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小學三年級語文《成功是成功之母》教案大綱

小學三年級語文《成功是成功之母》教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4W 次

我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是,對於剛開始習作的三年級學生來說,無數的個案告訴我們,品嚐失敗滋味並不能促進他們走向成功,反而使他們逐漸喪失習作的信心;相反,調查那些喜歡習作的孩子,他們對習作的喜歡,往往是從某次具體的習作成功或者某次老師表揚開始的。一次表揚,一次成功的習作,能喚起孩子積極的成就動機,能促進學生走向習作的成功之路,甚至影響學生一生對寫作的態度。所以,對於三年級起步習作教學來說,我們更主張“成功是成功之母”,習作教學的基本策略應該考慮如何幫助學生儘早品嚐成功的體驗,從而促進學生樂於表達,建立習作自信心。

小學三年級語文《成功是成功之母》教案

如何促成學生成功呢?我們以人教國標本三年級下冊的八次習作設計來試作討論。

一、把握標準,降低門檻,減少作文畏懼感

語文課程標準》中,關於第二學段“習作”的第一條要求是“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第二條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言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我們細細體會,就能讀出其中的潛臺詞:對於起步習作而言,樂於表達比表達效果更重要,習作信心比習作結果更重要,言之有物比語言形式更重要。這要求我們降低習作進入的門檻,讓學生比較容易地進入習作領域中,並初步品嚐習作樂趣,儘早享受成功,及早建立初步的習作信心。人教國標本三年級下冊整冊教材的習作設計中,提出了具體的習作要求的有:“習作一”間接地提出學習別人優點,抓住“景物的特點”,“按一定的順序”“清楚”地表達的要求;“習作四”提出把“過程寫具體”,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的要求,“習作五”提出了“要表達真情實感”的要求;“習作七”提出了“把內容寫具體”“把句子寫通順”的要求。概括起來,習作的主要要求是文通句順,內容具體,感情真實。值得注意的是,這裏提出的“內容具體”是相對而言的',它不同於四年級,更不同於五、六年級的“具體”的要求。

三年級習作教學的通常狀況是,教師按慣性思維習慣,忘記了學生對象是三年級,往往過於“苛刻”,拔高要求,結果學生怎樣努力,都難以獲得成功體驗。久而久之,他們畏懼習作,談“寫”色變。因此,我們領會編者意圖,就要注意恰當地把握標準,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學生的習作,以欣賞的眼光去對待學生。只要學生有習作閃光點,都應該給予鼓勵肯定,從而把學生一點一滴的成功固化下來,再發現新的成功,再不斷地強化學生的更大的成功,建立起習作的信心和興趣。

二、讀懂教材,先說後寫,促成表達條理化

我們的教材採取口語交際與習作整合編排的新模式。先口語交際再習作的編排方式,使口語交際課既能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又能爲習作找到素材,打開思路;通過先“說”,還可以把學生頭腦中模糊的語言具體化、思維條理化。我們習作教學應該充分利用教材的優勢,把握好先說後寫的過程,實現學生由說到寫的自然過渡和由易到難的順序發展。

其次,編者爲了照顧各種學生的具體情況,儘量讓每個孩子都有說的話,都有寫的材料,教材對習作的題材限制少,總是給予學生較多的彈性與自由選擇的餘地。如《語文園地一》的習作“寫一寫家鄉的景物”,編者考慮到各地家鄉的景色不盡相同,有的可能特點不太突出,因而教材允許學生“如果對其他地方的景物特別感興趣,也可以寫”。這種編排,給學生更多的選擇空間,目的是讓各個地區各種情況的兒童都有寫的素材,輕鬆選材,建立成功感。

另外,編者比較強調學生養成自讀修改的習慣,使學生能自己寫出更爲滿意更通順的文章,品嚐更多的成功滋味。《語文園地二》提出“多讀幾遍,修改自己不滿意的地方”;《語文園地三》提出“可以把習作讀給瞭解你的人,聽聽他們的意見,並認真改一改”。這樣做,就是希望兒童能儘可能地寫成一篇自己滿意的作文來,讓學生在每次的作文中都能感受到自己在進步。

三、講究方法,激發興趣,幫助表達具體化

要讓學生享受成功,我們的教學只是領會編者意圖,降低習作進入門檻是不夠的,我們還應考慮如何幫助學生建立“寫作文不是難事,而是易事、趣事、樂事”的體驗,使學生輕鬆習作,享受習作。

1.活動法:即通過一定的活動喚起兒童的真實體驗,它強調學生習作要有親歷活動的體驗過程。例如《語文園地二》寫開展環保活動的事情,假如學生沒有親自參加環保調查等活動,習作一定會空洞無物;假如學生親自參加了諸如污水取樣的調查活動,學生對於水的污染狀況,對“臭”到什麼程度,“髒”到什麼程度,自己調查要克服哪些困難等便有親身感受,他們寫的作文就會自然、真實、具體。有了實際的體驗,學生產生的感想也自然是“真情實感”。

2.情境法:有些題材的習作,教學時創不創設情境對學生表達效果影響很大。如《語文園地五》的寫“父母或父母與我之間發生的事情”,如果直接讓學生說父母的事情,恐怕語言很乾澀;如果我們通過視頻、動畫,再現父母在兒女生病時,吃飯時,下雨沒帶傘時的場景,再配適合的音樂,學生情緒就會受到感染,情緒思路就可以迅速展開,就會自然聯想起自己父母的點點滴滴的事,體會這些小事中蘊涵的濃情厚愛。有了這樣的情境鋪墊,學生的習作往往會情真意切,內容也會比較具體。

3.趣味法:如“合併法”,學生寫《語文園地一》的“家鄉景色”,可以讓學生第一天寫家鄉的山,第二天再寫家鄉的水,第三天再寫家鄉的人……等到三五天後,請學生把自己的作文連起來讀一讀,就成爲了一篇內容豐富篇幅較長的作文了,這樣就會產生“我能寫這麼長篇幅的作文啦,真了不起”的感受,就可以樹立起一定的習作信心。《語文園地七》是“自由寫”,題材不限,學生可以寫自己最想寫的;形式也可以不限,我們的教學可以打破傳統模式來嘗試,比如採取“交換法”,讓學生兩人一組,你說我寫,你說我問,你寫我改的方式;可以採取“猜寫法”,兩人一組,甲寫開頭結尾,乙來猜說中間的經過,再修改糾正等方式。這些方式有趣味,但目的是要學生通過交流促成表達清楚具體,使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實現表達清楚具體的目標

4.虛擬法:有人說,兒童是天生的童話作家。他們寫童話不需要老師教,個個都會寫。這啓示我們寫想象作文對於提高學生習作表達能力是很有幫助的,學生願意寫,就可以鼓勵他們多寫,這對寫實作文也是有幫助的。本冊教材安排了“習作六”“習作八”兩次想象作文訓練,我們應鼓勵學生大膽想像,訓練語言,發展語言。

虛擬想象作文作爲一種習作訓練方法,我們可以不受教材的次數的限制,不受篇幅的限制,應鼓勵學生自由寫,還可以多鼓勵學生在寫實作文去想象適當的場景、人物的內心活動,使表達具體化。

四、善用激勵,肯定優點,強化學生成就感

教師善用激勵,發現優點,強化優點,是學生作文信心的重要來源。

有一位知名教師講過這樣一個教育案例:一個三年級孩子不愛習作,寫作文非常困難。有一次,這個孩子遇到了寫人作文,他感到十分困難,這位老師便打算降格以求,放孩子一馬。放學後,老師與孩子一同回家,邊走邊聊,聊到班上同學時,這個孩子突然冒出一句“我覺得某某同學最怪了”。老師問他爲什麼怪呢?他說這個同學最愛說“我也是”。老師便說你舉例說一說呢!這個同學說,有一次一個男同學說自己有一條白狗非常可愛,這位同學馬上說“我也是”,一次女同學在說自己有一條漂亮的裙子,他從教室進來沒聽清別人說什麼也說“我也是”,笑得大家前仰後俯,還有一次,一位同學說這個星期天,他的舅舅結婚了,他從教室進來沒聽清別人說什麼也說“我也是”,弄得大家肚子都笑疼了。他這樣一講,老師馬上表揚,鼓勵他寫出來就肯定是好作文啊!孩子回家一寫,第二天交來的作文《“我也是”》果然生動,老師念給大家聽後,孩子十分高興,作文從此走向了自信,直到中學,作文都成了他的強項。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習作的評價應多鼓勵學生,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不斷擴展學生的優點,不斷提高學生的信心。

總之,我們樹立“成功是成功之母”的意識,降低習作進入的門檻,採取多種形式,不斷髮現和強化學生的優點,三年級起步習作的難點是可以突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