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附教學反思)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附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2W 次

  教學目標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附教學反思)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理清課文線索,深入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瞭解少年周恩來樹立“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遠大志向的原因。⒋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爲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

難點:瞭解當時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蒐集瞭解周恩來的相關資料,並嘗試解決預習中的問題;教師蒐集租界、周恩來的相關資料圖片,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3分)

1、我們先一起來讀一句名言。(板書“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齊讀。)

2、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嗎?對,他就是把畢生精力獻給祖國和人民的一代偉人——周恩來總理。(出示周總理的照片)(我們先了解一下週恩來)

3、周總理從小志氣高,在 12 歲時就立下了“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齊讀課題)

4、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主要問題:周恩來爲什麼說“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二、初讀交流,感知大意。(13分)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後想一想,課文寫了哪三件事?是什麼原因讓少年周恩來立志“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2分)

2、檢查生字詞:(2分)(掃除生字障礙) 疑惑不解 燈紅酒綠 吵嚷

熱鬧非凡 耀武揚威 巡警

得意揚揚 振興中華 懲處

衣衫襤褸 鏗鏘有力 租界

(①指生豎向朗讀,不少詞語同學們不理解,課件介紹時代背景:二十世紀初的中國社會:當時處在清朝末年,清政府腐敗無能,英國、法國、日本等帝國主義國家憑藉雄厚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欺負我們,這些國家就是我們所說的帝國主義列強。他們不但侵略我們的國家,霸佔我們的國土,還讓我們賠款,國內局勢也非常混亂,人民生活非常困苦。租界,就是帝國主義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強行在中國獲取的租借地。)

(②再橫向朗讀,說說讀到“衣衫襤褸”時,彷彿看到了什麼。

③最後齊讀詞語。)

3、說說課文主要寫了哪三件事?(3分)

第一件: 12歲的周恩來剛到瀋陽,伯父讓他沒事不要到租界去玩,這讓他疑惑不解。

第二件:周恩來在租界親眼目睹一位中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汽車軋死,卻無處說理。

第三件:在修身課上,周恩來在全班同學面前立志:要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4、正是因爲伯父的話讓少年周恩來疑惑不解,所以他決心到租界去看個究竟。作者利用這樣一段話,把前兩件事聯繫在一起。(出示第六自然段)誰來讀這段話?(指生讀)這段話,我們稱它爲過渡段,它的作用是承上啓下。仔細看最後一句話(齊讀)這句話既承接了上文周恩來聽到伯父說的話之後經常想問題,一心想弄明白,又很自然引出下文。)可以把第一件事情和第二件事情自然地銜接起來。

看文中還有哪段話也是過渡段呢?(學生找出第九自然段,請學生朗讀這段話。)這段話讓課文內容前後相連,自然過渡。這真是一種寫作的好方法。(4分)

5、通過讀書,你瞭解少年周恩來立志“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原因了嗎?能用文中的一個詞來概括嗎?(學生回答,板書:中華不振)課文中哪些語句讓你感受到中華不振?請同學們再瀏覽課文,找出有關的語句,把它畫下來。(2分)

  三、研讀課文,深入體會。(22分)

1、交流找到的句子:(2分)

★伯父和少年周恩來的對話(是的,從伯父的話語中我們知道了“中華不振”。)

★第八自然段(10分)出示:“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羣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着什麼,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一問才知道,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着拳。但是,在外國租界裏,誰又敢怎麼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許多同學都找到了這段話,就讓我們把目光集中在這位不幸的婦女身上吧。

請同學們再來讀讀這段話,想一想,爲什麼說這位婦女是不幸的?(生自由朗讀)

① 她失去了親人。

她的遭遇讓人同情。請你帶着同情之心讀第一句話。(生讀)指導朗讀

這位婦女失去的可能是她白髮蒼蒼的母親,可能是她活潑可愛的孩子,可能是她相依爲命的丈夫,那都是她至親至愛的人哪!請再來讀。(生讀)

② 她的親人被軋死了,洋人卻得意揚揚。

看到這些,她的心裏——(生說:生氣、氣憤)所以她在不停地哭訴。帶着這種感受再讀第一句話。(女生齊讀)

③ 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板書:受盡欺凌)

此時,你的心中在想——(生說:中國巡警不幫助中國人,卻幫洋人,真是洋人的幫兇。點:一個耀武揚威的巡警!)失去了親人,中國巡警卻不主持公道,這心中的悲憤向誰哭訴呀!誰來讀2、3句話?(生讀)巡警不幫助她,別的人呢?

④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着拳。但是,在外國租界裏,誰又敢怎麼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仔細品味圍觀人們的動作,你又知道了什麼?(人們氣憤,但無可奈何)讓我們再看一看這位不幸的婦女吧!(齊讀這段話)

(合作讀)師說:中國巡警局有沒有給中國人撐腰?爲什麼?(指板書)——中華不振啊!

這個軋死中國人的洋人,最後有沒有被懲處啊?我們不禁又要問,這究竟是爲什麼呢?(指板書)答案還是在這裏——中華不振啊!

這些圍觀的中國人有沒有爲自己的同胞討回一點公道呢?這可是在咱們中國人自己的土地上啊,而且站着的是“一羣中國人”啊!但是他們怎麼會連做一些什麼,說一些什麼都辦不到呢?因爲——(齊答:中華不振啊!)

是啊,就是這位衣衫襤褸的婦女啊,她失去了親人是不幸的,失去親人不能懲處肇事者是不幸的,失去親人不能得到中國人的幫助更是不幸的。其實,在當時的中國,又有多少這樣的不幸與屈辱啊!

2、⑴補充資料:(4分)

在上海外灘公園的門口掛出這樣一塊刺目的牌子:“華人與狗不準入內!”(解說:洋人把中國人與狗相提並論,作爲一箇中國人真是奇恥大辱呀!)

上海租界的電車,頭等車廂供洋人乘坐,中國人只能坐三等車廂。

在漢口租界,中國人力車伕必須穿上像犯人一樣的“號衣”。

租界裏的洋巡捕拿中國人當活靶子,練習射擊。……租界成了“洋人的天堂”“中國人的地獄”。

同學們,讓我們再來看看這些圖片:(課件展示)解說:

中國人力車伕穿着像犯人一樣的“號衣”用車拉着洋人;

②洋人在大街上當場砍下一個中國人的頭顱;

③日本鬼子正在殺害一個無辜的中國孩子;

④帝國主義列強在侵略我們的國家,霸佔我們的國土;

⑤多少中國人死在帝國主義的刀槍下,真是血流成河呀!

讀到、看到這些,你又想些什麼?(帝國主義列強真是欺人太甚了!他們踐踏我們的國土,殺害我們的同胞,簡直沒有人性!我們不能太軟弱,要反抗,把帝國主義趕走!)

造成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中華不振)這就是伯父講到的“中華不振”啊!

⑶課件出示對話,分角色讀。(仔細看伯父的話)

這次在租界,少年周恩來終於明白了伯父的話

引讀(師生合作讀):因爲中華不振,所以伯父指着一片繁華、熱鬧的地方對他說——

因爲中華不振,所以伯父說那是——

因爲中華不振,所以少年周恩來看到了發生在租界的這一幕。

3、讀寫遷移:(6分)

從租界回來以後,周恩來常常一個人在沉思,他在想些什麼呢?請同學們拿起筆寫一寫。(學生寫)(是的,少年周恩來在那時就已經認識到,中國人要想不受帝國主義欺凌(líng),就要振興中華。讀書,就要以此爲目標。)(板書:振興中華——不受欺凌)

①學生自由表達,教師點撥。

②引讀課題。

正是因爲少年周恩來想到了這些,所以他決心拯救這個貧窮落後的舊中國,立志—— (指課題,生讀)“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簡短的九個字在周恩來的心中重複了無數次。因此,當校長提問時,他清晰而堅定地回答——“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是他今後學習的動力,因此他鏗鏘有力地回答—“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是他一生信守的諾言啊——齊讀

這更是他終生爲之奮鬥的目標啊——齊讀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2分)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句誓言不僅激勵着周恩來,也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今天,我們也要思考“爲什麼而讀書”的話題。我把梁啓超在《少年中國說》的幾句話送給大家,我相信,它對大家思考自己爲什麼而讀書一定有所幫助。(出示,範讀)

“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同學們,你們是國家的棟樑與希望!讓我們爲國家的強盛,爲國家的繁榮而熱愛讀書吧!

板書: 中華不振——受盡欺凌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振興中華——不受欺凌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反思

語文傳承的是文化,她較歷史更添厚重,她比教學更顯豐滿。在《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的教學中,我極力用課文中生動鮮明的文字激活學生的思維,以真摯熱烈的情感點化學生的認知,用凝練明白的語言愉悅學生的情操,啓發學生的潛能。

一、抓準切入點,緊扣“中華不振”,整體解讀文本。

這篇課文寫的是周恩來少年時代的一件事,他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裏受洋人欺靈卻無處說理的事情,從中深刻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從而立志要爲振興中華而讀書,表現了周恩來的博大胸襟和遠大志向。文章一共講了三個小故事,篇幅較長,如果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逐個講下來,就會在40分鐘內完不成教學目標。於是,我把本節課的重心放在了“中國婦女受洋人欺凌”這件事的閱讀理解上,因爲這件事既是激發周恩來說出“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句話的直接誘因,又能承上啓下,貫通全文。深入地體會這段話,並有感情地朗讀出來,對於理解他立志爲振興中華而讀書的原因是至關重要的。本節課的教學,我注重引導學生採用多種方式研讀,讀中體會、讀中感悟。最後,“中華不振”成爲課堂上蓄積情感、掀起高潮的一個支點。

二、拓展文本,直面歷史,引導學生樹立報國之志。

課堂上,學生的憤怒之火已被點燃。爲了把學生這種情感引向另一個高度,我出示補充材料,讓孩子直面歷史,讓孩子心海難平,讓孩子心有所向,讓孩子從心底深處喚起民族意識,萌發報國之情。與少年周恩來的心靈產生了共鳴。直至課的尾聲,我讓學生思考:我們又是爲什麼而讀書?並通過學習梁啓超在《少年中國說》的幾句話讓學生們明白祖國的未來要靠他們。

結束了這課的教學,我靜下心來,不斷反思。激發學生的情感固然重要,但是在本課教學中如何讓這種情感延續下去更重要。整堂課上學生帶着強烈的愛國情懷去朗讀、去感悟感覺還有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