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秋天的懷念》評課稿(通用3篇)

《秋天的懷念》評課稿(通用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4W 次

《秋天的懷念》是史鐵生對已故母親的回憶,你知道怎麼寫評課稿嗎?下面是小編收集的《秋天的懷念》評課稿(通用3篇),歡迎閱讀收藏。

《秋天的懷念》評課稿(通用3篇)

  《秋天的懷念》評課稿1

《秋天的懷念》這節公開課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從文本生動感人的細節描發會母親堅韌無私寬容的品格,引導學生正確對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難和不幸。

從整體感受而言,在熱烈的課堂氣氛,起伏跌宕的情節體驗中,教師用流暢的口頭語言和恰當的肢體語言,順利自然地突破難點,把握重點,在師生感動而不感傷的氛圍中沐浴人間真愛,完成了一次高質量的語文教學,心靈受到陶冶。在選擇這篇課文時,肯定是被文本打動了。在講課的過程中,情緒飽滿,用自己富有感情的語言一直在引導學生,讓學生很容易進入課文,感知其中的情感。

備課十分充分,能抓住本課的重點——指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通過描寫動作、神態來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並且,突破了本課的的難點——通過理解重點句子,感知人物人心、理解課文。所以,在上課的過程中,不斷引導學生體會母親動作神態的描寫。在學生的回答中,能夠隨時抓住學生理解到的重點句和字詞,讓學生很好地理解母親的愛。從而讓學生體會母愛對史鐵生的影響。

同時,能夠做到針對學生回答,進行有效引導。每一次學生的回答,能及時出示相應課件。這一定是在課前不僅備了課,也同時備了學生,提前思考了學生各種可能性的回答。

充分體現語文課堂的特色。老師從本文的細節描寫出發,讓學生對字、詞、句進行推敲品味,歸納兒子殘疾後沮喪、絕望、愧疚的思想感情及母親對兒子理解,寬容無私的愛,由此感悟“秋天的懷念”這一主題。

問題設計得有梯度,學生參與面廣。老師沒有將結論強拋給學生,而是由淺入深地設計問題,讓學生交流、歸納,學生各抒己見,這樣就使學生的自主意識提高到一定的高度,符合課改的思路——自主、合作、探究。

遷移恰當與現實生活結合得緊密。例:“作者在結尾說,他和妹妹都懂了,那麼你們懂了嗎?當一個遇到困難和不幸時你們怎麼辦?”這一問題的提出既是解決本文難點的途徑,又使文章的中心得到昇華。

板書設計得科學規範,教態自然親切,語言生動流暢,這些都展示出一位語文老師的語言功底。

  《秋天的懷念》評課稿2

下午好,首先感謝各位領導爲我鎮提供這樣的一個展現的平臺,讓我們在這樣一個平臺中,展現我們在近一階段以高效課堂爲主旨,所進行的課堂教學研究成果與困惑,下面我就針對曹老師的課進行簡單的評述:

“遠山初見疑無路”

曹老師首次執教《秋天的懷念》這一課時,文本解讀有其深邃的思想融入其中,這種思想的彌蓋,使我們最終失去了方向,只是感到學生的情感是被動的、受牽制,致使在一階段,整個教研小組都陷入迷茫中,百思不得解。

“曲徑徐行香引路”

就在曹老師陷入這樣的漩渦時,劉老師、朱主任對存在的問題,大膽予以提出,尤其是教研室高主任,竟不惜犧牲自己休息的時間,幫助我們尋找癥結,就是高主任的“刮骨療毒”,使我們清晰地認識到我們對語言形式的教學理解的偏激,沒能做到培養學生在文本的整體聯繫中去讀懂語言的能力,致使帶領學生解讀文本一環節的片面性,具體表現爲:如暴躁無常一詞,我們卻生硬的將其從文本中搬出來,獨獨理解詞語的意思,沒有將其投放到一篇文章中,聯繫上下文去解讀它,方法上的缺失致使一些語言支離破碎、彼此孤立存在的。 高主任還在文本整體解讀上,引導我們去發現史鐵生獨具匠心的地方,這恰恰成爲我們對學生在頭腦中建構寫作模型有意識的培養。

“花明柳暗又一村”

在各位專家的悉心引領下,寶華老師克服了首次執教的不足,並且有了新的突破。這次執教,教師打破了常規的教學思路,大膽嘗試、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文中的三個“三”爲切入點,統領全文,使學生深切的體會到了關鍵語言在表情達意上所起的特殊作用。在語文的教學中,老師做到了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建構寫作模型,引領學生感悟文章的寫作特點和表達方法,揣摩表達順序,這真正是對學生的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有着語文工具性這一積極影響的`同時,人文性的影響也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使偉大母親的形象躍然紙上,印在心中。

不僅如此,曹老師在這節課還將一篇文章投放到史鐵生的相關作品中去解讀的這節課由學習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到閱讀他的作品《我與地壇》,實現了學生由課內到課外的拓展閱讀,這樣的投射,不僅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也爲我們身在一線的教師,做了一次引領。

“白璧尚有微瑕”

我們在看到優點的同時,也深知存在的不足:教師在課堂上一些環節的把握和問題處理存在不當,學生積極性亦未充分調動,期待各位領導、專家對我們做的不到之處加以指導。

最後,我感謝各位領導昔日來對我鎮教師在教學成長的道路上給予的指導和幫助,感謝在座的領導和同仁們的熱情參與,同時也真誠的期待市教研室領導爲曹老師這一課做精彩的點評!謝謝大家!

  《秋天的懷念》評課稿3

今天聽了同事的課《秋天的懷念》,她採用的是板塊式思路。教學積累鋪墊後是三個主要活功:活動一,朗讀感知一篇說題目含義。活動二,品讀學習一點,賞析文中細節,品細節之妙。活動三,精練一段,五個話題精讀結尾段。

回顧整個課堂:思路清晰、提問精粹,積累豐富,品讀細膩,活動豐富,很有餘老闆塊式風格。

對這樣的名篇有太多的設計思路,但我總認爲這課的重中之重是,讓學生明白作者是如何通過語言表達懷念之情的。引導學生抓住“三個沒想到”去體會出作者情感的變化過程,和字裏行間雙向交流的情感。

我的思考:1。本文情感的變化,學生從讀文中就可體會出,讓他們從讀中體會比直接講出好。2。文中重點是引導學生如何通過細節描寫去表達情惑,而不是表達了什麼情感。3。對史鐵生知識的鋪墊不夠到位,特別是他殘疾後的重大文壇成就。4。過渡語的設置,從文意感知到品味細節,應有過渡。文中的懷念之情是通過一個個典型的細節描寫來展現的,自然切入細節的賞析。5。同時對細節的賞析,方法規納不到位。本文細節很典型,就是三個抓住“抓神態、抓動作、抓語言”,應讓學生人人落實會規範賞析表述,給學生以方法。6。朗讀指導應滲透在學生朗讀課文中,本文是很好的訓練朗讀素材,而朗讀指導上欠缺。7。板書上沒有題目,設計上只有三組難字。8。在模仿學習名家的同時,該如何創新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上次餘老評課時指出,公開課必須是完整的課,無論課文多長都一課時完成。如《鳥》講第二課時就不好。這點我不敢贊同,本節課對七年級學生而言,一節課從字詞積累落實到文意把握、細節賞析,精講段落全部落實難度太大。

個人更欣賞一節課落實訓練一點,如本課一積累鋪墊,二朗讀賞析。學生只要把細節的賞析、運用真正掌握,會賞細節會寫細節,無論對他們今後的閱讀還是寫作都會有大幫助,那就是很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