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8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藉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

2.通過句子的對比,找出句子在描寫事物的方法上有何相似之處,掌握對比的修辭手法;瞭解什麼是“一詞多義”,學習如何正確把握詞語的意思並造出符合詞義的句子;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把握七言絕句的朗讀節奏;瞭解詩人李白;理解並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體會老朋友分別之際難捨難分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本文藉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

2.瞭解什麼是“一詞多義”,學習如何正確把握詞語的意思並造出符合詞義的句子;

3.理解並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體會老朋友分別之際難捨難分的情感。

教學準備

1.收集有關“一詞多義”的詞語;

2.學生查找相關詩人李白的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本單元的4篇課文,今天,我們將學習語文園地一的內容。(板書:語文園地一)

2.請同學們先回憶一下,本單元的4篇課文,都是在寫什麼的?(寫事物)僅僅是寫事物嗎?是有沒有其他內涵?(蘊含作者濃濃的感情,引發作者深深的思考)

二、交流平臺

1.既然同學們已經發現了我們本單元的課文都是寫事物,並且通過對事物的描寫,或蘊含作者濃濃的感情,或引發作者深深的思考,那麼現在,請同學們齊讀一下【交流平臺】中第2.3位同學說的話,並回顧《白鷺》和《珍珠鳥》兩篇課文,想一想,這兩篇課文是如何通過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把你的發現與周圍的同學交流一下。

2.交流完畢,請學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發現。

(《白鷺》一課通過描寫白鷺的外形特點及生活習性,表達了作者對白鷺平凡之美的讚美和對白鷺的喜愛之情;《珍珠鳥》通過描寫珍珠鳥由怕人到親人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愛及抒發了人與動物之間的美好情感。)

三、深入探究

1.思考:在我們平時的學習中,總會用到類似通過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手法,比如:媽媽包的餃子,餃子裏蘊含着母親對孩子的愛。還有沒有同學能夠舉出其他的例子呢?(梅花——不畏寒冷,喜歡在冬天開放,常比喻那些品格高尚的人;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2.學習完【交流平臺】這一板塊的內容,現在,我們來研究一下修辭手法。請同學們看【詞句段運用】的第一題,齊讀句子並說說它們的相同之處。

①句子有什麼相似之處?(用某種事物與其他事物作比較)

②這樣寫有什麼好處?(更直接地突出所描寫事物的特點)

③這種通過比較來描寫事物的方法,在修辭手法中叫做什麼?(板書:對比)

④請用對比的修辭手法造一個句子。

四、小結

通過這節課,我們回顧了本單元的課文內容,我們學習瞭如何通過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還掌握了一種修辭手法叫做(對比),在以後的寫作中,同學們可以大膽運用這些方法技巧,來給我們的文章增加亮點。

板書設計

語文園地一

通過具體事物抒發感情(媽媽包的餃子、梅花、蠟燭等)

修辭手法對比(更直接地突出所描寫事物的特點)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課,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瞭如何通過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和一種修辭手法叫做(對比),那麼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另一個新的知識點。請同學們到課文p14【詞句段運用】的第二題。

2.比較例題中的加點詞語,你發現了什麼?學生交流。

(這些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中有時意思是不同的。)

3.①讀第1、2句,說說這兩個“開闢”的意思有何不同?

(第一個開闢是開創的意思,第二個開闢是開發的意思)

②讀第3、4句,說說這兩個“姿態”的意思有何不同?

(第一個姿態是指物體呈現的'樣子,第二個姿態是風格、氣度的意思)

4.像這種在不同的語境中意思不同的詞,我們叫做“一詞多義”(板書:一詞多義)

二、結合理解,深入運用

1.下面我們用課文中的溫和來造兩個句子,注意結合不同的詞義。學生完成練習,自由發言分享。

2.那麼在我們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還有沒有遇到過類似“一詞多義”的詞語呢?思考一下,請同學們回答交流。

(眉目:這個女孩眉目清秀。這件事情總算有了眉目。)

(意識:我意識到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他的意識漸漸模糊,最後暈了過去。)

(算賬、舒展、究竟等)

三、循序漸進,日積月累

1.通過上節課和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發現語言中蘊含的內涵真是博大精深,而在文學中,有一種文學體裁,正是語言高度凝練的體現,這種文學體裁,就叫做——詩。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日積月累的這首古詩吧。(板書詩題)請同學們一起齊讀這首古詩。

2.(板書作者)請同學們分享所蒐集的關於詩人李白的相關資料;

3.初步瞭解什麼是七言絕句,一般情況下七言絕句的朗讀節奏是什麼樣的;(指導學生有節奏地朗讀)

4.結合寫作背景,分析詩題:

①通過詩題,你瞭解到哪些信息?(李白在黃鶴樓送別孟浩然)因此,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

②理解詩題。黃鶴樓是地點,送是送別,孟浩然是李白的好友,之是動詞,意思是去、到,廣陵即揚州。詩題僅有10個字,就把地點、人物、事件全部表達出來,可見古詩語言的高度精煉。(再次齊讀詩題)

5.讀中有感,從讀中悟:

①齊讀一、二句,從這兩句詩中,你知道了什麼?

(作者和孟浩然是老朋友)從何得知?(故人)不錯,還有呢?(孟浩然在三月要去揚州,所以在黃鶴樓與作者告別)

討論:三月前面的“煙花”一詞,是什麼意思?(引導理解:三月是什麼季節?這個季節的花有什麼特點?)

那麼,這兩句詩就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意思是說?(老朋友在黃鶴樓與我辭別,在鮮花爛漫的三月去往揚州。)從內容上看,這是描寫(板書:送別時)的情景。

②齊讀三、四句,這兩句中寫了哪些景物?(孤帆、遠影、碧空、長江),從這些景物中,你感受到了什麼?(詩人看着朋友遠去,心裏空蕩蕩的)不錯,還有沒有同學有更深一層的發現?(朋友乘船離開後,詩人還在那裏望着,直到朋友的船消失在天際,詩人還沒有離開)

思考:從這一細節我們體會到了什麼?(學生各抒己見,師引導理解:詩人與老朋友的深情厚誼;詩人與老朋友分別時的依依不捨;詩人送別朋友後內心的孤獨……)

結合我們的理解,這兩句詩應該怎麼解釋?(孤帆的影子遠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見浩浩蕩蕩的長江向天邊流去。)從內容上看,這是描寫(板書:送別後)的情景。

③再次齊讀全詩。通過朗讀和理解,你從詩中感受到了什麼呢?與周圍的同學交流一下。

④學生彙報交流成果。(作者因老朋友孟浩然的離去而依依不捨,表達了作者的依依惜別之情及深深的眷戀,同時也體現出兩人深厚的友情。)

⑤試着背誦全詩。

四、小結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語言藝術更是博大精深,一個詞就有多文的過程中,同學們應注意體會和充分運用語言種不同的意義,短短几句詩就給我們描繪了一幅老友分別之際難捨難分的畫面,所以,在以後學習語技巧。

五、佈置作業

1.自己蒐集兩個“一詞多義”的詞語,並根據不同的語境造句;

2.熟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並背誦,體會作者與友人之間真摯的情感;

3.你是否也有感情深厚的朋友呢?請寫一段話,表達你們之間的深情厚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