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關於七年級語文第24課月球上的足跡教案

關於七年級語文第24課月球上的足跡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3W 次

一、相關知識介紹

關於七年級語文第24課月球上的足跡教案

1.美國的登月計劃

美國於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組織實施了載人登月工程,或稱“阿波羅”計劃。這一工程的目的是實施載人登月飛行和人對月球的實地考察,爲載人行星飛行的探測進行技術準備。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項成就。工程開始於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六次登月成功結束,歷時約11年,耗資255億美元。

2.阿姆斯特朗的故事

作爲第一個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是整個人類的英雄。1969年7月21日,當“阿波羅11號”飛船正準備在月球“靜海”的預定着陸點着陸,突然發現飛船下方是一個足球場大小的隕石坑,裏面佈滿了大大小小的石頭。阿姆斯特朗馬上採取緊急措施,把飛船改爲動駛,繼續飛行了約20秒後,在6公里外的地方找到了一塊較爲平坦的地方安全着陸。

二、學法指導

1 速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 理清文章思路,瞭解人類登月的知識。

3 抓住關鍵語段,探討人類登月的偉大意義。

4 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三、新課導入

月亮的傳說、月亮的神祕是人類的嚮往,並因此產生了許多美麗的神話傳說。1969年7月21日,人類終於登上了月球,讓人類的幻想變成了現實,那驚心動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悅,在今天的課堂上我們依然可以領略。讓我們共同欣賞這一篇饒有興趣的科普小品文《月亮上的足跡》。

四、新詞攻破

1 給下列的生字注音

海域( ) 相提( )並論 人跡罕( )至 橢( )圓

可望而不可即( ) 休斯敦( )

2 詞語解釋

海域:

暢談:

神往:

里程碑:

一葉孤舟:

遙遙在望:

可望不可即:

相提並論:

五、速讀課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學生速讀課文,瞭解文章內容。

1 快速默讀課文,找出登月過程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2 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3 登月全過程可以分爲幾個階段?

4宇航員從登月到返航經歷了多長時間?登月後做了哪些事情?

5 人類登月有什麼意義?課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6 課文以“月亮上的足跡”爲題,有什麼含義和作用?

六、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宇航員,你到月球上會做些什麼?展開想象,寫200字的小短文。

七、重點研討

1 你是怎樣理解“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這句話的?

2 簡析“飛船像一葉孤舟在太空中緩緩地行駛”這句話。

八、有關月球的常識

月球又稱“月亮”。在望遠鏡發明之前,古代的人們只能在晴朗的夜晚,用眼睛仰望皎潔的明月。看到月亮表面有明有暗,形狀奇特,於是人們就編出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美麗神話。古希臘人則把月球看作美麗的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並且把女神狩獵時從不離身的銀弓作爲月球的天文符號。

月球基本上沒有水,也就沒有地球上的.風化、氧化和水的腐蝕過程,也沒有聲音的傳播,到處是一片寂靜的世界。月球本身不發光,天空永遠是一片漆黑,太陽和星星可以同時出現。月球上幾乎沒有大氣,因而月球上的晝夜溫差很大。白天,在陽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溫度高達127.25℃;夜晚溫度可低到-183.75℃。由於沒有大氣的阻隔,使得月面上日光強度比地球上約強1/3左右;紫外線強度也比地球表面強得多。由於月球大氣少,因此在月面上會見到許多奇特的現象,如月球上的天空呈暗黑色,太陽光照射是筆直的,日光照到的地方很明亮;照不到的地方就很暗。因此纔會看到的月亮表面有明有暗。由於沒有空氣散射光線,在月球上星星看起來也不再閃爍了。

月面上到處是裸露的岩石和環形山的側影。整個月面覆蓋着一層碎石粒和浮土。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表面有明亮的區域和暗灰色部分。原來明亮的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山區和高地,暗灰色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 月亮比地球小,直徑是3476公里,大約等於地球直徑的3/11。月亮的表面面積大約是地球表面積的1/14,比亞洲的面積還稍小一些;它的體積是地球的1/49,換句話說,地球裏面可裝下49個月亮。月亮的質量是地球的1/81;物質的平均密度爲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當於地球密度的3/5。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1/6,也就是說,6公斤重的東西到限月球上只有1公斤重了。人在月面上走,身體顯得很輕鬆,稍稍一使勁就可以跳起來,宇航員認爲在月面上半跳半跑地走,似乎比在地球上步行更痛快。

九、請同學們自覺收集並積累有關月亮的詩句並賞析交流。