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峨眉山月歌》教學實錄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峨眉山月歌》教學實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W 次

教學古詩《峨眉山月歌》時上得十分開心,學生的激情感染了我,而他們也在這樣的課堂裏得到了詩與詩外的豐富感受。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峨眉山月歌》教學實錄

  1、拓展知識,燃熱情。

師:同學們,古詩是我國燦爛文化寶庫中的瑰寶,以前我們已經學了不少,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板書課題:峨眉山月歌)齊讀課題。

師: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生:這首詩的作者是李白。(板書:李白)

師:你瞭解李白嗎?說說你知道的關於李白的知識。

生:李白是著名的唐朝詩人

生:李白被人們稱爲“詩仙”。

生:我還知道與他的雅號齊名的“詩聖”杜甫和“詩鬼”李賀。

生:李白是繼屈原之後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

生:李白愛喝酒,而且常在酒後寫下名篇佳作。

師:同學們的課外知識真豐富,你們通過介紹把李白帶到了我們中間。

[感想] 在日常的古詩教學中導入往往是不被重視的,可當學生講出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常酒後寫作後,我驚喜地發現了在學生眼中閃爍的知識積累被肯定後的愉悅,這就是學習古詩的動力。想起我們兒時的學習經歷,被刻在記憶深處的有時就是那麼一句有關聯的題外話,一個新鮮詞眼便會讓自己興奮不已,這種學習的熱情不正是教師想爲學生點燃的嗎?

 2、學詩立意,先抓情。

師:你能背幾首李白的詩嗎?

生:《靜夜思》“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師: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生:還有《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生:《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升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也是李白的詩。

師:這些詩分別表達了李白什麼樣的心情?

生:思念家鄉、懷念友人、讚美河山。

師:我們常說文章是作者的心聲,古人寫詩也往往是爲了抒發自己的情感,這首《峨眉山月歌》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呢?

[感想] 由衆多的情感表達引入本詩所表達的作者的情感,既是一個鋪墊,又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詩歌中的情感是條主線,是理解內容的突破口,緊扣情感進行教學能準確地把握詩歌所要包含的意蘊。

  3、身臨其境,顯真情。

師:這首的妙處在於這短短28個字的詩中卻有五處地名,你能找出來嗎?

生: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

(師在黑板上畫簡筆畫,勾勒“峨眉山、明月、平羌江、三峽”圖。)

師:讀讀古詩,你能把這幾個地名都標在圖上嗎?(瞭解李白的行程)

師:讀讀詩句,看看書上的插圖,結合黑板上的圖,找出你不理解的詩句或詞語。

生:“半輪秋”什麼意思

生:從圖上看出就是 “秋月半輪”的意思。

師:古人常說人月兩團圓,可此時作者擡頭所見卻是清秋半輪月,他的心情又會如何呢?

生:他會埋怨道:半輪月亮啊,你什麼時候才能圓呢?我什麼時候才能和朋友再相聚呢?

生:“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影”是什麼?

生:看圖我猜是月影。

師:你有過這樣一種“我走月亮也走”的感受嗎?說說你的經歷。

生:夏天的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去散步,月亮老是跟着我。

生:有一次我晚上坐船去上海,月亮倒映在江水中,船走月亮也走。

師:古人常常對月抒情,還記得李白的《靜夜思》嗎?

師;“月是故鄉明”啊!

生:還有蘇軾的《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表達了對弟弟的思念。

師:作者隨江而下,月如影相隨。這是哪裏的月?

生:故鄉的月。

生:與朋友別離時的月。

師:月亮爲何總跟着作者?想想李白此刻看到這個情景,會是什麼心情?他會說些什麼?

生:月亮捨不得李白離開。

生:是友人捨不得李白離開。

生:是李白捨不得離開故鄉和朋友。

[感想] 月亮本是詩中一個普通景物,但古人對月亮往往有着豐富的情感。教學中抓住月亮這個感性的景物,由景入詩,由詩及人,由人及己,層層深入,步步入境。在生活經驗與體悟詩歌的基礎上讓作者的'感情從學生的口中自然流露,娓娓道來。看似無情卻有情的月亮成了學生們走入李白內心的橋樑,成了作者和讀者宣泄感情的共同媒介。

 4、反差體驗,悟深情。

生:“思君不見下渝州”中“君”指誰?

生:是李白的好朋友。

師:李白連夜趕路行程匆匆,也許還沒來得及向朋友、親人告別呢。想想這時李白又是什麼樣的心情?

生:無可奈何。

生:渴望與朋友再歡聚。

師:你有好朋友在外地嗎?你是通過什麼方式表達你的思念的?

生:打電話聯繫,表達思念。

生:寫信給他告訴他很想他。

生:還可以發電子郵件給遠方的朋友表達思念。

師:你願意送李白一部手機讓他在孤寂的夜行船上和朋友再聊一聊,以表思念之情嗎?同桌互演李白和朋友打電話,傾訴思念之情。

師:手機是我們送給李白的,當時的他可是一無所有。船越行越遠,思念也越來越長,李白只能說些什麼,做些什麼?

生:借酒澆愁。

生:對月感慨。

生:吟詩思友。

……

師:哎,“夜發清溪向三峽”,(引讀)——“思君不見下渝洲”。

師:你理解李白此刻的心情嗎?再讀詩體會體會。(自由讀,齊讀)

[感想] 古詩中的“思君”一詞點明瞭詩的主旨,詩中的人與景無不關合着一個“情”字。今天我們表達情感的方式是如此的迅捷明瞭,與作者的“無處寄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反差的心理體驗讓學生更進一步領悟到詩人的情真意切,思念無人與說的無奈。在角色體驗之後,在“情”字入心之後,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對詩歌的語言妙處的領悟皆通過朗讀表現了出來,真正是情由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