接描寫家鄉月亮的`句子進行品讀,直接感受作者對故鄉深深的懷念之情。

3、語言運用

本文最大的語言特點就是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找出文中的對比句品讀感悟,仿照文中的對比句說一說。

【教學準備】

1、預習提綱:完成《狀元大課堂·好學案》對應課文預習作業。

2、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板塊一

吟誦古詩,導入課文題目

1、引導吟誦:每個人都有故鄉,每個人的故鄉都有月亮。自古以來,月亮就寄託了中國人的思鄉之情。古人最愛用詩詞吟誦月亮,你們想到了哪一首詩?

2、學生吟詩。(課件出示吟誦月亮的詩句)

3、導入課文題目:吟誦月亮的古詩可真不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表達思鄉之情的散文《月是故鄉明》。板書課文題目,齊讀課文題目。(板書:月是故鄉明)

4、簡介作者。

《月是故鄉明》這篇散文是季羨林爺爺寫的,季羨林是一位什麼樣的人物呢?下面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吧。(課件出示季羨林的資料)

5、過渡: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篇散文,走進季羨林爺爺的內心世界。

【設計意圖】

詩歌導入,使學生興趣盎然地進入教學情境。瞭解題目的出處,爲感悟課文中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礎。瞭解作者,爲學習課文內容做好鋪墊。

板塊二

初讀課文,感知往事和經歷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不認識的字和不懂的詞語、句子做上記號。

2、檢查生字詞學習情況。(課件出示詞語)

(1)指名學生讀,相機正音,再齊讀。

(2)讀準多音字“燕”。(課件出示詞串)

課件出示

燕京

燕園

燕山

姓燕

指名學生認讀。

3、學生自主閱讀。

(1)課件出示閱讀提示。

課件出示

默讀課文,說說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經歷,抒發了哪些內心感受?

(2)學生自主閱讀。學生根據閱讀提示自學課文,在文中做批註。

4、全班交流,感知往事和經歷。

(1)引導交流: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經歷?(指名交流)

(2)引導概括:你能用課文中的詞語簡要概括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經歷嗎?(板書:數星星、捉知了、看月亮、做夢)

【設計意圖】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出示閱讀提示,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老師相機指導。初讀課文,感知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經歷。

板塊三

再讀課文,感悟作者內心

1、引導交流:作者寫了哪些地方的月亮?

2、品讀描寫外國月亮的部分。

課件出示

在這期間,我曾到過將近三十個國家,看到過許許多多的月亮。在風光旖旎的瑞士萊芒湖上,在無邊無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過月亮。這些月亮應該說都是美妙絕倫的,我都非常喜歡。

(1)指名朗讀,交流:你有什麼體會?作者的內心感受又是怎樣的?

(2)師生合作朗讀。教師讀描寫外國月亮的語段,學生讀“我”的內心感受。

3、品讀描寫北京燕園月亮的部分。

教師引導:北京燕園的月亮又是怎樣的呢?誰來讀一讀?

課件出示

我現在年事已高,住的朗潤園是燕園勝地。誇大一點兒說,此地有茂林修竹,綠水環流,還有幾座土山點綴其間,風光無疑是絕妙的。每逢望夜,一輪當空,月光閃耀於碧波之上,上下空濛,一碧數頃,荷香遠溢,宿鳥幽鳴,真不能不說是賞月勝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引導交流:我們可以體會到什麼?作者內心的感受是怎樣的?

師生合作朗讀。

4、品讀描寫故鄉月亮的部分。

(1)默讀課文:每逢這樣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卻仍然是故鄉葦坑裏的那個平凡的小月亮。季羨林爺爺心中故鄉的小月亮又是怎樣的呢?在文中找出描寫故鄉的月亮的語句,用橫線畫出來。

(2)指名學生朗讀。(課件出示課文第4自然段)

指名學生讀,評價,再齊讀。

5、教師小結:外國的月亮再美,北京的月亮再好,我永遠忘不掉故鄉的小月亮。對比之下,故鄉的小月亮究竟好在哪裏呢?(指名學生說)

6、師生在配樂中朗誦課文。

7、教師小結:季羨林爺爺走出了魯西北那個小村莊,走出了國門,但沒有走出那植根心底的愛國情結;他走進燕園,走上了大學的講臺,但沒有走出那融入生命的鄉土情結;他走上了社會的高層,步入了人生的輝煌,但沒有走出那刻骨銘心的平民情結。季羨林爺爺即使功成名就,即使身在他鄉,依然對自己的故鄉念念不忘。

【設計意圖】再讀課文,引導學生把外國的月亮、北京的月亮和故鄉的月亮進行對比,領悟作者對比的寫作手法。

板塊四

回讀課文,感悟表達

1、感悟寫法。

作者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情感的親疏深淺只有通過對比才能凸顯出來,故鄉的小月亮爲什麼那麼美,除了親切而溫馨的回憶外,作者還通過與其他場景進行對比來表現:從濟南到北京,一直說到世界上三十多個國家,見過的月亮都美妙絕倫,但在作者看來,哪一處的月都不及故鄉的,月始終是故鄉的明。

但是,看到它們,我立刻就會想到故鄉葦坑上面和水中的那個小月亮。對比之下,我感到這些廣闊世界的大月亮,無論如何比不上我那心愛的小月亮。

(1)仿照這句話寫一個對比句。(學生練習寫對比句,老師相機指導)

(2)展示臺上展示寫得好的對比句。

2、季羨林爺爺已經功成名就,爲什麼還對那個小山村念念不忘呢?(因爲那裏有季羨林爺爺童年的快樂和美好的回憶,那裏是他的故鄉)

3、作者只記得那些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經歷嗎?除了記得在故鄉發生的事,他還記得故鄉的什麼?(他還記得故鄉的景色,比如故鄉的水)

4、在作者心中故鄉的水又是怎樣的呢?(指名學生回答)

課件出示

至於水,我故鄉的小村子裏卻到處都是。幾個大葦坑佔了村子面積的一多半。在我這個小孩子眼中,雖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樣有氣派,但也頗有煙波浩渺之勢。

指名讀,再齊讀。(板書:景——月、水)

5、作者寫故鄉的月亮是爲了表達思鄉之情,他爲何要寫故鄉的水呢?(指名學生回答)

課件出示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個月亮,未免顯得有點兒孤單。因此,在中國古代詩文中,總有什麼東西給月亮當陪襯,最多的是山和水。

6、教師小結:原來故鄉的水是給故鄉的月亮當陪襯的。作者寫家鄉的月也好,水也好,都是爲了借物抒情。藉故鄉的月亮,藉故鄉的水來抒發自己的思鄉之情。故鄉的一切都是他無法割捨、無法忘掉的。自古以來,月亮就寄託了中國人的思鄉之情。季羨林爺爺心中的那個小月亮,寄託了多少他對故鄉深深的思念啊!(板書:情——思鄉)

【設計意圖】

訓練學生寫對比句,重視語言表達的訓練。引導學生回讀課文,感悟襯托和借物抒情的表達方法。

板塊五

佈置作業,蒐集詩文

1、回扣課文題目,出示杜甫的詩。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是唐代詩人杜甫的《月夜憶舍弟》中的一句詩。(課件出示《月夜憶舍弟》)

(1)指名學生讀這首詩。

(2)老師簡單介紹:這首詩寫了杜甫兄弟幾人因戰亂而離散,杳無音信,於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別是在異鄉的戍鼓和孤雁聲中觀賞秋夜的月亮,這種思念之情越發顯得深沉和濃烈。

2、佈置作業。

請大家課下再蒐集一些思鄉的其他古詩,和同學交流。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回扣課文題目,交流杜甫所寫的思鄉的詩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加深對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體會。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藉助讀前提示,自主閱讀。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老師應該鼓勵學生自學。出示閱讀提示,學生自讀自悟,老師相機指導,主要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爲重點,讓學生以多種形式朗讀文本,體會作者思鄉的情感。把外國的月亮、北京的月亮和故鄉的月亮進行對比,領悟作者對比的寫作手法。訓練學生寫對比句,重視語言表達的訓練。

2、運用習得的學法,自主閱讀。

通過質疑“故鄉的月亮好在哪兒”感悟作者的內心世界。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體會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把自己體會到的感情表達出來,加深對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體會。

3、鏈接相關資料,自主閱讀。

鏈接相關資料是理解課文內容的需要。本文有些地方是教學時的重難點,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光靠老師講和學生讀,是不能讓學生完全明白的,我們可以鏈接一些相關資料輔助一下,這樣對學生的自主閱讀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