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第一朵杏花》教學反思

《第一朵杏花》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9W 次

整個教學過程分爲三大板塊,分別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爺爺意味深長的話。 yuwenmi小編整理了相關的教學反思,歡迎欣賞與借鑑。

《第一朵杏花》教學反思

  《第一朵杏花》教學反思【篇一】

《第一朵杏花》是一篇物候學的小故事。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前後兩次向孩子們查詢第一朵杏花開放的具體時間,讚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苟的科學研究態度。這個故事告訴學生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本課的學習,以讀貫穿全過程,以不同形式的讀引導學生感悟、積累和運用語言。初讀,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並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句。細讀,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抓住學生自學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學習課文第二段,着重指導讀好對話。這段對話大都沒有提示語,教學中,讓學生在讀中分清這些話分別是誰說的,並結合語言及前文內容,想想人物說話的語氣和神情,然後分角色朗讀。引導學生朗讀體會“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竺爺爺走回書房,打開筆記本,鄭重地記下了這個日子:清明節”等詞語,感受竺爺爺得到準確時間後的激動心情,感受他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苟的態度。

  《第一朵杏花》教學反思【篇二】

《第一朵杏花》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前後兩次向孩子們查詢第一朵杏花開放的具體時間的一個小故事,讚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苟的科學研究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題爲“第一朵杏花”實際上是從把握第一朵杏花開放精確時間來說明竺可楨嚴謹的科學研究態度。

設下疑問:開課時,我在板書上故意把“第一朵杏花”的“第”字漏寫,一下子,學生在下面七嘴八舌“老師,你漏寫了一個‘第’字。”順着學生話我問:“不就漏了一個字嗎?都是寫杏花,沒有什麼不同?”學生激動地站起來說:“老師,意思不一樣……”……一下子,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看着學生們紅撲撲的臉,知道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已經被調動起來了。我把“第”也寫在了黑板上。

帶着問題讀課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緊接着讓學生,我追問學生:“請你自讀課文,看看課文幾次提到了‘第一朵杏花’?並勾畫出來。”學生帶着激情,自讀,快速找到竺可楨二次看杏花的情景,以及時間。在理解感悟課文內容時,通過學生讀,討論,交流,彙報等多種形式去自悟。進而明白了竺爺爺彎下腰來和小男孩說話可以說明竺爺爺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老人。

想象寫提示語,分角色朗讀,體會竺可楨爺爺對科學一絲不苟的態度:這篇課文出現了幾組一問一答對話,而這段對話大都沒有提示語,但引導學生讀好對話,通過人物語言來想像他們說話時的`語氣神情,理解竺爺爺內心活動卻是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讓他們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想像,想象到人物說話時各自的語氣、神態,甚至動作,並進行空白處的補充,然後進行分角色朗讀,學生讀得投入,真正體會到竺爺爺一絲不苟的科學研究態度。

  《第一朵杏花》教學反思【篇三】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智慧、充滿靈性、充滿人文精神的學科。語文可也應該充滿靈氣與活力。贊可夫說過:“兒童在課堂上的生活應該是自由自在,又豐富多彩的。”因此在教學中堅持民主,營造寬鬆氛圍是不可缺少的。

陶行知說:“創新能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爲此我們教師應該千方白計地在課堂中構建民主和和諧的人際環境使自己成爲學生尊敬的長者、合作的夥伴討論的對手交心的摯友,使學生能夠大膽懷疑,勇於猜測,敢於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我們教師要允許學生提出節外生枝或異想天開的問題,允許學生敢於給其他同學或老師的教學進行挑剔。記得我在教《第一朵杏花》時,要求學生回家先預習,再反饋他們的學習的情況,再反饋過程中,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爲什麼竺爺爺要彎下腰來求問。”可能有的學生沒有理解這句話,在回答的過程中答案無奇不有,其中還有一位學生說:“竺爺爺可能是駝背。“引得全班鬨堂大笑,如果在這時我出聲阻止這一切,那麼我想再以後的教學中學生還會這樣異想天開的回答問題嗎?答案肯定是”否“。這時我們教師要蹲下身子以兒童的眼光來思考問題了。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乃至所錯。

人非聖賢,熟能無過?作爲人師至關重要的是把學生的錯誤作爲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從而引導他們在一次次的錯誤中總結經驗,走向成功的彼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