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方仲永》教學案例與反思

《方仲永》教學案例與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4W 次

《方仲永》一文安排在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五課。文章借事說理,以方仲永的實例,說明後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文章分兩部分:敘事部分寫方仲永幼年時天資過人,卻因其父“不使學”而最終“泯然衆人”,變得平庸無奇;議論部分則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於“受於人者不至”,強調了後天教育的重要。文章通過方仲永這一實例說明具有普遍借鑑意義的道理,給人以深長的思考。

《方仲永》教學案例與反思

在教學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探究:

師:下面請同學們以“從方仲永的悲劇所想到的”爲題,在課堂上即席發言,談談自己的感受。時間在1分鐘左右。 哪位同學首先來?

生1:從方仲永的悲劇我想到了像仲永一樣的的天才,因爲沒有勤奮刻苦地學習,最後才能消失,成了一個平常人的。而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學生,沒有天才,也不會五歲就寫詩,所以更應該認真努力地學習,也就是笨鳥先飛嘛!

生2:從方仲永的悲劇我想到了後天的學習纔是最關鍵的,方仲永很有才能,但沒有學習,最後一事無成。

師:江郎才盡。

……

生3:從方仲永的悲劇我想到了我們的家長千萬不能像方仲永的父親一樣“不使學”。因爲如果仲永的父親給他創造學習條件的話,以“仲永之通悟”,說不定他會成爲一個大詩人,跟李白、杜甫一樣。可惜那時沒有《義務教育法》,不然的話,方仲永就可以去告他的父親從而行使自己受教育的權利了。有一個這樣的父親,真是方仲永的悲哀!

生4:對,正因爲方仲永的父親“利其然”,爲了圖利,並不考慮兒子的前途,每天帶着兒子四炫耀牟利。貪圖錢財、目光短淺,才造就了方仲永的悲劇,他的父親是罪魁禍首!

師:方仲永的父親扼殺了一個李白一樣的天才,可悲、可恨、可嘆!

生4:老師,我認爲這也不能單怪他父親。“愛財之心,人皆有之”,既然方仲永小小年紀就能賺錢,那又何樂而不爲呢?反正就算他讀了書,長大了還不是要養家餬口。

師:是否還可以設身處地地爲他父親辯解?比如家庭條件……

生5:對,方仲永的父親“世隸耕”,他家世世代代都以耕田爲業,家裏那有那麼多錢供他讀書呢?

生4:就算他家裏沒錢供他讀書,那麼方仲永在“環謁於邑人”“指物作詩”時,不也可以增長見識、好好學習嗎?

師:對,生活也是一位老師。其實,方仲永的父親不讓他讀書,貪財、唯利是圖、目光短淺這些缺點是由他當時的身份、地位決定的,這是他的階級侷限性,他生活在那樣一個時代,我們也不能過多地責備他。方仲永的悲劇,既然不能全怪他父親,那麼誰有責任呢?

生6:方仲永自己也有責任!他自己就不求上進、不思進取,不繼續學習。

生7:我反對。方仲永當時只有五歲,我們怎麼能強求一個五歲的孩子主動學習呢?一個五歲的孩子又怎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呢?

生6:可他後來長大了,懂事了,他就該爲自己的將來打算、該爲自己的將來負責,可他還是不學習,當然要怪他了。

師:哦,方仲永自己也有責任。那麼,就僅僅是他們爺兒倆的責任嗎?是否還可以從其它方面分析分析?

生8:“邑人”也有責任。正是因爲他們的吹捧、趨炎附勢,才使方仲永和他父親飄飄然,不知其所以然,纔會忙於賺錢而不學習。如果邑人不這樣做,方仲永的父親就不會“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就像現在的盜版東西,假如人人都主動地抵制盜版,那麼盜版東西就不會有市場,不法商人也就不會再生產了。

師:爲何邑人會紛紛這樣做呢?

生9:我人爲是當時的社會風氣造成的。邑人趨炎附勢、附庸風雅,紛紛以請到方仲永題詩爲榮,好象哪一家沒有請到方仲永題詩,就會在鄉鄰面前擡不起頭來,就會沒面子。

師:很好,同學門積極發言,從方仲永自身、他父親、邑人、乃至社會風氣方面,分析了造成方仲永悲劇的原因。王安石寫這篇文章,意在以方仲永爲反面的例子,來說明“受之人”即後天教育的重要性。題目中的“傷”字,就已經透露這一點。“傷”是哀傷、哀憐的意思。作者爲什麼“傷”仲永?因爲方仲永天資非凡而“受於人者不至”,最終“泯然衆人”。但這不是仲永自身造成的,不能怪仲永,因爲他畢竟是個孩子,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這是他貪財短視的父親造成的。

  【教學反思】

就這樣,一個小小的問題引發了一場熱烈的討論,本來是要學生談談“從方仲永的悲劇所想到的”,學生門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還多角度、多方面地探討了造成方仲永悲劇的原因(主觀的、客觀的,個人的、集體的、社會的),就這樣,學生的思維在討論的撞擊中迸發出了創新的火花,課堂教學真正“活”了起來。認真反思本節課的得失,我認爲本節課最大的可取之處,就是完全確立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充分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九年制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課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爲此,我們必須樹立“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索,促進學生在老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方式,教師的角色必須要從知識的傳授者向學習的參與者、促進者、指導者轉變。英國教育家布魯納指出:教學生學習任何科目,決不是對學生心靈中灌輸固定的知識,而是啓發學生主動去求取知識與組織知識。聯繫本文的教學,我再一次意識到:學生面對這篇課文只是一個文本,其意義是多樣的,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的職責並不在於對教材、教參或某種觀點的詮釋,關鍵在於引導學生從繼承性學習轉向到創新性學習,引導學生從自己的情感體驗出發去實現與文本的視角融合,獲得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從而激發創新慾望。

要讓學生的思維在天空中自主飛翔,教師還須千方百計爲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平等的寬鬆的學習氛圍,爲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對話情景”,使得學生能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不求答案統一,只求言之有理;不求討論結果,只求討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參與其中,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只有這樣,教學過程才能真正互動。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主動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1.七年級語文下冊寫作《敘事要完整》說課稿

2.七年級語文下冊《社戲》教學設計

3.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詩兩首》教學設計

4.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爸爸的花兒落了》教案設計

5.七年級下冊語文《2.爸爸的花兒落了》課文

6.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最後一課》課文

7.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未選擇的路》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