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灰雀》教學札記

《灰雀》教學札記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W 次

《灰雀》教學札記一

《灰雀》教學札記

這是〈灰雀〉的第1課時,在課堂的前半部分,課堂氣氛非常不錯。學生髮言很積極,尤其在“檢查預習”環節,學生對讀詞語、課文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和表現欲,輪到讀的同學也讀得不錯;請同學評價時也能指出其優缺點,說的頭頭是道。

這節課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教學的重點是放在生字的正音、課文朗讀和寫字指導上。從學生課後抄寫情況來看,生字這一關算是過了。但這節課的後半部分顯得有些拖沓了。在寫字指導時浪費了過多的時間,以至後面閱讀第1自然段時時間倉促,需要在下節課鞏固。

課堂上學生髮言面不廣是一個最大的問題。舉手的同學總是這幾個,有個別同學下半節課有點精神渙散,經提醒纔有改善。而發言的同學總是說不到點上,這與我的引導不無關係。

如何建立一個嚴肅又不失活波的課堂是急待解決的問題。

《灰雀》教學札記二

開課前學生準備了部分關於各個名人的故事,所以課前主要以交流有關於列寧的資料爲主,結果發現學生找的並不多,後來我只好給他們介紹一下,看來學生還是不太會抓住重點進行預習。在教學課文時,我先讓學生找出寫事情經過的段落最後落到第一段時指導讀。然後學生分別練讀列寧和小男孩的話交流自已的體會,這時就解決了列寧說話的技巧和愛鳥的真心,最後思想問題列寧爲什麼對灰雀問,卻沒問小男孩呢,簡單叫了幾個學生回答。在指導讀第一段時時間用得太多,學生對課文不熟,以後教學設計還是將識字和課文穿在一起每課時都分配一部分,我想這樣的話可能學生會好消化一點,否則課文讀起來不是很流利,學生練讀時讀了很長時間效果並不十分理想,不是很熟練。

  《灰雀》教學札記三

以前老聽人說,課堂是生成的,我總不信。今天上完了《灰雀》之後,我才深有體會。課前,我按照傳統寫了一篇教案,雖然稱不上嚴密,但是步驟也算清晰。今天上課時,在第一環節,學生就把文章的主要內容全盤托出,而且切中要害。這是我事先沒有設想到的。我靈機一動,按照學生所說的主要內容設計了一個板書:

放掉

喜歡 藏起來

列寧 灰雀 小男孩

幫助、教育

這個板書是我備課時沒有想到的,是學生給了我靈感。接下來,本應該按照學生的思路,找一找文章中那些地方表現了列寧喜歡灰雀。可是,我卻死板教案,要學生找小男孩的幾句答話。第一課時,上的很不順利。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能完成教學任務,想要講請的問題,尚未講清。回到辦公室,我思考原因,恍然大悟。課堂是生成的,用死板的教案想要框住靈活的課堂是不可能的。經過分析後,我覺得下一節按照學生的思路走。第二課時是順利的,更是愉快的。想不到這麼一篇我覺得索然無味的課文,在學生情緒的感染下,我竟能品出與衆不同的味道來。當講到表現列寧喜歡灰雀的句子時,學生們的臉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彷彿他們也看到了那“活蹦亂跳”的小灰雀。跟隨着學生的視野,我們一起體味着列寧對灰雀的喜愛之情,一起欣賞着可愛的小灰雀。很順理成章的,可愛的小灰卻不見了,引出了文章的重點部分——列寧和小男孩之間的對話。學生們熱火朝天的討論這小男孩的心理活動,不時的閃出思維的火花。他們甚至把自己放在了這一情境中,假設自己就是那個小男孩,體會這那種複雜的心理感受。值得一提的是,當講到“小男孩低着頭”時,設計一問:“小男孩爲什麼要低着頭?”設想的答案: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雖然改了,但是還覺得非常慚愧。由於學生把自己放入了情境中,同樣體會到了小男孩對小灰雀的喜愛。又一學生站起來答道:“我覺得,小男孩除了慚愧以外,還對小灰雀又一種捨不得的感情,但是在誠實、知錯就改和感情之間,小男孩選擇的`城市。”他的回答是我很驚訝,一個三年級的小男孩,居然又如此的思維深度。正是由於他把自己置身於情境之中,所以才能體會出別人體會不出來的感情。

學生是最好的老師,他們知道怎麼樣的學法他們最容易掌握,怎麼樣的邏輯順序他們最容易接受。老師們寫教案時非常辛苦的,但是我希望,當學生提出更好的學習方法的時候,老師們應該勇敢的推翻自己的教案,跟着學生走。這和老師的主導作用並不矛盾。

記得有人說,兒童是情感的王子。兒童的情感是最豐富的,兒童的感覺也是最敏銳的。只要能夠爲他們創設一個合適的情景,他們的情感就會充分的流露,他們才能設身處地的爲主人公着想。

  《灰雀》教學札記四

《灰雀》是第二組課文的第一篇,也是學生學習如何通過人物對話揣摩人物心理的第一篇。所以,這方面就是我教學準備的重點。

在備課的過程中,針對2~10這一重點段落,我採取了分別品讀,要句揣摩的方式。具體做法是這樣的:我先讓學生自由讀這一步分,劃出列寧所說的話,逐句品讀,揣摩人物心理。歸納出列寧心裏變化的幾個層次,以示列寧對小鳥的愛。接着再根據列寧的話,對照小男孩的話,發現男孩心中的祕密及心理變化。

湊巧的是,這篇課文我在303、304分別上過,兩次上收效不同,比較之下我有了新的發現。在304班上的時候,我讓王光劃出列寧的話,再範讀,讓生體會其心理變化,再指名讀,分小組讀等各種形式來品讀,其間我作適當指導。因爲初上,環節跟得緊,沒發現什麼大問題,內容就圓滿完成了。

但緊接着在303班,問題就暴露,學生已預習,不是原始認知,逐句揣摩使他們疲憊。只到了最後分角色表演時,來了點精神,但幾個人朗讀,全班其他同學沒事幹。雖然我說過,讓他們當評委,但仍有人的新思飛到了窗外。下課後,我想了想,發現了問題:

分別體會列寧與男孩的話固然有好處,但我忽略在一論對話結束後的整體感知。我想我本可以,以幾輪對話的形式分解課文,進行品讀,這樣學生就不用每每回過頭去找剛纔列寧(男孩)說了什麼。另外,我還應加強朗讀的次數及指導,在整體感知豐滿以後再進行細節上的品讀指導。

另外,在第一課時的生字教學中,我也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比如我教生字花了2/3的時間,且組詞與拼讀等環節斷開了,而不是連續進行,顯得不夠緊湊。

我想今後我需要改進的是:教給學生識字方法,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在課堂上的生字教學應突出重點,節奏緊湊地進行。

不過值得肯定的是:學生們對列寧的寬容,善解人意理解得很到位。並且在304上時,我本人的範讀對孩子揣摩人物內心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