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永生的眼睛》四年級語文教案

《永生的眼睛》四年級語文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2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永生的眼睛》四年級語文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永生的眼睛》四年級語文教案

《永生的眼睛》四年級語文教案1

執教思路:

《永生的眼睛》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作者刻畫的形象讓人終身難忘:善良、心中有他人的父親;有醒悟能力、並付之於行動的“我”以及可愛、才華橫溢的女兒。他們的高尚情操讓人感動,令人敬佩。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以人物形象爲切入點,以“琳達的情感變化”爲主線,圍繞“永生”將本課設計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課前調查,蒐集信息,鋪墊情感。

由於本課涉及到的器官捐獻的背景學生知道的並不是很多,或根本不瞭解,所以,組織學生在課前展開調查、訪問、蒐集資料等語文實踐活動,同時做好調查的統計和分析。這樣,讓學生了解到許多的人對角膜捐獻的看法仍受傳統思想的影響,深深感受到來源遠遠不能滿足於器官捐獻的需求。有了這樣的感受,再來學習課文,學生自然會對琳達一家產生敬佩之情。

第二環節:以信入境,質疑永生,啓動情感。

共同閱讀課文最後的那封信。理解 “角膜移植”一詞,順勢呈現出角膜捐獻調查結果彙總表,同時補充相關資料。通過器官捐獻在社會上難以被人們接受的現狀與琳達一家主動捐獻角膜的對比,引出課題《永生的眼睛》並板書。學生針對課題質疑。 圍繞“永生”一詞將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簡單梳理,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繼而啓動學生的情感。

第三環節:初讀課文,理清線索,激發情感。

幫助學生理清課文內容,使學生對文章有個整體印象,完成課後出現的表格練習初步瞭解琳達一家爲盲人所做的事情。並隨機板書:琳達 母親 父親 溫迪。

第四環節:細讀課文,品味永生,深化情感。

我抓住“課文中誰的眼睛永生了?”這一關鍵問題,帶領學生細讀課文的。這一問題的答案是多元的,學生可能會認爲是母親或父親或溫迪的眼睛得到了永生。這些猜測不定的答案表明學生並沒有真正理解“永生”的含義。而琳達的情感態度變化是貫穿其中的。從母親捐獻時的堅決反對到父親捐獻時的遵從遺願到捐獻溫迪角膜時的主動,最後收到來信時的驕傲。這一情感變化是文章中的一條主線。抓住這條主線就可以帶領學生品味出“永生”的含義。因此,圍繞這一主線將這個環節分爲以下四個步驟:

1、 看母親,體驗情感。

2、 看父親,品兩段話。

3、 看溫迪,體會驕傲。

4、 想琳達,感悟永生。

第五環節:拓展延伸,迴歸主題,昇華情感。

1、在即將結束本課時,圍繞器官捐獻這一話題,讓學生說說你還可以做些什麼?(教師可以出示相關資料幫助學生拓展延伸,從自身的,親人的,社會的多個角度去思考可以做的事情。)

2、給學生布置這樣的作業:

寫一封信,向社會宣傳器官捐獻的意義。

將眼睛的永生昇華爲精神的永生,感染更多的人加入到這一功德無量的事業中來。

關鍵點處理:

鑑於本文具有語言美和情感美的特點。文章又用了大量篇幅來描寫人物的語言,所以我在教學設計時注意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進行體會,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以達到觸動心靈,昇華感情的目的。

我關鍵點的處理共有兩處;

第一處:品讀父親的話。

1、 母親去世時,琳達對要捐贈死去母親的眼角膜表現出不理解和堅決反對。是父親的話開啓了琳達那扇愛的大門的。在品讀父親的第一段話時,我用創設情境的方法讓學生體驗琳達的情感,用對比的方法,抓住“振聾發聵”一詞引導學生感受父親的偉大心願的。

先讓學生自己讀讀文章,注意在捐贈母親的眼角膜時,“我”和父親的不同表現。用“——”畫出琳達的,“浪線”畫出父親的,並把感受批註在旁邊。引讀琳達的表現,讓學生極力表現琳達內心強烈的痛苦和難以接受的感情。可以讓學生換位思考:如果自己是琳達,母親去世了。你心裏感覺怎樣?學生會說很難過。想到媽媽去世後竟然還要被人肢解你有會怎麼想?學生會說很殘忍,無法接受。就讓學生帶着這種感情進行朗讀。以深入體驗琳達當時的不理解。在學生朗讀後,教師用這樣的話語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他們居然要肢解媽媽,真是讓人難以接受,想到媽媽完整地來到世上,卻不能完整地離去,內心有多痛苦啊!此時,學生就是琳達,他們完全能體驗到琳達當時的心情:她堅決反對別人這樣做,甚至爲此憤恨父親。再讓學生的朗讀時,學生自然能表現出痛苦難忍。這時,教師再以平靜的語氣引讀父親的說的第一段話。這看似普通的話語,琳達卻感到是振聾發聵的。

抓住“振聾發聵”體會父親說的話。讓學生說說“振聾發聵”什麼意思?學生很容易就說出它的含義:聲音很大,都可以聽的見。然而實際上學生並沒有領悟到這段話能給琳達心靈上帶來些什麼觸動。因此,讓學生再讀這段話,結合課文說說“振聾發聵”的意思,並畫下自己認爲重要的詞語。在引導學生交流時,引導學生抓住“最珍貴的”和“有意義”的來感受父親的偉大心願。讓學生說說你可以給予他人哪些東西?爲什麼說給予別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是最珍貴的? 在交流中,學生可以意識到許多東西送人了,自己沒有了,想再擁有還可以拿錢再買回來。但人自身的一部分一旦給予了他人,自己將不再擁有。學生通過自己的能力就可以體會到這份禮物的珍貴。不過,還不能感受到父親的偉大心願。鑑於這一點的考慮,我從已學課文的人物入手。讓學生回顧一下《月光曲》中的盲姑娘,她要在音樂家的演奏中想象月光灑在海面上的景象,《語言的魅力》中的盲老人在鶯飛燕舞的春天裏,眼前仍是一片漆黑。對他們來說最珍貴的禮物就是眼角膜。因爲有了這份禮物,他們就可以看到這多姿多彩的世界了。但是,誰肯送給他們呢?再看父親的這段話,談自己的認識。學生會說:“從父親的話中可以知道父親會把眼角膜送給他們的,因爲他的心願是幫助他人恢復健康。”還有的學生會說:“父親會很高興地去做這件事,因爲他認爲幫助別人是有意義的。”這時,學生就可以感受到父親的無私,心願的偉大。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這段話。教師給予這樣的點撥:一位多麼無私的父親啊!他有着多偉大的心願啊!點撥後讓學生再一次朗讀這段話,感受父親的高尚品德。學生的心靈受到觸動,自然就理解了琳達當時爲何感到“振聾發聵”了。

2、 品讀父親說的第二段話,這段話是父親想引導琳達從盲童、盲童的父母、捐贈者親人這幾個角度感受器官捐贈的。我通過抓關鍵詞語,想象畫面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體會,並進行感情朗讀的。

先引導學生感受盲童的快樂,抓住第二段話中“多麼美妙”,讓學生展開想象,描繪出盲童重見光明後的美妙感覺,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學生會描述出這樣的情景:一位雙目失明的孩子,他從來沒有見過這多彩的世界,現在終於看到了,他內心充滿了激動,他會說:“媽媽,我真高興,你看那匹馬多漂亮啊,我要將它畫下來。”然後再感受盲童父母的快樂。抓住“多麼自豪”讓學生想象。學生又會說:盲童的父母見到孩子的作品,他們很自豪。他們會表揚自己的孩子:“孩子你真棒,你一定會有更優秀的作品的。” “看到這番情景,同學們你有什麼感受?”學生會說:“我太激動了,他終於看見了。”“我真替他們高興,他們再也不用那麼痛苦了。”教師再引導學生注意父親的感受。父親是爲之感到自豪的。讓學生說說 “你認爲這是一位怎樣的父親啊?”學生就會說:“是一位善良的父親,因爲他想着把盲童的眼睛治好。”“他是一位樂於助人的人,因爲他想到盲童會快樂,盲童父母也快樂,自己就高興。”……這樣類似的話語。言辭中可以看出學生正被父親的話感動着。讓學生來讀讀這段話,讀出自己的感受,感動自己,也讓聽的人受感動。

第二處:品味“驕傲”一詞

驕傲一詞在文章中出現了多幾次,溫迪爲外公和媽媽驕傲,媽媽爲女兒和父親驕傲。它所影射出的正是這個家庭所營造的愛的氛圍。溫迪是受着家庭的薰陶和感染才成爲一個心中有他人、品德高尚的孩子的。所以,溫迪的思想和行爲是最有說服力的。引導學生從溫迪入手找到驕傲,再談驕傲,最後讀出驕傲。

由於閱讀時想象自己是作品中的人物設身處地體會,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所以,我用創設情境的方法引入“驕傲”這一問題。當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父親的第二段話時,教師問:“你捐贈了眼角膜內心真的感到愉快嗎?”此時,學生已深入到父親的內心深處,受人物高尚情操的影響。他們就如同小溫迪一樣受到了感染,會毫不猶豫地說:“當然。”這時再提出這樣的問題:小溫迪你爲什麼熱淚盈眶?我看到你緊緊擁抱住了外公,爲什麼這樣做?學生就是作品中的人物,他們會說:“外公關愛別人、心中有他人,他的心願太讓我感動了。”“孩子,當你看外公死後,媽媽真的捐贈了外公的眼睛時,你想說些什麼?做些什麼?”隨着老師的問題學生能夠找出這兩處句子:

1、媽咪,我真爲你爲外公所作的一切感到驕傲。

2、我死後,也學外公將眼睛送給失明的人。再讓學生說說爲什麼也象外公那樣做?學生會說:“因爲捐贈了外公的角膜,那個失明的人就能看見這個世界了,他就不會再痛苦了。”這時追問:“真的令你驕傲嗎?”答案是肯定的,語氣是堅定的。就讓學生帶着這種語氣讀出驕傲。象這種有驕傲色彩的句子在文章中還有,讓學生再讀讀書,找出其他帶有驕傲一詞的句子,想想都是誰爲誰感到驕傲,爲什麼感到驕傲。在這幾處驕傲中,學生最難理解的是最後兩處驕傲:

1、在這一刻,我領悟到父親所獻出的遠非一副角膜,他所遺留的仍輝映在我女兒的眼睛裏——怎樣的一種驕傲!

2、金髮溫迪手中的畫筆依舊不停的揮動着,她的碧眼仍然閃爍着驕傲的光芒。學生能說清楚的是琳達爲父親驕傲,琳達爲女兒驕傲。但講不清楚爲他們的什麼感到驕傲。而這正是琳達情感得以昇華的根源。在教育著作《討論式教學法》中提到討論可以增強學生對含糊或複雜事情的關心;增加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所以我設計了一個小組討論的問題:琳達的情感由最初的堅決反對到現在的驕傲,是什麼影響她的思想的?討論後學生就會談到父親的做法,女兒的表現影響了她,這正是一種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精神對琳達的影響。追問學生:“你認爲這種精神會磨滅嗎?”“當然不會。” 那永生的究竟是什麼?“是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此時,學生的感情得以昇華,再讀出這兩處驕傲,並談談自己從中受到的教育。學生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要關愛他人,在資料的補充中,學生看到了由於器官的供體緊張,致使許多人在器官等待中死亡。他們就會想要向社會做宣傳,讓更多的人加入到這一事業中來。時事新聞:叢飛一位才華橫溢的歌手,他無私捐助失學兒童和殘疾人達146人,認養孤兒32人,捐助金額超過300萬元,參加了400多場義演。最令人感動的是20xx年他就查出患有胃癌,食物都已難下嚥。而他仍以頑強毅力堅持演出,參加了東南亞海嘯災區的6場賑災義演。還將用於治病的1.5萬元錢捐出。爲給貴州的孩子們送學費,他還背上了17萬元的債務。20xx年4月20日因胃癌晚期溘然長逝,年僅37歲。他在生前還立下遺囑捐獻眼角膜,他說:“幫助別人是一種快樂,只要給我生命,我就要給別人帶來快樂。”我們可以看到接受他角膜捐贈的小女孩正高興地與他家人通電話呢。他們走了,可是留下一雙眼睛注視這個美麗世界。這永生的不僅僅是眼睛,更是一種高尚的精神。

透過那雙閃爍着驕傲光芒的眼睛,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外公曾經說過(在音樂聲中帶着學生一起讀外公的話):如果死後能有助於他人健康的恢復,那麼死也是有意義的。想想看,另一對父母如果看到他們的女兒也像溫迪一樣,將會多麼高興。當你們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你們將會多麼自豪!”這不僅是溫迪的外公、外婆做到了,就連14 歲的小溫迪也做到了。他們的眼睛仍在世上煥發着生命的光彩。正如一位哲人所說:點燃了的火炬不是爲了火炬本身,就像我們的美德應該超過自己照亮別人。讓我們的生命多些感動與回味吧!

《永生的眼睛》四年級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3.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進行生動細緻的描寫,從而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寫作方法。

4.按課文前的“連接語”中的要求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5.師生共同蒐集有關器官捐獻的資料及相關事例。

6.小調查:問問你身邊的人們,他們對器官捐獻的事情瞭解多少?他們願意捐獻自己的器官嗎,爲什麼?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器官捐獻的意義,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設計理念:

引發質疑,以疑導學,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前提下,指導學生自讀自悟,同時注意進行適當引導點撥,引導學生領悟關鍵語句,把握文本精髓。

 教學方法:

閱讀法、講授法、、自學法、情感教學法情、導讀教學法

一、閱讀資料,交流感受

1.教師導入:《觸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靜是那樣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她多麼盼望也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呀!請同學們快速閱讀下面的資料

(投影出示)

資料一:據衛生部統計,我國目前約有400萬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過角膜移植手術復明,但由於供體角膜匱乏,我國每年僅實施3 000例角膜移植手術,數百萬的患者還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資料二:目前美國有超過84 000多名患者登記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鐘就會有一個新的登記等待患者。20xx年僅有30%的等待者獲得了器官移植,而剩餘的70%的等待者必須繼續等待他們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個人會因爲無法等到器官移植而喪失生命。

2.看了這兩段資料,心中有什麼話要說?

引導學生談一談對器官移植的看法:假如自己的父母要求在死後捐獻器官或遺體,你會同意嗎?你是否願意在死後捐獻自己的器官或遺體?

二、熟讀精思,探究文本

1.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學們學習之後一定會對器官移植產生新的看法。

2.檢查預習情況:輪讀課文,認讀生字詞。

3.仔細閱讀,邊讀邊把令你感受很深的句子畫出來,想一想從這些句子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4.在小組長的組織下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比一比哪個小組最會學習。

5.小組選派代表進行彙報,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進行研讀

研讀重點:文章爲什麼以“永生的眼睛”爲題?

研讀重點:父親教育“我”的兩段話。

a.投影出示: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爲,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引導學生結合課前查閱的有關器官捐獻的資料,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感悟:你可以給予他人哪些東西?爲什麼說給予別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是最珍貴的?

《永生的眼睛》四年級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積累本課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在三位親人去世後捐獻角膜的過程中的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

3.學習作者一家人正確對待死亡,自願死後捐贈器官,爲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作者在三位親人去世後捐獻角膜的過程中的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

教學用具:

投影儀、小黑板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2.練習複述課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難點:

練習複述課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揭示課題,齊讀題目。

2.本文爲什麼要用“永生的眼睛”爲題?你怎麼理解“永生的眼睛”?

(二)初讀課文,瞭解文章大意。

1.指名讀課文,並糾正讀音。

2.練習複述課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1)詳細地複述課文

(2)簡要地複述課文

(3)提示:文中都有誰捐贈了角膜?

(母親——→父親——→女兒)

(4)用幾句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課文記敘了作者的三位親人死後捐獻角膜,使他人重見光明的感人故事)

(三)再讀課文。

1.分別指名讀“母親、父親、女兒”捐贈角膜這三部分內容。

2.自由讀課文,分組討論:爲什麼寫女兒溫迪捐獻角膜的經過要簡略地寫?

3.指名回答。

(四)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

1.出示生字,讓學生組詞

達( )命( )腫( )肺( )訪( )

組( )勇( )敢( )驕( )擁( )

教師重點講解:“肺”字的最後一筆是豎,右半部分不要寫成“市”。

2.積累本課詞語

突如其來栩栩如生熱淚盈眶與世長辭才華橫溢

3.按拼音填空

yigrave;才華橫()、文()、回()、容()、翻()、()思、友()

jiāo()陽、()傲、()花、()氣、上()、香()

zǔ()擋、()織、()力、()國、()成

(五)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本課四字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深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體會作者在三位親人去世後捐獻角膜的過程中的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作者在三位親人去世後捐獻角膜的過程中的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憶課文。

1.提問: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指名回答。

(二)深讀課文,並理解課文內容。

1.學習第一部分:母親捐獻角膜

(1)默讀課文,找出“我”對父親同意母親捐獻眼角膜這件事態度的句子,體會一下當時“我”的態度是怎樣的?(不理解)

(2)畫出父親說的話,並出示投影:

父親平靜地摟着我,“你所能給以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爲,如果我們的死亡之軀能有助於他人健康的恢復,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①自由讀父親說的這段話,思考:父親認爲怎樣的死是有意義的?

(我們的死亡之軀有助於他人健康的恢復,這樣的死是有意義的.)

②聽了父親的話,“我”的情感有了怎樣的變化?

③指導背誦這段話。

(3)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2.學習第二部分:父親捐獻角膜

(3)自由讀課文,畫出父親的心願。

出示投影:

他愉快地告訴我:“我去世後要捐贈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如果一個盲童能夠藉助我們的幫助重見光明,並像你女兒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有多美妙!

①指名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②體會父親說這些話時的心情是怎樣的?(高興、愉快)

③指導背誦這段話

(2)“我“將父親的心願告訴了溫迪,溫迪有什麼表現?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出示句子:孩子熱淚盈眶,過去緊緊地擁抱外公。

(體現出溫迪對外公的敬佩之情。)

(3)父親也遵照遺願捐贈了他的角膜,這使溫迪有了怎樣的認識?

體會最後一句話:

在這一刻,我領悟到父親所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還有輝映在我女兒眼睛裏的一種驕傲!

①指名讀句子

②自己默讀這句話

③體會“驕傲”指的是什麼?(4)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部分

3.學習第三部分:女兒溫迪捐贈角膜

(1)齊讀“奧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來信的內容”

(2)理解句子,並出示投影:

我那金髮的溫迪手中的畫筆,依舊不輟地揮動着,她的碧眼仍然閃爍着驕傲的光芒。

①指名讀句子

②結合題目“永生的眼睛”來理解這個句子的意思。

③請同學說一說

(3)學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讀第三部分內容,老師適時指導

(三)回讀課文內容。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談感想:學習了這篇課文以後,你一定有什麼感想吧,請談一談。

3.小組內交流並彙報

(四)佈置作業。

將你的感想寫下來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回顧課文內容,體會人物所要表現的崇高品質

2.針對課文內容進行鞏固、擴展練習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人物所要表現的品質。

教學過程:

(一)回憶課文內容,加深對題目的理解。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結合課文內容,進一步理解“永生的眼睛”這個題目的意思。

3.指名回答。

(二)自由讀全文,體會人物所要表現的品質。

1.自由讀課文。

2.討論:①說說全文要歌頌的是什麼精神?(歌頌了儘自己的一切所能爲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②那些句子體現了這種精神?

3.指名回答。

4.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擴展練習。

1.請你結合實際說說,你是如何看待“死後捐贈角膜”這件事的?

2.指名說

(四)小練筆。

1.請你寫一件給你感觸最深的事情,要求內容要有詳有略。

2.學生練筆,老師巡視指導。

3.交流自己的習作,教師給予充分鼓勵。

(五)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將你的小練筆讀給家長聽

板書設計:

18永生的眼睛

母親 父親 女兒(捐贈角膜)

(不理解)——→(理解)——→(影響)(“我”的態度)

《永生的眼睛》四年級語文教案4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學習本課生字,積累本課詞語;體會含義深刻的詞句,培養有感情朗讀的能力;學習作者抓住人物語言進行生動細緻的描寫,從而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寫作方法。

2。過程和方法:

通過讀中感悟,合作探究,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本內涵。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在父母親去世後捐獻角膜的過程中的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學習其正確對待死亡,自願死後捐贈器官爲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培養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課前談話】

講美軍不惜花費大量人力、物力錄找陣亡士兵遺骸的故事,展現人們對人遺體的尊重。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同學們,有一個詞語大家肯定非常熟悉!(母親)

2。母親是生我們,養我們的人,母親就是我們溫暖的家。可是,不幸的女孩──琳達,卻因爲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永遠地失去了自己的母親。

3。出示課題及作者(18、《永生的眼睛》),再範讀:那會兒,我的內心一直籠罩着巨大的悲哀與苦痛。一想到從此以後我再也得不到媽媽的呵護了,淚水便不由自主地流淌下來。我無法面對沒有媽媽的孤零零的生活。(就在母親去世的當天下午),一位警官來到我們家,對父親說:“先生,您同意醫院取用尊夫人的眼睛角膜嗎?”

4。面對這個近乎沒有任何人情味可言的要求,我的父親,會作何反應?痛失慈母的我,又會作何反應?

設計意圖:配樂範讀,展現琳達痛失慈母后的悲痛情緒,從而調動學生情感,促使其“移情”考慮問題。逝者已去,作爲女兒此時最應做的莫過於讓母親靜靜離去,而一位警官的突然造訪,卻使得事情的發展顯得撲朔迷離。故事講到這兒,嘎然而止,要求學生去讀文本,有效地激起學生的讀書慾望,也爲“父親同意角膜捐贈,我反對角膜捐贈”的衝突做好了鋪墊。

二、初讀課文,體會“我”對角膜捐贈的反對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86頁,藉助屏幕上的溫情提示,自由地讀讀課文,(點擊出示溫情提示)。注意讀準字音,看清字形,遇到難讀的地方就多讀幾遍。好,開始吧!(溫情提示內容:“角膜”、“角膜移植”、“器官移植”相關知識)

2。學生藉助溫情提示,自由讀文。

3。反饋學習生字詞情況:

讀完了課文,誰來跟這幾個朋友打個招呼?盲童、屢屢、摟住、遵從

4。交流讀文體會:

你體會到了什麼?從哪裏體會到了?

⑴課件出示句子一:“當然可以。”爸爸痛快地回答。

⑵課件出示句子二:

“你怎麼能讓他們這樣對待媽媽!”我衝着爸爸哭喊,“媽媽完整地來到世上,也應該完整地離開。”(抓住“當然”、“痛快”體會父親對角膜捐贈的支持;抓住“怎麼能、、衝、哭喊、應該”等處體會我的反對;同時進行感情朗讀)

⑶是什麼讓我如此反對呢?(預設:對母親的尊敬和愛)

⑷反覆引讀:

媽媽完整地來到世上,也應該完整地離開。

師:“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深愛着母親的我無法接受捐贈母親角膜的決定,使我忍不住衝着父親哭喊……

師:使我忍不住深深地責怪父親……

師:使我忍不住痛哭失聲……

設計意圖:採用一個“欲擒故縱”的教學策略,在此處將父親對器官捐贈的態度與我的態度進行對比,突出了我對捐贈事件的強烈反對,從而預設衝突,激發學生求知慾望,爲本課的後續教學設作好鋪墊。

三、快讀課文,感受“我”態度的轉變

1。同學們,一個對捐贈母親角膜如此強烈反對的“我”最終會不會同意器官捐贈呢?請同學們快速地讀讀課文,找一找能夠體現我同意“角膜捐贈”的語句?(學生讀文)

2。交流,引導質疑:課件出示:

父親與世長辭後,我遵從他的遺願捐贈了他的眼睛角膜。

師:請同學們也來讀讀這句話,想一想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根據學生提問,梳理出主問題“我爲什麼同意了器官捐贈?是什麼讓我接受了器官捐贈?”)

設計意圖:找到恰當的教學切入口是組織好通篇教學的關節點,更是學生深入解讀文本的“索引和文眼”。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緊抓“我”對“捐贈器官”一事的態度爲線索,前一環節充分渲染“我”的反對態度,本環節展現“我遵從父親遺願”捐贈角膜,這樣就製造出最大的心理衝突,此時將我的態度作一前後比較,引導學生質疑,“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梳理出本課研究的主問題“是什麼讓我接受了器官捐贈?”這樣學生的探究就展開了。

四、課堂小結:

五、教學反思:

生命因短暫和僅有一次而顯得極爲寶貴。然而,遺體捐獻志願者戰勝了短暫,生命的價值得以昇華,獲得了永恆。相關資料的鏈接,讓每個學生懂得作者一家以及更多的人正確對待死亡,自願死後捐贈器官,爲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同時,培養學生努力實現自己生命價值的意識和熱心幫助他人延續生命的態度。結尾的疑問旨在喚醒學生的一種意識,樹立起對生命的熱愛,具有爲他人生活的美好做出努力的願望和熱情。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從文中進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體會人性的真善美,樹立對器官捐獻的正確觀念。

2。學生能夠領悟有一定內涵的語句的含義,培養其有感情地朗

讀的能力;

3。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書,觸動心靈,昇華情感。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後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

教學難點:

抓住父親的語言來理解一家人對死後器官捐獻的行爲看法的轉變。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精讀課文,探究“我態度轉變”的原因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5至9自然段,用筆劃出有關的語句,並反覆地讀一讀,想想從中讀懂了什麼?(學生默讀課文,四人小組交流)

2。交流學生學習體會:句子一:課件出示:“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爲,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⑴說說你是怎麼理解這兩句話的?

⑵再讀這句話,思考“在父親的眼裏,怎麼樣的死是有意義的?”(預設:我們的死亡之軀有助於他人健康的恢復,這樣的死是有意義的。)

⑶引用資料,比較理解:

課件出示:據衛生部統計,我國目前約有400萬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過角膜移植手術復明,但由於角膜捐贈匱乏,我國每年僅實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術,數百萬的患者還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①數百萬的患者渴望得到的是什麼?我們能給予他們什麼?而父親呢?

②反覆引讀(個體讀──集體讀):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師:因爲在很久以前,我的父親就認爲……

師:了卻自己的心願,拯救他人的幸福,這是一位博愛的父親……師:“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這是一位崇高的父親……

句子二:課件出示:“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並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麼美妙!”父親接着說:“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爲我自豪!”

⑴初讀,指名說“你讀懂了什麼?”(抓住“美妙、自豪”等詞語體會父親博大胸懷。)

⑵引導聯想:(個體想──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師:同學們也來讀讀這句話,想一想透過父親的話,我們彷彿看到了什麼?

⑶結合想像,感情朗讀。

⑷再度想像,迴歸課題:

師:是啊,我們會爲這位父親驕傲,透過盲童那雙重見光明的眼睛,彷彿還看到了什麼?那是一雙“永生的眼睛”(迴歸課題,點擊出示)

句子三:課件出示:孩子熱淚盈眶,她跑到外公的身邊,緊緊地擁抱他。

⑴初讀,指名說“你體會到了什麼?從哪裏體會到的?” (抓住“熱淚盈眶、跑、緊緊、擁抱”體會溫迪的感動,感受父親對“我”的影響)

⑵感情朗讀。

⑶拓展想像:溫迪會對外公說些什麼呢?彷彿在對我們說些什麼呢?(預設:“我真爲你、爲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我死後,也學外公將眼睛角膜捐給失明的人,讓他們重見天日。”“讓我們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等)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進入了探究與體驗相結合的階段。在“心理衝突”的推動之下,學生要在本環節中完成對“是什麼讓我接受了器官捐贈”這個問題的探究,但本文是一篇人文性比較強的文章,僅採用“探究的方式”來解讀顯然是不夠的,應當在探究的過程中展開體驗式學習,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成學生對文本內涵的深層解讀和對人文思想的深度領悟。新課程關注的不只是學習結果,更關注的是學習過程,也就是說一定要探究學生是怎麼學習的,學習的過程中,表現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如何。本環節,或許讓學生找到體現“我態度轉變原因”的語句並不難,但他們在尋找過程中所經歷的“思維、感悟”過程,卻是我們必須關注的,也正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教師必須引領學生“鑽到文本里面去”,也必須引領學生將“所得”傾吐於自己的表達之中。教師緊抓“是什麼讓我接受了‘器官捐贈rsquo;”這個主問題,學生就會順着問題追究下去。學生尋找理由,教師從旁引導,以移情體驗的形式展開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到新鮮,同時也很樂意參與。通過讀句子、說體驗等活動,促使學生能多元化地理解文本、進行想像和表達,體悟文本的人文內涵。

二、迴歸課題,昇華情感

1。引讀(課件出示):是啊,在這一刻──我真正領悟到了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

2。解讀句子:自由地讀讀這段話,想一想讀懂了什麼?(父親還留下了什麼?)從哪裏讀懂的?(抓住“真正”,“遠非”來理解)

3。回讀父親的話:

師:父親還爲我們留下了“激動”,留下了“幸福”,留下了“一雙永遠閃亮的眼睛”。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再來聽聽父親說過的話(課件播放《愛的奉獻》並出示父親的話)

師:父親曾平靜地對我說──“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

師:父親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師:父親愉快地說──“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並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麼美妙!”

師:父親驕傲地說──“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爲我自豪!”

4。迴歸課題,昇華理解:

師:是啊,同學們,父親的眼睛真是一雙“永生的眼睛”(課件出示課題,學生齊讀)。讀一讀課題,你讀懂了什麼?

總結:這雙眼睛裏留下了捐贈者寶貴的角膜,留下了父親的諄諄教導,留下了爲別人着想,無私奉獻的精神,更留下了生命的崇高價值。這真是一雙永遠閃亮的永生的眼睛。

設計意圖:

此環節,本課教學的點題、昇華部分。將父親的話在此作一彙總,並作配樂朗讀,用意在於加深對“父親”這個人物形象的人文把握,體悟“父親”的崇高人格,爲最後的點題做好引子,使課題及其內涵的揭示成“水到渠成”之勢。

三、課堂小結

四、佈置作業

寫一封號召人們支持器官捐贈的倡議書。

五、教學反思:

生命因短暫和僅有一次而顯得極爲寶貴。然而,遺體捐獻志願者戰勝了短暫,生命的價值得以昇華,獲得了永恆。相關資料的鏈接,讓每個學生懂得作者一家以及更多的人正確對待死亡,自願死後捐贈器官,爲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同時,培養學生努力實現自己生命價值的意識和熱心幫助他人延續生命的態度。結尾的疑問旨在喚醒學生的一種意識,樹立起對生命的熱愛,具有爲他人生活的美好做出努力的願望和熱情。

《永生的眼睛》四年級語文教案5

【教學內容】

《永生的眼睛》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眼睛”單元的第三篇主體課文,作者是美國的琳達·裏弗斯。課文講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經和準備爲盲人捐獻角膜的動人事蹟,讚美了他們高尚的情操。題目“永生的眼睛”中,“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則弘揚了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必將世代相傳,永不泯滅。從更深的意義上理解,“永生的眼睛”體現的就是一種熱愛生命的情懷。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抓住人物語言描寫,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寫作方法。

2、通過學習,使學生體會作者一家人捐獻器官、幫助他人併爲此感到高興和驕傲的高尚情操。培養學生熱愛生命、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體會、理解作者一家對死後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的高尚情操。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配樂朗誦)“你的眼睛,像遠方淡藍的大海;那永恆的痛苦,像塵埃,隱沒在你的眼中。你的眼睛,宛如水底的珍珠,閃爍着耀眼的光輝。”

“我曾經是一位遠離光明的人,當我在黑暗中倍受煎熬痛苦徘徊的時候,我多麼想去看看身邊的親人朋友,去看看初生的旭日,去看看心中渴望的一切。我是幸運的,因爲我接受了溫迪捐獻的角膜。是她給了我第二次光明,第二次生命。我要去尋找那位光明的使者,溫迪,你在哪裏,你在哪裏?”

師:這是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術重見天日的人的呼聲,他要呼喚、感謝的是誰?(學生齊答)對,是金髮碧眼的溫迪!今天,就讓我們懷着崇敬的心情再次走進《永生的眼睛》,看看溫迪一家爲了讓盲人重見光明是怎樣做的吧!回顧上節課學習內容,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課文主要講了作者的三位親人去世後捐贈角膜,使他人重見光明的感人故事)

【評析:課初,趙老師以獲得器官捐獻者寫下的一首感謝詩導入新課,再配之教師深情的朗誦,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爲整堂課的教學奠定了情感基調和閱讀期待。】

(二)品味永生,感受語言美、人性美

1、瞭解文中主要人物:琳達的親人有(板書):母親、父親、溫迪

2、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想想琳達在母親、父親、女兒捐贈角膜這件事前後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生彙報:由開始的強烈反對捐贈母親的眼角膜到後來主動捐贈女兒的眼角膜。

3、品讀感悟作者的感情變化

(1)聯繫生活,體會作者的悲痛,母親的偉大

a、是什麼讓作者的態度發生了這麼大的轉變呢?讓我們一起回到1965年那個炎熱的夏日,當14歲的琳達突然失去了媽媽,又聽到父親同意捐贈媽媽的角膜時,態度是:生:強烈反對(板書),你是從課文的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學生找出句子,指讀:“我驚呆了——完整地離去。”

b、當你最摯愛的親人——媽媽離你而去,你再也吃不到她親手做的飯菜,再也聽不到她那親切的叮嚀,你會是什麼樣的心情?(悲痛欲絕)這時又有人要取走你母親身上的一部分,你又會怎樣?(氣憤、發怒)帶着這種感受讀讀這幾句話:

評價:孩子,我聽出了你對母親深深的愛!從父親平靜的話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這是一對多麼偉大的父、母親。

過渡:失去親人的痛苦使琳達難以接受器官捐贈,後來她的看法改變了嗎?

是誰改變了她的看法?(她的父親和女兒溫迪)

(2)感悟父親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品質

a、請同學們輕聲朗讀課文4——7自然段,邊讀邊劃出父親說的話,並在旁邊寫上自己的閱讀體會,再與同桌交流。

b、當琳達衝着父親哭喊時,父親這樣對她說:出示課件一:生齊讀:

你能給予他人最珍貴的禮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爲,如果我們死後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那麼我們的死也是有意義的。

指1——2名學生讀句子,並談體會。

教師引導:父親認爲這份禮物對誰是最珍貴的?這樣的死有怎樣的意義?

c、孩子們,你們最珍貴的東西是什麼?生:布娃娃、小水槍、音樂盒、水彩筆等。你願意把它送給素不相識的人嗎?生:願意(不願意)

d、大家剛纔談到的都是我們身體之外的東西,送給別人以後,還可以用金錢買到,可是我們身體的器官送給別人後,就再也買不到了。這麼珍貴的東西,父親願意在他死後捐贈別人,知道這是爲什麼嗎?

預設生:因爲他認爲這樣可以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這樣的死是有意義的。

e、這就是父親的心願,父親看似普通的話語,給了作者怎樣的影響?

預設生:一下子明白過來了(給我上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課)

文中有一個詞語寫出了作者的醒悟,這個詞語是:振聾發聵

你怎麼理解“振聾發聵”

預設生:連耳聾的人都聽得到,形容使糊塗的人一下子明白過來了。

評價:理解得非常透徹!帶着你的理解自己再讀讀父親的話。

f、父親還有哪些話也給了琳達深刻的影響?

生找出句子,師出示課件二:如果一個盲童能夠藉助我們的幫助而重見光明,並像你的女兒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有多麼美妙!

想想看,另一對父母,如果他們的女兒也能像溫迪一樣將會多麼自豪,況且當你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的時候,又會多麼驕傲。

g、像溫迪一樣是哪樣呢?能有像溫迪這樣出色的女兒,盲童的父母能不感到自豪嗎?“況且當你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的時候,又會多麼驕傲。”誰爲誰驕傲呢?

師描繪畫面,生想象:孩子們請閉上眼睛想像一下這是一幅多麼美妙的畫面!那位接受捐贈角膜的盲童,衝出了黑暗,走向了光明,睜開眼睛,他看到了——生:五顏六色的花兒;看到了——生:明媚的陽光;看到了——生:夢中的親人;看到了……

h、多麼美好的願望,多麼幸福的憧憬,來一起讀出這美妙的畫卷:

生齊讀課件二的句子。

i、此時此刻,你覺得這是怎樣的一位老人?生回答,師總結板書:關愛他人,無私奉獻

j、讓我們再來讀讀老人那質樸的話語:出示課件三:如果我們死後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那麼我們的死也是有意義的。齊讀。

k、多可敬的老人啊,此時你對這句話又有什麼新的理解?

課件出示句子: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那麼我們的死也是有意義的。

生補充句子。

總結過渡:受父親的影響,琳達的態度由當初的強烈反對捐獻母親的眼角膜,到後來遵從父親的遺願,在父親去世後捐獻了父親的角膜,(板書:遵從)令琳達感動的不僅是她的父親,還有誰?(溫迪)

(3)感悟溫迪的懂事與善良

a、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到描寫溫迪動作和語言的句子,邊讀邊想,外公的心願給溫迪留下的是什麼?(驕傲)

生找出句子:

孩子熱淚盈眶,走過去緊緊地擁抱外公。

“媽咪,我真爲你爲外公所做的一切而感到驕傲。”

“當然,你想過什麼也看不見會多麼痛苦嗎?我死後,也學外公將眼睛送給失明的人。”

b、溫迪以外公的什麼感到驕傲?以母親的什麼感到驕傲?

c、女孩子們,一起來讀出溫迪的驕傲吧!師生配合讀母女的對話。

d、在這一刻,作者才真正感悟到了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幅角膜,而是(指黑板):父親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崇高品質!

(4)感悟作者的自豪與安慰

a、失去父親兩週後,琳達又失去了可愛的、才華橫溢的女兒溫迪,這對於她來說是多麼大的打擊呀!可她現在卻能平靜地對待這一切,琳達同樣遵從了溫迪的心願,主動地捐獻女兒的眼角膜。(板書:主動)

b、對於父親來說這是多麼令人驕傲的女兒;對於溫迪來說這又是多麼令人驕傲的母親呀!溫迪去世三週後,琳達夫婦收到了來自奧列根勇敢者角膜銀行的一封信:

出示課件四:

親愛的裏弗斯先生和太太:

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在,兩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爲令愛——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並有幸終生分享她的美麗。

c、誰能聲音響亮地讀給他們聽?師接讀最後一段。

【評析: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一環節,在學生自由感悟的基礎上,抓住重點詞句、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深入理解課文,讀中談感受,讀中進行角色互換。文中父親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情懷如涓涓流水滲入學生心田,受到刻骨銘心的薰陶和感染。】

(三)課外拓展,抒寫感悟

1、其實,像溫迪這樣慷慨的施主不僅僅是他們一家三口,在全世界還有很多這樣感人的事例,請看下面的資料:出示課件五:(配樂播放一組角膜捐贈事例的圖片)

2、通過課下查找資料、作調查,你還知道哪些事例?生彙報

3、孩子們,學完這篇課文,你一定有話要對文中的某一個人物說,拿起手中的筆,在這個人物的插圖旁邊,讓你心中最真摯的感情在筆尖流淌。

4、生寫完後彙報。

【評析:課上到這兒,學生已全然融於琳達一家的感人故事中了,而此間舒緩的音樂及盲人的生活圖片,無異於催淚濟,牽引着師生的情感,那一刻,從學生們那凝重、感動的眼神中,我們感到了一股愛的力量在涌動。我想,這就是我們這節課最想傳達給學生的東西———愛的傳遞。情到深處自然流,此時,老師水到渠成地設計了一個小練筆,既是讀寫結合的語言訓練,也是學生對文章最後的總結和感受,“人文性”和“工具性”又一次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四)點明主題,昇華情感

1、透過溫迪那雙閃爍着驕傲光芒的眼睛,我們看到了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外公曾經說過(出示課件六)生讀:如果我們死後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那麼我們的死也是有意義的。溫迪的外公、外婆做到了,14歲的小溫迪也做到了。他們雖然去世了,但是他們的眼睛仍煥發着生命的光彩。此時,你對“永生的眼睛”又有了怎樣的理解?“永生”的是什麼?

(1)談談你對“永生的眼睛”的理解。

(2)指名回答。

2、“永生的”是什麼?

兩個含義:捐獻的器官“永生”;捐獻的精神——“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精神“永生”。

【評析:常言道,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這篇文章的標題《永生的眼睛》突出了文章重點,表達了作者對無私奉獻精神的讚揚。教師在本節課的最後一個環節,引導學生再次理解文章題目,深化了對主題的理解,昇華了情感,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五)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角膜捐獻是有限的愛,但生命不止卻是無盡的愛!這種愛可以跨越國界,穿越靈魂,這世界因爲有愛才轉動,這世界因爲有愛才永恆,讓我們祝福這藍色的星球,永遠擁有綠色的和平,祝福這斑斕的世界,永遠擁有最美的和聲。在這節課的最後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朗讀課題:永生的眼睛。永遠記住文中偉大的母親、父親和溫迪。讓我們爲他們、也爲所有捐獻器官的人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永生的眼睛》四年級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3。學習作者抓住任務的語言進行生動細緻的描寫,從而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方法。

4。讀懂課文內容,培養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點:

體會含義深刻的詞句,領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器官捐獻的意義,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詞句。

教學方法:

自讀法 導讀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春暖花開的季節就要來到了,你想說些什麼?你想看到什麼?我們能用眼睛看見這美麗的春天,真好!一位盲姑娘說:“春天來了,可是我什麼也看不見!”如果她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那該多好啊!今天,我們帶着他美好的心願,深深的期盼學習一篇感人致深的文章,題目就是lt;永生的眼睛gt; 深情地讀一讀這個課題。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師:現在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的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一邊 讀一邊想,你讀懂了什麼?

生:自由讀課文。

2。師 通過讀課文,你都讀懂了些什麼?

生:我讀懂了課文講了琳達一家三代人都捐獻了自己的角膜。

生:我讀懂了,父親是個有愛心的人。

3。師:你們真會讀書,讀一遍就有這麼多的收穫。

三、品讀詞句,理解內容。

1。師:讓我們走入文中,再次默讀課文,畫出讓你感動的句子,如果有你喜歡的句子,可以多讀幾遍。

生:默讀課文,畫出自己感動的句子。

2。師:把你找到的句子讀給同桌聽,看看誰讀的更有感情,並說說爲什麼讓你感動?

生:互相讀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3。集體交流。

師:誰能把你認爲感動的句子說給我們聽聽?

生:我找到的感動的句子是:”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爲,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我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了父親非常有愛心,他不僅捐獻了自己的角膜,而且也希望他死後,他的女兒和外孫女也能捐獻眼睛角膜。

師:父親用這句話來教育女兒,還有誰也找到了這句?

生:”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爲,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我的感受是:父親他和媽媽決定死後把自己的眼睛角膜捐獻出去,他一直在爲別人着想。

師:父親用這句話來安慰女兒,當時父親的心情是怎樣的?

生:父親的心情是冷靜的,平靜的。

師:讓我們來平靜的讀一讀父親的這句話。

生:齊讀父親的話。

師:父親的心中真的平靜嗎?

生:不平靜,因爲當時的女兒不能接受父親爲什麼要這樣去做,他也很難過,痛苦,但他要安慰女兒,所以只有這樣說才能安慰自己的女兒。

師:是的,誰不爲失去親人而痛苦呢,但作爲父親,他只能壓抑心中的悲痛,以平靜的心情去面對,只有這樣,才能安慰自己的女兒。

師:你能找出這句中最重要的詞語嗎?

生:我找到的是有意義,因爲,如果我們的死後能幫助他人恢復健康,那麼我們的死是有意義的,幫助了別人,別人獲得的光明,我們應該感到高興纔是。

師:是的,父親認爲這是有意義的。

生:我找到的是最珍貴,因爲他把自己身體的一部分給了別人,自己就沒有了,而且這是用錢買不到的,所以最珍貴

師:你還找到了哪些句子?

生:”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並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美妙!”說明父親很想捐獻角膜給盲童,讓他重見光明,得到快樂。

生:我找到的是這一句:”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爲我自豪。”父親覺得自己的女兒和外孫女會明白的。

師:父親這樣的舉動,也一定讓他們自豪的。

生:”媽媽,我真爲你,爲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從這句話中,我知道溫迪他知道媽媽和外公這樣做是爲了讓更多的盲人重見光明。

師:溫迪真是個善良的孩子。

生:當然,你想過什麼也看不見會有多麼痛苦嗎?我死後,也學外公將眼睛角膜捐個失明的人,讓他們重見天日。

師:這次,我爲自己的女兒——14歲的溫迪而驕傲!(生齊讀)

師:在這一刻,我們真正領悟到了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而是——

生:關愛他人,爲別人着想,無私奉獻。師板書。

四、昇華感情 總結全文 。

師:此時此刻,我相信,大家的心情不一樣了,你們爲故事中的人物而驕傲嗎?

生:大聲說:驕傲

師:爲誰?說說你的理由?

生:我爲父親感到驕傲,因爲他用自己的言行和行動感動了一家人,他一心爲他人着想,他也讓自己的女兒和外孫女受到了感染。

生:我爲琳達感到驕傲,因爲他先開始不理解父親爲什麼這樣去做,到後來他也同意父親的做法,並且親自捐獻了父親的眼睛角膜。

師:我們爲琳達的巨大改變而驕傲。

生:我爲溫迪而驕傲,因爲他在14歲的時候就能理解外公這樣去做,真的很了不起,他很善良,懂得去關心別人。

師:我爲父親,琳達,溫迪而驕傲。他們一家三代爲了幫助別人,捐獻眼睛角膜的善舉感動了我們每一個人。使我們懂得了生命的價值,要有意義。

師:學到這,我們知道永生的眼睛就是:

生:幫助別人,關心他人,無私奉獻,給他人帶來希望,帶來光明,生命的延續。

師;讓我們再來深情地讀一讀這個課題。

生:深情的齊讀課題。

師總結: 同學們,生命因短暫和僅有一次而顯得極爲寶貴,然而器官捐獻自願者們戰勝了短暫,生命的價值得以昇華,獲得了永恆,我們將從更多人的身上看到這種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精神一代代延續下去。

板書: 永生的眼睛

關愛他人 無私奉獻

《永生的眼睛》四年級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習他們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3、學習作者抓住人物語言生動細緻地描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質疑課題探永生(2分鐘)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指讀課題。這裏的“永生”是什麼意思?(永遠存在,永遠也不會死的。)永遠存在好不好?陳老師也想永遠存在,長生不老,可以嗎?看來人是不能永遠存在的,那人身上的器官就更不能了,對不對?那文章的題目叫“永生的眼睛”,我們要在腦海中打一個問號的,是吧?看我們學了課文,這個問號能不能解決。

  二、整體感知現話題(8分鐘)

1、課前大家已經做過預習,是吧?你讀過幾遍?(你是一個愛學習的孩子)你呢?(你也是愛學習的孩子。)你知道老師讀了多少遍嗎?(20遍)同學們,讀書切戒太慌忙,涵詠功夫興味長。請再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還要注意把生字詞讀正確。

2、老師先來檢查生字詞。都認識了嗎?看這個詞:角膜,(知道什麼是角膜嗎?它有什麼作用呢?)第二個,摯愛;你摯愛的人是誰?這個詞兒跟熱愛有什麼區別?第三個,給予,(給,是一個多音字。)第四個,天壤之別,它是什麼意思?

3、好,字詞掌握的很不錯,看來同學們已經養成了認真預習的好習慣。課文讀完了,能不能用一兩句話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呢?(學生自由說)概括起來說,就是父親、琳達、女兒圍繞捐獻角膜發生的事。那麼,在捐獻角膜這個問題上,他們的態度一樣嗎?(不一樣)就琳達自己來說,前後的態度一樣嗎?(也不一樣)同學們,他們的態度不一樣,甚至截然相反,用剛認識的一個詞兒來說,這就是“天壤之別”。我們先來看看琳達跟父親的認識態度有什麼天壤之別吧。好嗎?

  三、天壤之別悟永生

  (一)琳達和父親對待捐贈態度的天壤之別(14分鐘)

1、請大家推薦一位同學來讀1-3小節。(1)你叫什麼名字?相信你一定不負大家的推薦,讓大家從你的讀中就能聽出琳達是怎樣的態度。指讀。你想讀出琳達的什麼態度?(痛苦、反對、氣憤!)你告訴我們,哪些語句最能讓我們感受到你的氣憤?請你再讀一遍,只讀這些語句,讓我們好好感受一番。生:讀。請你注意--我衝着父親哭喊。爲什麼不是哭着說,不是哭叫。而是哭喊呢?(痛苦,反對,氣憤。師引導:你平常會對父母、長輩喊嗎?我們認爲對父母、長輩喊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爲。從中你又讀出什麼了?你給我們讀讀吧。)老師提醒你標點也很重要,你要注意哪個標點?(歎號)。歎號是表示驚訝或感嘆的,這裏是驚訝還是感嘆啊?(不相信,驚訝)是啊,琳達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把這種不相信讀給大家吧!(生讀)你來讀吧。我們一起讀吧。

2、琳達的反應是哭喊(板書),那麼父親是怎樣的反應呢?請同學自由讀一讀第四小節,各人讀各人的。讓你用文中的一個詞來形容父親的反應,你會選哪個詞?(板書:平靜)什麼叫平靜?(自然、平常)父親爲什麼會很平靜地說呢?(因爲“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爲。”“他們早已決定死後捐贈器官。”在父親看來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所以是平靜的。)一個這樣的壯舉,父親卻認爲是理所應當的,平平常常的,這難道不是一種偉大嗎?請你用平靜的語氣來表現這種偉大吧。(課件:“你能給予......)

3、同學們,父親和琳達的反應是天壤之別,哪個是天?哪個又是壤呢?老師再問你,琳達愛母親嗎?(愛)父親愛自己的妻子嗎?(也愛)是啊,兩者都是愛,爲什麼會有天壤之別呢?(不着急,這個問題需要好好想一想。)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父親的大愛之言吧:

  (二):琳達和女兒對待捐贈態度的天壤之別(6分鐘)

1、同學們,以上是琳達和父親對待捐獻態度的天壤之別,文中還有誰和琳達也有這種天壤之別呢?(琳達與女兒的不同)女兒溫迪在聽到器官捐獻時又是怎樣的反應呢?請你讀第八小節。是啊,熱淚盈眶,緊緊地擁抱,孩子她理解外公啊。

2、後面的9、10、11小節老師和你分角色讀,不讀提示語。(我看你聽的很認真,你聽出了什麼?(女兒的理解,懂事,驕傲)如果也用文中的詞來形容溫迪的態度,你認爲是什麼呢?(板書:驕傲)那就請你再驕傲地讀一讀溫迪的話吧。

  (三):琳達對待家人捐贈前後認識的天壤之別(8分鐘)

1、在琳達與女兒的不同態度中,哪個是天,哪個是壤?爲什麼?(大愛,小愛)前面琳達是壤,是一己之愛,琳達有沒有行爲讓她的表現也能稱爲”天“,也能稱爲無私的愛呢?(捐獻父親、捐獻女兒的角膜)最讓你感動的是什麼?(捐獻女兒的角膜)

2、拿起書,聽老師讀。(我的......)同學們,這樣一個女孩,才華橫溢、善良可愛,在生命最燦爛的時候離開了我們。孩子們,如果你是母親,這個時候你一定--(悲傷,難過,傷心......)是啊,哪個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啊,琳達一定比大家更悲傷、更難過。這個時候她是怎麼做的呢?(當我......)你想說什麼?(悲傷還想着別人)是啊,在悲痛萬分之下,想到的是別人,這不是一位普通母親能做到的。

3、此刻能撫慰這位母親的應該是這封信吧,你願意讀給琳達聽嗎?琳達啊,你看到這封信,你心裏是什麼感受?(爲溫迪驕傲,自豪。)是啊,請你驕傲的再讀一遍吧。(配樂:《真》)他們成爲令愛--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並有幸終生分享她的美麗。他們分享的僅僅是溫迪的美麗嗎?還分享了她的什麼?(是啊,溫迪的眼睛得到了永生,美麗得到了永生,生命得到了永生。指課題:這就是永生的眼睛!你明白課題的意思了嗎?)我們一起爲溫迪得到永生而讀吧。

  四、一片愛心鑄永生(2分鐘)

是的,那兩位盲人是幸運的,他們藉助溫迪的角膜而重見光明,可是同學們,你知道嗎?我國因爲角膜病而導致失明的人大約有400萬,而每年能得到捐獻治療的不到4000人,其他人還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啊。正因爲如此,所以,我們應該永遠銘記琳達一家人,永遠銘記那些用自己的大愛做出表率的人。(課件,配《真》出示一些捐獻器官的人物。)同學們,在這些人的感召下,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這個行列。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麗,光明。下課。

永生的眼睛

平靜

驕傲

哭喊

《永生的眼睛》四年級語文教案8

  一、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積累本課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在三位親人去世後捐獻角膜的過程中的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

3.學習作者一家人正確對待死亡,自願死後捐贈器官,爲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二、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作者在三位親人去世後捐獻角膜的過程中的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

 三、 教學用具:小黑板

 四、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 教學目標:

(一)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二) 練習複述課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教學重點、難點:練習複述課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揭示課題,齊讀題目。

2.本文爲什麼要用"永生的.眼睛"爲題?你怎麼理解"永生的眼睛"?

(二) 初讀課文,瞭解文章大意。

1.指名讀課文,並糾正讀音。

2.練習複述課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1) 詳細地複述課文

(2) 簡要地複述課文

(3) 提示:文中都有誰捐贈了角膜?(母親——→父親——→女兒)

(4) 用幾句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課文記敘了作者的三位親人死後捐獻角膜,使他人重見光明的感人故事)

(三) 再讀課文

1.分別指名讀"母親、父親、女兒"捐贈角膜這三部分內容。

2.自由讀課文,分組討論:爲什麼寫女兒溫迪捐獻角膜的經過要簡略地寫?

3.指名回答。

(四) 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

1.出示生字,讓學生組詞

達( )命( )腫( )肺( )訪( )

組( )勇( )敢( )驕( )擁( )

教師重點講解:"肺"字的最後一筆是豎,右半部分不要寫成"市"。

2.積累本課詞語

突如其來 栩栩如生 熱淚盈眶 與世長辭 才華橫溢

3.按拼音填空

yì 才華橫( )、文( )、回( )、容( )、翻( )、( )思、友( )

jiāo( )陽、( )傲、( )花、( )氣、上( )、香( )

zǔ( )擋、( )織、( )力、( )國、( )成

(五) 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本課四字詞語

  第二課時

一、 教學目標:

(一) 深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體會作者在三位親人去世後捐獻角膜的過程中的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

二、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作者在三位親人去世後捐獻角膜的過程中的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

三、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回憶課文

1.提問: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指名回答。

(二) 深讀課文,並理解課文內容。

1.學習第一部分:母親捐獻角膜

(1) 默讀課文,找出"我"對父親同意母親捐獻眼角膜這件事態度的句子,體會一下當時"我"的態度是怎樣的?(不理解)

(2) 畫出父親說的話:

父親平靜地摟着我,"你所能給以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爲,如果我們的死亡之軀能有助於他人健康的恢復,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① 自由讀父親說的這段話,思考:父親認爲怎樣的死是有意義的?(我們的死亡之軀有助於他人健康的恢復,這樣的死是有意義的.)

② 聽了父親的話,"我"的情感有了怎樣的變化?

③ 指導背誦這段話。

(3)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2.學習第二部分:父親捐獻角膜

(1) 自由讀課文,畫出父親的心願:

他愉快地告訴我:"我去世後要捐贈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如果一個盲童能夠藉助我們的幫助重見光明,並像你女兒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有多美妙!

①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② 體會父親說這些話時的心情是怎樣的?(高興、愉快)

③ 指導背誦這段話

(2)"我"將父親的心願告訴了溫迪,溫迪有什麼表現?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出示句子:孩子熱淚盈眶,過去緊緊地擁抱外公。

(體現出溫迪對外公的敬佩之情。)

(3) 父親也遵照遺願捐贈了他的角膜,這使溫迪有了怎樣的認識?

體會最後一句句話:

在這一刻,我領悟到父親所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還有輝映在我女兒眼睛裏的一種驕傲!

① 指名讀句子

② 自己默讀這句話

③ 體會"驕傲"指的是什麼?

(4)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部分

3.學習第三部分:女兒溫迪捐贈角膜

(1) 齊讀"奧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來信的內容"

(2) 理解句子:

我那金髮的溫迪手中的畫筆,依舊不輟地揮動着,她的碧眼仍然閃爍着驕傲的光芒。

① 指名讀句子

② 結合題目"永生的眼睛"來理解這個句子的意思。

③ 請同學說一說

(3) 學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讀第三部分內容,老師適時指導

(三) 回讀課文內容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談感想:學習了這篇課文以後,你一定有什麼感想吧,請談一談。

3.小組內交流並彙報

(四) 佈置作業

將你的感想寫下來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回顧課文內容,體會人物所要表現的崇高品質

(二)針對課文內容進行鞏固、擴展練習

二、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人物所要表現的品質。

三、教學過程:

(一)回憶課文內容,加深對題目的理解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結合課文內容,進一步理解"永生的眼睛"這個題目的意思

3.指名回答

(二)自由讀全文,體會人物所要表現的品質

1.自由讀課文

2.討論:①說說全文要歌頌的是什麼精神?(歌頌了儘自己的一切所能爲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②那些句子體現了這種精神?

3.指名回答

4.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擴展練習

1.請你結合實際說說,你是如何看待"死後捐贈角膜"這件事的?

2.指名說

(四)佈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板書設計:

18永生的眼睛

母親 父親 女兒 (捐贈角膜)

(不理解)——→(理解)——→(影響)("我"的態度)

《永生的眼睛》四年級語文教案9

【填寫要點】

盲童重見光明的快樂,盲人家庭的快樂,捐獻者家人的自豪。

盲童恢復視力後,將會更加珍惜生活,爲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角膜:盲童 盲童父母 捐獻家人

( ) ( ) ( )

曉得角膜( )。(彙報時說出填寫依據)

1、學生彙報,指導朗讀。

2、指導朗讀:(說依據就朗讀)

(那個盲童將多麼快樂,多麼幸福,帶給人多少美好的憧憬啊。)能讀出你的感受嗎?

越來越多的人的到了歡樂,那我們怎麼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呢?(加入讀 )

3、分角色練習朗讀第6自然段:

(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進行評讀)(自豪,激動、敬佩、驕傲)

4、結束語:

是啊,父親捐獻角膜不但讓失明的孩子的重見了光明,同時在溫迪心中播下了美好的種子。

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板書設計】

永生的眼睛

母親

父親 角膜

女兒

一、激趣談話,導入新課

1、盲姑娘只能用於觸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讓許多和盲姑娘有着類似遭遇的人們有了恢復健康的可能。

(師生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器官捐獻的資料)

2、板書課題,激發讀書興趣:

生命是美好的,誰不熱愛寶貴的生命呢?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看看琳達一家人爲了讓盲人重見光明是怎樣做的吧。

二、自學反饋,質疑問難

1、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引導學生進行正音。

2、說說琳達一家爲了讓盲人重見光明是怎樣做的?

3、質疑問難,師生共同幫助解決。

三、品讀課文,感受語言美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畫出令自己深受感動的語句和段落,並在旁邊做簡單的批註。

2、討論交流:

課文中的哪些語句深深地感動了你?請你爲大家聲情並茂地讀一讀,並說說爲什麼會感動你。

3、課文的最後一段連續用到了“驕傲”這個詞語,讓我們把帶有“驕傲”一詞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並討論討論: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四、賞讀課文,感受人性美

1、課文中的故事感人至深,請你帶着自己的感受朗讀全文。

2、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讀好人物的對話。

3、交流感想:

讀過課文之後,你又產生了哪些新的感受,與同學們談一談。可以對文中的某

個人物發表看法,也可以對事情本身闡發議論。

五、課外拓展,實踐活動

1、向你身邊的人講述這個故事,並結合課前蒐集的資料向他們宣傳器官捐獻的意義。

2、寫一封倡議書,號召你的小夥伴參與到器官捐獻的事業中來。

《永生的眼睛》四年級語文教案10

  學習目標

①認識6個生字。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③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進行生動細緻的描寫,從而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寫作方法。

  課前準備

①按課文前的“連接語”中的要求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②師生共同蒐集有關器官捐獻的資料及相關事例。

③小調查:問問你身邊的人們,他們對器官捐獻的事情瞭解多少?他們願意捐獻自己的器官嗎,爲什麼?

  A案

●閱讀資料,交流感受

①教師導入:《觸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靜是那樣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她多麼盼望也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呀!請同學們快速閱讀下面的資料:

(投影出示)

資料一:據衛生部統計,我國目前約有400萬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過角膜移植手術復明,但由於供體角膜匱乏,我國每年僅實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術,數百萬的患者還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資料二:目前美國有超過84000多名患者登記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鐘就會有一個新的登記等待患者。20xx年僅有30%的等待者獲得了器官移植,而剩餘的70%的等待者必須繼續等待他們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個人會因爲無法等到器官移植而喪失生命。

②看了這兩段資料,心中有什麼話要說?

引導學生談一談對器官移植的看法:假如自己的父母要求在死後捐獻器官或遺體,你會同意嗎?你是否願意在死後捐獻自己的器官或遺體?

●熟讀精思,探究文本

①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學們學習之後一定會對器官移植產生新的看法。

②檢查預習情況:輪讀課文,認讀生字詞。

③仔細閱讀,邊讀邊把令你感受很深的句子畫出來,想一想從這些句子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④在小組長的組織下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比一比哪個小組最會學習。

⑤小組選派代表進行彙報,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進行研讀:

研讀重點:文章爲什麼以“永生的眼睛”爲題?

研讀重點:父親教育“我”的兩段話。

a.投影出示: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爲,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引導學生結合課前查閱的有關器官捐獻的資料,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感悟:你可以給予他人哪些東西?爲什麼說給予別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是最珍貴的?

b.投影出示: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並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麼美妙!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爲我自豪!

引導學生討論:第二處語言與第一處語言有什麼關係?

c.把父親的這兩段耐人尋味的話連起來讀一讀,談談自己的感悟。

研讀重點:含有“驕傲”一詞的句子。

a.引導學生說一說誰爲誰感到驕傲,爲什麼感到驕傲,從中體會到什麼?

b.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

⑥課文到這裏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並沒有結束。下面請同學們輕聲讀一讀故事原文的結尾,讀後交流自己的感受。(出示投影)

沒有想到,僅僅是兩週之後,我再一次爲器官捐獻組織簽署了同意書。我的可愛的女兒,才華橫溢的小溫迪,在一次中喪生了……當我簽字時,她的話兒縈繞在我耳際:

“你想過什麼也看不見會有多麼痛苦嗎!”

失去溫迪二週後,我收到一封來自俄勒岡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寫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在,兩位昔日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爲您女兒──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並有幸分享她的美麗……”

我的金髮的溫迪手中的畫筆依舊不輟地揮動着,她的碧眼仍然閃爍着驕傲的光芒。

●大膽評議,深化感受

①評價人物:文中的一家人你最喜歡誰,爲什麼?

引導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之後請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從而進一步通過朗讀品出言中之美,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

②評價作品:你認爲這篇文章哪些地方寫得好,爲什麼?是否還有不足,應如何修改?

鼓勵學生從作者的遣詞造句、佈局謀篇等多角度進行大膽評議,發表不同看法。

●交流體會,延伸課外

學完課文,你對器官捐獻有什麼新的體會?你打算做些什麼?

鼓勵學生課後通過辦板報、廣播、寫倡議書等方式向家長及社會宣傳器官捐獻的意義。

(內蒙古包頭市吳秀玲)

  B案

●激趣談話,導入新課

①盲姑娘只能用於觸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讓許多和盲姑娘有着類似遭遇的人們有了恢復健康的可能。

(師生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器官捐獻的資料)

②板書課題,激發讀書興趣。

生命是美好的,誰不熱愛寶貴的生命呢?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看看琳達一家人爲了讓盲人重見光明是怎樣做的吧。

●自學反饋,質疑問難

①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引導學生進行正音。

②說說琳達一家爲了讓盲人重見光明是怎樣做的?

③質疑問難,師生共同幫助解決。

●品讀課文,感受語言美

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畫出令自己深受感動的語句和段落,並在旁邊做簡單的批註。

②討論交流:課文中的哪些語句深深地感動了你?請你爲大家聲情並茂地讀一讀,並說說爲什麼會感動你。

③課文的最後一段連續用到了“驕傲”這個詞語,讓我們把帶有“驕傲”一詞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並討論討論: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賞讀課文,感受人性美

①課文中的故事感人至深,請你帶着自己的感受朗讀全文。

②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讀好人物的對話。

③交流感想:讀過課文之後,你又產生了哪些新的感受,與同學們談一談。可以對文中的某

個人物發表看法,也可以對事情本身闡發議論。

●課外拓展,實踐活動

①向你身邊的人講述這個故事,並結合課前蒐集的資料向他們宣傳器官捐獻的意義。

②寫一封倡議書,號召你的小夥伴參與到器官捐獻的事業中來。

《永生的眼睛》四年級語文教案11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使學生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後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

2、對死後器官捐獻的行爲產生敬佩之情,從而改變對器官捐獻傳統的看法。

3、學生能夠領悟有一定內涵的語句的含義,培養其有感情地朗讀的能力。

【教學重點】

1、通過學習,使學生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後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

2、學生能夠領悟有一定內涵的語句的含義,培養其有感情地朗讀的能力。

【教學難點】

學生能夠領悟有一定內涵的語句的含義,培養其有感情地朗讀的能力。

【教學用具】

課件、收集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8課,齊讀課題《永生的眼睛》。

上節課我們出讀了課文。

提問:回憶一下文章內容(本文主要寫了琳達的母親、父親、女兒都捐獻了角膜生)師板書。

學生回答主要內容。

回憶上文引入下文。

二、張凡、劉家新等幾位同學在預習時產生了這樣的疑問爲什麼要捐獻角膜呢?老師現在就解答這個問題:

資料出示:

據調查,全國約有400萬人因角膜疾病導致失明,其中大多數病人可以通過角膜移植重見光明。可是由於我國角膜捐獻太少了,這些盲人只好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角膜、器官捐獻已成爲社會關注的問題,就這個問題同學們在周圍人羣進行了調查。

老師把同學們的調查結果進行了統計請看:(課件)出示條形圖。

提問:從圖表中你發現了什麼?(從圖表中可以看出,共調查212人,願意捐獻的75人,不願捐獻的137人不願捐獻的人數比願意的多。

現狀出示,更加直觀。

過渡:現在我們就去深入地學習課文。

學生說圖表。

學生知道相應的資料,激發情感。

三、學習課文

過渡:琳達的母親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了,醫生要取走母親的角膜。

自學(1~3)自然段:

面對角膜捐獻:

1、思考:

琳達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爲什麼?

要點:

⑴琳達開始:(“我驚呆了──完整的離去)(愛媽媽、強烈的痛苦和難以接受不明白爲什麼捐)

琳達後來願意娟、理解了捐獻的意義。

指名回答。

⑵指導朗讀。(強烈的痛苦和難以接受)

⑶學生說到爲什麼的句子:

師投影出示: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句。

你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爲,如果我們的死亡之軀能有助於他人健康的恢復,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指導有第二句理解第一句)

學生自學,找到內容,進行理解。

(答案要點:身體比任何金錢、地位等都更重要,因爲一旦給予了他人,自己將不再有了;對人來說死亡就是走向終結,然而生命卻能夠在別人身上得到延續,使他們能夠重獲新生,更多地爲社會作出貢獻。)

2、指導朗讀:

把你的理解通過讀表達出來。(多麼無私的奉獻精神)

3、理解課文,感情朗讀:

以父親的話爲中心,上下結構全文的理解體系,從全文的前後照應中理解人物崇高的精神,在反覆的誦讀中加深學生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讀、感悟能力。

4、小結。

四、學習(4~6)自然段

過渡:當時父親爲我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課,多年後,父親又以他的言行影響了我的女兒──溫迪。

出示學習要求:

默讀(4~6)自然段:重點學習內容。(學習內容)

1、如果一個盲童能夠藉助我們的幫助重見光明,並像你女兒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有多美妙!

2、想想看,另一對父母如果看到他們的女兒也像溫迪一樣,將會多麼高興。

3、當你們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你們將會多麼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