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2篇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3W 次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2篇

《七月的天山》這篇課文描繪了天山夏天的奇異風光,這裏的夏天有着春天的魅力,秋天的涼爽,冬天的潔白。

作者從天山的水、樹、花三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整篇文章的字裏行間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讚美之情。

教學這篇課文,首先我讓學生欣賞天山美景,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入美的境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教學天山的水這一方面時,是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來談體會,學生能抓住幾個重要的比喻句,談得有板有眼的。

教學天山的樹和花兩部分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學談論,提示學生用剛纔的學習方法。他們小組合作,既能談對句子的理解,又能總結各自的景物特點。特別是在學習“------重重疊疊的枝丫,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時,我用換詞的方法讓學生比較,爲什麼用“漏”而不用“照”,學生能把“是因爲枝葉茂密,陽光照不到,只能從縫隙裏漏下點點的光”,說得清清楚楚。

又如,學到--------“像--------像--------像--------”這個句式時,我讓學生練習說話,沒想到學生的思維如此敏捷,能說那麼多的句子。在這一段裏,有“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一句話,我問:爲什麼一個用“走”,一個用“浮”?學生能聯繫前面 “滿是過高馬頭的野花”來體會用詞的準確性。

教學這一課,我自認爲,老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但美中不足的是,我沒把握好時間,把想在課內的寫話練習放到了課外。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

新課標指出:“中年級段的閱讀教學,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爲了達到新課標的要求,爲了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並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感受,我在本學期的語文課堂中,嘗試讓學生自己標畫文章中自己認爲優美、重要的詞句,並在文字旁邊寫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然後和大家交流談體會,從而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但是在每節課的教學中,並不是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學生的不言語,不思考,不傾聽,都給我們的課堂造成一時的尷尬,造成進度的艱難和教學任務的完不成,也可以說直接造成教學效果的底下。爲此,我開始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方法,並初見成效。

如:《七月的天山》是一篇略讀課文,閱讀提示要求學生,想想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它們有什麼特點?文中語言優美,寫作方法很值得仿寫,所以在教學時,我先檢查學生讀課文的情況,讓學生讀熟練,讀流利,然後再理出文章的寫作順序。接着,我讓學生理解體會,默讀課文2——4段,圈出表示作者描寫景物的詞語,在思考它們有什麼特點,你從哪些詞句體會到的,並把自己的感受在相關的詞句旁做簡單批註。然後小組交流彙報。學生邊自學,我邊巡視。結果我返現,全班只有幾個學生能正確思考,更別說在旁邊學批註了。我靈機一動,何不現場手拿手的教呢?於是,我讓學生停下來,看第二段,讓學生標出這段一共幾句話,第一句寫的是什麼?這句好理解,直接寫出了進入天上後感覺很涼爽。我說:“接着讀第二句話。”這句寫什麼?學生說:“寫的是雪峯。”我說:“是呀,這句話我讀完後感覺作者寫的很美。作者用雙重比喻句,生動的寫出了雪峯的白,因爲雲的影子映在雪山上就成了銀灰色。再看第二句話,我讀後知道這句話寫的是溶化後的雪水,從兩個“從”字和“飛瀉”可以看出天上水勢磅礴的氣勢,比喻句的運用又讓我感覺到水飛流直下的美觀,不由地想起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觀。現在你明白了怎麼閱讀了嗎?就是抓住關鍵的字詞句,看作者的描寫方法,從中你能讀懂什麼就寫出你的心裏話。這就是你的收貨。“學生恍然大悟,馬上進入閱讀狀態,邊讀邊畫邊批註,一會兒就開始交流,臉上還充盈着喜悅。從學生的書上,從學生表情中,從學生的言談中我看出來了學生學會了。所以,就讓全班交流。學生談出了從“魚兒歡快地跳躍,清澈的水底”,可以看出天上水的清澈見底,充滿生機。從“蜿蜒無盡”可以看出原始森林面積之大;從“密密、重重疊疊、漏等字詞,可以看出樹木生長茂盛,充滿生機。從”滿是、高過馬頭、花海“可以看出花的多,生長茂盛”等等。特別是郭曉迪從一個“浮”字,可以看出花兒多,長勢好,人在花叢中,就是在海上漂浮。平時她很少發言,今天能談的這麼精彩,真出乎我的意料,我馬上對她進行表演。就這樣,學生的小手像雨後春筍般的舉起,暢所欲言。學生的思維被打開,思想的靈動在課堂上展示得淋漓盡致。

由此可見,學生不是不會學,而是我平時缺少指導,沒有真正授之以漁。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也應該開啓自己的智慧,是自己的課堂充滿靈性。天長日久,日積月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何愁不提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