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語文《拉薩的天空》教學反思大綱

三年級語文《拉薩的天空》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6W 次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拉薩的天空》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語文《拉薩的天空》教學反思

三年級語文《拉薩的天空》教學反思1

拉薩的天空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主要是讓學生領悟天空藍的特點。我覺得文中的一句“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已經能概括出它所要表明的。其實裏面有幾句句子對於學生來講是很難理解的,所以,我教學時只要求學生理解必須要懂的東西,因爲更深層次的東西孩子是無法懂的。

其實這節課還是以圖片貫穿全文,通過“洗臉”來引導孩子明白天空像水一樣藍,並且能體會到拉薩的高,這個可以通過拉薩的資料來明白。這裏還有一個對比的手法需要孩子理解。提問孩子:如果沒有白雲和河畔草地,這個天空還會那麼藍嗎?所以寫白雲和河畔草地是爲什麼,伺機說這個就叫對比。下一小節中,讓學生圖片,說說不忍移開視線的感覺。後面麼還得讓孩子知道一年四季,無論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拉薩的天空總是那麼純、那麼藍,這裏也有一個依山而建,讓孩子通過圖片來明白。 在最後一小節中,要讓孩子懂得這窗簾的比喻是表明,這天空和拉薩是相互映襯才那麼美麗。

寫景的文章到底應該怎麼來講,只是欣賞麼?我覺得欣賞爲輔,學習語言能力爲主。

三年級語文《拉薩的天空》教學反思2

1、本課中關於天空的詞語:

湛藍、透亮;純淨、明潔;藍晶晶。可供學生積累運用;老師也可以對此歸類進行詞串教學。

2、第二自然段

第一句,極寫拉薩之高,可引用唐·李白詩句《夜宿山寺》“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來幫助感受這種誇張的手法來表現拉薩之高。

第二句,這話真是太妙了。妙在哪裏呢?可組織學生探究:寫出了拉薩天空的乾淨。洗臉要用乾淨的水。可見作者借用人們的話寫出了自己的感受,突出拉薩天空的藍、淨。

第三句,詳細寫出了在拉薩湛藍的天空特有的美景,其實這段文字就是寫P37上面的插圖。可以讓學生圖文結合,分別從文字與圖片上感受拉薩的天空之(美)純淨、明潔。

3、緊接第二段,這麼美的天空,怎能不讓人爲之心動,不讓人神往呢?導讀一下第三節即可。

4、布達拉宮是拉薩的標誌建築,(到那裏的遊客絡繹不絕。)

本來這依山而建的布達拉宮就非常雄偉(可以介紹一些數據、配上圖片幫助學生感受),有了這藍天的襯托,引讀第2句。

5、情感。

從字裏行間,可以看出作者對拉薩的天空非常神往,其實是對拉薩的喜愛,對祖國的熱愛。

第一課時:

6、詞語:

生字詞:美妙 純淨 視線 忍心 藍晶晶 依山而建 聖地 窗簾 貼着

天空詞:湛藍、透亮;純淨、明潔;藍晶晶

其他詞:映襯 對照 隆冬 盛夏 雄偉 壯麗

7、引號:

特有名稱;引用

8、積累:

拉薩——日光城

常州——龍城(本市)

蘇州——姑蘇城(本學期剛學過的古詩之中)

9、比喻句

第一節第二句;第二節第二句;第五節。

誇張:第二節第一句。

三年級語文《拉薩的天空》教學反思3

《拉薩的天空》是一篇優美的課文。全文緊扣一個“藍”字來寫,通觀全文,一個“藍”字貫穿始終,湛藍、藍寶石、藍天、藍得令人神往、藍晶晶、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作者濃墨重彩去描繪“藍”,讓人產生極想去走一走、去看一看的情懷。

我在教學本課中,抓住這一課文的特點,在教學設計上有意讓學生去體驗字裏行間流露出來的感情色彩,如教學“掬”——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讓生思考這個字爲什麼是“提手旁”?用動作去體驗一下。於是學生用手作出雙手並起、高高捧住的姿態,在直觀的教學中他們立即理解了:“掬”就是捧起的意思,文中用“掬”字更體現出一種聖潔,輕輕用手捧起彷彿就能碰到藍天,用這美麗的藍天流瀉的“透亮”洗臉,這是多麼奇妙的啊!

再如教學“藍晶晶”一詞中的“晶”,學生對這個品字結構的“晶”字特別熟悉,於是我用字理識字的方法去教學這個字——晶,雖然由3個“日”字組成,但是它代表的是天上亮閃閃的星星。你瞧!(我動手演示着課件)一顆又一顆的星星,多麼亮啊!中國的語言文字就是這樣奇妙,每重複一次,意思就加深一層,這類字可以成爲品字結構。文中的“藍晶晶”就是——(生回答)“特別特別的藍”,你們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在這樣的引導和啓發下,學生們興致勃勃,他們說出了“品““磊”(生回答:石頭多)、“衆”(生回答:人多)、“淼”(生回答:水多),“衆”(人多)學生們均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得可帶勁了!

當然,我在這課中的設計仍然有一些感覺不夠到位的地方:如頻繁地運用及切換課件,有些課文的內容無須都投影出來,巫乃剛老師曾說過課件能夠用在“最需要用的地方”,如重點詞句、句子的比較,我想:效果一定更好,更有針對性。再如自己感覺對第2段的教學中運用比較手法的句子讓學生體會得還不夠到位:“有貼着山頂的白雲映襯,湛藍的天空顯得越發純淨;有拉薩合畔草地的對照,湛藍的天空顯得更加明潔。”假如能讓學生看畫面後,自己再結合生活中的例子去說一說、比一比,相信會更理想!

三年級語文《拉薩的天空》教學反思4

《拉薩的天空》是一篇意境優美的散文,作者以其細膩的筆觸和華美的語言描寫了拉薩天空的湛藍、透亮。表達了一種嚮往和喜愛的情愫。課文語言精美,用詞準確、生動,比喻貼切,對拉薩的天空描寫細緻而且形象,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激發學生審美情趣的好文章。教學中,我讓學生充分感受美景、細細品讀語言,讓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很自然地感受拉薩天空的美和藍。

一、圖片展示,激發興趣

對於置身城市中的'孩子而言,天空顯得不無特別之處。學生剛接觸這篇美文,雖然讀來滿口餘香,但感情方面還是顯得陌生和遙遠。通觀全文,一個“藍”字貫穿始終,湛藍、藍寶石、藍天、藍得令人神往、藍晶晶,作者濃墨重彩去描繪眼中溢滿的“藍”,讓人無限神遊於拉薩的天空上。此時,水到渠成地通過多媒體,展現拉薩天空藍的圖片,使得抽象的課文內容形象化了,靜態的課文內容動態化了,平面的課文內容立體化了,美侖美奐的畫面一下子拉近了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叫人不由得對拉薩產生喜愛情感,爲課文的下一步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

二、抓住比喻句,品讀“藍”

課文中出現了2個比喻句,第一個出現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將湛藍、透亮的天空比作了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在教學中,我適時引導學生抓住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特點,即比喻的事物和被比的事物是有相似的地方的,讓學生通過畫面和美美地朗讀想象兩者的相似點,學生很自然地能夠說出天空藍得深、濃、純,從而更好的理解了“湛藍”這個詞,而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又體現了這天藍得沒有雜質,純淨至極。在多次品讀中,拉薩天空的主要特點“藍”不言而喻。最後通過美美地背誦,昇華感悟,與作者產生共鳴。接下來,仍然抓住比喻句,簡單過渡到最後一個自然段,將拉薩的天空比作聖地的窗簾,比喻貼切、生動。學生更充滿了濃厚的興趣,想去拉開窗簾走進拉薩看一看。

三、找喜歡的語句,感知文本,以讀促悟

教學的本質是對話。《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爲了體現這一全新的閱讀理念,我的教學設計立足於“閱讀文本”,引領學生反覆觸摸文本語言,“披文入境”、“潛心會文”,實現教學的和諧互動,使閱讀教學過程變成一種動態性的、生成性的對話過程,在教學第2-4自然段時,通過讓學生找、劃自己喜歡的句子,把時間完全交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氛圍中,帶着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通過讀、談的方式來體會拉薩天空的美,讓他們學會感悟文本的語言。這種方式較好地實現了新課改中的教師角色轉換。教師與學生平等對話,爲學生學習創造了溫馨和諧的氛圍。

以上教學設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有不足之處:

一、預設不夠合理成熟

1、原想通過找比喻句的方式,自然過渡文本,實則三年級的學生剛接觸這種修辭手法,想要一下子找準確,確實不易。學生更容易與“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這樣的誇張手法混淆,1分鐘可以解決的問題,到了孩子這兒就是3-4分鐘,且效果並不明顯,達到了副作用。這不太明顯的比喻句其實可以放入學生找、劃的句子中,進一步感受拉薩天空的“藍”,教師可簡單告知,作者運用了貼切的比喻,將拉薩的天空比作聖地的窗簾,生動、形象。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比喻手法,品讀優美語言的同時又昇華了對拉薩天空獨特特點的理解。

2、通過找喜歡的句子,想使課堂生成更加靈活。而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喜歡的句子往往是自己容易理解的句子,如文章的3、4自然段,通俗易懂,語言也很優美,孩子自然首選這些句子作爲自己喜歡的句子。而這和我原本的預設相悖,本文重點是文章第二自然段,對於這一段的理解相比後文,學生理解起來有些困難,於是在品讀到此句時,下課鈴就打響了。教學環節預設不夠細緻,導致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時間把握失控,頭重腳輕,顯得很不和諧。若能緊扣住“藍”這一主線,讓學生去找一找,劃一划具體描寫描寫拉薩天空藍的語句,抓住關鍵詞展開想象,或許效果更佳。學生也很容易找到“純淨”、“明潔”這樣的關鍵詞。

二、品讀不夠到位、透徹

文中有這麼一句“有貼着山頂的白雲映襯,湛藍的天空顯得越發純淨;有拉薩河畔草地的對照,湛藍的天空顯得更加明潔。”如果讓學生光從字裏行間去理解含義,去體驗作者的情感,是比較困難的。我抓住了排比修辭手法和找近義詞的方法讓學生記住了這一句,課後試想,這種記憶很有成效,但只是暫時的,還是應該通過語言本身來感悟記憶。通過圖片的展示,抓住兩個關鍵詞“純淨”、“明潔”,感受“湛藍”,再抓住“越發”和“更加”二詞,出示圖片,只見藍天之上,白雲悠悠,白雲下邊就是一座雄偉的山峯,山前是一片綠茵茵的草地,草地邊緣則有一條清亮亮的小河緩緩地流過。引導學生看圖進行對比,瞧,拉薩的藍天與白雲、藍天與綠草,色調上產生的對比多麼強烈,多麼明朗,拉薩天空的純淨、明潔在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拿起書本細細地讀文,孩子們就深深地沉入了拉薩美麗的風景中,彷彿身臨其境,喜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通過範讀、指讀、評讀、配樂讀等方式,讓學生邊聽邊體會,邊讀邊感悟,使課堂上的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文本所描述的情境,把自己融入到課文的情節中去,我想這樣的教學設計更加的人性化,操作起來也會是事半功倍的。

三、教師課堂語言需要精煉。

上課語言羅嗦,語言不夠精簡。雖然在課堂中,我已經有意識在改變,但效果不太明顯,仍需要繼續努力,通過一次次的磨練,儘可能的讓課堂成爲學生主動學習的陣地,而不是一味地灌輸。

四、課堂應關注每一位學生

關注學生,尤其是學困生方面還做得不夠,這樣優美的文章,也應讓他們參與進來,通過優美地朗讀,展示孩子的特長和進步,更好地激勵學生,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教師應該調整好心態,關注每個孩子的發展,我想這樣的目標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攜手共創。

課堂教學藝術,本身就是一門需要不斷完美的藝術,我在不斷的反思中前行,去探索更爲紮實有效的教學方法,讓自己的課堂不斷迸發出蓬勃的活力與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